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软、硬癌分类和人工智能研究:临床病理特征和嗜酸性粒细胞-TGF-β1-纤维组织增生互作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立东 马琳琳 +11 位作者 徐瑞华 宋昕 赵学科 尤朵 雷玲玲 魏梦霞 王苒 胡景峰 孟超龙 李兴嵩 周福有 高社干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食管癌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恶性肿瘤,中国人食管癌在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模式、病理常见类型、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防控思路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1-2]。例如,中... 食管癌是极具中国人特色的恶性肿瘤,中国人食管癌在发病危险因素、遗传易感性、流行特征、组织学发生模式、病理常见类型、多阶段演进的分子机制和分子分型、高危人群预警和早期发现的防控思路等方面与西方人群明显不同[1-2]。例如,中国人食管癌组织学类型97%以上为鳞状细胞癌,食管腺癌仅占1.5%,与西方80%以上为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明显不同[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软硬癌 人工智能 嗜酸性粒细胞 TGF-Β1 纤维组织增生
下载PDF
早期(Tis~T1N0M0)食管鳞状细胞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孙琳 乔佳欣 +15 位作者 杨苗苗 赵学科 李兴嵩 陈亚杰 白合林 马琳琳 谢叶真 尤朵 韩文莉 徐瑞华 胡景峰 宋昕 李吉林 任景丽 周福有 王立东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短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99例早期(Tis~T1N0M0)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5 a、1 a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期<5 a者2713例(28.0%),<1 a者...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短期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699例早期(Tis~T1N0M0)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5 a、1 a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生存期<5 a者2713例(28.0%),<1 a者567例(6.6%)。男性、年龄>65岁、肿瘤长径>5 cm、大体类型为斑块型和糜烂型是5 a和1 a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有脉管癌栓是5 a和1 a生存的危险因素,OR(95%CI)分别为2.841(2.051~3.934)、1.767(1.087~2.871);肿瘤家族史阳性则是5 a和1 a生存的保护性因素,OR(95%CI)分别为0.819(0.741~0.906)、0.765(0.635~0.920)。黏膜下层浸润是5 a生存的危险因素,OR(95%CI)为1.259(1.126~1.407);但是1 a生存的保护性因素,OR(95%CI)为0.820(0.677~0.994)。结论:性别、年龄、肿瘤家族史、肿瘤长径、大体类型、浸润程度、脉管癌栓是早期食管鳞癌短期生存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早期癌 预后影响因素
下载PDF
食管癌旁组织席卷包埋大切片的临床病理特征
3
作者 陈亚杰 尤朵 +4 位作者 范宗民 徐瑞华 赵学科 韩文莉 王立东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41-645,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旁组织多中心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对719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制作癌旁席卷包埋大组织切片(沿癌组织外缘纵行切取宽1 cm、长7~15 cm的癌旁组织,在黏膜下层和浅肌层间分离后,将黏膜层和... 目的探讨食管癌旁组织多中心不典型增生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方法对719例食管癌手术切除标本制作癌旁席卷包埋大组织切片(沿癌组织外缘纵行切取宽1 cm、长7~15 cm的癌旁组织,在黏膜下层和浅肌层间分离后,将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作卷席状包埋)。每例制作3~4块席卷石蜡块,每个蜡块5μm厚连续切片,取5~10张切片,行HE染色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719例食管癌旁组织中非多中心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27例,占31.6%;多中心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94例,占27.0%;多中心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个数与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分析显示:多中心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个数与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存在正向的弱相关(r=0.2,P<0.001)。结论通过席卷包埋大切片发现食管癌旁组织中可见大量多中心不典型增生病灶,这或许是食管癌多中心癌变的来源;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与淋巴细胞浸润之间存在正向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旁组织 多中心起源 不典型增生 淋巴细胞浸润 席卷包埋大切片
下载PDF
初诊肺癌患者多次化疗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尤朵 陈亚楠 +3 位作者 杨如 许芝山 路平 钟根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1135-1140,共6页
目的:探索免疫治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有利切入点,为临床免疫治疗介入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的23例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完成连续5个周期的化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化疗过程中患者外... 目的:探索免疫治疗与化疗相结合的有利切入点,为临床免疫治疗介入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1月至2016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初诊的23例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完成连续5个周期的化疗,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检测化疗过程中患者外周血免疫相关指标如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比率,T细胞表面共信号分子PD-1、PD-L1、CD137、CTLA-4、CCR-4、LAG-3以及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分析多周期过程中,上述指标动态变化趋势。结果:在肺癌患者多个周期的化疗过程中,机体CD8^+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和CD16^+、CD56^+、NK细胞水平下调,CD4^+T淋巴细胞数量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表面共抑制分子PD-1、CTLA-4和CCR-4随治疗进行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在多个周期的化疗中,实施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T细胞表面共抑制分子监测具有重要意义,化疗中后期针对免疫检查点高表达患者,联合应用PD-1抗体、PD-L1抗体、CTLA-4抗体或CCR-4抗体可能具有更优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T细胞表面共信号分子 肺癌 多个周期的化疗
下载PDF
过表达IL-18的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SW-1990的杀伤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钟根深 尤朵 +3 位作者 陈亚楠 杨如 许芝山 吴敏娜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2017年第9期1251-1256,共6页
目的探讨IL-18基因过表达的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的杀伤作用。方法用PCR技术构建含IL-18基因的重组慢病毒,HEK293T细胞包装后感染分离培养的人T淋巴细胞,与胰腺癌细胞SW-1990共培养后,检测培养上清中的LDH含量、ELISA检测IL-2和IFN... 目的探讨IL-18基因过表达的T细胞对胰腺癌细胞系SW1990的杀伤作用。方法用PCR技术构建含IL-18基因的重组慢病毒,HEK293T细胞包装后感染分离培养的人T淋巴细胞,与胰腺癌细胞SW-1990共培养后,检测培养上清中的LDH含量、ELISA检测IL-2和IFN-γ的含量,以间接评估其对SW-1990细胞体外的杀伤作用。结果成功构建和包装了人IL-18的重组慢病毒,感染人T淋巴细胞后,在与人胰腺癌细胞SW-1990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DH的释放显著增多(P<0.01);IL-2和IFN-γ的分泌亦显著增多(P<0.01)。结论过表达人IL-18蛋白的T淋巴细胞对胰腺癌细胞SW-1990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IL-18 T淋巴细胞
下载PDF
贲门癌患者术前白蛋白水平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尤朵 赵学科 +12 位作者 魏梦霞 宋昕 徐瑞华 李贝 雷玲玲 范宗民 郭贵周 王献增 高社干 周福有 鲍启德 陈小兵 王立东 《食管疾病》 2022年第1期37-41,49,共6页
目的寻找贲门癌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及可能的干预靶点,探讨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低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00例贲门癌手术患者,比较术前白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贲门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绝大多数贲门癌患... 目的寻找贲门癌患者新的预后标志物及可能的干预靶点,探讨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低与贲门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500例贲门癌手术患者,比较术前白蛋白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贲门癌预后的关系。结果绝大多数贲门癌患者(83.6%)的术前白蛋白水平处于临床正常水平。术前白蛋白水平高低与年龄密切相关(P=0.040)。术前白蛋白水平与贲门癌患者预后明显相关(χ^(2)=13.040,P=0.000)。术前白蛋白水平最高组的预后显著优于中(χ^(2)=5.776,P=0.016)、低水平组(χ^(2)=12.214,P=0.000);中水平组的预后也显著好于低水平组(χ^(2)=4.912,P=0.027)。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白蛋白水平(HR=0.734,P=0.002)是影响贲门癌手术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白蛋白水平是贲门癌患者简单有效的预后指标,可供患者术后长期管理和治疗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癌 白蛋白水平 预后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建东 贺利民 +4 位作者 马磊 张振 姚传山 尤朵 闻朋浩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10期894-897,900,共5页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肺腺癌患者...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肺腺癌患者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上检测EGFR基因19及21外显子突变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分析EGFR基因突变、ERCC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无吸烟史、肿瘤直径〈5 cm患者中较高(P〈0.05),而与肺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肺腺癌病理组织中ERCC1蛋白低表达者多,EGFR基因未发生突变的肺腺癌病理组织中ERCC1低表达较少,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3,P〈0.01)。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EGFR突变阴性患者(χ^2=9.567,P〈0.01);ERCC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PFS长于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χ^2=10.025,P〈0.01)。结论肺腺癌EGFR突变者ERCC1蛋白倾向于低表达,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者ERCC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PFS更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突变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SEZ6L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199例食管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关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琳琳 赵学科 +12 位作者 宋昕 徐瑞华 魏梦霞 李留玉 尤朵 王苒 韩雪娜 孙琳 陈亚杰 乔佳欣 谢叶真 白合林 王立东 《食管疾病》 2022年第1期8-11,共4页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解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预警的重要性。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中的19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S... 目的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特点,解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预警的重要性。方法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患者临床信息数据库中的199例食管鳞癌患者的SNP rs75331747等信息进行整理剖析,用单因素双重线性回归方法解释其是否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结果199例食管鳞癌患者中,T/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显著高于G/G基因型个体,T/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高于G/T基因型个体,G/T基因型个体生存率高于G/G基因型个体(P<0.001),SEZ6L2基因rs75331747SNP位点多态性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生存的影响因素。结论SEZ6L2基因rs75331747可能影响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生存结局,可以作为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单核苷酸多态性 rs75331747 基因型 β-半乳糖苷酶1
下载PDF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患者的3种常见器官转移方式及预后
9
作者 杨媛啧 赵学科 +11 位作者 宋昕 徐瑞华 魏梦霞 尤朵 李贝 范宗民 李留玉 陈瑶 吉佳佳 鲍启德 郭贵周 王立东 《食管疾病》 2022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常见远处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及风险分析,为患者复查时应该着重优先复查哪些方面指明方向。方法本研究对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临床信息... 目的探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AEG)患者常见远处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及风险分析,为患者复查时应该着重优先复查哪些方面指明方向。方法本研究对来自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万例食管癌及贲门癌临床信息数据库(1973年至2022年)中收集的132例AEG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比较AEG远处器官转移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通过χ^(2)检验比较两组变量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常见转移器官有132例,包括肝脏、肺和脑,分别为82例(62.12%)、38例(28.79%)、12例(9.1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家族史、TNM分期、分化程度、高低发区、淋巴结是否转移、切缘是否净等与AEG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无关。生存分析显示肺转移患者预后较好,肝转移和脑转移预后较差。结论AEG伴远处转移的患者整体预后较差,肝癌最差,复查时应及时重点优先复查肝脏,其次复查肺和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胃交界部腺癌 远处转移 预后 生存分析
下载PDF
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精准防控策略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立东 尤朵 +4 位作者 陈瑶 吉佳佳 徐瑞华 赵学科 宋昕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阐明食管上皮癌变早期形态变化特征,揭示上皮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变化及与形态学变化的关系,进一步确定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分子分型,建立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防控体系,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精准... 阐明食管上皮癌变早期形态变化特征,揭示上皮癌变多阶段演进的分子变化及与形态学变化的关系,进一步确定食管癌癌前病变的分子分型,建立无症状高危人群筛查防控体系,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本文就食管癌高危人群筛查和精准防控策略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前病变 分子分型 早期发现
原文传递
203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状况及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尤朵 赵学科 +9 位作者 徐瑞华 魏梦霞 李新敏 陈亚杰 孙琳 白合林 马琳琳 乔佳欣 李吉林 王立东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探讨术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203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均行贲门癌根治术(R0切除)并随访至2022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生存概率,统计术后5年死亡原因。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 目的观察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生存情况及死亡原因,探讨术后5年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2035例早期贲门癌患者均行贲门癌根治术(R0切除)并随访至2022年3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5年生存概率,统计术后5年死亡原因。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474例为死亡组,生存患者1516例为生存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2035例患者术后1、2、3、4、5年生存概率分别为94.1%、87.5%、80.8%、75.1%和69.8%。截至2022年3月,2035例患者死亡801例,其中术后5年死亡519例(64.8%)。519例中,死于贲门癌复发/转移474例(91.3%),心脑血管疾病13例(2.5%),术后并发症10例(1.9%),其他疾病9例(1.7%),自杀3例(0.6%),意外2例(0.4%),自然死亡2例(0.4%),原因不详6例(1.2%);术后1、2、3、4、5年死亡率分别为22.5%(117/519)、23.7%(123/519)、21.4%(111/519)、17.1%(89/519)、15.2%(79/519)。年龄>60岁(HR=1.423,95%CI:1.182~1.712,P<0.001)、肿瘤浸润程度为T_(2)(HR=1.469,95%CI:1.223~1.765,P<0.001)是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早期贲门癌患者5年生存概率为69.8%,术后5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肿瘤复发/转移;年龄>60岁、较深肿瘤浸润程度是早期贲门癌患者根治术后5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贲门癌 贲门癌根治术 5年生存率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272437例原发食管恶性肿瘤患者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立东 李留玉 +45 位作者 宋昕 赵学科 周福有 徐瑞华 刘志才 李爱丽 李吉林 王献增 张立国 朱芳恒 李学民 赵卫星 郭贵周 高文俊 李秀敏 万里新 库建伟 徐全晓 朱富国 纪爱芳 李惠翔 任景丽 周胜理 陈培楠 鲍启德 高社干 杨海军 魏锦昌 毛伟敏 韩占强 常志伟 周英发 韩雪娜 韩文莉 雷玲玲 范宗民 王苒 杨媛啧 吉佳佳 陈瑶 李志强 胡景峰 孙琳 陈亚杰 白合林 尤朵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23-1030,共8页
目的探讨食管常见、少见和罕见原发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其年龄和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72437例原发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均来自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管和贲... 目的探讨食管常见、少见和罕见原发恶性肿瘤的组织病理学类型及其年龄和性别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72437例原发食管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患者临床病理信息均来自省部共建食管癌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食管和贲门癌临床诊疗、病理和随访信息数据库(1973年9月至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食管肿瘤组织病理学诊断和分类标准(2019年)进行诊断和分类。对WHO诊断和分类标准中未标注的食管肿瘤,按照术后病理诊断和类型单独进行分析。采用SPSS 2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检验标准α=0.05。结果纳入的食管原发恶性肿瘤患者明确病理诊断共32种组织病理学类型,其中10种在WHO分类中未标注。根据其发生频率,分为常见(食管鳞状细胞癌,占97.1%)、少见(食管腺癌,占2.3%)和罕见(主要是食管小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等,占0.6%)3种类型。食管常见、少见和罕见原发恶性肿瘤均以男性多见,其中食管腺癌差异最明显(男∶女,2.67∶1),其次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男∶女,1.78∶1)和罕见恶性肿瘤(男∶女,1.71∶1)。食管常见肿瘤(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为主(65.2%),而食管少见肿瘤(腺癌)以胸下段为主(56.8%),罕见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以胸下段为主(51.7%和66.7%),其余罕见恶性肿瘤以胸中段为主。结论明确病理诊断的32种食管原发恶性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中,最常见肿瘤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少见肿瘤为食管腺癌,罕见肿瘤以食管小细胞癌和恶性黑色素瘤为主;均以男性多见;食管常见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以胸中段为主,而少见肿瘤食管腺癌以胸下段为主,罕见肿瘤中恶性黑色素瘤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以胸下段为主,其余罕见恶性肿瘤以胸中段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肿瘤组织学类型 临床病理 性别 发病年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