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富文达 李娜 +1 位作者 魏华 穆士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55-160,共6页
目的系统性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起止至2022年11月,纳入符合要求的... 目的系统性评价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起止至2022年11月,纳入符合要求的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文献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后,采用Stata 1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经过筛选,共检索出11篇中文文献符合本文标准,共计359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病例,观察组均采用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Meta分析提示,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单独治疗相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创面愈合时间缩短[WMD=-6.08,95%CI(-7.77,-4.40),P<0.05],住院治疗时间缩短[WMD=-8.24,95%CI(-11.55,-4.94),P<0.05],疼痛评分降低[WMD=-1.73,95%CI(-2.06,-1.40),P<0.05],创面细菌培养阳性率降低[RR=0.28,95%CI(0.16,0.49),P<0.05],创面治疗效果较好[RR=1.28,95%CI(1.17,1.41),P<0.05]。结论基于目前的研究,与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单独治疗相比,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更能有效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同时减轻疼痛,减少感染,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负压封闭引流 慢性难愈性创面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吸收放散试验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中的应用分析
2
作者 李丹 杜娟 +6 位作者 杨世明 富文达 安宁 杨琳 焦琴 陈扬 杨龙飞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01-908,共8页
目的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在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适合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方法和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患者抗凝或不抗凝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取红... 目的分析吸收放散试验在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中的应用价值,为建立适合患者血清中存在混合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鉴定方法和临床输血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患者抗凝或不抗凝血标本,离心分离血清和红细胞,取红细胞用生理盐水洗涤6次,在45~56℃进行热放散或酸试剂放散,用该红细胞在微柱凝胶法(MGT)或盐水试管法(NS)进行ABO、Rh血型鉴定和自身抗体吸收试验。采用MGT或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对吸收自身抗体后的患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及特异性鉴定。吸取适量吸收后的患者红细胞进行酸试剂放散,放散液用于抗体特异性验证试验。结果在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9~83岁。A型5例、B型1例、O型2例、AB型2例,ccdEe表型2例;Ccdee表型2例;CCDee,Le^(a-)表型1例;CcDEe,P 2,Fy^(b-)表型1例;CcDEe,Jk^(b-),Fy^(b-)表型1例;ccDEE表型2例;CcDee表型1例。抗体特异性鉴定确认为抗D、抗C混合抗体2例,抗D、抗E混合抗体2例,抗Le^(a)、抗E及抗c混合抗体1例,抗P 1、抗Fy b混合抗体1例,抗Jk b、抗Fy b混合抗体1例,抗C、抗e混合抗体2例,抗E抗体伴高效价冷凝集素1例。IgG型抗体8例,IgM型+IgG型抗体2例。血清抗体凝集强度为弱于1+(1+w)~2+w,抗体效价为1∶2~1∶16,放散液抗体凝集强度强于1+(1+s)^(3+)。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阴性5例,DAT阳性5例。10例患者中6例有输血史,4例既有输血史又有妊娠史。结论在谱细胞进行抗体鉴定凝集强度<2+、凝集强度存在强弱差异或出现全凝集现象时,采用吸收放散试验在验证血清抗体特异性鉴定结果的同时,反应强度增强,也能够检测到常规方法中漏检的抗体,提高了混合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的准确性,为患者筛查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进行输注,以保证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不规则抗体 吸收放散试验 抗体特异性验证 交叉配血 抗球蛋白试验
原文传递
55056例住院患者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特异性鉴定与疾病分布规律
3
作者 苟小元 富文达 杨龙飞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1期3126-3130,共5页
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其在疾病中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55056例住院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抗体特异性及在人体不同系统疾... 目的探讨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特异性及其在疾病中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依据。方法使用微柱凝胶法对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5月55056例住院患者血浆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并鉴定抗体特异性及在人体不同系统疾病中的分布规律。结果55056例住院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阳性标本共计272例,检出率为4.9‰,易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疾病为消化系统(21.32%)、循环系统(16.91%)、神经系统(15.44%)和生殖系统(14.71%)疾病等。不规则抗体种类经鉴定,Rh血型系统119例(43.75%),MNS血型系统41例(15.07%),Lewis血型系统17例(6.25%),Kidd血型系统5例(1.84%),P血型系统1例(0.37%),Duffy血型系统3例(1.1%),Diego血型系统1例(0.37%),而其他不明性质抗体85例(31.25%),其中自身抗体26例(30.59%),未知特异性抗体45例(52.94%),混合抗体14例(16.47%)。结论住院患者提前做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及时、有效选择相合血液输注,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红细胞不规则抗体 特异性 输血 安全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多次输血增加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率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娜 杨世明 +2 位作者 富文达 魏华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8-260,共3页
目的通过对539例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探讨其出现的易感人群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验,对539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其结果从性别、血型、疾病类型及输血次数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目的通过对539例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进行统计,探讨其出现的易感人群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固相红细胞黏附血小板抗体检测试验,对539例患者进行血小板抗体筛查,对其结果从性别、血型、疾病类型及输血次数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男性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与女性组类似,A、B、O、AB四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B组稍高,AB组偏低,但无明显差异;自身免疫性疾病组阳性率高于血液病组,肿瘤组最低;输血5次以上比输血1次组及对照组阳性率明显增加。结论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及多次输血者,其血小板抗体阳性率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抗体筛查 易感人群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细胞色素P45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乙肝肝硬化易感性研究
5
作者 魏华 杨龙飞 +3 位作者 李娜 陈洁 富文达 穆士杰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6期806-813,共8页
目的初步探索细胞色素P 450基因SNP位点多态性是否与乙肝肝硬化的发生风险相关。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后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细胞色素P 450基因上的10个位点,收集乙肝肝硬化组255例及健康组160例样本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 目的初步探索细胞色素P 450基因SNP位点多态性是否与乙肝肝硬化的发生风险相关。方法本研究通过文献调研后从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筛选细胞色素P 450基因上的10个位点,收集乙肝肝硬化组255例及健康组160例样本通过测序进行基因分型。应用Logistic回归等统计学分析验证基因SNP位点与乙肝肝硬化易感性。结果所有的SNP位点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χ^(2)检验显示10个位点中仅rs375858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乙肝肝硬化组与健康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rs3758581中共显性、加性、显性及超显性模型提示GA基因型患乙肝肝硬化风险升高。结论细胞色素P 450基因中rs3758581位点杂合突变GA基因型可能会增加乙肝肝硬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 450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乙肝肝硬化 rs3758581位点
下载PDF
重组小鼠IL-36α成熟肽制备及其在IBD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富文达 朱俊丰 +1 位作者 乔丽 孙逊(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57-460,466,共5页
目的:制备重组小鼠IL-36α成熟肽,并对其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对小鼠IL-36α成熟肽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化学合成,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构建pET28a-IL-36α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 目的:制备重组小鼠IL-36α成熟肽,并对其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作用进行初步研究。 方法:对小鼠IL-36α成熟肽基因进行密码子优化并化学合成,将其插入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构建pET28a-IL-36α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表达,镍亲和层析法纯化制备IL-36α成熟肽;利用Western blot鉴定IL-36α成熟肽,使用制备的重组小鼠IL-36α成熟肽干预DSS诱导的小鼠IBD模型,检测模型小鼠体重、生存率、疾病活动指数、肠管长度及组织病理学等变化情况。 结果: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获得纯度高达95%的IL-36α成熟肽。与对照组相比,IL-36α成熟肽处理组IBD小鼠的体重下降减少、生存率增高、疾病活动指数降低、肠管长度及组织病理学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成功制备重组小鼠IL-36α成熟肽,初步证实了IL-36α对小鼠IBD模型的炎症抑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IL-36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36α成熟肽 原核表达 炎症性肠病 抑制作用
下载PDF
IgM联合IgG抗E所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鉴定及输血策略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娜 杨世明 +2 位作者 魏华 富文达 穆士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为1例多次输血后配血相合但出现了发热心慌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筛查相合的红细胞制品,并分析此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法或凝聚胺法检测;直接抗人球... 目的为1例多次输血后配血相合但出现了发热心慌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筛查相合的红细胞制品,并分析此类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思路和方法及输血方案。方法ABO血型鉴定、不规则抗体筛查及抗体鉴定采用微柱凝胶卡法或凝聚胺法检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Rh血型鉴定采用试管盐水法检测,交叉配血试验采用盐水法及微柱凝胶卡法检测。结果血型鉴定显示患者血型为AB型,第1次Rh分型试验显示E及c抗原弱凝集1+;毛细管离心后,远心端红细胞E及c抗原阳性;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检出IgG类抗E(效价2);2 d后第2次Rh分型试验显示为CCee,不规则抗体筛查及鉴定检出IgM类抗E(效价32)及IgG类抗E(效价64),挑选E抗原阴性的红细胞行盐水及卡式介质交叉配血均相合。结论对于存在免疫史的患者,配血相合但出现疑似溶血性输血反应时,应当采用敏感度和特异性好的多种实验方法进行分析,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M联合IgG类抗E 溶血性输血反应 输血策略
原文传递
Lutheran血型抗原rs7026、rs3669位点中TT基因型增加人恶性肿瘤易感性 被引量:2
8
作者 魏华 杨世明 +2 位作者 富文达 穆士杰 李娜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25-930,共6页
目的探究Lutheran血型抗原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人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测序对恶性肿瘤组250例(肺癌183例、肝癌40例、宫颈癌10例、鼻咽癌10例、膀胱癌7例)及健康组150例的Lutheran血型抗原基因上的7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 目的探究Lutheran血型抗原基因SNP位点多态性与人恶性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测序对恶性肿瘤组250例(肺癌183例、肝癌40例、宫颈癌10例、鼻咽癌10例、膀胱癌7例)及健康组150例的Lutheran血型抗原基因上的7个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所有的SNP位点基因型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卡方检验显示7个位点中仅rs7026、rs3669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恶性肿瘤组与健康组间存在显著差异。调整协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7026中隐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关联,提示TT基因型患恶性肿瘤风险升高;rs3669中显性模型、共显性模型、加性模型、超显性模型与恶性肿瘤之间存在关联,提示TT基因型患恶性肿瘤风险升高。结论Lutheran血型抗原基因rs7026、rs3669位点中TT基因型可能会增加患恶性肿瘤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theran血型抗原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恶性肿瘤
原文传递
睾酮对过氧化氢诱导红细胞衰亡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魏华 李娜 +1 位作者 富文达 穆士杰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83-38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睾酮对红细胞衰亡影响的机制。方法1%健康人悬浮红细胞在3组不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2种体外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红细胞衰亡模型,包括3×10;mol/L睾酮+200μmol/L H_(2)O_(2)处理组(A组)、200μmol/L H_(2)O_(2)组(B... 目的初步探讨睾酮对红细胞衰亡影响的机制。方法1%健康人悬浮红细胞在3组不同的条件下体外培养:2种体外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红细胞衰亡模型,包括3×10;mol/L睾酮+200μmol/L H_(2)O_(2)处理组(A组)、200μmol/L H_(2)O_(2)组(B组)和1×PBS缓冲液对照组(C组)。于24和60 h时分别收集12孔板中红细胞(约2×10^(8)个/孔),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红细胞衰亡率、活性氧(ROS)水平和钙离子水平([Ca^(2+)];),使用t检验比较分析各组检测指标的变化。结果A、B、C 3个组体外培养红细胞24和60 h红细胞衰亡率(%)2.61±0.28,11.25±1.43 vs 7.15±0.95,28.65±0.74 vs 1.32±0.07,8.18±0.08(P<0.01);ROS水平(%)14.52±0.68,15.26±0.49 vs 16.68±0.60,21.68±1.10 vs 7.61±0.21,10.29±1.06(P<0.01);[Ca^(2+)];(%)6.54±0.46,8.93±0.87 vs 11.78±0.76,14.63±0.80 vs 1.36±0.20,2.44±0.38(P<0.01)。加入睾酮H_(2)O_(2)组(A组)较H_(2)O_(2)处理组(B组)红细胞衰亡率、ROS水平及[Ca^(2+)];均以时间依赖的方式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体外H_(2)O_(2)诱导红细胞衰亡模型中,睾酮有效抑制了H_(2)O_(2)诱导的红细胞衰亡,其机制可能与减少ROS生成及维持正常[Ca^(2+)];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衰亡 睾酮 活性氧 过氧化氢
原文传递
肠黏膜固有免疫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笑 孟繁翔 +2 位作者 由涌 富文达 孙逊 《中华炎性肠病杂志(中英文)》 2019年第1期35-40,共6页
肠黏膜固有性和适应性免疫应答共同参与炎症性肠病(IBD)发病.本文对肠黏膜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介导的免疫应答在IB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 机制 研究进展 细胞 黏膜 肠病 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