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毒饵盒灭鼠法与散投毒饵灭鼠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宫学诗 刘勇 +7 位作者 曲宝泉 张世水 景晓 王学军 刘峰 赵志刚 付颖 张奎卫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明确毒饵盒法与散投毒饵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在济南和临沂两市共选择苏家、郭家、西彩石、郭黑墩和刘黑墩5村。苏家村平均每2间房间放毒饵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玉米粒7份+小麦粒3份;郭家村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粉7份+... 目的明确毒饵盒法与散投毒饵法对鼠类控制效果的比较研究。方法在济南和临沂两市共选择苏家、郭家、西彩石、郭黑墩和刘黑墩5村。苏家村平均每2间房间放毒饵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玉米粒7份+小麦粒3份;郭家村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粉7份+小麦粉3份的面团。西彩石村每间房间放盒1个,内放0.05%敌鼠钠小麦;郭黑墩与刘黑墩2村均散投0.05%敌鼠钠玉米粒6份+小麦粒4份。散投毒饵法均在每间房间放3~5堆,每堆5~10 g,连投4 d。采用格粉板法考核控制效果。结果苏家村灭鼠后15、57、86、115、145、175和205 d时,灭鼠率分别为66.67%、95.58%、99.02%、99.57%、99.82%、99.14%和99.39%;郭家村灭鼠后15、57、86、115、145、175和205 d时,灭鼠率分别为77.75%、59.25%、79.63%、83.72%、75.41%、63.58%和-17.80%。郭家村仅15 d时灭鼠率高于苏家村(u=15.58,P<0.01),其他时间段苏家村均显著高于郭家村(u=82.19、62.96、55.39、71.96、87.25、165.86,P<0.01)。西彩石村灭鼠后10、20和30 d灭鼠率分别为90.93%、93.17%和98.11%;郭黑墩与刘黑墩2村合计灭鼠后10和25 d的灭鼠率分别为89.79%和97.45%。结论毒饵盒灭鼠法适合作为可持续控制鼠类种群密度的重要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饵盒灭鼠法 散投毒饵灭鼠法 敌鼠钠 控制效果
原文传递
0.005%溴敌隆小麦毒饵灭鼠效果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宫学诗 张世水 +1 位作者 景晓 王崇贤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5期293-295,共3页
目的 了解 0 .0 0 5 %溴敌隆小麦毒饵实验室及城区现场灭鼠效果 ,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群饲养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试验室灭鼠效果 ,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 ,计算灭鼠率。结果 摄食系数为 0 .4 1,实验室... 目的 了解 0 .0 0 5 %溴敌隆小麦毒饵实验室及城区现场灭鼠效果 ,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群饲养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试验室灭鼠效果 ,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 ,计算灭鼠率。结果 摄食系数为 0 .4 1,实验室灭鼠率为 10 0 % ,现场灭鼠率为 99.2 1% ,现场校正灭鼠率为 99.18%。结论 该产品适口性好 ,实验室及城区现场灭鼠效果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灭鼠率 现场灭鼠 毒饵 灭鼠效果观察 溴敌隆 粉迹法 鼠密度 小麦 适口性 饲养
下载PDF
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和褐家鼠杀灭效果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宫学诗 张世水 +5 位作者 曲宝泉 王学军 景晓 孙林 赵志刚 赖世红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6期501-503,共3页
目的观察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杀灭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张马村,放0.05%敌鼠钠蜡皮玉米粒毒饵、蜡皮小麦粒毒饵与对照毒饵。结果蜡皮玉米粒、蜡皮小麦粒毒饵对小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9.47%、10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目的观察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杀灭效果。方法选择济南市历城区张马村,放0.05%敌鼠钠蜡皮玉米粒毒饵、蜡皮小麦粒毒饵与对照毒饵。结果蜡皮玉米粒、蜡皮小麦粒毒饵对小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9.47%、10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84,P>0.05),对褐家鼠分别为92.44%、96.59%。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8.14,P<0.01)。蜡皮玉米粒毒饵、对照普通玉米粒毒饵对褐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2.44%、92.74%,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42,P>0.01),对小家鼠分别为99.47%、98.34%,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4.57,P<0.01)。蜡皮小麦粒毒饵与对照普通小麦粒毒饵对褐家鼠的灭效分别为96.59%、100.00%,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7.69,P<0.01);对小家鼠分别为100.00%、98.58%,二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3.84,P<0.01)。结论蜡皮整粒毒饵对小家鼠与褐家鼠的杀灭效果很好,证明其接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皮整粒毒饵 小家鼠 褐家鼠 敌鼠钠 杀灭效果
原文传递
临沂地区蚊类生态习性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2
4
作者 宫学诗 景晓 张世水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6期26-27,共1页
临沂地区地形复杂,气候适宜,蚊种繁多。对蚊类的调查已有多方面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蚊类在当地的生态习性,掌握不同生境蚊类的本底资料,为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我们先后对临沂地区的不同生境的蚊类孳生情况及生态习性进行了... 临沂地区地形复杂,气候适宜,蚊种繁多。对蚊类的调查已有多方面的报道。为了进一步了解蚊类在当地的生态习性,掌握不同生境蚊类的本底资料,为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我们先后对临沂地区的不同生境的蚊类孳生情况及生态习性进行了连续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不同生境 优势蚊种 淡色库蚊 骚扰阿蚊 临沂地区 生态习性
全文增补中
影响骚扰阿蚊种群诱捕数量的环境气象因素分析与探讨 被引量:9
5
作者 景晓 李兆凰 +3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刘峰 宫学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5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骚扰阿蚊种群诱捕数量的环境气象因素的强弱指示性。方法通过人帐诱捕法、网捕法等捕获成蚊,并记录同时刻的环境气象因素。应用SAS统计,多元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SAS统计证明骚扰阿蚊的种群活动主要...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骚扰阿蚊种群诱捕数量的环境气象因素的强弱指示性。方法通过人帐诱捕法、网捕法等捕获成蚊,并记录同时刻的环境气象因素。应用SAS统计,多元性回归分析等方法进行相关数据处理。结果SAS统计证明骚扰阿蚊的种群活动主要在夜间,影响其种群动态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风速和温度。其他方法则表明在影响骚扰阿蚊昼夜叮刺周环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和光照度是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和风速次之,降雨量的影响最弱。而温度和降雨量是影响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季节消长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环境气象因素综合影响骚扰阿蚊的种群动态变化,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种群 因素分析 气象因素 骚扰阿蚊 动态变化 分析探讨 数据处理 回归分析 环境因素 叮刺周环 相对湿度 季节消长 种群动态 SAS 降雨量 指示性 诱捕法 多元性 温度 光照度 统计 风速
下载PDF
山东省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学军 赖世宏 +2 位作者 赵志刚 宫学诗 霍新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山东省7个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57~37.99、2.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山东省7个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57~37.99、2.11~28.49、1.83~8.42、1.31~7.44、0.84~1.87。其中济南、淄博、德州和曲阜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济南、淄博和东营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的抗药性处于中、低度水平,对残杀威为低度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调查研究
原文传递
超声波驱鼠器现场驱鼠效果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世水 景晓 +1 位作者 宫学诗 王崇贤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5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 了解超声波驱鼠器现场驱鼠效果,为特殊环境防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超声波驱鼠器放在实验场所地面上, 24h连续开机,持续开机 21d,观察鼠密度下降情况,再撤掉超声波驱鼠器,观察鼠密度的回升情况,用 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结... 目的 了解超声波驱鼠器现场驱鼠效果,为特殊环境防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超声波驱鼠器放在实验场所地面上, 24h连续开机,持续开机 21d,观察鼠密度下降情况,再撤掉超声波驱鼠器,观察鼠密度的回升情况,用 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结果 布放超声波驱鼠器后的驱鼠率在 3d、1周、2周、3周时分别为 76. 45%, 80. 85%, 92. 62%及 100%;撤掉超声波驱鼠器后鼠密度回升率在 3d、1周、2周、3周时分别为 9. 93%, 52. 06%, 95. 32%及 98. 87%。结论 超声波驱鼠器具有良好的驱鼠效果,但必须连续使用才能奏效,撤掉超声波驱鼠器后鼠密度很快就会回升到原来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超声波 回升 观察 效果研究 特殊环境 现场 用才 实验场 持续
下载PDF
骚扰阿蚊孳生习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景晓 霍新北 +2 位作者 李兆凰 张世水 宫学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4年第5期302-303,共2页
目的 调查和分析骚扰阿蚊幼虫在不同生境积水中的孳生情况 ,了解其孳生习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取样点 ,用塑料勺捞取的蚊幼虫 ,计算其密度 ,将部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 ,并记录调查点的环境因素。结果 搔扰阿蚊的... 目的 调查和分析骚扰阿蚊幼虫在不同生境积水中的孳生情况 ,了解其孳生习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取样点 ,用塑料勺捞取的蚊幼虫 ,计算其密度 ,将部分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 ,并记录调查点的环境因素。结果 搔扰阿蚊的孳生地非常广泛 ,孳生密度以人粪尿池、污水沟最高 ,排水沟、盛污水的容器次之 ,其他积水点相对较低。骚扰阿蚊幼虫多以共生形式生存 ,较适宜孳生的水温是 (2 5± 4 )℃ ,pH值在 6 8~ 7 4之间。结论 应及时消除骚扰阿蚊的孳生地 ,以减少其孳生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孳生习性 蚊幼虫 孳生地 调查 不同生境 蚊种 影响因素 人粪尿 密度 羽化
下载PDF
大型仓库及食堂灭鼠后鼠密度回升速度的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张世水 霍新北 +2 位作者 王崇贤 宫学诗 景晓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0-431,共2页
目的调查大型仓库及食堂两类环境灭鼠后鼠密度的回升速度,以便确定灭鼠的间隔时间。方法采用饱和投毒法,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连投4d,用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计算灭鼠率和鼠密度回升率。结果仓库及食堂灭鼠前鼠密度(每板平均踏格数)... 目的调查大型仓库及食堂两类环境灭鼠后鼠密度的回升速度,以便确定灭鼠的间隔时间。方法采用饱和投毒法,0.005%溴敌隆玉米毒饵连投4d,用100格粉板法测定鼠密度,计算灭鼠率和鼠密度回升率。结果仓库及食堂灭鼠前鼠密度(每板平均踏格数)分别为7.44和8.87格,投药21d后鼠密度分别降至0.14和0.28格,灭鼠率分别为98.12%和96.84%;灭鼠后1~8个月仓库的鼠密度回升率分别为1.88%、3.49%、4.57%、8.74%、13.17%、23.25%、79.44%和100.81%;灭鼠后1~6个月食堂的鼠密度回升率分别为3.61%、6.99%、16.01%、23.68%、62.01%和100.90%。结论灭鼠后仓库在6个月内,食堂在4个月内能保持较低的鼠密度,鼠密度的回升速度与食源、水源、防鼠设施及外环境有关,建议仓库每隔5~6个月灭鼠1次,食堂每隔3~4个月灭鼠1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仓库 食堂 灭鼠 鼠密度 回升率
下载PDF
家蝇对化学杀虫剂抗药性及抗性自然衰减趋势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学军 霍新北 +1 位作者 宫学诗 赖世宏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30-1331,共2页
目的研究家蝇自然种群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及其在实验室环境下抗性自然衰减的变化趋势,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采集的家蝇自然种群在实验室进行正常饲养,用点滴法测定其不同世代(F1~F21代)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 目的研究家蝇自然种群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及其在实验室环境下抗性自然衰减的变化趋势,为抗性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野外采集的家蝇自然种群在实验室进行正常饲养,用点滴法测定其不同世代(F1~F21代)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3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该家蝇种群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性系数分别为21.52,43.33,28.42,在实验室环境条件下饲养21代,抗性系数分别为10.22,11.67,4.03,抗性水平有不同程度衰减,但仍未恢复到敏感水平。结论该家蝇种群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的抗药性衰减缓慢,对不同种类杀虫剂抗性的稳定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杀虫剂 抗药性 衰减趋势
下载PDF
山东省家蝇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霍新北 王学军 +2 位作者 武秀兰 赖世宏 宫学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73-274,共2页
目的:探讨山东省不同地区家蝇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方法:采用常规点滴法。结果:不同地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性水平普遍较高;对有机磷类,则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地区抗性水平较高;个别地区对氨基甲酸酯类的抗性发展很快... 目的:探讨山东省不同地区家蝇对化学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方法:采用常规点滴法。结果:不同地区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的抗性水平普遍较高;对有机磷类,则用量大、使用频率高的地区抗性水平较高;个别地区对氨基甲酸酯类的抗性发展很快;对停用多年的有机氯类,已恢复到非常敏感的水平。结论:家蝇抗药性水平高低,与化学杀虫剂用量大小和使用频率高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蝇 抗药性 卫生杀虫剂
下载PDF
山东地区白纹伊蚊种群生态特点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景晓 李兆凰 +2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宫学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6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山东地区不同生境中白纹伊蚊种群生态习性的特点,以便发现共同点。方法观察白纹伊蚊种群产卵习性,调查不同生境的幼虫孳生地,通过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方法观察成蚊习性,对卵越冬情况进... 目的观察和比较分析山东地区不同生境中白纹伊蚊种群生态习性的特点,以便发现共同点。方法观察白纹伊蚊种群产卵习性,调查不同生境的幼虫孳生地,通过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方法观察成蚊习性,对卵越冬情况进行调查,并记录环境气象因素。结果白纹伊蚊种群偏喜在低光照度,暗色背景,较小容器的水面上产卵,喜欢在5L以下的积雨水中孳生,白纹伊蚊种群的活动全年计有7个月,呈单峰式,4月上旬开始捕获成蚊,高峰出现在6月下旬-9月上甸,11月中旬成蚊消失,叮刺活动主要集中在白昼,有2个活动高峰,是兼吸人、畜、禽血的野栖性蚊种,活动范围一般在50—100m左右,最大的飞翔距离约在400m,越冬场所为孳生地附近的树洞、竹筒、石穴、缸、罐中,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制约,共同对白纹伊蚊种群产生作用。结论白纹伊蚊种群的生态习性各地有所不同,但仍以共性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纹伊蚊 种群 生态习性 环境因素
下载PDF
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筛选方法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景晓 常树珍 +2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宫学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8年第1期52-56,共5页
目的比较分析目前筛选乙脑传播媒介蚊虫常用的筛选方法,为预测乙脑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综合方法,使所筛选出乙脑传播媒介的蚊虫种类更加准确可靠。方法选用目前调查某种蚊虫为乙脑的自然传播媒介较为常用的方法。结果自然带毒率调查是进... 目的比较分析目前筛选乙脑传播媒介蚊虫常用的筛选方法,为预测乙脑提供一种科学有效的综合方法,使所筛选出乙脑传播媒介的蚊虫种类更加准确可靠。方法选用目前调查某种蚊虫为乙脑的自然传播媒介较为常用的方法。结果自然带毒率调查是进行乙脑传播媒介蚊虫种类调查最直接的方法,实际工作中运用的最多,时间也最长久,取得了丰富经验,获得了成功的结果,分别从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骚扰阿蚊等26种蚊虫中分离出了乙脑病毒。结论通过模糊数学方法和媒介定量分析方法优选出传播乙脑的主要媒介,再由自然带毒率调查和PCR技术等做旁证,由此确定当地乙脑可能的传播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脑 媒介 筛选方法
下载PDF
蒙山蚊虫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景晓 李兆凰 +2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宫学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对蒙山不同海拔高度处的蚊虫群落进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方法使用人帐诱捕法、动物诱捕法、挥网法等采集成蚊,用勺捞取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并计数。运用丰富度、相对稀有种类数(%)、相对极低种类数(%)、种间相遇概率(P... 目的对蒙山不同海拔高度处的蚊虫群落进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方法使用人帐诱捕法、动物诱捕法、挥网法等采集成蚊,用勺捞取蚊幼虫带回实验室待羽化后鉴定蚊种并计数。运用丰富度、相对稀有种类数(%)、相对极低种类数(%)、种间相遇概率(PIE)、均匀度、最优势种、种群密度等7个指标对采集的蚊虫进行数据处理,并对蒙山不同海拔高度的蚊虫进行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调查中共捕获成蚊及由幼虫孵化来的成虫计2 013只,其中在海拔200~300 m处捕获1 724只,占85.6%;700~800 m处257只,占12.8%,而在1 156 m的山顶处仅32只,占1.6%。7个多样性指标在200~300 m处分别是13、16.67、76.92、0.272、0.310、0.71和1 724;在700~800 m处分别是12、58.33、16.67、0.443、0.417、0.69和157;在1 156 m处分别是9、22.22、0.00、0.845、0.750、0.25和32。在200~300 m处的相对极低种类数较多,700~800 m处的相对稀有种类数较多,两者在1 156 m处均不明显。结论不同海拔高度处蚊虫群落的多样性有明显的不同,越是接近蒙山底部,蚊虫的丰富度、种群密度增大,种间相遇概率和均匀度因有优势蚊种的存在而逐渐降低。当相对极低种类数值越高时,种间相遇概率越低,最大优势种的指数值则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山 蚊虫 生物群落 多样性
下载PDF
沂蒙山区蚊类传播媒介的生态学调查 被引量:6
15
作者 景晓 常树珍 +2 位作者 张世水 宫学诗 赖世宏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通过对沂蒙山区蚊类生态习性近20年生态学调查,掌握不同生境蚊类的本底资料,为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取样点,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动物诱捕法等5种采集方法分别在不同生境中采集蚊虫成虫,分类计数。结... 目的通过对沂蒙山区蚊类生态习性近20年生态学调查,掌握不同生境蚊类的本底资料,为除害灭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取样点,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动物诱捕法等5种采集方法分别在不同生境中采集蚊虫成虫,分类计数。结果共发现蚊类5属28种,其中环股按蚊、朝鲜伊蚊、背点伊蚊等7种为沂蒙山区新记录。蚊类的孳生地非常广泛,而不同蚊种在各种水质中又有不同的孳生特点。对11种常见蚊虫的嗜血习性进行了判断。结论在当前蚊媒传播疾病不断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必要继续加强对蚊类生态学的调查,以巩固除害灭病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蚊类 传播媒介 生态学调查 沂蒙山区
原文传递
4种毒饵盒对小家鼠和褐家鼠的灭效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曲宝泉 单宝德 +7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张奎卫 李凤霞 王学军 景晓 孙林 宫学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0年第1期45-49,共5页
目的明确水泥毒饵盒、三角形毒饵盒、单口梯形毒饵盒和单口长方形毒饵盒10、20、30、45和60d杀灭小家鼠和褐家鼠的效果。方法在临沂市选择3个自然村,于盒内放0.05%敌鼠钠整粒玉米、小麦及将两者按6∶4比例混合毒饵;用S-100格法考核效果... 目的明确水泥毒饵盒、三角形毒饵盒、单口梯形毒饵盒和单口长方形毒饵盒10、20、30、45和60d杀灭小家鼠和褐家鼠的效果。方法在临沂市选择3个自然村,于盒内放0.05%敌鼠钠整粒玉米、小麦及将两者按6∶4比例混合毒饵;用S-100格法考核效果。结果4种毒饵盒杀灭效果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升高,投放整粒玉米毒饵的水泥毒饵盒与三角形毒饵盒灭鼠至60 d对小家鼠效果分别为99.09%和93.16%,褐家鼠分别为98.67%和96.60%;投放整粒小麦毒饵的水泥毒饵盒与三角形毒饵盒灭鼠至60 d对小家鼠效果分别为95.83%和91.09%,褐家鼠分别为97.79%和97.71%。投放混合毒饵的单口梯形毒饵盒、单口长方形毒饵盒及三角形毒饵盒灭鼠至45 d对小家鼠效果分别为100.00%、95.60%和99.81%,褐家鼠分别为91.89%、95.85%和100.00%。结论4种毒饵盒对小家鼠、褐家鼠都有良好的杀灭作用,适合作为农村可持续控制鼠类种群数量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饵盒 小家鼠 褐家鼠 敌鼠钠 杀灭效果
原文传递
骚扰阿蚊叮刺周环及其影响因素的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景晓 霍新北 +2 位作者 李兆凰 张世水 宫学诗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蒙山大洼林场骚扰阿蚊的叮刺周环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捕获成蚊 ,分类记数 ,并记录环境气象因素。结果 骚扰阿蚊的叮刺活动主要在夜间 ,有 2个明显的高峰 ,昏峰出现在 ... 目的 观察和分析蒙山大洼林场骚扰阿蚊的叮刺周环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捕获成蚊 ,分类记数 ,并记录环境气象因素。结果 骚扰阿蚊的叮刺活动主要在夜间 ,有 2个明显的高峰 ,昏峰出现在 18:0 0~ 2 1:0 0 ,晨峰发生在 2 :0 0~ 3 :0 0 ,前者明显高于后者。不同月份所形成的峰值其高低、宽窄亦不同。人帐诱捕法在研究叮刺周环方面更为重要。环境因素综合影响骚扰阿蚊的叮刺活动。结论 骚扰阿蚊为野栖性蚊种 ,夏天的晚上应尽量减少户外宿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扰阿蚊 叮刺周环 环境气象因素 野栖性蚊种 入帐诱捕法
下载PDF
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季节消长观察与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景晓 李兆凰 +2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宫学诗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36-937,共2页
目的 观察和分析蒙山大洼林场骚扰阿蚊的种群动态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捕获成蚊 ,分类记数 ,并记录环境气象因素。结果 骚扰阿蚊的全年活动期为6个月 ,呈单峰式 ,5月上旬开... 目的 观察和分析蒙山大洼林场骚扰阿蚊的种群动态季节消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人帐诱捕法、人体诱捕法、网捕法、人工小时法等捕获成蚊 ,分类记数 ,并记录环境气象因素。结果 骚扰阿蚊的全年活动期为6个月 ,呈单峰式 ,5月上旬开始捕获成蚊 ,高峰出现在 7月下旬~ 8月上旬 ,11月中旬成蚊消失。网捕法在季节消长方面更为重要。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制约 ,共同对骚扰阿蚊的季节消长产生作用 ,气温和降雨量是影响蚊虫季节消长的两个主要因素。结论 骚扰阿蚊为野栖性蚊种 ,夏天的晚上应尽量减少户外宿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扰阿蚊 季节消长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抗凝血灭鼠剂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世水 霍新北 +2 位作者 宫学诗 王崇贤 景晓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5-586,共2页
目的 了解0 . 0 0 5 %大隆毒饵及0 . 0 375 %杀鼠迷毒饵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群饲养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灭鼠效果,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计算灭鼠率。结果 摄食系数,大隆为0... 目的 了解0 . 0 0 5 %大隆毒饵及0 . 0 375 %杀鼠迷毒饵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为今后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群饲养有选择给饵法测定毒饵的适口性及实验室灭鼠效果,用粉迹法测定现场鼠密度,计算灭鼠率。结果 摄食系数,大隆为0 .4 3,杀鼠迷为0 . 72 ;实验室灭鼠率,2种药品均为10. 0 % ;现场灭鼠率,大隆为98. 11% ,杀鼠迷为98 .0 6 % ;现场校正灭鼠率,大隆为98 .0 2 % ,杀鼠迷为97. 98%。结论 2种灭鼠药的适口性均好,杀鼠迷更好,实验室及现场灭鼠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隆 杀鼠迷 灭鼠效果 抗凝血灭鼠剂
下载PDF
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变化环境因子数学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4
20
作者 景晓 常树珍 +3 位作者 霍新北 张世水 宫学诗 赖世虹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1年第5期366-368,370,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分析和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相关环境气象因素的强弱指示性。方法在蒙山大洼林场生境中,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等4种方法采集骚扰阿蚊成蚊,并同时记录采集点... 目的通过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分析和探讨环境气象因素对骚扰阿蚊种群动态变化的影响,分析相关环境气象因素的强弱指示性。方法在蒙山大洼林场生境中,用人帐法、网捕法、灯诱法、人工小时法等4种方法采集骚扰阿蚊成蚊,并同时记录采集点的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光照度及降雨量等环境气候因素。应用SAS统计,多元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结果 将每一时刻前1 h骚扰阿蚊诱捕数量和相应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度及风速作为自变量加入到:yt=yt-1 c+bo+∑bixi+ωt公式中,取置信水平F=2,取得的数学模型是:y=0.553 7+0.577 6C-0.032 1W+0.020 1T(复相关系数为0.95,标准估计误差为0.33)。由此分析表明在影响骚扰阿蚊种群活动动态变化的主要气象因素中风速和温度的作用比相对湿度和光照度更为重要。其他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影响骚扰阿蚊昼夜叮刺周环的环境因素中,温度和光照度是主要因素,相对湿度和风速次之,降雨量的影响最弱。最适宜骚扰阿蚊种群活动的温度为20~23℃,相对湿度为80%~90%,光照度为1~300 Lx,在风速小于0.50 m/s时,和捕蚊数呈显著的负相关性。降雨量、温度及土壤的相对湿度对骚扰阿蚊季节消长的影响是显著的,而相对湿度、光照度、光照时数、风速却不明显。结论环境气象因素对骚扰阿蚊的种群动态变化具有重要作用,且这种作用是综合性的,强调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骚扰阿蚊 种群 环境因子 数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