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特点及其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尤伟波 黄金伟 +4 位作者 任建敏 丁卉 李爱芳 王杰 朱涛辉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第5期363-365,共3页
目的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98例肝脓肿患者,对肝穿刺脓液标本行涂片检查和病原菌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纸片扩散法行药敏实验。统计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分布、耐... 目的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特点及其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对98例肝脓肿患者,对肝穿刺脓液标本行涂片检查和病原菌培养,应用Vitek-2-compact微生物自动鉴定仪鉴定,纸片扩散法行药敏实验。统计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学分布、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 2013~2014年确诊的肝脓肿分离到菌株45株,革兰阴性菌39株(86.8%),其中肺炎克雷伯菌32株(71.2%);革兰阳性菌6株(13.2%)。药敏结果提示肺炎克雷伯菌对CLSI推荐应用的常规抗菌药物除氨苄西林天然耐药外,其余均敏感,敏感率达85%以上。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的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临床经验用药以碳青霉烯类,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肝脓肿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下载PDF
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尤伟波 李慧霞 +2 位作者 丁卉 任建敏 黄建胜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0期1507-1509,共3页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9年本院389份腹透液标本的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MIC法,判读标准参照CLSI的规定。结果389份腹透液标本中...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透液标本中的细菌培养阳性情况、细菌分布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9年本院389份腹透液标本的细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MIC法,判读标准参照CLSI的规定。结果389份腹透液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标本162份(41.65%)。其中,革兰阴性菌占38.27%,革兰阳性菌占58.02%,真菌占3.09%,抗酸杆菌占0.62%。主要的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23.46%)、肺炎克雷伯菌(6.17%)、阴沟肠杆菌(3.09%)。主要的阳性菌为表皮葡萄球菌(17.90%)、缓症链球菌(9.88%)、肠球菌(4.94%)、溶血葡萄球菌(4.94%)、金黄色葡萄球菌(3.70%)。主要的真菌为白念珠菌(1.23%)、热带念珠菌(1.23%)。其他,有抗酸杆菌(0.62%)。革兰阴性菌中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氨曲南、庆大霉素、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上,未检出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抗菌药物有较低的耐药率,均在5%以下。革兰阳性菌中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西丁、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20%以上,未检出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及替加环素的耐药菌株。结论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应尽早送检腹透液标本,明确病原菌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透液 病原菌 耐药性 腹膜透析相关性感染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1例
3
作者 尤伟波 黄金伟 +4 位作者 任建敏 丁卉 李爱芳 丁茂文 李国雄 《浙江实用医学》 2014年第6期450-451,459,共3页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青霉菌中惟一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临床上比较罕见。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随着HIV感染者日见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 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PM)是青霉菌中惟一呈温度双相型的致病菌,临床上比较罕见。本病可发生于健康者,但更多见于免疫缺陷或免疫功能抑制者。随着HIV感染者日见增多,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报道也逐年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深部真菌病 免疫功能抑制 单核-巨噬细胞 免疫缺陷 双相型 伏立康唑 真菌败血症 人免疫缺陷病毒 寒寒战
下载PDF
健康大学生与住院患者肠道携带大肠埃希菌ESBLs及耐药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朱丽青 尤伟波 +5 位作者 郑伟 施红英 张灿 朱立飞 张彦红 周铁丽 《浙江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共5页
目的 研究健康大学生和住院患者肠道定植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性,ESBLs及其基因型,并与临床标本分离株比较,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并鉴定551株大肠埃希菌,分别分离自健康大学生粪便191株,住院患者粪便180株及其他类型标本... 目的 研究健康大学生和住院患者肠道定植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特性,ESBLs及其基因型,并与临床标本分离株比较,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常规方法分离并鉴定551株大肠埃希菌,分别分离自健康大学生粪便191株,住院患者粪便180株及其他类型标本180株,K-B法检测8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并用PCR法检测其基因型.结果 学生和住院患者粪便中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最高的均是阿莫西林,分别为43.02%和70.56%,其次为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三种喹诺酮类药物,分别为8.38%、11.52%、12.57%和56.67%、45.0%、51.11%,三代头孢及丁胺卡那霉素相对较低,亚胺培南未出现耐药菌株.健康大学生粪便组、住院患者粪便组和临床分离株组比较,对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依次增加(P<0.05或0.01),ESBLs的检出率也依次增加,分别为10.47%、44.44%、59.44%(P<0.01).ESBLs基因型中以CTX-M-14为主,占所有基因型的65.0%.结论 肠道携带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受口服药物的影响大,ESBLs的携带率受不同人群及不同部位标本的影响,但其基因型均以CTX-M-14为主.临床医生应当合理使用抗生素,并加强人群肠道内大肠埃希菌ESBLs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 大学生 住院患者 肠道 大肠埃希菌 ESBLS 耐药率 特性研究 students ESCHERICHIA Coli 基因型 左氧氟沙星 抗菌药物 粪便 临床分离株 阿莫西林 合理使用抗生素 喹诺酮类药物 PCR法检测 丁胺卡那霉素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在雷公藤内酯酮激活结肠癌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慧霞 尤伟波 +1 位作者 陈丽 王建平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0期1038-1041,1049,I0004,共6页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在雷公藤内酯酮(TN)激活结肠癌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分为5组,即对照组、TN组、铁死亡抑制剂Feroptosis-1(Fer-1)组、阴性载体组、GPX4过表达组。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在雷公藤内酯酮(TN)激活结肠癌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分为5组,即对照组、TN组、铁死亡抑制剂Feroptosis-1(Fer-1)组、阴性载体组、GPX4过表达组。对照组细胞不作任何处理,其余4组细胞均加入15.0 nmol/L的TN处理48 h,其中Fer-1组用2μmol/L Fer-1预处理2 h,阴性载体组、GPX4过表达组细胞分别用阴性慢病毒载体和GPX4过表达载体转染48 h。比较5组HCT116死亡细胞比例,细胞内谷胱甘肽(GSH)、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以及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组HCT116死亡细胞比例,细胞内GSH、ROS、MDA含量以及GPX4蛋白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TN组死亡细胞比例及细胞内ROS、MDA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GSH含量及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减少(均P<0.05);与TN组比较,Fer-1组死亡细胞比例及细胞内ROS、MDA含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GSH含量及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阴性载体组比较,GPX4过表达组死亡细胞比例及细胞内ROS、MDA含量均明显减少(均P<0.05),GSH含量及GPX4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TN通过抑制GPX4激活结肠癌细胞铁死亡,从而抑制癌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酮 铁死亡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结肠癌
下载PDF
伊曲康唑促进AMPK磷酸化诱发结直肠癌细胞铁死亡的抗癌机制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慧霞 尤伟波 +2 位作者 陈丽 王建平 邵初晓 《浙江医学》 CAS 2021年第24期2619-2622,2626,I0014,共6页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Itra)促进腺苷酸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诱发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抗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tra组、Itra+AMP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Itra+AMPK siRNA干扰组(干扰组);采用MTT法...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Itra)促进腺苷酸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诱发结直肠癌(CRC)细胞铁死亡的抗癌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结肠癌HCT116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Itra组、Itra+AMP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Itra+AMPK siRNA干扰组(干扰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活死细胞染色法检测死亡细胞比例,Western blot法检测AMPK、磷酸化AMPK(p-AMPK)、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0μmol/L组比较,0.5、1.0、2.5、5.0、10.0、25.0、50.0、100.0μmol/L的Itra处理48 h后,HCT116细胞存活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IC_(50)为(4.86±1.23)μmol/L。活死细胞染色显示,2.5、5.0、10.0μmol/L的Itra处理48 h后,死亡细胞比例较0μmol/L组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0μmol/L组比较,2.5、5.0、10.0μmol/L的Itra处理48 h后,HCT116细胞p-AMPK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以5.0μmol/L为Itra的终浓度处理HCT116细胞12、24、48 h后,p-AMPK蛋白表达水平亦明显增加(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5.0μmol/L的Itra处理48 h后HCT116细胞内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均P<0.05),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均P<0.05);与Itra组比较,抑制剂组、干扰组细胞内ROS含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GPX4、xCT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Itra通过激活AMPK信号通路来增加CRC细胞内ROS含量,进而抑制GPX4、xCT蛋白表达,促使铁死亡的发生,最终抑制CRC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曲康唑 铁死亡 腺苷酸蛋白激酶 结直肠癌
下载PDF
长非编码RNA-LUNAR1在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特征及预后相关性
7
作者 任建敏 尤伟波 +2 位作者 许能文 张小耀 李琳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434-437,共4页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RNA-LUNAR1在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长非编码RNA-LUNAR1在25例健康人对照组、34例初治T-ALL组和19例T-ALL治疗缓解后复发患者组骨髓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 目的 探讨长非编码RNA-LUNAR1在成人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长非编码RNA-LUNAR1在25例健康人对照组、34例初治T-ALL组和19例T-ALL治疗缓解后复发患者组骨髓内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经过柔红霉素分别处理且LUNAR1基因呈高、低表达的2例复发T-ALL患者的肿瘤细胞凋亡情况;通过NCBI数据库获取T-ALL患者中预后资料与LUNAR1基因表达数据,COX回归分析高表达LUNAR1基因与临床预后不良的相关性。结果 与健康人对照组相比,LncRNA-LUNAR1在初治T-ALL组患者骨髓内淋巴细胞中高表达(5.61±2.75 vs 0.35±0.27,t=6.93,P<0.001),且复发患者骨髓内淋巴细胞中的LncRNA-LUNAR1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初发患者(23.95±9.79 vs 5.61±2.75,t=7.52,P<0.001);使用柔红霉素处理复发T-ALL患者肿瘤细胞后,高表达LncRNA-LUNAR1基因的T-ALL细胞凋亡情况显著低于LncRNA-LUNAR1基因低表达的细胞(4.06%vs 10.70%,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T-ALL患者LncRNA-LUNAR1基因高表达与临床预后不良相关(HR=1.86,P=0.002)。结论 成人T-ALL中异常高表达的长非编码RNA-LUNAR1基因与T-ALL的发病及复发密切相关,可预示疾病的预后及转归。LncRNA-LUNAR1有望成为潜在检测的T-ALL发病及复发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非编码RNA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 长链非编码RNA-LUNAR1 预后相关性
下载PDF
误诊为肺结核的肺星型诺卡菌病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朱涛辉 尤伟波 +3 位作者 任建敏 黄金伟 李慧敏 丁卉 《浙江实用医学》 2015年第1期70-71,F0003,共3页
诺卡菌(Nocardia)是需氧丝状杆菌。革兰染色、改良抗酸染色(脱色液为1%硫酸水溶液)均为阳性。诺卡菌是机会感染致病菌,对人体致病的主要为星型诺卡菌,其他致病菌包括巴西诺卡菌、豚鼠诺卡菌等。临床上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可通... 诺卡菌(Nocardia)是需氧丝状杆菌。革兰染色、改良抗酸染色(脱色液为1%硫酸水溶液)均为阳性。诺卡菌是机会感染致病菌,对人体致病的主要为星型诺卡菌,其他致病菌包括巴西诺卡菌、豚鼠诺卡菌等。临床上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可通过带菌的灰尘经呼吸道种植于肺部而引起感染,也可经皮肤创面进入血流引起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卡菌病 肺结核 误诊 机会感染 巴西诺卡菌 致病菌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下载PDF
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总体布局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亮 尤伟波 《环境卫生工程》 2018年第4期84-87,共4页
介绍了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总体布局的内容、思路及原则,并结合2个总体布局案例,分析了在危险废物安全填埋场布局设计中,应如何综合考虑生产流程、交通组织、土方平衡等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最合适的布局方案。
关键词 危险废物 安全填埋场 总体布局 生活区 生产区
下载PDF
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1例
10
作者 尤伟波 李慧霞 +3 位作者 丁卉 任建敏 江丽莉 叶青萍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8期540-542,共3页
报道1例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患者。直肠弯曲菌是弯曲菌属的一种, 主要从活动性牙周感染患者中分离, 分离于脑脓肿者较少见。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 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和脑动脉瘤手术病史, 突发单侧肢体无力, 头颅磁共振成... 报道1例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患者。直肠弯曲菌是弯曲菌属的一种, 主要从活动性牙周感染患者中分离, 分离于脑脓肿者较少见。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 既往有下肢静脉血栓和脑动脉瘤手术病史, 突发单侧肢体无力, 头颅磁共振成像检查提示右侧额叶占位, 诊断为脑脓肿, 行头颅手术引流。脓液培养为直肠弯曲菌、具核梭杆菌、微小微单胞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及福赛斯坦纳菌, 考虑为直肠弯曲菌合并多种厌氧菌致脑脓肿。先后予美罗培南、万古霉素、青霉素、奥硝唑和氯霉素抗感染治疗后好转。临床医师应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 早期诊断以合理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脓肿 直肠弯曲菌 具核梭杆菌 微小微单胞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斯坦纳菌
原文传递
败毒梭菌致气性坏疽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尤伟波 黄金伟 +2 位作者 李慧霞 任建敏 朱涛辉 《中华传染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6-437,共2页
患者男,54岁,农民,因“左足踝部肿痛、发紫6h”入院。患者于48h前赤足在淤泥地作业,12h前开始出现左足踝部红肿,6h前出现剧烈疼痛、发紫,呈持续性,伴左足感觉麻木,无明显发热,无畏寒寒战,无昏迷,无头痛,无呼吸困难,无腹痛... 患者男,54岁,农民,因“左足踝部肿痛、发紫6h”入院。患者于48h前赤足在淤泥地作业,12h前开始出现左足踝部红肿,6h前出现剧烈疼痛、发紫,呈持续性,伴左足感觉麻木,无明显发热,无畏寒寒战,无昏迷,无头痛,无呼吸困难,无腹痛、腹胀,无大小便失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性坏疽 梭菌 大小便失禁 剧烈疼痛 呼吸困难 足踝部 持续性 患者
原文传递
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莉 尤伟波 +3 位作者 傅军霞 叶伟红 田伟强 徐艳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3228-3231,共4页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抗感染治疗情况,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确诊为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例共45例,根据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碳青霉烯类治疗组...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抗感染治疗情况,探讨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防治方法,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医院2012年5月-2015年6月确诊为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病例共45例,根据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分为碳青霉烯类治疗组、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序贯治疗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其他抗菌药物单药治疗组,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及抗感染治疗结果。结果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有效组在合并重症肺炎、APACHEⅡ评分、深静脉置管、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不恰当经验性治疗和细菌耐药性等方面与无效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碳青霉烯组、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碳青霉烯类-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组和其他治疗组的抗感染治疗有效比例分别为55.6%、68.8%、50.0%、85.7%、100%;患者预后与感染的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情况密切相关,治疗无效组多重耐药菌和泛耐药菌构成比为91.7%,而有效组仅为39.4%,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的抗感染治疗有效率与感染耐药菌的比例正相关。结论重症合并有重症肺炎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鲍氏不动杆菌血流感染的抗感染治疗预后较差,深静脉置管或有创机械通气、入住ICU、不恰当经验性治疗、多重耐药菌为其高危因素,使用碳青霉烯类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或二者序贯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氏不动杆菌 血流感染 抗感染
原文传递
重症军团菌肺炎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一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任建敏 田昕 +3 位作者 朱涛辉 尤伟波 谢安妮 黄金伟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943-944,共2页
患者,男,58岁,主诉“咳嗽1个月,加重伴发热咯血2d”于2016年5月17日入院。患者既往体健,1个月前淋雨后出现咳嗽,咳少量黄色痰,3周前患者感左上胸部隐痛,
关键词 肺炎 细菌性/并发症 军团病杆菌属 假单胞菌 铜绿 假单胞菌感染/并发症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全身播散性巴西诺卡菌感染1例
14
作者 尤伟波 李慧霞 +3 位作者 丁卉 任建敏 江丽莉 叶青萍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3年第4期423-424,共2页
报道1例巴西诺卡菌全身播散性感染病例患者,既往有肾病综合征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病史及肺隐球菌病长期治疗史,从患者的血液、腹水及痰液里同时分离到巴西诺卡菌,后经复方磺胺甲恶唑联合美罗培南及头孢曲松治疗后好转。
关键词 巴西诺卡菌 腹水 痰培养 血培养
原文传递
浙江省丽水市首次发现重症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病例
15
作者 黄金伟 田昕 +8 位作者 方伟钧 吕祝庆 尤伟波 杨杰 任建敏 吴伟文 虞作春 陈海泉 邱伟文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69-270,共2页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发热8d”于2014年2月7日入院。患者8d前无明显诱因稍感胸闷不适,随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自觉乏力、头昏,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咽痛、流涕,无胸痛、喘息,无全身肌肉、关节酸痛等,
关键词 流感病毒甲型 H7N9亚型 感染
原文传递
华蟾素诱导AMPK磷酸化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免疫原性凋亡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慧霞 尤伟波 +2 位作者 陈丽 王建平 邵初晓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659-2664,共6页
目的探讨AMPK在华蟾素(cinobufagin,CBG)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BG组、CBG+AMP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CBG+AMPK siRNA干扰组(干扰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AMPK在华蟾素(cinobufagin,CBG)诱导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结直肠癌HCT116细胞,并将细胞分为对照组、CBG组、CBG+AMPK抑制剂组(抑制剂组)和CBG+AMPK siRNA干扰组(干扰组);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LIVE/DEAD^(TM) Viability/Cytotoxicity Kit试剂盒观察细胞死亡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钙网蛋白(calreticulin,CRT)含量,ELISA法检测培养基中HMGB1含量,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AMPK、磷酸化的AMPK(p-AMPK)的表达水平。结果2.5,5,10,25,50,100,250,500 nmol·L^(-1)的CBG处理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增加,IC_(50)为(53.03±5.36)nmol·L^(-1)。25,50 nmol·L^(-1)的CBG显著增加p-AMPK表达。与对照组比较,CBG组细胞凋亡比例、cleaved-caspase 3表达、CRT和HMGB1含量增加,Bcl-2表达下降;与CBG组相比,抑制剂组和干扰组细胞凋亡比例、cleaved-caspase 3表达、CRT和HMGB1含量明显下降,Bcl-2表达增加。结论CBG通过激活AMPK诱发免疫原性死亡,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免疫原性死亡 腺苷酸蛋白激酶 结直肠癌
原文传递
全身播散性马红球菌感染一例
17
作者 王杰 黄金伟 +4 位作者 任建敏 丁卉 尤伟波 丁茂文 朱涛辉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5年第6期474-475,共2页
报道1例马红球菌全身播散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提示需重视马红球菌感染的病原学诊断及治疗策略。
关键词 红球菌
原文传递
尖端赛多孢菌致心内膜炎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尤伟波 田昕 +3 位作者 张涛 李慧霞 丁卉 任建敏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5期484-486,共3页
文章报道1例尖端赛多孢菌感染引起的心内膜炎患者。患者曾做腰椎手术,后发生肺栓塞休克,免疫功能低下,导致尖端赛多孢菌感染性心内膜炎。提示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缺陷患者尖端赛多孢菌血流感染的可能性,临床医师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 尖端赛多孢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
原文传递
浙西南地区腹泻患者肠道沙门菌的流行菌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尤伟波 李慧霞 +1 位作者 丁卉 任建敏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4期1706-1708,共3页
目的探讨肠道中沙门菌的年龄分布情况、迁移率及耐药性,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021年518株沙门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MIC法,判别依据CLSI的规定。结果518株沙门菌中,儿童组分离到39... 目的探讨肠道中沙门菌的年龄分布情况、迁移率及耐药性,为临床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2021年518株沙门菌的分布情况和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法和MIC法,判别依据CLSI的规定。结果518株沙门菌中,儿童组分离到396株沙门菌,占76.5%;成人组分离到68株沙门菌,占13.1%;老年组分离到54株沙门菌,占10.4%;血清型均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次为肠炎沙门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伦敦沙门菌等;耐药率较高的抗菌药物是氨苄西林(76.4%)、复方新诺明(42.1%)、氯霉素(39.2%),耐药率较低的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0.8%)、头孢吡肟(5.0%)、头孢他啶(7.9%)、环丙沙星(7.1%)、头孢噻肟(17.6%);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菌株。结论沙门菌感染在过去几年中存在增加趋势,增加的群体主要是0岁~14岁的儿童,主要的血清型是鼠伤寒沙门菌血清型,抗菌药物以三代头孢菌素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耐药率 抗菌药物
原文传递
粪类圆线虫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致重症肺炎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建敏 肖礼民 +4 位作者 丁卉 叶青萍 尤伟波 游星兰 黄建胜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75-177,共3页
本研究报道1例粪类圆线虫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致重症肺炎患者。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基础疾病较多,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半年余,因"乏力、纳差半个月,加重伴意识不清1 d"入院。病原学检查中发现粪类圆线虫、烟曲霉、新型隐球... 本研究报道1例粪类圆线虫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致重症肺炎患者。该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基础疾病较多,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半年余,因"乏力、纳差半个月,加重伴意识不清1 d"入院。病原学检查中发现粪类圆线虫、烟曲霉、新型隐球菌等多种病原微生物。考虑该患者的肺部重症感染是由粪类圆线虫及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予阿苯达唑、卡泊芬净、奥司他韦等抗感染及对症支持治疗,之后患者病情加重,自动出院。提示长期口服皮质类固醇激素患者免疫功能较弱,需考虑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圆线虫 重症肺炎 混合感染 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