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探究
1
作者 杨靖泽 尹劲 +3 位作者 胡清 杨海青 张涵 易炜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2期98-103,共6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及与凝血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的正常关节受检者6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DCE-MRI定量参数[相对增强(RE)、曲线下面积(AUC)、最大相对增强(MRE)、最大强化斜率(Slope_(max))、最大增强(ME)],评价DCE-MRI定量参数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诊断价值,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临床资料、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BG)、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分析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DCE-MRI定量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预后的关系,DCE-MRI定量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RE、MRE、ME、Slope_(max)、AU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AUC值分别为0.719、0.767、0.800、0.834、0.814,联合预测AUC值最大为0.928;预后不良患者病程、关节压痛与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与预后良好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MRE、ME、Slope_(max)、AUC、FBG、D-D、PT、APTT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病程,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疾病活动度及预后情况显著相关(P<0.05);RE、MRE、ME、Slope_(max)、AUC均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FBG、D-D、PT、APTT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DCE-MRI定量参数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凝血功能状态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的可靠手段,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定量参数 凝血功能
下载PDF
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血清25-羟维生素D对其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尹劲 周兆文 +4 位作者 普有登 杨海青 张涵 蓝天 段洪 《国际老年医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25-羟维生素D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2月行双能骨密度仪检查的2869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检测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5-...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情况及25-羟维生素D对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9年12月行双能骨密度仪检查的2869例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检测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及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5-羟维生素D在骨质疏松发生中的影响作用。结果经双能骨密度仪检查,骨质疏松者1450例,骨量减少者410例,骨量正常者1009例,骨质疏松检出率为50.54%(1450/2869)。骨质疏松组血清25-羟维生素D和骨密度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25-羟维生素D与骨密度呈正相关性(r=0.628,P<0.05);骨质疏松组年龄结构、女性比例、糖尿病及高血压比例高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每天运动>30 min、每日摄入牛奶、每日摄入豆类和服用钙剂比例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是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25-羟维生素D、每天运动>30 min、每日摄入牛奶、服用钙剂是骨质疏松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发生率高,针对相关影响因素,应给予相应干预措施,如补充维生素D、加强运动、服用钙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25-羟维生素D 相关性
下载PDF
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尹劲 段洪 +2 位作者 周兆文 普有登 张涵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 目的观察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89例,其中以传统钉棒系统治疗200例(对照组),以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治疗89例(治疗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椎间隙高度变化,并统计两组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VAS、腰椎功能ODI评分、手术节段腰椎屈伸角度较术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较术前低(P<0.05),且术后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手术区域上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情况比较,P>0.05;对照组术后手术节段上位椎间盘退变较术前加重,且组间比较P<0.05。结论应用K.Rod脊柱动态稳定系统可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显著改善其腰椎功能,增强脊柱稳定性,维持其椎间隙高度,减少相邻节段退变,近期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动态稳定系统 传统钉棒系统 脊柱非融合术
下载PDF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并发症分析
4
作者 尹劲 段洪 +3 位作者 周兆文 袁晓峰 贺云 聂邦旭 《中外医疗》 2014年第2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12月采用PKP治疗167例...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并发症,分析其发生原因。方法 2008年9月—2012年12月采用PKP治疗167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198个椎体,随访3-51个月,平均26.9个月,总结分析术后并发症的情况及原因。结果 8例患者(4.8%)8个椎体(4.0%)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未作特殊处理。2例(1%)推杆内残留骨水泥导致椎弓根拖尾,行微创或开放手术取出骨水泥;3例(1.8%)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邻椎骨折,再次行PKP术;27例患者(16.2%)术后残留下腰痛,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引起PKP术后并发症的常见原因包括骨质疏松严重、椎体皮质不完整、医者技术不熟练、骨水泥注入时机与注入量不当等。因此,必须严格按流程进行手术操作,熟练掌握相关适应证及禁忌证,把握好骨水泥的注入时机与注入量等,才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 并发症
下载PDF
安全性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兆文 尹劲 +4 位作者 杨海青 普有登 张涵 赵志文 段洪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3290-3292,3298,共4页
目的探讨安全性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100例。双侧组患... 目的探讨安全性单侧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改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确诊治疗的脊柱压缩骨折患者2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侧组和双侧组,每组100例。双侧组患者给予常规双侧PKP术治疗,单侧组患者给予单侧PKP术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随访6个月。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水泥注射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疼痛程度、Cobb角及治疗前、治疗后1、6个月的功能障碍程度情况。结果单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水泥注射量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单侧组患者VAS得分明显低于双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obb角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和双侧组患者治疗后1、6个月的ODI得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双侧PKP术比较,安全性单侧PKP术治疗脊柱压缩骨折具有相同的疗效及功能障碍改善作用,有利于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并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创伤,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压缩骨折 功能障碍 安全性
下载PDF
脊柱退行性疾病的骨质疏松影响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陈戈 段洪 +5 位作者 卞鸿燕 贺云 尹劲 吴波 杨海青 周兆文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66-770,共5页
目的研究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与脊柱退行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脊柱退变的危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临床观察及影像学资料,大样本随机抽样,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年来505例50岁以... 目的研究低转换型骨质疏松与脊柱退行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探讨骨质疏松对老年人脊柱退变的危害。方法使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检测,临床观察及影像学资料,大样本随机抽样,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一年来505例50岁以上的患者,分析统计低转换型骨质疏松症的脊柱病变。结果各年龄组不同腰椎椎体骨密度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骨质疏松与腰椎失稳等疾病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胸腰椎骨折的偏回归系数为1.026,Wald检验结果 P=0.021<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789;脊柱退行性变的偏回归系数为0.225,Wald检验结果P=0.035<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253;腰椎失稳的偏回归系数为0.828,Wald检验结果 P=0.004<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289;腰椎滑脱的偏回归系数为0.782,Wald检验结果 P=0.024<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185;颈椎病的偏回归系数为0.691,Wald检验结果P=0.045<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211;椎管狭窄的偏回归系数为0.972,Wald检验结果 P=0.031<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2.570;脊柱畸形的偏回归系数为0.972,Wald检验结果 P=0.025<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002;年龄的偏回归系数为0.048,Wald检验结果 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1.049;性别的偏回归系数为-1.035,Wald检验结果 P=0.000<0.05,有统计学意义,OR值为0.355。骨质疏松,脊柱退行性病(脊柱退行性变、脊柱不稳、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脊柱畸形、颈椎病、脊柱滑脱)与年龄增加相关。结论年龄增加,低转换型骨质疏松增加;骨量丢失,骨质疏松能加速脊柱退变。骨质疏松加速脊柱退行性变、脊柱不稳、胸腰椎骨折、椎管狭窄、脊柱畸形、颈椎病、脊柱滑脱等脊柱退行性疾病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退行性疾病 统计分析
下载PDF
维生素D2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普有登 周兆文 +5 位作者 段洪 贺云 孙启增 李世和 金雄 尹劲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4-78,共5页
目的研究维生素D2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疗效影响。方法纳入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对照组(n=25)。实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同时连续肌肉注射维生素D2 40万单位/日,共七日,对照组... 目的研究维生素D2对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的疗效影响。方法纳入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27)、对照组(n=25)。实验组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同时连续肌肉注射维生素D2 40万单位/日,共七日,对照组仅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后血清25OHD水平、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分析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结合维生素D2在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中的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时实验组患者肩关节Neer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优良率(P <0.05)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血清25OHD水平在6周、12周、24周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维生素D2能有效缩短老年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2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性骨折 锁定钢板 内固定
下载PDF
两种改良后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8
作者 胡军 段洪 +9 位作者 聂邦旭 袁晓峰 张云峰 周兆文 贺云 尹劲 牟东刚 张启 余鹏 普有登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22期504-505,共2页
目的观察两种改良后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骨科以骨盆、髋臼骨折收住院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患者选择采用改良后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其余26例患者选择采用新... 目的观察两种改良后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骨科以骨盆、髋臼骨折收住院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患者选择采用改良后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其余26例患者选择采用新改良后Stoppa入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分析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新改良后Stoppa入路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少,与改良后Stoppa入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改良后Stoppa入路均可有效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新改良后Stoppa入路具有更多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骨折 髋臼骨折 手术入路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治疗方式的大宗病例回顾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周兆文 段洪 +4 位作者 普有登 尹劲 袁晓峰 贺云 闵捷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4期24-27,共4页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推荐理想的治疗方式。方法 174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收集患者信息和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相互之间的... 目的回顾分析两种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方法,推荐理想的治疗方式。方法 1748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为保守治疗组、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组,收集患者信息和治疗后的相关数据,统计分析治疗前后相互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各治疗组患者年龄、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微创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0.01);保守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伤椎再压缩率无统计学差异(=0.05);两组比较相邻椎体压缩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的治疗,首推微创椎体成形术,效果显著且不会增加伤椎再压缩率和相邻椎体压缩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治疗 微创经皮椎体成形术
下载PDF
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新策略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兆文 袁晓峰 +3 位作者 张启 贺云 尹劲 段洪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5期354-356,共3页
目的探索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完美复位方法,并规范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技术。方法 30例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椎管占位>50%或伴高度塌陷>50%)均采用脊柱后路GSS钉棒系统多次撑开复位固定,并经椎弓根行伤椎体内打压植骨治疗。术... 目的探索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手术完美复位方法,并规范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技术。方法 30例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椎管占位>50%或伴高度塌陷>50%)均采用脊柱后路GSS钉棒系统多次撑开复位固定,并经椎弓根行伤椎体内打压植骨治疗。术中反复撑开2~4次,植人工骨6~8 cm3。结果 X线和CT显示骨折复位满意,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至96%~105%,椎管占位恢复至0~6%,神经症状无1例加重。平均随访1~23个月,未发现断钉、断棒和后凸畸形,椎管占位无加重,神经损伤症状多数减轻或完全恢复,半年后病例伤椎均达骨性愈合。结论大部分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可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反复多次撑开方式复位固定,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融合治疗,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 后路固定 植骨
下载PDF
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 被引量:1
11
作者 普有登 杨俊宇 +6 位作者 周兆文 段洪 尹劲 孙启增 金雄 张涵 蓝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1年第3期42-48,53,共8页
目的探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其对邻近上位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65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 目的探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中期疗效及其对邻近上位节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2月至2013年6月65例采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34例,年龄21~73岁,平均(53.4±10.8)岁;融合组(n=21),非融合组(n=20),“融合+非融合”组(n=24)。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根据术前及各随访时间腰痛、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比较3组病例术前及随访时间腰椎侧位X线片、腰椎MRI手术及邻近上位节段椎间隙高度、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情况。结果经72~84个月,平均(72.0±8.6)个月随访。3组组内术后3、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及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腰痛、下肢痛VAS评分改善率,融合组为66.4%、76.7%,非融合组为84.4%、72.4%,“融合+非融合”组为70.8%、77.8%;邻近上位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s分级: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指数:3组组内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节段椎间高度指数:非融合组、“融合+非融合”组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K-Rod动态稳定系统对腰椎退行性疾病行非融合及“非融合+融合”术治疗,中期随访疗效良好,一定程度上可延缓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对退变的椎间盘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Rod动态稳定系统 腰椎退行性疾病 动态稳定 邻近节段退变 中期随访
下载PDF
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脊柱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旭铭 段洪 +5 位作者 尹劲 袁小峰 胡军 木丽华 杨旭 许忠明 《云南医药》 CAS 2010年第2期203-204,共2页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不但具有迅速止疼和稳定脊柱的作用,同时具有使新鲜骨折椎体压缩复位及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我科自2007年9月~2008年9月共完成椎体后凸...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在治疗骨质疏松所致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中,不但具有迅速止疼和稳定脊柱的作用,同时具有使新鲜骨折椎体压缩复位及矫正后凸畸形的作用。我科自2007年9月~2008年9月共完成椎体后凸成形术30例共43个椎体,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后凸成形术 球囊扩张 老年椎体压缩骨科
下载PDF
伤椎内球囊扩张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兆文 普有登 +4 位作者 闵捷 袁晓峰 贺云 尹劲 段洪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2期21-24,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伤椎内球囊扩张后植骨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囊,扩大伤椎内骨质空腔,植入人工骨填充的... 目的探讨后路钉棒复位固定联合经椎弓根伤椎内球囊扩张后植骨手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1例胸腰段及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复位固定,经伤椎椎弓根置入PKP系统球囊,扩大伤椎内骨质空腔,植入人工骨填充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植骨量、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钉棒复位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方法做初步对比。结果31例爆裂骨折复位固定良好,神经功能ASIA评分无一例加重,伤椎内植骨区域填充良好,22例患者术后坚持随访,无一例断钉断棒,骨折愈合良好,伤椎内无空腔形成,取出内固定物后6月复查,无一例伤椎塌陷;在手术时间、透视次数、出血量、椎体前后缘平均高度、Cobb角、椎管占位等方面,与经椎弓根单纯植骨手术无明显差异,但植骨量更加充分,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本术式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理论上是一种有效手段,但与传统的简单钉棒复位固定方式比较,是否可以明显减少钉棒取出后伤椎塌陷的发生,还需深入研究及大宗病例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球囊扩张 植骨
下载PDF
后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 被引量:1
14
作者 普有登 段洪 +5 位作者 周兆文 杨俊宇 金雄 尹劲 张涵 蓝天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0年第6期28-31,36,共5页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例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6岁,平均(32.9±6.7)岁。患者均存在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症...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螺钉治疗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16例寰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6岁,平均(32.9±6.7)岁。患者均存在枕颈部疼痛、活动受限症状,均无脊髓损伤症状。骨折类型:Gehweiler分型Ⅲa型5例、Ⅲb型7例、Ⅳ型4例;Ⅲa型合并下颈椎损伤1例、Ⅲb型合并下颈椎损伤1例;Ⅲb型7例中,横韧带损伤Dickman分型Ⅱa型3例、Ⅱb型4例;Ⅳ型4例中,横韧带损伤Dickman分型Ⅱa型1例、Ⅱb型3例。术前均行颅骨牵引制动稳定骨折块,术前CT测量寰齿前间距(ADI)、记录枕颈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排除手术禁忌证后均行后路单椎体内固定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复查CT寰齿前间距(ADI)、枕颈部VAS评分、颈椎活动范围(ROM),术后影像学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16例患者均完成置钉操作;手术时间为60~90 min,平均(75.9±9.8)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00 m L,平均(180±50.2)m L;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术后X线片及CT示2例单侧螺钉偏内致椎弓根内侧皮质破裂,但均无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其余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平均(21.1±6.1)个月。术前枕颈部VAS评分4~7分,平均(5.5±1.2)分;末次随访时枕颈部疼痛VAS评分0~3分,平均(1.3±0.9)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DI值2.9~5.2mm,平均(4.2±0.7)mm,末次随访ADI值2.0~3.6mm,平均(2.8±0.5)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颈部活动范围(ROM)前屈30°~42°,平均(35.12±3.8)°;后伸29°~38°,平均(33.3±2.8)°;左侧屈31°~46°,平均(37.8±4.0)°;右侧屈33°~48°,平均(38.9±4.8)°;左旋转47°~61°,平均(54.8±4.3)°;右旋转46°~60°,平均(53.3±4.3)°。术后6~9个月,平均(7±0.9)个月复查骨折断端达到骨性愈合,随访期间颈椎序列良好。未见内固定松动、断裂,无C1-2失稳。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寰椎Gehweiler分型Ⅲ、Ⅳ型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骨折内固定 功能保留
下载PDF
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洪 周兆文 +3 位作者 陈戈 贺云 袁晓峰 尹劲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1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规范术中操作要点,使其更加安全有效.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钉棒复位,经椎弓根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异体人工骨、磷酸钙人工骨或带BMP人工骨粒,4例经球囊扩张处理椎体,术后随访... 目的总结经椎弓根伤椎内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规范术中操作要点,使其更加安全有效.方法 60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钉棒复位,经椎弓根伤椎内植入自体髂骨、异体人工骨、磷酸钙人工骨或带BMP人工骨粒,4例经球囊扩张处理椎体,术后随访行X片和CT检查了解植骨情况.结果 60例均未发生钉棒断裂,2例椎体仍存空腔,2例出现继发性椎管占位,但无神经损伤症状,4例球囊处理后椎体植骨充实.结论胸腰椎爆裂骨折经椎弓根伤椎植骨技术中,后路钉棒可以良好复位伤椎高度和椎管减压的病例,需采用工作套管操作,注意通道方向需朝向骨折线处,套管开口方向需朝向中线,可以植入不同的替代材料,应用球囊可以使植骨充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爆裂骨折 经椎弓根 植骨
下载PDF
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旭铭 段洪 尹劲 《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总结和评价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0例.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6例... 目的总结和评价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20例.结果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创口愈合良好,无骨折延迟愈合和不愈合.按Mazur踝关节症状和功能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6例,良3例,可1例.统计学采用百分率的可信区间,双侧95%可信区间,(75%,100%)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锁定钢板治疗Pilon骨折效果确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LON骨折 治疗 内固定 锁定钢板
下载PDF
赛来昔布和帕瑞昔布钠用于围术期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波 段洪 +1 位作者 袁晓峰 尹劲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16期170-171,共2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赛来昔布和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接收的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脊柱手术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是研究组,另一组是对照组。研究组57例在围术期应用赛来昔布和帕瑞...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赛来昔布和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7月接收的膝关节置换、髋关节置换、脊柱手术患者96例,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两组,一组是研究组,另一组是对照组。研究组57例在围术期应用赛来昔布和帕瑞昔布钠进行镇痛,对照组39例在围术期应用芬太尼混合液静脉镇痛泵进行镇痛,对研究组和对照组使用镇痛药物取得的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在手术后24 h和48 h,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和手术后72 h,两组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在手术结束后48 h,血清中的COX-2和人前列腺素E(PGE2)浓度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赛来昔布和帕瑞昔布钠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赛来昔布 帕瑞昔布钠 镇痛
下载PDF
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涵 尹劲 +2 位作者 杨靖泽 黄杰平 周兆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8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1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现选取150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按照随机数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而研究组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00,P<0.05)。研究组治疗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和12周后,研究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部高度和Cobb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椎体中部高度高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腰背痛疾病治疗成绩标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两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5.33%低于对照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采用脊柱微创手术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促进骨折端的愈合,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 脊柱微创手术 保守治疗 疼痛 神经功能恢复 日常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昆明市健康成年人不同年龄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海青 周兆文 +2 位作者 尹劲 吕江 段洪 《中外医疗》 2018年第22期73-75,78,共4页
目的通过测定1 800名昆明市健康成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分析目前昆明市健康成年人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方便选择2010年1—4月昆明健康成年人1 800名,所有成年人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5 m L,完... 目的通过测定1 800名昆明市健康成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和骨密度,分析目前昆明市健康成年人的维生素D状况,并评价其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方便选择2010年1—4月昆明健康成年人1 800名,所有成年人体检当天空腹取静脉血5 m L,完成血清分离后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的方法测定血清25OHD水平。根据年龄分为18~29岁组、30~39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分析对昆明市健康成年人年龄与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骨密度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维生素D严重缺乏192名(10.7%),缺乏1 075名(59.7%),不足430名(23.9%),充足仅103名(5.7%);1 800名受试者中,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70岁组血清维生素D平均值分别为:18.90 ng/m L,20.36 ng/m L,19.91 ng/m L,18.53 ng/m L,18.33 ng/m L,18.62 ng/m L。60~69岁组,≥70岁组全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区及转子间骨密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29岁组、30~39岁组,40~49岁组,50~59岁组全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区及转子间骨密度水平,均高于60~69岁组,≥70岁组(P<0.05)。昆明市健康成年人年龄与骨密度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昆明地区健康成年人群中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不同年龄段均需增加维生素D补充改善成年人群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羟维生素D 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不足 竞争性放射免疫分析
下载PDF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涵 尹劲 +2 位作者 杨靖泽 黄杰平 周兆文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9期149-153,共5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共计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拟行手术治疗,按照均等单盲方将80例患者...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该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共计选取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病例收集时间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所有患者均拟行手术治疗,按照均等单盲方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两组均给予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和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疼痛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3 d和手术后1周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IL-6、IL-8、hs-CRP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维度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后生活质量4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0%)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P<0.05)。结论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势,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微创经皮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 疼痛 血清炎性因子 并发症 生命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