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水平及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
1
作者 吕红艳 尹晓娟 +6 位作者 刘芳 李亚梅 王秋丽 任朋顺 陈长春 张晓媛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ubiquitin carboxy-terminal hydrolase-L1,UCH-L1)、低氧诱导因子-1a(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表达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22年8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110例中重度HIE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是否同意患儿接受亚低温治疗,将患儿分为亚低温治疗组(n=70)和传统治疗组(n=40);亚低温治疗组患儿除常规治疗外,于出生后0~6 h实施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传统治疗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双抗夹心法检测UCH-L1、HIF-1α表达水平。随访患儿出生后12~15个月神经发育结局。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亚低温治疗组与传统治疗组治疗后血清UCH-L1[(1.9±0.4)与(3.1±0.3)μg/L,t=16.495,P<0.001]、HIF-1α表达水平[(1.40±0.22)与(2.75±0.19)μg/L,t=32.486,P<0.001]比较,亚低温治疗组明显低于传统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UCH-L1表达水平低于治疗前[(1.9±0.4)与(3.3±0.5)μg/L,t'=18.293,P<0.01]。亚低温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在治疗3 d后,虽然两组血清中HIF-1α表达水平均出现高于治疗前[(1.40±0.22)与(1.23±0.29)μg/L,t'=3.907,P<0.001;(2.75±0.19)与(1.27±0.35)μg/L,t'=23.504,P<0.001],但是,亚低温抑制血清HIF-1α表达水平升高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随访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组患儿神经发育正常的比例高于传统治疗组[68.6%(48/70)与32.5%(13/40),χ^(2)=13.408,P<0.001];亚低温治疗组神经发育迟缓的比例低于传统治疗组[11.4%(8/70)与37.5%(15/40),χ^(2)=10.462,P<0.001]。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度HIE患儿血清UCHL1表达水平,抑制血清HIF-1a表达水平升高的作用明显优于传统治疗,这可能是低温治疗的神经保护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低温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 低氧诱导因子-1Α 干预机制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缺陷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尹晓娟 李明霞 +5 位作者 史源 梅花 张晓媛 朱艳萍 霍梦月 封志纯 《发育医学电子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surfactant protein,SP)-B缺陷与足月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的相关性。方法2019年7月至2023年6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等4家医院开展研究。NRDS组纳入因患NRDS死亡的足月新生儿60例;对照组纳入同期因其他原因手术后死亡的足月、非NRDS患儿60例。采集胸部X线片结果。新生儿死亡后30 min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肺组织取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SP-B表达。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NRDS组患儿生后出现严重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采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有创高频振荡通气呼吸支持、一氧化氮治疗降低肺动脉高压等综合治疗措施,10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均治疗无效死亡。NRDS组的X线胸片均显示白肺。NRDS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SP-B单体(分子质量8 ku)及二聚体(分子质量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3.3%(44/60)与100.0%(60/60),χ^(2)=18.462;P值均<0.001];NRDS组肺组织中SP-B分子质量8 ku及16~18 ku表达阳性的比例也明显低于对照组[8 ku:75.0%(45/60)与100.0%(60/60),χ^(2)=17.143;16~18 ku:70.0%(42/60)与100.0%(60/60),χ^(2)=21.176;P值均<0.001]。NRDS组筛出SP-B缺陷个体15例,对照组仅1例,NRDS组SP-B缺陷的比例高于对照组[25.0%(15/60)与1.7%(1/60),χ^(2)=14.135,P<0.001]。结论SP-B缺陷与足月儿NRDS发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表面活性物质蛋白-B 缺陷 遗传
下载PDF
诱导多能干细胞在儿童疾病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田智琛 尹晓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2-51,共10页
儿童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对病理生理学更充分的认识,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出现则为儿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iPSCs是由成熟细胞经重编程诱导而产生的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目前... 儿童疾病的最佳诊断和治疗依赖于对病理生理学更充分的认识,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的出现则为儿童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iPSCs是由成熟细胞经重编程诱导而产生的具有多能性的干细胞,目前可从多种类型的体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和尿液细胞等)诱导生成。其生成过程随着各种重编程方法的改进而越来越完善,其中利用小分子进行诱导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由于具有向多种细胞分化的能力,并且结合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目前它在模拟疾病和细胞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青睐,特别是遗传性疾病,并且在临床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致瘤性、免疫原性和异质性。本文重点对iPSCs来源、重编程技术、iPSCs在儿童常见疾病中的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等方面展开综述,以加深对iPSCs的理解,并为iPSCs在探索疾病的机制以及治疗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 重编程 疾病建模 细胞治疗
下载PDF
王平从肾精不足论治慢性失眠经验
4
作者 魏向东 李翰星 +4 位作者 尹晓娟 丁喜英 范晶晶 汪梓超 王平 《国医论坛》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王平认为失眠尤易耗伤气血,而肾又为脏腑之本,长期失眠则“窃气于肾”,耗伤肾精,故基于“久病及肾”的病机并结合当今的社会生活习惯,提出以补益肾精为主要治法,常以自拟养精潜火汤加减治疗慢性失眠,效果良好。
关键词 慢性失眠 肾精不足 养精潜火汤 王平 名医经验
原文传递
儿童哮喘α_1-抗糜蛋白酶杂合缺失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尹晓娟 李为明 +6 位作者 魏红光 光丽霞 崔凤文 奚敏 艾友萍 刘晓蓉 温恩懿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目的探讨α1 抗糜蛋白酶(α1 antichymotrypsin,α1 ACT)杂合缺失是否为儿童哮喘发病的遗传因素。方法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技术检测90例哮喘儿童、180例健康儿童及200例健康成人血浆α1 ACT含量 ,家系调查确定α1 ACT杂合缺失 ,统计学方法... 目的探讨α1 抗糜蛋白酶(α1 antichymotrypsin,α1 ACT)杂合缺失是否为儿童哮喘发病的遗传因素。方法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技术检测90例哮喘儿童、180例健康儿童及200例健康成人血浆α1 ACT含量 ,家系调查确定α1 ACT杂合缺失 ,统计学方法分析α1 ACT杂合缺失和非缺失患儿的有关临床资料。结果哮喘组、儿童对照组以及成人对照组α1 ACT杂合缺失频率依次为4.4 %、0、0.05 % ,哮喘组较成人对照组明显增高[Prevalenceradio(PR)=8.89, 2MH =5.68,95 %置信区间(1.47,53.60) ,P<0.05] ;且α1 ACT杂合缺失患儿哮喘初发年龄早、住院次数多、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阳性率显著增高[PR=3.91, 2MH=10.190,95 %置信区间(1.69,9.03) ,P<0.01]。结论α1 ACT杂合缺失与儿童哮喘发病及其严重性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Α1-抗糜蛋白酶 杂合缺失
下载PDF
人不同胎龄胎脑海马神经干细胞发育规律初探 被引量:12
6
作者 尹晓娟 杜江 封志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2期2061-2063,共3页
目的 探讨人不同胎龄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方法 收集胎龄 16~ 3 2周的水囊引产胎儿10 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镜技术对人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形态、存在方式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胎龄胎脑海马... 目的 探讨人不同胎龄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方法 收集胎龄 16~ 3 2周的水囊引产胎儿10 0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镜技术对人胎脑海马部位神经干细胞的分布、形态、存在方式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 不同胎龄胎脑海马均存在神经干细胞 ,神经干细胞位于海马多形细胞层、锥体细胞层、颗粒细胞层及分子层 ,以多形细胞层、锥体细胞层及颗粒细胞层多见。细胞呈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及星形 ,以圆形和椭圆形多见 ,未见明显突起。细胞胞浆丰富 ,核呈圆形及椭圆形 ,染色质疏松 ,2~ 6个核仁不等。多数单个散在分布于其它神经元间 ,可见对称分裂现象 ,但有的神经干细胞呈簇状及群状分布 ,各组神经干细胞随着胎龄的增加呈减少趋势。结论 人不同胎龄胎脑海马广泛存在神经干细胞 ,各胎龄神经干细胞在分布部位、形态、存在方式及数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海马可能是神经干细胞新的生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巢蛋白 人脑 海马
下载PDF
高压氧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尹晓娟 周冬翠 +2 位作者 安育林 罗分平 封志纯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2175-2177,共3页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SD乳鼠30只,随机分为HIBD+HBO干预组、HIBD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干预组于建模后予以HB... 目的探讨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HBO)在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神经修复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新生7日龄SD乳鼠30只,随机分为HIBD+HBO干预组、HIBD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干预组于建模后予以HBO治疗,连续7d。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各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及神经巢蛋白(nestin)在海马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BMP-4及nestin mRNA在海马的表达;采用TUNEL方法检测各组神经细胞凋亡。结果3组中,干预组BMP-4蛋白在海马的表达最多,HIBD组BMP-4蛋白在海马的表达最少;干预组nestin蛋白在海马的表达最多,HIBD组nestin蛋白在海马的表达最少;干预组BMP-4mRNA在海马的表达最多,HIBD组BMP-4mRNA在海马的表达最少;干预组nestin mRNA在海马的表达最多,HIBD组nestin mRNA在海马的表达最少;HIBD组凋亡神经细胞最多,HBO干预组凋亡神经细胞与HIB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O对HIBD具有神经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BMP-4及nestin在海马的表达以及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高压氧 骨形成蛋白4 神经巢蛋白
原文传递
肺表面活性物质临床应用新认识 被引量:30
8
作者 尹晓娟 封志纯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45-747,共3页
自1959年Avery发现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缺乏引起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来,1980年日本学者Fujiwara首先报道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成功,这一突破性进展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兴趣和关注.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应用 生理功能 免疫反应
下载PDF
何丽清治疗胃痛临床经验
9
作者 魏向东 储开博 +5 位作者 丁喜英 肖白君 尹晓娟 李翰星 张育敏 何丽清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61-65,共5页
何丽清教授在治疗胃脘痛时,强调诊查应明辨寒热虚实,注重舌诊;在治法上立足于流通气机,以通为用;用药之时宜小不宜大,宜精不宜杂,善用“轻舟速行”之法。在治疗各个证型时,亦有着独特的见解,如调理气机时顾及肝、肺、脾胃之间的关系;对... 何丽清教授在治疗胃脘痛时,强调诊查应明辨寒热虚实,注重舌诊;在治法上立足于流通气机,以通为用;用药之时宜小不宜大,宜精不宜杂,善用“轻舟速行”之法。在治疗各个证型时,亦有着独特的见解,如调理气机时顾及肝、肺、脾胃之间的关系;对于胃脘久痛者,考虑是否形成凝痰与瘀血等病理产物;滋阴效法于叶天士,温阳效法于张仲景;结合当今的社会环境,注重祛湿;处理食积胃痛也分虚实对待;另外对于常见的兼证,也有着相应的认识和治疗经验。文章将对何丽清教授治疗胃痛的临证心得及用药体会进行总结,并附验案一则,以飧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丽清 胃痛 临证思路 证治心得 用药体会
下载PDF
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尹晓娟 巨容 封志纯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44-746,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快速可靠的方法。方法新生7 d SD乳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缺血组。每组7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6 h,1,3,7,14,21 d时7个小组。缺氧缺血组:结扎新生7 d... 目的探讨建立新生鼠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动物模型快速可靠的方法。方法新生7 d SD乳鼠21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氧缺血组。每组7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6 h,1,3,7,14,21 d时7个小组。缺氧缺血组:结扎新生7 d SD大鼠左颈总动脉,置于8%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 h。单纯缺氧组缺氧2.5 h。采用HE染色及光镜技术观察3组SD大鼠脑组织结构改变。结果缺氧缺血组3 h出现轻度脑损伤,d1病变最严重,d3出现胶质细胞增生,142、1 d出现神经元大量丢失,皮层、纹状体、海马丘脑等部位形成胶质瘢痕,病灶中心仍可见大量固缩核和核碎片,7 d病灶中心仅见少量固缩核,周围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较3 d时增多。结论左颈总动脉结扎后置8%浓度低氧环境是简单、快速、可靠制备HIE模型的方法,且重复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部缺氧缺血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不同胎龄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研究(英文) 被引量:16
11
作者 尹晓娟 杜江 封志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18期3672-3673,F003,共3页
背景: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日益得到肯定,但人不同胚龄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评估较少。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人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拓展神经干细胞在儿科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 背景:神经干细胞在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中的疗效日益得到肯定,但人不同胚龄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评估较少。目的:探讨不同胎龄人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发育规律,为拓展神经干细胞在儿科领域的应用打下基础。设计:非随机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材料和干预:本研究在全军儿科中心实验室进行。30例水囊引产的胎儿经家属及胎儿母亲同意后由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妇产科提供,并按胎龄24,26,28,30,32周分为5组,每组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光镜观察技术进行实验。主要观测指标:人不同胎脑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及其生长方式。结果:不同胎龄纹状体组织均存在神经干细胞,细胞呈圆形、椭圆形及三角形,以圆形和椭圆形多见,三角形细胞仅出现在30,24周的胎脑纹状体。各型细胞有大有小,0~3个突起,核呈圆形及椭圆形,大部分细胞染色质疏松,少部分细胞染色质致密,1~4个核仁不等。5个胎龄的大多数神经干细胞以单个细胞形式生长;30周神经干细胞偶见对称性分裂的集落样生长方式;28周神经干细胞可见对称分裂双细胞、多个细胞集落等生长方式。同胎龄纹状体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大小及生长方式基本相同。结论:人胎脑纹状体存在神经干细胞,且不同胎龄纹状体的神经干细胞在形态及生长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状体/细胞学 干细胞 神经系统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群α_1-抗糜蛋白酶表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晓娟 李为明 +2 位作者 魏红光 奚敏 邱荆安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87-288,共2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 α1 -抗糜蛋白酶表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建立测定 α1 -抗糜蛋白酶表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免疫固定技术并应用这种方法对居住在重庆市汉族群体的 2 0 0例个体的 α1 -抗糜蛋白酶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群 α1 -抗糜蛋白酶表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建立测定 α1 -抗糜蛋白酶表型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免疫固定技术并应用这种方法对居住在重庆市汉族群体的 2 0 0例个体的 α1 -抗糜蛋白酶表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中国汉族人群 α1 -抗糜蛋白酶具有 3种表型。结论据此推测 α1 -抗糜蛋白酶有希望成为人类遗传学新的遗传标记 ,同时为进一步开展α1 -抗糜蛋白酶遗传多态性与疾病的相互关系研究拓宽了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1-抗糜蛋白酶 表型 等电聚焦 遗传多态性
下载PDF
分离培养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的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3
作者 尹晓娟 封志纯 杜江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9期1726-1727,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最适条件,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胚龄10周和20周人脑海马组织中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予以鉴定。 结果:从... 目的:探讨不同胚龄人神经干细胞分离和培养的最适条件,为神经干细胞的基础及应用研究打下基础。 方法:采用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胚龄10周和20周人脑海马组织中分离和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予以鉴定。 结果:从两个不同胚龄的人脑海马组织中均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未包被组10周龄的人胚脑海马组织在高密度悬浮培养法时神经干细胞生长不良,在其他密度及培养法均有神经干细胞克隆球形成;20周的人胚脑海马组织仅在中等密度悬浮培养法及 高密度贴壁培养法中有克隆球形成;包被组两种胚龄海马组织在各种密度培养法神经干细胞均生长不良。 结论:人胚脑海马组织中存在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且胚龄越大,培养难度越大;高密度贴壁培养法适宜各胚龄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龄 人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移植
下载PDF
广州市汉族哮喘儿童α_1-抗糜蛋白酶杂合缺失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尹晓娟 封志纯 李秋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α1 -抗糜蛋白酶 (α1-antichymotrypsin,α1-ACT )杂合缺失是否为广州市儿童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以及地理环境是否影响α1-ACT杂合缺失在儿童哮喘中的分布。方法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技术对广州市50例哮喘儿童、50例健康儿童及100... 目的探讨α1 -抗糜蛋白酶 (α1-antichymotrypsin,α1-ACT )杂合缺失是否为广州市儿童哮喘发病的遗传机制以及地理环境是否影响α1-ACT杂合缺失在儿童哮喘中的分布。方法应用火箭免疫电泳技术对广州市50例哮喘儿童、50例健康儿童及100例健康成人血浆α1 -ACT含量进行检测 ;经家系调查确定3组α1-ACT杂合缺失频率 ;比较了哮喘组α1-ACT杂合缺失及非缺失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α1-ACT杂合缺失频率哮喘组、儿童对照组以及成人对照组依次为14 %、2 %、1 % ,哮喘组较儿童对照组明显增高 (χ2=4.891,P<0.05) ;广州市哮喘儿童α1-ACT杂合缺失频率 (14 % )明显高于重庆市哮喘儿童 (4.4 % ) ,χ2 =4.054,P<0.05 ;哮喘组α1 -ACT杂合缺失与非缺失患儿比较 ,前者哮喘住院次数多 ,放射性过敏原吸附试验阳性率显著增高。结论α1-ACT杂合缺失与儿童哮喘发病存在一定的联系 ;地理环境影响α1 -ACT杂合缺失频率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市 汉族 哮喘 儿童 Α1-抗糜蛋白酶 杂合缺失
下载PDF
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_1-抗糜蛋白酶基因突变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晓娟 李为明 +6 位作者 魏红光 光丽霞 奚敏 崔凤文 艾有萍 刘晓蓉 姚俐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α1 抗糜蛋白酶(α1 antichymotrypsin,α1 ACT)基因点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技术 ,对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 ACT基因外显子(exon)Ⅱ和Ⅲ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 目的 :了解儿童哮喘α1 抗糜蛋白酶(α1 antichymotrypsin,α1 ACT)基因点突变情况。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技术 ,对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α1 ACT基因外显子(exon)Ⅱ和Ⅲ进行检测。结果 :所有研究对象均未发现Bonn 1及Bochum 1变异体。结论 :Bonn 1和Bochum 1变异体与100例重庆市汉族儿童哮喘发病无平行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哮喘 Α1-抗糜蛋白酶 基因突变 PCR
下载PDF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前景 被引量:16
16
作者 尹晓娟 封志纯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4年第4期714-715,共2页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迄今为止已从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及人脑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同时,神经干细胞可以被生长因子诱导而增殖、并保持分化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移植后能在宿主组织中良好地生存、整和及分化,并且通...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迄今为止已从胚胎和成年哺乳动物的神经组织及人脑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同时,神经干细胞可以被生长因子诱导而增殖、并保持分化成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的潜能,移植后能在宿主组织中良好地生存、整和及分化,并且通过基因操作可表达外源性基因。近年来,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干细胞的研究和其在临床应用方面的价值日益成为神经系统研究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细胞移植 神经元 NSCS 治疗
下载PDF
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神经干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尹晓娟 巨容 封志纯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422-425,共4页
【目的】建立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探讨HIE病程中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形态学改变。【方法】210只新生7dSD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血缺氧组。每组70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h,6h,1d,3... 【目的】建立新生鼠缺血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探讨HIE病程中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的形态学改变。【方法】210只新生7dSD乳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缺氧组及缺血缺氧组。每组70只。每组又根据处死时间点随机分成3h,6h,1d,3d,7d,14d,21d等7个小组。每小组10只。缺血缺氧组结扎新生7dSD大鼠左颈总动脉,置于8%氧浓度的低氧环境中2.5h。单纯缺氧组缺氧2.5h。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光镜技术分别对3组SD大鼠脑组织中的NSCs形态学进行检测。【结果】缺血缺氧组缺血缺氧后3h出现轻度脑损伤,1d病变最严重,3d、7d胶质细胞增生,14d、21d出现脑萎缩。3组SD鼠在7个时间点脑组织均存在NSCs,且细胞呈单一的圆形,突起不超过1个,阳性NSCs呈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神经球集落样存在的NSCs较多,单纯缺氧组在每一时间点NSCs的表达明显高于缺血缺氧组及正常对照组。在6h时间点,处于增殖状态的NSCs增多,尤其是室下区。1d和3d时间点,坏死脑组织中仍可见NSCs及其神经球。3d时间点后病侧脑组织的NSCs逐渐下降。【结论】成功建立了缺血缺氧性脑病动物模型;HIE发病中早期NSCs增殖;NSCs随着病情的演变开始减少;低氧有利于NSCs的增殖;早期采用NSCs干预治疗有希望成为临床治疗HIE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鼠 动物实验 神经干细胞 细胞形态学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血管结扎
下载PDF
新生小牛血清对人胎脑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尹晓娟 封志纯 杜江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64-1166,1170,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小牛血清对人胎脑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细胞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新生小牛血清对人胎脑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新生小牛血清能诱导人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 目的探讨新生小牛血清对人胎脑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免疫细胞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新生小牛血清对人胎脑海马组织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新生小牛血清能诱导人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与含不同浓度新生小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数目在发生变化,并且随着新生小牛血清浓度的增加,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数量在减少,分化为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增加。结论新生小牛血清影响人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的比例,并与新生小牛血清的浓度有一定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新生小牛血清 胚胎 海马
下载PDF
不同胎龄人胎脑皮质颞叶神经干细胞变化特征观察 被引量:3
19
作者 尹晓娟 胡波 +1 位作者 巨容 封志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1001-1003,I00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脑皮质颞叶神经干细胞(NSC)的发育规律。方法:收集胎龄为16~36周的水囊引产胎儿90例,采朋免疫组化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皮质颞叶NSC的分布、彤态、生长方式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NSC主要分布在锥体细胞层及...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胎脑皮质颞叶神经干细胞(NSC)的发育规律。方法:收集胎龄为16~36周的水囊引产胎儿90例,采朋免疫组化及光镜技术对人胎脑皮质颞叶NSC的分布、彤态、生长方式以及数量进行检测。结果:NSC主要分布在锥体细胞层及内颗粒细胞层,呈圆形、椭圆形及多角形,尤以小圆形细胞为甚,0~2个突起,核相对较大,1~2个核仁不等,染色质疏松。NSC呈区域性分布,其中有大量由数个细胞形成的NSC集落,少部分NSC以单个彤式存在于其他神经细胞间。各胎龄组间NSC在分布、形态、种类、生长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随着胎龄的增加,皮质颞叶NSC逐渐减少。结论:不同胎龄人胎脑皮质颞叶NSC在分布、形态、种类和生长方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其数量随着胎龄的增加而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巢蛋白 人胎脑 颞叶
下载PDF
重庆市汉族哮喘儿童α_(1)-抗糜蛋白酶表型分析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尹晓娟 李为明 奚敏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48-450,共3页
目的探讨α_1-糜蛋白酶 (α_1-ACT)不同表型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免 疫固定技术,对95例哮喘儿童和180例健康儿童血清α_1-抗糜蛋白酶的蛋白表型进 行了检测。结果哮喘组和儿童对照组血清α_1-抗 糜蛋白... 目的探讨α_1-糜蛋白酶 (α_1-ACT)不同表型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免 疫固定技术,对95例哮喘儿童和180例健康儿童血清α_1-抗糜蛋白酶的蛋白表型进 行了检测。结果哮喘组和儿童对照组血清α_1-抗 糜蛋白酶均存在3种表型,哮喘组与儿童对照组比较,α_1-ACT Ⅰ型表型和Ⅱ型表 型分布2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α_1ACT Ⅲ型表型分布哮喘 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α_ 1ACT Ⅲ型表型增加了重庆市汉族儿童患哮喘的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哮喘 α_(1)-抗糜蛋白酶 表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