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5
1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1 位作者 马斌 陈清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9,共8页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 dians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 dians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幼虫 稚贝 环境因子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3
2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1 位作者 马斌 陈清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幼虫 稚贝 温度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5
3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1 位作者 马斌 陈清建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0,共3页
20 0 0年 4月和 2 0 0 1年 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研究了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 1 6 5 4~ 36 5 8,最适生长盐度为2 3 38~ 30 0 2 ;稚贝的适宜盐度为 ... 20 0 0年 4月和 2 0 0 1年 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研究了海水盐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 :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 1 6 5 4~ 36 5 8,最适生长盐度为2 3 38~ 30 0 2 ;稚贝的适宜盐度为 2 3 38~ 4 2 70 ,最适生长盐度为 2 3 38~ 36 5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幼虫 稚贝 盐度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1
4
作者 尤仲杰 徐善良 +1 位作者 边平江 陈坚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08-113,共6页
1996~ 1 997和 1 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 2 5~ 33℃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8~ 30℃ .稚... 1996~ 1 997和 1 999年在浙江省乐清市东发水产育苗场和福建省宁德市四海水产育苗场分别研究了海水温度和盐度对泥蚶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及存活的影响 ,结果表明 ,泥蚶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 2 5~ 33℃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8~ 30℃ .稚贝的适宜温度为 1 5~ 35℃ ,最适生长温度为 2 5~ 30℃ .浮游幼虫的适宜盐度为 1 6 54~ 30 0 2 ,最适生长盐度为 1 6 54~ 2 3 38;稚贝的适宜盐度为 1 0 0 1~ 30 0 2 ,最适生长盐度为 1 0 0 1~ 2 3 38.泥蚶幼虫和稚贝对高温和低盐海水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这与它们夏季的繁殖期和自然分布于内湾河口区是相适应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幼虫 稚贝 海水温度 盐度 生长 存活
下载PDF
中国沿海西施舌5个自然群体形态差异和RAPD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尤仲杰 包永波 张爱菊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8-104,共7页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20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168条标记条带.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在3~15之间.片段长度250~3 000 bp不等.利用Popgen1.32和PHILIP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5个西施舌自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在选择的20个随机引物中共检测到168条标记条带.每个引物扩增谱带数在3~15之间.片段长度250~3 000 bp不等.利用Popgen1.32和PHILIP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确立了5个群体间的亲缘关系,并对3个形态参数进行了方差分析,探讨了与RAPD结果的关联.结果表明:5个群体内和群体间遗传距离都较大,广西北海群体由于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外部形态和遗传距离与其他4群体有较大差异,可能已经形成了地理种群.5个群体多态位点比例和平均遗传杂合度都较高,平均值为78.97%和0.308 7,香农多样值在0.301 8~0.367 3之间,聚类分析显示,山东群体与江苏群体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依次是浙江群体和福建群体.我国西施舌遗传多样性处于较高的水平,种质资源良好,西施舌养殖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施舌 形态差异 RAPD
下载PDF
泥螺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王一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5,T002,共7页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个,每个卵群平均含有受精卵 6282个,个体繁殖力18 848.4-25128.0粒。在水温28.5℃条件下,面盘幼虫孵化时间为72h,孵化率为93.8%。幼虫经过2-8d浮游生活后进入匍匐生活,28-30d后发育变态成为稚螺,50d后成为幼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生活史 受精卵 幼虫
下载PDF
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繁殖周期 被引量:16
7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1 位作者 叶雄会 吴晖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56-363,共8页
本文根据1987.12~1989.4对舟山朱家尖岛南沙沙滩逐月采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舟山海区,等边浅蛤一年中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期为8月... 本文根据1987.12~1989.4对舟山朱家尖岛南沙沙滩逐月采集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在舟山海区,等边浅蛤一年中为一个繁殖周期,繁殖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有雄性早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边浅蛤 繁殖 周期 性腺 发育
下载PDF
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的群体组成与生长 被引量:14
8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1 位作者 颜正荣 郭深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1年第1期52-58,共7页
本文据1987年12月至1988年12月逐月在舟山朱家尖岛沙滩采集的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壳宽、壳高和体重的生长,完全可以壳长表示;其补充群体出现于8月份,各年龄组在4~10月生长较快;肥满度和鲜出肉率在7~... 本文据1987年12月至1988年12月逐月在舟山朱家尖岛沙滩采集的标本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等边浅蛤Gomphina veneriformis壳宽、壳高和体重的生长,完全可以壳长表示;其补充群体出现于8月份,各年龄组在4~10月生长较快;肥满度和鲜出肉率在7~8月达最高值;6~9月是采捕期,但又是繁殖期,建议适量采捕或划出禁采区,以利保护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力浅蛤 蛤蟆 群体 生长 组成
下载PDF
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尤仲杰 陶磊 +2 位作者 焦海峰 施慧雄 楼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1-435,共5页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 2006年7月—2008年8月对象山港13个站位进行了8个航次的大型底栖动物采样调查。运用较大的空间尺度和以食性为基础的功能群研究方法,研究象山港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组成及其多样性。根据食性类型将底栖动物划分为浮游生物食者(Pl)、植食者(Ph)、肉食者(C)、杂食者(O)和碎屑食者(D)5个功能群。各功能群所含物种种类占全部种类的百分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C>Pl>O>D>Ph;栖息密度百分比高低依次为Pl>C>D>Ph>O;生物量百分比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Pl>D>C>O>Ph。对不同功能群连续两周年年种类数量、年栖息密度和年生物量数据进行无重复双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显示:不同功能群之间的差异皆极显著,周年之间的差异皆不显著。证实了大型底栖动物功能群结构是海域生境梯度及环境因子变化的综合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大型底栖动物 食性功能群 营养级
下载PDF
墨西哥湾扇贝东海海域人工育苗规模化试验 被引量:17
10
作者 尤仲杰 陈清建 马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人工育苗 东海 规模化试验
下载PDF
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 被引量:9
11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陈坚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40-447,共8页
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对浙江省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刚孵化变态的D形幼虫壳长92~100μm,经10d培育达到180.5~201.5μm,平均每日增长8.9~10.2μm;稚贝附着后16d平均壳长从191.3μm增长到634.1μm,平均每日增长27.7... 1998年6月至2000年7月对浙江省乐清湾塘养泥蚶的生长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刚孵化变态的D形幼虫壳长92~100μm,经10d培育达到180.5~201.5μm,平均每日增长8.9~10.2μm;稚贝附着后16d平均壳长从191.3μm增长到634.1μm,平均每日增长27.7μm;出库稚贝放养于围塘内,培育9个月平均壳长达到8.34mm,成为商品贝苗,平均每月增长0.86mm,其中9-10月份增长可达1.65mm;再经15个月培育达到成品贝,平均壳长28.57mm,平均每月增长1.35mm。泥蚶是一种慢生型贝类。对室内浮游幼虫、稚贝、中间暂养贝苗、成蚶养殖期间的多项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和称重,获得的相关关系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蚶 幼虫 贝苗 稚贝 生长 池塘养殖
下载PDF
舟山沿海软体动物的分布及其区系特点 被引量:16
12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7,共7页
舟山沿海软体动物223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以起源于亚热带、热带的暖水性种类占优势,有少数温带性种类渗入;外侧海域则有大量热带性较强的种类分布:构成了舟山沿海复杂的软体动物区系,它属于印度—西太平洋软体动物区系的北部边缘带。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分布 舟山沿海
下载PDF
浙江沿岸的贝类资源及其增养殖 被引量:20
13
作者 尤仲杰 徐善良 谢起浪 《东海海洋》 2000年第1期50-56,共7页
综述了浙江沿岸的贝类资源和增养殖的概况 ,现已报道的贝类有 61 4种 ,其中主要经济种类有 68种 ,目前已进行生产性养殖的有 1 5种 ,主要有泥蚶、缢蛏、长牡蛎、僧帽牡蛎、贻贝、泥螺、文蛤、青蛤等。 1 997年全省海水养殖贝类产量达 35... 综述了浙江沿岸的贝类资源和增养殖的概况 ,现已报道的贝类有 61 4种 ,其中主要经济种类有 68种 ,目前已进行生产性养殖的有 1 5种 ,主要有泥蚶、缢蛏、长牡蛎、僧帽牡蛎、贻贝、泥螺、文蛤、青蛤等。 1 997年全省海水养殖贝类产量达 35.2 5× 1 0 4 t,养殖面积为 4.38×1 0 4 km2。指出了贝类增养殖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类资源 培养殖 浙江沿岸 泥蚶 缢蛭 长牡蛎
下载PDF
彩虹明樱蛤Moerella iridescens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55-61,共7页
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彩虹明樱蛤的人工育苗试验。幼虫适宜生活环境是:pH:6.00—9.11;海水比重1.020—1.030;面盘幼虫期最适培养密度每毫升30—50个;壳顶期幼虫培养每毫升2—5个。附着后稚贝的生存适宜范围更大。本文还就... 自1988年以来,我们在实验室内进行了彩虹明樱蛤的人工育苗试验。幼虫适宜生活环境是:pH:6.00—9.11;海水比重1.020—1.030;面盘幼虫期最适培养密度每毫升30—50个;壳顶期幼虫培养每毫升2—5个。附着后稚贝的生存适宜范围更大。本文还就亲贝的育肥、催产技术作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人工育苗 瓣鳃纲 育苗
下载PDF
彩虹明櫻蛤Moerella ifridescens (Benson)群体组成与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2 位作者 朱新丁 李仁伟 丁理发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5-40,共6页
彩虹明樱蛤种群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5.78%相36.65%。生长过程中壳形保持不变。各生长参数间的回归关系良好。彩虹明樱蛤的性成熟年龄为1足龄;属一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在6月底至7月初和7月底至8月底有两次产卵高... 彩虹明樱蛤种群的年龄组成以1^+、2^+龄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5.78%相36.65%。生长过程中壳形保持不变。各生长参数间的回归关系良好。彩虹明樱蛤的性成熟年龄为1足龄;属一次成熟分批产卵类型;在6月底至7月初和7月底至8月底有两次产卵高峰。属终生生长型贝类。采捕期应定为4~6月,采捕规格2^+龄,壳长约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虹明樱蛤 群体组成 生长 稚贝
下载PDF
舟山嵊山岛岩相潮间带生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6
作者 尤仲杰 洪君超 +3 位作者 王一农 徐韧 李建忠 曾建胜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1997年第1期64-71,共8页
报告了舟山嵊山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结构以及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嵊山岛岩相潮间带有生物220种,其中藻类65种、软体动物62种、甲壳动物29种、其它类群64种。有五种生活类型。基本群落:滨螺群落... 报告了舟山嵊山岛岩相潮间带生物的种类组成、生态类型、群落结构以及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嵊山岛岩相潮间带有生物220种,其中藻类65种、软体动物62种、甲壳动物29种、其它类群64种。有五种生活类型。基本群落:滨螺群落、日本笠藤壶群落和藻类群落,其中在鳗鱼嘴断面在藻类群落下面尚有厚壳贻贝—刺巨藤壶群落。该岛年总平均生物量为3000.79g/m^2、栖息密度2575inds/m^2;季节变化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垂直分布变化顺序为:低潮带>中潮带>高潮带。本文还讨论了浪击度对生物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分布类型 群落结构 岩相潮间带 嵊山岛
下载PDF
舟山朱家尖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群落生态Ⅰ、岩相生态学的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8-45,共8页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 五十年代中期吴宝华曾对舟山群岛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作过报道,其中提到有数种分布于朱家尖岛潮间带;八十年代初蔡如星等在进行全省海岸带生物调查过程中就该岛潮间带动物做过定点观察。但是对该岛潮间带软体动物的生态学研究尚未见专题报告。随着朱家尖旅游胜地的开发和对外开放,搞清该岛生物分布及其资源状况,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就显得十分紧迫;在动物区系划分上,该岛正处在北太平洋区的远东亚区和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的过渡带上,了解该岛的生物组成和群落结构在区系区划上也具有一定意义。为此我们于1986年2月到1987年1月对该岛潮间带的软体动物进行了逐月连续采集,获得了丰富的生态学资料。现就该岛潮间带岩相软体动物的群落组成、垂直分布以及数量的季节变化提出报告,以供水产和环保部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软体动物 群落生态
下载PDF
浙江沿海荔枝螺属(腹足纲:骨螺科)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尤仲杰 陈志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306-317,共12页
荔枝螺(Thais)是海洋动物区系中重要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在系统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地理系统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体动物数据库记录荔枝螺属4亚属34种;国际生物资料库ZipcodeZoo.com荔枝螺属种以及亚种共记录137种,未见亚属... 荔枝螺(Thais)是海洋动物区系中重要的软体动物类群之一,在系统分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生物地理系统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软体动物数据库记录荔枝螺属4亚属34种;国际生物资料库ZipcodeZoo.com荔枝螺属种以及亚种共记录137种,未见亚属的划分;张素萍等(2005)共鉴定出中国近海荔枝螺属20种,隶属于3个亚属;巫文隆(2003)记录了我国台湾地区12种荔枝螺。由于区域差别和鉴定者的局限,可能存在着一些同种异名或同名异种的现象。因此,对荔枝螺进行系统分类研究,可以丰富荔枝螺的记录,健全海洋生物资料库,对腹足纲的分类也是很有意义的补充。本文根据宁波大学海洋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贝类研究室和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几十年来在浙江沿海采集和保存的标本,以传统的形态分类方法,鉴定出浙江沿海分布的荔枝螺属3亚属7种(其中1新种),并纠正了以往分类上存在的错误和混淆。其中广温广布种2种、亚热带种4种、热带种1种。动物区系属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螺科 分类学 腹足纲 荔枝 浙江沿海 海洋生物 系统分类 数据库记录
下载PDF
中国近海海牛亚目(软体动物)的区系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尤仲杰 林光宇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5-90,共6页
中国近海共有海牛亚目(Doridacea)软体动物136种,隶属于23科49属,主要分布在浙江以南的热带、亚热带海区,有些种类向北可以分布到黄、渤海,少数种类仅分布于黄、渤海,属于印度-西太平洋区的中国-日本亚区。
关键词 软体动物 腹足纲 后鳃亚纲 裸鳃目 海牛亚目 区系
下载PDF
等边浅蛤Gomp hina venerif ormis生态习性的观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尤仲杰 王一农 +1 位作者 颜正荣 吴晖 《东海海洋》 1992年第3期70-76,共7页
本文对等边浅蛤进行了生态习性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生存温度为-3℃~35℃,盐度在11.4~36.9之间,且具有较强的耐干露能力。同时对等边浅蛤的食性作了分折,发现其胃内容物组成与自然海区浮游生物的组成相一致。
关键词 等边浅蛤 生态习性 观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