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附子加工炮制技术及质量评价沿革与研究进展
1
作者 季德 宫静雯 +5 位作者 屈凌芸 薛蓉 毛春芹 郭志俊 高波 陆兔林 《中国药品标准》 CAS 2023年第3期259-267,共9页
本文通过对附子炮制技术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的总结,梳理附子炮制技术的变化。以附子炮制品黑顺片、蒸附片为例,总结附子炮制技术优化研究,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附子炮制品为例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以期为附子的加工炮制和质量控制... 本文通过对附子炮制技术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的总结,梳理附子炮制技术的变化。以附子炮制品黑顺片、蒸附片为例,总结附子炮制技术优化研究,以《中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附子炮制品为例进行质量评价分析,以期为附子的加工炮制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子 炮制品 加工炮制技术 沿革 质量评价 研究进展
下载PDF
指纹图谱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的黑顺片质量标志物预测
2
作者 屈凌芸 薛蓉 +7 位作者 宫静雯 张玮烨 季徳 毛春芹 郭志俊 高波 胡雨 陆兔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9期2719-2726,共8页
目的:结合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黑顺片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黑顺片饮片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同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 目的:结合指纹图谱、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初步分析黑顺片中的潜在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黑顺片饮片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同时进行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Q-Marker,采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建立了25批黑顺片饮片指纹图谱,确认了8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6个色谱峰,分别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22~0.999。聚类分析将25批样品大致聚为2类,主成分分析显示S4、S10、S11批次的样品质量显著区别于其他批次;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次乌头碱等6种成分均是黑顺片发挥药效的主要活性成分,主要发挥抗肿瘤、抗炎、保护心血管等作用,分子对接表明以上成分与关键靶点均有较强的结合活性,可能是黑顺片潜在Q-Marker。结论:本实验从多层面综合获取黑顺片的质量信息,对其质量标志物进行初步预测及验证,为进一步研究黑顺片作用机制,全面控制饮片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顺片 炮制 生物碱 质量标志物 指纹图谱 化学模式识别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下载PDF
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进展与探讨 被引量:10
3
作者 薛蓉 宫静雯 +7 位作者 屈凌芸 张倩 苏联麟 季德 张伟 李林 毛春芹 陆兔林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9期1193-1201,共9页
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而炮制工艺的科学合理是保证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安全有效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过程及质量控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毒性中药主要通过加... 毒性中药饮片的安全性、有效性与质量可控性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核心,而炮制工艺的科学合理是保证毒性中药饮片应用安全有效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毒性中药饮片发展过程及质量控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毒性中药主要通过加工炮制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以保障临床安全有效,因此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现状进行综述,系统梳理了古今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初步阐述了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减毒机制。在此基础之上,针对毒性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提出基于中医药整体观系统开展炮制过程动态变化规律研究,基于中医药和谐观解析炮制过程中物质相互作用科学内涵,为明晰毒性中药饮片炮制机制,规范毒性中药饮片炮制工艺,实现毒性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保障毒性中药饮片临床安全有效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中药饮片 减毒增效 炮制工艺 炮制机制 整体观
下载PDF
基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对不同基原郁金饮片的快速识别及差异标志物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铭轩 秦宇雯 +7 位作者 李昱 张玖捌 季德 屈凌芸 宫静雯 贾奥蒙 毛春芹 陆兔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18-1525,共8页
基于郁金饮片存在的基原繁多、依靠传统性状难以鉴别区分、基原混用影响临床疗效等问题,该研究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对来自四川、浙江和广西3个省份的40批郁金样品进行气味成分分析与快速识别研究。该研究在建立多基... 基于郁金饮片存在的基原繁多、依靠传统性状难以鉴别区分、基原混用影响临床疗效等问题,该研究采用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技术,对来自四川、浙江和广西3个省份的40批郁金样品进行气味成分分析与快速识别研究。该研究在建立多基原郁金饮片气味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对其气味成分信息进行识别分析,并对多基原郁金饮片的气相电子鼻色谱峰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以建立快速识别方法,并构建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和软独立建模聚类分析(SIMCA)3个模型进行验证。同时对多基原郁金饮片的气味成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分析(VIP)得出P<0.05且VIP>1的气味成分,推测β-石竹烯、柠檬烯等13个气味成分为不同基原郁金饮片的气味差异标志物。研究结果表明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可较好地分析不同基原郁金饮片的气味特征并进行快速而准确的鉴别区分,可应用于饮片生产的在线检测等质量监控环节,为多基原郁金饮片的快速识别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快速气相电子鼻 不同基原 郁金饮片 快速识别 差异标志物 气味指纹图谱
原文传递
中药饮片质量标志物(Q-Marker)研究策略 被引量:11
5
作者 薛蓉 张倩 +8 位作者 陈鹏 屈凌芸 秦宇雯 梅茜 季德 张伟 李林 毛春芹 陆兔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85-1293,共9页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质量可控,引入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建立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药Q-Marker在药材、制剂等方面已有... 中药饮片作为中药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为了保证其质量可控,引入反映中药临床安全性、有效性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概念,建立中药饮片专属性质量控制与评价体系。中药Q-Marker在药材、制剂等方面已有较多研究,饮片的Q-Marker研究亦逐渐引起重视,但尚缺乏对饮片质量的专属性系统研究。对中药饮片质量的影响因素以及中药饮片Q-Marker在物质基础识别、药理药效、性味归经、炮制机制、质量评价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形成以炮制机制和复方配伍为关键点的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策略,以期为中药饮片Q-Marker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提高中药饮片质量控制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饮片 质量标志物 物质基础 质量控制与评价 炮制机制 临床配伍
原文传递
基于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及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宫静雯 季德 +9 位作者 徐瑞杰 李昱 薛蓉 屈凌芸 毛春芹 高波 郭志俊 胡雨 陆兔林 张科卫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7686-7695,共10页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 目的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煮制时间、水漂次数、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主要因素建立正交实验,通过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采用HPLC法对各炮制环节的附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比较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在质量分数20%以上的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腐的目的,且浸泡20 d以上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黑顺片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煮制时间8 min,水漂次数4次,蒸制时间3 h,干燥温度60℃;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泡胆和漂洗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煮制和蒸制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实验优化所得的黑顺片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炮制过程中各环节对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探讨黑顺片的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顺片 主观评价层次分析-熵权法 炮制工艺 含量测定 成分变化 苯甲酰新乌头原碱 苯甲酰乌头原碱 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新乌头碱 次乌头碱 乌头碱
原文传递
经典名方“竹茹汤”的物质基准量值传递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王璐 谢辉 +8 位作者 赵晓莉 彭梅梅 屈凌芸 毛春芹 李林 郭勇 侯金才 陆兔林 戴小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6-312,共7页
为阐明竹茹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制备18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建立竹茹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明确其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色谱峰归属,相似度范围,浸出物范围,指标性成分葛根素、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以及转移率范围... 为阐明竹茹汤物质基准的关键质量属性,制备18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建立竹茹汤物质基准指纹图谱及其含量测定的检测方法,明确其指纹图谱共有峰的色谱峰归属,相似度范围,浸出物范围,指标性成分葛根素、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以及转移率范围。结果表明,18批竹茹汤物质基准对应实物共标定25个共有峰,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汇总特征峰信息可知,葛根、甘草、生姜分别贡献21、3、1个色谱峰;18批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浸出物18.45%~25.29%;不同批次物质基准对应实物的指标性成分含量和转移率:葛根素质量分数2.20%~3.07%,转移率38.5%~45.9%;甘草苷质量分数0.24%~0.85%,转移率15.9%~37.5%;甘草酸质量分数0.39%~1.87%,转移率16.2%~32.8%。该实验采用浸出物、指纹图谱及指标性成分含量测定相结合的模式,对经典名方竹茹汤物质基准的量值传递过程进行分析,初步建立了科学稳定的物质基准质量评价方法,为经典名方竹茹汤的后续开发及相关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竹茹汤 物质基准 指纹图谱 量值传递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