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药并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流与神经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林秀瑶 朱达斌 +2 位作者 许云辉 王燕 宫淑杰 《中国现代医生》 2024年第24期11-15,共5页
目的研究针灸和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量的即刻效应及神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35... 目的研究针灸和药物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量的即刻效应及神经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收治入院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针刺治疗组(35例)、非穴针刺组(32例)、常规药物治疗组(33例)。所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针刺治疗组与非穴针刺组均在入组的第1天未使用药物改善循环的情况下进行首次针灸治疗。三组患者连续治疗14d,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速(systolic peak velocity,Vs)、舒张期峰速(diastolic peak velocity,V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及平均血流速度(mean blood flow velocity,MFV);检测患者治疗前后的脑神经损伤标志物水平,并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常规药物治疗组和非穴针刺组患者的Vs、MFV水平提高(P<0.05),PI较治疗前显降低(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的Vs、Vd、MFV水平均提高(P<0.05);PI、RI较治疗前降低(P<0.05)。三组治疗后比较,针刺治疗组患者的Vs、Vd、PI、RI、MFV改善情况优于非穴针刺组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针刺治疗组患者首次针刺后的Vs、Vd、PI、RI、MFV均有改善,其改善程度优于非穴针刺组(P<0.05)。三组治疗后,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针刺治疗组指标低于非穴针刺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P<0.05)。与非穴针刺组和常规药物治疗组比较,针刺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随访30d后,患者的NIHS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刺治疗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情况,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缺血性脑卒中 大脑动脉血流 即刻效应 神经损伤
下载PDF
临床诊断散发型克雅病3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2
作者 宫淑杰 姚庆阳 +1 位作者 王惠民 李植灿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64-466,共3页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由异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Pr P)在脑内沉积引起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致死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起病隐匿,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 克雅病(Creutzfeldt-Jakob disease,CJD)又称皮质-纹状体-脊髓变性、亚急性海绵状脑病。是由异常朊蛋白(prion protein,Pr P)在脑内沉积引起的以进行性痴呆为主要症状的致死性疾病。其临床特点包括:起病隐匿,表现为进行性智能减退,伴有小脑、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受损的症状和体征,病变累及到大脑皮质、丘脑、小脑、脑干和脊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型 海绵状脑病 致死性疾病 朊蛋白病 进行性痴呆 锥体系 锥体外系 临床诊断 大脑皮质 PRION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癫痫16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宫淑杰 张瑾 赖宝珠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611-612,共2页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临床分析 继发性癫痫 发病机理 影像学检查 脑电图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临床对比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宫淑杰 于恺 张秀清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03-504,共2页
目的 评价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陷程度、病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SD)对老年脑卒中及中年脑卒中两组病人进行抑郁评估及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 (CNS)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 目的 评价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病率、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陷程度、病程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应用老年抑郁自评量表(SD)对老年脑卒中及中年脑卒中两组病人进行抑郁评估及加拿大神经功能缺陷量表 (CNS)对两组病人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估 ,并通过脑 CT、MRI及危险因素合并情况对两组病人的病变部位与抑郁发生相关性进行对比。结果 老年脑卒中抑郁障碍的发病率为 58.82 %明显高于中年人(41 .55% ) ,老年女性更高 (68.57% )。额叶、颞叶、基底节病变及多发性脑梗死抑郁发病率明显增高 ,与神经功能缺陷程度及恢复的时间相关 ,相关危险因素多抑郁发生率高。结论 老年脑卒中后抑郁障碍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陷程度、病程、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 抑郁障碍 老年抑郁自评量表 神经功能缺陷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脑叶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宫淑杰 杨清洞 陈斯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67-468,共2页
关键词 临床应用 脑叶出血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患者 中脑 DSA 脑出血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应用
6
作者 宫淑杰 杨清洞 陈斯经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S1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早期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 0 0 1年 9月~ 2 0 0 4年 2月出血性脑卒中 76例患者临床与DSA资料。结果  76例均经DSA检查 ,5 2例DSA阳性 ,阳性率 6 8.4 %。颅内动脉瘤 30例 ,其中...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对早期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 0 0 1年 9月~ 2 0 0 4年 2月出血性脑卒中 76例患者临床与DSA资料。结果  76例均经DSA检查 ,5 2例DSA阳性 ,阳性率 6 8.4 %。颅内动脉瘤 30例 ,其中囊性动脉瘤 2 7例 ,假性动脉瘤 3例 ;脑血管畸形 17例 ,其中动静脉畸形 16例 ,海绵状血管瘤 1例 ;Moyamoya病 5例。 2 4例DSA检查无阳性发现。 30例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治疗 10例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夹闭 13例 ,痊愈好转 2 2例 ,死亡 1例 ,病死率 4 .4 %。未做治疗者 7例 ,好转 1例 ,死亡 6例。 17例脑血管畸形手术血肿清除 +畸形血管切除 13例 ,行血管内NBCA胶栓塞 2例 ,血管内栓塞 +手术 2例 ,均好转出院。 5例Moyamoya病好转出院 4例 ,合并脑积水脑疝死亡 1例。 2 4例DSA阴性均好转出院。 6 8例好转治愈患者随访 3个月无复发。结论 尽早DSA检查及对因治疗出血性脑卒中可以极大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出血性脑卒中
下载PDF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出血性卒中的临床应用
7
作者 宫淑杰 杨清洞 陈斯经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下载PDF
早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即刻效应和累积效应影响 被引量:19
8
作者 林秀瑶 吴志生 +1 位作者 朱达斌 宫淑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7期30-3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即刻效应和累积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针刺(使用循环药... 目的探讨早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即刻效应和累积效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针刺(使用循环药物前行首次针刺),每次留针30 min,每10 min行针1次,每日1次。2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患者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速(Vs)、舒张期峰速(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首次针刺后大脑中动脉Vs、Vd升高,PI、RI降低(P<0.01)。与首次针刺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d升高,PI、RI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Vs、Vd、PI、RI及对照组治疗后Vs、PI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Vs、Vd、PI、R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可产生即刻效应和累积效应,多次针刺可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经颅多普勒 脑卒中 脑血流
下载PDF
小剂量甘露醇对急性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作用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于恺 吴志生 宫淑杰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274-274,共1页
0 引言 椎动型的颈椎病急性发作,多表现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行走不稳等症状,是急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的一种基本病因.本文采用小剂量甘露醇疗法治疗该病.
关键词 甘露醇 急性椎动脉型颈椎病 治疗 临床症状 疗效
下载PDF
CBERS-1卫星CCD相机绝对辐射校正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志民 闵祥军 +11 位作者 顾英圻 傅俏燕 郭毅 宫淑杰 蔡伟 朱永豪 易维宁 杨世植 吴浩宇 章骏平 孟凡刚 张冬英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01年第4期16-24,共9页
文章在阐述中国CBERS_1卫星对绝对辐射校正需求的基础上 ,论述了CBERS_1卫星的辐射校正方法和技术流程 ,着重阐述星地同步观测前的技术准备、星地同步观测中测量参数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最后计算出CBERS_1卫星CCD相机的绝对... 文章在阐述中国CBERS_1卫星对绝对辐射校正需求的基础上 ,论述了CBERS_1卫星的辐射校正方法和技术流程 ,着重阐述星地同步观测前的技术准备、星地同步观测中测量参数的数据采集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最后计算出CBERS_1卫星CCD相机的绝对辐射校正系数和误差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D相机 试验 星地同步观测 绝对辐射校正系统 CBERS-1卫星
下载PDF
999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7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于恺 吴志生 宫淑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14期70-,共1页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头颅CT的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用舒血宁每日10毫升溶于0.9%盐水250毫升中静滴,15天一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250毫升静滴,适当使用脱水剂,脑保护剂。为...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头颅CT的改善情况。方法治疗组与对照组各70例,治疗组用舒血宁每日10毫升溶于0.9%盐水250毫升中静滴,15天一疗程;对照组用复方丹参250毫升静滴,适当使用脱水剂,脑保护剂。为无差别治疗药物。治疗前后分别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血液流变学检测、脑CT检查。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CT和血液流变学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舒血宁用于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血宁 急性脑梗塞
下载PDF
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庆阳 宫淑杰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0年第31期3389-3390,共2页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川芎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56例给予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 目的探讨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梗死患者10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8例给予川芎嗪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治疗组56例给予疏血通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2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凝血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结论疏血通治疗脑梗死安全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有效率,降低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疏血通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志生 黄文立 +1 位作者 宫淑杰 洪全龙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6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评估选定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目的:探讨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机械取栓后脑出血及预后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8年泉州第一医院收治的经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患者100例,评估选定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选取分值在3〜6分患者和术后24h内出血患者中的临床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脑出血及预后的临床因素,同时分析3个月后影响死亡的临床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及糖尿病是术后24h内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而NIHSS评分、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及血浆血糖水平是临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IHSS评分>15分(OR8.36;95%CL2.1-25.6)、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4.5h(OR4.27;95%CL1.26-18.45)、症状性出血(OR9.56;95%CL1.57-52.47)是临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IHSS评分、发病到血管开通时间及症状性出血可以用来预测急性前循环脑梗死机械取栓后的临床结局。这一结论有助于选择急性脑梗死合并前循环大血管闭塞中适合机械取栓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机械取栓 脑出血
下载PDF
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达斌 林秀瑶 +2 位作者 许云辉 宫淑杰 孔东燕 《基层医学论坛》 2019年第28期4004-4007,共4页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临床路径的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 目的观察基于临床路径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康复临床路径的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给予神经功能缺损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估患者生活活动能力,并统计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均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BI评分提高,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康复临床路径不仅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能够预防并发症发生,提高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 临床路径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早期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并发症的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林秀瑶 宫淑杰 +1 位作者 林茜 朱达斌 《现代医药卫生》 2020年第3期429-432,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痉挛、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控制情况。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和传统功能锻炼。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随访第(28... 目的探究早期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痉挛、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控制情况。方法将3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和传统功能锻炼。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随访第(28±3)天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四肢关节活动受限情况、肩痛和肩手综合征发生率、肌张力大于或等于1+级的关键肌群的数量,并且在治疗4周后发放调查问卷评估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治疗4周后、随访第(28±3)天,虽然两组患者的四肢活动受限关节和肌张力增高的肌群数量、肩痛和肩手综合征发生率有所提高,但治疗组活动受限关节和肌张力增高的肌群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治疗后患者及家属对住院治疗满意度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强化躯干控制训练,对于患者的肩痛和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痉挛等运动障碍情况控制作用较好,同时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躯干控制训练 脑卒中 康复 痉挛 肩痛 肩手综合征
下载PDF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合并颅高压、周围神经病、肠梗阻1例报告
16
作者 姚庆阳 宫淑杰 +1 位作者 李植灿 王惠民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76-77,共2页
患者,男性,29岁,因四肢麻木、乏力9m于2011年10月8日入院。人院前1Y余有经鼻烫吸海洛因病史8m,开始4m为0.2g/次,每天3次;后4m每天约吸食2g,未规则戒毒。入院前9m开始出现四肢麻木、乏力,开始时为双下肢远端麻木、乏力,站立... 患者,男性,29岁,因四肢麻木、乏力9m于2011年10月8日入院。人院前1Y余有经鼻烫吸海洛因病史8m,开始4m为0.2g/次,每天3次;后4m每天约吸食2g,未规则戒毒。入院前9m开始出现四肢麻木、乏力,开始时为双下肢远端麻木、乏力,站立、行走困难,并呈进行性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 周围神经病 颅高压 肠梗阻 四肢麻木 烫吸海洛因 进行性加重 下肢远端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合并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桥接治疗和机械取栓临床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6
17
作者 黄文立 宫淑杰 +1 位作者 吴志生 洪全龙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2期147-149,共3页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阿替普酶(rt-PA)为治疗发病在时间窗内(4.5 h)的急性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在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较低。最新5个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明确的临床证据,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单纯机械取... 目前国内外相关指南均推荐阿替普酶(rt-PA)为治疗发病在时间窗内(4.5 h)的急性脑梗死的金标准。然而在合并大血管闭塞的急性脑梗死,其血管再通率较低。最新5个随机对照试验提供明确的临床证据,对于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单纯机械取栓要优于静脉溶栓治疗[1~5]。因此最新指南推荐对发病在时间窗内的急性脑梗死合并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后采取机械取栓治疗即桥接治疗[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管闭塞
下载PDF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隽静 宫淑杰 +1 位作者 黄银辉 蔡若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5期7-8,共2页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3 d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8、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 35%,高于对照组的69. 77%(P <0. 01);治疗后,2组TNF-α、IL-8、IL-6、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观察组上述炎性因子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 01); 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 98%vs9. 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可改善血清炎性因子,安全性高,疗效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注射液 阿替普酶 静脉溶栓
原文传递
5-HTR6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慢性颖叶癫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机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文立 洪全龙 +1 位作者 吴志生 宫淑杰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19年第5期263-268,共6页
目的:探讨5-HTR6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慢性额叶癫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机制。方法:动物分组:分为空白组及癫痫组,分别于造模后1、2、4周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变化及5-HTR6、Fyn、p-ERK1/2蛋白及GAP-43 mRNA表达变化.将实验鼠分为空白... 目的:探讨5-HTR6参与氯化锂-匹罗卡品致慢性额叶癫痫大鼠海马苔藓纤维出芽的机制。方法:动物分组:分为空白组及癫痫组,分别于造模后1、2、4周观察苔藓纤维出芽变化及5-HTR6、Fyn、p-ERK1/2蛋白及GAP-43 mRNA表达变化.将实验鼠分为空白组、癫痫组、药物干预组,药物干预组又分为6个亚组,分别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DMSO、5-HTR6受体拮抗剂SB271046、Fyn 拮抗剂 PP2、ERK1/2 拮抗剂 PD98059、SB271046 + PP2、SB271046 + PD98059,观察海马苔藓纤维出芽及5-HTR6、Fyn、p-ERK1/2、GAP-43mRNA表达变化。结果:①造模后第2周进入慢性期,在造模后7-28 d开始出现慢性自发性发作,5-HTR6受体拮抗剂SB-271046能够降低癫痫发作等级及发作频率;②癫痫发作后1周即观察到少量海马CA3区苔藓纤维出芽,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增加,而空白组未见或只有极少量海马苔藓纤维出芽。SB-271046干预后海马苔藓纤维出芽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造模后5-HTR6、Fyn、p-ERK1/2及GAP-43 mRNA表达水平增高,于造模后4周时表达最高,给予5-HTR6受体、Fyn、ERK1/2拮抗剂后p-ERK1/2表达均减少,其中联合应用5-HTR6受体、ERK1/2受体拮抗剂最为明显。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点燃的大鼠癫痫模型痫样放电后出现苔藓纤维出芽,随时间延长出芽程度加重,5-HTR6可能在苔藓纤维出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SB271046通过抑制5-HTR6介导的Fyn/ERK通路.调控下游GAP-43mRNA表达,从而减少苔群纤维出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5-HTR6 海马苔藓纤维出芽 FYN ERK1/2 GAP-43
下载PDF
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黄文立 洪全龙 +2 位作者 吴志生 朱志华 宫淑杰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29期71-73,77,共4页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重度大脑中动脉M1狭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重度大脑中动脉M1狭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普罗布考0.5 g/次,bid,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的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好转率、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大脑中动脉M1狭窄程度为(62.03±2.1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2.37±0.17)mmol/L,三酰甘油(TG)为(1.18±0.14)mmol/L,总胆固醇为(3.06±0.12)mmol/L,纤维蛋白原(FIB)为(2.34±0.34)g/L,分别低于对照组的(71.85±2.77)%、(3.37±0.2)mmol/L、(2.09±0.12)mmol/L、(5.02±0.12)mmol/L和(3.88±0.23)g/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21±0.09)mmol/L,高于对照组的(1.11±0.09)mmol/L,凝血酶原时间(PT)为(18.54±2.01)s,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为(32.36±2.72)s,长于对照组的(15.06±1.63)s和(25.44±2.43)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发生药物不良反应,试验组表现呕吐、腹胀,对照组表现呕吐,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罗布考治疗重度大脑中动脉M1段狭窄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布考 大脑中动脉 阿司匹林 临床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