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5
1
作者 尹纪业 王和枚 丁日高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9-314,共6页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疟药,能杀灭多种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等,还能调节免疫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外细胞实验证实对多种人源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线抗疟药,能杀灭多种寄生虫如疟原虫、血吸虫、弓形虫、利什曼原虫等,还能调节免疫用于治疗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体外细胞实验证实对多种人源性肿瘤细胞具有明显杀伤作用。研究发现,此类化合物的结构中存在内过氧桥,催化断裂后产生的碳中心自由基和活性氧,是其发挥药理学和毒理学作用的结构基础。临床上大量的抗疟治疗迄今未见明显的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而动物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等临床前研究发现药物的高剂量或长期暴露能导致多个系统和器官的毒性效应。本文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的神经毒性、胚胎毒性、遗传毒性、造血和免疫毒性、心脏毒性等,从体外细胞水平、整体动物水平和人体临床试验,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新进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总结青蒿素类药物毒理学研究的热点和方向,为以扩大青蒿素类药物临床适应证,选择安全的给药途径、剂量和检测指标为目的的毒理学评价和研究提供支持,更好地服务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毒理学 心脏毒性 神经毒性
下载PDF
F344大鼠自发性肿瘤的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尹纪业 董延生 +5 位作者 袁本利 余寿忠 瞿文生 原野 王和枚 丁日高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积累本中心F344大鼠自发肿瘤背景数据,为开展新药诱癌试验做准备。方法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0g,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即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称量... 目的积累本中心F344大鼠自发肿瘤背景数据,为开展新药诱癌试验做准备。方法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体重180-200g,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即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称量动物心、肺、肝、脾、肾、肾上腺、胸腺、脑、睾丸(或卵巢)和附睾(或子宫)等器官并计算脏器系数,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观察统计4个时间点动物自发性肿瘤的类型和发病率。结果高发的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睾丸间质细胞瘤、垂体腺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皮下纤维瘤、乳腺纤维腺瘤、嗜铬细胞瘤等。结论本实验结果丰富了现有F344大鼠自发性肿瘤的发病数据,为开展新药诱癌试验提供了背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肿瘤 病理学
下载PDF
F344大鼠常见非增殖性病变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尹纪业 董延生 +5 位作者 袁本利 瞿文生 余寿忠 原野 王和枚 丁日高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建立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病变背景数据,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方法 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8周龄,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常规病理学取材... 目的建立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病变背景数据,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方法 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8周龄,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观察统计四个时间点动物自发性病变的病变类型和发病率。结果主要的非增殖性病变包括乳头肌纤维化、肺细支气管旁慢性炎症、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管扩张、蛋白管型、肾小管萎缩和钙沉积等,睾丸精子生成障碍、卵巢生长卵泡数量减少等生殖器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等。结论在本中心现有条件下,随动物生存期的延长,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疾病病变程度和发病率均有所增加。本实验丰富了F344大鼠自发性病变的背景资料,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病理学
下载PDF
库普弗细胞在肝再生调控中的作用机制
4
作者 尹纪业 张勇 宋良文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87-1089,共3页
目的探讨库普弗细胞(KC)在肝部分切除(PH)后再生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KC条件培养液(KCCM),用MTT法观察其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作用;建立小鼠PH模型,测定KC灭活对肝再生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C灭活后再生肝... 目的探讨库普弗细胞(KC)在肝部分切除(PH)后再生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KC条件培养液(KCCM),用MTT法观察其对大鼠原代肝细胞增殖的作用;建立小鼠PH模型,测定KC灭活对肝再生率的影响;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C灭活后再生肝中TNF-α、TGF-α和TGF-β1的表达特点。结果KCCM能明显促进原代肝细胞增殖(A=0.746±0.06),与对照组(A=0.536±0.06)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KC灭活伴PH后6天肝再生率为95.10%±4.52%,而单纯PH后6天肝再生率为74.50%±1.90%(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小鼠PH后6h,再生肝细胞TNF-α、TGF-α和TGF-β1表达迅速升高,前两者可持续4~5天,而后者在第3天即转为阴性,但在KC灭活伴PH后第6天,3种因子的表达仍然较强,超过单纯PH组。结论在肝再生过程中,KC和其他间质细胞分泌的TNF-α和TGF-α因受到KC分泌的TGF-β1等因子的拮抗而不能充分发挥促肝再生作用;当KC活性被抑制时,TNF-α和TGF-α的活性不再受到拮抗,进而能够增强肝再生能力和加速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普弗细胞 肝切除术 细胞因子类 肝再生
下载PDF
肝再生增强因子抑制肝非实质细胞TGF-β_1表达的意义 被引量:5
5
作者 张勇 尹纪业 +2 位作者 宋良文 王清明 王晓民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896-898,共3页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和Kupffer细胞(KC)中TGF-β1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和Kupffer细胞(KC)中TGF-β1表达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ALR对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的影响,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星状细胞条件培养液(ICCM)、KC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以及ALR对TGF-β1抑制受损肝细胞增殖的作用。结果经ALR刺激后肝星状细胞和KC中TGF-β1免疫反应阳性信号减弱,Westernblot显示ALR可抑制肝星状细胞表达TGF-β1。受损肝细胞经ICCM和KCCM刺激后增殖明显。ALR可拮抗TGF-β1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ALR可能通过抑制肝星状细胞和KC表达TGF-β1来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增强因子 枯否细胞 肝星状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Β
下载PDF
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 被引量:7
6
作者 于永生 施畅 +4 位作者 徐丽明 韩刚 尹纪业 马华智 丁日高 《癌变.畸变.突变》 CAS CSCD 2014年第6期428-433,共6页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梯度浓度(2.5、5.0、10.0、20.0、40.0和80.0μg/m L)纳米银染毒CHL细胞,MTT比色法计算IC5 0以评估纳米银的细胞毒性水平。利用PI染色分析细... 目的:研究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梯度浓度(2.5、5.0、10.0、20.0、40.0和80.0μg/m L)纳米银染毒CHL细胞,MTT比色法计算IC5 0以评估纳米银的细胞毒性水平。利用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率,同时观察细胞染毒后的形态变化,记录前向角散射(FSC)和侧向角散射(SSC)信号;Giemsa染色中期分裂相涂片分析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结果:纳米银毒性水平与纳米银浓度呈正相关(r=0.804,P<0.05),IC 50为21.68μg/m L。22.0μg/m L纳米银与CHL细胞接触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群SSC信号显著增强,为细胞摄入纳米银提供间接证据;细胞周期在G2/M期被捕获,对G0/G1期、S期以及细胞增殖指数变化情况影响显著(P<0.01);22.0μg/m L纳米银染毒CHL 24 h后凋亡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各浓度纳米银诱导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均大于5%(P<0.01),中高浓度四倍体发生率达到溶剂对照组的10倍以上(P<0.01)。结论:纳米银对CHL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凋亡在纳米银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银 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 细胞毒性 遗传毒性 细胞周期 凋亡
下载PDF
肝细胞增殖因子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勇 宋良文 +4 位作者 王清明 黄山英 孙丽 尹纪业 王晓民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 目的: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大鼠枯否细胞膜表面结合的ALR以及ALR对枯否细胞IL-6表达的影响。结果:受损肝细胞经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后增殖明显。正常大鼠肝细胞内可表达合成ALR,枯否细胞膜表面可见ALR免疫反应颗粒,经ALR刺激后枯否细胞IL-6免疫反应信号增强。结论:ALR可能通过首先刺激枯否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增殖因子 枯否细胞 肝细胞
下载PDF
定量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条件对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少霞 尹纪业 +3 位作者 宋良文 徐新萍 王晓民 王德文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09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时抗原修复液pH值、修复温度和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扩张性心肌病人的心肌标本,经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心肌组织中结蛋白的表达进行染色。实验中对同一蜡块进行连续切片... 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时抗原修复液pH值、修复温度和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扩张性心肌病人的心肌标本,经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心肌组织中结蛋白的表达进行染色。实验中对同一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微波修复时分别使用枸橼酸缓冲液、PBS、EDTA 3种不同pH的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枸橼酸缓冲液(pH 6.0)、PBS(pH 7.0)和EDTA(pH 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别采用100℃、97℃、80℃、70℃4个不同的修复温度;应用图像分析仪对比不同条件下心肌组织中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DTA缓冲液中修复100℃持续15 m in,阳性信号得到充分表达,抗原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EDTA组、枸橼酸缓冲液组、PBS组。结论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时采用高pH值的EDTA进行抗原修复效果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原修复 免疫组化
原文传递
应用天青石蓝B染色及偏振光显微镜显示肺内Ⅳ型胶原的方法
9
作者 王少霞 刁瑞英 +1 位作者 尹纪业 宋良文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6-76,共1页
关键词 天青石蓝B染色 偏振光显做镜 肺Ⅳ型胶原
下载PDF
奥伐尼对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郑盼 肖智勇 +5 位作者 梅逸舟 刘峰 程军平 尹纪业 周文霞 张永祥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研究奥伐尼对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2和128 g/L芥子气5μl于KM小鼠右耳内侧染毒,建立两种损伤程度的小鼠耳郭染毒皮肤损伤模型。在32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染毒前20 min于小鼠右耳内侧涂抹奥伐尼0.125、0.25和0.5... 目的研究奥伐尼对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2和128 g/L芥子气5μl于KM小鼠右耳内侧染毒,建立两种损伤程度的小鼠耳郭染毒皮肤损伤模型。在32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染毒前20 min于小鼠右耳内侧涂抹奥伐尼0.125、0.25和0.5 mg/耳,或染毒前30 min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染毒24 h后,观察各组耳郭肿胀程度,制备耳郭皮肤切片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在128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小鼠右耳给予奥伐尼0.25 mg/耳或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染毒24 h后观察各组耳郭肿胀程度。结果奥伐尼可显著降低32 g/L芥子气所致耳郭肿胀,并显著改善皮肤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但对128 g/L芥子气所致耳郭肿胀无明显影响。结论奥伐尼对低剂量芥子气染毒所致皮肤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子气 皮肤损伤 吲哚美辛 奥伐尼
下载PDF
药物致癌试验中常用动物历史对照数据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于春荣 尹纪业 +3 位作者 笪红远 高广花 马璟 王庆利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5-393,共9页
致癌试验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在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在致癌试验中,啮齿类动物不同品系的历史对照数据对解释罕见肿瘤和发病率异常的肿瘤非常有用。国外权... 致癌试验是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通过考察药物对动物的潜在致癌作用,以评价和预测人体在长期用药中的致癌风险。在致癌试验中,啮齿类动物不同品系的历史对照数据对解释罕见肿瘤和发病率异常的肿瘤非常有用。国外权威试验机构依靠病理工作组和同行评议结果,积累了相关动物大量的有价值的病理历史对照数据,从早期使用较多的F344大鼠和B6C3F1小鼠,到后来的SD大鼠、CD-1小鼠和Wistar大鼠,再到近年来广泛使用的p53+/-和rasH2转基因小鼠,不同品系动物肿瘤发生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国内致癌试验日益增多,但可参照的背景数据仍然较少,如何正确积累和使用历史数据成为国内同行的一大难题。本文通过归纳和对比文献报道的实验动物肿瘤性病变的种类和发生率,发现不同品系啮齿类动物的肿瘤谱不同,且存在雌雄差异。相关背景数据丰富了致癌试验中自发性肿瘤历史对照数据,为致癌试验的开展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癌试验 历史对照数据 毒性病理
下载PDF
基于新《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的毒性病理同行评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尹纪业 王和枚 +5 位作者 瞿文生 董延生 王全军 吴晓静 张思明 田永章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85-1088,共4页
中国新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已于2017年9月1日实施,该规范着重对病理同行评议做出明确的规定,鼓励和推荐开展病理同行评议,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高病理报告的质量,对药物非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就该新规范关于... 中国新的《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已于2017年9月1日实施,该规范着重对病理同行评议做出明确的规定,鼓励和推荐开展病理同行评议,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提高病理报告的质量,对药物非临床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综述就该新规范关于毒性病理同行评议相关的内容进行了解读和详细说明,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法,以期为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同行评议 专题病理学家 同行评议病理学家
下载PDF
CAR-T细胞治疗产品及其非临床评价研究概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荣斌 吴纯启 +6 位作者 原野 尹纪业 瞿文生 尤雨桐 连文静 贺小琼 王全军 《中南药学》 CAS 2019年第9期1381-1385,共5页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是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着其大面积推广,其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根据CAR-T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存在肿瘤靶向、脱靶效应和脱靶肿瘤外的...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是近年来在肿瘤免疫治疗领域最具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着其大面积推广,其安全性同样不容忽视。根据CAR-T细胞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存在肿瘤靶向、脱靶效应和脱靶肿瘤外的安全性问题。由于CAR-T细胞制备的特殊性,需要针对CAR-T细胞的不同靶点特点和适应证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设计合理的非临床实验方案,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评价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临床试验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本文将对CAR-T细胞的结构、原理及临床应用和非临床评价做简要介绍,为CAR-T的成功研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T细胞 动物模型 非临床评价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细胞治疗产品非临床致瘤性和成瘤性评价概况 被引量:1
14
作者 庞丽丽 石富江 +2 位作者 田永章 秦昭恒 尹纪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22年第3期250-254,共5页
细胞治疗产品(cell therapy products,CTPs)是指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来源、操作和临床试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人体来源的活细胞产品[1];是从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提取的,被注射到患... 细胞治疗产品(cell therapy products,CTPs)是指用于治疗人类疾病,来源、操作和临床试验过程符合伦理要求,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和注册申报的人体来源的活细胞产品[1];是从实验室培养的干细胞、组织和器官中提取的,被注射到患者体内的生物技术产品[2]。CTPs主要包括干细胞和体细胞两类,其中干细胞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等,是目前正在研究的用于制备细胞治疗产品的主要细胞类型[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治疗 生物技术产品 间充质干细胞 临床试验 成瘤性 人类疾病 实验室培养 胚胎干细胞
下载PDF
TGF-β1在肝再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纪业 王少霞 +3 位作者 刁瑞英 宋良文 徐新萍 王晓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探讨70%肝部分切除后TGF-β1在肝再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MTT方法检测TGF-β1对原代肝细胞的作用;建立70%肝部分切除(PH)模型,收集切除后2d的血清,用MTT方法检测其对IG1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其对IG12... 目的探讨70%肝部分切除后TGF-β1在肝再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MTT方法检测TGF-β1对原代肝细胞的作用;建立70%肝部分切除(PH)模型,收集切除后2d的血清,用MTT方法检测其对IG1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其对IG12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再生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能抑制原代肝细胞增殖;PH后大鼠血清不仅对IG12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还能提高IG12细胞TGF-β1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PH后肝细胞TGF-β1表达逐渐下降,至第3天呈阴性结果,而后升高,直至再生结束时稳定在正常肝脏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显示PH后再生早期TGF-β1表达暂时升高,12h达到高峰,第1天开始下降,第3天降至最低点,5d开始逐渐升高,至第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TGF-β1明显抑制肝细胞增殖,在PH后肝再生过程中,肝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下降,有助于肝再生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TGF-Β1 肝再生
原文传递
F344大鼠4种饮用水饲养2年实验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尹纪业 董延生 +4 位作者 袁本利 瞿文生 原野 王和枚 丁日高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35-538,共4页
目的观察F344大鼠在自然生存状态下常年饮用天然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和矿物质水等4种饮用水对其生存寿命、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影响,为GLP条件下动物饲养用水选择和动物自发病变的研究提供背景数据。方法 SPF级8周龄F344大鼠... 目的观察F344大鼠在自然生存状态下常年饮用天然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和矿物质水等4种饮用水对其生存寿命、疾病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的影响,为GLP条件下动物饲养用水选择和动物自发病变的研究提供背景数据。方法 SPF级8周龄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用天然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和矿物质水4种饮用水,每组84只动物。实验开始后第6个月、12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每组分别活杀8、16、16和44只动物,称重动物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胸腺、肾上腺、睾丸(或卵巢)、附睾(或子宫)和脑等脏器并计算脏器系数,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比较各组动物在4个时间点发生病变的类型和发病率。结果各组动物发病以F344大鼠常见的自发性病变为主,包括非增殖性病变和增殖性病变。主要的非增殖性病变包括心脏乳头肌纤维化,肺细支气管旁慢性炎症,肾脏肾小管扩张、蛋白管型、肾小管萎缩和钙沉积等,生殖器官退行性改变等;高发的肿瘤性病变主要包括睾丸间质细胞瘤、垂体腺瘤、单核细胞白血病、皮下纤维瘤、乳腺纤维腺瘤、嗜铬细胞瘤等。各组动物上述病变类型及发病率、生存时间、死亡率等指标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天然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和矿物质水等4种饮用水对F344大鼠生存时间、死亡率、自发病变类型与发生率没有影响。本研究为了解不同饮用水对实验动物的影响提供了参考,丰富了F344大鼠自发病变的病理学数据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近交F344 饮用水 病理学 自发性病变
原文传递
肝细胞凋亡率改变对肝再生过程的调控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尹纪业 王少霞 +4 位作者 刁瑞英 谢玲 徐新萍 王晓民 宋良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24-326,共3页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在肝再生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建立70%肝切除模型,原位灌注分离正常和PH后1,3,5,7d大鼠的肝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各组肝细胞的凋亡率;用DNA荧...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partial hepatectomy,PH)后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的改变在肝再生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建立70%肝切除模型,原位灌注分离正常和PH后1,3,5,7d大鼠的肝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各组肝细胞的凋亡率;用DNA荧光染料Hoechst33258对分离培养的原代肝细胞进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TGF-β1(5μg/L)诱导的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TGF-β1。对原代肝细胞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分离肝细胞的活率达92%;正常肝细胞的凋亡率为(18.89±3.14)%,PH后1d肝细胞凋亡率为(11.85±2.51)%,1d后开始下降,第3天降至最低,而后逐渐升高,第7天为(28.82±5.53)%;正常大鼠肝细胞经TGF-β1,作用后凋亡率为(58.13±6.63)%,高于对照组(17.81±3.19)%,有显著差异(P〈0.05);而PH后1,3,5d分离的肝细胞经过和未经过TGF-β1诱导的凋亡率相比无差别;Bcl-2的表达在PH后早期(1~3d)分离的肝细胞中逐渐升高;经TGF-β,作用后Bcl-2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TGF-β1诱导的肝细胞凋亡率在肝再生不同阶段有明显差异,对于促进和终止肝再生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TGF-Β1 凋亡
原文传递
SD大鼠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正常参考值的确立与应用 被引量:34
18
作者 董延生 尹纪业 +5 位作者 陈长 瞿文生 袁本利 高晓新 丁日高 王和枚 《军事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确定本中心不同周龄SD大鼠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方法以本中心近7年开展的SD大鼠长期毒性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动物为数据来源,分为8~12、12~24及24~36周龄3个年龄段,每年龄... 目的确定本中心不同周龄SD大鼠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方法以本中心近7年开展的SD大鼠长期毒性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动物为数据来源,分为8~12、12~24及24~36周龄3个年龄段,每年龄段包括雌性、雄性大鼠各200只,分别统计各年龄段雌性、雄性动物的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卵巢与子宫等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以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与结论本中心8~12、12~24及24~36不同周龄SD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卵巢与子宫等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与其他实验室报道的结果可比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脏器重量 脏器系数 正常参考值 器官测量
原文传递
中国人γ-IFN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孙丽 宋良文 +3 位作者 刘涛 张勇 尹纪业 刁瑞英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44-147,共4页
目的研究中国人γ干扰素对放射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SP)法观察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及ColⅣ的合成。结果①60Coγ射线能够诱导... 目的研究中国人γ干扰素对放射诱导的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异常增殖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放射性肺纤维化的防治作用及机理。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免疫细胞化学(SP)法观察成纤维细胞αSMA的表达及ColⅣ的合成。结果①60Coγ射线能够诱导HLF的异常增殖,γIFN呈浓度依赖性抑制照射所致的HLF的异常增殖;②照射后HLF胞浆内有明显的αSMA的表达,表明照射可以诱导FB向MFB转化;③照射后ColⅣ的表达增高,照射前给予γIFN,ColⅣ的表达相对单纯照射组明显降低。结论60Coγ射线通过直接促进HLF增殖、诱导FB向MFB转化和促进ColⅣ的分泌来诱导肺纤维化的发生;γ干扰素通过抑制HLF的异常增殖和ColⅣ的分泌,对放射性肺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干扰素 Ⅳ型胶原 人肺成纤维细胞 放射性肺纤维化
原文传递
肝再生增强因子促进肝再生的细胞信号途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勇 宋良文 +1 位作者 尹纪业 王晓民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5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促进肝部分切除(PH)后再生的机制。方法采用肝再生率评价ALR对PH后肝再生的作用;MTT检测ALR协同肝再生大鼠血清对肝细胞增殖和ALR对TGF-β1抑制肝细胞增殖的作用;免疫组化观察再生肝中ALR的表达;免... 目的探讨肝再生增强因子(ALR)促进肝部分切除(PH)后再生的机制。方法采用肝再生率评价ALR对PH后肝再生的作用;MTT检测ALR协同肝再生大鼠血清对肝细胞增殖和ALR对TGF-β1抑制肝细胞增殖的作用;免疫组化观察再生肝中ALR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经ALR刺激后肝细胞中ALR表达变化。结果ALR明显促进PH后的肝再生,可协同肝再生大鼠血清促进肝细胞增殖;ALR能拮抗TGF-β1对肝细胞增殖的抑制;ALR主要表达于正常肝细胞浆内;PH后2~3d肝细胞ALR减少甚至消失,第6天随着肝再生的完成,ALR含量又恢复正常;ALR刺激后肝细胞内源性ALR表达增高。结论ALR能以自主分泌方式从肝细胞中释放,与间质细胞产生的肝再生调控因子相互作用,如抑制TGF-β1生物活性,间接促进PH后的肝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再生 肝部分切除 细胞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