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红松的早期生长表现与初步选择 被引量:7
1
作者 尚福强 崔建国 +1 位作者 王行轩 张利民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9,21,共4页
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17个产地的红松生长性状的早期表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间的树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73%~17.39%,平均值为9.96%,辽宁省本溪县人工林变异性最小。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树高生长较快的前7个产... 对来自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17个产地的红松生长性状的早期表现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产地间的树高变异系数最大,为0.73%~17.39%,平均值为9.96%,辽宁省本溪县人工林变异性最小。Duncan法多重比较结果表明:树高生长较快的前7个产地为辽宁省草河口、本溪县清河城的种子园,本溪县、宽甸县、东港市、草河口、桓仁县的人工林,树高均值为61.64 cm,超过总体均值21.31%,超过辽宁省凤城市人工林对照20.72%,超过吉林、黑龙江地区人工林均值48.06%,超过生长较慢的8个产地林分均值48.96%,而地径生长的排序情况同树高生长的排序基本一致。前7个产地的树高、地径平均遗传增益分别为10.73%和7.75%。利用多性状综合评定法初步筛选出辽宁省本溪县人工林和辽宁省草河口种子园为入选产地林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产地 生长性状 早期表现 选择
下载PDF
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表型性状的变异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罡 崔建国 +2 位作者 邸爽 解明 尚福强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8,共4页
以16个品种的杂交榛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内形态变异较小,表型性状较稳定。各品种出仁率均不到50%。百粒重低的品种出仁率与百粒重高的品种相差不... 以16个品种的杂交榛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表型性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表型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品种内形态变异较小,表型性状较稳定。各品种出仁率均不到50%。百粒重低的品种出仁率与百粒重高的品种相差不大,有的甚至超过百粒重高品种的出仁率。82-4出仁率最高,为47.87%,而百粒重却最低,为172.53 g。出仁率与果实厚、百粒重、果皮厚和果实重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榛 果实 表型性状 出仁率
下载PDF
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形态特征的变异 被引量:9
3
作者 张罡 崔建国 +2 位作者 邸爽 解明 尚福强 《经济林研究》 2010年第2期13-17,共5页
为给杂交榛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16个品种的杂交榛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内形态变异较小,形态性状较稳定。果皮厚度与果实大小之间无明... 为给杂交榛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以16个品种的杂交榛为试材,分析比较了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杂交榛果实的形态特征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品种内形态变异较小,形态性状较稳定。果皮厚度与果实大小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各品种出仁率均不到50%。百粒质量低的品种出仁率与百粒质量高的品种相差不大,有的甚至超过百粒质量高的品种的出仁率。82-4出仁率最高,为47.5%,其百粒质量却最低,为172.53 g。出仁率与果实厚、百粒质量、果皮厚和果实质量为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榛 果实 形态特征 出仁率
下载PDF
不同种源红松生长、结实及光合生理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晓雨 尚福强 +5 位作者 潘丕克 张利民 崔震海 刘涛 徐阳 徐庆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5,共9页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 【目的】揭示不同种源红松在同一试验地生长、结实、光合生理特征的差异,为红松良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6年生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3个有代表性的种源红松为试验材料,测定其生长、结实、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生理和叶绿素荧光等指标。【结果】1)不同种源红松在总生长量、当年生长量、当年结实量、种长、种宽和百粒质量上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为辽宁种源>黑龙江种源>吉林种源,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种子含水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各种源种子生活力差异不显著,均在95%以上;2)不同种源红松间光合色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其中,辽宁种源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最大,叶绿素a/b最小。除胞间CO_(2)浓度外的其他光合指标在不同种源间差异显著(P<0.05),辽宁种源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羧化效率(CE)均大于其他2个种源,水分利用率(WUE)表现为黑龙江种源>辽宁种源>吉林种源。3)辽宁和黑龙江种源红松的初始荧光(Fo)、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PSII潜在活性(Fv/Fo)均显著大于吉林种源红松(P<0.05),最大荧光(Fm)差异不显著。4)红松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与树高和结实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胸径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不同种源红松生长、结实与光合生理特征上有显著差异,初步得出辽宁种源红松生长较快,结实量较高,光合能力较强,具有较好的培育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种源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
下载PDF
红松无性系结实性状变异及选择
5
作者 杨圆圆 张金博 +3 位作者 徐广金 徐柏松 尚福强 冯健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共8页
本研究以辽宁地区红松种子园103个红松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48年生红松无性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及球果鲜重进行测定分析,探究红松无性系间结实性状的变异,并筛选出以仁用为主... 本研究以辽宁地区红松种子园103个红松无性系为研究材料,对48年生红松无性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球果长、球果宽、球果长/球果宽及球果鲜重进行测定分析,探究红松无性系间结实性状的变异,并筛选出以仁用为主的优良红松无性系。结果表明,不同红松无性系间各结实性状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无性系结实性状的表型变异系数范围为8.61%~47.21%,遗传变异系数为3.46%~40.50%,种子千粒重、球果鲜重的表型变异系数和遗传变异系数均较高;除种子长/种子宽外(0.76),各结实性状重复力均大于0.90,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红松无性系各结实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10%的入选率为选择标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初选出10个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千粒重和球果鲜重遗传增益分别达19.33%和46.60%;利用隶属函数法初选出10个优良无性系的种子千粒重和球果鲜重遗传增益分别为23.36%和84.60%;利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初选出的10个优良无性系种子千粒重和球果鲜重遗传增益分别为21.33%和84.42%。利用系统聚类分析,在欧式距离为4时可将红松无性系聚为四类,其结果可支撑三种方法初选出红松优良无性系。103个红松无性系结实性状具有高变异、高重复力的特性,有利于无性系的评价选择,红松优良无性系400、561、357、504、573、540在三种选择方法中均被选出,可作为仁用优良无性系在辽宁地区推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无性系 变异系数 重复力 评价选择
下载PDF
油松未成熟合子胚离体培养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被引量:2
6
作者 马丽源 张瑛 +2 位作者 尚福强 姚荣升 崔建国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6-129,共4页
研究了油松未成熟合子胚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油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未成熟合子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采种时间为7月10日左右;以DCR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较低浓度的KT和较高浓度的2,... 研究了油松未成熟合子胚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油松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沈阳地区,油松未成熟合子胚诱导胚性愈伤组织的最佳采种时间为7月10日左右;以DCR为基本培养基,添加较低浓度的KT和较高浓度的2,4-D有利于油松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其中以添加2,4-D 2mg/L和KT 0.5mg/L时诱导率最高,可达8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胚性愈伤组织 未成熟合子胚 体胚发生
下载PDF
紫外光谱选择特征波长结合蚁群算法检测水中COD的研究
7
作者 李伟 尚福强 +3 位作者 程翠香 王硕 曾庆华 花晨芝 《中国设备工程》 2023年第5期188-191,共4页
在对水中有机物还原污染物具体含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COD化学需氧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水体污染程度评价中的一个综合指标。紫外光谱法检测COD快速无污染,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为提高模型检测COD的精度,将偏最小二乘算法与蚁群算... 在对水中有机物还原污染物具体含量进行评价的过程中,COD化学需氧量是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水体污染程度评价中的一个综合指标。紫外光谱法检测COD快速无污染,具有良好的发展优势。为提高模型检测COD的精度,将偏最小二乘算法与蚁群算法(ACO)相结合,优化对紫外光谱特征波长的选择。通过建模和实验分析表明:使用该方法对特征波长进行选取,预测模型在均方误差意义下达到最优,平均相对误差在4%以内,而且预测精度明显优于未经蚁群算法选取波长的预测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蚁群算法 偏最小二乘 化学需氧量 特征波长 紫外吸收法
下载PDF
5年生白桦杂种子代多点稳定性分析及优良家系选择 被引量:15
8
作者 徐焕文 刘宇 +5 位作者 李志新 彭儒胜 尚福强 邹建军 刘桂丰 姜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4-31,共8页
本文以10个白桦杂种子代家系为材料,分别在辉南、凌海、丹东等3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白桦树高和胸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家系间以及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 本文以10个白桦杂种子代家系为材料,分别在辉南、凌海、丹东等3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5年生白桦树高和胸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家系间以及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胸径仅在地点间达到显著水平(P<0.05)。辉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3、204、316、318等家系;凌海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2、314、316、318、319等家系;丹东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2、315、318、319等家系。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家系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203、204、318、319、316属于高产稳产型家系;201、202属于高产非稳产型家系;320、315属于低产稳产型家系;314属于低产非稳产型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杂种子代 多点试验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3个地点白桦种源试验生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宇 徐焕文 +5 位作者 尚福强 焦宏 张利民 罗建新 滕文华 姜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0-57,共8页
开展多点造林试验是对参试种源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生长特性评价的重要步骤。本文以18个白桦种源为材料,分别在帽儿山、草河口、金河3个试验点营建种源试验林,对17年生白桦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 开展多点造林试验是对参试种源进行稳定性分析及生长特性评价的重要步骤。本文以18个白桦种源为材料,分别在帽儿山、草河口、金河3个试验点营建种源试验林,对17年生白桦树高、胸径及材积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及材积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对各试验点参试种源保存率分析发现,18个白桦种源在各试验点平均保存率在4.76%~76.55%之间,其中东方红、凉水、长白和乌伊岭等种源平均保存率较好,西北地区种源如六盘山、西宁和天水等保存率较低。采用AMMI模型对参试种源的树高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凉水、小北湖、辉南、东方红、露水河、桓仁、天水属于高产稳产型的种源,乌伊岭、帽儿山、汪清、草河口、清源、莫尔道嘎属于高产非稳产型的种源,昭苏、长白、西宁等属于低产稳产型种源,绰尔、六盘山属于低产非稳产型种源。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白桦良种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源试验 多点试验 遗传稳定性分析
下载PDF
16年生白桦种源变异及区划 被引量:12
10
作者 刘宇 徐焕文 +5 位作者 尚福强 焦宏 张利民 罗建新 滕文华 刘桂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48-56,共9页
【目的】通过对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调查,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种源区划分,为各种源区选用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定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辽宁省本溪市山城实验林场与内蒙古金河林... 【目的】通过对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的调查,研究其地理变异规律,进行种源区划分,为各种源区选用生产力高、适应性强的优良种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定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帽儿山实验林场、辽宁省本溪市山城实验林场与内蒙古金河林业局的16年生白桦种源试验林为对象,调查18个种源在每个试验点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等性状,进行单点、多点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然后对各种源生长性状与其产地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最后依据分析结果进行优良种源选择及种源区划。【结果】树高、胸径及单株材积性状在各试验点的种源间以及种源与地点的交互作用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以各地点参试种源单株材积均值排序分别选择出各自的优良种源,在帽儿山试验点选出清源、草河口、帽儿山、辉南、小北湖和东方红6个优良种源,其单株材积均值较参试种源均值高23.23%;在草河口试验点选出草河口、清源和天水3个优良种源,其单株材积均值较参试种源均值高22.14%;在金河试验点选出莫尔道嘎、乌伊岭和绰尔3个优良种源,其单株材积均值较参试种源均值高105.00%。地理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在帽儿山和草河口2个试验点,参试种源的生长性状均与纬度呈负相关,并且与年均温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水平,说明位于低纬度并且年均温较高地区的种源在这2个地点生长较好;而在金河试验点参试的种源生长性状与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年均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说明位于高纬度且年均温较低地区的种源在金河试验点会生长较好,而来自较低纬度、年均温较高产地的种源因适应性差其生长表现较差。从总体来看,参试白桦种源的生长量与产地纬度、年均温等参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参试白桦生长量主要受温度与纬度调控,属于"冷-暖"型地理变异趋势,符合北方树种的以温度为主、水热因子相结合作用、随纬度渐变型的地理变异模式。依据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的结果将18个种源分为5个种源区,其中3个分布在东北地区,2个分布在西北地区。【结论】分别在3个试验点进行优良种源选择,其中帽儿山试验点选出优良种源6个,草河口试验点3个,金河试验点3个。相关分析表明参试的18个种源属于"冷-暖"型地理变异趋势,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将其划为5个种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 种源试验 地理变异 优良种源选择
下载PDF
白桦子代家系幼林期生长表现及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宇 徐焕文 +6 位作者 李志新 姜静 彭儒胜 尚福强 邹建军 滕文华 刘桂丰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53-860,共8页
林木子代家系的多点试验是研究其适应性及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以6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三倍体家系、4个二倍体家系为材料,分别在尚志、辉南、凌海、丹东等4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3年生树高和地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 林木子代家系的多点试验是研究其适应性及稳定性的重要环节。以6个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三倍体家系、4个二倍体家系为材料,分别在尚志、辉南、凌海、丹东等4个试验点营造子代测定林,对3年生树高和地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在各试验点均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1);地径仅在丹东、凌海试验点各家系达到显著水平(P<0.05)。尚志试验点最优三倍体家系为314和319;辉南试验点为318和320;凌海试验点为314,316和320;丹东试验点为316,318和319。采用生产力指数法及基因型分组法将参试家系分为3种类型,即高产非稳产型家系,包括202,314和320;低产稳产型家系,包括201,318和319;低产非稳产型家系,包括203,204和315。各试验点入选的优良家系分别属于高产非稳产型家系及低产稳产型家系。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三倍体家系的早期推广提供参考,而且也为高世代三倍体制种园的改建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育种学 白桦四倍体子代 多点试验 家系选择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白桦杂交子代家系生长变异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宇 徐焕文 +5 位作者 李志新 滕文华 张连飞 邹建军 尚福强 刘桂丰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7-944,共8页
在幼龄林时期开展早期稳定性选择研究,为各造林地点及环境条件相似的毗邻地区选择优树,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21个白桦家系为材料,分别在庆安、尚志、辉南、丹东等4个试验点营建子代测定林,对2年生白桦树高和地径等性状... 在幼龄林时期开展早期稳定性选择研究,为各造林地点及环境条件相似的毗邻地区选择优树,是林木遗传改良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以21个白桦家系为材料,分别在庆安、尚志、辉南、丹东等4个试验点营建子代测定林,对2年生白桦树高和地径等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结果表明:树高与地径性状在各地点间和各家系间以及家系与地点的交互作用上均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在庆安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1、203等家系;在尚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3、206、201、312、316、205等家系;辉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203家系;在丹东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有:325、203、310、204、201、316等家系。采用Tai模型对参试家系的地径性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显示:203与201家系是生长表现优异、稳定性强的最优家系;309、308、205、316、302和206等6个家系生长表现较好,生长适应性较强,是较好家系;311家系受环境条件影响大,为敏感型家系;325家系生长表现在各点均不一致,为不稳定家系。研究结果不仅为白桦优良家系的评价选择提供理论依据,而且也为优良亲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桦杂交子代 多点试验 遗传稳定性
下载PDF
郓城南湖公园水体环境改善与提升方案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尚福强 蔡一 +2 位作者 唐莉华 王硕 孙子日哈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36-340,共5页
城市景观水体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景观功能需求,针对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南湖景观水体的封闭缓流、受雨水径流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差等问题,基于试验观测、模型模拟等手段,定量计算了... 城市景观水体环境质量的保护与提升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区域水环境保护和景观功能需求,针对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南湖景观水体的封闭缓流、受雨水径流污染严重、自净能力差等问题,基于试验观测、模型模拟等手段,定量计算了入湖污染负荷量和净化水质所需的水生植物种植面积,提出利用水力旋流器进行水体污染源截控、构建湖区水体的自循环系统以及采用动植物进行生态综合净化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水环境改善与提升方案。采用MIKE21模型对方案实施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污染截控和流场优化可以使得湖区氨氮、COD和TP达到IV类水目标,加上湖区水生生物的净化作用,水环境改善与提升方案基本能保障南湖公园水环境质量保持长期良好状态,实现水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水体 水质 径流污染 水体流动性 水生态系统
下载PDF
郓城南湖雨水径流悬浮物削减方案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尚福强 蔡一 +3 位作者 王硕 唐莉华 孔彬 王树磊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5-49,57,共6页
雨水径流对城市湖泊水体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针对雨水径流中泥沙含量过高的问题,为设计山东省郓城县南湖入湖雨水径流悬浮物削减方案,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对雨水径流中悬浮物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水力旋流器对于... 雨水径流对城市湖泊水体环境质量有显著影响。针对雨水径流中泥沙含量过高的问题,为设计山东省郓城县南湖入湖雨水径流悬浮物削减方案,开展了水力旋流器对雨水径流中悬浮物去除效果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水力旋流器对于悬浮物的分离效率随着进料浓度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进料流量的增大而提高,且进料流量可以更显著地影响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率。基于实验结果,拟合得到相应型号的水力旋流器分离效率、进料浓度和进料流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并预估了在郓城南湖的实际应用中,该型号水力旋流器对雨水径流中悬浮物的分离效率约为26.63%,需通过多级水力旋流器的串联或结合其他处理措施才能使入湖径流达到预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径流 悬浮物削减 水力旋流器 城市景观水体 固液分离 分离效率 郓城南湖
下载PDF
逆流冷凝塔热泵系统热质交换过程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尚福强 盛璐腾 +4 位作者 刘军 王硕 杨家华 秦华云 安雪晖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91-97,104,共8页
冷凝塔作为冷凝式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质交换过程对于降低能耗及热泵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逆流冷凝塔热泵系统形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冷凝塔内热质交换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热质交换过程的通用计算方程组,并以贵阳地区的气象... 冷凝塔作为冷凝式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热质交换过程对于降低能耗及热泵系统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逆流冷凝塔热泵系统形式为基础,通过建立冷凝塔内热质交换过程的数学模型,推导出热质交换过程的通用计算方程组,并以贵阳地区的气象参数为参考,对不同工况下塔内热质交换情况进行模拟计算及具体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入口空气参数对溶液温度、冷凝塔进出溶液温差等设计参数有很大影响,通过设计前对冷凝塔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模拟计算,能够有效指导冷凝塔和整个热泵系统运行工况的设计,且在系统运行时能够对不同外部条件下设备的调节及保护操作进行预判断。所得结果对冷凝塔的设计选型及热泵系统的实际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塔热泵系统 逆流 防冻液 热质交换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方式遴选原理及方法研究
16
作者 尚福强 盛峰 +4 位作者 刘军 王硕 秦华云 张思鸣 安雪晖 《仪器与设备》 2020年第4期141-148,共8页
地表水源热泵的取水方式多种多样,每种取水方式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本文分析了几种取水方式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给出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方式的遴选原则。着重介绍了负压引流取水方式,从不同的进水方式和出水方式入手,探讨了在地表水... 地表水源热泵的取水方式多种多样,每种取水方式都有相应的适用条件。本文分析了几种取水方式的原理及适用范围,给出了地表水源热泵系统取水方式的遴选原则。着重介绍了负压引流取水方式,从不同的进水方式和出水方式入手,探讨了在地表水源热泵系统中,负压引流罐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同时,水泵及负压引流罐的安装高度也应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校核,避免发生水汽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热泵 取水方式 引流罐 设计计算 安装高度
下载PDF
不同产地红松生长性状地理变异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尚福强 王行轩 +2 位作者 张利民 林海 宫研 《辽宁林业科技》 2013年第4期9-11,25,共4页
利用红松在辽宁东部地区两个参试点的生长资料,从生态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红松幼龄林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即树高与地径是以海拔垂直梯度的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红松幼龄林的生长表现... 利用红松在辽宁东部地区两个参试点的生长资料,从生态遗传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等方法,揭示了红松幼龄林生长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即树高与地径是以海拔垂直梯度的渐变为主,纬向渐变为辅的连续型变异。红松幼龄林的生长表现为由北到南,由高海拔到低海拔生长量逐渐增大的趋势,这些趋势体现出对南北温度条件差异的适应性,特别是对低温的适应。在影响红松地理变异的因素中,温度和水因子是重要因素,其中温度是主导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 不同产地 生长性状 地理变异
下载PDF
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迁地保护的生长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世雄 刘艳红 +2 位作者 张利民 尚福强 谭成权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7-37,共11页
【目的】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东北红豆杉宽甸、本溪、和龙、汪清、穆棱5个产地幼苗的生长特征,旨在探讨东北红豆杉在潜在分布区的引种适应性,为其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分别在山东、北京、辽宁、吉林4个试验点观测3年生苗,对... 【目的】通过控制试验研究东北红豆杉宽甸、本溪、和龙、汪清、穆棱5个产地幼苗的生长特征,旨在探讨东北红豆杉在潜在分布区的引种适应性,为其迁地保护提供理论基础。【方法】试验分别在山东、北京、辽宁、吉林4个试验点观测3年生苗,对其苗高、地径、冠幅等7个性状进行多地点联合分析和多重比较。另外,用AMMI模型对东北红豆杉苗高进行基因型(G)、环境(E)和基因型与环境(G×E)互作分析,比较不同产地东北红豆杉幼苗在不同生境下生长的稳定性。【结果】(1)山东试验点各产地幼苗地径、侧枝数、最长侧枝长和当年抽梢长生长量表现最好,分别高于北京试验点的3. 77、1. 88、10. 35和1. 30倍。各试验点内的表型性状变异系数平均高达30%以上,说明幼苗更具有很高的遗传分化。(2)从方差分量来看,苗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长生长量在地点间的方差分量分别为62. 89%、64. 37%、32. 65%、52. 34%,远大于其他差异来源,说明地点效应对东北红豆杉生长影响最大。平均保存率由高到低分别为97. 49%(吉林)> 92. 16%(辽宁)> 89. 92%(山东)> 85. 64%(北京)。【结论】(1)东北红豆杉生长性状除地径生长量在产地与试验地互作效应上差异不显著外,其他都具有极显著的产地、地点以及产地×地点的互作效应。山东、北京、辽宁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是汪清产地幼苗;吉林试验点生长较好的是本溪产地幼苗。(2)和龙产地幼苗生长良好且稳定,适合在4个试验点进行大面积迁地保护;宽甸产地幼苗在4个试验点都表现最差且保存率低,不适合迁地保护。山东生长比北京好,表明可以对东北红豆杉进行往南迁地保护,前提必须做好产地幼苗筛选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红豆杉 区域试验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稳定性 迁地保护
下载PDF
红松果林经营管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尚福强 《辽宁林业科技》 2022年第5期61-64,共4页
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是红松果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最大限度提升果实产量的有效手段。该文论述了红松果林经营管理技术主要环节和内容,包括林地管理、树体管理、密度控制、花粉管理、复合经营、病虫害防治等,... 科学的经营管理技术是红松果林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利用有限的林地资源,最大限度提升果实产量的有效手段。该文论述了红松果林经营管理技术主要环节和内容,包括林地管理、树体管理、密度控制、花粉管理、复合经营、病虫害防治等,分析了红松果林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松果林 经营管理 对策
下载PDF
林木种源试验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20
作者 尚福强 《辽宁林业科技》 2019年第4期49-51,62,66,共5页
林木种源试验是为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源,对林木种源的区划及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论述了林木种源试验的定义、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林木种源试验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 林木种源试验是为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最适宜的种源,对林木种源的区划及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文章论述了林木种源试验的定义、分类以及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我国林木种源试验存在问题及对策,提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研究未来的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种源试验 分类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