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 被引量:16
1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2 位作者 回允中 薛卫成 虞幸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年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占良性畸胎瘤的1.4%,其中鳞癌变7例(7/11),腺癌变3例(3/11),卵巢... 目的:探讨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对20年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恶变占良性畸胎瘤的1.4%,其中鳞癌变7例(7/11),腺癌变3例(3/11),卵巢甲状腺肿恶变1例(1/11)。5年平均生存率80%,Ⅰ期为100%,Ⅱ~Ⅲ期为0。结论:卵巢囊性畸胎瘤囊壁厚度大于1cm时,可疑恶变,应送冰冻病理检查;治疗以手术为主,加用化疗或放疗;早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病理学 畸胎癌 腺癌 鳞状上皮癌
下载PDF
米非司酮抗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1 位作者 钱和年 虞幸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295-297,共3页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抗人子官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裸鼠分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对照4组,用药并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移植瘤,测定裸鼠血清雌二醇。结果:米非司酮抗癌...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抗人子官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裸鼠分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米非司酮+三苯氧胺、对照4组,用药并观察移植瘤生长情况,电镜观察移植瘤,测定裸鼠血清雌二醇。结果:米非司酮抗癌作用与三苯氧胺相似,二者联合作用增强。米非司酮使癌细胞坏死,内质网及线粒体肿胀,使裸鼠血清雌二醇升高。结论:米非司酮有抗子宫内膜癌作用,与三苯氧胺联合作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药物疗法 米非司酮
下载PDF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虞幸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1年第1期34-36,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72年至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宫颈原位癌48例和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位癌患者中,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9例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1例,术后均无复发;6例...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级(CINⅢ)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972年至1998年在我院治疗的宫颈原位癌48例和宫颈重度不典型增生2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位癌患者中,行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的29例和全子宫切除术的11例,术后均无复发;6例行宫颈锥形切除术,1例术后14年再次发生原位癌;重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行子宫切除术和锥切术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宫颈CINⅢ发病年龄出现年轻化趋势,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广泛全子宫切除术预后相近,全子宫切除术可作为原位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单纯宫颈锥切术有术后复发可能,术后应严密随访;重度不典型增生可行宫颈锥切术或LEEP手术,术后应定期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原位癌 宫颈不典型增生 治疗
下载PDF
雌激素受体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 被引量:5
4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1 位作者 关菁 屠铮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1年第2期88-89,98,共4页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Ⅰ-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妇女50例为对照组,分别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经PCR扩增,PvuⅡ限...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基因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关系。方法 经手术证实的Ⅰ-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50例为实验组,随机选择年龄相当的正常妇女50例为对照组,分别提取外周血白细胞DNA,经PCR扩增,PvuⅡ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琼脂糖电泳观察结果。结果PP、Pp及pp 3种基因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出现例数为6、22和22例,而在对照组分别为10,23和17例,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等位基因P与p出现频率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 ER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及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雌激素受体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下载PDF
第八届国际妇产科内分泌会议纪要 被引量:1
5
作者 富琪 关菁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1年第3期186-188,共3页
第八届国际妇产科内分泌会议于2000年12月6日~9日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召开.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 羊水检查 内分泌 子宫肌瘤 胰岛素抵抗 雄烯二酮 雄激素 雌激素受体 乳腺密度 血管舒缩症状 激素替代 妇产科 不孕症 不孕 妇科病 卵巢早衰 染色体非整倍体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54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屠铮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F003-F003,共1页
为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的术式及适应证,现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总结。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266例,其中54例(20.3%)行腹腔镜手术... 为探讨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手术的术式及适应证,现对我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总结。1资料与方法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2月共收治输卵管妊娠患者266例,其中54例(20.3%)行腹腔镜手术,172例开腹手术,40例行保守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内妊娠 异位妊娠 腹腔镜手术
全文增补中
用抗受体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雌孕激素受体
7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3 位作者 钱和年 董建强 虞幸 韦平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4期314-315,共2页
用抗受体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雌孕激素受体富琪,魏丽惠,钱和年,董建强,虞幸,韦平(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病理科100044)目前甾体激素受体的检测方法以抗甾体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法为最先进... 用抗受体单克隆抗体酶免疫测定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雌孕激素受体富琪,魏丽惠,钱和年,董建强,虞幸,韦平(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病理科100044)目前甾体激素受体的检测方法以抗甾体激素受体单克隆抗体法为最先进,用该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石蜡标本雌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肿瘤 雌激素 酶免疫法 单克隆抗体
下载PDF
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合并淋巴结窦的血管转化
8
作者 富琪 张颖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1期54-55,共2页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妇科联合临床病理讨论会于2000年4月6日在人民医院进行,会议由人民医院妇科崔恒常务副主任主持。会上人民医院报告了一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合并淋巴结窦的血管转化罕见病例,与会者交流了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人民医院、第三医院妇科联合临床病理讨论会于2000年4月6日在人民医院进行,会议由人民医院妇科崔恒常务副主任主持。会上人民医院报告了一例低度恶性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合并淋巴结窦的血管转化罕见病例,与会者交流了对两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经验,并对临床上有待解决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 间质肉瘤 淋巴结窦 低度恶性 子宫肉瘤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化疗方案 恶性中胚叶混合瘤 诊断性刮宫 孕激素受体
下载PDF
两种激素补充治疗方案联合钙剂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影响
9
作者 富琪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2期96-97,104,共3页
目的 研究利维爱 1 2 5mg d和结合雌激素 (CEE) 0 6 2 5mg +安宫黄体酮 (MPA) 2mg联合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和低骨量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绝经后妇女 30人 ,分为利维爱组和CEE组。利维爱组8例为骨质疏松 ,中位年龄 6 4岁 ,中位... 目的 研究利维爱 1 2 5mg d和结合雌激素 (CEE) 0 6 2 5mg +安宫黄体酮 (MPA) 2mg联合钙剂对绝经后骨质疏松和低骨量妇女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绝经后妇女 30人 ,分为利维爱组和CEE组。利维爱组8例为骨质疏松 ,中位年龄 6 4岁 ,中位绝经年限 1 4年 ;9例为低骨量 ,中位年龄 5 2岁 ,中位绝经年限 3年 ,均给予利维爱 1 2 5mg d、Ca -D 6 0 0mg d口服。CEE组中位年龄为 5 1岁 ,中位绝经年限为 2 5年。治疗前及治疗 1年时用DEXA方法检查前臂远端骨密度各 1次 ,做为自身对照 ,对比骨密度变化情况同时每年通过阴道B超监测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 利维爱组骨质疏松患者 ,松质骨骨密度增长中位数为 +4 0 % ,密质骨为 +2 6 % ;低骨量者 ,用利维爱者分别为 0和 - 1 0 % ,用CEE者为 +0 3%和 - 0 7%。所有患者依从性好 ,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利维爱 1 2 5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激素替代治疗 子宫内膜 雌激素
下载PDF
晚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建六 富琪 +3 位作者 周蓉 屠铮 崔恒 魏丽惠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86年 1月~ 1 999年 9月间收治的 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 4 1例患者 , 期 30例 (73.2 % ) , b期 1 1例 (2 6 .8% ) ;手术...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 986年 1月~ 1 999年 9月间收治的 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1 4 1例患者 , 期 30例 (73.2 % ) , b期 1 1例 (2 6 .8% ) ;手术治疗 37例 ,单纯放疗 3例 ,单独孕激素治疗 1例 ;5年生存率 35 .4%。子宫外多处病灶 2 1例 ,其中复发转移 1 6例 ,死亡 1 4例 ,占全部死亡的82 .4%。结论 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 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 ,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治疗 预后 临床分期 晚期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Ⅲa期和Ⅲc期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建六 魏丽惠 +3 位作者 王一丁 富琪 周蓉 屠铮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56-257,共2页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年 1月至1998年 12月间收治的 13例 a期和 12例 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 a患者 13例 ,平均年龄 5 9.6岁 (39~ 73岁 ...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附件受侵和淋巴结转移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986年 1月至1998年 12月间收治的 13例 a期和 12例 c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 a患者 13例 ,平均年龄 5 9.6岁 (39~ 73岁 ) ,腺癌 10例 ,腺鳞癌 1例 ,浆乳癌 2例 ,复发 3例 ,死亡 2例 ,5年生存率 6 5 .6 % ; c期患者 12例 ,平均年龄 5 6 .6岁 (32~ 72岁 ) ,腺癌 7例 ,腺鳞癌 3例 ,浆乳癌 1例 ,透明细胞癌 1例 ,盆腔淋巴结转移 6例 ,同时伴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4例 ,单纯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2例 ,复发转移 9例 ,其中 8例死亡 ,5年生存率 14.5 %。结论 :子宫内膜癌 c期预后明显差于 a期 ,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 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术中行淋巴结切除术对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和判定预后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治疗 预后 生存率 Ⅲa期 Ⅲc期
下载PDF
年轻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临床效果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建六 李文莉 +3 位作者 富琪 张晓红 屠铮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 999年 9月~ 2 0 0 2年 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 1 4例绝经前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的临床资料 ,分析术后患者的更年期症状 ,并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 999年 9月~ 2 0 0 2年 1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 1 4例绝经前患者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行卵巢移位术的临床资料 ,分析术后患者的更年期症状 ,并与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① 1 4例患者均为绝经前 ,平均年龄 37 36岁 (2 7~ 4 3岁 ) ,宫颈原位癌累腺 2例、Ia 3例、Ib7例、Ⅱa2例 ;② 1 4例患者中 ,双侧卵巢移位术 6例 ,随访 8 3个月 ,5例未出现更年期症状 ;单侧卵巢移位 8例 ,4例无更年期症状 ;③术后辅助治疗 6例 ,均为宫颈浸润癌术后辅助放疗和 /或化疗 ,其中 5例分别于术后 6~ 1 8个月出现更年期症状 ,术后未辅助治疗 8例 ,其中 1例 (4 3岁 )于术后 6个月出现更年期症状。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中行卵巢移位术 ,可保留卵巢的功能 ,但术后辅助放疗仍直接影响卵巢的功能 ,卵巢移位术的临床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卵巢移位
下载PDF
宫颈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临床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梁旭东 富琪 +1 位作者 王建六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1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 15例Ⅰb~Ⅱa期病例 ,行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同时行腹膜代阴道。取同期对照组 2 0例 ,未行腹膜代阴道。结果 此手术形成的阴道具有宽敞、光滑、湿润、弹性好等与正常阴...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分析 15例Ⅰb~Ⅱa期病例 ,行广泛性子宫全切术同时行腹膜代阴道。取同期对照组 2 0例 ,未行腹膜代阴道。结果 此手术形成的阴道具有宽敞、光滑、湿润、弹性好等与正常阴道类似的生理功能 ,性生活满意。结论 年轻患者宫颈癌根治术中腹膜代阴道能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根治术 腹膜代阴道
下载PDF
绝经后子宫肌瘤117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建六 赵锐敏 +4 位作者 魏丽惠 富琪 屠铮 周蓉 张■屏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01年第3期62-63,共2页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7例手术治疗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 ,平均年龄 5 7.5岁 ,平均绝经年数 7.7年 ,肌瘤并发变性 16例 (13 .7% ) ,合并子宫内膜增生 3 6例 (3 0 .8% ) ,...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7例手术治疗绝经后子宫肌瘤的临床病理情况。结果  117例患者 ,平均年龄 5 7.5岁 ,平均绝经年数 7.7年 ,肌瘤并发变性 16例 (13 .7% ) ,合并子宫内膜增生 3 6例 (3 0 .8% ) ,恶性肿瘤 2 0例 (17.1% ) ,附件肿物 2 1例 (17.9% )。绝经后肌瘤不萎缩或渐增大者 43例 (3 6.7% ) ,其并发肌瘤变性 14例 (3 2 .6% ) ;绝经后伴阴道出血者 5 3例 (45 .3 % ) ,其合并妇科恶性肿瘤 17例 (14 .5 % )。结论 绝经后肌瘤不萎缩或反而增大 ,多与肌瘤变性有关 ;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生阴道出血者 ,其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 ,绝经后子宫肌瘤患者合并附件肿物多为赘生性肿瘤 ,且恶性肿瘤也较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 子宫肌瘤 治疗
下载PDF
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病例的特征与预后 被引量:3
15
作者 屠铮 商宇红 +2 位作者 富琪 王建六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病例的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1年1月 1日~ 2 0 0 0年 1 2月 30日早期子宫内膜癌 1 1 2例 ,比较复发病例与非复发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复发组 1 1例 (占 9 82 %... 目的 分析Ⅰ、Ⅱ期子宫内膜癌复发病例的特征与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 1 991年1月 1日~ 2 0 0 0年 1 2月 30日早期子宫内膜癌 1 1 2例 ,比较复发病例与非复发病例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生存情况。结果 复发组 1 1例 (占 9 82 % ) ,中位年龄 6 2岁 ,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2 5 )。复发组除侵肌深度与未复发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外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与未复发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复发组手术范围与未复发组相似 (P >0 0 5 ) ;术后放疗 9例 ;在发现复发前均未行化疗 ;2例术后应用大剂量孕激素。初治与复发间隔 1 2个月 ,盆腔复发 7例 ,阴道转移、肝转移、肺肝脑多器官转移和仅CA1 2 5升高各 1例。发现复发后 ,分别行CAP化疗、放疗和内分泌治疗 ,4例死于复发肿瘤 ,5年生存率为 6 7%。结论 约 1 0 %的早期子宫内膜癌出现复发转移 ;以局部盆腔复发多见 ,也可有远隔部位的转移 ;肌层受侵可能是进行辅助化疗预防复发的指征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早期 复发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魏丽惠 王建六 +2 位作者 富琪 周蓉 屠铮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1999年9月间收治的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1)41例患者,Ⅲ期30例,其中Ⅲa期15例(36.6%),Ⅲb期3例(7.3%),ⅢC期12例(29.3%),Ⅳ期11... 目的 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6年1月~1999年9月间收治的41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1)41例患者,Ⅲ期30例,其中Ⅲa期15例(36.6%),Ⅲb期3例(7.3%),ⅢC期12例(29.3%),Ⅳ期11例(26.8%)(均为Ⅳb期);子宫内膜样腺癌30例(73.2%),腺鳞癌5例(12.2%),浆乳癌5例(12.2%),透明细胞癌1例(2.4%);单纯手术2例,单纯放疗3例,单纯孕激素治疗1例,综合治疗35例;死亡17例,5年生存率35.4%。(2)Ⅲ期患者中,Ⅲa期复发3例,死亡2例,5年生存率65.6%;Ⅲb期盆腹腔复发1例(死亡),Ⅲc期复发转移8例,均死亡,5年生存率14.5%。(3)Ⅳ期患者中,盆腹腔复发3例,肺转移5例,死亡6例,3年生存率 27.7%。(4)子宫外多处癌灶22例,其中复发转移16例,死亡14例,占全部死亡的82.4%。结论 子宫内膜癌Ⅲc期预后明显差于Ⅲa期,子宫浆膜受侵、子宫外多处癌灶、宫旁组织受侵犯、宫旁淋巴管或血管有癌栓及淋巴结癌转移仍是影响Ⅲ期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因素,Ⅳ期患者易盆腹腔复发和肺转移,预后更差,晚期子宫内膜癌应进行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治疗 预后 晚期
下载PDF
老年患者妇科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建六 张俊梅 +1 位作者 魏丽惠 富琪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0年第4期208-210,共3页
目的 分析老年妇女妇科手术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实施的65岁及以上老年妇科手术患者2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218例患者共有59例发生并发症(27.1%)、并发症以... 目的 分析老年妇女妇科手术发生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1998年12月实施的65岁及以上老年妇科手术患者218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折。结果218例患者共有59例发生并发症(27.1%)、并发症以伤口裂开(9.2%)和呼吸道感染(6.9%)为常见。分析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年龄>70岁的患者比≤70岁者的明显增多(P<0.05),恶性肿瘤患者比良性疾病患者明显增多,(P<0.05);经腹手术患者较经外阴阴道及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明显增多、(P<0.05);手术时间>2h的患者比≤2h的明显增多,(P<0.05)。结论 对70岁以上老年患者,特别是恶性肿瘤患者,应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对非恶性肿瘤疾病应尽可能选择创伤小、并发症少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发症 手术 老年妇女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秀丽 王建六 +6 位作者 屠铮 富琪 张晓红 梁旭东 郭瑞霞 孙蓬明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3期165-167,229,共4页
目的 探讨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间在我科施行了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的 2 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灌注组 ) ,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3例为对照 (... 目的 探讨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2 0 0 0年 1月~ 2 0 0 2年 11月间在我科施行了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的 2 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 (灌注组 ) ,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 33例为对照 (对照组 ) ,分析两组的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 灌注组中Ⅰ期 8例 ,Ⅱ期 8例 ,Ⅲ期 4例 ,Ⅳ 0例 ,其中 1例ⅢaG2者于术后 8个月盆腔复发 ,无 1例死亡 ,复发率为 5 0 %。对照组中Ⅰ期 2 5例 ,Ⅱ期 3例 ,Ⅲ期 4例 ,Ⅳ 1例 ,其中 3例复发 ,复发率为 9 1%。复发者分别为ⅠbG2 - 3,ⅠcG3和ⅢcG3,1例为阴道断端复发 ,1例为盆腔复发 ,1例为远处脏器转移 ,其中 2例死亡 ,死亡率为 6 1%。两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15 6± 5 2 (个月 )及 16 8± 7 4 (个月 )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复发率 ,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 ,既具有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优点又可避免其弊端 ,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术 中动脉灌注 化疗
下载PDF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手术方式探讨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旭东 张喜红 +2 位作者 富琪 崔恒 魏丽惠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通过对开腹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比较 ,探讨腹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 994年 1月~ 2 0 0 1年 8月于我院妇科施行的开腹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手术经验。两组病人术后... 目的 通过对开腹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比较 ,探讨腹腔镜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1 994年 1月~ 2 0 0 1年 8月于我院妇科施行的开腹和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手术经验。两组病人术后随访 1 2~ 36个月。并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 ,术后症状缓解 ,复发率及妊娠率进行比较。结果  9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 (1 1 0 5± 82 8)ml明显小于开腹组 (1 89 5± 96 8)ml,P <0 0 5。手术时间腹腔镜组 (1 36 5± 80 4 )min与开腹组 (1 4 8 5± 86 8)min相近 ,P >0 0 5。术后病率腹腔镜组 (4 92 ,4 3% )明显低于开腹组 (1 2 96 ,1 2 5 % ) ,P <0 0 5。术后下床活动及肛门排气时间腹腔镜组比开腹组明显缩短 ,P <0 0 5。随访术后妊娠率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诊断及治疗中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腹腔镜 开腹手术
下载PDF
nm23-H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彩霞 魏丽惠 +2 位作者 富琪 虞有智 虞幸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2%(腺癌69.23%,其它类型22.22%,P<0.05...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48例子宫内膜癌中nm23-H1的表达。结果:nm23-H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42%(腺癌69.23%,其它类型22.22%,P<0.05),与临床分期(P<0.05)和病理分级(P<0.01)呈负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70%和25%,P<0.05),与肌层浸润无相关性。结论:nm23-H1基因与子宫内膜癌的组织类型、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明显相关性,并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基因表达 NM23-H1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