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戊二醛交联几丁质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程仕伟 尉文 +1 位作者 程显好 屈慧鸽 《食品与药品》 CAS 2010年第11期392-396,共5页
目的以几丁质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粪产碱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方法单因素优化固定化条件,以交联度、pH、温度、酶量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及批次稳定性。结果最佳固定化条件... 目的以几丁质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粪产碱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方法单因素优化固定化条件,以交联度、pH、温度、酶量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固定化条件,并研究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pH及批次稳定性。结果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几丁质0.3 g,酶量6.0 mL,交联度1.5%,温度37℃,pH 8.0,时间48 h,固定化酶最高比活性为62.3 U/g湿载体,最适反应温度为65℃,最适pH 9.0,重复使用8批活性基本稳定。结论戊二醛交联几丁质固定化青霉素G酰化酶稳定性较好,具有一定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酰化酶 几丁质 戊二醛 固定化
下载PDF
无机氮源在枯草芽孢杆菌补料分批发酵核黄素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尉文 张梦雪 王学东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43-548,共6页
利用组合优化方法,探讨了铵盐和硝酸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和补料分批发酵核黄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盐可促进菌体生长,抑制核黄素积累;硝酸盐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抑制菌体生长;而将铵盐和硝酸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8混合使用时既有利... 利用组合优化方法,探讨了铵盐和硝酸盐对枯草芽孢杆菌生长和补料分批发酵核黄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铵盐可促进菌体生长,抑制核黄素积累;硝酸盐可以提高核黄素的产量,抑制菌体生长;而将铵盐和硝酸盐以物质的量之比为1∶8混合使用时既有利于菌体生长又可以提高产物产量,相比单一利用硫酸铵时产量提高了30%,达到812 IU/mL;在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中,发酵后期采用NaOH调节pH,并严格控制铵离子的浓度低于10 mmol/L,相比对照组核黄素产量提高10%,达到5292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黄素 枯草芽孢杆菌 无机氮源 补料分批发酵
下载PDF
太白山锐齿栎林地上生物量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尉文 庞荣荣 +2 位作者 彭潔莹 张硕新 闫琰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9-76,共8页
【目的】生物量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估计碳储量的重要依据,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了解其森林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将为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固碳动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太白山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1.5 hm^2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 【目的】生物量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估计碳储量的重要依据,太白山为秦岭主峰,了解其森林的生物量分配特征,将为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森林固碳动态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太白山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1.5 hm^2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木本植物数据和地形及土壤养分数据为基础,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林分中地上生物量分配特征及其随生境、尺度和径级的变化规律。【结果】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平均地上生物量分别是279.50 t/hm^2和217.81 t/hm^2,且不同生境中的地上生物量各有差异:在原始林土壤全氮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较小,而次生林中速效磷含量较高的生境中地上生物量也较小。同时,在原始林凹凸度较大的生境,其地上生物量较大。在相同取样尺度下原始林样地的地上生物量均大于次生林;而在同一块样地中地上生物量与取样尺度不相关。原始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且在第Ⅵ径级中的平均地上生物量最大。次生林各径级平均地上生物量随径级的增加而增大。在第Ⅳ~Ⅶ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显著高于次生林,而在第Ⅸ径级中,原始林平均地上生物量小于次生林。【结论】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干扰、生境异质性、径级大小均会影响太白山锐齿栎林的地上生物量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林 地上生物量 生境异质性 取样尺度 径级
下载PDF
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主要乔木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
4
作者 李波 赵阳 +6 位作者 曹家豪 齐瑞 高本强 尉文 刘婷 王飞 冯宜明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70-77,共8页
【目的】研究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稳定性,能够了解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习性,掌握群落结构和群落稳定性,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退化森林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洮河上游紫果云杉天然林群... 【目的】研究群落中主要物种的生态位、种间联结以及群落稳定性,能够了解群落内物种对资源的利用习性,掌握群落结构和群落稳定性,对森林可持续经营以及退化森林的恢复和重建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以洮河上游紫果云杉天然林群落为研究对象,应运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方差比率法(VR)、χ~2检验、联结系数(AC)、共同出现百分率(PC)、点相关系数(PCC)和Godron稳定性等研究方法,分析紫果云杉群落内主要乔木物种的生态位、种间关系及群落稳定性。【结果】紫果云杉的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均最大,并与其他主要种间均存在生态位重叠,但重叠指数(O_(ik))均小于0.5;群落内乔木主要物种间总体表现为不显著正关联,χ^(2)、AC、PC、PCC检验结果表明群落内种对间的关联显著程度不高,种间关联较为松散;群落内乔木层的稳定性比值为(40,60),较理论稳定性比值(20,80)较远,表明当前紫果云杉群落处于稳定性不高的状态。【结论】当前洮河上游紫果云杉群落不稳定,群落内各物种间呈现独立分布格局,建群种紫果云杉与其他伴生种之间关联度不高,竞争较弱,因此,在紫果云杉群落保护和恢复中,应选择生态习性和生物学特性相近的物种开展人工补栽措施,维持种间平衡,提高群落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洮河上游 紫果云杉 生态位 种间联结 群落稳定性
下载PDF
太白山锐齿栎林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尉文 闫琰 +1 位作者 刘晓云 张硕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23-1932,共10页
秦岭山脉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被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为了研究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多样性维持机制,参照CTFS样地建设方案,于2016年秋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的锐齿栎次生林和原始林中各建立了1块100 m×150 m固... 秦岭山脉是我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植被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为了研究秦岭植被恢复过程中的多样性维持机制,参照CTFS样地建设方案,于2016年秋在秦岭主峰太白山北坡的锐齿栎次生林和原始林中各建立了1块100 m×150 m固定监测样地。本文以样地中所有胸径(DBH)≥1 cm的木本植物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块样地中群落组成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锐齿栎次生林和原始林样地所监测木本植物分别为2839和2840株,隶属于29科45属65种和21科37属47种,其中,偶见种和稀有种的比例分别为38.4%和24.6%、40.4%和19.2%,且均以北温带分布的植物种类居多,分别占总属数的46.6%和48.7%。2块样地中,建群种锐齿栎径级结构均呈单峰型;水榆花楸、青榨槭、四照花和三桠乌药主要伴生种的径级结构均呈倒"J"型,表明群落内主要树种都能很好地完成种群的生活史。双相关g(r)函数分析表明,在r=10 m的范围内,2块样地中的主要优势种在<2 m的尺度中聚集程度最强;随着尺度的增加,聚集程度逐渐减弱,当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物种呈随机或均匀分布格局。次生林和原始林的平均角尺度分别为0.56和0.58,群落整体处于聚集分布状态,并且次生林群落及主要优势种的平均角尺度均小于原始林,说明次生林样地中物种的聚集程度比原始林弱;次生林和原始林的平均大小比数均为0.47,整体林分处于中庸状态;平均混交度分别为0.70和0.57,属于强度和中度混交。干扰导致群落的物种丰富度、群落稳定性和林木空间分布格局发生变化。因此,受干扰的森林群落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必须考虑种间相互作用、生境异质性对物种共存的影响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林 物种组成 径级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空间结构指数
原文传递
太白山锐齿栎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被引量:2
6
作者 尉文 宋文超 +3 位作者 郭毅春 张厚发 闫琰 张硕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17-1725,共9页
以太白山1.5 hm2的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中环境因子和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型(对数正态模型)、生态位模型(Zipf模型、断棍模型、生态位优先模型)和中性模型,拟合了锐齿栎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结果表明:太... 以太白山1.5 hm2的锐齿栎原始林和次生林样地中环境因子和胸径≥1 cm的木本植物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统计模型(对数正态模型)、生态位模型(Zipf模型、断棍模型、生态位优先模型)和中性模型,拟合了锐齿栎群落的物种多度分布。结果表明:太白山锐齿栎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受到生境异质性的影响。其中,地形因子对原始林物种分布影响较大,在凹凸度较大的生境中,物种分布同时受到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的影响,但中性过程发挥的作用较小;而在凹凸度较小的生境中,中性模型被拒绝,物种的多度分布符合生态位理论的假设。在群落坡度大的区域,群落中生态位过程和中性过程同等重要;而在坡度较小的平缓区域,生态位分化对群落物种分布的影响较大。在次生林中,影响物种分布的因素主要是土壤养分。在次生林土壤速效磷含量高的生境中,生态位过程是影响群落物种分布的主要生态学过程;而在土壤速效磷含量低的生境中,中性过程和生态位过程在群落物种分布中同时存在。太白山锐齿栎林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尺度效应。原始林在20 m×20 m尺度上,生态位模型和中性模型都能预测物种多度分布,而在40 m×40 m和70 m×70 m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可解释物种多度分布格局。在次生林样地20 m×20 m、40 m×40 m、70 m×70 m尺度上,生态位过程和中性过程共同作用于物种的分布,但是生态位过程更为重要。可见,除了尺度和生境异质性外,原始林与受干扰的次生林中的物种多度分布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锐齿栎林 物种-多度分布格局 尺度 生境异质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