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8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本溪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1
作者 尹志刚 李萌萌 +5 位作者 吴子杰 陈军典 姜然 张凯强 姜琦 郭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9,共15页
辽宁本溪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北部,区内广泛发育新太古代深成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尚无钾质花岗岩的报道。钾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早期陆壳发育成熟和稳定的重要标志,本次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对系统的研究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的形... 辽宁本溪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北部,区内广泛发育新太古代深成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尚无钾质花岗岩的报道。钾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早期陆壳发育成熟和稳定的重要标志,本次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对系统的研究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本溪地区马家沟的钾质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成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马家沟岩体为片麻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岩石^(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490±21)Ma,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该岩体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质岩石;主要富集高场强元素La、Zr、Th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Nd等元素,亏损P元素、高场强元素N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Ti等;REE曲线为右倾型,负Eu异常,属于S型花岗岩。研究区钾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是变质泥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华北太古宙克拉通固结基底形成之前的最后一次岩浆活动,标志着在新太古代晚期本溪地区微陆块已拼贴完成,并与其他地区一起构成稳定的华北太古宙克拉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太古代晚期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代学 钾质花岗岩 本溪地区
下载PDF
基于SAM&ImageJ图像处理的堆石混凝土坝层面露石率研究
2
作者 安宇 徐小蓉 +2 位作者 尹志刚 金峰 张喜喜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1,共8页
堆石混凝土坝层面的外露块石为上下层提供了重要的啮合作用,其投影面积比例是科学评价层间抗剪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国际最新Meta AI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对层面外露堆石进行自动图像分割,并基于ImageJ软件对SAM识别后的图... 堆石混凝土坝层面的外露块石为上下层提供了重要的啮合作用,其投影面积比例是科学评价层间抗剪性能的重要指标。采用国际最新Meta AI模型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对层面外露堆石进行自动图像分割,并基于ImageJ软件对SAM识别后的图片进行再加工与图像计算,利用平滑、差分算法、中值滤波等方法精准标定外露堆石,二值化后计算得到层面露石率。结果表明:SAM图像预分割可识别约90%的外露堆石,经过ImageJ二次图像处理后可有效提高小粒径堆石的识别精度,对比手动标注结果误差在±3%以内。以贵州省两座水库的工程应用为例,对浇筑仓面进行分区预处理,结果发现靠近上游、中部、下游不同区域的露石率差别较大,计算得到的层面露石率以10%~30%居多,其中堆石入仓运输通道区域的露石率较低。研究内容与结论可为堆石混凝土结构层间界面抗剪力学性能和大坝蓄水安全稳定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混凝土坝 segment anything model(SAM) 图像处理技术 露石率 层间抗剪性能
下载PDF
黑龙江省木兰县六块地南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成矿预测
3
作者 尹志刚 姜然 +5 位作者 陈军典 李萌萌 周小刚 张凯强 姜琦 郭浩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015-2027,共13页
黑龙江木兰县六块地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成矿区带为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成矿预测... 黑龙江木兰县六块地南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岩浆弧,成矿区带为伊春-延寿多金属成矿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为查明该区各成矿元素和矿(化)体的分布特征,实现找矿突破,开展了12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及成矿预测工作。利用12种成矿元素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单元素异常分析和组合元素异常分析,圈定了元素异常区,优选了找矿靶区。结果表明,区内Au、As、Sb、Mo元素变异系数值高,成矿潜力较强;As、Sb元素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3,R型聚类分析将成矿元素分为4类,因子分析将分析元素分为4组;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和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共圈出单元素异常113处,组合异常3处;测区主攻矿种为Au和Zn,Au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Au-5和Au-7异常区,Zn元素主要找矿靶区为Zn-6异常区,As、Sb、Mo找矿前景非常好,可作为第一找矿目标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球化学异常 单元素异常 组合异常 成矿预测 黑龙江省木兰县
下载PDF
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压降升高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4
作者 尹志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44,共5页
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压降升高将直接影响本装置的正常生产。针对国内某炼油厂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内网堵塞造成压降升高的情况,从再生系统的操作过程、再生器结构特点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对压降升高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过度... 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压降升高将直接影响本装置的正常生产。针对国内某炼油厂连续重整装置再生器内网堵塞造成压降升高的情况,从再生系统的操作过程、再生器结构特点及制造工艺等方面对压降升高的原因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催化剂过度磨损、生产工艺操作不当是内网堵塞、压降升高的直接原因,内网所采用的轴向筛网结构和制造工艺的固有缺陷是间接原因。经过内网清理,同时优化干燥系统运行、淘析气系统运行,消除了再生器内网堵塞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重整 催化剂 再生器 内网
下载PDF
石墨烯生产技术及其在聚丙烯改性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尹志刚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71,共4页
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聚丙烯改性领域的应用。采用改性的Hummers法先制备氧化石墨烯,向氧化石墨烯的超声分散液中滴加硝酸,再进行超声水热还原反应可以得到石墨烯粉体。电阻值不同且厚度不同的石墨烯薄膜可用于... 综述了近年来石墨烯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聚丙烯改性领域的应用。采用改性的Hummers法先制备氧化石墨烯,向氧化石墨烯的超声分散液中滴加硝酸,再进行超声水热还原反应可以得到石墨烯粉体。电阻值不同且厚度不同的石墨烯薄膜可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件,低电阻值区域用于天线辐射体可以兼顾天线的辐射特性和散热件的散热性能。将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旋涂于基底上喷涂铜粉后,除去基底可以得到高导电率石墨烯。添加石墨烯等添加剂可以提升茂金属聚丙烯电力管熔接点的拉伸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薄膜 聚丙烯 改性
下载PDF
浅谈炼化企业干部档案审核常见问题及有关解决措施
6
作者 尹志刚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燕山石化干部档案管理存在着一些显著特点,文章结合干部档案专项审核工作,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做法和建议。
关键词 燕山石化 人事档案 专项审核 问题 措施
下载PDF
新形势下如何发挥专家在公司生产经营中的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7
作者 尹志刚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4期265-266,共2页
通过对专家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专家队伍现状、专业领域分布、专家作用发挥等现状,针对专家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明确了职责定位、优化考核方式等对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切实提高专家队伍作用发挥能力,增强专家参与重点工作... 通过对专家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专家队伍现状、专业领域分布、专家作用发挥等现状,针对专家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明确了职责定位、优化考核方式等对策措施,积极探索实践,切实提高专家队伍作用发挥能力,增强专家参与重点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且富有活力的专家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 队伍建设 机制建设 作用发挥
下载PDF
炼化企业技能操作人员接续工作探索
8
作者 尹志刚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253-254,共2页
近年,公司技能操作人员队伍接续问题凸显,部分生产装置人员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成为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十分紧迫的问题。因公司地处首都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炼化企业更为严峻的形势,公司将技能操作人员队伍接续工作作为“十... 近年,公司技能操作人员队伍接续问题凸显,部分生产装置人员青黄不接,出现“断层”现象,成为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十分紧迫的问题。因公司地处首都的特殊性,面临着比其他炼化企业更为严峻的形势,公司将技能操作人员队伍接续工作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起步的一项基础性、系统性、紧迫性工程加以高度重视,全面梳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和建议,既要防止随意进人,又要防止后继乏人导致安全隐患,确保生产经营有序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操作 断层 接续
下载PDF
基于HSE管理体系的炼化企业安全班组建设探索
9
作者 尹志刚 刘瑷琴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23年第6期87-90,共4页
分析了炼化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基层班组工作特点,借助PDCA管理思维,系统归纳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各类管理制度对班组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要求,探索和规范了班组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了评估与预警工... 分析了炼化企业班组安全管理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基层班组工作特点,借助PDCA管理思维,系统归纳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的各类管理制度对班组安全生产职责的具体要求,探索和规范了班组安全管理评价标准和考核办法,建立了评估与预警工作机制,为推动安全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班组 炼化企业 HSE管理体系 标准 EAP观察员
下载PDF
基于声发射技术的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恺 尹志刚 +2 位作者 陈晨 董思健 周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1-226,共6页
为研究不同冻融介质(清水、3.5%NaCl溶液)对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和声发射特性的影响,对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50%的混凝土开展快速冻融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对冻融后的再生混凝土受压全过程进行监测,以声发射特性参数作为损伤变量,分析不同... 为研究不同冻融介质(清水、3.5%NaCl溶液)对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和声发射特性的影响,对再生粗骨料替代率为50%的混凝土开展快速冻融试验。利用声发射技术对冻融后的再生混凝土受压全过程进行监测,以声发射特性参数作为损伤变量,分析不同冻融介质下再生混凝土的冻融损伤劣化特征。结果表明:在3.5%(质量比)NaCl溶液中的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程度要远大于清水组中混凝土的冻融破坏程度,且两者之间的差异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声发射能量释放率的峰值随冻融次数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冻融次数后声发射相对累积能量随相对应力水平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曲线的拐点逐渐右移。建立的声发射相对累积能量-应力曲线能够较好地反映再生骨料混凝土冻融后受压破坏的全过程。研究成果可为研究再生混凝土冻融损伤演化规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冻融介质 声发射技术 损伤
下载PDF
粗骨料替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恺 林子琪 +2 位作者 尹志刚 王亮 周洪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30-235,共6页
为研究粗骨料替代率(0,30%,50%,70%,100%)和养护龄期(3,7,14,28 d)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发展的影响,对不同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开展了单轴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内部孔结构... 为研究粗骨料替代率(0,30%,50%,70%,100%)和养护龄期(3,7,14,28 d)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发展的影响,对不同替代率的再生混凝土开展了单轴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并利用低场核磁共振(LF-NMR)技术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再生混凝土内部孔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替代率为30%时,再生混凝土各项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替代率超过50%以后,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开始明显下降;不同替代率再生混凝土的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分布大体相似,均呈明显的“三峰”分布,峰面积随养护龄期的增加逐渐减小,且第一峰的峰值点有左移趋势;与替代率相比,养护龄期对横向弛豫时间T_(2)分布的影响更为显著。最后建立了基于核磁共振孔隙率与不同替代率再生混凝土的强度预测模型,与试验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替代率 力学性能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 孔结构
下载PDF
国审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信麦163
12
作者 李杰 朱保磊 +4 位作者 石守设 陈宏 尹志刚 许娜丽 陈金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34,共1页
信麦163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信阳234为母本、丰抗38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44。1特征特性信麦163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220.0~225.0d,成熟... 信麦163是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信阳234为母本、丰抗38为父本,利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高产多抗小麦新品种。2022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20144。1特征特性信麦163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220.0~225.0d,成熟期比对照品种周麦18晚0.5~1.3d。幼苗越冬期半匍匐,长势健壮,叶片较宽长;成株期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高80.1~84.3cm,株型紧凑,抗倒性较好,整齐度好,穗层整齐,熟相好。穗长方形,长芒,白粒,籽粒软(粉)质、饱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品种 系谱法选育 半冬性 小麦新品种 农业科学院 特征特性 高产多抗 对照品种
下载PDF
基于组合赋权和可拓理论的土石坝病险等级判定 被引量:1
13
作者 丛培江 王亮 +2 位作者 尹志刚 张博 李炎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3年第2期36-42,共7页
针对土石坝病险等级判定指标权重确定主观依赖性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为避免指标权重的绝对主观性和绝对客观性,采用博弈论确定指标最优综合权重,考虑评价结果存在等级判定不相容性问题,通过可拓评价模... 针对土石坝病险等级判定指标权重确定主观依赖性强,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主客观权重,为避免指标权重的绝对主观性和绝对客观性,采用博弈论确定指标最优综合权重,考虑评价结果存在等级判定不相容性问题,通过可拓评价模型完成土石坝病险程度等级判定,最终建立了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土石坝可拓病险等级判定模型,并对5座水库进行模型应用。结果表明:病险等级判定结果与水库实际鉴定结果一致,且该评价模型简单实用,提高了综合安全评价的效率和可操作性,对水库病险程度等级判定和除险加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病险等级判定 组合赋权 可拓理论
下载PDF
辽东岫岩地区古元古代盘道岭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探讨
14
作者 骆念岗 王彬娜 +4 位作者 尹志刚 刘国昊 周俊鹏 吴子杰 宋蕴航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17-1232,共16页
【研究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内的盘道岭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目前关于盘道岭岩体的研究资料较少,制约了对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演化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盘道岭岩体的野外地质... 【研究目的】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内的盘道岭花岗岩形成于古元古代,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目前关于盘道岭岩体的研究资料较少,制约了对区域大地构造背景演化的认识。【研究方法】本文基于盘道岭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开展了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岩石高硅、高钾、富碱,SiO2含量为74.04%~75.84%,K2O含量平均为3.81%,全碱(Na2O+K2O)含量为7.29%~7.87%,K2O/Na2O平均值为1.09,A/CNK为1.187~1.394,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I型花岗岩类。ΣREE总量偏低,平均值为89.78×10-6,δEu值0.19~0.93,(La/Yb)N值为2.95~50.38,轻稀土相对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呈Eu负异常的右倾“V”型特征。岩体总体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Rb、K、U和高场强元素(HFSEs)Hf,亏损Ba、Zr、Nb、Ta、P、Ti等元素,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45℃~774℃)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68℃~928℃),显示出高分异I型花岗岩的特征。【结论】岩石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盘道岭岩体形成与幔源岩浆的底侵提供的大量热量使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有关。结合地质特征、构造演化背景、元素判别图解等,认为该地区花岗岩形成于辽吉古元古代活动带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元古代 辽吉活动带 I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背景 地质调查工程 辽东
下载PDF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东部岩石圈减薄过程和机制:来自辽宁本溪北大山岩体的证据
15
作者 骆念岗 高莲凤 +7 位作者 张振国 尹志刚 崔建宇 吴君飞 邢杰 丁恺 高晨阳 王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0-365,共26页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 早白垩世华北克拉通岩石圈经历了巨厚减薄事件,但减薄过程及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论。本文对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辽宁本溪地区的北大山岩体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定年和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形成时代、源区和成因,以期得到关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岩石圈减薄研究的启示。北大山岩体岩性为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17.1±1.4)Ma,表明为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北大山岩体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具有富硅(w(SiO_(2))=69.15%~69.87%)、富碱(w(Na_(2)O+K_(2)O)=8.46%~8.66%)、贫镁(w(MgO)=0.80%~0.90%)、贫钙(w(CaO)=2.03%~2.04%),准铝质(A/CNK=0.98~0.99)的特征;富集Rb、Th、K、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型,轻稀土较陡,重稀土较平缓,花岗岩熔体的锆石饱和温度(763.14~768.87℃)明显低于A型花岗岩(>800℃),以上特征总体表现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特征。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锆石εHf(t)值为-21.49~-19.04,均为负值,二阶段亏损地幔Hf模式年龄(t DM2)=2536~2383 Ma,表明其源岩主要为古元古代古老下地壳基性岩的部分熔融。根据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认为,北大山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时期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回撤而导致的区域伸展背景环境下,同时,上涌的软流圈引起华北克拉通深部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拆沉作用,从而致使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年代学 LU-HF同位素 岩石圈减薄 北大山岩体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孔隙损伤劣化研究
16
作者 张恺 王茂华 +2 位作者 尹志刚 陈晨 张卓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2期1342-1346,共5页
研究了不同水灰比(w/c=0.45和0.55)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和微观孔隙结构损伤。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冻害后的混凝土内部微观孔隙结构演变进行了表征。基于核磁共振试验结果,建立了孔隙率损伤模型,定量评估了混凝... 研究了不同水灰比(w/c=0.45和0.55)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退化规律和微观孔隙结构损伤。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对冻害后的混凝土内部微观孔隙结构演变进行了表征。基于核磁共振试验结果,建立了孔隙率损伤模型,定量评估了混凝土的超声波速与力学性能的劣化规律。结果表明:0.55水灰比组混凝土的冻害程度要明显高于0.45水灰比组的混凝土冻害程度。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超声波波速和力学性能均呈下降趋势;劈裂抗拉强度与孔隙率损伤变量D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超声波波速与孔隙率损伤变量D呈线性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寒区水工混凝土结构的抗冻设计理论和耐久性寿命预测提供试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冻融循环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损伤变量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端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 被引量:31
17
作者 尹志刚 赵海滨 +1 位作者 赵寒冬 张跃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48-853,共6页
大兴安岭北部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具有富碱(K2O+Na2O>5.45%),高K2O(2.15%~3.75%)、K2O/Na2O(0.48~1.12)和高的Th/Ta、Ce/Nb、Ta/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的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现有... 大兴安岭北部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玄武质岩石具有富碱(K2O+Na2O>5.45%),高K2O(2.15%~3.75%)、K2O/Na2O(0.48~1.12)和高的Th/Ta、Ce/Nb、Ta/Nb比值,以及强烈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的特征,属于钾玄质系列。现有资料分析表明,该钾玄质岩石形成于大陆板内环境。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形成钾玄质岩石的原生岩浆经过强烈的结晶分异作用,并混染了前中生代的基底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岩石 地球化学 晚侏罗世 大陆板内 大兴安岭北部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晚侏罗世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志刚 宫兆民 +6 位作者 张跃龙 曹忠强 李敏 李海娜 王阳 韩宇 张圣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91-1301,共11页
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揭露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测年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于158.1±0.7Ma前形成,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演化事件的产物。地... 对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地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揭露区域大地构造环境。测年数据显示,二长花岗岩于158.1±0.7Ma前形成,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演化事件的产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具有高Si、富Na、K、Al,低Fe、Mg的特点,A/CNK值为0.83~1.09,属高钾钙碱性花岗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贫高场强元素Hf、Th;稀土元素总量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右倾,具弱的负Eu异常,为Ⅰ型花岗岩。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玄武质成分的岩石部分熔融,为同碰撞期陆壳加厚过程的产物。研究区晚侏罗世早期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其形成时代限定了大兴安岭北段伊勒呼里山地区蒙古-鄂霍茨克洋的闭合时间应为晚侏罗世早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侏罗世早期 二长花岗岩 地球化学 蒙古-鄂霍茨克洋 伊勒呼里山
下载PDF
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志刚 郝科 +5 位作者 刘成龙 王阳 李海娜 李敏 宫兆民 张圣听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825-1835,共11页
为确定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形成构造背景,对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0.9±4.2Ma,时代归属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属于高钾... 为确定内蒙古东乌旗地区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地层的时代归属和形成构造背景,对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进行了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等研究。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50.9±4.2Ma,时代归属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且具有高硅、富碱、高铝、贫钙贫镁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配分曲线右倾,具有负Eu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Sr和Nb、Ti、P;基性相容元素Cr、Co、Ni和Mg^#值较低,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流纹岩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结合相关构造判别图解,表明东乌旗地区在晚侏罗世处于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伸展作用体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乌旗地区 满克头鄂博组 锆石U-PB年龄 伸展环境 蒙古-鄂霍次克洋
下载PDF
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尹志刚 宫兆民 +5 位作者 张跃龙 韩宇 王阳 曹忠强 李海娜 李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61-1074,共14页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 对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早白垩世碱长花岗岩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主量元素具有富Si、富碱,贫Mg、Ca的特征;微量元素亏损Sr、P、Eu、Ti,富集K、Rb、Th等不相容元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A/CNK=0.88~1.21,A/NK=0.94~1.49)。测年结果显示,粗中粒碱长花岗岩的锆石年龄为140.3±1.0Ma,细中粒碱长花岗岩锆石年龄为137.9±0.8Ma,均形成于早白垩世。结合区域研究资料,伊勒呼里山地区碱长花岗岩岩体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后的岩石圈伸展密切相关,其岩浆源区可能为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白垩世 地球化学 锆石U-PB测年 A型花岗岩 伊勒呼里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