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径流事件的农业面源监测采样间隔分析
1
作者 王超 王剑 +4 位作者 文立群 秦赫 柳根 贾海燕 尹炜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85-1093,共9页
选择丹江口库区的五龙池小流域为对象,以典型降雨径流事件的水质水量加密监测数据作为径流过程真实值,通过不同时间间隔和水量间隔模拟采样,分析污染负荷通量估算误差,并确定有效采样间隔.结果显示,五龙池小流域降雨径流事件具有明显的... 选择丹江口库区的五龙池小流域为对象,以典型降雨径流事件的水质水量加密监测数据作为径流过程真实值,通过不同时间间隔和水量间隔模拟采样,分析污染负荷通量估算误差,并确定有效采样间隔.结果显示,五龙池小流域降雨径流事件具有明显的峰值特征(初始流量55m^(3)/h,峰值流量977.3m^(3)/h),TP浓度与径流高度同步(初始浓度为0.05mg/L,峰值浓度为0.25mg/L),TN随径流达到峰值后下降不明显(初始浓度为2mg/L,峰值浓度为8mg/L).模拟采样表明,时间间隔5,10,15,20,30,60,120,240,480,720min,采样点数量从1957个减少到14个;水量间隔16,32,64,128,256,384,576,800,1600,3200m^(3),采样点数量从2893个减少到14个;水量间隔采样对径流峰值的捕捉能力明显高于时间间隔采样.负荷估算误差显示,TP误差波动大于TN;以±5%作为允许的误差范围,降雨径流事件采样监测的有效时间间隔为120min,有效水量间隔为1600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事件 小流域 农业面源 自动监测 采样间隔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总磷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尹炜 王超 +2 位作者 王立 辛小康 柳根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磷作为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一直是流域水环境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长序列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污染物通量核算深入分析了水库总磷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 a丹江口水库库区内总磷浓度... 磷作为湖库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一直是流域水环境研究关注的重点。基于长序列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丹江口水库总磷的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污染物通量核算深入分析了水库总磷演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10 a丹江口水库库区内总磷浓度基本稳定在Ⅰ~Ⅱ类,个别年份偶有升高,入库河流总磷浓度稳中有降。2021年水库总磷明显升高,升高时段集中在秋季,升高区域集中在汉库,水库总磷升高主要受入库河流输入的影响。罕见的2021年汉江秋汛是丹江口水库总磷升高的根本原因,持续的强降雨致使面源污染负荷大幅增加,全年总磷入库通量达到2018~2020年的3.2~7.6倍。研究结果可为丹江口水库总磷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污染物通量 时空分布 面源污染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尹炜 翟红娟 +2 位作者 邓志民 赵彦伟 陈炼钢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41-46,65,共7页
可调水量一直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争论的焦点,水源区生态需水是合理确定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要重... 可调水量一直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争论的焦点,水源区生态需水是合理确定西线工程可调水量的重要依据。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生态环境特征、主要生态环境保护对象,并针对西线工程水源区生态需水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需要重点研究的关键科学问题:生态需水应统筹考虑川陕哲罗鲑等关键物种、河岸植被等优势群落、干旱河谷等典型生态系统,深入研究高寒脆弱区关键保护对象对水文过程的响应规律,以及协调节点-河段-河流廊道多尺度、物种-生境-生态系统多目标的生态流量需求核算。此外,提出了“识别特殊需求-建立响应关系-统筹核算水量”的生态需水研究思路,以及节约用水、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等方面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 高寒脆弱区 干旱河谷 川陕哲罗鲑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下载PDF
"水生态文明建设"专题
4
作者 尹炜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I0005-I0005,共1页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高度...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和基础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高度共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 顺应自然 高度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 生命之源 尊重自然
下载PDF
汉江中段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建 丁洪亮 +2 位作者 颜剑 操瑜 尹炜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9-34,共6页
汉江中游丹江口至王甫洲江段近年来伊乐藻(Elodeanuttallii)过度生长,对水生态系统平衡和水电站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基于伊乐藻生长与关键生境要素的响应关系,构建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控方案。采用野外调查和受控试验观测方法,探... 汉江中游丹江口至王甫洲江段近年来伊乐藻(Elodeanuttallii)过度生长,对水生态系统平衡和水电站运行造成较大影响。基于伊乐藻生长与关键生境要素的响应关系,构建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生态调控方案。采用野外调查和受控试验观测方法,探明伊乐藻生长的环境影响因子及其阈值。结果显示,伊乐藻形成单一优势群落的临界水深为3.0~3.5m,生长极限深度的光照强度阈值为400~500lx,生长水温在3~30℃,其中10℃可能是伊乐藻由慢速向快速生长转变的温度阈值;影响伊乐藻生长分布的临界流速约为0.14m/s,流速越大对其生长越不利。研究表明:(1)大坝加高蓄水后,丹江口至王甫洲江段下泄流量和水温等条件变化,可能是促进伊乐藻过度生长的重要原因,通过丹江口水库联合王甫洲水电站开展生态调控伊乐藻过度生长具有可行性;(2)根据伊乐藻萌发和定植规律,每年春季(2-4月)和秋末(10-11月)是开展水生态调度以控制伊乐藻过度生长的最佳时机,建议丹江口水库下泄流量峰值不小于1500m^(3)/s,或达到最小下泄流量的2~3倍(峰值流量不低于1000m^(3)/s),每次调度持续时间不少于5d,调度过程不少于2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乐藻 生态调度 生长控制 光照强度 下泄流量 汉江
下载PDF
交汇角和流量比对干支流交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模拟研究
6
作者 吴菲 刘瑞芬 +1 位作者 白凤朋 尹炜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3,共9页
弱混合条件下下干流对支流入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显著,支流入汇区水流特性复杂,弄清支流入汇区水动力特性对河流的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构建并验证明渠干支流交汇RNG k-ε紊流模... 弱混合条件下下干流对支流入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显著,支流入汇区水流特性复杂,弄清支流入汇区水动力特性对河流的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物理模型和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构建并验证明渠干支流交汇RNG k-ε紊流模型,根据不同交汇角弱混合多种汇流比工况计算结果,详细分析了交汇角和汇流比的变化对支流入汇区流速分布特性和环流结构的影响,并计算分析得出不同交汇角支流入汇区发生回流汇流比的临界值。结果表明:干支流交汇弱混合条件下,干流对支流入汇区水流结构影响显著。支流水流在入汇区在右岸出现回流形成回流区,并右岸壁面处形成最大回流流速区;支流入汇区表中层形成大尺度的横向涡结构,出现了明显回流区和环流结构,环流结构尺度随着汇流比的增大而减小,与交汇角的相关关系表现为150°大于30°大于90°;纵向涡量峰值与汇流比均呈负相关关系,汇流比越大,涡量峰值越小;交汇角30°、90°和150°支流入汇区发生回流,出现环流结构的汇流比γ临界值分别为0.013、0.011、0.0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交汇 弱混合 数值计算 水动力特性
下载PDF
弱混合条件下支流入汇口水力特性数值模拟
7
作者 陈雪妮 杨中华 +2 位作者 尹炜 吴菲 白凤朋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0-127,134,共9页
库区河道中支流来流较小时,水体和污染物受到干流的阻碍作用滞留在支流入汇口,严重时易在支流暴发水华。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水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弱混合条件下支流入汇口的水力特性。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封闭水流控制方程,建立了明渠交... 库区河道中支流来流较小时,水体和污染物受到干流的阻碍作用滞留在支流入汇口,严重时易在支流暴发水华。采用数值模拟结合水槽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弱混合条件下支流入汇口的水力特性。采用RNG k-ε紊流模型封闭水流控制方程,建立了明渠交汇水流三维数值仿真模型,模拟所得垂向流速分布及流场矢量图等结果与水槽试验数据吻合程度较高。基于4种汇流比和3种交汇角工况的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弱混合条件下支流入汇口水流结构分区,分析了不同交汇条件对入汇口关键水力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弱混合条件下支流入汇口右岸产生回流形成回水区,左岸水体受到挤压形成加速区,回流流速峰值出现在近右岸壁面处;不同交汇角条件下回水区长度大小为:150°>30°>90°,回水区长度随着汇流比增加而逐渐减小直至回水区消失;回水区最大宽度处距交汇区距离与汇流比成反比;入汇口紊动能峰值区域面积和峰值大小与汇流比成反比,与交汇角成正比,交汇角对紊动能的影响较汇流比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支流交汇 支流回水区 水力特性 紊动能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植物吸收在人工湿地去除氮、磷中的贡献 被引量:92
8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2 位作者 裘巧俊 宋志文 席俊秀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8-221,共4页
探讨了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结合实例分析了湿地植物吸收氮磷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和其在去除氮磷营养物中的贡献,认为通过秋冬季的植物收割去除的氮磷量比较低,植物可以作为冬季保温... 探讨了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中的作用,并分析了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结合实例分析了湿地植物吸收氮磷在不同生长期的变化和其在去除氮磷营养物中的贡献,认为通过秋冬季的植物收割去除的氮磷量比较低,植物可以作为冬季保温材料而不收割,提出通过组合技术来改善人工湿地氮磷去除能力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植物 吸收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的局限性与运行问题 被引量:62
9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3 位作者 尹澄清 台培东 李海波 郭伟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6-38,共3页
 针对目前在潜流人工湿地技术认识上的一些分歧,从湿地植物的输氧能力、人工湿地脱氮除磷能力和设计参考依据等方面,探讨了人工湿地的应用局限性,总结了湿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指出了深入研究潜流人工湿地处理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处理 应用局限性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不同基质除磷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3 位作者 傅金祥 巩宗强 张海荣 E.V.维尔霍金娜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6年第6期985-988,共4页
目的考察实验材料的磷吸附容量,优选1~2种除磷性能良好的湿地基质材料.方法分析材料的理化特性,通过吸附等温曲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比较材料的除磷容量,并对除磷容量与其本身的理化特性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当接触液初始质量浓... 目的考察实验材料的磷吸附容量,优选1~2种除磷性能良好的湿地基质材料.方法分析材料的理化特性,通过吸附等温曲线实验和吸附动力学实验比较材料的除磷容量,并对除磷容量与其本身的理化特性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当接触液初始质量浓度为320mg/L时,试验材料对磷的吸附量为石灰石〉硅灰石〉沸石〉陶粒〉沙子;在pH为6.60~7.69时,决定基质材料磷吸附容量最关键的因素是材料钙和铝的含量.接触液磷质量浓度不同对不同材料的吸磷量影响显著.不同材料基质的磷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速率都存在着差异,对磷的吸附速率与材料对磷的吸附容量没有直接的相关性.结论石灰石和硅灰石是较好的潜流人工湿地除磷基质,可以与普通沙子混合级配,陶粒如果在制造过程中添加一些钙化合物也将成为一种合适的人工湿地基质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基质 磷的吸附 容量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丹江口水库支流水质评价 被引量:32
11
作者 尹炜 辛小康 +2 位作者 梁建奎 贾海燕 李建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8,共5页
为综合反映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的水质状况、识别主要污染因子、对比各支流的污染程度,基于2013年16条重点入库支流11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均值,借助于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入库支流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主... 为综合反映丹江口水库入库支流的水质状况、识别主要污染因子、对比各支流的污染程度,基于2013年16条重点入库支流11项主要污染指标的年均值,借助于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入库支流水质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的主要污染因子为耗氧污染物和重金属,且前者占主导地位,16条重点入库支流中污染相对严重的依次为神定河、泗河、犟河、剑河和老灌河,污染相对较轻的支流依次为堵河、将军河、淘沟河、汉江、滔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水库 入库支流 水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原文传递
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3 位作者 叶闽 韩小波 余秋梅 雷阿林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8,共4页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对城市地表径流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塘和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净化城市地表径流,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COD为84.0%~85.4%、TP为89.6%...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对城市地表径流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塘和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净化城市地表径流,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COD为84.0%~85.4%、TP为89.6%~91.8%、TN为92.2%~94.4%、SS为95.8%-97.1%,其中复合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69、0%~73.1%、82.6%~86.6%、89.0%~90.4%、64.7%~69.2%,除氮效果独特。在无雨期该生态系统可用于净化湖水,实现了削减污染和保持系统稳定的双重功能,同时还可补给养鱼塘用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径流 复合潜流人工湿地 除氮
下载PDF
我国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治理技术探讨 被引量:11
13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3 位作者 可欣 苏丹 李海波 郭伟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33-536,共4页
城市地表径流是典型的非点源污染,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特点,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由源处理、输移控制和汇处理组成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对策,并探讨了各种具体的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认... 城市地表径流是典型的非点源污染,具有地域范围广、随机性强、成因复杂等特点,已成为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由源处理、输移控制和汇处理组成的城市地表径流污染控制对策,并探讨了各种具体的城市径流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认为初期雨水的有效截留将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径流 非点源 源处理 输移控制 汇处理
下载PDF
城市地表径流人工湿地生态处理工程 被引量:10
14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3 位作者 可欣 叶闽 韩小波 V A 维尔霍金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4-617,共4页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地表径流,该生态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Cr75.4%~79.1%、TP81.8%...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调试运行,结果表明: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地表径流,该生态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CODCr75.4%~79.1%、TP81.8%~84.3%、TN64.9%~69.8%、SS93.8%~94.7%;其中人工湿地对其进水中污染物CODCr、TP、TN、SS的去除率分别为60.7%~64.8%、73.4%~75.6%、43.2%~48.4%、60.3%~66.4%,污染去除负荷达到COD0.01kg/(m2d)。在无雨期该生态系统可以处理一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实现削减污染和保持系统稳定的双重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表径流 人工湿地 潜流人工湿地 生态工程
下载PDF
塘-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运行 被引量:10
15
作者 尹炜 李培军 +3 位作者 叶闽 王孟 杨国胜 陈惠敏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3-95,共3页
以武汉市桃花岛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处理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该系统处理城市地表径流的初期运行,结果表明:塘和人工湿地组合生态系统可以有效的处理城市地表径流,复合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具有独特的除氮效果。
关键词 城市地表径流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复合潜流人工湿地 初期运行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水环境问题分析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尹炜 史志华 雷阿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90-94,共5页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依据多年的水质实测资料,对丹江口库区各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国家标准,丹江口水库水体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但由于... 为了掌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水库的水质变化情况,依据多年的水质实测资料,对丹江口库区各地的水污染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按国家标准,丹江口水库水体水质总体良好,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水标准;但由于库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库区水体水质存在恶化趋势,点源污染依然严重,面源污染日趋严重,部分库湾出现富营养化趋势,且存在一些潜在污染风险源。目前,需要加强丹江口水库库区水质的监测,并采取相应污染控制措施,保障未来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源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重金属污染 风险 富营养化 丹江口水库
下载PDF
长江流域总磷问题思考 被引量:17
17
作者 尹炜 王超 张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52,共9页
“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水体中总磷浓度达标,但中上游支流和中下游湖泊水体中的总磷超标明显,总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尤其是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建成运行,改变了水沙条件,颗粒态磷大幅减少,溶解态磷有所增加,磷输移形... “十三五”以来,长江干流水体中总磷浓度达标,但中上游支流和中下游湖泊水体中的总磷超标明显,总磷已经成为长江流域水体主要污染指标。尤其是长江上游梯级水库的建成运行,改变了水沙条件,颗粒态磷大幅减少,溶解态磷有所增加,磷输移形态的改变加剧了中下游的总磷问题,并产生了系列生态环境效应。上游支流水体中磷的输入加速了梯级水库水体中磷的累积,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潜在风险增加;中下游颗粒态磷减少改变了磷形态的分布,增加了环境脆弱性;下游浅水湖泊水体中磷超标驱动了内源循环,加速了湖泊富营养化过程;长江入海磷通量剧减,将对近岸水域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针对长江总磷问题开展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应对磷输入源头采取控制措施,诸如加强“三磷”问题治理,遏制中上游重点支流的磷超标趋势,同时要加快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面源管控和湖泊生态修复体系,控制中下游磷排放源;(2)应当实施上游梯级水库群泥沙联合调度,减少库内淤积,增加输沙能力以及增加中下游颗粒态磷水平和磷入海通量;(3)建议完善总磷监测的标准方法,强化全沙总磷的监测,磷浓度和通量监测并重,以便为长江总磷管控提供科学系统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磷 水沙变化 富营养化 入海通量 监测方法 对策建议 长江流域
下载PDF
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3
18
作者 尹炜 史志华 雷阿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9-63,共5页
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区的水质安全,针对丹江口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大、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弱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水源涵养林的定向恢复及其空间配置优化、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农业种... 为保证南水北调中线丹江口水源区的水质安全,针对丹江口库区存在的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面源污染对水质影响大、农业经济增长潜力弱等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开展了水源涵养林的定向恢复及其空间配置优化、退化生态系统修复与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面源污染的"源"和"输移途径"控制、特色经济作物的规模化生态种植等关键技术研究。探索出了库区生态系统综合整治模式及相应技术体系,通过对示范区的综合治理,示范区森林覆盖率提高了15%以上,土壤侵蚀模数减少了50%以上,总氮输出得到明显削减,溪流水质提高了一个类别。根据库区不断暴露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安全 水源涵养 面源污染 生态修复 生态种植
下载PDF
新冠肺炎疫情期消毒剂的使用对水环境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尹炜 王超 +1 位作者 张洪 雷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9-33,88,共6页
武汉市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城市,疫情防控任务也最为艰巨。消毒剂作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在武汉市被大量使用。消毒剂残留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武汉市消毒剂使... 武汉市是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城市,疫情防控任务也最为艰巨。消毒剂作为切断病毒传播途径的重要措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在武汉市被大量使用。消毒剂残留对地表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武汉市消毒剂使用量全国最高,消毒剂残留对武汉市河湖水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结合已有文献,对消毒剂残留的潜在水化学过程及其引起的次生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在疫情后期应加强消毒剂残留对武汉市河湖水生态系统影响研究的具体建议。研究成果将为疫情结束后的武汉市河湖水环境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 水生态系统 含氯消毒剂 COVID-19 武汉市
下载PDF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水质管理问题与思考 被引量:9
20
作者 尹炜 王超 辛小康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24,共8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质保护要求极高。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了沿途降水降尘、桥面污染径流、雨洪风险、事故倾覆等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的要求,中线工程建立了系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水资源配置工程,水质保护要求极高。工程规划设计阶段,重点考虑了沿途降水降尘、桥面污染径流、雨洪风险、事故倾覆等因素对渠道水质的影响。按照环评报告和环评复核报告的要求,中线工程建立了系统的水质保障体系,有力保证了通水后水质稳定在Ⅰ~Ⅱ类。监测结果显示:总干渠通水后出现了部分水质指标沿程升高的问题,通水初期还出现了藻类过度增殖的现象。为此,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总干渠沿线的大气干湿沉降、桥面径流、雨洪漫溢、地下水内排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污染输入;南北温差和季节温差、pH值沿程梯度等因素驱动的水化学过程变化可能是水质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渠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水流过程、生境演变和生物群落演变等各种因素交织耦合,可能是驱动氮、磷生源要素相关的水质指标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机制。根据分析结果,鉴于对总干渠这一复杂的巨系统认识不足,因而目前对水质的变化很难做到预判,预测则更难。为了总干渠水质能够得到长效保障,建议应重点解决对系统的认知、模拟预测以及调控管理等3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质管理 水环境污染 水化学 生态系统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