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和十二烷基磺酸钠混合溶液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尹宝霖 张广友 +1 位作者 魏西莲 石成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22,共5页
研究了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RTAC)同系物与十二烷基磺酸钠(R12SO3Na)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胶团形成和表面吸附。实验表明,此类复配体系在胶团形成,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能力上均显示了全面的增效作用。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 混合溶液 RTAC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尹宝霖 桑青 +1 位作者 魏西莲 孙得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1-3,共3页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 ,并求出包结常数。研究发现 ,随着 β -环糊精浓度的增加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升高 ,临界胶束浓度 (cmc)增大。根据Van′t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证明焓... 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十二烷基硫酸钠的包结作用 ,并求出包结常数。研究发现 ,随着 β -环糊精浓度的增加 ,十二烷基硫酸钠的表面张力升高 ,临界胶束浓度 (cmc)增大。根据Van′tHoff方程计算了包结过程的热力学参数 ,证明焓和熵对包结均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Β-环糊精 包结常数 热力学参数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一种新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 被引量:6
3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2 位作者 李大成 石成法 张广友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2-15,共4页
测定了两种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nH2n+1OCH2CH(OH)CH2N(CH3)3Br,n分别为8和1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二甲基黄的增溶能力。实验表明,此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高... 测定了两种3烷氧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nH2n+1OCH2CH(OH)CH2N(CH3)3Br,n分别为8和12]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和对二甲基黄的增溶能力。实验表明,此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高于单纯体系,二者相互作用强,混合溶液透明稳定,对二甲基黄的增溶作用高于单一组分;混合比为1∶1时表面活性和增溶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阳子型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孙得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nNCl)的吸附等温线 ,应用热力学公式计算出了吸附过程的ΔG0 、ΔH0 和ΔS0 ,实验结果表明 ,CnNCl同系物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利用表面张力法测定了活性炭自水溶液中吸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CnNCl)的吸附等温线 ,应用热力学公式计算出了吸附过程的ΔG0 、ΔH0 和ΔS0 ,实验结果表明 ,CnNCl同系物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随表面活性剂中疏水基碳链的增长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张力 活性炭 吸附 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吸附 等温线
下载PDF
一些有机物在R_nTAC/SDS体系中的增溶及相转移自由能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1 位作者 孙得志 桑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80-683,共4页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苯甲醇、正己烷、苯、甲苯和四氯化碳在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RnTAC ,n =8,12 ,14 ,16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2个单纯组分及混合胶束中的增溶量。结果表明 ,有机物的增溶量... 用微量滴定法测定了正丁醇、正戊醇、正己醇、苯甲醇、正己烷、苯、甲苯和四氯化碳在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RnTAC ,n =8,12 ,14 ,16 )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2个单纯组分及混合胶束中的增溶量。结果表明 ,有机物的增溶量随表面活性剂碳链的增长而增加。混合体系对极性物的增溶曲线呈“V”形 ,等量比混合时增溶量最小。而对非极性物的增溶曲线呈“马鞍”形 ,等量比时增溶量最大。有机物从水相到胶束相的相转移自由能与其本身的极性和RnTAC的碳氢链长有关 ,极性越小、表面活性剂的碳氢链越长 ,增溶越容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 增溶 相转移自由能
下载PDF
一锅法由顺酐制备富马酸二甲酯 被引量:6
6
作者 尹宝霖 秦增全 张立云 《化学试剂》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2-113,共2页
一锅法由顺酐制备富马酸二甲酯**尹宝霖*秦增全张立云(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聊城252059)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fumarate,DMF)是美国在80年代开发的新型高效防腐剂[1],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菌... 一锅法由顺酐制备富马酸二甲酯**尹宝霖*秦增全张立云(聊城师范学院化学系,聊城252059)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fumarate,DMF)是美国在80年代开发的新型高效防腐剂[1],具有高效、低毒、广谱抗菌和较好的抗真菌能力,成本比苯甲酸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马酸二甲酯 DMF 生产 工艺 一锅法 顺酐
下载PDF
脂肪酰基谷氨酸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尹宝霖 桑青 +2 位作者 魏西莲 王大奇 孙德志 《精细化工》 CAS CSCD 1996年第5期8-11,共4页
研究了N脂肪酰基谷氨酸钠(FAGNa)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活性,测定了不同比例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得出临界胶束浓度及此时的表面张力。应用Gibbs吸附公式求出表面总吸附量... 研究了N脂肪酰基谷氨酸钠(FAGNa)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混合水溶液的表面活性,测定了不同比例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浓度曲线,得出临界胶束浓度及此时的表面张力。应用Gibbs吸附公式求出表面总吸附量,根据吸附层及胶束中两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相互作用参数公式求出吸附层及混合胶束组成。实验表明,此体系显示了较高的表面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氨基酸型 FAG-Na CTAB 相互作用
下载PDF
AA-AM-SA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 被引量:17
8
作者 尹宝霖 秦增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57-60,共4页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烯丙基磺酸钠(SAS)三无共聚物(AA-AM-SAS)。用IR、NMR和热分析方法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对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烯丙基磺酸钠(SAS)三无共聚物(AA-AM-SAS)。用IR、NMR和热分析方法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对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酸 丙烯酰胺 烯丙基磺酸钠 共聚物 阻垢
下载PDF
脂肪酸基谷氨酸钠及复配体系浓溶液的粘度性质 被引量:1
9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王大奇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14,共3页
在50℃时测定了作脂肪酸基谷氨酸单钠(FAG-Na)、磷酸钠、硫酸钠、卤化销及聚乙烯吡咯烷网(PVP)各溶液对水的相对粘度。同时测定了FAG-Na/盐和FAG-Na/PVP体系对水的相对粘度。测定结果表明,无机盐对FAG-Na的浓溶液有显著的增粘作... 在50℃时测定了作脂肪酸基谷氨酸单钠(FAG-Na)、磷酸钠、硫酸钠、卤化销及聚乙烯吡咯烷网(PVP)各溶液对水的相对粘度。同时测定了FAG-Na/盐和FAG-Na/PVP体系对水的相对粘度。测定结果表明,无机盐对FAG-Na的浓溶液有显著的增粘作用,不同无机盐的增粘效果不同。这可用离子与波团的相互作用、离子的水化数以及股团形状的改变等来解释。PVP亦有增粘作用,可由高聚物与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基团之间及流水键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酰基 谷氨酸钠 粘度 胶团 表面性剂 配方
下载PDF
R_(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相态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孙得志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273-276,共4页
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微乳液区、微乳液/液晶共存区及不同液晶区域的范围。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为25%... 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R12TAB/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确定了微乳液区、微乳液/液晶共存区及不同液晶区域的范围。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含质量分数为25%~75%正癸烷的各相图内,除了存在着层状、六角状单相液晶区和层状/六角状/立方状共存的混合液晶区域外,还存在着液晶/微乳液共存的区域,且随着正癸烷质量分数的增加,微乳液及液晶区域逐渐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烷氧基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溶致液晶 微乳液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混合胶团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尹宝霖 桑青 +2 位作者 魏西莲 王大奇 杜士高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5年第4期18-22,46,共6页
本文以N-脂肪酸基谷氨酸单钠(FAG-单钠)与十二烷基磺酸钠(AS)以及FAG单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两元混合水溶液体系,对在空气/液界面上和胶束中的有关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组分混合体系均形成非理想胶团,在胶束中混... 本文以N-脂肪酸基谷氨酸单钠(FAG-单钠)与十二烷基磺酸钠(AS)以及FAG单钠与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两元混合水溶液体系,对在空气/液界面上和胶束中的有关物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组分混合体系均形成非理想胶团,在胶束中混合体系的AS/FAG单钠溶液出现增效,而CTAB/FAG单钠体系有增效和抑制作用.但在表面层中均出现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混合体系 胶团 CTAB FAG单钠
下载PDF
吸附伏安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宝霖 赵敬中 +2 位作者 孙德志 魏西莲 石成法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8年第2期33-36,共4页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伏伏安法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临界胶束浓度.基本原理为:存在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微量中性红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峰电流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曲线在临界胶束浓度处有一拐点,此点即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以中性红为探针,用吸伏伏安法测定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的临界胶束浓度.基本原理为:存在于表面活性剂溶液中的微量中性红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峰电流对表面活性剂浓度的曲线在临界胶束浓度处有一拐点,此点即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胶束浓度 吸附伏安法 表面活性剂 性能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醇/水三元体系液晶的研究
13
作者 尹宝霖 刘杰 +1 位作者 魏西莲 孙得志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5-189,共5页
在25℃时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8TAB)/正丁醇/水的三元体系的相图,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该体系中的某些区域呈现出彩色液晶。一些绚丽的彩色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的液晶纹理。用2HNMR和小角X衍射与纹理照... 在25℃时绘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R8TAB)/正丁醇/水的三元体系的相图,在偏光显微镜下发现该体系中的某些区域呈现出彩色液晶。一些绚丽的彩色照片清楚地显示了不同的液晶纹理。用2HNMR和小角X衍射与纹理照片对照,确定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类型,用差示扫描量热法证实了液晶结构的转化。研究分析了液晶层厚度、温度和时间对液晶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晶膜厚度是产生颜色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溶致液晶 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正丁醇 相图
下载PDF
氯化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脂肪酰基谷氨酸钠泡沫性能的影响
14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2 位作者 王大奇 石成法 齐玉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19,共4页
考查了氯化钠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N-脂肪酰基谷氨酸钠(FAG-Na)溶被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皆能大大改善FAG-Na的泡沫性能。
关键词 氯化钠 脂肪酰 谷氨酸钠 表面活性剂 泡沫性
下载PDF
PEG对N-脂肪酰基谷氨酸钠盐起泡特性的影响
15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2 位作者 王大奇 孙德志 齐玉焕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3-15,18,共4页
本文测定了N-脂肪酰基谷氨酸单钠(FAG-Na)在添加了聚乙二醇(PEG)后的起泡性和稳泡性参数,对不同分子量及其浓度对FAG-Na起泡性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脂肪酰基 谷氨酸钠 起泡性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16
作者 尹宝霖 桑青 +2 位作者 李考真 魏西莲 孙得志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32-36,共5页
绘制了C12NBr/正丁醇/正癸烷/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边界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补充和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 绘制了C12NBr/正丁醇/正癸烷/水的拟三元体系相图.确定了它们区域边界范围,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微乳液结构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2HNMR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与液晶纹理相互补充和对照,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在恒定温度下,随含水量增加,体系的液晶相结构发生如下变化,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层状、六角状与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微乳液.当组成固定时,体系的液晶相结构随温度的变化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十二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溶致液晶 微乳液 2HNMR 差示扫描量热法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正丁醇/正癸烷/水体系 相图
下载PDF
聚合物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甲基黄的影响
17
作者 尹宝霖 魏西莲 +1 位作者 赵淑英 符爱云 《表面活性剂工业》 1999年第2期28-31,共4页
研究了PVP(聚乙烯吡咯烷酮)和PEG(聚乙二醇)对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纯和复配体系对DMAB增溶的影响,实验表明,PVP使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单纯及复配体系的增溶能力增强,而PEG却使之降低。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复配体系 高聚物 增溶作用 甲基黄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β-环糊精与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4
18
作者 孙得志 王世兵 +2 位作者 魏西莲 尹宝霖 李林尉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3期1247-1251,J004,共6页
在 2 98 .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 .实验表明 ,随着疏水链CnH2n +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 (n =8,12 ,14 ) ,主 -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 1∶1为主变为 2∶1为主 .... 在 2 98 .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 β 环糊精与 3 烷氧基 2 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 .实验表明 ,随着疏水链CnH2n +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 (n =8,12 ,14 ) ,主 -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 1∶1为主变为 2∶1为主 .各包合物都比较稳定 ,对应于n =8,12 ,14所得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 :β1=1.0 8× 10 -3 dm3 ·mol-1,β1=2 8.66× 10 3 dm3 ·mol-1,β2 =14 1.9× 10 3 dm6·mol-2 .形成包合物的过程都是焓、熵共同驱动的过程 .包合物标准形成焓 (ΔH )和标准形成熵(ΔS )随着CnH2n+ 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而减小 .从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微量热 包结作用 表面活性剂 平衡常数 热力学函数
下载PDF
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玲 邱晓梅 +3 位作者 孙德志 刘峰 邸友莹 尹宝霖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应用等温流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时互为旋光异构体的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利用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了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D-甘露醇和D-... 应用等温流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时互为旋光异构体的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稀释焓,利用McMillan-Mayer理论计算了D-甘露醇与D-山梨醇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结果表明,D-甘露醇和D-山梨醇在氯化钠水溶液中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h2均为正值,h2的值随着氯化钠浓度的增加皆逐渐增大,但D-山梨醇的焓对相互作用系数h2增大的速率[dh2/dm(NaCl)]比D-甘露醇的要大.根据两多元醇分子构象结构的差异,溶质-溶质相互作用和溶质-溶剂相互作用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甘露醇 D-山梨醇 氯化钠 稀释焓 焓对相互作用系数
下载PDF
微量热法研究α-环糊精与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包结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世兵 宋明芝 +2 位作者 魏西莲 尹宝霖 孙得志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837-842,共6页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α-环糊精与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n=7、8、12、14),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1:1为主变为2:1为主.各包合物都相当稳... 在298.15K下用微量热法研究了α-环糊精与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在水溶液中的包结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疏水链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n=7、8、12、14),主-客体包合物的化学计量比由1:1为主变为2:1为主.各包合物都相当稳定,对应于n=7、8、12、14所得实验稳定常数分别为,β1=1.95×103dm3·mol-1、β1=2.62×103dm3·mol-1、β2=3.06×106dm6·mol-2、β2=13.75×106dm6·mol-2.包合物的形成均是焓驱动过程.包合物的平衡常数随烷氧基(CnH2n+1O)中碳原子数目n的增加而增大,而包合物生成过程的标准反应焓(ΔH)和标准反应熵(ΔS)都随n的增加而减小.从主、客体的微观结构及包合物形成前后表面活性剂离子憎水基团周围溶剂分子排列结构的变化出发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环糊精 3-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 微量热 主-客体包合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