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产GPSO_3与芬兰Vaisala臭氧探空仪的比对试验 被引量:20
1
作者 宣越健 马舒庆 +4 位作者 陈洪滨 王庚辰 孔琴心 赵琼 万小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94-399,共6页
臭氧探空仪是一种主要而又直接的探测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技术手段。为了了解国产GPSO3臭氧探空仪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我们开展了与芬兰VaisalaECC臭氧探空仪的系列平行比对试验,包括实验室臭氧传感器比对测试,室外地面臭氧传感... 臭氧探空仪是一种主要而又直接的探测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技术手段。为了了解国产GPSO3臭氧探空仪的测量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我们开展了与芬兰VaisalaECC臭氧探空仪的系列平行比对试验,包括实验室臭氧传感器比对测试,室外地面臭氧传感器比对测试,低压环境下进气柱塞泵(效)比对测试和臭氧探空施放比对试验。测试结果分析表明,国产GPSO3臭氧探空仪的主要指标性能与国际通用的Vaisala臭氧探空仪的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探空仪 比对试验 测量
下载PDF
北京地区边界层大气臭氧浓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宗雪梅 王庚辰 +2 位作者 陈洪滨 王普才 宣越健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615-2619,共5页
利用2001-03~2006-10的大气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近6 a北京边界层(2 km以下)大气臭氧浓度的平均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边界层大气臭氧浓度的月变化很明显,1月臭氧浓度最小,地面臭氧浓度不到10×10^-9(体积分数,下同),... 利用2001-03~2006-10的大气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近6 a北京边界层(2 km以下)大气臭氧浓度的平均月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边界层大气臭氧浓度的月变化很明显,1月臭氧浓度最小,地面臭氧浓度不到10×10^-9(体积分数,下同),上层(即2 km)臭氧浓度也不到50×10^-9.而6月臭氧浓度最大,地面达到85×10^-9,上层大于90×10^-9.臭氧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从臭氧浓度值来看,冬季最小,夏季最大.从地面到上层的臭氧浓度的变化幅度来看,冬季变化最大,夏季变化最小.根据廓线变化方式,臭氧浓度廓线可分为3种类型,冬季型、夏季型、春秋季型.不同高度臭氧月平均浓度也明显不同.分析地面及上层臭氧浓度与气象因子如温度和湿度的相关关系,发现地面臭氧浓度与温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在0.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探空 大气边界层 变化特征
下载PDF
大气探测高技术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3
作者 郄秀书 吕达仁 +9 位作者 陈洪滨 王普才 段树 章文星 王鑫 宣越健 王勇 霍娟 白建辉 杜睿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67-881,共15页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 大气探测技术是支撑大气科学,特别是大气物理和大气环境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原理和方法,为认识大气运动以及大气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技术手段和方法。除了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成熟技术和产品对大气科学发展提供支持外,大气探测还存在一系列科学与技术问题需要研究和开发,这也是大气探测科学与高技术的前沿。本文从强对流和降水探测技术、雷电探测技术、云特性探测技术、臭氧和气溶胶等大气成分探测技术、地基GPS观测反演大气和海洋参数、大气与环境综合探测平台六个方面综述近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地面大气探测高技术研发、实验观测及相关研究领域所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探测 强对流和降水遥感探测 雷电探测 云特性遥感 大气成分和大气参数探测
下载PDF
青藏高原纳木错站地表反照率观测与MODIS资料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3
4
作者 余予 陈洪滨 +2 位作者 夏祥鳌 许潇锋 宣越健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0-267,共8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内太阳光度计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整层气柱水汽总量,作为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参数,模拟计算了2007年5月—2008年8月无雪期晴空条件下,正午时段该站的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 利用中国科学院纳木错多圈层相互作用综合观测研究站内太阳光度计观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整层气柱水汽总量,作为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输入参数,模拟计算了2007年5月—2008年8月无雪期晴空条件下,正午时段该站的太阳总辐射和散射辐射,得到两者的比例S。基于MODIS发布的MCD43B3产品中的短波段黑空和白空反照率以及比例S,计算得到实际大气条件下地表反照率的卫星反演值,进而与地面观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没有显著差别,可以满足气候模式对地表反照率绝对偏差为0.02的精度要求,且均方根偏差约为0.0156,最大偏差为0.046。雨季纳木错站的土壤含水量增加,使得该站晴空时观测的5 min平均地表反照率呈线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纳木错 地表反照率 地面观测 MODIS
下载PDF
GPSO3和Vaisala臭氧探空仪平行施放比对结果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庚辰 孔琴心 +4 位作者 宣越健 万小伟 陈洪滨 马舒庆 赵琼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2-680,共9页
为促进中国大气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联合组织了对国产GPS数字化大气臭氧探空仪 (GPSO3)和芬兰Vaisala公司产大气臭氧探空仪 (Vaisala)主要技术性能的比对。现场平行施放比对于 2 0 ... 为促进中国大气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气象局监测网络司联合组织了对国产GPS数字化大气臭氧探空仪 (GPSO3)和芬兰Vaisala公司产大气臭氧探空仪 (Vaisala)主要技术性能的比对。现场平行施放比对于 2 0 0 2年 1月在北京进行 ,共施放了 7对臭氧探空仪。对两类大气臭氧探空仪现场平行施放比对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 ,两种臭氧探空仪所获得的大气中臭氧浓度随高度的变化特征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在 1 2~ 2 7km高度范围内 ,两种探空仪臭氧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平均在 1 0 %以内 ,而在 1 0km以下和 2 7km以上 ,GPSO3探空仪的臭氧测值偏高。本文介绍了比对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放 臭氧探空仪 大气臭氧 大气物理 业务化 中国气象局 廓线 比对 联合 分析
下载PDF
新型人工引雷专用火箭及其首次引雷实验结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郄秀书 杨静 +4 位作者 蒋如斌 王俊芳 刘冬霞 王彩霞 宣越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7-946,共10页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质量轻,并具有空中抛伞和放线功能。利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雷电流及同步电磁场测量技术,在2009年的山东人工引雷实验(SHATLE2009)中成功引发负极性云对地放电过程3... 成功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人工引雷专用火箭,火箭箭体结构采用了新型复合材料,质量轻,并具有空中抛伞和放线功能。利用新型火箭和全新的雷电流及同步电磁场测量技术,在2009年的山东人工引雷实验(SHATLE2009)中成功引发负极性云对地放电过程3次,共包括6次大电流回击过程,采用0.5mΩ的大功率同轴分流器和宽带光纤传输技术测量到了0.1μs时间分辨率的雷电流波形、以及距雷电通道30m、60m和480m处的电磁场和6000f/s的高速摄像观测资料。6次回击的电流峰值分布范围为11.2~16.3kA,几何平均值12.8kA;半峰值宽度为7.4~34.9μs,几何平均值21.6μs;10%~90%峰值的上升时间为0.5~1.4μs,几何平均值1.0μs。成功的人工引发雷电实验证明新型引雷火箭安全性能好、可靠性高,其成功研制为雷电物理过程和效应的研究,以及雷电流波形资料的积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对制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雷电防护标准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引雷 新型引雷火箭 回击 电流波形 测量技术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地闪放电特征的观测与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7 位作者 刘继明 张其林 房广洋 曹冬杰 张伟伟 张廷龙 刘明远 刘晓东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6,共10页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 利用2009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林区开展的雷暴及闪电的多站GPS同步观测资料,详细分析了该地区的地闪放电特征。通过对464次地闪资料的分析,发现具有单次回击的地闪所占的比例高达69%,且正地闪比例较高,达到了22%。对连续电流的统计表明,约有27%的地闪伴随有连续电流过程且长连续电流过程主要出现在具有单次回击的负地闪中,其平均持续时间为127.4ms。进一步分析发现连续电流的持续时间与引发连续电流的回击电场变化及其回击之前击间间隔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当引发连续电流回击电场变化及其之前击间间隔越小,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越长。对两次正地闪的拟合研究表明,二者释放的电荷量相当可观,分别为38C、36C,海拔高度分别为7.6km、7.0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林区 雷暴 地闪 连续电流
下载PDF
北京上空大气臭氧垂直分布的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庚辰 孔琴心 +2 位作者 陈洪滨 宣越健 万小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4年第5期743-748,共6页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探空仪和地面接收设备首次较系统地获得了北京地区连续一年(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的大气臭氧垂直分布资料。结果分析表明:①北京地区上空臭氧浓度极大值的季节均值的变化范围为15.1~16.7mPa,其高度位于20.7~25.1k... 利用我国自行研制的探空仪和地面接收设备首次较系统地获得了北京地区连续一年(2001年3月至2002年2月)的大气臭氧垂直分布资料。结果分析表明:①北京地区上空臭氧浓度极大值的季节均值的变化范围为15.1~16.7mPa,其高度位于20.7~25.1km之间,极小值的季节均值的变化范围为2.0~2.8mPa,其高度在对流层顶附近。②边界层和平流层下部是臭氧浓度变化的活跃区域,并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边界层内夏季臭氧积分浓度高于冬季相应值的1.7倍之多,而在平流层下部,冬季臭氧积分浓度则高于夏季的相应值。夏季边界层中臭氧浓度偏高,表明臭氧是北京地区夏季重要的污染气体之一。③北京上空臭氧垂直廓线的形态呈多样性,夏秋季节以单峰为主,冬春季节经常出现双峰和多峰结构;次峰出现的区域一般在10~18km高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臭氧 电化学臭氧探空仪 垂直廓线 臭氧积分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与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被引量:17
9
作者 陈闯 田文寿 +5 位作者 田红瑛 霍彦峰 舒建川 谢飞 宣越健 万小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5-303,共9页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 利用臭氧和温度探空廓线,结合NCEP/NCAR资料、TOMS臭氧总量卫星观测资料和NOAA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资料,通过个例分析探讨了影响青藏高原(下称高原)附近臭氧垂直分布的因子和过程。结果表明,动力过程是影响高原上空臭氧垂直分布的主要因子,特别是中高纬度高臭氧浓度的空气向南入侵会导致高原上空臭氧浓度的升高,影响高原上空臭氧低谷的范围大小和形态;尽管大气化学过程对高原上空的平流层下层臭氧垂直分布的影响并不显著,但是高原上空的平流层臭氧变化与温度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同时还发现,对流层上层的强反气旋系统,特别是中高纬度阻塞高压的边缘有明显的平流层空气向对流层入侵,从而导致对流层内臭氧浓度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臭氧分布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 反气旋
下载PDF
西太平洋赤道海域上空可降水和云液态水的遥感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魏重 忻妙新 +5 位作者 王普才 邹寿祥 宣越健 陈英 林海 吕达仁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根据1985—198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0—5°N,110—150°E)综合考察过程中船载双通道微波辐射计五年累计获得的22599组观测资料,以及NOAA极轨卫星资料,综合分析了该海域中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的统计特征及其年际... 根据1985—198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0—5°N,110—150°E)综合考察过程中船载双通道微波辐射计五年累计获得的22599组观测资料,以及NOAA极轨卫星资料,综合分析了该海域中水汽总量和云液态水的统计特征及其年际变化,水汽场的整层与下层关系,可降水的日变化及空间分布等特征.指出了某些与陆地上不同的特点,为气候及海上边界层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观测事实.同时,给出了五年中辐射计探测与探空测值的统计比较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降水量 液态水含量 热带海域 微波遥感 太平洋 海气相互作用
下载PDF
青藏高原羊八井地区地表辐射的季节变化特征 被引量:15
11
作者 次仁尼玛 单增罗布 +1 位作者 宣越健 陈天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53-1260,共8页
利用青藏高原羊八井地区2009-2010年期间地表短波和长波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辐射平衡季节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云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羊八井地区长短波辐射均具有显著单峰季节变化特征。短波辐射峰值和... 利用青藏高原羊八井地区2009-2010年期间地表短波和长波辐射观测数据,分析了该地区地表辐射平衡季节变化特征,重点探讨了该地区云对地表太阳辐射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羊八井地区长短波辐射均具有显著单峰季节变化特征。短波辐射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大气逆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峰值出现在6—7月,谷值出现在1月,大气逆辐射峰值略晚于地面长波辐射。地表净辐射最高值出现在6月,最低值在12月。羊八井地表反照率日变化特征表现为"U"形分布,地表反照率11月最高,达到0.25;8月最低,仅为0.16。羊八井地区也有总辐射瞬时值超出太阳常数的个例存在,主要出现在夏季。同时,基于实际观测数据进行晴空检测的方法,得出羊八井地区云对总辐射强迫值在-40^-201W·m-2之间变化,年变化幅度较大,其中7月最大、11月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辐射 云强迫 地表反照率 季节变化 羊八井
下载PDF
中国大气臭氧探空仪的研制和应用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庚辰 孔琴心 +3 位作者 宣越健 万小伟 陈洪滨 马舒庆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71-475,共5页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一直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大气臭氧探空系统是当前直接获得地球大气臭氧垂直结构资料的直接探测系统 ,同时也是为卫星臭氧探测和激光雷达臭氧探测等提供对比和定标的有力手段。中国大气臭氧探空仪的... 地球大气中的臭氧一直是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大气臭氧探空系统是当前直接获得地球大气臭氧垂直结构资料的直接探测系统 ,同时也是为卫星臭氧探测和激光雷达臭氧探测等提供对比和定标的有力手段。中国大气臭氧探空仪的研制工作起步较晚且进展缓慢 ,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中国大气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化的进程。首次报道了中国大气臭氧高空探测业务化进展状况 ,重点报告中国自行研制的大气臭氧探空仪的结构和技术性能指标 ,讨论了中国大气臭氧探空仪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与芬兰Vaisala臭氧探空仪的比对结果 ,并给出该系统在北京、南极等地区应用施放中所得到的部分探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探空仪 臭氧高空探测 臭氧垂直分布
下载PDF
基于微型自动驾驶飞机的航拍航摄遥感系统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洪滨 马舒庆 +6 位作者 汪改 宣越健 潘毅 李强 樊克平 王普才 吕达仁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2001年第3期144-147,共4页
飞机是一种重要的遥感平台。我们发展了一套基于微型自动驾驶飞机的航拍航摄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野外作业机动灵活 ,对场地和气象等条件要求不高 ;2费用较低 ,无人身安全之虑 ;3所获得的相片和图像清晰 ,分辨率较高 ,可达到分... 飞机是一种重要的遥感平台。我们发展了一套基于微型自动驾驶飞机的航拍航摄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野外作业机动灵活 ,对场地和气象等条件要求不高 ;2费用较低 ,无人身安全之虑 ;3所获得的相片和图像清晰 ,分辨率较高 ,可达到分米的量级 ;4在航拍航摄时 ,同时有 GPS信息 (即经、纬度和高度 ) ;5可进行定点定高拍摄 ,适合对无人区的遥感普查 (例如 :土地利用和气象及地质灾害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自动驾驶飞机 航拍 航摄 遥感系统
下载PDF
XLS-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 被引量:14
14
作者 王庚辰 李立群 +4 位作者 王勇 宣越健 万小伟 孔琴心 陈洪滨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9-273,共5页
简单描述了系留气艇运动的基本力学原理 ,较详细地介绍了国产XLS 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的绞车重 36kg ,电机功率 6 0 0W ,拉线最大拉力为 175kg。与系统配套的有气象要素、大气臭氧和大气气溶胶等... 简单描述了系留气艇运动的基本力学原理 ,较详细地介绍了国产XLS Ⅱ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主要技术指标。系统的绞车重 36kg ,电机功率 6 0 0W ,拉线最大拉力为 175kg。与系统配套的有气象要素、大气臭氧和大气气溶胶等探测单元。给出了主要气象和某些环境要素的探测精度和应用实例并简单讨论了系留气艇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的某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留气艇 运动力学 探测系统 近地层探测 臭氧 气溶胶
下载PDF
利用扫描式红外亮温仪对天空云量的试验观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章文星 吕达仁 +3 位作者 宣越健 苏德斌 徐文静 霍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8-821,共14页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自主开发研制的全自动扫描式天空红外亮温仪,于2007年4—8月在北京市气象局南郊观象台进行了试验观测。利用获得的天空红外亮温数据和南郊观象台(54511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实验室自主开发研制的全自动扫描式天空红外亮温仪,于2007年4—8月在北京市气象局南郊观象台进行了试验观测。利用获得的天空红外亮温数据和南郊观象台(54511站)实时地面气象数据,进行了天空云量的计算。将整点前30 min内观测的云量的平均值作为与观象台观测对应的整点观测云量,分不同情况与观象台目视观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中低云,两种观测的云量比较一致,但如果在此期间云消散或增加很快,则差别较大。其主要原因是观测的时间和方式不同所造成的。(2)对于以卷云为主的天空情况,特别是高层薄卷云的情况,两种观测的云量差别较大。原因是受到目前试验所使用的红外传感器低温测量范围的限制(-50℃),以及判定云的阈值算法目前还只对于中低云比较适用,对于卷云的判断能力比较薄弱。(3)对于天空情况比较复杂,以及能见度不好的情况(气象站目视云量记录为10-),两种观测的云量差别也很大。其差别既受到仪器性能的影响,也与观测员视力与经验有关。仪器受到最低测量温度的限制,反演算法也有其不确定性,而观测员在低能见度时的观测局限性亦是一个重要原因。利用SIRIS-1进行云量和云底高度观测的优点是时间分辨率高,且全天时自动化,但对于卷云的判断还较薄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天空扫描红外成像仪 云自动化观测 云量 云底高
下载PDF
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电荷源的反演 被引量:6
16
作者 武智君 郄秀书 +3 位作者 王东方 宣越健 刘明远 王志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83-796,共14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林区进行了基于全球定位系统(GPS)时间同步的闪电地面电场变化多站观测。利用2010年7月14日一次过境雷暴多站同步的闪电电场变化资料,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法对雷暴成熟阶段的15次负地闪(包含57次回击和8次连续电流过程)中和的电荷源进行了拟合。大兴安岭林区负地闪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1.0 C(范围为0.1-5.0 C),20%的继后回击中和电荷量大于首次回击,继后回击与首次回击中和电荷量的比为0.1-6.1,平均为0.8±1.0。单次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量平均为3.8 C(范围为0.4-7.3 C),连续电流期间通道中的平均电流估计为25.3 A(范围4.9-50.8 A),一次负地闪中和的总电荷量平均为6.4 C(范围为1.4-12.4 C)。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的高度分布与雷暴云的发展有关,对应的环境温度为-10—-25℃。在雷暴成熟阶段前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高度从5.0 km缓慢上升至10.5 km;在雷暴成熟阶段后期,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电荷源距地面的平均高度从9.0 km下降到6.0 km,单次回击中和的电荷量也较前期减小约一个量级。与雷达回波的叠加显示,负地闪回击和连续电流中和的电荷源主要位于大于40 dBz的强对流中心区,部分位于30—40 dBz的强回波区边缘或较弱的回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 电荷源 负地闪 大兴安岭林区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大气水特征的地基遥感测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魏重 吴玉霞 +1 位作者 王普才 宣越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703-714,共12页
近十多年来,用地基双波长(085、1.35cm)微波辐射计(和雨强计)分别在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对大气水做了多次高时间分辨率长时间连续监测,本文是这些资料的分析总结。文中定量给出了大气水汽(和云液水)的日、季节内、... 近十多年来,用地基双波长(085、1.35cm)微波辐射计(和雨强计)分别在西太平洋暖池和北京地区对大气水做了多次高时间分辨率长时间连续监测,本文是这些资料的分析总结。文中定量给出了大气水汽(和云液水)的日、季节内、季、年、年际的变化和变化的地理差异;定量给出了大气三水(水汽、云液水和雨水)的季节统计分布特征和地理差异;得到了大气三水之间的定量比例,并得到了降水概率、降水效率和云中水循环次数等与降水过程有关的参量与多种大气水参量之间的统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大气水循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微波辐射计 水汽 降水 西太平洋 暖池
下载PDF
南极中山站大气电场基本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达仁 张凌 +1 位作者 宣越健 刘春田 《南极研究》 CSCD 1995年第1期36-43,共8页
本文是有关中山站大气电场观测资料的分析报告,主要介绍基本观测情况,地面大气电场平均特征,包括各种时间尺度的频谱特征、季节变化、不同天气状态的典型电场特征。
关键词 南极 地面电场 大气 电场
下载PDF
一种新型空气花粉采集仪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杜睿 王亚玲 +1 位作者 李梓铭 宣越健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6-61,共6页
空气致敏花粉污染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花粉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忽略的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一直没有适合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特点的花粉观测仪器,阻碍了我国大气花粉的监测预报研究工作与国际... 空气致敏花粉污染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大气花粉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一项不可忽略的评价空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由于我国一直没有适合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特点的花粉观测仪器,阻碍了我国大气花粉的监测预报研究工作与国际同行的接轨和进一步的推广.因此介绍一种新型空气花粉的采集仪器,它集合了发达国家花粉标准采样装置的优点又适合我国城市大气环境特点,并给出了仪器相关性能在外场观测实验应用中的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仪器可以为我国大气环境中花粉监测和预报研究工作提供可靠的观测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 花粉污染 监测 新型 花粉采集仪器
下载PDF
大气臭氧探空仪:技术指标及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金强 宣越健 +2 位作者 刘明远 万晓伟 白志宣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4期35-44,共10页
臭氧探空施放过程中可以直接测量大气臭氧,被广泛用于获取地面至上平流层区域内的臭氧垂直廓线。迄今为止,应用较为广泛的臭氧探空仪有ECC、BM和KC三种。其中,ECC为含有正、负两个反应池的双池型臭氧探空仪,BM和KC均为含有一个反应池的... 臭氧探空施放过程中可以直接测量大气臭氧,被广泛用于获取地面至上平流层区域内的臭氧垂直廓线。迄今为止,应用较为广泛的臭氧探空仪有ECC、BM和KC三种。其中,ECC为含有正、负两个反应池的双池型臭氧探空仪,BM和KC均为含有一个反应池的单池型臭氧探空仪。国内利用自主研发的单池型GPSO3臭氧探空仪进行了超过20年的观测。相比之下,ECC双池型臭氧探空仪具有更加明显的技术优势,使其在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一些原来使用单池型臭氧探空仪的观测站点也先后转向使用ECC臭氧探空仪。为了获取更准确的观测数据,尽快发展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双池型臭氧探空仪势在必行。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来国内外臭氧探空技术的研制进展,介绍了不同类型臭氧探空仪的工作原理和技术细节,并重点探讨了双池型臭氧探空仪的探测性能,包括测量精度、准确度和误差来源等。本研究在系统调研国外先进臭氧探空的技术特点和测量性能的基础上,清晰认知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最终旨在为顺利完成国内双池型臭氧探空仪的研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细节参考和技术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探空仪 技术指标 对比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