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9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米营养成分研究进展
1
作者 屈凌波 刘金荣 张康逸 《农产品加工》 2024年第3期89-91,94,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越来越重视。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酚类、活性肽、类胡萝卜素、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结构越来越重视。小米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及酚类、活性肽、类胡萝卜素、低聚糖等功能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等多种保健功能。然而,小米品种及种植地对小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功能成分影响较大。因此,通过对不同产地及不同品种的小米中的营养成分进行综述,为利用小米进行饮食结构调整做基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米 品种 产地 营养物质
下载PDF
河南省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研究
2
作者 苗俊艳 侯翠红 +4 位作者 李涛 谷守玉 关红玲 赵玉芬 屈凌波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14-16,28,共4页
结合河南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十四五”期间国家和河南省对化工行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对河南省濮阳、济源、焦作、沁阳、鹤壁宝山、永城6个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进行调研。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河南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存在的... 结合河南省现代化工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十四五”期间国家和河南省对化工行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对河南省濮阳、济源、焦作、沁阳、鹤壁宝山、永城6个现代化工产业集聚区进行调研。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河南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提出了发展建议。以市场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科技创新为动力,技术改造为手段,推动化工产业集聚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 产业集聚区 绿色发展
下载PDF
产科教融合的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培养
3
作者 李涛 任保增 屈凌波 《河南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65-67,共3页
针对当前化工行业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问题,从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加强校企合作等方面,论述了产科教融合模式下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提出了基于产科教融合模式的跨学科化工创新人才培养策略。
关键词 产科教融合 跨学科 化工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下载PDF
无人机辅助智能边缘网络技术综述
4
作者 张换然 申凌峰 +3 位作者 任资卓 郑杰 王宁 屈凌波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5-332,共8页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作为空基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结合6G多接入网络和用户为中心网络架构,讨论了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无人机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感、算能力特点,介绍无人机自组网、无人机通感一体化、无人... 简要介绍了无人机作为空基信息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结合6G多接入网络和用户为中心网络架构,讨论了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无人机平台在不同场景下的通、感、算能力特点,介绍无人机自组网、无人机通感一体化、无人机边缘计算等无人机辅助智能边缘网络关键技术。最后,围绕无人机在构建智能边缘网络过程中与无线接入网新技术结合时产生的新问题,探讨无人机通信信道建模、三维立体部署与路径规划、携能有限与续航问题、无人机网络安全、无人机集群异构网络融合等关键技术挑战和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G移动通信 智能边缘网络 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 万物智联 无人机(UAV)
下载PDF
一种用于光催化C(sp^(2))-H键官能团化通用的非均相钒酸铋催化剂 被引量:1
5
作者 曾繁林 朱虎林 +5 位作者 王茹楠 袁晓亚 孙凯 屈凌波 陈晓岚 於兵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157-166,共10页
近年来,可见光诱导的有机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因而备受关注.由于多数有机物不能直接吸收可见光,因此需要添加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促进反应发生.目前有机化学工作者已经发展了许多高效的光催化剂,如过渡金属(钌、铱等)... 近年来,可见光诱导的有机反应条件温和、效率高,因而备受关注.由于多数有机物不能直接吸收可见光,因此需要添加具有光学活性的化合物作为光催化剂,促进反应发生.目前有机化学工作者已经发展了许多高效的光催化剂,如过渡金属(钌、铱等)配合物、有机染料等.然而这些光催化剂也存在一些局限,例如贵金属光催化剂价格昂贵,有机染料稳定性相对较差,而且大多数是均相催化剂,且反应后无法回收利用.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讲,针对光催化的有机反应,发展低成本、多功能、高效、可回收的非均相光催化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水热/煅烧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三种钒酸铋晶体,并通过粉末单晶衍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光电流实验、荧光发射光谱、扫描电镜等手段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钒酸铋属于单斜晶系,且表现出一定的光电性能.相较于市售的钒酸铋,合成的BiVO_(4)-180具有更小的粒径,呈现规则的椭圆形,在模型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光催化活性.以BiVO_(4)-180为非均相光催化剂,用于多种C(sp^(2))-H官能团化反应,实现了一系列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和药物分子米非司酮、醋酸乌利司他的后修饰.主要涉及的有机光反应包括:N,N-二甲基芳香胺与马来酰亚胺或苄烯丙二腈的[4+2]环化反应,吲哚C-3位、α-氨基酸酯、芳烃等化合物的直接官能团化反应.此外,光催化剂的回收实验表明BiVO_(4)-180在反应后很容易回收再利用,在经过8次催化使用后,其结构和催化活性几乎未发生变化.反应机理研究表明,BiVO_(4)-180的光生电子和氧空位在上述有机光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综上,BiVO_(4)-180作为廉价易得、稳定的非均相光催化剂,可以有效地应用在多种可见光催化的C(sp^(2))-H官能团化反应中.该策略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催化剂易制备且可回收,适用于药物修饰,底物适用性广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酸铋 光催化 非均相催化剂 碳氢键官能团化 自由基化学
下载PDF
载阿霉素的单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体外抗肿瘤初步评价
6
作者 刘家信 杨硕晔 +2 位作者 牛亚锟 吴拥军 屈凌波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8-857,共10页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药物递送载体平台,引入了具有较强细胞摄取能力和较高载药效率的碳纳米管,通过功能化修饰可能降低碳纳米管细胞毒性的同时提高肿瘤细胞对其的摄取能力。方法选取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 目的为了开发一种新型的多功能药物递送载体平台,引入了具有较强细胞摄取能力和较高载药效率的碳纳米管,通过功能化修饰可能降低碳纳米管细胞毒性的同时提高肿瘤细胞对其的摄取能力。方法选取单壁碳纳米管(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SWCNTs),通过混酸处理、活性基团以及靶向基团的修饰降低载体材料的毒性,提升其生物相容性,并且为载体材料增加了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以X-射线光电子能谱(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等分析手段验证了修饰基团的成功连接。借助MTT实验以及荧光图像检测了载体的细胞毒性,摄取能力和活性氧水平。结果经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聚乙烯亚胺(polyetherimide,PEI),叶酸(folicacid,FA)等活性基团修饰后的SWCNTs细胞毒性明显下降,且增加了MCF-7细胞对阿霉素(doxorubicin,DOX)的有效摄取和ROS水平,提高了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结论表明修饰后的SWCNTs在抗癌药物递送领域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功能化修饰 药物传递载体 表征 细胞毒性 细胞摄取
原文传递
具有可控载流子动力学的烯烃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用于高效太阳能光催化制氢
7
作者 解志鹏 杨修贝 +8 位作者 张沛 柯夏婷 袁昕 翟黎鹏 王文滨 秦娜 崔乘幸 屈凌波 陈雄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太阳能光催化水直接制氢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COFs是一类新兴的有机结晶多孔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研究最多的是亚胺键连接的COFs光催化剂,其骨架的π-共轭程度相对较低,且亚胺... 太阳能光催化水直接制氢被认为是未来解决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COFs是一类新兴的有机结晶多孔聚合物光催化剂,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当前研究最多的是亚胺键连接的COFs光催化剂,其骨架的π-共轭程度相对较低,且亚胺键上的氮容易受到质子攻击,会影响光化学过程和光催化性能.烯烃(C=C键)连接的COFs是全π-共轭的,具有促进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超高的化学稳定性,是极具潜力的光催化反应平台.然而,由于C=C键的不可逆特性,成功构筑具有高结晶度和孔隙率的烯烃连接的COFs仍极具挑战.构建D-A结构被认为是提升其光催化活性的有效策略之一,但目前具有D-A结构的烯烃连接的COFs光催化研究较少.本文提出了一种简单的分子工程策略来调控烯烃连接COFs的D-A相互作用以实现高效的光催化产氢.将2,4,6-三甲基1,3,5-三嗪(TM)分别与对苯二甲醛(TA)、2,5-二甲基对苯二甲醛(MA)和3,3’-二甲基-4,4’-二醛基联苯(DMA)通过Knoevenagel聚合反应制备三种D-A型烯烃连接的COFs,即TM-TA-COF,TM-MA-COF和TM-DMA-COF,系统考察了引入甲基和苯环等较弱电子给体对光催化析氢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将电子基团锚定在框架中时,可提供不同程度的D-A相互作用力,从而精准调控COFs光催化剂的激子解离效率、电荷传输行为、光响应能力和HOMO-LUMO水平,优化COFs的光催化产氢活性.傅里叶红外光谱、固体核磁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证明了三种COFs材料的成功合成.粉末X射线衍射和氮气吸脱附结果表明,三种COFs具有良好的结晶性和高孔隙率(比表面积分别为911,747和1021 m^(2)g^(-1)).光物理测试结果表明,三种COFs都具有可见光响应能力和合适的导带位置以驱动可见光光催化分解水产氢,且光生载流子的复合程度和激子结合能随着给体共轭程度的增强而降低,其中TM-DMA-COF具有最优的载流子分离能力.光催化分解水产氢结果表明,TM-DMA-COF具有最高的产氢活性,可达4300μmolh^(-1)g_(cat)^(-1),高于大多数COFs光催化剂的析氢性能,与预测结果一致.光(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TM-DMA-COF表现出最高产氢催化活性,这与其具有最佳的电荷转移动力学以及最强的与Pt助催化剂相互作用力有关.理论研究结果表明,D-A相互作用随着给体共轭程度的提高而增强,这有利于载流子动力学以及降低H_(2)形成的能量势垒,最终提升光催化活性.综上,本文制备了三种具有高结晶度和孔隙率的D-A型烯烃连接COFs,以阐述甲基和苯环等相对较弱的给电子基团在COFs光催化剂结构设计中的价值,为调节COFs的光催化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简单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价有机框架 光催化产氢 烯烃连接 多孔材料 给体受体
下载PDF
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8
8
作者 屈凌波 王玲 +2 位作者 杨冉 陈晓岚 李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2-357,共6页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荧光猝灭法及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结果测得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确定两种黄酮小分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方法主要应用荧光猝灭法及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结果测得不同温度下,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确定两种黄酮小分子对牛血清白蛋白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并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其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结论木犀草素、芹菜素与牛血清白蛋白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B(3)′-OH,B(4′)-OH邻位对黄酮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具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木犀草素 芹菜素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葛根素及其衍生物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屈凌波 王玲 +3 位作者 陈晓岚 袁金伟 杨冉 李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1期2417-2422,共6页
采用改造后的Atherton-Todd反应合成了葛根素的两种磷酰化异黄酮,并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均能与BSA发生相互作用,但磷酰化产物与蛋白的结合作用相对较... 采用改造后的Atherton-Todd反应合成了葛根素的两种磷酰化异黄酮,并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均能与BSA发生相互作用,但磷酰化产物与蛋白的结合作用相对较弱;三个小分子对BSA荧光的猝灭是静态猝灭过程,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依据能量转移原理求得小分子与BSA间结合距离均小于7nm.通过比较葛根素及其磷酰化产物与BSA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三个小分子分子结构与其结合能力之间的联系,并进一步考察了金属离子对结合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 葛根素 磷酰化 牛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荧光示踪技术与阻垢缓蚀剂的结合
10
作者 孟德阳 胡之阳 +2 位作者 敬元元 任保增 屈凌波 《河南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5-8,共4页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结垢和腐蚀现象往往会通过加阻垢缓蚀剂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何在此过程中实时监测、适当加药不仅是节约资源的关键,也是阻垢缓蚀剂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的关键。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根据荧光示踪技术的原理,通过物... 在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结垢和腐蚀现象往往会通过加阻垢缓蚀剂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何在此过程中实时监测、适当加药不仅是节约资源的关键,也是阻垢缓蚀剂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的关键。针对上述情况,介绍了根据荧光示踪技术的原理,通过物理共混、聚合物改性以及荧光单体共聚三个方法制得荧光水处理剂的进展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聚合物 荧光单体 水处理 荧光示踪 循环冷却水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盐酸曲马多 被引量:11
11
作者 屈凌波 冯书惠 +1 位作者 吴拥军 吴予明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74-575,共2页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检测盐酸曲马多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样预处理采用两次液 -液反萃法。采用 ODS色谱柱 ( 15 0× 4.6mm) ;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 ( 0 .0 2 mol/ L,p H3 .7) =17∶83 ( V/ V) ;流速 :1....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检测法检测盐酸曲马多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样预处理采用两次液 -液反萃法。采用 ODS色谱柱 ( 15 0× 4.6mm) ;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溶液 ( 0 .0 2 mol/ L,p H3 .7) =17∶83 ( V/ V) ;流速 :1.0 ml/ min;检测波长 :λ=2 16nm。结果 血浆中盐酸曲马多的最低检测浓度为 10 .2 ng/ m l,在2 5~ 80 0 ng/ 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该法结果准确 ,重现性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 血浆 盐酸曲马多 紫外检测
下载PDF
7-(4-酰氨基硫代甲酰基-1-哌嗪基)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8
12
作者 屈凌波 田孟超 +1 位作者 程森祥 陈荣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4-267,共4页
目的 合成新型含氟喹诺酮类抗菌化合物。方法与结果 将酰氯与硫氰酸钠反应并经分子内热重排生成的酰基硫代异氰酸酯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 7 位哌嗪基进行修饰 ,合成了 12个 7 (4 酰氨基硫代甲酰基 1 哌嗪基 )喹诺酮类似物 ,利用核... 目的 合成新型含氟喹诺酮类抗菌化合物。方法与结果 将酰氯与硫氰酸钠反应并经分子内热重排生成的酰基硫代异氰酸酯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的 7 位哌嗪基进行修饰 ,合成了 12个 7 (4 酰氨基硫代甲酰基 1 哌嗪基 )喹诺酮类似物 ,利用核磁共振、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进行了结构确认。结论 初步体外抗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所合成的化合物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基硫代异氰酸酯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抗菌活性
下载PDF
木犀草素与DNA相互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屈凌波 赵俊宏 +1 位作者 李建军 杨冉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9-83,共5页
木犀草素在0.04mol/L B~R(pH4.00)缓冲溶液中于+0.478V(vs.SCE)和+0.450V(vs.SCE)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当向该溶液中加入DNA分子后,通过比较电化学参数转移系数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κs的变化,可知木犀草素嵌入DNA碱... 木犀草素在0.04mol/L B~R(pH4.00)缓冲溶液中于+0.478V(vs.SCE)和+0.450V(vs.SCE)有一对氧化还原峰。当向该溶液中加入DNA分子后,通过比较电化学参数转移系数α和表观电子传递速率常数κs的变化,可知木犀草素嵌入DNA碱基对间形成了非电活性的超分子化合物从而使得峰电位正移,峰电流下降;通过二者的紫外吸收光谱对其嵌入作用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木犀草素的氧化峰电流,Ipa与DNA质量浓度在2~12mg/L的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Ipa(10^-5 A)=8.68—0.322ρDNA(mg/L),相关系数r为0.989;建立了定量检测DNA的方法。并求得木犀草素和DNA嵌入作用的结合常数β=3.02×10^11,结合数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犀草素 脱氧核糖核酸 相互作用 电化学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在制药过程控制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4
作者 屈凌波 相秉仁 +1 位作者 安登魁 范丙义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526-528,共3页
简介了控制分析的意义,概述近红外光谱(NIR)技术在制药过程控制分析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广阔前景。
关键词 过程分析 近红外光谱 制药
下载PDF
甲磺酸帕珠沙星紫外光谱性质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屈凌波 刘向辉 +1 位作者 李建军 孙武勇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81-83,共3页
在0.1mol/L HCI介质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的紫外吸收最强且稳定,最大吸收峰在247nm处,另外在331nm处也有显著吸收.在247nm处,吸光度与药物质量浓度在0~30.0mg/L(R=0.99996)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6mg/L,在331nm处... 在0.1mol/L HCI介质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的紫外吸收最强且稳定,最大吸收峰在247nm处,另外在331nm处也有显著吸收.在247nm处,吸光度与药物质量浓度在0~30.0mg/L(R=0.99996)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026mg/L,在331nm处,吸光度与药物质量浓度在0~90.0mg/L(R=0.99995)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0.144mg/L.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灵敏度较高,体系稳定.用于合成样品中甲磺酸帕珠沙星的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帕珠沙星 紫外分光光度法 药物分析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屈凌波 郁有祝 +1 位作者 郭玉华 陈晓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1-654,共4页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 以溴化乙锭(EB)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与ctDNA间存在相互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降低,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可与ctDNA形成复合物,此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算出25℃及37℃下磷酰化5,7-二羟基黄酮对ctDNA-EB体系的荧光猝灭常数分别为Kq1=30 860 L/mol及Kq2=27 760 L/mol,并且算出它与ctDNA结合的平衡常数为KM=2.39×107L/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探针 CTDNA 磷酰化5 7-二羟基黄酮 荧光猝灭 相互作用
下载PDF
钙黄绿素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 被引量:7
17
作者 屈凌波 李建军 +1 位作者 黄保军 石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2-94,共3页
基于在pH为3.5的Clark—Lubs缓冲溶液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与钙黄绿素结合使钙黄绿素的吸光度降低的原理,建立了钙黄绿素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测定方法,质量浓度在1.14~17.1mg/L范围内,吸光度的降低与人血清白蛋白质量浓... 基于在pH为3.5的Clark—Lubs缓冲溶液条件下,人血清白蛋白与钙黄绿素结合使钙黄绿素的吸光度降低的原理,建立了钙黄绿素分光光度法测定人血清白蛋白测定方法,质量浓度在1.14~17.1mg/L范围内,吸光度的降低与人血清白蛋白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94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黄绿素 分光光度 人血清白蛋白
下载PDF
光谱法比较喜树碱与溶菌酶、过氧化氢酶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屈凌波 白希希 +2 位作者 冉瑜 陈晓英 于岚岚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44-650,共7页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红外、荧光等多种光谱学方法研究了抗癌药物喜树碱和溶菌酶及过氧化氢酶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喜树碱与之均形成基态复合物并引起蛋白内源荧光猝灭。通过计算确定了喜树碱和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红外、荧光等多种光谱学方法研究了抗癌药物喜树碱和溶菌酶及过氧化氢酶两种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喜树碱与之均形成基态复合物并引起蛋白内源荧光猝灭。通过计算确定了喜树碱和蛋白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主要作用力类型以及与蛋白中色氨酸的结合距离。喜树碱对过氧化氢酶具有较高的结合能力,这主要是由于喜树碱不仅与过氧化氢酶中的色氨酸存在相互作用,也与酶中的酪氨酸及血红素产生相互作用。喜树碱的存在可引起蛋白构象发生变化,使α-螺旋二级结构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树碱 药物-蛋白相互作用 溶菌酶 过氧化氢酶 光谱法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药物复方制剂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9
作者 屈凌波 相秉仁 安登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1-203,共3页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药物复方制剂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屈凌波,相秉仁,安登魁(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南京210009)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模拟人脑功能... 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及其在药物复方制剂和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屈凌波,相秉仁,安登魁(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南京210009)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NeuralNetwork,ANN)技术是一种全新的模拟人脑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它主要借鉴了人脑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复方制剂 中药 人工神经网络 分析 应用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0
作者 屈凌波 陈国广 +2 位作者 盛龙生 相秉仁 安登魁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04-206,共3页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屈凌波,陈国广,盛龙生,相秉仁,安登魁(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南京210009)红外光谱一般分为近红外(NearInfrared)、中红外(MiddleInfrared)和远红外... 近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屈凌波,陈国广,盛龙生,相秉仁,安登魁(中国药科大学分析计算中心南京210009)红外光谱一般分为近红外(NearInfrared)、中红外(MiddleInfrared)和远红外(FarInfrared)3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 分析 近红外光谱技术 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