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性植酸酶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许伟 邵荣 +2 位作者 余晓红 仇明 封功能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9-12,共4页
中性植酸酶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饲料用酶。从中性植酸酶的微生物来源、酶学性质、序列结构特点及分子改造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中性植酸酶的热稳定性及催化活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性植酸酶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克氏原螯虾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8
2
作者 封功能 王爱民 +2 位作者 邵荣 申玉香 殷玉岗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3-385,共3页
以江苏省盐城市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规格虾的含肉率、肌肉常规成分及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组成等。结果表明,幼虾腹部肌肉含肉率、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1.65%、83.60%,红壳成虾最低,而红壳成虾的总糖、铁、铜、铅含量最高,分别为1... 以江苏省盐城市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规格虾的含肉率、肌肉常规成分及微量元素和脂肪酸组成等。结果表明,幼虾腹部肌肉含肉率、粗蛋白含量最高,可达21.65%、83.60%,红壳成虾最低,而红壳成虾的总糖、铁、铜、铅含量最高,分别为1.05%和138.24、22.65、15.08μg/g;各组虾的肝体指数、第1步足(螯足)含肉率及肌肉水分含量、粗脂肪含量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不同大小虾的脂肪酸组成基本一致,均含有22种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近,但幼虾的脂肪酸中的二十碳五烯酸(EPA)与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总量达到了22.27%,明显高于中虾、青壳成虾和红壳成虾。说明克氏原螯虾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但从含肉率、粗蛋白含量、脂肪酸的营养价值(主要是EPA和DHA的含量)来看,幼虾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营养成分 脂肪酸 营养评价
下载PDF
斑点叉尾鮰含肉率及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36
3
作者 封功能 张雪梅 +1 位作者 刘汉文 王爱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7年第7期79-80,83,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的含肉率为60.54%;肌肉含水率为71.59%;粗蛋白为17.04%;粗脂肪含量为10.22%;灰分为1.13%。矿物质含量中P、Ca、Fe、Cu和Mn的含量较高,而Pb和Cd的含量较低。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含肉率 营养成分
下载PDF
4种常规养殖虾肌肉营养品质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2
4
作者 封功能 韩光明 +2 位作者 王爱民 吕富 殷玉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04-1007,共4页
对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南美白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检测表明,克氏原螯虾的水分和粗灰分最高,罗氏沼虾的总糖和磷的含量较高,日本沼虾的粗脂肪、钙、铁、铜、铅含量较高,南美白对虾的含肉率、粗蛋白含量最高。4种... 对人工养殖的克氏原螯虾、罗氏沼虾、日本沼虾和南美白对虾的肌肉营养成分检测表明,克氏原螯虾的水分和粗灰分最高,罗氏沼虾的总糖和磷的含量较高,日本沼虾的粗脂肪、钙、铁、铜、铅含量较高,南美白对虾的含肉率、粗蛋白含量最高。4种虾均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十八烯酸)含量最高;从EPA+DHA的含量来看,南美白对虾最高,罗氏沼虾最低;4种虾(n-6)/(n-3)比值均超过了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范围,但克氏原螯虾的值与参考值最接近;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以克氏原螯虾最大,日本沼虾次之,罗氏沼虾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罗氏沼虾 日本沼虾 南美白对虾 营养评价
下载PDF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封功能 陈爱辉 +1 位作者 刘汉文 王爱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70-73,84,共5页
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从超富集植物、植物的修复机制、影响因素和螯合剂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等几个方面综述了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植物修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超富集植物
下载PDF
水稻籼粳交DH群体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封功能 李东霞 +3 位作者 周建民 何颖 徐辰武 徐明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10,26,共7页
利用籼粳交组合Nanjing 11号×Balilla创建的F1代DH群体,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构建一张含有136个标记(10个STS、22个CAPs和104个SSR)的连锁图,检测产量相关性状的具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考察132个DH株系产量... 利用籼粳交组合Nanjing 11号×Balilla创建的F1代DH群体,应用Joinmap 3.0作图软件构建一张含有136个标记(10个STS、22个CAPs和104个SSR)的连锁图,检测产量相关性状的具有加性和上位性效应的数量性状位点(QTL)。考察132个DH株系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通过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软件QTLmapper 1.0,共检测到分布在12条染色体上的50个数量性状位点(QTL),其中7个QTL仅具有加性效应,3个QTL既有加性效应又参与上位性效应的形成,40个QTL仅具有上位性效应。在加性和上位性效应中,各QTL贡献率差异较大,变幅为3.87%~24.62%。结果表明:贡献率较大的QTL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中能够稳定表达,相关性状QTL的位置往往集中在染色体上相同或相近的区域,呈成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DH群体 QTL 产量相关性状
下载PDF
铅对茄果类蔬菜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封功能 陈爱辉 +2 位作者 刘汉文 郑飞剑 沈小绢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4期14862-14863,14868,共3页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 [目的]探讨铅在茄科类蔬菜中的积累规律和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方法]配制不同浓度含铅的土壤盆栽茄科植物,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不同部位铅的含量,丙酮乙醇混合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根、茎和叶铅含量逐渐增大,青椒和番茄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依次为根>茎>叶,茄子中各部位铅的含量为根>叶>茎;随着土壤铅浓度的增大,植物叶片中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结论]铅可被植物吸收,残留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含量随土壤中铅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最终危害人类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茄科植物 土壤
下载PDF
基质黄泥配比对水稻秧苗素质与产量的影响
8
作者 熊敏 何豪豪 +1 位作者 喻俊杰 封功能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6期43-46,共4页
双季稻制是一年内连续种植早稻和晚稻的种植方法,在中国南方广泛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因具有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增产显著等优点而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双季稻产区。然而,该地区晚稻的钵苗育秧仍存在秧苗素质差、返青慢的问题。... 双季稻制是一年内连续种植早稻和晚稻的种植方法,在中国南方广泛推广。水稻钵苗移栽技术因具有不伤苗、不伤根、立苗快、增产显著等优点而适用于浙江省台州市的双季稻产区。然而,该地区晚稻的钵苗育秧仍存在秧苗素质差、返青慢的问题。该研究设立基质与黄泥配比育秧试验,分析不同基质黄泥比育成的秧苗素质、移栽后的生育期进程和成熟期产量性状,以期为改良钵苗育秧素质和进一步提升双季稻产量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秧苗素质 产量 生育时期 双季稻
下载PDF
玉米芯发酵饲料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封功能 王爱民 +2 位作者 刘汉文 许伟 夏咸林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9-322,共4页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玉米芯中分别加入豆粕、花生粕、麸皮和玉米粉为发酵原料,选用酵母菌、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黑曲霉进行单菌和混合菌固态发酵。结果表明,纯玉米芯在自然条件下,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蛋白质源饲料辅料(花生粕和豆粕)后,酵母菌和乳酸菌混合厌氧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黑曲霉好氧发酵有利于提高还原糖的含量;玉米芯中加入能量饲料辅料(麸皮和玉米粉)后,黑曲霉发酵有利于提高粗蛋白质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发酵 饲料 营养组成
下载PDF
玉米芯二步发酵生产生物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封功能 许伟 +2 位作者 刘汉文 徐四庆 何伟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3-55,共3页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固体方式进行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的发酵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在质量分数为80%的玉米芯和20%的麸皮混合物中,加入含(NH4)2SO4质量分数2%,MgSO4.7H2O质量分数0.05%,KH2PO... 为探讨玉米芯综合利用的潜力,以固体方式进行黑曲霉和啤酒酵母的发酵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发酵产物营养价值,其最佳发酵条件为:在质量分数为80%的玉米芯和20%的麸皮混合物中,加入含(NH4)2SO4质量分数2%,MgSO4.7H2O质量分数0.05%,KH2PO4质量分数0.01%的营养液,初始水分含量为48%,pH值为5.5,接种黑曲霉,接种量为10%,30℃培养48 h后接种啤酒酵母,接种量为10%,黑曲霉培养72 h后添加啤酒糟,添加量为玉米芯量的50%,再发酵72 h,产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达14.42%和2.29%,净增量分别为10.21和1.50个百分点,粗纤维含量从31.12%降至23.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芯 固态发酵 营养价值
下载PDF
水稻数量性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封功能 张雪梅 +1 位作者 仇明 骆爱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6期1231-1234,共4页
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 ,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 (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大量研究充分地揭示了QTL的基本特征 ,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 ,从而给水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的方法。笔者从QTL的定位群体、... 分子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和QTL定位方法的日趋完善 ,为水稻数量性状基因 (QTL)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大量研究充分地揭示了QTL的基本特征 ,剖析了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基础 ,从而给水稻品种的遗传改良带来了新的方法。笔者从QTL的定位群体、定位方法、研究现状 ,以及QTL利用等方面 ,对作物数量性状基因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 分子标记 标记辅助选择
下载PDF
水稻籽粒酚反应基因的QTL分析和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封功能 李东霞 +2 位作者 何颖 吴娟 徐明良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47,共4页
以籼粳交组合(B a lilla/N an jing 11)的DH群体及其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对籽粒酚反应基因进行初步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加性效应和2对上位性效应的QTL s,其中qPH 4-3的贡献率为47.48%,表现出主效基因的特点。然后结合B a lilla/南京11... 以籼粳交组合(B a lilla/N an jing 11)的DH群体及其构建的遗传图谱为基础,对籽粒酚反应基因进行初步QTL定位,共检测到2个加性效应和2对上位性效应的QTL s,其中qPH 4-3的贡献率为47.48%,表现出主效基因的特点。然后结合B a lilla/南京11//B a lilla的BC1群体对qPH 4-3进行进一步定位,最终将其定位于4号染色体分子标记RM 5611与F 17之间,物理距离为534 kb,其中RM 348标记与qPH 4-3表现为共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苯酚反应 QTL分析 定位
下载PDF
发酵玉米芯对异育银鲫生产性能及鱼体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封功能 王爱民 +2 位作者 刘汉文 邵荣 夏咸林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36-38,共3页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玉米芯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鱼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5%发酵玉米芯,其增重率、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粗灰分、钙含量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玉米芯添加水... 研究了饲料中添加不同水平发酵玉米芯对异育银鲫生长性能、鱼体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异育银鲫饲料中添加5%发酵玉米芯,其增重率、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粗灰分、钙含量与对照组比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玉米芯添加水平的提高,增重率、总消化率、蛋白质消化率和鱼体粗灰分、钙含量与对照组比均变化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发酵玉米芯粉 生产性能 鱼体品质
下载PDF
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封功能 王爱民 +1 位作者 严金龙 刘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5465-5466,5517,共3页
运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检测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含量,并比较这4种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和综合效能。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的回收率为96.3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分析要求,但试验操... 运用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检测面粉中过氧化苯甲酰(BPO)的含量,并比较这4种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和综合效能。结果表明:气相色谱法的回收率为96.3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分析要求,但试验操作复杂,在洗涤和提取的过程中需要试验人员的熟练操作和丰富经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回收率最高,为98.67%,但是成本较高,仪器设备比较昂贵;碘量法的滴定终点较难判断,故准确度较低,但可以快速估测;分光光度法方法简单,成本较低,且准确度和回收率都能够达到要求,适合一般企业和检测部门应用,但对陈面粉的检测效果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氧化苯甲酰 增白剂 回收率 精密度
下载PDF
水稻窄叶突变体nal3-t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被引量:1
15
作者 封功能 张昌泉 +3 位作者 唐明勇 张桂云 徐辰武 刘巧泉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43,共4页
在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来源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一份窄叶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内卷,植株矮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和南京11杂交获得的F2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将窄叶基... 在粳稻品种武香粳9号来源的转基因后代中发现一份窄叶突变体,在整个生育期表现为叶片变窄且内卷,植株矮化。遗传分析表明,该窄叶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以突变体和南京11杂交获得的F2为定位群体,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定位,将窄叶基因定位在第12染色体长臂的SSR标记CHR1220和CHR1216之间,物理距离约为1.44Mb,与标记CHR1217共分离。定位区段与nal3和nal3(t)等窄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相同,故将所定位基因暂定名为nal3-t。这为进一步克隆该基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窄叶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下载PDF
高等院校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现状及管理的探讨 被引量:7
16
作者 封功能 许伟 +1 位作者 张雪梅 赵卫红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23期185-187,共3页
高等院校中的教学实验室在高等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在建设、管理等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结合多年的管理经验,从教学实验室的作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和管理的改革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推动教学实验室的发展和管理。
关键词 教学实验室 仪器设备 有效利用 管理改革
下载PDF
高等院校水产养殖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以盐城工学院水产养殖专业为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封功能 王爱民 吕富 《职业时空》 2014年第12期94-96,共3页
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推广"预就业"的重要实践模式。文章着重介绍盐城工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情况,对高等院校职... 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按照行业、企业对人才技术技能的要求推广"预就业"的重要实践模式。文章着重介绍盐城工学院水产养殖专业近几年的生产实习情况,对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实习状况和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总结,探讨了目前实习基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期促进实习基地建设,提高水产养殖专业生产实习质量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习基地 建设模式 问题与对策
下载PDF
水稻类树状突变体pla1-5的鉴定与基因克隆
18
作者 封功能 张昌泉 +4 位作者 赵冬生 朱孔志 涂怀洲 徐辰武 刘巧泉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在粳稻品种台北309经60 Co-γ辐射诱变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类树状突变体pla1-5,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小且数量增多、分蘖数减少、高位分蘖、穗分化受阻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 在粳稻品种台北309经60 Co-γ辐射诱变的后代中发现了一份类树状突变体pla1-5,该突变体表现为植株矮化、叶片小且数量增多、分蘖数减少、高位分蘖、穗分化受阻等特征。遗传分析表明,该性状受一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将目的基因定位在第10染色体长臂上两个分子标记CHR1027和CHR1030之间,物理距离为58kb,并与SSR标记CHR1028和CHR1029共分离。根据水稻基因组序列的注释,该区域内存在5个完整的预测基因。测序分析表明pla1-5突变体中一个编码细胞色素P450CYP78A11的释义基因LOC_Os10g26340第1外显子内缺失了一个碱基T,导致移码突变和翻译提前终止。据此,初步推测细胞色素P450CYP78A11基因为PLA1-5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类树状突变体pla1-5 遗传分析 基因克隆 P450CYP78A11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4
19
作者 王爱民 韩光明 +4 位作者 封功能 杨文平 郭家豪 王恬 徐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0-87,共8页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 为探讨吉富罗非鱼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将630尾[(2.63±0.16)g]吉富罗非鱼随机分成6个脂肪组的饲料组(1.73%、3.71%、5.69%、7.67%、9.64%和16.55%),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第1组为对照组,投喂基础日粮(含脂肪1.73%),另外5组为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2%、4%、6%、8%、15%的鱼油,饲养90d后测定生长、饵料系数、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脂肪水平提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呈现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P<0.05),蛋白质效率极显著地提高(P<0.01),饵料系数极显著地下降(P<0.01)。增重率与饲料脂肪水平的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显示,吉富罗非鱼获得最高增长所需饲料的最佳脂肪水平为9.34%。饲料脂肪水平对粗蛋白表观消化率和饲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增加显著提高了粗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P<0.05)。未添加鱼油的1.73%组血液中白蛋白和白球比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提高,胆固醇的浓度及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极显著地上升(P<0.01)。饲料脂肪水平对血糖浓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甘油三酯浓度、谷丙和谷草转氨酶的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果表明,饲料中的脂肪水平可以促进吉富罗非鱼对脂肪和磷的表观消化率,但是脂肪水平过高会对鱼体增重及血液生化参数产生负作用,从生产上来说吉富罗非鱼鱼种对脂肪的适宜需求量为7.67%—9.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脂肪水平 生产性能 表观消化率 血液生化指标
下载PDF
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体脂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1
20
作者 韩光明 王爱民 +4 位作者 徐跑 吕富 封功能 於叶兵 杨文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 研究了饲料脂肪水平对吉富罗非鱼(Genetic Improvement of Farmed Tilapia,GIFT)的部分形体指标、肌肉肝脏及腹腔脂肪组织的脂肪沉积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同时探讨了鱼体对饲料脂肪酸的吸收利用能力。实验设置饲料脂肪水平分别为1.73%、3.71%、5.69%、7.67%、9.64%、16.55%共6个梯度组,每组3个重复,饲养90d。结果显示:5.69%、7.67%及9.64%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肥满度较高;1.73%和16.55%脂肪组的肝体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除了1.73%脂肪组,其他各组中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脏体指数越高。7.67%脂肪组吉富罗非鱼肌肉脂肪含量显著高于3.71%组(P<0.05),同时显著低于16.55%组(P<0.05),但是其肝脏中脂肪含量与其他各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饲料脂肪水平越高,鱼体的脂肪含量越高,同时不饱和脂肪酸在总脂肪酸中的比例越高。结果表明,饲料脂肪水平影响吉富罗非鱼的部分形体指标,尤其对肝脏形态的影响较为明显。饲料中过多的脂肪容易在肌肉和肝脏组织中沉积,同时鱼体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能够反映饲料的脂肪水平和脂肪酸组成。本研究旨在为饲料脂肪水平的合理设置及脂肪营养对脂肪代谢的调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富罗非鱼 体脂沉积 脂肪酸组成 饲料脂肪水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