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会话中的回声话语及其互动功能
1
作者 尹若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2,共7页
回声话语是互动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指在会话的一个相邻对及其扩展中,说话人对前述的他人话语进行形式上可还原的语义一致的独立性非回答型重复。作为回应性话语,回声话语具有互动性,其话语功能的解读依赖于互动性的对话语境。着眼于... 回声话语是互动交际中常见的语言现象,指在会话的一个相邻对及其扩展中,说话人对前述的他人话语进行形式上可还原的语义一致的独立性非回答型重复。作为回应性话语,回声话语具有互动性,其话语功能的解读依赖于互动性的对话语境。着眼于交际双方的对话互动,以言者意图为根本标准,确定回声话语的核心功能在于凸显言者对引发语及其说话人的“认同度”,并形成一个认同度不同的连续统,具体表现为认同、接受、求解、求证、怀疑和否认。回声话语的使用倾向于表达言者的高认同度,出现频率为“认同>接受>求证>求解>怀疑>否认”。根据机构性强弱,话语类型可排序为:庭审会话>医患会话>访谈会话>日常会话。4种话语类型中回声话语的互动功能呈现出共性和差异,这与不同类型话语的机构性特征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会话 回声话语 互动功能 言者意图 认同度 机构性
原文传递
立法语言中的“的”——兼论我国立法中“的”使用的技术规范 被引量:4
2
作者 殷树林 尹若男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3-143,共11页
立法语言中“的”的功能和日常语言中“的”的功能既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当代立法语言中的“的”源于旧时立法语言中的“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立法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对“者”的替换,早期的替换受到一定限制,在类推作用... 立法语言中“的”的功能和日常语言中“的”的功能既具有一致性,也存在差异。当代立法语言中的“的”源于旧时立法语言中的“者”,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立法文献中最早出现“的”对“者”的替换,早期的替换受到一定限制,在类推作用下,“的”逐渐完成了对“者”的替换。“的”功能的扩展给句法分析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文章建议将假设和转指两解以及假设和自指两解的“的”统一视为假设标记,将自指和转指两解的“的”统一视为自指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法语言 假设标记 自指标记 转指标记
原文传递
跨语言比较视阈下“偷”“抢”的共性与个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殷树林 尹若男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2-36,共5页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偷"凸显的是"施事/偷窃者"以及"受事/失窃物","抢"凸显的是"施事/抢劫者""夺事/遭抢者"以及"受事/抢劫物",且"施事/抢劫者...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偷"凸显的是"施事/偷窃者"以及"受事/失窃物","抢"凸显的是"施事/抢劫者""夺事/遭抢者"以及"受事/抢劫物",且"施事/抢劫者"和"夺事/遭抢者"为强凸显角色,"受事/抢劫物"为弱凸显角色。通过对汉语"偷"和"抢"、英语steal和rob以及韩语性:凸显角色(强凸显角色?弱凸显角色)?非凸显角色。即在一种语言中,如果非凸显角色在句中不隐去,那么凸显角色一定不可隐去,如果弱凸显角色在句中不隐去,那么强凸显角色一定不可隐去,反之不成立;在一种语言中,如果弱凸显角色在句中可作宾语,那么强凸显角色也可作宾语,反之不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图式 凸显
原文传递
说“决胜”
4
作者 殷树林 尹若男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1期98-103,共6页
目前,“决胜”一词已经成为高频词汇,并多次出现于中共十九大报告之中。“决胜”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表示“决定最后的胜负”,后在隐喻、语用频率、认知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决胜”产生了新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古至今其功能也发... 目前,“决胜”一词已经成为高频词汇,并多次出现于中共十九大报告之中。“决胜”在战国时期就已经产生,表示“决定最后的胜负”,后在隐喻、语用频率、认知心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决胜”产生了新义“取得最后的胜利”,从古至今其功能也发生扩展,由古汉语中的体宾动词发展为现代汉语中的体谓宾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以及几部成语词典中,对“决胜”的释义还存在值得商榷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胜 隐喻 语用频率 认知心理 词典释义
下载PDF
《吕冀平汉语论集》评介
5
作者 史维国 尹若男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第9期156-158,共3页
《吕冀平汉语论集》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冀平先生发表在报刊上有关汉语问题的结集,辑录吕冀平从1949年至2001年间的重要会议或期刊论文36篇,书评或读后感7篇,书序7篇,回忆文3篇,共53篇。文章从吕冀平先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言规范、语... 《吕冀平汉语论集》是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冀平先生发表在报刊上有关汉语问题的结集,辑录吕冀平从1949年至2001年间的重要会议或期刊论文36篇,书评或读后感7篇,书序7篇,回忆文3篇,共53篇。文章从吕冀平先生为现代汉语语法、语言规范、语文教学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学识渊博,淡泊名利,泽被学界4个方面全面评价了吕先生几十年以来作为优秀的语言学家、教授、博导及学科带头人所创造的丰富的学术和育人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吕冀平汉语论集》 汉语语法 语言规范 语文教学
下载PDF
汉语中词汇化导致的羡余现象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尹若男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69-72,85,共5页
汉语中短语词汇化、句法结构词汇化、跨层结构词汇化都会导致羡余现象,"臆断""凯旋""国际""果然""否则""来自"等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发生了羡余,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 汉语中短语词汇化、句法结构词汇化、跨层结构词汇化都会导致羡余现象,"臆断""凯旋""国际""果然""否则""来自"等词在词汇化过程中都发生了羡余,可以从认知语言学的凸显观以及"主观性"与"主观化"的角度对其成因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羡余 词汇化 凸显观 主观性 主观化
下载PDF
2012-2016年《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尹若男 《绥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92-95,共4页
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社会、心理及语言的影响和制约而被全民或某一特定群体广泛接受和高频使用的语言单位。具有时代性、高频性、流行性和创新性等特性。文章以2012-2016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 流行语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社会、心理及语言的影响和制约而被全民或某一特定群体广泛接受和高频使用的语言单位。具有时代性、高频性、流行性和创新性等特性。文章以2012-2016年《咬文嚼字》发布的年度"十大流行语"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意义产生、形成原因等内容进行论述,并对其存在和发展给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咬文嚼字》 流行语 类型 意义产生 成因
下载PDF
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现象探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尹若男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12-114,共3页
"旧词新义"是用旧的词汇形式承载新的词义,是词义演变中一种很重要的现象。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出现很多旧词新义,这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也给词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新视角。从产生方式、原因及特点等方面对这类... "旧词新义"是用旧的词汇形式承载新的词义,是词义演变中一种很重要的现象。近年来,汉语流行语中出现很多旧词新义,这不但丰富了人们的语言生活,也给词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新视角。从产生方式、原因及特点等方面对这类词进行论述,肯定其存在的积极意义,指出其产生的消极影响。通过考察《现代汉语词典》对这类词的收录情况,发现了一些值得商榷之处,并对其能否入典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语 旧词新义 原因 特点 词典收录
下载PDF
浅论旧词新用的“奇葩”和“极品” 被引量:2
9
作者 尹若男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第11期82-86,共5页
"奇葩"和"极品"是比较典型的旧词新用。文章首先阐述二者的共性,然后考察了二者旧义项的使用情况,再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二者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产生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反语修辞格在二者旧词新用过程中的重要性。&... "奇葩"和"极品"是比较典型的旧词新用。文章首先阐述二者的共性,然后考察了二者旧义项的使用情况,再分别从五个方面阐述二者的发展演变及其动因、产生的影响。研究中发现反语修辞格在二者旧词新用过程中的重要性。"奇葩"和"极品"的发展演变和并存并用,不仅是由于其相似性,其不同之处也意义重大。目前来看,二者各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前景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词新用 奇葩 极品 本义 反转义
下载PDF
说“尬” 被引量:6
10
作者 尹若男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7年第12期109-111,共3页
"尬"字目前在网络上甚是流行。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角度入手,对"尬"当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并对其语用特点进行分析。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和语言因素三方面考察"尬"系列流行语产生及流行的原因。
关键词 “尬” 出处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现代汉语“不太X”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尹若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9年第3期144-147,共4页
现代汉语中"不太X"分为"不/太X"和"不太/X"两种,分别表示"不是非常X"和"不X",前者较早产生,后者由其发展而来,且前者使用频率高于后者,现代汉语中表示频率的"不太X"也来... 现代汉语中"不太X"分为"不/太X"和"不太/X"两种,分别表示"不是非常X"和"不X",前者较早产生,后者由其发展而来,且前者使用频率高于后者,现代汉语中表示频率的"不太X"也来源于前者。"不太X"对表积极意义的成分有优选倾向,主要是由于语用上的"礼貌原则"和认知上的"乐观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太X” “不太/X” “礼貌原则” “乐观假说”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新增词语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尹若男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99-104,共6页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久享盛誉的权威性词典,自1978年正式发行以来做过多次修订。2016年9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出版,相比于第6版新增词语400多个。文章以这部分新增词语为研究对象,从分类、来源、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 《现代汉语词典》是一部久享盛誉的权威性词典,自1978年正式发行以来做过多次修订。2016年9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出版,相比于第6版新增词语400多个。文章以这部分新增词语为研究对象,从分类、来源、社会语言学和社会心理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既肯定新增词语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提出了值得商榷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新增词语 来源 社会语言学
下载PDF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探析
13
作者 尹若男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6-20,共5页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从最初的表"附着"义的动词发展至今,历经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考察"着"的发展与演变,从语法化理论的机制与规律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空间隐喻的视角,对其历时发展进行分析与解释,并通过... 现代汉语动态助词"着"从最初的表"附着"义的动词发展至今,历经了漫长的语法化过程。考察"着"的发展与演变,从语法化理论的机制与规律以及认知语言学的空间隐喻的视角,对其历时发展进行分析与解释,并通过对现代汉语中的"着"与英语中的进行式进行比较,给予对外汉语教学一定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化 空间隐喻 汉英对比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从意象图式理论看事件动词“偷”和“抢”
14
作者 尹若男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第8期139-143,共5页
事件动词“偷”和“抢”都能与施事、受事和夺事三个语义角色相联系。根据意象图式理论,“偷”凸显偷窃者和失窃物,“抢”凸显抢劫者、抢劫物和遭抢者,抢劫者和遭抢者为强凸显角色,抢劫物为弱凸显角色。“偷”和“抢”的认知语义特征导... 事件动词“偷”和“抢”都能与施事、受事和夺事三个语义角色相联系。根据意象图式理论,“偷”凸显偷窃者和失窃物,“抢”凸显抢劫者、抢劫物和遭抢者,抢劫者和遭抢者为强凸显角色,抢劫物为弱凸显角色。“偷”和“抢”的认知语义特征导致二者句法结构上的诸多异同,可从意象图式理论的凸显观中得到阐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动词 意象图式
下载PDF
“这/那叫一个X”再探
15
作者 尹若男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80-82,92,共4页
"这/那叫一个X"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典型构式,表达说话者对言谈主体的性状的高程度评价。该构式的一个主要诱因是说话者的主观性,属于为了满足主观化需要而构建的新的语用结构,其生成机制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随着该构式的高... "这/那叫一个X"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典型构式,表达说话者对言谈主体的性状的高程度评价。该构式的一个主要诱因是说话者的主观性,属于为了满足主观化需要而构建的新的语用结构,其生成机制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随着该构式的高频使用,一种新的平行构式"这/那X"产生。构式中的"这""那"存在明显的不对称现象,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结构 不对称 “这/那X” “这/那叫一个X”
下载PDF
程度副词“太”的主观性
16
作者 尹若男 《汉字文化》 2019年第5期59-60,共2页
副词"太"作为主观程度副词和评注性副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色彩,"太"和其他成分搭配后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和补语等表述性成分,一般情况下不能作定语和状语等修饰性成分,其比例仅占3.99%。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太” 主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