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复杂舆论场景的信息内容风险诊断模型构建与仿真研究
1
作者 寇杰 李明德 乔亨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1,126,共11页
[研究目的]面向复杂舆论场景提取信息内容风险点,构建风险诊断概念模型,为现实工作提供方法参考和工具借鉴。[研究方法]综合SCL、JHA、SWOT及28位风险专家调查列举的统计数据,挖掘复杂舆论场景中的五大信息内容风险点。借助Delphi Metho... [研究目的]面向复杂舆论场景提取信息内容风险点,构建风险诊断概念模型,为现实工作提供方法参考和工具借鉴。[研究方法]综合SCL、JHA、SWOT及28位风险专家调查列举的统计数据,挖掘复杂舆论场景中的五大信息内容风险点。借助Delphi Method确定风险诊断指标框架后,运用AHP-DEMATEL加权中心度M_(i)和初始权重W^(1)_(i)并作归一化处理而形成诊断方程,结合风险分级标准构建风险诊断I-E-S模型,最后通过案例仿真检验模型性能。[研究结论]风险源和风险处置绩效对诊断指数的影响最大,受众情感反应与行为反应次之,传播力最小。错误内容占比、二次违法违规用户量、重大负面舆情量、线下失范行为量在20个末项操作化指标中的作用明显。多样本仿真检验发现,I-E-S模型诊断结果与用户风险感知契合度超过82.2%,模型实用性和精准性可初步满足风控工作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论 复杂舆论场景 信息内容风险 风险诊断 诊断模型 诊断指标
下载PDF
基于IAHP-EWM-FCE的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2
作者 寇杰 姚有利 +1 位作者 潘思宇 张孟浩 《陕西煤炭》 2024年第4期79-85,107,共8页
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是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矿山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选取的模糊性和不规范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首先,根据应急救援队伍相关法律标准、文献研究、... 矿山应急救援队伍是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建设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针对矿山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选取的模糊性和不规范性,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价。首先,根据应急救援队伍相关法律标准、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方式确定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通过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和熵权法(EWM)进行矿山应急救援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最后,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某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为煤矿应急能力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实证分析表明,所构建的矿山救护队能力评价模型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出某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等级,有助于提升矿山救护队应急救援能力,从而加强煤矿企业应急能力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安全事故 应急能力建设 应急救援能力 模糊综合评价法 改进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下载PDF
圆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0
3
作者 寇杰 宫敬 曹学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9-102,108,共5页
圆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小型分离设备。通过对GLCC分离机理的研究,对GLCC的入口进行了优化,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在气液两相流试验环道上对GLCC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LCC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设计工况下... 圆柱式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小型分离设备。通过对GLCC分离机理的研究,对GLCC的入口进行了优化,制作了试验模型,并在气液两相流试验环道上对GLCC的分离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GLCC具有较好的分离性能;在设计工况下,其液体含气率和气体含液率都能满足现行标准,并且具有下倾入口的GLCC比水平入口的GLCC分离效果要好;液相粘度影响GLCC的分离性能,粘度增大,GLCC分离效果变差,气液处理量变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CC 试验 含气率 含液率 分离性能
下载PDF
稠油热化学脱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寇杰 杨文 王秀珍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53-158,共6页
采用稠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稀油的方法,结合所优选的破乳剂,进行了稠油热化学脱水的实验研究。针对所采用的稠油及稀油性质,筛选出4050破乳剂有较好的脱水效果,通过降黏率及脱水效果的对比,确定了掺稀比为1.0。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温度、浓... 采用稠油中掺入一定比例稀油的方法,结合所优选的破乳剂,进行了稠油热化学脱水的实验研究。针对所采用的稠油及稀油性质,筛选出4050破乳剂有较好的脱水效果,通过降黏率及脱水效果的对比,确定了掺稀比为1.0。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温度、浓度对破乳剂脱水效果的影响,探究了含水率对破乳剂有效浓度范围及破乳有效温度范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破乳剂浓度范围内,较低温时可能不存在有效浓度范围,较高温时破乳剂有效浓度范围将会变大;在一定的脱水温度下,含水率由低到高增大时,破乳剂有效浓度范围将会变大;在一定的破乳剂浓度时,含水率由低到高增大时,破乳有效温度范围也将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化学 脱水 破乳剂 掺稀比
下载PDF
钻孔抽采瓦斯关键参数影响规律数值模拟分析
5
作者 张孟浩 寇杰 陈菲 《煤》 2024年第5期10-17,共8页
为了提高现实瓦斯抽采效率问题,针对平煤股份十矿24080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以及煤岩体的力学特性考虑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因素,采用单一变量法对抽采瓦斯的时间、负压、钻孔直径、钻孔间距影响抽采效率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利用COMSOL多物理... 为了提高现实瓦斯抽采效率问题,针对平煤股份十矿24080工作面瓦斯赋存情况以及煤岩体的力学特性考虑影响瓦斯抽采效果的因素,采用单一变量法对抽采瓦斯的时间、负压、钻孔直径、钻孔间距影响抽采效率参数进行模拟研究,利用COMSOL多物理场模拟软件设置煤岩体固体力学和达西定律瓦斯渗流模块构建流固耦合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1~180 d的瓦斯压力云图变化得到瓦斯抽采效果与时间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在负压为15~25 kPa的范围进行间隔5 kPa梯度模拟,通过瓦斯压力云图等值圈及其重叠面积大小判断,改变抽采负压不仅能够一定程度上加速单孔瓦斯抽采速率,也能够使相邻钻孔产生促进抽采的扰动,在合适的扰动下能够改善瓦斯抽采效果;在钻孔直径为75 mm、95 mm、115 mm、150 mm时,对应的有效抽采半径分别为1.57 m、1.68 m、1.81 m、1.87 m.相邻设置钻孔之间的有效抽采相应增大0.11 m、0.13 m、0.06 m.说明在一定程度内钻孔直径越大,越有利于瓦斯抽采,但考虑到钻孔成型后,其受到地应力和开采扰动等影响,较大的孔径更易发生变形或塌孔,不利于瓦斯抽采;通过1 m、2 m、3 m的钻孔间距设置与分析抽采30 d时的多孔抽采瓦斯煤层瓦斯压力分布规律得到瓦斯压力下降程度指标,当压力下降超过50%认为该区域是强影响区,在此条件下的钻孔间距设计较为经济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采 COMSOL 流固耦合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油罐自动清砂工艺装置设计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寇杰 曹学文 肖荣鸽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57-59,63,共4页
油井出砂不仅导致了沉降罐等设施的效率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而且由于泥砂含油,直接外排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为了减小以上弊端,通过对多种清砂方法的分析比较,确定了大罐沉降和旋流除砂二级流程的新方案,成功... 油井出砂不仅导致了沉降罐等设施的效率下降和使用寿命的缩短,影响油田的正常生产;而且由于泥砂含油,直接外排造成环境污染和能源浪费.为了减小以上弊端,通过对多种清砂方法的分析比较,确定了大罐沉降和旋流除砂二级流程的新方案,成功设计了一套油罐自动清砂工艺装置.该装置由油罐清砂装置、密闭清砂道和旋流洗砂装置组成.对该装置的工艺流程、原理、设计依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运行平稳,清砂效果非常显著,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罐 自动清砂装置 沉降除砂 旋流除砂
下载PDF
原油超声降黏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寇杰 王冰冰 张益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5-190,共6页
采用旋转黏度计、显微镜、石油离心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超声处理不同时间委内瑞拉原油的黏度、沥青质粒径、原油-正庚烷稳定性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油超声处理0~20min内,空化作用致使大量沥青质颗粒破裂,沥青质粒径变... 采用旋转黏度计、显微镜、石油离心机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超声处理不同时间委内瑞拉原油的黏度、沥青质粒径、原油-正庚烷稳定性和沥青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原油超声处理0~20min内,空化作用致使大量沥青质颗粒破裂,沥青质粒径变小,分布变均匀,原油黏度降低;处理超过20min后,破裂的沥青质颗粒重新聚集,粒径变大,原油黏度增加;超声处理使原油中沥青质质量分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原油 黏度 沥青质 空化
下载PDF
稠油乳化输送试验环道装置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寇杰 张新策 刘建国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0-62,65,共4页
为研究稠油乳状液在实际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弥补流变仪等仪器的缺点,研制了一种试验环道装置。利用该装置对胜利陈南稠油乳状液进行了输送试验,模拟了稠油乳状液在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情况,并与流变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含水率对... 为研究稠油乳状液在实际管道中的流动特性,弥补流变仪等仪器的缺点,研制了一种试验环道装置。利用该装置对胜利陈南稠油乳状液进行了输送试验,模拟了稠油乳状液在管道中的实际流动情况,并与流变仪测试结果进行对比。试验表明:含水率对稠油乳状液黏度影响很大,含水率高于40%时出现转相点,最佳含水率为45%;乳状液输送存在一个最佳混合流速,流速过高乳状液表观黏度有增大趋势;稠油乳状液表观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对O/W型稠油乳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很小;在相同实验条件下,流变仪测试结果与环道试验结果规律一致,但表观黏度值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乳状液 环道装置 实际流动 表观黏度
下载PDF
稠油掺稀热化学脱水工艺参数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寇杰 钟齐斌 曹亚鲁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9-194,共6页
针对胜利稠油黏度较高、联合站稠油脱水能耗大的问题,对胜利油田某联合站稠油进行掺稀热化学脱水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通过破乳剂优选试验,对比10种常用原油破乳剂,选出脱水性能较好的水溶性原油破乳剂PR-929。研究掺稀比、脱水温度和... 针对胜利稠油黏度较高、联合站稠油脱水能耗大的问题,对胜利油田某联合站稠油进行掺稀热化学脱水工艺参数的优化研究。通过破乳剂优选试验,对比10种常用原油破乳剂,选出脱水性能较好的水溶性原油破乳剂PR-929。研究掺稀比、脱水温度和破乳剂浓度等因素对稠油乳状液脱水效果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提高掺稀比和脱水温度均能改善乳状液脱水效果;随着破乳剂浓度的增加,乳状液脱水效果先增后减;在原油外输含水率低于2%和提高经济效益前提下,当掺稀比为1.0、脱水温度为80℃、破乳剂质量浓度为120 mg/L、沉降时间为24 h时,稠油掺稀热化学脱水效果最佳;优化后每年能节省费用约382.2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脱水 参数优化 节能降耗
下载PDF
基于配液孔形状设计的重力沉降罐分离效果 被引量:4
10
作者 寇杰 杨文 陈丽娜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7-38,共2页
对重力沉降罐配液孔不同开孔形状下的浓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在相同面积、个数的情况下,分析了圆形孔与矩形孔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配液孔的开孔形状对沉降罐的油水分离效果影响较大;通过对沉降罐上部油层的含油浓度、... 对重力沉降罐配液孔不同开孔形状下的浓度场进行仿真计算,在相同面积、个数的情况下,分析了圆形孔与矩形孔对油水分离效果的影响。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配液孔的开孔形状对沉降罐的油水分离效果影响较大;通过对沉降罐上部油层的含油浓度、最高含油浓度和最低含油浓度、油出口和水出口含油浓度分布、对称面上的含油浓度分布以及速度场的分析比较,认为圆形孔的流场分布要优于矩形孔的流场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降罐 配液孔 浓度场 分离
下载PDF
超声波稠油脱水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寇杰 刘松林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共3页
油田进入多次采油期后,原油会出现变稠、变重、盐含量升高及乳化更严重等趋势,常规脱水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通过实验考察了超声强化原油预处理工艺中电场强度、超声波频率、实验温度、沉降时间、脉冲处理时间及工作方式等对破乳脱水率... 油田进入多次采油期后,原油会出现变稠、变重、盐含量升高及乳化更严重等趋势,常规脱水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通过实验考察了超声强化原油预处理工艺中电场强度、超声波频率、实验温度、沉降时间、脉冲处理时间及工作方式等对破乳脱水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声强、辐照时间和频率是影响破乳脱水率的主要因素,而实验温度、工作方式、沉降时间等为次要因素。确定了稠油超声波脱水的合理工作参数,为今后稠油超声波脱水的现场应用提供了工艺参数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超声波 破乳脱水 实验
下载PDF
原油装车汇管的内腐蚀检测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寇杰 韩晓春 +2 位作者 马孝亮 袁柱 侯永宾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6,共4页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内腐蚀检测技术,采用组合检测方法对原油装车汇管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出管道的内腐蚀缺陷。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及管线的工艺情况,对管线的内腐蚀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介质含水、流动速度... 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几种内腐蚀检测技术,采用组合检测方法对原油装车汇管进行了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出管道的内腐蚀缺陷。结合现场检测结果及管线的工艺情况,对管线的内腐蚀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发现介质含水、流动速度低、管线存在高程差等情况导致的底部积水是管线底部出现腐蚀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车汇管 内腐蚀检测技术 腐蚀原因分析
下载PDF
交流杂散电流密度对X80管线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寇杰 付禹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4-128,共5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通过电化学试验和浸泡试验对不同交流杂散电流密度下X80管线钢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流干扰对X80管线钢阴极极化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对其阳极极化的影响,在产物膜的形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差不大时,极化... 采用自主设计的试验装置,通过电化学试验和浸泡试验对不同交流杂散电流密度下X80管线钢的腐蚀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交流干扰对X80管线钢阴极极化的影响程度远大于对其阳极极化的影响,在产物膜的形成速率与溶解速率相差不大时,极化曲线表现为两个零电流电位;交流杂散电流密度较高时,最大蚀坑深度显著增加,X80管线钢的腐蚀形态由均匀腐蚀向点蚀转变;交流杂散电流密度大于100A/m2时,用局部腐蚀速率评价X80管线钢的腐蚀程度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流杂散电流密度 X80管线钢 土壤模拟溶液 极化曲线
下载PDF
水平管路变质量流流动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寇杰 宫敬 李英存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7-20,共4页
综述了水平管变质量流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是通过对变质量流流型的判别,给出了不同流型下的压降计算模型,并从实验研究、数学解析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对水平管内变质量流动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水平管中变质量流动特性的研究将有... 综述了水平管变质量流流动特性的研究进展。主要是通过对变质量流流型的判别,给出了不同流型下的压降计算模型,并从实验研究、数学解析及数值模拟等方面对水平管内变质量流动特性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对水平管中变质量流动特性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油田生产,特别是在优化水平井结构、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气液两相流 变质量流 压降 流动特性
下载PDF
除油水力旋流器特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寇杰 孙灵念 王伟东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6,共3页
除油水力旋流器具有分离性能好、处理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操作费用低、安装方式灵活、工作可靠等特点。通过清水实验,研究了流量、压力、分流比之间的关系;用柴油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粒级效率的测试方法,得到了实验用水力旋流器的粒... 除油水力旋流器具有分离性能好、处理量大、体积小、重量轻、操作费用低、安装方式灵活、工作可靠等特点。通过清水实验,研究了流量、压力、分流比之间的关系;用柴油进行模拟实验,研究了粒级效率的测试方法,得到了实验用水力旋流器的粒级效率曲线;研究了操作参数对水力旋流器特性的影响,从而得到了水力旋流器的操作参数应处的范围,对水力旋流器的设计及其现场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油水力旋流器 实验 油田 分离性能 流量-压降关系
下载PDF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23
16
作者 寇杰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3,共3页
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依据离心分离原理实现气液的分离,与传统的依靠重力实现气液分离的容积式分离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质量轻、应用方便等优点。简要介绍了GLCC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其在... 气液旋流分离器(GLCC)依据离心分离原理实现气液的分离,与传统的依靠重力实现气液分离的容积式分离器相比,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质量轻、应用方便等优点。简要介绍了GLCC的结构、工作原理和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其在石油石化工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气液旋流分离器 气液分离 研究现状 应用前景
下载PDF
稠油掺水集输水利热力耦合模型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寇杰 宫敬 黄玉惠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20,共3页
推导稠油掺水集输的压力温度耦合方程,并用迭代方法进行求解,得出稠油掺水管道沿线各个节点的压力和温度。对比分析管线终点的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对稠油掺水集输管线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预测,为稠油掺水... 推导稠油掺水集输的压力温度耦合方程,并用迭代方法进行求解,得出稠油掺水管道沿线各个节点的压力和温度。对比分析管线终点的仿真计算结果与现场试验数据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对稠油掺水集输管线的水力热力特性进行预测,为稠油掺水集输工艺计算及运营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集输 两相流 含水率
下载PDF
东辛稠油反相乳化降黏集输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寇杰 肖荣鸽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2-166,共5页
针对胜利油田东辛稠油掺水集输成本高、后续污水处理量大等问题,提出采用乳化降黏集输的方法,并筛选出一种适合东辛稠油的反相乳化剂。结果表明:温度50℃、乳化剂质量分数0.85%、有效体积含油率65%~70%、搅拌强度120r/min、搅... 针对胜利油田东辛稠油掺水集输成本高、后续污水处理量大等问题,提出采用乳化降黏集输的方法,并筛选出一种适合东辛稠油的反相乳化剂。结果表明:温度50℃、乳化剂质量分数0.85%、有效体积含油率65%~70%、搅拌强度120r/min、搅拌时间10min为反相乳化集输乳状液的最佳制备条件;乳化集输的现场试验效果明显好于原掺水方法;乳化降黏集输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每年可节约成本20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处理 稠油 降黏 乳化 试验
下载PDF
油田地面除砂技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寇杰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6-37,共2页
油田出砂是由井底结构遭到破坏和开采方法不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出砂不但给井下以及地面集输设备造成破坏 ,而且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实际采用的除砂方法有重力沉降、离心分离、过滤等 ,通过对这几种除砂方法的比较认为 。
关键词 油田出砂 疏松砂岩油藏 除砂方法 重力沉降 离心分离 过滤
下载PDF
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20
作者 吴国年 寇杰 +1 位作者 尼晓东 王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0048-0050,共3页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以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调研,筛选2020.12-.2022.12时间段,院内接诊治疗的1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组,患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是参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55例患者,参照组,依据... 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以中医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调研,筛选2020.12-.2022.12时间段,院内接诊治疗的11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组,患者被分成两组,一组是参照组,一组为观察组,每组各55例患者,参照组,依据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采取中医内科疗法,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参照组,24h尿蛋白(5.91±1.73),总胆固醇(9.55±3.70),凝血酶原时间(10.17±1.23),血浆白蛋白(20.91±2.57),观察组,24h尿蛋白(6.86±1.51),总胆固醇(9.83±2.34),凝血酶原时间(10.05±1.56),血浆白蛋白(20.53±2.72),对比相关数值,差异并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参照组,24h尿蛋白(2.53±2.52),总胆固醇(6.27±3.53),凝血酶原时间(11.26±1.91),血浆白蛋白(34.24±2.12),观察组,24h尿蛋白(1.74±2.33),总胆固醇(5.03±3.23),凝血酶原时间(15.63±1.40),血浆白蛋白(39.86±2.15),再次对比数据指标,差值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开展不同治疗方案,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极大,参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47/5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54/55),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差异突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中医内科治疗疗效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各项数据指标得以优化,强化治疗效果,临床推广价值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内科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