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承压设备标准化十年技术进展和展望 被引量:13
1
作者 寿比南 谢铁军 +3 位作者 高继轩 陈学东 杨国义 张延丰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2期24-31,共8页
介绍了近十年来中国承压设备标准化技术的进展和标准体系的现状,总结了中国承压设备标准的技术特点、体系状况和标准化技术成就。给出了行业对我国标准技术的关注点,同时讨论了未来标准技术的发展趋向。
关键词 承压设备 标准化 技术进展
下载PDF
GB 150的修订原则及其主要变化 被引量:5
2
作者 寿比南 谢铁军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根据近年来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十年来中国压力容器产业的技术进展,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GB 150进行了修订。文章将简要介绍新版中国压力容器标准GB 150的修订准则和主要的内容变化,同时对其修订的要点... 根据近年来国际标准的发展趋势和十年来中国压力容器产业的技术进展,在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全国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GB 150进行了修订。文章将简要介绍新版中国压力容器标准GB 150的修订准则和主要的内容变化,同时对其修订的要点进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标准 修订 主要变化
下载PDF
浅析GB 150.1—2011附录B《超压泄放装置》 被引量:10
3
作者 寿比南 吴全龙 《压力容器》 2012年第2期8-12,7,共6页
对GB 150附录B前后两个版本(1998版和2011版)从超压限度、动作压力、泄放面积计算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附录B压力容器超压限度相关规定的分析,根据超压原因及所设置的超压泄放装置的不同归纳出了8种超压事故工况,并给出了各... 对GB 150附录B前后两个版本(1998版和2011版)从超压限度、动作压力、泄放面积计算三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对附录B压力容器超压限度相关规定的分析,根据超压原因及所设置的超压泄放装置的不同归纳出了8种超压事故工况,并给出了各工况下超压泄放装置动作压力及泄放面积确定原则,为设计人员选择超压泄放装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泄放装置 超压限度 动作压力 泄放压力 泄放面积
下载PDF
从风险评估到风险防控科技攻关推动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迎来新业态 被引量:6
4
作者 寿比南 邵珊珊 +1 位作者 贾国栋 谢国山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16年第10期1-4,共4页
自"七五"以来,通过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在极限及结构安定性分析、含缺陷结构安全性评价、剩余寿命预测、基于风险的检验、声发射和电磁无损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的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但... 自"七五"以来,通过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在极限及结构安定性分析、含缺陷结构安全性评价、剩余寿命预测、基于风险的检验、声发射和电磁无损检测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构建了基于风险的承压设备安全保障技术体系。但随着设备高参数化、超期服役设备不断增加和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现有安全保障体系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三五期间,国家重点专项"高参数承压类特种设备风险防控与治理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得立项。该项目将实现高参数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从"风险评估"到"风险防控"的重点转变,推动承压设备安全科技工作迎来新业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参数 承压设备 安全保障体系 风险防控
下载PDF
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和维护十年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8
5
作者 陈学东 崔军 +3 位作者 章小浒 关卫和 寿比南 谢铁军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2期1-23,共23页
进入新世纪的十多年来,中国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本文从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和维护等方面对我国压力容器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压力容器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 进入新世纪的十多年来,中国的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与维护能力和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本文从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和维护等方面对我国压力容器相关技术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回顾,在此基础上,对今后压力容器技术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设计 制造 维护 回顾与展望
下载PDF
压力容器风险评估技术在国家安全技术规范中的采用 被引量:35
6
作者 陈学东 艾志斌 +7 位作者 李景辰 顾望平 寿比南 贾国栋 谢铁军 陈钢 王晓雷 高继轩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4,共4页
在即将颁布的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采用了承压设备风险评估技术,受规范编制组委托,本文结合近十年国内外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就规范中的相关条款做一简要说明。
关键词 压力容器 风险评估 安全技术规范
下载PDF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分类 被引量:11
7
作者 郑津洋 吴琳琳 +2 位作者 寿比南 谢铁军 陈朝晖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7,共6页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将1999年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报批稿)现已编...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将1999年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修订为《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与《移动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报批稿)现已编制完成。本刊组织参加编写该规程的有关单位和专家撰写了多篇文章,系统介绍这部重要法规的主要内容、调研报告以及相关问题的探讨,在本刊开辟"法规简介与探讨"专栏陆续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移动式压力容器 固定式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局 分类 国家质检总局 报批稿 专家
下载PDF
压力容器设计方法的进步 被引量:22
8
作者 薛明德 黄克智 +1 位作者 李世玉 寿比南 《化工设备与管道》 CAS 2010年第6期1-13,共13页
介绍了力学促进压力容器设计方法进步的两个范例:其一是国标《管壳式换热器》(GB 151)中的管板设计方法,其二是在内压与接管外载作用下的圆柱壳大开孔接管分析设计方法。这两个国际压力容器界曾经公认的难题得以在我国领先解决,得益于... 介绍了力学促进压力容器设计方法进步的两个范例:其一是国标《管壳式换热器》(GB 151)中的管板设计方法,其二是在内压与接管外载作用下的圆柱壳大开孔接管分析设计方法。这两个国际压力容器界曾经公认的难题得以在我国领先解决,得益于力学与工程的密切结合。文章还对我国压力容器设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三点看法。指出:提高我国压力容器设计规范的技术水平是提高我国压力容器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而开展标准的基础技术研究是解决标准水平偏低的治本之策;应当以学习、研究但不迷信的科学态度对待国外标准规范;压力容器设计规范的自主创新必须依靠理论、实验与工程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标准规范 分析设计 板壳理论
下载PDF
压力容器应力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和评述 被引量:43
9
作者 陆明万 寿比南 杨国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4-40,共7页
以ASMEⅧ-2 2007版为主线介绍应力分类法的最新进展,并结合我国JB 4732标准和欧盟标准EN 13445 2002来进行讨论和评述。同时也对近年来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方法的进展作了总体性的简介。
关键词 应力分类法 分析设计 ASME规范 筒体开孔补强 压力容器
下载PDF
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强度裕度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马利 郑津洋 +6 位作者 寿比南 缪存坚 施才兴 秦永泉 吴琳琳 杨进 方圆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23,共6页
分析了国内外压力容器标准中关于奥氏体不锈钢的许用应力,并通过工业规模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爆破试验得到了容器的实际爆破压力,根据爆破压力与设计压力的比值比较不同标准下的压力容器强度裕度,结果说明GB 150在许用应力方面相对其... 分析了国内外压力容器标准中关于奥氏体不锈钢的许用应力,并通过工业规模奥氏体不锈钢压力容器爆破试验得到了容器的实际爆破压力,根据爆破压力与设计压力的比值比较不同标准下的压力容器强度裕度,结果说明GB 150在许用应力方面相对其他国际标准较为保守,建议以残余应变为1%的屈服强度代替残余应变为0.2%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裕度 奥氏体不锈钢 压力容器
下载PDF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 被引量:50
11
作者 陆明万 寿比南 杨国义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3-39,共7页
以ASMEⅧ-2 2007版为主线,结合欧盟标准EN 13445 2002介绍和评论压力容器分析设计的塑性分析方法,包括ASME的极限载荷分析方法、弹塑性应力分析方法和欧盟的直接方法等。
关键词 极限载荷分析 弹塑性分析 直接方法 压力容器分析设计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设计制造技术在国家技术标准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2
作者 陈学东 崔军 +4 位作者 章小浒 杨铁成 王冰 寿比南 谢铁军 《压力容器》 2012年第2期1-7,共7页
GB 150《压力容器》(2011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GB 150")已于2011年11月发布,将于2012年3月起替代GB 150—1998正式实施,"新版GB 150"与2009年12月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协调一致,适应近十年来... GB 150《压力容器》(2011修订版,以下简称"新版GB 150")已于2011年11月发布,将于2012年3月起替代GB 150—1998正式实施,"新版GB 150"与2009年12月实施的《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协调一致,适应近十年来国内外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理念与技术进步,吸纳了一些成熟的科研成果,确保压力容器的本质安全并提高经济性,其中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控制失效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设计制造技术就是"新版GB 150"的一个重要特点。受标准编制组委托,本文结合近十年国家科研项目成果与应用实践,就标准中的相关条款做一简要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风险评估 失效模式 设计制造 技术标准
下载PDF
轻型化——压力容器的发展方向 被引量:65
13
作者 郑津洋 缪存坚 寿比南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42-48,共7页
安全与经济并重、安全与资源节约并重已成为压力容器发展的重要理念,轻型化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从提高材料强度、降低安全系数、选用更高屈服强度、采用应变强化技术、运用分析设计方法以及优化压力容器结构等方面阐述压力容器的轻... 安全与经济并重、安全与资源节约并重已成为压力容器发展的重要理念,轻型化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从提高材料强度、降低安全系数、选用更高屈服强度、采用应变强化技术、运用分析设计方法以及优化压力容器结构等方面阐述压力容器的轻型化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容器 轻型化 安全系数
下载PDF
低温环境下地面输气管道最低温度计算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邓贵德 孙亮 +2 位作者 寿比南 田伟 李鹤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6-100,共5页
为避免发生低温脆断,油气输送管材标准通常都规定了管材冲击功及冲击试验温度。为了确定管材冲击试验温度,必须先确定管道最低设计温度,即管道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管壁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为此,首先采用数值方法,同时考虑管内介质流动和... 为避免发生低温脆断,油气输送管材标准通常都规定了管材冲击功及冲击试验温度。为了确定管材冲击试验温度,必须先确定管道最低设计温度,即管道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管壁可能达到的最低温度。为此,首先采用数值方法,同时考虑管内介质流动和管外环境散热影响,建立了管道壁温耦合传热计算模型;为了便于工程应用,进一步修正提出了一种计算低温环境下钢管最低壁温的工程计算方法。数值计算得到的管道截面气体平均温度与苏霍夫公式计算结果相对差值小于5%,工程方法计算得到的管道最低壁温与数值计算结果绝对差值不超过0.5℃,这就说明所采用的两种最低温度计算方法准确、有效。研究结果还表明,低温环境下地面输气管道最低壁温随着输气量的减小而降低,因而在确定管道最低设计温度时,应限定管道正常工作过程中的最小输气量,以此为基础来计算确定低温环境下管道的最低壁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输气管道 低温环境 管壁最低温度 设计温度 工程方法 耦合传热 数值模拟
下载PDF
缠绕张力对环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宗毅 邓贵德 +1 位作者 寿比南 李晓阳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14,共8页
提出了一种等效降温法,将缠绕张力产生的预应力等效模拟为复合材料层降温产生的预应力,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缠绕预应力与复合材料层降温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基于等效降温法并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缠绕张力对环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应力的... 提出了一种等效降温法,将缠绕张力产生的预应力等效模拟为复合材料层降温产生的预应力,通过理论推导得到了缠绕预应力与复合材料层降温量之间的计算公式,基于等效降温法并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研究了缠绕张力对环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缠绕预应力的增大,环缠绕复合材料气瓶内胆工作应力减小、复合材料层工作应力增大;缠绕张力预应力较大时会抵消自紧工艺效果,气瓶工作应力和纤维应力比主要受缠绕张力影响,在进行有限元应力分析和纤维应力比计算时应考虑缠绕张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气瓶 应力分析 缠绕张力 纤维应力比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小冲杆试验方法标准化研究(二)——材料室温拉伸性能的确定 被引量:21
16
作者 关凯书 王志文 +1 位作者 徐彤 寿比南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40-46,共7页
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冲杆试验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屈服载荷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50余种材料进行小冲杆试验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归纳出了对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关... 在试验研究和数值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冲杆试验的载荷—位移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对材料屈服载荷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通过对50余种材料进行小冲杆试验研究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归纳出了对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的关联方法,给出了材料常规性能关联参考公式,给中国小冲杆试验标准的制订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法 试验标准 拉伸试验
下载PDF
小冲杆试验方法标准化研究(一)——通用要求 被引量:15
17
作者 徐彤 寿比南 +1 位作者 关凯书 王志文 《压力容器》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37-46,共10页
小冲杆试验方法是一种针对材料性能评价的微型试样测试技术,经过各国研究人员30余年的不断研究,该技术日趋成熟并已经在相关领域应用。由于各国的技术路线不同,其试验设备要求、试件尺寸、数据处理方法等均不统一,因此制订中国小冲杆试... 小冲杆试验方法是一种针对材料性能评价的微型试样测试技术,经过各国研究人员30余年的不断研究,该技术日趋成熟并已经在相关领域应用。由于各国的技术路线不同,其试验设备要求、试件尺寸、数据处理方法等均不统一,因此制订中国小冲杆试验法标准十分必要。分析了小冲杆试验法试验设备的关键性能指标,提出了试验设备的技术要求;分析了目前各国采用的小冲杆试样尺寸和模具尺寸及其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讨论并提出了标准试样尺寸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法 标准化 试样
下载PDF
疲劳分析中变幅载荷的循环计数方法 被引量:18
18
作者 陆明万 寿比南 杨国义 《压力容器》 2012年第11期25-29,6,共6页
将压力容器承受的实际变幅载荷历史分解为恒幅块载荷谱的方法称为循环计数方法。介绍了ASME规范推荐的雨流计数法、最大-最小计数法和欧盟标准的蓄水池法。
关键词 循环计数方法 疲劳分析 变幅载荷 ASME规范 欧盟标准
下载PDF
在役设备材料弹塑性力学参数测定方法综述--小冲杆实验力学研究进展之一 被引量:8
19
作者 丁克勤 寿比南 吴永礼 《实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39-548,共10页
20多年以来,采用小型试件的小冲杆试验技术来测量在役设备材料的各种力学参数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个方法已经用来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塑性性能、抗拉强度、韧-脆转变温度、断裂韧度、蠕变性能和黏塑性性能等各种力学性能... 20多年以来,采用小型试件的小冲杆试验技术来测量在役设备材料的各种力学参数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个方法已经用来确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塑性性能、抗拉强度、韧-脆转变温度、断裂韧度、蠕变性能和黏塑性性能等各种力学性能。由于从小冲杆试验的测量结果来确定材料的力学性能是一个反问题,因此,与此有关的反问题分析方法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本文系统综述小冲杆试验的测量技术及从测量数据来确定材料弹塑性参数的各种经验方法和计算方法,例如有限元分析和参数法、反向有限元法、有限元和反方法、反向识别和人工神经网络、有限元优化和试验变形形状以及杂交反方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冲杆试验 弹性性能 塑性性能 材料力学性能
下载PDF
基于Master Curve方法的Q345R钢断裂韧性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桂乐乐 寿比南 +1 位作者 徐彤 朱良 《压力容器》 2016年第2期10-16,66,共8页
进行了国产Q345R钢在韧脆转变区的拉伸试验、夏比冲击试验和落锤试验,分别采用单温度法和多温度法获得1英寸厚CT试样的Master Curve曲线,并和ASME,API以及BS等规范中断裂韧性估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温度法和多温度法获得的参考温... 进行了国产Q345R钢在韧脆转变区的拉伸试验、夏比冲击试验和落锤试验,分别采用单温度法和多温度法获得1英寸厚CT试样的Master Curve曲线,并和ASME,API以及BS等规范中断裂韧性估算公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单温度法和多温度法获得的参考温度T_0基本一致,大约为-105℃。主曲线法能够很好地包络各种估算公式推断出的断裂韧性与温度关系曲线,并且在足够保守的前提下,比ASME的K_(IC)下包络线更具经济性和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STER Curve方法 断裂韧性 单温度 多温度 参考温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