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与作用途径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雅利 封俨宸 +4 位作者 党雪 刘飞祥 林子璇 张运克 车志英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3-868,共6页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组织显微结构的破坏和骨密度的降低。树突状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与骨细胞发生相互关联作用,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影响了OP的...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常见的骨骼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组织显微结构的破坏和骨密度的降低。树突状细胞、NK细胞、淋巴细胞等先天免疫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与骨细胞发生相互关联作用,参与调节炎症反应和免疫调节过程,影响了OP的发生发展。研究分别系统梳理先天和适应性免疫细胞主要通过产生各种因子和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介导的炎症反应作用于骨代谢的机制,以期为OP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免疫细胞 骨代谢
下载PDF
催产素及其受体调节骨代谢研究
2
作者 封俨宸 刘雅利 +3 位作者 刘飞祥 林子璇 张运克 郑攀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4-869,共6页
催产素(oxytocin, OT)除具有调节分娩和母乳分泌的作用外,外周性OT和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 OTR),非中枢性,对骨骼也有直接的调节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骨细胞、软骨... 催产素(oxytocin, OT)除具有调节分娩和母乳分泌的作用外,外周性OT和催产素受体(oxytocin receptor, OTR),非中枢性,对骨骼也有直接的调节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osteoblast, OB)、破骨细胞(osteoclast, OC)、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均表达OT及OTR。OB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合成OT,并成为骨形成的旁分泌-自分泌调节剂。在雌激素的介导之下,OT/OTR与OB形成前馈环路。骨保护素(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 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 RANKL)信号通路是OT及OTR发挥抗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OP)作用的关键通路。OT通过上调骨形成蛋白,下调骨吸收标志物水平,进而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活性,促进其向OB方向而非脂肪细胞方向分化。OT通过促进OTR易位到OB的细胞核中,诱导OB的矿化。OT通过触发胞浆内Ca^(2+)释放和一氧化氮的合成,调节OB中OPG/RANKL的比例,对破骨细胞具有双向的调节作用。此外,OT同样能够提高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的活性,并在提高骨量,改善骨显微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OT和OTR具有抗OP的良好作用,本文对近年来OT及OTR调节骨代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应用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产素 催产素受体 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
下载PDF
乌梅丸“异病同治”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丁瑾 郑攀 +2 位作者 孙营营 王笑冉 封俨宸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4164-4176,共13页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糖尿病肠病(diabetic enteropathy,DE)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 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糖尿病肠病(diabetic enteropathy,DE)和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异病同治”的物质基础和潜在机制。通过TCMSP数据库获取和筛选乌梅丸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靶点,借助UniProt数据库将靶点名称标准化;检索GeneCards、DisGeNET、DrugBank和OMIM数据库获取UC、DE和IBS的相关疾病靶点。利用Venny 2.1在线分析工具构建韦恩图,获得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采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药物-活性成分-共同靶点”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ene Oncology(GO)功能分析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最后利用AutoDock软件将主要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乌梅丸的治疗机制可能与调节癌症途径、TNF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等有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活性成分分别与核心靶点结合并展现出较稳定的构象。乌梅丸治疗3种疾病涉及复方中黄酮类、甾醇类及生物碱类等多种化合物,通过多脏器作用于关键靶点,参与细胞凋亡、免疫炎症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对3种疾病“异病同治”的作用。该研究阐释了中药复方乌梅丸“异病同治”的可能机制,并将为深入了解乌梅丸效应机制、探索其新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药理学 乌梅丸 溃疡性结肠炎 糖尿病肠病 肠易激综合征 异病同治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