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适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龙芸豆30的选育
1
作者 孟宪欣 王强 +1 位作者 尹振功 郭怡璠 《中国种业》 2024年第10期151-153,共3页
龙芸豆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7号为母本、龙22-0579为父本杂交配组,经过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成果鉴定(国品鉴 2022004),适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种植。该品... 龙芸豆3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7号为母本、龙22-0579为父本杂交配组,经过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小黑芸豆品种。2022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成果鉴定(国品鉴 2022004),适宜山西、内蒙古、黑龙江等地种植。该品种高产、优质、广适,可作为生产上的小黑芸豆替代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 广适 小黑芸豆 龙芸豆30 选育
下载PDF
高产优质红小豆新品种龙红豆10号
2
作者 王强 孟宪欣 +1 位作者 尹振功 郭怡璠 《中国种业》 2024年第3期142-143,共2页
龙红豆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九红1号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红小豆新品种,于2022年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9232022Y0981)。该品种淀粉含量49.3%,蛋白质含量23.9%,脂肪含量0.5%... 龙红豆10号是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九红1号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经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的高蛋白红小豆新品种,于2022年完成黑龙江省科技成果登记(9232022Y0981)。该品种淀粉含量49.3%,蛋白质含量23.9%,脂肪含量0.5%。2019-2020年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2061.5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3号增产15.1%;2021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063.8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3号增产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新品种 龙红豆10号 高产 优质
下载PDF
叶面喷施锌肥对小豆产量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李琬 王雪扬 +5 位作者 卢环 刘淼 王晨 高嫱 孟宪欣 尹振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7期18-23,共6页
为促进黑龙江省小豆产业提质增效,以龙红豆4号和冀红35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2和2023年进行硫酸锌施用浓度和施用次数效果试验。2022年,设置5个ZnSO4浓度(质量百分数为0%,0.1%,0.2%,0.3%和0.4%),在结荚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小豆... 为促进黑龙江省小豆产业提质增效,以龙红豆4号和冀红352为试验材料,分别于2022和2023年进行硫酸锌施用浓度和施用次数效果试验。2022年,设置5个ZnSO4浓度(质量百分数为0%,0.1%,0.2%,0.3%和0.4%),在结荚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其对小豆产量因子及籽粒锌含量的影响,并筛选出最佳施用浓度(0.3%)。2023年,在结荚初期、结荚中期、结荚初期+结荚中期,进行叶面喷施0.3%的ZnSO4筛选出最佳喷施次数。2年研究结果表明,喷施外源ZnSO4可提高小豆单株有效荚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喷施0.3%的硫酸锌最为适宜,能有效提高小豆百粒重和籽粒锌含量,分别较CK提高6.68%~9.97%和16.17%~25.33%;在结荚初期+结荚中期叶面喷施2次浓度为0.3%的外源ZnSO4可显著提高小豆籽粒锌含量,龙红豆4号和冀红352较对照分别提高33.33%和48.16%,喷施2次与喷施1次相比,显著提高了冀红352的单株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外源锌 产量 籽粒锌含量
下载PDF
基于Overview和物理图谱的大豆株高性状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5
4
作者 尹振功 王强 +3 位作者 孟宪欣 刘广阳 郭怡璠 王秀君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4-920,共7页
为更加准确地挖掘大豆株高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已有研究中与大豆株高性状相关的249个QTL位点,以大豆基因组物理图谱为背景进行整合,并通过Overview分析得到32个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分布在大豆D1b、N、C1、A1、C2、M、K、O、B1、F... 为更加准确地挖掘大豆株高性状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已有研究中与大豆株高性状相关的249个QTL位点,以大豆基因组物理图谱为背景进行整合,并通过Overview分析得到32个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分布在大豆D1b、N、C1、A1、C2、M、K、O、B1、F、J、D2、G和L连锁群上,其中D1b、A1、C2、M、F、L连锁群的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较多。对候选区段进行基因注释,分析得出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ID:Ko04075)可能为大豆株高调控的主要通路,该通路与植物细胞增大、分化、茎生长、休眠、果实成熟和抗逆性等植物生理过程紧密相关。通路中13个候选基因与大豆株高性状相关,9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生长素响应蛋白,3个基因被注释为编码脱落酸相关蛋白,1个基因为GH3生长素响应启动子。本研究为挖掘大豆株型性状候选基因、构建大豆理想株型和促进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物理图谱 OVERVIEW 株高 基因挖掘
原文传递
基于Overview和物理图谱的大豆主茎节数候选基因挖掘 被引量:2
5
作者 尹振功 王强 +5 位作者 孟宪欣 刘广阳 郭怡璠 王秀君 魏淑红 来永才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0-376,共7页
利用与大豆主茎节数性状相关的54个原始QTL位点,应用Overview方法首次以大豆参考基因组物理图谱为背景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到11个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分布在大豆D1b、C2、B1、F、L和I连锁群上,其中L连锁群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较多。对... 利用与大豆主茎节数性状相关的54个原始QTL位点,应用Overview方法首次以大豆参考基因组物理图谱为背景进行整合和分析,得到11个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分布在大豆D1b、C2、B1、F、L和I连锁群上,其中L连锁群重演性较好的置信区间较多。对得到的候选区段进行基因注释得到488个候选基因,其中Glyma.11G087300、Glyma.20G014300、Glyma.13G221400、Glyma.06G243500、Glyma.13G052900、Glyma.13G052700参与植物激素信号转到通路(ID:Ko04075),推测这6个基因通过该通路的赤霉素途径和生长素途径参与大豆主茎节数的遗传调控。本研究所挖掘到的与茎生长发育及主茎节数直接相关的通路和候选基因能够为构建理想株型和大豆分子辅助育种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主茎节数 QTL OVERVIEW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小豆新品种龙小豆5号的选育 被引量:1
6
作者 尹振功 孟宪欣 +2 位作者 郭怡璠 魏淑红 王强 《中国种业》 2022年第4期117-118,共2页
龙小豆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26-81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在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2369.4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6.9%;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1... 龙小豆5号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26-81为母本、京农7号为父本杂交,通过系统选育而成。在2012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每hm^(2)平均产量2369.4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6.9%;2013-2014年参加黑龙江省区域试验,10点次试验,10点次增产,2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080.2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0.8%;2015年参加黑龙江省生产试验,5点次试验,5点次增产,平均产量2055.8kg,较对照品种龙小豆2号增产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龙小豆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硅镁锌不同配比对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尹振功 栾海 +4 位作者 于金海 丛万彪 张弘强 方仁柱 王翠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51-54,共4页
为探究硅、镁、锌互作最优配比以提高水稻产量,以水稻品种龙粳29为试材,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案研究硅镁锌不同配比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与... 为探究硅、镁、锌互作最优配比以提高水稻产量,以水稻品种龙粳29为试材,利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方案研究硅镁锌不同配比用量对水稻光合作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产量呈负相关,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气孔导度对产量的影响最大,施用中间量的硅镁锌肥能使气孔导度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产量
下载PDF
基于物理图谱的大豆倒伏性状QTL整合及元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尹振功 王强 +2 位作者 孟宪欣 郭怡璠 魏淑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5,共5页
倒伏性状是影响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能否大面积推广的一个重要数量性状。为促进大豆抗倒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共搜集整理30年来SoyBase网站上已经报道的大豆倒伏性状QTL,以2010年发布的大豆基因组物理图谱为... 倒伏性状是影响大豆品种产量、品质及能否大面积推广的一个重要数量性状。为促进大豆抗倒伏基因的精细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本研究共搜集整理30年来SoyBase网站上已经报道的大豆倒伏性状QTL,以2010年发布的大豆基因组物理图谱为参考图谱,通过BioMercator2.1软件将大豆倒伏性QTL映射到物理图谱上,并进行元分析得到有效的QTL位点,共得到17个通用QTL分布于8个连锁群上,通用QTL的最小图距为0.08 Mb,最大图距为13.47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倒伏 物理图谱 元分析
下载PDF
大豆共生结瘤相关性状QTL定位信息整合及候选基因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艳娇 李长育 +11 位作者 王锦辉 常慧琳 魏玮 马超 姜志浩 蒋洪蔚 刘春燕 尹振功 高山 金喜军 辛大伟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0-588,共9页
目前基于大豆共生结瘤QTL定位的结果少、置信区间大,难以应用于实践中,因此整合前人研究结果、缩短置信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大豆共生结瘤相关性状,搜集国内外已报道的48个QTL定位结果,利用Meta分析得到2个分别控制结瘤数目、... 目前基于大豆共生结瘤QTL定位的结果少、置信区间大,难以应用于实践中,因此整合前人研究结果、缩短置信区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针对大豆共生结瘤相关性状,搜集国内外已报道的48个QTL定位结果,利用Meta分析得到2个分别控制结瘤数目、结瘤大小和结瘤干鲜重的Meta-QTL。在区间内选择候选基因,利用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验证候选基因在接种根瘤菌后的表达模式,明确候选基因与共生结瘤的关系。对Meta-QTL区间内的6个候选基因进行qRT-PCR检测及初步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4个基因有可能为大豆共生结瘤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对QTL定位区间内候选基因的确定和功能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结瘤 Meta分析 Meta-QTL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年代玉米自交系表型性状的变化趋势
10
作者 尹振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3期1-3,共3页
为分析自交系表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常用自交系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高在20世纪80年代前有所增高,80年代后逐渐降低;果穗粗度和生育日数随年代的推进有所增加;散粉至吐丝的时间间隔随时间... 为分析自交系表型性状的变化规律,对黑龙江省不同年代常用自交系主要表型性状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和穗位高在20世纪80年代前有所增高,80年代后逐渐降低;果穗粗度和生育日数随年代的推进有所增加;散粉至吐丝的时间间隔随时间的推进有所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 表型
下载PDF
芸豆新品种龙芸豆11的选育 被引量:2
11
作者 孟宪欣 王强 +2 位作者 魏淑红 尹振功 郭怡璠 《中国种业》 2022年第4期118-120,共3页
龙芸豆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云南品种F0609为母本、澳大利亚品种F215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了10点次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61.8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4.4%。... 龙芸豆11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研究所以云南品种F0609为母本、澳大利亚品种F2153为父本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2011-2012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了10点次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2461.8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4.4%。2013年在黑龙江省5个试验点进行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26.9kg/hm^(2)较对照品种龙芸豆3号增产10.6%。2015年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芸豆 龙芸豆11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普通菜豆新品种龙芸豆17的选育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强 孟宪欣 +3 位作者 尹振功 魏淑红 郭怡璠 杨广东 《中国种业》 2022年第5期93-94,共2页
龙芸豆17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4号为母本、龙芸豆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国家芸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454.15kg,较对照品种增产37.50%,2018年进行联合鉴定生产... 龙芸豆17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资源研究所以龙芸豆4号为母本、龙芸豆5号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系统选育而成。2016-2017年参加国家芸豆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454.15kg,较对照品种增产37.50%,2018年进行联合鉴定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968.19kg,较对照品种增产32.57%。2020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食用豆专业委员会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 龙芸豆17 选育 栽培技术
下载PDF
寒地极早熟水稻新品种育龙1号的选育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远志 丛万彪 +5 位作者 辛洪梅 王洁 韩龙植 李淑芹 左辛 尹振功 《中国种业》 2013年第1期61-62,共2页
黑龙江省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全省无霜期在100~160d,≥10℃的积温在2000~3000℃。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 黑龙江省属温带、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全省年平均气温在-4~5℃之间,全省无霜期在100~160d,≥10℃的积温在2000~3000℃。大部分地区的初霜冻在9月下旬出现,终霜冻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结束。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400~650mm,5-9月生长季降水量可占全年总量的80%~90%。全省湿润系数在0.7~1.3之间,西南部地区低于0.7,属半干旱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新品种 极早熟 年平均降水量 大陆性季风气候 选育 寒地 年平均气温 西南部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不同地区大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表现及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强 孟宪欣 +2 位作者 郭怡璠 尹振功 魏淑红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6-7,36,共3页
为促进高产优质大豆的亲本选配及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对75份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不同;试验品种的诸多农艺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 为促进高产优质大豆的亲本选配及相关优良性状的选择,对75份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不同地区选育的大豆种质资源的平均表现及遗传变异不同;试验品种的诸多农艺性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黑龙江省选育大豆新品种时应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农艺性状特点及遗传潜力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下载PDF
施硅量对粳稻新品种育龙2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翠娟 尹振功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3年第9期41-42,共2页
以粳稻新品种龙育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硅肥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硅肥施入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整精米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硅肥对出糙率和食味品质无显著影响,垩白米率... 以粳稻新品种龙育2号为供试材料,研究不同用量的硅肥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硅肥施入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和整精米率出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硅肥对出糙率和食味品质无显著影响,垩白米率和垩白度有所下降,对食味品质影响不明显。当硅肥施入量为90kg·hm-2时,产量和品质性状表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产量 品质
下载PDF
绿豆AsA-GSH循环对初花期低温的响应及烯效唑的缓解效应分析
16
作者 项洪涛 李琬 +7 位作者 王雪扬 王德明 张晓青 王强 孟宪欣 尹振功 王晨 高嫱 《东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3期13-20,共8页
为探究初花期低温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处理对绿豆(Vigna radiata L.)叶片AsA-GSH循环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绿豆始花期预喷施S3307,并进行低温(平均12℃)连续5 d的处理,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ROS)... 为探究初花期低温及预喷施烯效唑(S3307)处理对绿豆(Vigna radiata L.)叶片AsA-GSH循环和产量的影响,以绿丰5号和绿丰2号为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绿豆始花期预喷施S3307,并进行低温(平均12℃)连续5 d的处理,对绿豆叶片活性氧类物质(ROS)积累量、AsA-GSH循环物质的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绿豆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始花期低温引起绿豆叶片过氧化氢(H_(2)O_(2))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AsA)和谷胱甘肽(GSH)含量提高,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有所增加,低温处理1~5 d导致绿丰5号单株产量下降14.87%~48.14%、绿丰2号单株产量下降20.60%~56.18%。低温条件下,预喷施S3307能有效增加绿豆叶片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H_(2)O_(2)、MDA含量,显著提高AsA、氧化型抗坏血酸(DHA)、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喷施S3307,正常温度条件下,绿丰5号和绿丰2号单株产量分别提高4.70%和7.87%;低温条件下处理1~5 d,绿丰5号单株产量提高5.11%~12.54%、绿丰2号单株产量提高6.30%~32.91%。初花期低温影响绿豆叶片活性氧物质积累、AsA-GSH循环、渗透调节等生理功能;预喷施S3307可有效缓解冷害对绿豆生理和产量的影响,本研究可为绿豆抗低温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豆 烯效唑(S3307) 低温 AsA-GSH循环 产量
原文传递
普通菜豆晕疫病研究进展
17
作者 尹振功 王强 +3 位作者 孟宪欣 郭怡璠 魏淑红 来永才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2-108,共7页
近年来,普通菜豆晕疫病在中国普通菜豆产区大面积发生,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正发展成为危害普通菜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中国普通菜豆抗晕疫病种质资源本底不清,抗性遗传研究尚未开展,生产上可利用的抗病品种极度匮乏。为此,综述了... 近年来,普通菜豆晕疫病在中国普通菜豆产区大面积发生,造成减产,甚至绝产,正发展成为危害普通菜豆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中国普通菜豆抗晕疫病种质资源本底不清,抗性遗传研究尚未开展,生产上可利用的抗病品种极度匮乏。为此,综述了普通菜豆晕疫病的病原菌特征、致病机理、检测方法、防治措施、抗性遗传、抗病种质资源筛选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普通菜豆晕疫病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菜豆 晕疫病 生理小种 抗性遗传
原文传递
34个豇豆新品系在不同生态区的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公丹 罗高玲 +5 位作者 张晓艳 朱旭 尹振功 王素华 沙爱华 王丽侠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5,共7页
适应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利用的重要依据,在不同生态区(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河南南阳和广西南宁)对34个豇豆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鉴定。通过变异分析发现,这些新品系在不同纬度均能开花结荚,但平均生育期以青岛生态区最短(61.1d),哈... 适应性鉴定是新品种推广利用的重要依据,在不同生态区(黑龙江哈尔滨、山东青岛、河南南阳和广西南宁)对34个豇豆新品系进行了适应性鉴定。通过变异分析发现,这些新品系在不同纬度均能开花结荚,但平均生育期以青岛生态区最短(61.1d),哈尔滨最长(75.8d);南宁生态区的株高(104.1cm)、单株荚数(21.9)和小区产量(4.46kg)均最大;荚长和百粒重受环境影响较小,各试点间差异不显著。通过GGE双标图分析发现,4个试点可划分为2个生态区组,南宁单独为一组,哈尔滨、青岛和南阳为一组,2组生态区内产量最高的品系分别为JD14和JD4。最终筛选出10个适宜不同生态区和试点种植的豇豆新品系,本结论可为这些品系的进一步示范推广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 GGE双标图 丰产性 稳定性 适应性
原文传递
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抗性鉴定以及抗病相关QTL定位 被引量:1
19
作者 魏玮 张艳娇 +12 位作者 李长育 王锦辉 孙宇峰 康青林 郭庆东 尹振功 常汇琳 蒋洪蔚 刘春燕 王囡囡 辛大伟 武小霞 陈庆山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5978-5986,共9页
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glycines)引起的大豆细菌性斑疹病是影响大豆稳产、高产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然而关于大豆细菌性斑疹病抗性相关QTL标记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利用细菌性斑疹病致病菌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 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xonopodis pv. glycines)引起的大豆细菌性斑疹病是影响大豆稳产、高产的一种严重的细菌性病害。然而关于大豆细菌性斑疹病抗性相关QTL标记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利用细菌性斑疹病致病菌在重组自交系群体(RIL)室内接种的发病表型结果,定位得到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相关的QTL,为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的抗病育种提供指导。致病菌‘Xagneau001’(分离于佳木斯地区大面积发病的大豆叶片)接种到‘Charleston9’(♀)ב东农594’(♂)杂交衍生高世代重组自交系。并基于该RIL群体构建的SNP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winQTLcart2.5遗传模型定位相关的QTL,并对每一个标记中基因的功能进行注释,揭示候选基因在大豆防御病原菌入侵的过程中参与的信号通路。针对定位到的3个大豆抗细菌斑疹病相关的QTL。对每个QTL位点上下1 Mb区间基因注释,分析注释结果筛选得到7个可能与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相关的基因,并对候选基因的结构域和同源基因做了更进一步的注释分析。研究结果对大豆抗细菌性斑疹病抗病基因的挖掘以及抗病品种筛选的分子辅助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斑疹病 大豆 抗病 QTL
原文传递
大豆叶绿素含量QTL定位及候选基因预测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伟 潘校成 +8 位作者 于洪潇 齐慧冬 毛新瑞 黄仕钰 王新宇 尹振功 倪忠秋 齐照明 陈庆山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793-1799,共7页
叶绿素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对籽粒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美国半矮秆大豆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地区主栽品种东农594为父本杂交衍生的14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基于经SLAF测序获得的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 叶绿素是调节光合作用的关键色素,对籽粒形成有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美国半矮秆大豆Charleston为母本,东北地区主栽品种东农594为父本杂交衍生的147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基于经SLAF测序获得的大豆高密度遗传图谱,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多重区间作图法(MIM)和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对大豆叶绿素含量进行QTL联合定位分析,并结合大豆基因组基因注释信息对QTL区段内的候选基因进行预测。利用CIM算法定位出2个QTL,表型遗传贡献率分别为6%和9.3%。利用MIM算法定位到了1个QTL,表型遗传贡献率为8.1%。利用ICIM算法定位到了1个QTL,表型遗传贡献率为7.76%。其中qchl-G-1被CIM和MIM两种算法同时检测到。在上述3个QTL区段内共含有151个基因,根据大豆基因组基因注释信息,筛选到了3个与叶绿素相关的候选基因,这些结果为叶绿素含量的遗传剖析和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分子辅助育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叶绿素含量 高密度图谱 QTL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