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线粒体脑肌病1例
1
作者 张丽 付庆喜 +2 位作者 尤翠平 苏明钊 苏全平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1期1629-1634,共6页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DNA (mtDNA)或核DNA (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stroke-li...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由于线粒体DNA (mtDNA)或核DNA (nDNA)缺陷导致线粒体结构和功能障碍引起肌肉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的疾病。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lactic acidosis andstroke-like episodes, MELAS)是线粒体脑肌病的最常见类型。MELAS综合征最常见的原因是MT-TL1基因中的m.3243A > G突变。由于MELAS发病模式和神经系统症状与缺血性卒中相似,容易误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1例被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MELAS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以提高对MELAS的诊断认知,并避免延误MELAS患者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LAS综合征 误诊 病毒性脑炎 癫痫
下载PDF
远缘杂交形成的二倍体鱼和多倍体鱼生殖细胞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纯 刘少军 +6 位作者 孙远东 肖俊 覃钦博 王静 何伟国 尤翠平 刘筠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3-60,共8页
本文采用性腺染色体制片及组织学切片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鲫鲤杂交第二代(F2)(2n=100)、异源四倍体鲫鲤(4n=200)、三倍体鲫鱼(3n=150))、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二代(G2)(2n=100)及鲤鱼(CyprinuscarpioL)(2n=100)(对照组)生... 本文采用性腺染色体制片及组织学切片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发育时期的鲫鲤杂交第二代(F2)(2n=100)、异源四倍体鲫鲤(4n=200)、三倍体鲫鱼(3n=150))、雌核发育二倍体鲫鲤第二代(G2)(2n=100)及鲤鱼(CyprinuscarpioL)(2n=100)(对照组)生殖细胞的染色体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中鲤鱼精原细胞染色体数与体细胞染色体数一致,为二倍体精原细胞(2n=100),而远缘杂交形成的二倍体鱼和多倍体鱼的生殖细胞中则观察到明显的染色体数加倍现象,其中,鲫鲤杂交第二代(F2)精巢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现象特别丰富,占检测的染色体分裂相的21.6%,为其产生不减半的二倍体配子提供了直接的细胞学证据,同时也说明远缘杂交是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加倍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在探讨多倍体鱼的发生及鱼类遗传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倍体杂交鱼 多倍体杂交鱼 生殖细胞染色体 卵巢 精巢 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
下载PDF
应用SOEing方法构建SOD1-G93A的真核表达载体 被引量:1
3
作者 陆玉成 车峰远 +4 位作者 苏全平 尤翠平 王龙 王富敏 于继徐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G93A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SOEing)分别扩增前段M1基因与包含突变位点的后段M2基因,然后将2段基因拼接起来,得到SOD1-G93A基因,并克隆至pcDNA3.... 目的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 superoxide dismutase,SOD1)-G93A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应用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SOEing)分别扩增前段M1基因与包含突变位点的后段M2基因,然后将2段基因拼接起来,得到SOD1-G93A基因,并克隆至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上。结果成功扩增出SOD1-G93A基因,测序结果与GenBank完全一致;对重组质粒SOD1-G93A-pcDNA3.1(-)进行双酶切鉴定,测序结果与预期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SOD1-G93A-pcDNA3.1(-)真核表达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氧化物歧化酶 点突变 质粒 DNA 重组 肌萎缩侧索硬化 重叠区扩增基因拼接法
下载PDF
不同倍性鲫鲂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的克隆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刘东 刘臻 +5 位作者 刘少军 刘良国 尤翠平 陈琳 钟欢 刘筠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19-828,共10页
用RACEPCR技术,分别获得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红鲫和团头鲂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HMG1)mR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包含579nt,翻译成193个氨基酸.不同倍性鲫鲂HMG1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在cDNA水平上,四倍体鲫鲂与母本红... 用RACEPCR技术,分别获得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红鲫和团头鲂的高迁移率族蛋白1基因(HMG1)mRNA全长序列,其开放阅读框包含579nt,翻译成193个氨基酸.不同倍性鲫鲂HMG1的cDNA和氨基酸序列比较分析表明:在cDNA水平上,四倍体鲫鲂与母本红鲫的同源性(99%)高于同父本团头鲂的同源性(97%);三倍体鲫鲂与父母本同源性(95%)低于亲本之间的同源性(98%);在氨基酸水平上,四倍体鲫鲂与父母本的同源性(100%)高于三倍体鲫鲂与亲本的同源性(97%).结果表明:远源物种间的杂交对两性不育的三倍体鲫鲂HMG1基因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分子遗传效应表现为三倍体鲫鲂HMG1基因位点发生了变异;四倍体鲫鲂HMG1氨基酸序列与亲本的完全一致性,克服了等位基因的杂交不亲和性,为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鲂遗传稳定奠定了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HMG1蛋白二级结构具有8个螺旋和3个转角,HMG1蛋白三级结构于N-端具有两个DNA结合基序,C-端具有一长为23个重复D或E的氨基酸尾.这种结构决定了HMG1能够与核DNA发生"蛋白-DNA"的相互作用,参与多种核内生物学功能的完成.另外,以HMG1氨基酸序列构建了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进化树,结果提示HMG1是一种古老的蛋白质,并在物种演化中具有保守性;首次构建了鱼类HMG1原核表达载体,外源的鱼类HMG1基因编码蛋白在原核细胞中得到了表达,这为下一步HMG1蛋白的制备和生物学功能、尤其与DNA转座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提供了条件,将助于了解物种间的杂交形成异源多倍体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多倍体 高迁移率族蛋白基因 系统进化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不同倍性鲤科鱼Cyclin B基因内含子克隆与进化分析
5
作者 刘良国 尤翠平 +3 位作者 刘少军 刘东 钟欢 刘筠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1-618,共8页
运用PCR扩增、克隆、测序等技术,分别获得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五倍体鲫鲂和团头鲂、草鱼、鲢鱼、鳙鱼等鲤科鱼Cyclin B基因部分DNA序列.结合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亲本红鲫和鲤鱼Cyclin B基因对应DNA序列,对不同倍性鲤科鱼类Cycli... 运用PCR扩增、克隆、测序等技术,分别获得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五倍体鲫鲂和团头鲂、草鱼、鲢鱼、鳙鱼等鲤科鱼Cyclin B基因部分DNA序列.结合异源四倍体鲫鲤及其原始亲本红鲫和鲤鱼Cyclin B基因对应DNA序列,对不同倍性鲤科鱼类Cyclin B基因DNA片段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由相同引物扩增的染色体数为48的鲂、草、鲢、鳙鱼,只扩增出1条DNA片段,片段长度分别为750bp,950bp,720bp和720bp,而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红鲫、鲤鱼、异源四倍体鲫鲤、异源四倍体鲫鲂,扩增出2条DNA片段(1200bp和900bp),三倍体和五倍体鲫鲂扩增出3条DNA片段(1200bp,900bp和750bp),每个DNA片段均含Cyclin B基因第2,3内含子和第2,3,4外显子.序列分析表明,四倍体鲫鲤、三倍体鲫鲂、四倍体鲫鲂和五倍体鲫鲂与其母本1200bp片段同源性分别为99.5%,98.9%,99.5%和88.7%,与母本900bp片段同源性分别为97.5%,94.6%,94.2%和89.9%,说明四倍体鲫鲤与多倍体鲫鲂1200bp和900bpCyclin B基因片段与母本红鲫同源性高,在进化上具有偏母性遗传特性.而三倍体和五倍体鲫鲂的750bpCyclin B基因片段与父本同源性分别高达98.6%和98.2%,说明其来自父本团头鲂.在两性可育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和异源四倍体鲫鲂中存在各自父本Cyclin B基因片段序列消除现象.此外,用Cyclin B基因内含子3序列构建不同倍性鲤科鱼的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由Cyclin B基因内含子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可以正确反映亲缘关系较近的鲤亚科属间鱼类系统进化关系,而不适合亲缘关系较远的亚科间杂交鱼类系统进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鲤科鱼类 异源四倍体 CYCLIN B基因 内含子 系统进化
下载PDF
基于癫痫患者单核苷酸多态性的丙戊酸钠疗效预测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王博洁 路媛 +5 位作者 李吉庆 苏全平 尤翠平 李明 车峰远 薛付忠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VPA)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对服用VPA一年以上的癫痫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利用随机森林筛选与疗效相关的SNP,分别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VPA疗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 目的:构建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VPA)疗效预测模型.方法:对服用VPA一年以上的癫痫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利用随机森林筛选与疗效相关的SNP,分别通过Logistics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构建VPA疗效预测模型,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法对两种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并比较两种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共有122名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癫痫患者,平均年龄为(27.20±14.57)岁,男性占比为67.21%.Logistics预测模型的AUC及95%CI为0.825(0.722,0.928),灵敏度为77.6%,特异度为80.0%;随机森林预测模型其AUC及95%CI为0.738(0.750,0.961),灵敏度为63.6%,特异度为80.0%.Logistic预测模型结果优于随机森林预测模型,模型预测因子为rs4646440、rs4984241、rs2894342、rs12233719、rs1019385这5个SNP,并根据模型结果绘制了列线图(Nomogram).结论:本研究构建了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的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疗效预测模型,为癫痫患者个性化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基因组学 丙戊酸钠 癫痫 Logistics回归 预测模型
下载PDF
γ干扰素抑制c-Jun氨基末端激酶磷酸化对大鼠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李钦 陈彦林 +3 位作者 马焱燚 张永东 孙崇伟 尤翠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在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组织重塑中的作用,γ干扰素对IL-1β、JNK及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γ干扰素组(C组)和曲安奈德组(D组),... 目的:研究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磷酸化在变应性鼻炎(AR)鼻黏膜组织重塑中的作用,γ干扰素对IL-1β、JNK及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γ干扰素组(C组)和曲安奈德组(D组),B、C和D组以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建立大鼠鼻黏膜组织重塑模型,并于每次激发前30min分别以磷酸盐缓冲液(PBS)、γ干扰素和曲安奈德行鼻腔滴入,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每组各取10只大鼠纳入最后的实验研究。ELISA法测定血清、鼻腔灌洗液中IL-1β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磷酸化JNK(P-JNK)及磷酸化c-Jun(P-c-Jun)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鼻腔组织匀浆P-JNK水平。结果:C、D组大鼠血清和鼻腔灌洗液中IL-β的浓度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B组大鼠鼻黏膜组织P-JNK和P-c-Jun蛋白表达显著增高,C、D组二者的表达明显减少;且C、D组大鼠鼻黏膜组织P-JNK及P-c-Jun平均吸收度值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D组大鼠鼻腔组织匀浆P-JNK含量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JNK磷酸化与鼻黏膜组织重塑密切相关;γ干扰素能抑制JNK磷酸化,减轻鼻黏膜组织的重塑,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IL-1β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动物模型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白细胞介素lβ Γ干扰素 重塑
原文传递
IL-1β介导JNK信号转导通路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顾晓 李钦 +4 位作者 陈彦林 马焱燚 张永东 孙崇伟 尤翠平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6-229,共4页
目的:探讨IL-1β/JNK信号转导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组(A组)和对照组(B组)2组。A组以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致敏和激发建立AR鼻黏膜重塑模型,根据致敏... 目的:探讨IL-1β/JNK信号转导通路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60只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组(A组)和对照组(B组)2组。A组以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致敏和激发建立AR鼻黏膜重塑模型,根据致敏和激发时间不同,分为4、8、12周组(分别为A4、A8、A12组);同时设立相应B组(分别为B4、B8、B12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IL-1β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鼻黏膜组织磷酸化JNK(P-JNK)及磷酸化c-Jun(P-c-Jun)蛋白平均吸光度值(mA值);Western Blot检测鼻腔组织匀浆P-JNK水平。对P-JNK mA值与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IL-1β浓度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A组4、8、12周大鼠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IL-1β浓度均高于同时期B组(P<0.01),且A组鼻腔灌洗液中IL-1β浓度,12周时高于4周、8周(P<0.01);A组血清中IL-1β浓度在4、8、12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各时期P-JNK及其P-c-Jun mA值均高于同期B组(P<0.01),且12周时二者均高于4、8周(P<0.01)。A组各时段P-JNK水平均高于同时期B组(P<0.01),且12周时均高于4、8周(P<0.01)。PJNK mA值与血清及鼻腔灌洗液中IL-1β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35、0.902,P<0.01)。结论:JNK信号转导途径在AR大鼠鼻黏膜重塑中起到了重要作用;IL-1β可能通过介导JNK信号转导途径,参与AR鼻黏膜组织重塑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鼻炎 变应性 C-JUN氨基末端激酶 白细胞介素1Β
原文传递
基于ISSR,AFLP分子标记和cyclins基因克隆的异源四倍体鲫鲤进化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良国 颜金鹏 +5 位作者 刘少军 刘东 尤翠平 钟欢 陶敏 刘筠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096-2107,共12页
为了解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基因组的进化情况,用ISSR,AFLP分子标记及cyclin A1和B1基因克隆的方法,从多倍体基因组和单个基因在多倍体形成前后的变化两个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鲤... 为了解两性可育、遗传性状稳定的异源四倍体鲫鲤基因组的进化情况,用ISSR,AFLP分子标记及cyclin A1和B1基因克隆的方法,从多倍体基因组和单个基因在多倍体形成前后的变化两个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异源四倍体鲫鲤经过连续15代培育,仍然保持了原始亲本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但基因组的遗传相似性及cyclins基因的碱基变异水平都说明异源四倍体鲫鲤具有明显的偏母性遗传特性.ISSR和AFLP分析表明,在异源四倍体鲫鲤基因组中,除了新产生的、原始亲本中没有的DNA条带外,还发生了原始亲本的DNA带纹消失,而且消失的带纹倾向于父本基因组.cyclins基因序列分析表明,在异源四倍体鲫鲤不同于原始亲本的核苷酸变异位点中,由于存在密码子单个碱基的非同义突变导致了异源四倍体鲫鲤新的氨基酸位点的产生.异源四倍体鲫鲤上述基因组的非加性变化,可能是应对杂交和多倍化冲击而使其趋于遗传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源四倍体鲫鲤 ISSR和AFLP CYCLIN A1和cyclin B1基因 基因组进化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对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中杯状细胞凋亡的作用
10
作者 李钦 秦桂珍 +5 位作者 顾晓 王雁鹏 张礼忠 尤翠平 张美玲 孙卉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45-750,共6页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sIL-13Rα2)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sIL-13Rα2治疗组(C组),曲安奈德治疗组(D组)4组,...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受体α2(sIL-13Rα2)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AR组(B组)、sIL-13Rα2治疗组(C组),曲安奈德治疗组(D组)4组,每组10只.采用卵清蛋白(OVA)、氢氧化铝建立大鼠AR模型.B、C、D组在建立AR模型后,分别于第4~10周于鼻腔滴入磷酸盐缓冲液(PBS)、sIL-13Rα2及曲安奈德;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进行操作.于最后一次滴鼻结束后24 h取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应用过碘酸-雪夫(AB-PAS)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法、末端转移酶标记法(TUNEL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的数量及黏液分泌情况、Bax蛋白的表达情况及杯状细胞凋亡情况.应用ANOVA方差分析进行多组间比较,LSD-t检验进行两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杯状细胞Bax阳性细胞率与凋亡细胞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比例明显增多,黏液分泌增加(0.956 7±0.980比0.0067±0.021,t=-6.853,P<0.05),而C组黏液高分泌受抑制;C和D组杯状细胞比值明显低于B组(0.639 00±0.831比0.956 7±0.980,0.661 90±0.657比0.956 7±0.980,t值分别为2.748、2.767,P值均<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和D组杯状细胞Bax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组(0.880 2±0.125比0.568 7±0.953,0.938 4±0.200比0.568 7±0.953,t值分别为-2.292、-2.685,P值均<0.05).C和D组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B组(0.516 0±0.079比0.274 0±0.056,0.535 4±0.829比0.274 0±0.056,t值分别为-17.671、-2.225,P值均<0.05).杯状细胞表达Bax阳性率与细胞凋亡率呈正相关(r=0.866,P<0.05).结论 sIL-13Rα2能诱导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杯状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IL-13,上调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从而导致了杯状细胞凋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 动物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sIL-13Rα2 杯状细胞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转染hSOD1-G93A对NSC-34细胞内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11
作者 王寿刚 陆玉成 +6 位作者 黄丽梅 尤翠平 王龙 王富敏 苏全平 于继徐 车峰远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05-909,共5页
目的探讨转染hSODl.G93A对NSC-34细胞内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未转染、转染pcDNA3.1(-)、hSODl-pcDNA3.1(-)和hSODl-G93A—pcDNA3.1(-)质粒的NSC-34细胞系;分为正常组、空转组、野生组和突变组。利用... 目的探讨转染hSODl.G93A对NSC-34细胞内铁代谢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未转染、转染pcDNA3.1(-)、hSODl-pcDNA3.1(-)和hSODl-G93A—pcDNA3.1(-)质粒的NSC-34细胞系;分为正常组、空转组、野生组和突变组。利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变化;通过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观察各组细胞氧化应激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RT.PCR)和Western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细胞内铁代谢相关蛋白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突变组的细胞胞体变圆,突起减少、变短,细胞内MDA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细胞内的转铁蛋白受体(TfR)、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DMTI)、铁蛋白等基因在基因水平上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3L(P〈0.05);各组细胞内的TfR、DMTl、铁蛋白等在蛋白水平上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胗O.05),但是突变组细胞铁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细胞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转染hSOD1-G93A对NSC-34细胞(突变组)内TfR、DMTl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可以使细胞内铁蛋白在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NSC-34细胞 转铁蛋白受体 二价金属离子转运体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