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病理演变的实验研究
1
作者 沈康平 李家顺 +5 位作者 贾连顺 尹经正 刘昀 彭宝淦 宋海涛 许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3期1308-1310,共3页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 ,研究病理机制。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模型 ,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 ,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 :脊髓前动脉损伤 2h运动神经元变性 ,轴索病变 ,6h神经元坏死 ,... 目的 :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 ,研究病理机制。方法 :以家犬为实验模型 ,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 ,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 :脊髓前动脉损伤 2h运动神经元变性 ,轴索病变 ,6h神经元坏死 ,2 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 ,7d髓内出血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 ,2 4h 30 %~ 40 %的运动神经元坏死 ,3d达 80 % ,7d以后 95 %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 2 / 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最严重 ,相邻节段其次 ,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 :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前动脉损伤 脊髓病理演变 实验研究 脊髓缺血 动物实验
下载PDF
我国汉、维、苗、瑶、壮五个民族人群C_2的遗传多态现象 被引量:4
2
作者 赵修竹 田延武 +8 位作者 邓利娟 姜晓丹 程健华 吴雄文 郭炯 尹经正 黄莲宝 朱作金 张明安 《生理科学》 CSCD 1989年第1期55-58,共4页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及C2敏感性溶血覆盖技术调查了汉、维、苗、瑶、壮5个民族的C2多态现象,他们的C2*C基因频率依次是0.9654,0.9651,0.9500,0.9336及0.9252。其中汉、维、苗的数值与白人甚为相近,瑶族近似于日本人,壮族的数值为...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等电聚焦及C2敏感性溶血覆盖技术调查了汉、维、苗、瑶、壮5个民族的C2多态现象,他们的C2*C基因频率依次是0.9654,0.9651,0.9500,0.9336及0.9252。其中汉、维、苗的数值与白人甚为相近,瑶族近似于日本人,壮族的数值为至今所知世界最低的,并与汉人数值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2表型 遗传多态现象 基因频率
下载PDF
我国瑶、汉、壮、苗、维五个民族补体成份B因子多态性的调查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翦必希 赵修竹 +9 位作者 程健华 洪涛 田廷武 江策 吴雄文 朱作金 张明安 尹经正 黄莲宝 郭炯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69-273,共5页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对我国瑶、汉、壮、苗、维五个民族人群的补体B因子(Bf)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这五个民族的Bf基因频率均以s型最高,但参差不齐。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瑶0.9071,汉0.8727,壮0.8426,苗0.7667,维0.6... 用琼脂糖凝胶高压电泳及免疫固定技术对我国瑶、汉、壮、苗、维五个民族人群的补体B因子(Bf)的多态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这五个民族的Bf基因频率均以s型最高,但参差不齐。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瑶0.9071,汉0.8727,壮0.8426,苗0.7667,维0.6622。BfF基因频率其次,但也高低不一,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维0.2680,苗0.2000,壮0.1343,汉0.1159,瑶0.0929。频率居第三位的是BfSO7,差别显著,维0.0586,苗0.0333,壮0.0232,汉0.0091,瑶0.0000。在罕见型方面,220例份汉族人中发现一例SO45杂合子,222例份维族中检出4例FO65及1例F1杂合子。本文结合我国其他民族及全球大量检测数据进行了一些对比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 B因子 人类遗传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