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开关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真皮胶原重建疗效的比较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尚英彬 王展 +3 位作者 陈芳园 庞莹 席鹏 任秋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2期121-124,共4页
目的:本研究拟定量地比较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诱导真皮胶原重建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分别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左侧后背皮肤进行连续4次治... 目的:本研究拟定量地比较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诱导真皮胶原重建的疗效。方法:应用Q开关和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分别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左侧后背皮肤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右侧相应的部位作为自身对照。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和60天对小鼠皮肤行活组织取材。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皮肤组织样品中真皮I、III型胶原进行检测,染色结果应用Motic医学数字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开关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及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长脉宽1064 nm Nd:YAG激光治疗后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均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两组激光的比较:激光治疗后7天、21天和30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型胶原水平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明显增高(均P<0.01),而激光治疗后60天明显降低(P<0.05);激光治疗后7天和21天,Q开关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较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治疗组真皮III型胶原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结论:Q开关和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均可引起真皮胶原重建,但二者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脱性激光嫩肤 胶原重建 Nd∶YAG激光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长脉宽1064nm Nd:YAG激光非剥脱性嫩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尚英彬 王展 +2 位作者 庞莹 席鹏 任秋实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97-700,共4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肥大细胞在非剥脱性激光嫩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长脉宽1064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肥大细胞在非剥脱性激光嫩肤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长脉宽1064nm掺钕:钇-铝石榴石(neodymium-yttrium-aluminum garnet,Nd:YAG)激光对36只雌性昆明小鼠进行连续4次治疗,每次间隔1周。分别于第1次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60天对小鼠皮肤行活组织取材。应用甲苯胺蓝特殊染色、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对皮肤组织样品真皮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和I型、III型胶原进行检测。结果:激光治疗后1h、1天、7天、21天和30天,治疗组真皮肥大细胞总数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均为P<0.01);激光治疗后1h、1天、7天、21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真皮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1、P<0.01、P<0.05、P<0.01、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1、P<0.01、P<0.01);激光治疗后21天、30天、60天,治疗组真皮I型胶原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激光治疗后7天、21天、30天和60天,治疗组真皮III型胶原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分别为P<0.01、P<0.05、P<0.01、P<0.01)。真皮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量与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r=0.663,P<0.01);真皮脱颗粒的肥大细胞数量与真皮I型及III型胶原水平亦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558,P<0.01;r=0.630,P<0.01)。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参与非剥脱性激光诱导的炎症反应、成纤维细胞增生和胶原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剥脱性激光嫩肤 胶原重建 肥大细胞 ND:YAG激光 创伤愈合
下载PDF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疗效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尚英彬 韩世新 +2 位作者 郭英军 赵玉铭 宋芳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88-289,共2页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 8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减轻 ,其中 2例尼氏征数日内由阳性迅速转为阴性 ;5例全身症状好转 ;4例...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曾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 8例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减轻 ,其中 2例尼氏征数日内由阳性迅速转为阴性 ;5例全身症状好转 ;4例检测天疱疮抗体滴度者 ,3例下降 ,1例无改变 ;3例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 ,另 1例第 3次血浆置换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比第 1次减少。 [结论 ]血浆置换疗法辅助治疗天疱疮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天疱疮 治疗
下载PDF
表皮痣综合征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尚英彬 王岩 +2 位作者 韩世新 毕桂娇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期51-52,共2页
关键词 表皮痣综合征 年龄增长 自觉症状 并指畸形 正常 中指 带状 下肢 增生 外用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尚英彬 李久宏 +5 位作者 王岩 韩世新 毕桂姣 翟宁 耿龙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9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白塞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41例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7.37±6.53)ng/mL比正常对照组(4.44±2.56)ng/mL,显著升高(P<... 目的:探讨瘦素在白塞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41例白塞病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41例白塞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7.37±6.53)ng/mL比正常对照组(4.44±2.56)ng/mL,显著升高(P<0.05);活动期白塞病患者比稳定期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内脏受累白塞病患者比无内脏受累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显著升高(均P<0.01);有关节受累白塞病患者比无关节受累白塞病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瘦素水平亦升高(P<0.05、P<0.01);分组比较结果男、女白塞病患者各组与未分组前的结果一致。结论:白塞病患者体内存在瘦素水平的异常,这种异常可能与白塞病的发生与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瘦素 白塞病 血清瘦素水平 患者 检测 其意义 正常对照组 放射免疫分析法 关节受累 病发病机制
下载PDF
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尚英彬 翟宁 +5 位作者 李剑平 李晓丰 章旭 李久宏 韩世新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1年第2期96-98,共3页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法对43例BD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患者HLA-DRB1*1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HLA-DRB1*15... 目的:分析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白塞病(B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法对43例BD患者及120例正常对照组的HLA-DRB1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D患者HLA-DRB1*14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HLA-DRB1*15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0.05)。HLA-DRB1等位基因与BD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HLA-DRB1*14可能是BD的易感基因,HLA-DRB1*15可能是BD的保护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HLA-DRB1等位基因 LABType TM SSO
下载PDF
HLA-A等位基因与白塞病临床表现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尚英彬 韩世新 +6 位作者 王岩 李剑平 李晓丰 章旭 翟宁 李久宏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2期925-927,共3页
目的:探讨HLA-A等位基因与白塞病(BD)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技术(又称序列微珠综合分析实验系统)对42例BD患者及116人正常对照者的HLA-A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毛囊炎样皮损的BD患者中HLA-A*02... 目的:探讨HLA-A等位基因与白塞病(BD)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应用LABTypeTMSSO技术(又称序列微珠综合分析实验系统)对42例BD患者及116人正常对照者的HLA-A等位基因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毛囊炎样皮损的BD患者中HLA-A*0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降低(P<0.05),有关节、神经系统受累的BD患者的HLA-A*29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增高(均P<0.01),有反复口腔溃疡家族史的BD患者中HLA-A*23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HLA-A等位基因频率与BD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HLA- A等位基因 临床表现
下载PDF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尚英彬 李久宏 +1 位作者 毕桂娇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 血管肉瘤
下载PDF
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鉴定
9
作者 尚英彬 韩世新 +2 位作者 郭英军 赵玉铭 宋芳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179-181,共3页
[目的]对经过临床表现、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等常规手段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患者血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确定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在该组人群中的发生率,并比较常规间接免疫荧光(IIF)技术和盐裂皮肤IIF技术在检测BP患者血... [目的]对经过临床表现、病理、直接免疫荧光等常规手段诊断为大疱性类天疱疮(BP)的患者血清进行回顾性研究,以确定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A)在该组人群中的发生率,并比较常规间接免疫荧光(IIF)技术和盐裂皮肤IIF技术在检测BP患者血清中抗基底膜带(BMZ)抗体的敏感性。[方法]分别应用常规IIF技术和盐裂皮肤IIF技术对37例BP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抗BMZ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常规IIF示37例BP患者中23例血清抗BMZ抗体阳性,阳性率为62.16%,10例正常对照血清阴性;盐裂皮肤IIF示37例BP患者中35例血清抗BMZ抗体阳性,阳性率为94.59%,其中31例为表皮侧IgG沉积、1例为真皮侧沉积、3例为双侧沉积,10例正常对照血清阴性。盐裂皮肤IIF检测BP患者血清中抗BMZ抗体的阳性率与常规IIF相比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0.01)。[结论]37例BP患者中检出1例EBA(盐裂皮肤IIF示真皮侧沉积),EBA在经过常规方法诊断为BP的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7%(1/37),检测BP患者血清抗BMZ抗体时盐裂皮肤IIF技术比常规IIF技术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裂皮肤 间接免疫荧光 表皮下大疱病 基底膜带
下载PDF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并发反复口腔溃疡1例
10
作者 尚英彬 王岩 +2 位作者 韩世新 毕桂娇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8期644-645,共2页
关键词 MELKERSSON-ROSENTHAL综合征 反复口腔溃疡 并发 口唇麻木 自行消退 反复发作 医院诊断 自觉疼痛 肿胀
下载PDF
泛发性色素异常症1例
11
作者 尚英彬 牛红喜 +2 位作者 毕桂娇 李久宏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6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泛发性色素异常症 病例 实验室检查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白塞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瘦素受体的检测
12
作者 尚英彬 毕桂姣 +3 位作者 李久宏 韩世新 翟宁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7期493-495,共3页
目的:检测白塞病(BD)患者可溶性瘦素受体(sLR)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40例B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L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0例BD患者血清sLR水平(72.44±35.33)ng/mL与正常对照组(126.94±33.67)ng/mL相比明显降... 目的:检测白塞病(BD)患者可溶性瘦素受体(sLR)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对40例BD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sLR水平进行检测。结果:40例BD患者血清sLR水平(72.44±35.33)ng/mL与正常对照组(126.94±33.67)n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活动期BD患者血清sLR水平(64.24±36.13)ng/mL与稳定期BD患者血清sLR水平(81.50±33.00)n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关节受累BD患者血清sLR水平(52.72±28.17)ng/mL与无关节受累BD患者血清sLR水平(88.58±32.70)ng/mL相比明显降低(P<0.01)。结论:BD患者血清sLR水平的异常可能影响白塞病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塞病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下载PDF
皮内分析分光光度法在皮肤科的应用
13
作者 尚英彬 胡建明 任秋实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年第10期756-758,共3页
皮内分析分光光度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性在体皮肤光学成像技术,通过发射可见光和红外光,可对皮肤内的黑素、血红蛋白和胶原进行快速成像。目前该方法已成为诊断色素性皮损和早期恶性黑素瘤及非黑素瘤皮肤癌等的有用工具。
关键词 皮内分析分光光度法 恶性黑素瘤 非黑素瘤皮肤癌
下载PDF
辽宁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位点的测序分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韩世新 李久宏 +5 位作者 王岩 毕桂姣 尚英彬 耿龙 曹凯 宋芳吉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 ,获得完整准确的遗传学数据。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对 1 0 8名健康个体进行HLA -DRB1基因型检测。 [结果 ]... [目的 ]调查辽宁地区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anleukocyteantigen ,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 ,获得完整准确的遗传学数据。 [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对 1 0 8名健康个体进行HLA -DRB1基因型检测。 [结果 ]检出DRB1等位基因亚型 33个 ,其中等位基因DRB1 0 70 1 1 , 1 5 0 1 1 , 0 90 1 2 , 1 1 0 1 1 , 1 2 0 2 1的频率较高。 [结论 ]提供了辽宁汉族人群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 ,证实了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态性 HLA-DRB1基因 测序分型 基因频率
下载PDF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HLA-DRB1位点等位基因的测序分型 被引量:1
15
作者 韩世新 王岩 +5 位作者 尚英彬 毕桂姣 李久宏 耿龙 曹凯 宋芳吉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23-324,330,共3页
目的 进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的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高分辨率测序分型 ,探讨HLA与神经纤维瘤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 ,对 3 0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及 10 8例正常人进行HLA DRB1位点等... 目的 进行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的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高分辨率测序分型 ,探讨HLA与神经纤维瘤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方法 (PCR SBT) ,对 3 0例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及 10 8例正常人进行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分型。结果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HLA DRB1 0 40 6位点等位基因以较高频率出现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HLA DRB1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在神经纤维瘤病Ⅰ型患者和正常人之间分布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纤维瘤病Ⅰ型 HLA-DRB1基因 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方法 PCR-SBT 等位基因分型
下载PDF
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毕桂姣 李久宏 +3 位作者 翟宁 耿龙 尚英彬 宋芳吉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4-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和自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 目的:探讨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在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夹心ELISA法检测30例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和自愿献血者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显著升高、血清可溶性血清瘦素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重症和中轻症组血清瘦素水平均升高(P<0.001或P<0.05)、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均降低(P均<0.005);且重症组与中轻症组相比,血清瘦素水平升高、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将患者按性别分组:与各自正常对照组相比,男性和女性病例组血清瘦素均明显升高(P均<0.05)、可溶性瘦素受体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天疱疮患者瘦素与可溶性瘦素受体呈负相关(r=-0.34,P<0.05)。结论: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清瘦素及可溶性瘦素受体存在异常,这种异常可能在起其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疱性类天疱疮 瘦素 可溶性瘦素受体
下载PDF
掌跖脓疱病患者血清瘦素高水平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岩 韩世新 +3 位作者 李久宏 尚英彬 毕桂姣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5期348-350,共3页
目的:研究掌跖脓疱病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掌跖脓疱病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1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与正常对照28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血清瘦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掌跖脓疱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9.56±5.30)ng/mL较... 目的:研究掌跖脓疱病的血清瘦素水平,探讨掌跖脓疱病与血清瘦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1例掌跖脓疱病患者与正常对照28例,采用放射免疫技术检测其血清瘦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掌跖脓疱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9.56±5.30)ng/mL较正常对照(5.62±2.93)ng/mL显著增高(P=0.002);(2)血清瘦素水平可见显著的性别差异(P=0.001),与女性正常对照(6.60±2.69)ng/mL比较,女性掌跖脓疱病血清瘦素水平(9.85±5.25)ng/mL显著增高(P=0.017);(3)血清瘦素水平与掌跖脓疱病的发病年龄、病程无相关性。结论:掌跖脓疱病与血清瘦素水平相关,瘦素可能在掌跖脓疱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跖脓疱病 血清 瘦素 基因表达 转录激活蛋白 信号传导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受体与sICAM-1的检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久宏 尚英彬 +2 位作者 李波 翟宁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5年第10期777-778,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及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配基结合一点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糖皮质激素受体、糖皮质激素及sICAM-1,并与20例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SLE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糖皮质激素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LE患者血清sICAM-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SLE患者存在sICAM-1及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异常,sICAM-1表达升高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受体水平的降低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受体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细胞糖皮质激素受体 血清SICAM-1水平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下载PDF
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郭英军 尚英彬 +1 位作者 赵玉铭 陈洪铎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7年第2期140-141,共2页
为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曾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10例天疱疮、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例尼氏征数日内由阳性迅速转为阴性;5例... 为探讨血浆置换疗法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的疗效;回顾性分析曾接受血浆置换疗法的10例天疱疮、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不同程度减轻,其中4例尼氏征数日内由阳性迅速转为阴性;5例全身症状好转;4例检测天疱疮抗体滴度者,3例下降,1例无改变;3例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另1例第三次血浆置换后糖皮质激素用量比第一次减少。7例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血浆置换后皮损均减轻;4例全身症状减轻;4例糖皮质激素用量减少;血浆置换疗法辅助治疗天疱疮及大疱性类天疱疮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置换 天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治疗
下载PDF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瘦素、泌乳素及性激素的检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久宏 李波 +3 位作者 王颖 尚英彬 翟宁 宋芳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9期615-617,共3页
目的:检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瘦素、泌乳素及性激素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4例女性SLE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泌乳素及性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1.58±1.76)... 目的:检测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瘦素、泌乳素及性激素水平并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34例女性SLE及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瘦素、泌乳素及性激素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女性SLE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1.58±1.76)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6.82±1.65)ng/mL,性激素中雌二醇(102.56±28.38)p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72.80±25.29)pmol/L,睾酮水平(1.03±0.24)n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4.86±1.12)nmol/L。黄体生成素及卵泡刺激素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泌乳素水平(32.53±8.51)μg/L高于正常对照组(15.20±3.29)μg/L(P<0.01)。相关分析显示瘦素水平与雌二醇和泌乳素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睾酮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女性SLE患者瘦素水平可能与雌二醇、睾酮及泌乳素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瘦素 泌乳素 性激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