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Ⅴ)——Janus乳液
1
作者 韩旭 吴槚佳 +1 位作者 武娜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31,共8页
Janus乳液是内相由两种互不相溶、彼此独立、界面分明的液相组成的单液滴形式的多分散体系,其内相两腔室的物质组成不同,两腔室的性质和形状具有不对称性,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各向异性乳液。Janus乳液不但保持了传统乳液的基本性质,其两腔... Janus乳液是内相由两种互不相溶、彼此独立、界面分明的液相组成的单液滴形式的多分散体系,其内相两腔室的物质组成不同,两腔室的性质和形状具有不对称性,是一类特殊类型的各向异性乳液。Janus乳液不但保持了传统乳液的基本性质,其两腔室、多样的界面和灵活的结构、较大的界面面积和独立的空间等独特的结构优势使其对诸多功能性物质的选择性增溶、隔离、保护以及缓释等作用优于传统乳液。Janus乳液具有结构多样、定量可调的特点,可通过改变乳化剂种类、含量及各相的比例等实现对体系内界面的种类、数量和相对面积的调整,进而调控体系性质,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Janus乳液在化妆品、食品、生物医药以及微反应器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Janus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总结了影响Janus乳液性质的关键因素,概况了Janus乳液的性能优势。并基于目前对Janus乳液的研究及应用现状,展望了Janus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前景,并简单介绍了另外一种新型各向异性乳液——Cerberus乳液。同时,指出了Janus乳液在化妆品中应用面临的问题,并对有必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个人观点,旨在为性能优异的Janus乳液的开发及其在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anus乳液 拓扑结构 各向异性乳液 化妆品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Ⅵ)——微乳液
2
作者 周康夫 支奕轩 +1 位作者 王飞飞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微乳液(ME)是水、油、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粒径小,能自发形成,且具有优异的增溶作用,对增溶的成分能起到良好的保护、缓释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透皮吸收,改... 微乳液(ME)是水、油、表面活性剂及助表面活性剂按照一定的比例自发形成的各向同性、热力学稳定的分散体系。微乳液粒径小,能自发形成,且具有优异的增溶作用,对增溶的成分能起到良好的保护、缓释作用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其透皮吸收,改善其生物利用度。微乳液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活性成分的保存及输送体系,在化妆品、生物医药等诸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了微乳液及其形成机理;并简述了微乳液的制备方法,总结了影响微乳液形成及性质的关键因素;概括了微乳液的性能优势,并简单介绍了几种特殊微乳液,包括无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离子液体微乳液以及低共熔溶剂微乳液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最后,对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未来需要开展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个人观点,希望能为微乳液在化妆品领域发挥其实际应用价值提供参考,也为性能优异的功效化妆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化妆品 增溶
下载PDF
P/O/LC/W多重乳状液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吕雅文 王静雯 +2 位作者 叶志晟 尚亚卓 刘洪来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1-132,共12页
使用液晶乳化剂与传统油包水乳化剂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多重乳状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油水界面存在层状液晶,即该多重乳为水包液晶包油包多元醇的结构(P/O/LC/W)。系统考察了液晶乳化剂种类以及乳化温度、均质速率对多重乳微观结构... 使用液晶乳化剂与传统油包水乳化剂通过两步法制备了一种多重乳状液,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油水界面存在层状液晶,即该多重乳为水包液晶包油包多元醇的结构(P/O/LC/W)。系统考察了液晶乳化剂种类以及乳化温度、均质速率对多重乳微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液晶乳化剂使用IST-LC001,制备工艺控制乳化温度60~75℃,油包醇乳液制备阶段均质速率7000~8400 r/min,水包液晶包油包醇乳液制备阶段均质速率4400~6000 r/min时,可以获得理想的多重乳。使用该多重乳分别包覆活性物质白藜芦醇与紫草素,实验结果显示,该乳液不仅可以解决难溶于水、油的功效成分在配方中的运用,有效包覆、缓释活性物质,还能够掩盖包裹成分的颜色、改善产品的肤感。乳液稳定性良好,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领域都有广阔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结构乳状液 层状液晶乳液 多元醇 缓释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Ⅱ)——双凝胶体系
4
作者 牛文霞 唐嘉悦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32-1139,共8页
双凝胶体系是一种在不添加(或少量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将一种液体以凝胶的形式(如油凝胶或水凝胶)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相容的凝胶(如水凝胶或油凝胶)中的特殊乳化体系。该体系兼具水凝胶和油凝胶的双重优势,不仅能同时递送亲水性和... 双凝胶体系是一种在不添加(或少量添加)表面活性剂的情况下,将一种液体以凝胶的形式(如油凝胶或水凝胶)分散在另一种与其不相容的凝胶(如水凝胶或油凝胶)中的特殊乳化体系。该体系兼具水凝胶和油凝胶的双重优势,不仅能同时递送亲水性和亲油性物质,而且展现出比单一凝胶更优异的性能。加之体系中不含(或含少量)表面活性剂,不会引起对敏感肌肤的刺激和脱水问题,使其在化妆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凝胶及双凝胶体系;总结了影响双凝胶体系性质的因素,包括凝胶剂、油/水凝胶比例、油脂性质以及制备工艺等;归纳了双凝胶产品的皮肤安全性、稳定性、锁水保湿性、缓释性及肤感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双凝胶体系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目前双凝胶体系在化妆品领域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对后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旨在为性能优异的双凝胶产品的开发及应用提供基础信息,为双凝胶体系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凝胶体系 油凝剂 水凝胶 化妆品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IV)——多重乳液
5
作者 赵娜 鲁梁玉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69-1376,共8页
多重乳液是一种乳状液(水包油型乳液或油包水型乳液)分散于另外一种连续相(油相或水相)中形成的水包油型乳液和油包水型乳液共存的复杂体系。多重乳液不但兼具了水包油型乳液和油包水型乳液的优势,而且具有独特的“三相两膜”的结构,使... 多重乳液是一种乳状液(水包油型乳液或油包水型乳液)分散于另外一种连续相(油相或水相)中形成的水包油型乳液和油包水型乳液共存的复杂体系。多重乳液不但兼具了水包油型乳液和油包水型乳液的优势,而且具有独特的“三相两膜”的结构,使其在化妆品、医药、食品、材料等领域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首先介绍了多重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总结了影响多重乳液稳定性的因素;概括了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优势,包括对功效成分的保护、隔离、缓释、促渗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研究现状,并对目前已报道的特殊多重乳液进行了介绍。最后,对现阶段多重乳液在化妆品领域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后续应该研究的重点及方向提出了个人看法,旨在为性能优异的多重乳在化妆品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依据,也为性能优异的化妆品的开发及活性成分的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乳 三相两膜 化妆品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Ⅲ)--Pickering乳液
6
作者 陈宁茹 张若淇 +1 位作者 韩旭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57-1265,共9页
Pickering乳液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乳化体系。体系中油、水界面通常为微米级或纳米级固体颗粒形成的稳固的颗粒膜,这些固体颗粒依靠自身的表面润湿性,近乎不可逆的吸附于油、水界面,进而稳定乳滴。与传统乳化剂相比,固体... Pickering乳液是最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乳化体系。体系中油、水界面通常为微米级或纳米级固体颗粒形成的稳固的颗粒膜,这些固体颗粒依靠自身的表面润湿性,近乎不可逆的吸附于油、水界面,进而稳定乳滴。与传统乳化剂相比,固体颗粒廉价易得、对环境绿色友好、易于修饰且赋予乳液更高稳定性等,使得Pickering乳液在石油开采、新材料合成,特别是食品、医药以及化妆品领域的应用中表现出诸多的优势。本文首先介绍了Pickering乳液及常用于稳定Pickering乳液的固体颗粒,并阐述乳液稳定机理,总结影响体系稳定性的因素,详述Pickering乳液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及其应用优势。在此基础上,对特殊Pickering乳液,包括多重Pickering乳液、Pickering-Janus乳液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针对Pickering乳液未来发展方向,包括Pickering乳化剂、Pickering乳液制备以及Pickering乳液应用等方面需开展的工作提出了个人看法,希望为Pickering乳液的有效开发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固体颗粒 化妆品
下载PDF
新型乳化体系及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I)——液晶乳化体系
7
作者 周康夫 晏佳怡 尚亚卓 《日用化学工业(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8-1017,共10页
液晶乳化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乳化体系,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形成长程有序、短程无序的液晶结构(通常为层状液晶)。乳化剂形成的层状液晶与皮肤角质层结构相似,使其在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 液晶乳化体系是一种新型的乳化体系,体系中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分子在油、水界面定向排列,形成长程有序、短程无序的液晶结构(通常为层状液晶)。乳化剂形成的层状液晶与皮肤角质层结构相似,使其在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人们对液晶认知的不断深入,以及消费者对液晶乳化产品优势的逐步认可,液晶乳化体系在高端化妆品中正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首先介绍了液晶及液晶乳化体系,总结了影响液晶乳化体系中液晶形成的因素以及液晶乳化产品的性能,包括稳定性、锁水保湿性能、包裹、缓释及促渗透性能和肤感等。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液晶乳化体系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并对近年开发的特殊液晶乳化体系——液晶包结晶乳化体系、多重液晶乳化体系进行了介绍。最后指出了现阶段液晶乳化体系在化妆品领域应用的局限性,并对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旨在为液晶乳化体系的开发及有效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乳化体系 化妆品 产品性能
下载PDF
偶联表面活性剂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的双水相 被引量:9
8
作者 尚亚卓 陈启斌 +2 位作者 韦园红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06-209,213,共5页
研究了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s,12-3-12,2Br)和传统表面活性剂(SDS)混合体系双水相的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很低的总浓度下(0.03mol/L)能够形成双水相。双水相的区域非常狭窄,且分相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值随着表面活性剂... 研究了偶联表面活性剂(Geminis,12-3-12,2Br)和传统表面活性剂(SDS)混合体系双水相的性质。结果表明:该系统在很低的总浓度下(0.03mol/L)能够形成双水相。双水相的区域非常狭窄,且分相溶液中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值随着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变化而线性改变。双水相的表观现象也因表面活性剂总浓度的不同而异。采用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得到的结果表明,双水相中两相的微观结构明显不同,胶团和囊泡可以共存。偏光显微照片显示该系统有独特的液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 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双水相 液晶 微观结构 混合溶液 表观现象
下载PDF
偶联表面活性剂和传统表面活性剂混合水溶液的性质 被引量:6
9
作者 尚亚卓 张倩 +1 位作者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19-424,共6页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 研究了偶联正离子表面活性剂12-3-12,2Br-和传统负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复配体系的液相性质,考察了两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对复配体系的表观现象、流变性、电导性等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该体系同传统的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相似,在一定的混合比范围内出现了液晶区和双水相区。偶联表面活性剂的特殊结构及其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协同作用决定了此体系中液晶相、双水相的独特性质。此外,溶液混合比的变化对溶液的流变性及导电能力的影响很大。冷冻蚀刻技术,负染色技术以及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溶液内部胶束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溶液的混合比影响着胶束的形态从而影响了溶液的粘度及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偶联表面活性剂 传统表面活性剂 粘度 电导率 微观结构
下载PDF
轻质油品脱氮工艺技术进展 被引量:13
10
作者 尚亚卓 白文玉 +2 位作者 曹祖宾 赵德智 龚望欣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EI 2001年第4期20-24,共5页
近来的研究表明 ,我国原油的密度呈上升趋势 ,即原油越来越重 ,质量变差。这就给原油加工带来很多困难 ,首先是轻质油品 (汽油、煤油、柴油 )收率下降 ,其次是轻质油品质量变差 ,成品油颜色加深 ,安定性变差。造成油品劣质化的主要原因... 近来的研究表明 ,我国原油的密度呈上升趋势 ,即原油越来越重 ,质量变差。这就给原油加工带来很多困难 ,首先是轻质油品 (汽油、煤油、柴油 )收率下降 ,其次是轻质油品质量变差 ,成品油颜色加深 ,安定性变差。造成油品劣质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石油产品中氮化合物的存在。这些氮化合物的存在对油品安定性的影响极为严重 ,对油品的颜色和胶质的生成影响很大 ,是成胶的主要因素之一。石油产品中的有机氮化物在燃烧过程中会造成空气污染 ,形成酸雨。因此 ,为了改善油品的储存安定性和满足越来越严格的油品规格 ,提高炼厂的经济效益 ,适应环保要求 ,各大炼厂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来脱除油品特别是轻质油品中的氮化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品 安定性 脱氮 精制 工艺 技术进展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尚亚卓 宋伟杰 +2 位作者 赵娜 李红 刘洪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6-309,共4页
研究了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离子液体浓度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浊度、黏度、油/水界面张力和温度对黏度、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25℃在0.05%乙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DTM-12)溶液中加入0.2%C8mimBr即可使溶液浊度从135 NT... 研究了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C8mimBr)离子液体浓度对表面活性剂溶液浊度、黏度、油/水界面张力和温度对黏度、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25℃在0.05%乙撑-双(N-乙磺酸-十二酰胺)钠盐(DTM-12)溶液中加入0.2%C8mimBr即可使溶液浊度从135 NTU降至43 NTU,大大提高了表面活性剂的溶解性能,起到助溶剂的作用。C8mimBr与DTM-12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少量离子液体即可大幅降低0.03%DTM-12/1.2%NaOH/C8mimBr混合溶液与大庆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当C8mimBr加量为0.1%时,40℃两相的界面张力由6.52×10-1mN/m降至1.12×10-2mN/m。C8mimBr可以改善羧酸盐类偶联表面活性剂DBS-12溶液的黏度,随C8mimBr的増加,1.5%DBS-12溶液黏度先增加后降低;当C8mimBr含量为1.2%时,黏度达到最大,40℃、50℃、60℃的黏度分别为52、47、44 mPa.s。随温度升高,原油与0.03%DTM-12/1.2%NaOH/C8mimBr混合溶液的界面张力和1.5%DBS-12/C8mimBr混合溶液的黏度略有降低。将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复配有望用作三次采油驱油液,对提高石油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溴化1-辛基-3-甲基咪唑 表面活性剂 浊度 界面张力 黏度
下载PDF
醇对SDS-CTAB-H_2O体系双水相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胡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61-664,共4页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 研究了短链一元醇(乙醇、正丁醇)和二元醇(乙二醇、1,4-丁二醇)对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水)双水相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元醇的加入不但缩短了双水相的成相时间、使原水溶液双水相的区域得到扩展而且还会导致新双水相区域的出现,这种影响随着醇类链长的增长而增大。而二元醇的加入对双水相的相图影响不大,只是对形成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稍有影响。实验结果也表明,出现双水相的表面活性剂最低总浓度与混合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有关,但CMC并不是决定出现双水相表面活性剂最低浓度的唯一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醇 二元醇 双水相 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对两性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1-磺丙基-3-十二烷基咪唑内盐界面聚集行为的影响
13
作者 尚亚卓 王雨琴 +2 位作者 董修言 朱云峰 刘洪来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1-648,共8页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技术,研究了两性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1-磺丙基-3-十二烷基咪唑内盐(C12im SP)的界面聚集行为,探讨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C12im SP界面聚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少量SDS的加入可以填补界面上疏... 利用界面扩张流变技术,研究了两性咪唑类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1-磺丙基-3-十二烷基咪唑内盐(C12im SP)的界面聚集行为,探讨传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C12im SP界面聚集行为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少量SDS的加入可以填补界面上疏松的C12im SP分子间的空位,界面上形成表面活性剂混合吸附膜,界面张力显著降低;提高SDS的浓度,其分子从体相向界面层的扩散交换占优势,界面层分子逐渐达到饱和吸附,此后体系中有混合胶束形成。体相胶束中富集的SDS分子对C12im SP分子的"收纳"作用及进一步的"挽留"作用,加之C12im SP分子本身相对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导致界面上的C12im SP分子一旦通过扩散作用被交换至体相,其很难再回复到表面层,即界面膜以SDS分子为主。通过调节体系中SDS的含量,可以实现对混合体系SDS/C12im SP/Na Cl(0.1 mol/L)界面聚集行为的调控,进而实现对界面膜性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 界面聚集行为 扩张流变性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的机理研究:Gemini表面活性剂与聚电解质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3
14
作者 吕文杰 胡耀峰 +4 位作者 詹必才 刘振海 尚亚卓 汪华林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1-820,共10页
表面活性剂可以与污泥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PS)吸附形成胶束,释放出自由水和结合水,从而达到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目的.本文采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与EPS形成复合物的过程和结构.聚电解质链的亲疏水性对吸... 表面活性剂可以与污泥表面的胞外聚合物(EPS)吸附形成胶束,释放出自由水和结合水,从而达到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目的.本文采用粗粒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Gemini表面活性剂与EPS形成复合物的过程和结构.聚电解质链的亲疏水性对吸附过程有显著影响,亲水聚电解质链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吸附的主要驱动力为静电吸引,Gemini表面活性剂头基吸附在链上,尾链朝向溶剂;疏水聚电解质链与Gemini表面活性剂吸附过程由静电作用与疏水作用共同促进,Gemini表面活性剂以平行于聚电解质链的构型存在.Gemini表面活性剂联结基团长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甚微;聚电解质链的电荷密度对亲水聚电解质链的吸附产生协同作用,对疏水聚电解质链的吸附不产生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胞外聚合物 聚电解质 亲疏水性 粗粒化 分子动力学模拟 污泥脱水性能
下载PDF
在改革与创新实践中提升“物理化学”教学质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黑恩成 彭昌军 +3 位作者 薛平 尚亚卓 扬磊 周山花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0-31,共2页
从物理化学课程的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与研究互动等方面,讨论了如何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及开展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教材建设 教学内容 教学思想 教学方法
下载PDF
Gemini表面活性剂(12-6-12)和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万霞 何云飞 +1 位作者 尚亚卓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6-162,共7页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探针、zeta电位、动态光散射和凝胶电泳等方法探讨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H2)6―(CH3)2N+C12H25·2Br- (12-6-12)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 偶联表面活性... 应用紫外光谱、荧光探针、zeta电位、动态光散射和凝胶电泳等方法探讨了阳离子gemini表面活性剂C12H25N+(CH3)2―(CH2)6―(CH3)2N+C12H25·2Br- (12-6-12)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表面活性剂相比, 偶联表面活性剂特殊的分子结构使其与DNA的作用更强烈. DNA引导表面活性剂在其链周围形成类胶束结构, 开始形成类胶束时对应的表面活性剂临界聚集浓度(CAC)比纯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低两个数量级. CAC与DNA的浓度无关, 而与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疏水作用以及表面活性剂与DNA之间的静电吸引作用密切相关. Zeta电位和凝胶电泳结果显示了DNA链所带负电荷逐渐被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中和的过程. 借助原子力显微镜(AFM)成功观察到了松散的线团状DNA, 球状体随机地分散在DNA链上形成类似于串珠的结构、尺寸较大的球形复合物以及其由于吸附多余的表面活性剂重新带正电而被溶解得到的较小DNA/12-6-12聚集体. 圆二色(CD)光谱结果显示, 12-6-12可以诱导DNA的构象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表面活性剂 DNA 相互作用 复合物
下载PDF
大离子诱导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解离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振海 尚亚卓 +2 位作者 黄永民 彭昌军 刘洪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35-1142,共8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大离子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大离子的电性、直径、表面电荷、浓度等对其与复合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电解质所带电性相同的大离子对复合物作用不明显,只有当大离子所带...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大离子与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大离子的电性、直径、表面电荷、浓度等对其与复合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聚电解质所带电性相同的大离子对复合物作用不明显,只有当大离子所带电荷较多时,才会引导少量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脱离.当大离子所带电荷与聚电解质所带电荷电性相反时,大离子的加入会诱导复合物的解离,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释放出来,甚至导致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完全解离,从而形成聚电解质/大离子复合物;大离子所带电荷越多,诱导作用越明显.大离子的直径及浓度对其与复合物之间的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对于所带电荷数相同的大离子而言,直径越小,其与复合物的作用越显著,越容易引导表面活性剂从复合物中解离,若大离子的表面电荷密度相同,大离子直径越小,反而与复合物的作用越弱;大离子浓度越高,越易引起复合物的解离,复合物中聚电解质链上结合的大离子数增多直至饱和,相应的会出现电荷反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 复合物 解离 分子动力学模拟
下载PDF
生物大分子在纳米微孔中迁移运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冯剑 尚亚卓 +1 位作者 周丽绘 刘洪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501-2509,共9页
DNA等带电生物大分子通过各种生物膜上的纳米微孔的迁移是生命现象中的关键运动步骤之一,对这种迁移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命运动的分子机理,在快速DNA测序、基因治疗和药物传输的控制等方面也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 DNA等带电生物大分子通过各种生物膜上的纳米微孔的迁移是生命现象中的关键运动步骤之一,对这种迁移过程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生命运动的分子机理,在快速DNA测序、基因治疗和药物传输的控制等方面也有潜在应用价值。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关于DNA分子通过纳米微孔迁移过程在实验测定、理论分析和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关注迁移动力学及其机理,特别是迁移时间和分子链长间的标度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蛋白质 迁移 纳米微孔 分子模拟
下载PDF
与时俱进,不断开创物理化学课程建设新局面 被引量:4
19
作者 彭昌军 徐首红 +5 位作者 刚洪泽 殷天翔 胡军 尚亚卓 刘洪来 黑恩成 《大学化学》 CAS 2021年第1期17-21,共5页
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化学类、材料类、药学类、化工类、生物类本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课,对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起到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资源建设为根,模式创新为... 物理化学课程作为化学类、材料类、药学类、化工类、生物类本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课,对于培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起到不容置疑的重要作用。多年来,华东理工大学物理化学教学团队坚持以“队伍建设为基,资源建设为根,模式创新为魂,能力培养为本”,持之以恒开展了物理化学课程改革与创新。本文将从一流团队建设、一流资源建设、教学内涵创新、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总结我们在争创一流课程中的思考和体会,提炼可供一线教学同行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课程改革 教学研究 教材建设
下载PDF
添加剂在强化催化裂化中的应用(Ⅰ)——不同复合表面活性剂对活化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龚望欣 曹祖宾 +2 位作者 赵德智 卫一龙 尚亚卓 《抚顺石油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1-4,11,共5页
应用石油分散体系理论 ,研究了加入适量稀释剂和 3种不同HLB值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大庆蜡油掺 2 6%辽河渣油试样的凝点、折射率、电导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稀释剂和 1 #~ 3 #表面活性剂有活化作用。当试样加入 1 %稀释剂和 1‰的 3 #表... 应用石油分散体系理论 ,研究了加入适量稀释剂和 3种不同HLB值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大庆蜡油掺 2 6%辽河渣油试样的凝点、折射率、电导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稀释剂和 1 #~ 3 #表面活性剂有活化作用。当试样加入 1 %稀释剂和 1‰的 3 #表面活性剂时 ,试样的凝点、折射率、电导率最小 ,即体系处于最佳活化状态。以上述试样作为催化裂化的原料 ,在反应温度 50 0℃ ,进料量为 1 3 .5~ 1 4 .5g ,剂油比为 6,空速为 2 0h- 1,在常压的条件下 ,用改造后的小型固定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进行工艺实验 ,测定了不同催化剂在相同操作条件下的产品收率。结果表明 :试样中加入适量的稀释剂和复合表面活性剂可调整石油分散体系的活化状态 ,可使催化裂化反应的干气产率降低 2 .5%~ 3 .0 % ,焦炭降低 1 .5%~ 2 .5%。液化气收率提高 2 .5%~ 3 .5% ,汽油收率提高 2 .5%~ 3 .5% ,柴油收率降低 0 .3 %~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 表面活性剂 催化裂化 石油分散体系 活化状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