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重庆大学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场论争的再思考: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的基础(英文)
被引量:
1
1
作者
尹诚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9,共13页
"黑人的真实"这一概念一直被用于表达差异性和特质性,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概念长期以来在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试图重新审视1987年乔伊斯·安·乔伊斯、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小休斯顿·贝克等...
"黑人的真实"这一概念一直被用于表达差异性和特质性,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概念长期以来在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试图重新审视1987年乔伊斯·安·乔伊斯、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小休斯顿·贝克等美国非裔学者在《新文学理论》上进行的论争。重新审视这一论争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因由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基础这一双重任务而形成的两个阵营内部和双方之间存在的各种相互交织的路线。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将各方立场对照起来研读,视之为互为补充,而不应该择其一二孤立对待;这种理论立场的转变使我们能够理解到底什么才足以成为美国非裔文学理论这一问题并非要追求一个定论,更是要人们不断思考:我们为什么总是关注这类理论·对一个需要不断重新协商的领域,这场论争到底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理论
黑人性
真实性
基要主义
差异性
原文传递
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玛的(去)种族化(英文)
2
作者
尹诚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72,共10页
威廉姆·福克纳1932年的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乔·克里斯玛是非"黑"非"白",还是既"黑"也"白"呢?本文从这个复杂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乔·克里斯玛在黑人无法消减却又自我意...
威廉姆·福克纳1932年的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乔·克里斯玛是非"黑"非"白",还是既"黑"也"白"呢?本文从这个复杂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乔·克里斯玛在黑人无法消减却又自我意识到的心理和文化隔离经历与白人获得心理和文化上自治的幻想双双突出的南方是如何变成一个无法判读的种族符号。作为种族通婚的特例,他的存在不仅拒斥将他归为非此即彼的种族分类,而且展示了一些方式,借助于这些方式,黑人性与白人性根据"非我"内容进行自我认同,同时又因其身份建构中依赖于与对抗性他者的关系而受到潜在的自我破坏。从这一角度看,当所有种族焦虑和南方歇斯底里投射于乔·克里斯玛身上时,他被"种族化"。但是,通过变成"虚空"这一将所有对稳定不变的种族身份的言论诉诸质疑的转义时,他又被"去种族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克纳
《八月之光》
种族嬗变
种族混合
原文传递
题名
一场论争的再思考: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的基础(英文)
被引量:
1
1
作者
尹诚浩
机构
韩国汉阳大学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9,共13页
文摘
"黑人的真实"这一概念一直被用于表达差异性和特质性,本文通过考察这一概念长期以来在美国非裔文学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试图重新审视1987年乔伊斯·安·乔伊斯、小亨利·路易斯·盖茨、小休斯顿·贝克等美国非裔学者在《新文学理论》上进行的论争。重新审视这一论争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因由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基础这一双重任务而形成的两个阵营内部和双方之间存在的各种相互交织的路线。本文认为:我们应该将各方立场对照起来研读,视之为互为补充,而不应该择其一二孤立对待;这种理论立场的转变使我们能够理解到底什么才足以成为美国非裔文学理论这一问题并非要追求一个定论,更是要人们不断思考:我们为什么总是关注这类理论·对一个需要不断重新协商的领域,这场论争到底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关键词
美国非裔文学理论
黑人性
真实性
基要主义
差异性
Keywords
African American literary theory
blackness
authenticity
essentialism
difference
分类号
I712.06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玛的(去)种族化(英文)
2
作者
尹诚浩
机构
韩国汉阳大学英语系
出处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3-72,共10页
文摘
威廉姆·福克纳1932年的小说《八月之光》中的主人公乔·克里斯玛是非"黑"非"白",还是既"黑"也"白"呢?本文从这个复杂的问题得到启示,探讨乔·克里斯玛在黑人无法消减却又自我意识到的心理和文化隔离经历与白人获得心理和文化上自治的幻想双双突出的南方是如何变成一个无法判读的种族符号。作为种族通婚的特例,他的存在不仅拒斥将他归为非此即彼的种族分类,而且展示了一些方式,借助于这些方式,黑人性与白人性根据"非我"内容进行自我认同,同时又因其身份建构中依赖于与对抗性他者的关系而受到潜在的自我破坏。从这一角度看,当所有种族焦虑和南方歇斯底里投射于乔·克里斯玛身上时,他被"种族化"。但是,通过变成"虚空"这一将所有对稳定不变的种族身份的言论诉诸质疑的转义时,他又被"去种族化"。
关键词
福克纳
《八月之光》
种族嬗变
种族混合
Keywords
William Faulkner Light in August racial passing miscegenation
分类号
I712.074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场论争的再思考:安置(移置)美国非裔文学理论的基础(英文)
尹诚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1
原文传递
2
福克纳小说《八月之光》中乔·克里斯玛的(去)种族化(英文)
尹诚浩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