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可行性及效果分析
1
作者 徐基胜 寿记新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93-94,共2页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01—2023-07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麻下实施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 目的分析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2018-01—2023-07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2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全麻下实施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观察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分别于术前和术后第3天检测患者的催乳素(PRL)和生长激素(HGH)垂体功能指标水平,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显微镜下顺利经鼻蝶窦入路完成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时间(60.26±6.78)min,术中出血量(52.26±3.57)mL,住院时间(6.14±0.53)d。肿瘤完全切除29例(90.63%)。术后第3天时患者的GH、PR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并接近正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发生颅内出血1例、脑脊液漏1例,总发生率为6.25%(2/32)。未发生颅内感染和嗅觉功能异常等其他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患者,可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改善异常升高的垂体功能指标水平和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显微镜 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切除术
下载PDF
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两次压迫法)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庚 寿记新 +5 位作者 王冰冰 程森 王建业 管海博 高海东 张健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颅面疼痛综合征。卡马西平通常是治疗TN的首选药物,但有效控制疼痛的剂量通常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1]。当药物治疗控制疼痛无效或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最常见的颅面疼痛综合征。卡马西平通常是治疗TN的首选药物,但有效控制疼痛的剂量通常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1]。当药物治疗控制疼痛无效或引起严重不良反应时,可考虑手术治疗。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初始缓解疼痛率可以高达10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疼痛综合征 卡马西平 缓解疼痛 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
3
作者 张健 寿记新 +3 位作者 高海东 王冰冰 程森 管海博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3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构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01-2021-12收治的33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建模集(n=224)与验证集(n=112)。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 目的构建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其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2019-01-2021-12收治的336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建模集(n=224)与验证集(n=112)。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将建模集分为发生组(n=40)和未发生组(n=184),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再出血的危险因素;R软件rms程序包绘制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Bootstrap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对构建的模型的预测效能进行验证。结果再出血发生率18.15%,建模集与验证集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7.86%、18.75%,且多发生于发病后1周内;发生组高血压病程长于未发生组[(15.15±3.20)a比(10.28±2.04)a,P<0.05],脑出血量多于未发生组[(79.91±15.56)mL比(51.12±10.58)m L,P<0.05],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降压治疗不依从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42.50%比22.83%,45.00%比23.91%,35.00%比15.76%,27.50%比10.33%,P<0.05),上述均为再出血的影响因素(OR=1.836、1.193、3.733、5.114、3.451、3.317,P<0.05);基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再出血的风险预测模型,经验证C-index=0.846,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度理想,且该模型预测再出血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52(95%CI:0.895~0.98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48%、91.21%。结论高血压病程、脑出血量、血肿形态不规则、合并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降压治疗不依从均是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可准确预测再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血压脑出血 再出血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风险预测
下载PDF
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36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寿记新 林爱琴 +3 位作者 马林 付旭东 李雪元 王建业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2期51-52,共2页
目的观察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3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于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 31例症状改善,5例因症状无明显好转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均无出血、感染、脑脊液漏及神经功能缺损... 目的观察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效果。方法对36例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于脑室镜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治疗。结果 31例症状改善,5例因症状无明显好转改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均无出血、感染、脑脊液漏及神经功能缺损等并发症。结论脑室镜下第三脑室造瘘术可有效改善梗阻性脑积水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造瘘术 第三脑室 梗阻性脑积水 内窥镜手术
下载PDF
FHIT蛋白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寿记新 +3 位作者 吴建珩 单峤 李培栋 刘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18-19,共2页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脆性组胺三联体(FH I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观察组;低度恶性13例,高度恶性25例)和8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FH IT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FH IT蛋白表达率(47.4%...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组织脆性组胺三联体(FH IT)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8例人脑胶质瘤组织(观察组;低度恶性13例,高度恶性25例)和8例正常脑组织(对照组)中FH IT蛋白的表达。结果观察组FH IT蛋白表达率(47.4%)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1;低度恶性者FH IT蛋白表达率(53.8%)明显高于高度恶化者(44.0%),P<0.05。结论FH IT的异常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脆性组胺三联体 免疫组织化学 抑癌基因
下载PDF
人脑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3
6
作者 寿记新 林爱琴 +4 位作者 吴建珩 单峤 李培栋 刘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66-567,共2页
目的:检测人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Ⅰ+Ⅱ期16例,Ⅲ+Ⅳ期27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62.8%(27/43),明显高于正常... 目的:检测人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3例人脑胶质瘤组织(Ⅰ+Ⅱ期16例,Ⅲ+Ⅳ期27例)和10例正常脑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结果:胶质瘤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率为62.8%(27/43),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组Survivin蛋白表达率(0%(0/10),P<0.05)。人脑胶质瘤Ⅰ+Ⅱ期组(50%,8/16)与Ⅲ+Ⅳ期组(70.4%,9/27)之间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临床分期增加,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rs=0.5417,P<0.05)。结论: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与Survivin蛋白的异常表达有关,可能是影响胶质瘤预后的重要分子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SURVIVIN
下载PDF
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寿记新 马林 +5 位作者 宋来君 单峤 李培栋 刘泉 吴建珩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年第3期99-100,共2页
目的探查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6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行后颅窝减压术21例,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引流18例,后颅窝减压并小脑扁桃体切除47例,其中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并脊髓中央管口假膜切开3例... 目的探查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症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86例chiari畸形合并脊髓空洞,行后颅窝减压术21例,后颅窝减压脊髓空洞切开引流18例,后颅窝减压并小脑扁桃体切除47例,其中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并脊髓中央管口假膜切开3例。结果所有病例临床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缓解,72例病例术后脊髓空洞消失或明显缩小。结论手术使延颈髓充分减压,可有效缓解症状,而切除下疝小脑扁桃体,并充分松解四脑室后正中出口处,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减轻或消灭脊髓空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ARI畸形 脊髓空洞 外科治疗
下载PDF
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30例疗效及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寿记新 高海东 +6 位作者 李洁 刘菲菲 付旭东 马建 王建业 管海博 丁攀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22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与脑电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13-01-01-2014-06-30入院被确诊为难治性癫痫,并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的30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临床资料完整,术后随访3~24... 目的探讨胼胝体前部切开术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及与脑电图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神经外科2013-01-01-2014-06-30入院被确诊为难治性癫痫,并行胼胝体前部切开术的30例患者,手术前后均行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临床资料完整,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 (1)术后患者均继续口服常规量控制癫痫药物,术后3个月内未发作12例,余在随访期内,很少发作2例,发作较前减少75%以上6例,无发作较前减少50%~75%5例,无明显改善4例,症状加重1例。(2)未发现癫痫术后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与脑电图改变具有明显相关性。(3)手术并发症均较轻,多呈一过性表现,无死亡病例。结论 (1)当前胼胝体切开术对于顽固性癫痫仍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2)患者手术前后长程脑电图监测捕捉癫痫灶对于定位致痫灶,区分手术适应证及手术后效果的预判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3)胼胝体切开术治疗癫痫尚存在许多未达成共识的地方,需临床继续深入探讨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胼胝体切开术 难治性癫痫 脑电图分析
下载PDF
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被引量:1
9
作者 寿记新 赵普学 +1 位作者 许自强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8-119,共2页
关键词 颅内蛛网膜囊肿 诊断 外科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脑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与核干细胞因子表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寿记新 管海博 程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74-75,共2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NS表达的阳性率与IDHl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8例脑胶质瘤标本。应用PCR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IDHl基因多态性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测序显示原发胶质瘤中16例(55.17%)发生IDHl突变...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NS表达的阳性率与IDHl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8例脑胶质瘤标本。应用PCR检测技术检测标本中IDHl基因多态性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测序显示原发胶质瘤中16例(55.17%)发生IDHl突变,复发胶质瘤中14例(48.28%)发生IDHl突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蛋白的表达显示原发胶质瘤和复发胶质瘤标本中NS的阳性表达率均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成正相关关系(P<0.01)。伴IDHl突变的胶质瘤标本NS阳性表达率较IDHl野生型胶质瘤NS阳性表达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发肿瘤中NS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肿瘤NS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DHl基因突变在原发性胶质瘤和复发性胶质瘤中均有较高的突变频率,且可加强胶质瘤细胞中NS的表达。胶质瘤中升高的核干细胞因子与肿瘤的发生及复发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IDH1 NS 突变
下载PDF
Chiari 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86例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寿记新 吴建珩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9期3797-3798,共2页
关键词 Arnold-Chiari畸形/外科学 脊髓空洞/并发症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显微镜下切除垂体腺瘤78例分析
12
作者 寿记新 +3 位作者 吴建珩 单峤 李培栋 刘泉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9-59,共1页
关键词 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 显微镜 经蝶窦入路
下载PDF
立体定向排空术治疗脑内血肿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寿记新 王建业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20期40-40,共1页
目的:探讨运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行血肿排空术。结果:术后恢复可完全生活自理5例,需部分依赖护理6例,需完全护理6例,昏迷有2例,死亡... 目的:探讨运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引起的脑出血(高血压脑出血)的方法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例,应用立体定向技术行血肿排空术。结果:术后恢复可完全生活自理5例,需部分依赖护理6例,需完全护理6例,昏迷有2例,死亡为1例。结论:立体定向技术手术方法简单,手术时间短,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提高了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立体定向技术 排空术
下载PDF
MCT1 MMP-2mRNA在人脑胶质瘤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寿记新 高海东 +6 位作者 王建业 刘菲菲 付旭东 王酩 丁攀峰 孟恩平 周少龙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0期31-32,共2页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法,分别测定50例原发性人脑胶质细胞瘤和10例脑内减压术患者脑组织标本中MCT1、M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M... 目的探讨单羧酸转运蛋白-1(MCT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在人脑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荧光定量qRT-PCR法,分别测定50例原发性人脑胶质细胞瘤和10例脑内减压术患者脑组织标本中MCT1、MMP-2mRNA表达水平。结果 (1)MCT1、MMP-2在人脑胶质细胞瘤组织中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2)MCT1、MMP-2在高级别胶质瘤组较低级别胶质瘤组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3)MCT1、MMP-2mRNA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可能具有正相关性(r=0.712,P=0.001),对照组标本中均未见明显MCT1、MMP-2mRNA表达。结论(1)MCT1、MMP-2mRNA的表达同胶质瘤恶性级别关系密切,且病理级别越高其表达强度明显增强;(2)MCT1、MMP-2mRNA表达可能协同参与了人脑原发性胶质瘤的病理发展过程;(3))MCT1、MMP-2mRNA关联检测有可能作为判断胶质瘤侵袭性及其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羧酸转运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2 脑胶质瘤
下载PDF
脑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与IDH1基因突变分析
15
作者 寿记新 管海博 程森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1期45-47,共3页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NS)表达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I)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胶质瘤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8例原发性胶质瘤存档蜡块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PCR技术检测标本中IDH1基因多态... 目的分析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NS)表达和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I)基因突变的特点,为胶质瘤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8例原发性胶质瘤存档蜡块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蛋白的表达情况,应用PCR技术检测标本中IDH1基因多态性变化。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在高级别胶质瘤标本中NS蛋白表达率高于低级别。经基因直接测序,16例(55.2%)出现IDH1突变,突变位点均为R132型。经统计学分析,IDH1基因突变率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在胶质瘤中核干细胞因子表达和IDHl基因突变率随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可为胶质瘤的诊断提供有力的证据,并为胶质瘤在基因治疗方面指出了新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IDH1 NS 基因突变
下载PDF
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高危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6
作者 李雪元 马林 +1 位作者 寿记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15-917,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判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收治的39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比...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相关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判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收治的398例闭合性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PHI分为进展组和非进展组。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性别比、受伤到首次CT时间、入院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平均动脉压、合并颅骨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双侧伤、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量大于10mL、首次CT血肿量、首次复查CT血肿量、两次CT血肿量差、血小板、血浆纤维蛋白水平、D-二聚体水平、住院总CT数、总住院天数为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伤到首次CT时间、GCS<12分、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量大于10mL、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D-二聚体水平为PH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对GCS<12分、意识障碍、瞳孔扩大、首次CT颅内血肿度大于10mL、合并脑挫伤、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血小板和D-二聚体水平异常的患者,应密切观察病情进展,尽早定时复查头颅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回顾性研究 进展性出血 高危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林爱琴 寿记新 +2 位作者 李雪元 马林 朱晓菡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60-563,共4页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脑梗死后12h内,对47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1H-MRS检测。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2周正规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头颅1H-MRS。分别比较梗死灶...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脑梗死后12h内,对47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1H-MRS检测。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2周正规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头颅1H-MRS。分别比较梗死灶中心、梗死灶-正常组织交界区与其对侧相同部位,同一部位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总肌酸(肌酸+磷酸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及乳酸(Lac)]含量的差异。结果:47例脑梗死患者病后各期均出现NAA、Cho及Lac3种代谢物改变。梗死灶中心在发病后12h内NAA/Cr及NAA/Cho值降低(t=2.593,P=0.011;t=2.630,P=0.010),Lac/Cr值升高(t=5.478,P<0.001);与发病6h内相比,6~12h内Lac/Cr值升高(t=2.598,P=0.011),NAA/Cho值降低(t=2.337,P=0.022);1~2个月后NAA/Cr、NAA/Cho、Cho/Cr及Lac/Cr值均降低(P<0.05)。交界区发病12h内出现Lac/Cr升高(t=25.720,P<0.001),并在1~2个月后下降(t=9.875,P<0.001),而NAA/Cr、NAA/Cho及Cho/Cr值未改变(P>0.05)。与未溶栓组相比,溶栓组1~2个月后交界区NAA/Cr、NAA/Cho及Cho/Cr值均增高(P<0.05),而梗死区中心MR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提供脑梗死区的代谢变化信息,推断脑梗死后病理生理变化,对评估脑梗死程度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磁共振波谱 诊断
下载PDF
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分流术后中脑导水管综合征 被引量:4
18
作者 付旭东 宋来君 +2 位作者 寿记新 王建业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67-267,共1页
非交通性脑积水分流术后,少数病人出现中脑导水管综合征,该病临床表现多样[1],病死率高,预后差。我科于2007~2009年采用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分流术后中脑导水管综合征5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脑积水 中脑导水管综合征 神经内镜 造瘘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下微创穿刺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高海东 寿记新 +3 位作者 程森 管海博 王冰冰 蒋文彬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制作手术穿刺导板在脑出血微创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03-2019-06救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实验组3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术,对照组35例通过CT引导下行血肿...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制作手术穿刺导板在脑出血微创穿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03-2019-06救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实验组35例应用3D打印技术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辅助下行血肿穿刺术,对照组35例通过CT引导下行血肿穿刺术。结果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实验组脑内血肿穿刺精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复查头颅CT,实验组血肿清除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下通过制作手术穿刺导板能够提高脑出血穿刺的精准率及血肿清除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脑出血 3D打印技术 血肿清除术 高血压 CT引导
下载PDF
脑胶质瘤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4
20
作者 林爱琴 程森 +2 位作者 寿记新 马林 巫庆荣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9-560,共2页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及低治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点。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是一个细胞核内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定位于干细胞和... 胶质瘤亦称神经胶质细胞瘤,起源于神经上皮细胞,是一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及低治愈率的"三高一低"的特点。核干细胞因子(nucleostemin,NS)是一个细胞核内的鸟嘌呤核苷酸结合蛋白,定位于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细胞核,参与干细胞和肿瘤细胞的增殖调控。目前已有研究,显示,在多种癌组织中均有NS的高表达。作者观察了NS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核干细胞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