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以地表沉陷InSAR数据处理为例
1
作者 朱权洁 谷雷 +1 位作者 于正兴 尹永明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24年第19期134-137,共4页
为提升实验课程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时期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了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首先,明确了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课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实验内容及实践步骤。其次,以地表沉陷专题为例,设计了以I... 为提升实验课程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时期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了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设计与实践研究。首先,明确了3S技术及应用综合实验课的目标,提出了相应的实验内容及实践步骤。其次,以地表沉陷专题为例,设计了以InSAR数据处理为主线的实验方案,包括具体的实验环节和实验过程。该实验充分融合3S技术及应用课程内容,有效结合课堂理论、学生科创、科研实践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技术 地表沉陷 实验教学 防灾减灾 INSAR
下载PDF
某石灰岩矿山典型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
2
作者 陈恒宇 尹永明 +2 位作者 陈钢华 王一帆 喻盛祥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205-210,共6页
本文以四川省某新建露天矿山为例,选取某一典型危险设计剖面,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法、简单平面滑动分析、楔形体破坏分析和极限平衡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类似新建矿山高陡边坡设计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岩层结构面切割对该边坡影响较大,坡... 本文以四川省某新建露天矿山为例,选取某一典型危险设计剖面,采用赤平投影分析法、简单平面滑动分析、楔形体破坏分析和极限平衡法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类似新建矿山高陡边坡设计提供参考。结果显示:岩层结构面切割对该边坡影响较大,坡顶部分中风化泥岩由于受矿区界线限制,无法越界开采,将其清除,有可能发生楔形体破坏,该区开采方案需进一步调整;该典型剖面坡顶局部稳定性不满足规范要求,为确保矿山安全生产,终了边坡结构参数需进一步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建露天矿山 简单平面滑动 楔形体破坏 极限平衡法 终了边坡
下载PDF
强风化长雨季条件下矿山GNSS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适用性研究
3
作者 刘城成 尹永明 +2 位作者 廖煜恒 王宝亮 罗刚 《矿产勘查》 2024年第S01期235-242,共8页
中国南部地区特别容易发生滑坡事故,主要由于表土风化和强降雨引发,对矿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监测和预警措施。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迅速发展,并已应用于替代GNSS对矿山边坡进行表面位移监测。本研究以珠江水泥石... 中国南部地区特别容易发生滑坡事故,主要由于表土风化和强降雨引发,对矿业生产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急需采取有效监测和预警措施。近年来,合成孔径雷达技术迅速发展,并已应用于替代GNSS对矿山边坡进行表面位移监测。本研究以珠江水泥石灰石矿山为例,验证了在强风化长雨季条件下,GNSS与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矿山边坡监测方面的适用性。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记录的边坡位移变形趋势一致,为滑坡演化提供了关键信息;然而,GNSS需要更密集的本地观测网络以提供更准确的位移评估和滑坡风险控制;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特殊气象和地理环境下的应用需要特定的处理工具进行一定程度的校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恶劣环境 GNSS 合成孔径雷达 变形监测
下载PDF
南方雨季环境下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露天矿山边坡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尹永明 邹江湖 +2 位作者 李华汐 温经林 张小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55-59,共5页
为了验证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南方地区雨季期间潮湿、多雨、多雾的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适用性,选取宜丰县狮子岭含锂瓷石矿为研究区,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及矿山边坡雷达2023年5月5日—2023年6月7日的监测数据,对获取的坡表变形异常区域与... 为了验证地基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在南方地区雨季期间潮湿、多雨、多雾的复杂气象条件下的适用性,选取宜丰县狮子岭含锂瓷石矿为研究区,结合当地气象数据及矿山边坡雷达2023年5月5日—2023年6月7日的监测数据,对获取的坡表变形异常区域与现场实际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地基合成孔径雷达在南方地区雨季期间复杂气象条件下依旧可以保持稳定的工作性能和监测精度。研究结果可为南方地区进行边坡雷达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雷达 露天矿山 变形监测 雨季环境
下载PDF
广东某建筑砂岩矿露天采场设计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尹永明 朱强 +1 位作者 张小军 王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04-109,共6页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开采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地评价边坡稳定性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分析建筑砂矿露天设计边坡的稳定性,采用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和强度折减法进行研究,选取6个典型剖面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利... 边坡稳定性是露天矿开采的主要问题之一,有效地评价边坡稳定性对矿山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分析建筑砂矿露天设计边坡的稳定性,采用Bishop法、Morgenstern-Price法和强度折减法进行研究,选取6个典型剖面进行极限平衡分析,利用犀牛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后导入FLAC3D分析矿山整体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6个典型设计境界剖面在3种工况下的整体边坡安全系数均符合规范要求值,且边坡角度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根据最大剪应变云图可知,Ⅱ区域和Ⅲ区域的边坡稳定性要较其它区域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稳定性 BISHOP法 Morgenstern-Price法 FLAC3D
下载PDF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冲击地压危险性分区预评价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尹永明 张兴凯 +2 位作者 周建新 姜秀慧 温经林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0-185,共6页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分区预评价的难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过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煤体应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冲击危险性,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冲击危险性... 为解决采煤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难以准确分区预评价的难题,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模型,模拟工作面开采过程,对工作面开采过程中不同区域煤体应力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评判冲击危险性,实现了采煤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分区预评价。根据专家现场经验和试验研究结果,确定了影响冲击地压危险性等级的7个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评价模型在山东某煤矿3105工作面进行了应用,得到7个高度危险区,4个中度危险区,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地压 模糊综合评价 危险性 分区 预评价
下载PDF
爆破震动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能量分布特征研究 被引量:85
7
作者 朱权洁 姜福兴 +2 位作者 于正兴 尹永明 吕垒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3-730,共8页
以矿山现场微震数据为基础,选取矿山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对比研究。首先,运用Matlab的小波包分析模块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多尺度分解,分别求取各节点处重构信号的小波包频带能量,对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 以矿山现场微震数据为基础,选取矿山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微震信号对比研究。首先,运用Matlab的小波包分析模块对微震信号进行5层多尺度分解,分别求取各节点处重构信号的小波包频带能量,对爆破震动信号与岩石破裂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建立新的频带空间,对比二者的能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矿山现场微震信号的频带能量分布特征为:岩体破裂信号的能量多集中于S5,0~S5,7低频频带(0~125 Hz),爆破震动信号的能量则在S5,24~S5,31频带(375~500 Hz)表现得较为集中。该分析方法为矿山识别爆破震动事件与岩石破裂事件提供了一种思路,利用二者能量分布差异大、特征对比明显的特点,通过对比新频带空间内的能量分布特征,可以实现对两类微震波形的初步辨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微震 爆破震动 岩石破裂 小波包 频带能量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形特征与模式识别的矿山微震波形识别研究 被引量:58
8
作者 朱权洁 姜福兴 +2 位作者 尹永明 于正兴 温经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036-2042,共7页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验证了矿山微震信号的分形特征,并根据微震信号的特征确立了相关的无标度区间及分形盒维数算法。利用矿山爆破振动、岩石破裂及电磁干扰3类信号频谱分布不同这一特征,结合小波分析与分形理论,通过MATLAB编...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探讨、验证了矿山微震信号的分形特征,并根据微震信号的特征确立了相关的无标度区间及分形盒维数算法。利用矿山爆破振动、岩石破裂及电磁干扰3类信号频谱分布不同这一特征,结合小波分析与分形理论,通过MATLAB编制相应程序,对3类信号进行了5层小波包分解,求取了指定特征频带上重构信号的分形盒维数。以该盒维数为信号特征,建立23维特征向量,通过SVM支持向量机对300组矿山现场微震信号进行了训练和分类识别。研究结果表明:特征频带上的分形盒维数与信号的整体盒维数接近,表明特征频带上的分形盒维数表征了整体的分形特征;3类信号具有明显分形特征,电磁干扰信号最为明显;SVM识别网络识别微震信号,识别正确率高,但运算速度及识别效率仍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波 分形 波形特征 小波包 SVM 模式识别
原文传递
单事件多通道微震波形的特征提取与联合识别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姜福兴 尹永明 +2 位作者 朱权洁 李舒霞 于正兴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9-237,共9页
通过对矿山现场数据的处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微震单事件的多通道联合识别方法,建立了"初步判断"、"联合识别"及"优化判断"的微震波形识别机制。对矿山微地震信号进行滤波等预处理,采用经典STA/LTA算法拾... 通过对矿山现场数据的处理分析,提出一种基于微震单事件的多通道联合识别方法,建立了"初步判断"、"联合识别"及"优化判断"的微震波形识别机制。对矿山微地震信号进行滤波等预处理,采用经典STA/LTA算法拾取波形的到时与终时,截取整个信号中的有效部分,并进行波形校正;建立波形的频谱特征(f)、时长(L)、振幅特征(A)、振幅分布(AD)、门限阈值特征(TS)及互相关特征(R)的定量描述方法,并求取相应的特征值;分层次对有效岩石破裂波形进行有效性判断与识别,优化选取最终定位通道。以山东某矿的一次微震事件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波形的特征,并能实现对单事件多通道波形电磁干扰、底部噪声等的快速分类识别,识别精度满足现场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 多通道识别 波形特征 特征提取 STA LTA
下载PDF
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顶板高位钻孔优化技术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杨宏伟 姜福兴 尹永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436-439,共4页
应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煤层顶板的裂隙空间进行了监测,并对瓦斯抽放空间的范围进行了探讨,针对微震数据采用Visual Studio平台进行显示功能的开发,并能加载到AutoCAD菜单当中,对微震数据进行了三维展示,显示时间、空间裂隙场的演化过程,... 应用微地震监测技术对煤层顶板的裂隙空间进行了监测,并对瓦斯抽放空间的范围进行了探讨,针对微震数据采用Visual Studio平台进行显示功能的开发,并能加载到AutoCAD菜单当中,对微震数据进行了三维展示,显示时间、空间裂隙场的演化过程,以及固定工作面的微震空间分布,并分析了微震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根据分析结论编制了高位钻孔瓦斯抽放优化程序,对采场进行了高位钻孔优化,得出了基于微地震监测技术的高位钻孔的优化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震监测 高位钻孔 优化程序 三维展示
下载PDF
多源遥感技术在滑坡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任贵文 温经林 +1 位作者 黄全荣 尹永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1-36,共6页
针对滑坡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二次滑坡的监测预警难的问题,提出利用边坡雷达、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3种遥感监测技术的融合监测方案,该方案具有遥感监测的非接触性优点,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或无人机将边坡雷达和滑坡体同时扫描到1个地... 针对滑坡灾害应急救援过程中,二次滑坡的监测预警难的问题,提出利用边坡雷达、无人机、三维激光扫描仪3种遥感监测技术的融合监测方案,该方案具有遥感监测的非接触性优点,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或无人机将边坡雷达和滑坡体同时扫描到1个地理坐标系中,利用坐标仿射变换算法,快速地将雷达形变数据融合到三维点云地形数据中,直观地显示滑坡体的形变云图,3种技术的融合,可实现滑坡应急救援监测的高精度形变监测、危险区域快速定位、危险区域面积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救援 边坡雷达 数据融合 干涉测量
下载PDF
低透气性煤层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灾害中心体致灾机理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国磊 王泽东 +2 位作者 曲效成 崔嵛 尹永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85,共10页
为有效揭示低透气性煤层回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提高监测和防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基于瓦斯赋存状态和开采扰动等因素建立了突出灾害中心体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验证了该理论假设,揭示了中心体致... 为有效揭示低透气性煤层回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机理,提高监测和防治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基于瓦斯赋存状态和开采扰动等因素建立了突出灾害中心体力学模型,通过理论分析、相似模拟试验和现场试验的方法,验证了该理论假设,揭示了中心体致灾机理,并验证了微震与突出危险的关联性。相似模拟试验结果显示:在煤壁距中心体60~20 m时中心体逐渐孕育和发展,至20~10 m时中心体突出风险急剧升高,该范围即宏观的中心体突出临界区域,是重点防治时期和位置,该结论在寺家庄矿15112回采工作面基于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_(1)值的试验中得到验证,突出灾害中心体致灾机理假设也得到验证。结果表明:吸附瓦斯在节理、裂隙等非均质性的孔洞中由于局部煤体破碎且渗透性升高而大量解吸为游离瓦斯,与煤粉混合成具有高能量的气固两相流体,形成突出灾害中心体;中心体在低透气性煤层中是客观性存在的,且赋存于多个位置,采动效应提供了外在动力,导致煤层应力环境和瓦斯状态发生变化,易诱发中心体突出;从中心体致灾的角度得到微震与突出危险间具有较良好的拟合关系,说明微震是有效的突出危险监测手段,为进一步提高突出监测及防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供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透气性煤层 煤与瓦斯突出 突出灾害中心体 致灾机理
下载PDF
围岩应力回迁诱发滞后性冲击与突出现象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权洁 尹永明 +2 位作者 刘金海 温经林 石建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9-104,共6页
为探究卸压区域再次应力集中诱发异常冲击与突出事故的发生机制,以河南某矿25110工作面为例,结合河南2起典型事故,提出应力回迁概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力回迁现象的发生过程、力学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表... 为探究卸压区域再次应力集中诱发异常冲击与突出事故的发生机制,以河南某矿25110工作面为例,结合河南2起典型事故,提出应力回迁概念。利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现场实测等方法,研究应力回迁现象的发生过程、力学机制及防治对策。结果表明:围岩应力回迁现象存在,且具有滞后性、隐蔽性特征;深部煤体过度卸压弱化自身承载能力,并迫使支承压力向巷道方向回迁,是滞后性冲击与突出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结合该类灾害特点,提出近场强卸压与强支护、深部控卸压与强监测的防治对策,并被应用于河南某矿25110工作面,保证了该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岩应力 滞后性冲击与突出 应力回迁 数值模拟 微震监测
原文传递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被引量:9
14
作者 宋远春 何世宏 +4 位作者 黄雪梅 柳彩霞 尹永明 其木格 李春梅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 认识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的危害,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及治疗此病的方法。方法 对1999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7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7例患者中,因患有妊娠高血压性... 目的 认识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对母婴的危害,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妊娠合并心力衰竭及治疗此病的方法。方法 对1999年3月~2009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7例妊娠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17例患者中,因患有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而发生心力衰竭者有10例,占患者总数的58.82%,因患有风湿性心脏病而发生心力衰竭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17.65%,因患有心肌炎而发生心力衰竭者有2例,占患者总数的11.76%,因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发生心力衰竭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5.88%,因不明原因而发生心力衰竭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5.88%。结果 在这17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行剖宫产结束妊娠。有1例怀有三胞胎、怀孕时间为27周的经产妇,行妊娠中期引产术,结束妊娠。有1例怀孕31周、合并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经产妇,经综合治疗后行剖宫产术,结束妊娠,此患者在手术6小时后发生子痫,经治疗后好转。这17例患者在出院后,有2例患者因家属护理不当而再次发生心力衰竭,其中1例死亡。结论 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是引起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对妊娠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其死亡率,保证母婴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识别 妊娠合并心力衰竭 妊娠高血压性心脏病
下载PDF
绿色建筑设计中智能建筑技术的应用
15
作者 尹永明 邱宝 黄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3年第7期44-47,共4页
在物联网、通信技术相继研发成功后,建筑行业提出了“智慧建筑”的创建思想。物联网技术,是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设备,以较强的通信形式,进行信息交互,使人、物体建立多点连接机制,创建全方位感知、有效信息传输、智能处理能力较强的网络... 在物联网、通信技术相继研发成功后,建筑行业提出了“智慧建筑”的创建思想。物联网技术,是利用多种类型的传感设备,以较强的通信形式,进行信息交互,使人、物体建立多点连接机制,创建全方位感知、有效信息传输、智能处理能力较强的网络体系,形成多类物体的智能管控。为此,尝试从智能监控、智能控制电气设备等方面,构建智能建筑,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 智能建筑技术 应用
下载PDF
基于S-SAR监测数据的高海拔露天矿边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亦海 尹永明 +1 位作者 于正兴 姜旭桐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55-60,共6页
为明确高海拔地区冻融循环和降雨等外部因素对露天矿山边帮的影响规律,提升高海拔露天矿山对滑坡风险的认知及应对能力。基于新疆某铁矿低温高海拔地区的边坡合成孔径雷达(SAR)及气象监测,获取在时间序列下环境温度和降雨量与边坡雷达... 为明确高海拔地区冻融循环和降雨等外部因素对露天矿山边帮的影响规律,提升高海拔露天矿山对滑坡风险的认知及应对能力。基于新疆某铁矿低温高海拔地区的边坡合成孔径雷达(SAR)及气象监测,获取在时间序列下环境温度和降雨量与边坡雷达监测变形数据的对应规律,提出该矿山边坡变形的机理并研判边坡近期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冻融循环作用产生的裂隙在后续频繁降雨的影响下产生的大量变形是影响该矿边坡稳定性的最不利因素,结合雷达监测数据为矿方提供合理建议,可为矿山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变形监测 监测技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监测技术在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岸坡的应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振韬 王国强 +2 位作者 杨晓琳 张亦海 尹永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16-121,共6页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岸坡地理位置特殊,鉴于果卜岸坡在2010年开始持续变形,且至今变形体积已经达到较大数值,基于此,2021年2月26日—2021年3月10日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SARⅡ)进行变形监测。基于果卜岸坡变形区规模结合现场勘测情况,从... 黄河拉西瓦水电站果卜岸坡地理位置特殊,鉴于果卜岸坡在2010年开始持续变形,且至今变形体积已经达到较大数值,基于此,2021年2月26日—2021年3月10日应用合成孔径雷达(S-SARⅡ)进行变形监测。基于果卜岸坡变形区规模结合现场勘测情况,从蓄水后果卜岸坡表观弹性模量、不平衡力的产生及作用对象、剪胀效应等对果卜岸坡变形机制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底部浸水区岩体在高应力作用下发展为含弱面和破裂面紧密堆积体;由于区域Ⅲ岩体变形会在区域Ⅱ临界破坏区引起不平衡力而发生变形,进而带动区域Ⅰ坡面和顶部发生倾倒大变形。此次S-SARⅡ雷达监测结果表明果卜岸坡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合成孔径雷达 变形监测 边坡 边坡变形机制
下载PDF
FTTH的二级分光模式的技术分析
18
作者 尹永明 《电子制作》 2013年第13期120-120,共1页
当前县以下城区及农村区域的FTTH正在大规模建设,确定做原有的一级分光或做二级分光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文中基于FTTH的二级分光模式的研究,主要对FTTH的OD(N光分配网)架构、二级分光模式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一个案例对比分析。
关键词 FTTH 二级分光模式 光分配网
下载PDF
基于地基合成孔径边坡雷达监测技术的卡若拉冰川变形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党海波 张亦海 +2 位作者 鲁森 黄国华 尹永明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122-127,共6页
为分析卡若拉冰川的稳定性情况,从而得出其变形基本规律,通过边坡雷达对卡若拉冰川在线监测147 d,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被测区域变形信息,采用无人机对卡若拉冰川东、西冰舌进行了航测,获取卡若拉冰川表面影像数据和数... 为分析卡若拉冰川的稳定性情况,从而得出其变形基本规律,通过边坡雷达对卡若拉冰川在线监测147 d,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获取被测区域变形信息,采用无人机对卡若拉冰川东、西冰舌进行了航测,获取卡若拉冰川表面影像数据和数字高程模型,将SAR图像与地形数据进行几何映射三维匹配。结果表明:卡若拉冰川总体的变形形态呈条纹状,即较大变形带由下而上交替出现,东、西冰舌均有较大的变形值,且分布范围大;水文气象环境是影响卡若拉冰川变形的主控因素;重点监测区域1是相对危险区域,易发生局部小面积垮塌。将边坡雷达用于冰川监测在国内尚无先例,研究成果将有助于填补我国边坡雷达在冰川监测领域的空白,为后续研究冰川表面变形规律和机理积累宝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雷达 卡若拉冰川 变形 稳定性
下载PDF
沙尔贡煤矿应力集中区域大断面机电设备硐室支护技术 被引量:1
20
作者 单坤航 尹永明 满富鑫 《现代矿业》 CAS 2020年第12期87-89,共3页
沙尔贡煤矿矿井共划分为2个块段(5个采区),分别为井田中西部的中央块段(含Ⅰ上采区和Ⅰ下采区)和东部的鲁甘利赫塔块段,中央块段的Ⅰ上采区是矿井的首采区。该矿Ⅰ上采区绞车房布置在煤层顶板的岩层中,根据I上采区绞车房及其周边巷道的... 沙尔贡煤矿矿井共划分为2个块段(5个采区),分别为井田中西部的中央块段(含Ⅰ上采区和Ⅰ下采区)和东部的鲁甘利赫塔块段,中央块段的Ⅰ上采区是矿井的首采区。该矿Ⅰ上采区绞车房布置在煤层顶板的岩层中,根据I上采区绞车房及其周边巷道的平面布置,Ⅰ上采区绞车房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原设计支护方式为B20素混凝土砌碹,厚度400 mm,采用“小断面快速掘进通过,二次扩刷成巷”的施工方案。现场在进行二次扩刷前,已经出现了巷顶喷浆层开裂,局部锚杆失效脱落,巷帮大面积片帮,巷顶下沉量、巷帮收敛量超限等现象。为保障硐室施工质量,对Ⅰ上采区绞车房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方案实施后,未出现硐室变形、支护开裂等现象,表明方案优化设计效果显著,可供类似矿山支护设计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支护方案 围岩变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