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学的探索 被引量:1
1
作者 贺颖 彭月 +3 位作者 贾竟 贾利云 封青川 郑红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3年第20期23-26,共4页
目的把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学,挖掘梳理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建设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方法2021年9—11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2021级46名医学相关背景研究生为研究对... 目的把思政教育融入医学遗传学研究生教学,挖掘梳理医学遗传学课程的德育元素,建设蕴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医学遗传学课程体系,实现三全育人的思政格局。方法2021年9—11月,选取郑州大学医学科学院2021级46名医学相关背景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将思想政治内容融入医学遗传学知识,以科研案例为切入点,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法,根据研究生考核评价成绩和调查问卷反馈教学效果。结果考核评价中全体学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为(34.20±2.03)分、终结性评价分数为(45.04±7.20)分、总成绩为(79.23±7.68)分,其中男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为(34.91±2.21)分、终结性评价分数为(44.56±9.57)分、总成绩为(79.11±10.06)分;女生形成性评价分数为(33.97±1.54)分、终结性评价分数为(45.19±6.45)分、总成绩为(79.45±6.89)分。问卷反馈收回有效问卷41份,82.93%(34/41)的学生对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这项改革表示“非常欢迎”或“欢迎”,100%(41/41)的学生认为每节课插入的思政案例很有用。结论医学遗传学课程思政是实现全方位协同育人目标的正确途径,教师要确立课程思政目标,深入挖掘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医学遗传学思政教学体系,推动思政教育持续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医学遗传学 教学改革 三全育人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下载PDF
连续4次(每次间隔36h)部分肝切除对大鼠肝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封青川 卢爱灵 +1 位作者 李庚午 徐存拴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190-198,共9页
在分析了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4h)部分肝切除对肝细胞生化和增殖的影响后 ,本文又以连续 4次 (每次间隔 3 6h)部分肝切除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大鼠为模型 ,分析了SIS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 在分析了连续 3次 (每次间隔 4h)部分肝切除对肝细胞生化和增殖的影响后 ,本文又以连续 4次 (每次间隔 3 6h)部分肝切除 (shortintervalsuccessivepartialhepatectomy ,SISPH)大鼠为模型 ,分析了SISPH对肝脏酸性磷酸酶 (ACP)、碱性磷酸酶 (AKP)、构成性热休克蛋白 70 /诱导性热休克蛋白 68(HSC70 /HSP68)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活性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第 1次切除肝的左外叶后恢复 3 6h ,ACP和AKP活性及HSC70 /HSP68和PCNA表达量均增加 ;第 2、 3、 4次分别切除左中叶和中叶、右叶、尾状叶 (每次间隔 3 6h)后 ,AP活性和PCNA含量与AKP活性和HSC70 /HSP68含量呈负相关性 ;间隔 3 6h的连续部分肝切除延缓了细胞分化时间。根据上述实验中ACP和AKP在细胞内位置和活性变化推测 :AKP和ACP可能共同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启动 ;PCNA和AKP可能参与了DNA合成和细胞增殖 ;ACP和HSC70 /HSP68可能在蛋白质转运、选择性降解和细胞结构、功能重建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 肝再生 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ACP和AKP) 构成性热休克蛋白70/诱导性热休克蛋白68(HSC70/HSP68)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下载PDF
人CD147的克隆表达及其对成纤维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封青川 陈思娇 宋今丹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844-848,共5页
CD147可以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和浸润有关。为了研究CD147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利用RT-PCR从一健康人克隆了cd147基因,测序发现该基因存在两个碱基突变,其中C634T造成了CD147跨膜区212位氨基酸由L突变为F。分别构... CD147可以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的表达,与肿瘤的生长和浸润有关。为了研究CD147在大肠癌中的作用,利用RT-PCR从一健康人克隆了cd147基因,测序发现该基因存在两个碱基突变,其中C634T造成了CD147跨膜区212位氨基酸由L突变为F。分别构建CD147的原核(pGEX-5x-147)和真核(pEGFP-147)表达系统,在宿主菌BL21和CCL229细胞中均获得了稳定表达。Western印迹显示原核表达产物比真核CD147分子量小,说明原核CD147缺乏糖基化。荧光显微镜显示真核CD147表达定位于CCL229细胞膜,表明突变L212F不影响CD147的膜定位。用明胶电泳检测表达的CD147对MMPs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原核产物不能诱导MMPs表达上调,而真核产物能够明显诱导MMPs表达上调,说明糖基化对于CD147活性是必需的,真核系统能够表达具有生物功能的CD147,并且突变L212F不会影响蛋白质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147 基质金属蛋白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中的探索 被引量:2
4
作者 封青川 杨新梦 +4 位作者 燕佳辉 郑皓 董慧 陈辉 程晓丽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第16期83-86,共4页
医学遗传学是高校基础医学教育中极为重要的前沿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从多个维度进行挖掘,探索“课程思政”与医学遗传学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可能性,实现思想和价值的引领。
关键词 医学遗传学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猕猴消化系统各器官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性质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吉爱玲 李彦章 +3 位作者 向华 伍雁 封青川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30-236,共7页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atcheliensis)消化系统各器官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性质。方法采用单向活性电泳(1D-G-PAGE)和双向活性电泳(2D-G-PAGE)技术。结果(1)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蛋... 目的研究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atcheliensis)消化系统各器官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性质。方法采用单向活性电泳(1D-G-PAGE)和双向活性电泳(2D-G-PAGE)技术。结果(1)消化系统各器官的蛋白水解酶在近中性条件下活性最强,其中94、86、64、59和25kD蛋白水解酶在消化系统各器官中普遍存在;(2)消化系统各器官均具有31、30、和29kD3种酸性蛋白水解酶;(3)pH7.0时,胃、胰、十二指肠中分别含有12、34和18种不同分子量或等电点的蛋白水解酶;(4)pH10.5时,胰、十二指肠中分别检出21和12种不同分子量或等电点的蛋白水解酶。结论消化系统中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数量比较多,且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器官之间,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性质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水解酶 G-PAGE 消化系统 猕猴
原文传递
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贺颖 封青川 +2 位作者 杨冬之 齐华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9-63,共5页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3例河南汉族DVT患者和25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R353Q、5’F7和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等位...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的多态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103例河南汉族DVT患者和25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R353Q、5’F7和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及单倍型分析。结果:DVT组和对照组R353Q、5’F7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IVS7基因型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569),DVT组H7等位基因频率(44.7%)低于对照组(51.8%)(χ2=4.112,P=0.043)。结论:FⅦ基因R353Q、5’F7多态性可能不是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学风险因子;IVS7多态的H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DVT发病的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凝血因子Ⅶ 基因多态性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线粒体DNA3243、3316、3394位点突变与精神分裂症相关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景亮 程晓丽 +3 位作者 刘淑莲 曹玉媛 封青川 徐朝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及ND1基因3316、3394位点突变对精神分裂症(SZ)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检测、DNA测序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50例患者(SZ组)和292例对照... 目的分析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3243位点及ND1基因3316、3394位点突变对精神分裂症(SZ)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型检测、DNA测序等方法,对随机抽取的无亲缘关系的250例患者(SZ组)和292例对照组的外周血mtDNA进行3243、3316和3394位点的突变检测。结果在SZ组中发现8例3316G/A突变,对照组中3例,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在SZ组中发现15例3394T/C突变,对照组中有4例,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发现3243A/G突变。结论 mtDNA3394T/C突变可能与SZ发生有一定关系,mtDNA 3243A/G、3316G/A突变可能与SZ发生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线粒体DNA tRNA^Leu(UUR)基因 ND1基因 点突变
原文传递
Spink8基因对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孙艳 张华 +5 位作者 封青川 范玉佳 李涛 张玉超 贺颖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68-571,共4页
目的:探讨Spink8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pink8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EC970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取未转染、转染空质粒和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采用RT... 目的:探讨Spink8基因对人食管癌EC9706细胞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Spink8真核表达重组质粒并转染EC9706细胞,构建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取未转染、转染空质粒和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pink8 mRNA和蛋白,MTT法检测细胞增殖,Annexin V-APC/7-AAD法检测细胞凋亡,并进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结果:与未转染和转染空质粒组细胞比较,稳定表达Spink8的EC9706细胞增殖受到抑制(P<0.05),增殖抑制率为24.5%;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Transwell小室穿膜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Spink8可能是一个新的抑癌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k8基因 食管癌细胞 增殖 凋亡 细胞迁移
下载PDF
猕猴生殖、泌尿、免疫系统各器官蛋白水解酶种类和性质 被引量:3
9
作者 吉爱玲 赵晓进 +4 位作者 李彦章 伍雁 杨春玲 封青川 徐存拴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5-199,共5页
为了系统研究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atcheliensis)生殖、泌尿、免疫系统各器官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性质,用活性单向电泳(1D-G-PAGE)和活性双向电泳(2D-G-PAGE)方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生... 为了系统研究太行山猕猴(Macacamulatatcheliensis)生殖、泌尿、免疫系统各器官蛋白水解酶的种类和性质,用活性单向电泳(1D-G-PAGE)和活性双向电泳(2D-G-PAGE)方法研究了太行山猕猴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免疫系统中蛋白水解酶种类和酶活性的pH依赖性。结果表明:(1)同一系统功能相近的器官之间蛋白水解酶非常相似,不同系统的器官之间,中性和碱性蛋白水解酶种类有很大差异;(2)同一器官的酸性蛋白水解酶种类与它的中性和碱性蛋白水解酶种类迥异,而且3个系统中各器官均具有31、30和29kD3种酸性蛋白水解酶,但它们在不同器官中的活性有较大差异;(3)用2D-G-PAGE测得在pH7.0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 蛋白水解酶 活性电泳 猕猴
原文传递
河南汉族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人群血小板膜糖蛋白Iba基因VNTR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涛 尚迎辉 +4 位作者 白峻瑜 石聪聪 封青川 贺颖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69,共4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ba(GPIba)基因VNTR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检测434例河南汉族ABI患者(ABI组)和50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GPIba基因VNTR的多态性,比较ABI组和对照组各...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血小板膜糖蛋白Iba(GPIba)基因VNTR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ABI)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扩增反应检测434例河南汉族ABI患者(ABI组)和50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GPIba基因VNTR的多态性,比较ABI组和对照组各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结果:在河南汉族人群中,ABI组GPIba基因CD基因型频率(44.5%)和BC基因型频率(2.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7.0%和0.4%)[χ2=5.381和6.642,P<0.05;OR(95%CI)=1.364(1.049~1.773)和5.873(1.280~26.950)],DD基因型频率(13.1%)低于正常对照组(20.2%)[χ2=8.254,P=0.004;OR(95%CI)=0.597(0.419~0.851)]。结论:VNTR多态性中CD和BC杂合基因型可能是河南地区汉族人群ABI发生的遗传危险因子,而DD基因型可能是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膜糖蛋白Iba VNTR多态性 动脉硬化性脑梗死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大鼠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永辉 卢爱灵 +5 位作者 封青川 赵绪永 段瑞峰 胡轶红 韩亚伟 徐存拴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87-89,共3页
分析在肝细胞去分化时期 (部分肝切除后恢复 4 h)和再分化时期 (部分肝切除后恢复 3 6h)依次切除大鼠肝的左叶 (第 1次 )、中叶 (第 2次 )、右叶 (第 3次 )和尾叶 (第 4次 )对大鼠生存的影响 ,并建立了 4种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用这些... 分析在肝细胞去分化时期 (部分肝切除后恢复 4 h)和再分化时期 (部分肝切除后恢复 3 6h)依次切除大鼠肝的左叶 (第 1次 )、中叶 (第 2次 )、右叶 (第 3次 )和尾叶 (第 4次 )对大鼠生存的影响 ,并建立了 4种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用这些模型分析了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组织结构、细胞核数、有丝分裂指数、核仁大小和数目、磷酸酶、蛋白水解酶、热休克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变化发现 ,损伤刺激引发的细胞去分化、增殖和再分化 ,是从激活细胞膜上的碱性磷酸酶 ( AKP)开始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细胞去分化 连续部分肝切除模型
下载PDF
基于SPOC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实践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颖 周白雪 +3 位作者 贾利云 封青川 徐妍 陈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13期113-116,共4页
随着各领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线上教学已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郑州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以中国大学慕课SPOC平台为背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以方向明确的课前预习、活跃... 随着各领域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程度也不断提升,线上教学已成为线下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郑州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团队以中国大学慕课SPOC平台为背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线上教学特点,以方向明确的课前预习、活跃有效的课堂互动、及时跟进的课后测评重构教学过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医学细胞生物学的线上教学质量。问卷调查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显示,本学期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模式深受学生好评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深入研究与探索线上结合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细胞生物学 SPOC 线上线下 混合式教学 雨课堂 问卷调查 教育
下载PDF
提高留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讨 被引量:3
13
作者 郑皓 贺颖 +3 位作者 陈辉 封青川 宋国英 程晓丽 《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11期81-83,共3页
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科留学生教育在整个留学生教育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科留学生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针对郑州大学医科留学生的特点、师资状况及教学条件等进行分析,通过... 留学生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科留学生教育在整个留学生教育中占有非常高的比重。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科留学生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基础课程。针对郑州大学医科留学生的特点、师资状况及教学条件等进行分析,通过讨论留学生的文化习俗、教育背景、语言能力和学习特点等,总结教学经验与教学体会,提出了提高教师英语水平、优化实验课程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做好教学组织工作等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基本方法和具体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留学生教育 医学细胞生物学 教学质量
下载PDF
MTHFR基因A1298C多态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芳 封青川 +6 位作者 郑红 宋波 贺颖 连建华 齐华 谈颂 许予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18期1-4,共4页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470例,对照组495例,利用TaqMan-MGB探针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A1298C突变的C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对照组为11.2%,2组相... 目的研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病例组470例,对照组495例,利用TaqMan-MGB探针PCR基因分型方法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病例组A1298C突变的C等位基因频率为13.1%,对照组为11.2%,2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88,P=0.208,OR=1.192,95%CI0.907~1.568);病例组与对照组A1298C多态基因型频率AA、AC、CC分别为75.3%、23.2%、1.5%及78.2%、21.2%、0.6%,AC型(χ2=0.547,P=0.459,OR=1.121,95%CI0.828~1.520)、AC+CC型(χ2=1.108,P=0.292,OR=1.174,95%CI0.871~1.584)A1298C突变在2组间的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MTHFR基因A1298C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群和地域差异,河南汉族人群A1298C突变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A1298C 遗传多态
下载PDF
河南汉族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凝血因子Ⅶ基因IVS7多态性
15
作者 白峻瑜 贺颖 +3 位作者 于海东 封青川 齐华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IVS7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12例ICVD患者和56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及等... 目的:探讨河南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Ⅶ(FⅦ)基因IVS7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12例ICVD患者和560名正常对照者FⅦ基因IVS7位点的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发现3种常见的基因型:H7H7、H7H6和H6H6;3种少见的基因型:H8H7、H8H6和H7H5;首次发现H6H4基因型。河南汉族H5、H6、H7和H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48.0%、51.6%、0.2%和0.2%。ICVD组IVS7多态性H6H7基因型频率及H7等位基因频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310和7.712,P=0.021和0.005)。结论:IVS7位点的H7等位基因可能是河南汉族人群ICVD发生的遗传保护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因子Ⅶ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血管病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HSP7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16
作者 吉爱玲 封青川 +1 位作者 毕彩霞 徐存拴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47-249,共3页
利用DEAE 离子交换和ATP 亲和层析法从热休克的大鼠肝脏中分离纯化了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用它做抗原免疫小鼠 ,通过分离脾淋巴细胞和细胞融合技术 ,得到了杂交瘤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了阳性克隆 ;经过多次亚克隆、抗... 利用DEAE 离子交换和ATP 亲和层析法从热休克的大鼠肝脏中分离纯化了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用它做抗原免疫小鼠 ,通过分离脾淋巴细胞和细胞融合技术 ,得到了杂交瘤细胞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筛选出了阳性克隆 ;经过多次亚克隆、抗体的大量制备及分离纯化 ,得到了抗HSP70的单克隆抗体。用此一抗和Western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C6 大鼠神经胶质瘤细胞中HSP70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热休克蛋白70(HSP70) 单克隆抗体 ATP-亲和层析 细胞融合
下载PDF
河南汉族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林燕 贺颖 +2 位作者 杨冬之 封青川 郑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冠心病(CHD)患者MTHFR/C677T、MS/A2756G和CBS/844ins683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10例河南汉族CHD患者和249名健康对照进行MTHFR/C677T、MS/A2756G和CBS/844ins68基因多态... 目的:检测河南汉族冠心病(CHD)患者MTHFR/C677T、MS/A2756G和CBS/844ins683种基因的多态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210例河南汉族CHD患者和249名健康对照进行MTHFR/C677T、MS/A2756G和CBS/844ins68基因多态性分析,并对MTHFR/C677T和MS/A2756G两位点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CHD组MTHFRC677TT/T基因型频率(36.2%)高于对照组(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46,P<0.001),2组间T等位基因频率(59.0%vs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44,P<0.001)。MS/A2756G和CBS/844ins68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CHD组中677T-2756A单倍型频率(52.7%)明显高于对照组(39.2%)(χ2=17.251,P<0.001),677C-2756A单倍型频率低于对照组(37.5%vs51.0%)(χ2=17.101,P<0.001)。结论:MTHFRT/T基因型可能是河南汉族CHD形成的遗传风险因子;677T-2756A可能是风险单倍型,677C-2756A可能是保护单倍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 甲硫氨酸合成酶 胱硫醚Β-合成酶 冠心病 基因多态性 河南 汉族
下载PDF
血小板膜糖蛋白Iba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中医证型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8
作者 尚迎辉 白峻瑜 +4 位作者 石聪聪 李涛 封青川 郑红 贺颖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94-1996,共3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a基因VNTR和HPA-2的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4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BI)患者,辨证分型为风痰火亢,痰热腑实,风痰淤阻,气虚血淤,阴虚风动5组,并收集2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ba基因VNTR和HPA-2的多态性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辨证分型的关联性。方法收集140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ABI)患者,辨证分型为风痰火亢,痰热腑实,风痰淤阻,气虚血淤,阴虚风动5组,并收集2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ABI各证型组与对照组的GP Iba基因VNTR和HPA-2的基因型,运用SPSS16.0软件进行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 ABI组VNTR的BC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3);ABI气虚血淤证型组VNTR的CD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风痰淤阻证型组VNTR的BC+BD+AC基因型频率和B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7,P=0.018)。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Iba基因VNTR的BC基因型可能是ABI发病危险因素;VNTR的CD基因型可能是ABI气虚血淤型的致病危险因素;BC、BD、AC基因型和B等位基因可能是ABI风痰淤阻型的发病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性脑梗塞 血小板膜糖蛋白 辨证分型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河南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mtDNA 5351位点突变与GRIK2基因两位点多态性检测 被引量:6
19
作者 吴俊涵 刘书连 +6 位作者 程晓丽 李文超 曹玉媛 封青川 贺颖 徐朝阳 刘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SZ)患者线粒体(mtDNA)A5351G突变和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GRIK2)基因rsA2227283G、rsT6922753C多态性。方法:选取河南汉族人群SZ患者312例(患者组),以体检健康的正常人340例为对照,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目的:检测精神分裂症(SZ)患者线粒体(mtDNA)A5351G突变和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GRIK2)基因rsA2227283G、rsT6922753C多态性。方法:选取河南汉族人群SZ患者312例(患者组),以体检健康的正常人340例为对照,应用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验证基因型,分析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患者组mtDNA5351位点A、G基因频率分别为84.9%和15.1%,对照组分别为91.8%和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83,P=0.006);2组GRIK2基因rsA2227283G和rsT6922753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650,0.890,0.561,0.523,1.200,0.323,P均>0.05)。结论:mtDNA5351位点A→G突变可能对河南汉族SZ发生有一定协同作用;未发现GRIK2基因rsA2227283G和rsT6922753C多态性与河南汉族SZ发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线粒体DNA 谷氨酸卡纳氨酸盐受体2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SISPH)对大鼠肝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徐存拴 卢爱灵 +1 位作者 封青川 李庚午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97-206,共10页
本文以间隔时间(4h和36h)相互交叉的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36-4-4 SISPH和4-36-36-36SISPH)为模型,分析了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40 kD的ACP和AKP活性在两种模型中都随着肝切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160... 本文以间隔时间(4h和36h)相互交叉的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36-4-4 SISPH和4-36-36-36SISPH)为模型,分析了ACP、AKP、HSC70/HSP68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40 kD的ACP和AKP活性在两种模型中都随着肝切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160 kD的AKP和ACP则与此相反;PCNA在4-36-36-36 SISPH中比在36-4-4SISPH中表达更多,而HSC70/HSP68的表达则与此相反。可见,连续部分肝切除的次数和方式能影响ACP、AKP、HSC70/HSP70和PCNA的活性和含量,并讨论了其可能的机理和生理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间隔连续部分肝切除 大鼠肝 ACP AKP 热休克蛋白 PCNA 肝再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