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人日间过度思睡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
作者 薛盛文 程金湘 +4 位作者 刘宇航 张丽萍 赵显超 王怡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95-201,F0002,共8页
目的 探索日间过度思睡(EDS)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NHANES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调查数据,根据日间思睡频率问卷将成年人样本分为4组,A组:无日间思睡(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从不”;B组:轻度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很少、有时(1个月... 目的 探索日间过度思睡(EDS)与心血管健康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NHANES全国代表性数据库调查数据,根据日间思睡频率问卷将成年人样本分为4组,A组:无日间思睡(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从不”;B组:轻度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很少、有时(1个月1~4次)”;C组:E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经常(1个月5~15次)”;D组:高频EDS组,问卷回答频率为“几乎总是(1个月16~30次)”。使用Logistic回归分别估计EDS与心血管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肥胖)、心血管事件结局(包括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卒中)的关联程度。结果 本研究从2005—2008年和2015—2018年期间4个NHANES研究周期中纳入了12 786例未加权参与者,得到以下结果:(1)与无DS相比,高频EDS患者中年轻参与者、女性、超重、腹型肥胖、吸烟、饮酒、OSA、睡眠时长<6 h、存在睡眠问题和共病抑郁症的比例较高;(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频EDS是冠状动脉疾病(OR=1.02,95%CI 1.00~1.04,P=0.044)和卒中(OR=1.02,95%CI 1.00~1.03,P=0.03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频EDS是冠状动脉疾病和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重视EDS并加强EDS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过度思睡 心血管健康 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库
下载PDF
不宁腿综合征共病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报告
2
作者 马旭霞 尚丹清 +2 位作者 任佳封 程金湘 宿长军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35-237,共3页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精神疾病、营养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及妊娠有关。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RLS,该病例在诊断RLS之后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使得RLS症状加重。该报告... 不宁腿综合征(RLS)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神经精神疾病、营养代谢疾病、肾脏疾病及妊娠有关。本文报道1例特殊的RLS,该病例在诊断RLS之后出现了甲状腺功能亢进,并使得RLS症状加重。该报告目的是探讨甲亢导致RLS加重的发病机制,提高临床医师对RLS影响因素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宁腿综合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 共病
下载PDF
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对低血压的反应及其与神经元的关系 被引量:14
3
作者 宿长军 段丽 +1 位作者 张辉 饶志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血压降低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和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硝普钠静脉注射制作瞬间低血压模型 ,用抗Fos、抗GFAP和抗TH三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GFAP和Fos表达和分布规律及其与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 目的 观察大鼠血压降低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AS)和神经元的反应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 硝普钠静脉注射制作瞬间低血压模型 ,用抗Fos、抗GFAP和抗TH三重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GFAP和Fos表达和分布规律及其与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 结果 在脑内血压调节相关区域均出现GFAP和Fos表达 ,两者部位一致 ,且有亚核分布特点 ;在延髓和蓝斑等部位Fos或TH单标 ,或Fos与TH双标阳性神经元周围有GFAP阳性纤维包绕 ,形成 3种形式的复合体样结构。 结论 AS对血压变化反应敏感 ,并具机能定位特异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脑星形胶质细胞 GFAP FOS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黛力新与多塞平联合治疗原发性失眠 被引量:17
4
作者 宿长军 刘煜 +3 位作者 李柱一 林宏 李宏增 苗建亭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010-2012,共3页
目的:观察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普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各60例,治疗12wk.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较... 目的:观察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方法,将180例原发性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阿普唑仑组和安慰剂组各60例,治疗12wk.采用多导睡眠图描记技术评价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明显缩短[(28.33±3.48)和(14.84±5.31)min,P<0.01],觉醒次数和时间明显减少[分别为(8.89±1.46)和(4.25±2.25)次;(56.33±6.92)和(22.45±8.15)min,P<0.01],总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明显提高(分别为340.44±20.58和412.02±28.42;70.22±10.47和91.49±12.47,P<0.01);睡眠结构分析,浅睡较前减少,尤其Ⅰ期睡眠明显[(19.38±2.34)和(10.37±3.92)%,P<0.01],而深睡(Ⅲ,Ⅳ期)明显增加[(10.33±1.26)和(18.96±2.88)%,P<0.01],快速眼动睡眼相(REM)睡眠比例有所增加[(14.67±2.14)和(20.96±3.28)%,P<0.01].②阿普唑仑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睡眠潜伏期缩短[(29.13±4.36)和(12.45±3.17)min,P<0.05],总睡眠时间延长[(356.90±22.09)和(425.86±26.57)min,P<0.01],觉醒时间减少[(54.39±5.17)和(38.79±9.45)min,P<0.01],而睡眠效率没有明显变化;睡眠结构分析,浅睡(Ⅱ期睡眠)增加[(58.29±9.67)和(71.18±6.58)%,P<0.01],而深睡减少[(12.04±1.22)和(6.72±2.32)%,P<0.01],REM参数无变化;安慰剂组除睡眠潜伏期减少外,其余参数均无变化.结论:黛力新和多塞平联合应用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黛力新 多塞平 原发性失眠 多导睡眠描记术
下载PDF
大鼠束缚后脑内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5
作者 宿长军 段丽 +2 位作者 饶志仁 李柱一 林宏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束缚后对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 或6h,于解束后30min处死,脑组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Fos阳性神经元表达于1.前脑:扣 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3和5层)、... 目的 探讨大鼠束缚后对大鼠脑内Fos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 或6h,于解束后30min处死,脑组织进行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Fos阳性神经元表达于1.前脑:扣 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3和5层)、外侧隔核、杏仁中央核;2.间脑:下丘脑视前区、下丘脑外侧区、视上核、室旁核、 第三脑室室周区、弓状核、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3.脑干:中脑的上丘视性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 质、下丘的皮质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延髓的耳蜗核、延髓内脏带(MVZ)等处。Fos表达的时间规律是 束缚1h最高,3h次之,6h最少。 结论 大鼠被束缚后全脑多处核团的神经元发生不同程度的Fos反应,随着束 缚时间的延长,动物产生适应性,Fos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 束缚应激 神经元 FOS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原文传递
抑郁症伴失眠患者的多道睡眠图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宿长军 刘煜 +2 位作者 杨婷 李柱一 林宏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24期4944-4945,共2页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多道睡眠图中睡眠参数改变的生物学特点和可能机制。方法对35例抑郁症伴有失眠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多道睡眠图检查,并进行睡眠参数比较。结果与对照组(12.45±3.17)min比较,抑郁症组睡眠潜伏期(26.84±5.31)min长,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4.4528,P<0.0001),且抑郁症组的觉醒次数多(P<0.001)、实际睡眠时间少(P<0.05),睡眠效率低(P<0.0001),浅睡(Ⅰ,Ⅱ期睡眠)增多(P<0.001),而深睡(Ⅲ,Ⅳ期睡眠)减少(P<0.0001),快速眼动睡眠时间延长、比例增加(P<0.0001),其潜伏期明显减少(P<0.0001)。结论抑郁症伴失眠患者存在诸多多道睡眠图异常,并与症状相一致,提示该失眠的发生机制可能同抑郁症的发病机制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失眠 多道睡眠图 发病机制
下载PDF
大鼠束缚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宿长军 段丽 +2 位作者 饶志仁 李柱一 林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9-462,共4页
为了探讨束缚后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本实验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或6 h,于解束后30 min处死,正常大鼠不被束缚作为对照。脑组织进行抗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脑内... 为了探讨束缚后大鼠脑内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本实验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1、3或6 h,于解束后30 min处死,正常大鼠不被束缚作为对照。脑组织进行抗glial fibrillary acidic-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正常大鼠脑内有少数散在静止状态的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胞体小、突起细、GFAP淡染,缺乏机能定位分布特点;束缚后脑内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胞体肥大、突起变粗、GFAP深染、形成激活状态,其分布有明显的机能定位特点,表达于与应激反应调节相关的核团,主要有(1)端脑:扣带回、新皮质(尤其是第Ⅲ和V层)、隔外侧核、杏仁中央核;(2)间脑: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第三脑室室周区、弓状核;(3)脑干:中脑的上丘浅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的皮质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延髓的耳蜗核、延髓内脏带(MVZ)等处。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时程变化是束缚1 h最高,3 h次之,6 h最少。本文结果表明,大鼠被束缚后全脑多处核团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随着束缚时间的延长,动物产生适应性,星形胶质细胞表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内星形胶质细胞 正常大鼠 GFAP 表达 室旁核 皮质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 外侧核 杏仁中央核 下丘
下载PDF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宿长军 游国雄 +2 位作者 施有昆 李靖 唐丽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93-195,共3页
30例MG患者作了正中神经M-SEP额顶同步描记,有延髓以上CNS功能异常14例(46.7%),以一侧P22波AMP降低或消失最多见。8例治疗后复查,7例的异常恢复,1例临床好转但EP未变且对侧又异常。胸腺瘤术后3月... 30例MG患者作了正中神经M-SEP额顶同步描记,有延髓以上CNS功能异常14例(46.7%),以一侧P22波AMP降低或消失最多见。8例治疗后复查,7例的异常恢复,1例临床好转但EP未变且对侧又异常。胸腺瘤术后3月始恢复。6例原EP正常者治疗后复查有1例一度又有异常。异常主要与症状及胸腺瘤有关。与EEG结果比较一致,但阳性率明显为高。认为此项检查有助探讨MG的CNS损害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肌无力 正中神经 体感诱发电位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下丘脑不同部位的Fos和GFAP表达 被引量:3
9
作者 宿长军 饶志仁 张立藩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 了解长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下丘脑功能活动状态 .方法 用 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ABC法 ,分别检测 4周模拟失重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AS)的变化 .结果 二者表达仅见于室旁核尤其大细胞部、视上核和视交... 目的 了解长期模拟失重状态下大鼠下丘脑功能活动状态 .方法 用 Fos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GFAP)的ABC法 ,分别检测 4周模拟失重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 (AS)的变化 .结果 二者表达仅见于室旁核尤其大细胞部、视上核和视交叉上核 ,而其它部位未见表达 ;AS胞体变大、突起增粗增长 .结论 下丘脑这些核团参与了对长期失重的反应 ,且可能与加压素分泌增加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基因 FOS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失重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蛋白表达及脊髓侧角神经元直径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宿长军 暴军香 +1 位作者 饶志仁 张立藩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2-56,共5页
为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表达以及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是否发生一定改变 ,本研究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 ,用抗 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 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 Nissl染色法 ,观察了 4周的在模拟失重下延髓 FOS蛋白... 为观察模拟失重大鼠延髓 FOS表达以及脊髓交感节前神经元是否发生一定改变 ,本研究采用尾部悬吊大鼠模型模拟失重影响 ,用抗 FOS蛋白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 TH)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和 Nissl染色法 ,观察了 4周的在模拟失重下延髓 FOS蛋白表达与 TH阳性神经元的关系以及脊髓 C8、T1侧角细胞大小的改变 ,并与对照大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大鼠比较 ,模拟失重大鼠出现了以下的改变 :( 1) FOS蛋白表达主要局限在延髓内脏带 ( MVZ)区 ,并以背内侧的孤束核与腹外侧区较为密集 ,并且发现有近 3 0 %的 TH神经元出现 FOS表达 ;( 2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和薄束核亦出现 FOS表达 ;( 3 ) C8、T1侧角细胞胞体增大。本研究提示 ,在 4周模拟失重条件下 MVZ可能参与失重状态下心血管适应性变化的中枢调控 ,且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这种作用的调节 ;脊髓侧角细胞发生代偿性增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 模拟失重 心血管调节 延髓内脏带 脊髓 大鼠
下载PDF
大鼠束缚后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反应 被引量:1
11
作者 宿长军 段丽 +2 位作者 饶志仁 李拄一 林宏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368-372,共5页
目的  探讨大鼠束缚后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其时程变化。 方法  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 1,3或 6h ,于解束后 30min被处死 ,脑组织进行抗OX4 2 (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的小胶质细胞一... 目的  探讨大鼠束缚后脑内小胶质细胞的反应及其时程变化。 方法  将大鼠束缚于小的塑料桶内 1,3或 6h ,于解束后 30min被处死 ,脑组织进行抗OX4 2 (小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正常大鼠脑内的小胶质细胞一般为静息状态 (静息型 ) ,其特点是OX4 2为阴性或浅染 ,在切片上不易发现或细胞形态不清晰。束缚 1h后 ,小胶质细胞为轻度反应 ,OX4 2浅染 ,细胞形态隐约可见 ,仅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和弓状核有散在的表达。束缚 3h后 ,小胶质细胞的反应达到高峰 ,由静息状态变为早期反应状态 (早期反应型 ) ,OX4 2深染 ,细胞形态清楚 ,突起上可见到小棘。早期反应型小胶质细胞广泛分布于前脑 :扣带回、新皮质浅层、隔外侧核、海马CA3、齿状回、杏仁中央核 ;间脑 :下丘脑视前区、视上核、室旁核、第三脑室周区、弓状核、丘脑室旁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 ;脑干 :中脑的上丘视性层、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丘的皮质部 ;脑桥的外侧臂旁核、蓝斑、A5区 ;延髓的延髓内脏带 (MVZ)和三叉神经脊束核等处 ;束缚 6h后 ,小胶质细胞反应减弱 ,OX4 2浅染 ,分布范围减少 ,主要出现于扣带回、隔外侧核、海马、视上核、室旁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脑桥的臂旁外侧核、蓝斑、延髓的延髓内脏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束缚应激 OX42 小胶质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脑内参与血压调节的部位——FOS机能形态学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宿长军 饶志仁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8-104,共7页
为观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反射性调节相关的部位 ,用硝普钠静脉注射制作大鼠低血压模型 ,以抗 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全脑 FOS阳性神经元分布。 FOS阳性细胞在下列区域集中分布 :延髓内脏带、脑桥臂旁外侧核、蓝斑、A5... 为观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中与心血管反射性调节相关的部位 ,用硝普钠静脉注射制作大鼠低血压模型 ,以抗 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全脑 FOS阳性神经元分布。 FOS阳性细胞在下列区域集中分布 :延髓内脏带、脑桥臂旁外侧核、蓝斑、A5区、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 ,下丘脑室旁核、视上核、视交叉上核数量更多。此外亦见于丘脑室旁核、缰内侧核、杏仁核、终纹床核、隔外侧核和皮质的额皮质 1和 2区、扣带皮质及梨状前皮质。免疫组化染色对照 :从每一组切片中取一定数量的切片 ,0 .1 mol/L PBS代替兔抗 FOS抗血清进行反应 ,各步骤同前。其结果未见 FOS阳性结构。本研究表明 ,中枢神经系统内从皮质至延髓存在不同的血压调控区 ,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一复杂的中枢调控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中枢神经系统 心血管调节 FOS
下载PDF
实验性瞬时高血压诱发大鼠脑内Fos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宿长军 林宏 饶志仁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0年第8期1015-1019,共5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压的部位 .方法 用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制作大鼠高血压模型 ,以抗 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全脑 Fos阳性神经元分布 .结果 高血压诱发下列区域 Fos阳性细胞集中分布 :延髓内脏带、臂旁外侧核、... 目的 观察大鼠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压的部位 .方法 用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制作大鼠高血压模型 ,以抗 Fo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观察全脑 Fos阳性神经元分布 .结果 高血压诱发下列区域 Fos阳性细胞集中分布 :延髓内脏带、臂旁外侧核、室旁核、视上核 ,杏仁核、终纹床核、额皮质 1,2区、扣带皮质及梨状前皮质 .位于延髓内脏带孤束核内的 A2细胞群和腹外侧区的 A1细胞群分别有 37.6 3%和 5 4.2 5 %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表达 Fos蛋白 .结论 本研究表明 ,血压升高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内从皮质至延髓广泛的 Fos表达 ,它们互相联系形成一复杂的中枢调控网络 .延髓内脏带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也参与这一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枢神经系统 FOS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模拟失重大鼠延髓内脏带向下丘脑室旁核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表达Fos
14
作者 宿长军 饶志仁 张立藩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确定延髓内脏带向下丘脑室旁核 (PVN)投射通路是否参与对模拟失重的反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 ,观察 4周模拟失重大鼠延髓内脏带向PVN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Fos表达情况。发现有 ... 确定延髓内脏带向下丘脑室旁核 (PVN)投射通路是否参与对模拟失重的反应。用HRP逆行追踪结合抗Fos和抗酪氨酸羟化酶 (TH)的免疫组织化学三重标记技术 ,观察 4周模拟失重大鼠延髓内脏带向PVN投射的儿茶酚胺能神经元Fos表达情况。发现有 7种不同的标记细胞 :HRP ,Fos ,TH单标细胞 ;Fos/HRP ,Fos/TH ,HRP/TH双标细胞 ;Fos/HRP/TH三标细胞。主要分布于延髓内脏带即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和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向PVN投射的神经元中有 15.3%为Fos阳性细胞 ,即对失重起反应 ,而这些神经元中有 6 2 .6 %为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结果显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内脏带 下丘脑室旁核 FOS HRP 模拟失重 大鼠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大鼠脑局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4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荀文兴 宿长军 游国雄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3期345-345,355,共2页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4周时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Aβ注射1周... 目的探讨Meynert核注射β-淀粉样蛋白(Aβ)后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1μlAβ1-40(10μg/μl)在立体定向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分别于1、4周时用透射电镜观察脑组织中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结果Aβ注射1周后,实验组Meynert核、海马区和皮层区均可见一些神经细胞核染色质浓缩成团块并见边聚现象,神经细胞有发生凋亡的趋势;4周时可见典型的神经细胞凋亡;突触结构数量减少。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结论Aβ注入Meynert核能引发CNS神经细胞凋亡和突触结构减少,可能是AD记忆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蛋白 神经元 超微结构 AD
下载PDF
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NO、NOS和LDH影响及bFGF保护作用 被引量:14
16
作者 李积荣 苗建亭 +3 位作者 宿长军 李柱一 林宏 车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9-82,共4页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 目的 探讨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对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和乳酸脱氢酶 (LDH)的影响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 FGF)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测定原代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元培养液中 NO、NOS及 LDH的含量变化 ,观察 Aβ1 -40对神经元的损伤及 b FGF的保护作用。结果 Aβ1 -40作用于海马神经元 2 4h后 ,培养上清液中 NO、NOS含量增加 ,LDH活性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 .0 5 ,P<0 .0 1 )。经 b FGF预处理的海马神经元暴露于 Aβ1 -40 2 4h后 ,NO、NOS含量及 LDH活性均降低 ,且与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b FGF对 Aβ诱导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海马 神经元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乳酸脱氢酶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阿尔茨海默病
下载PDF
β-淀粉样肽氧化应激损伤在大鼠Alzheimer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17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5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李宏增 宿长军 朱琳 游国雄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5期1378-1380,共3页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a方法 ,用立体定向方法将β 淀粉样肽 (β AP1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 ,分别于 1,2和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过氧化... 目的 探讨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sdisease,AD)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参照Nabeshima方法 ,用立体定向方法将β 淀粉样肽 (β AP1 4 0 ,10 μg)注入大鼠侧脑室建立大鼠AD模型 ,分别于 1,2和 3wk时测定血液和脑组织中过氧化氢酶 (CAT)、总抗氧化能力 (T AOC)、胆碱酯酶(ChE)的含量及其学习记忆能力 ,并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β AP注射后 1wk ,脑组织中ChE ,CAT ,T AO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10 .1± 4.1) ,(6 .8± 0 .8)和 (3.4± 1.0 )kU·g-1(P <0 .0 1) .随时间延长 ,3wk时CAT和T AOC下降越显著 ,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越低 (6 .5± 4.4) ,(2 .0± 1.2 )和 (2 .4± 1.2 )kU·g-1,同时ChE的减少 (6 .5± 4.4)kU·g-1,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亦明显降低 ,且两者间呈正相关 .而在外周血中ChE和CAT下降不明显 (P >0 .0 5 ) ,T AOC自 1wk始较对照组呈下降趋势 ,至 3wk时明显降低 (6 .8± 1.2 ,P <0 .0 1) .结论 β AP能诱发氧化应激反应 ,在AD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Β-淀粉样肽 氧化应激 早态性痴呆
下载PDF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对中枢5-羟色胺缺失小鼠orexin阳性神经元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慧莉 赵广宇 +1 位作者 宿长军 李柱一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2-316,共5页
为探讨中枢5羟色胺(5-HT)的缺失对正常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EM sleep deprivation)情况下orexin阳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中枢5-HT神经元缺失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Pet1-Cre/Lmx1b flox/flox CKO小鼠),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 为探讨中枢5羟色胺(5-HT)的缺失对正常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剥夺(REM sleep deprivation)情况下orexin阳性神经元活动的影响,本研究利用中枢5-HT神经元缺失的条件性基因敲除小鼠(Pet1-Cre/Lmx1b flox/flox CKO小鼠),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小鼠快速眼动睡眠剥夺模型,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野生型小鼠和中枢5-HT神经元缺失小鼠在正常睡眠状态及8 h快速眼动睡眠剥夺后下丘脑内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免疫组化双标法观察orexin/c-fos双标神经元占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比例。结果显示:CKO小鼠睡眠剥夺前后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未见明显差别,与野生型小鼠相比亦未见统计学差别;在正常睡眠状态下(对照组),CKO小鼠orexin/c-fos双标神经元的数量与野生型小鼠相当,但睡眠剥夺后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睡眠剥夺组。本研究结果提示,作为维持觉醒的重要神经递质5-HT的缺失可能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觉醒水平,致使睡眠剥夺不能提高促发和维持觉醒的orexin阳性神经元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 快速眼动睡眠剥夺 orexln 中枢5-HT缺失小鼠
原文传递
神经激肽B受体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分布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红 张远强 +2 位作者 丁玉强 宿长军 郎兵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7,共7页
目的 研究神经激肽B受体 (NK3)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绝大部分区域 ,NK3受体样免疫反应产物位于胞体和树突上 ,少部分区域位于神经毡 (neuropil)内。大量NK3受体样... 目的 研究神经激肽B受体 (NK3)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定位分布。 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绝大部分区域 ,NK3受体样免疫反应产物位于胞体和树突上 ,少部分区域位于神经毡 (neuropil)内。大量NK3受体样免疫反应神经元出现于前嗅核、伏隔核、隔区、腹侧苍白球、苍白球、尾壳核、终纹床核、下丘脑前区、下丘脑结节区、下丘脑外侧区、穹隆周区、视上核、弓状核、乳头体、黑质、腹侧被盖区、红核后区、上丘和下丘、导水管周围灰质、孤束核、及延髓和脊髓背角浅层。大脑皮质的浅层、梨状皮质、背侧海马、杏仁核、脑干网状结构等核团内也含有一定数量的阳性神经元。在丘脑的中线核团和板内核、腹侧海马和脚间核等处 ,NK3受体免疫反应产物主要位于神经毡内。 结论 NK3受体广泛分布于小鼠中枢神经系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激肽B受体 速激肽 中枢神经系统 免疫组织化学
原文传递
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生长抑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4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荀文兴 宿长军 游国雄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β 淀粉样肽 (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 ,SOM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1μLAβ1~ 4 0 (10 μg 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β 淀粉样肽 (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 ,SOM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1μLAβ1~ 4 0 (10 μg 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Aβ注射 1周后 ,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 ,呈渐进性加重 ,4周时更为显著。在无名质区Meynert核及其边周、海马区和额、顶部皮质区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广泛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 ,而实验组则减少。在 4周时 ,实验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减少 ,以Meynert核及其边周最显著。 结论 :Meynert核注射Aβ可使大鼠发生较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Aβ致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的ChAT及SOM能神经元的减少 ,可能是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学习记忆功能 脑胆碱乙酰转移酶 生长抑素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乙酰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