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及其英译——以"吧"的语篇功能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屈承熹 李彬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10,共10页
本文通过"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及"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将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吧"界定为一个表示情态的"语篇标记"。其基本性能为"说话者的迟疑",其语篇标记功能... 本文通过"语篇标记"(discourse marker)及"关联理论"(relevance theory),将现代汉语句末情态虚词"吧"界定为一个表示情态的"语篇标记"。其基本性能为"说话者的迟疑",其语篇标记功能为"对听话者而发"及"增强与其语境的关联性。"从这几个功能出发,不但能对该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多种解释,作合理的推演;而且对该虚词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英译方式,也就不难获得一个有理论基础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虚词 语篇标记 关联理论 中文英毒
原文传递
关联理论与汉语句末虚词的语篇功能 被引量:13
2
作者 屈承熹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8,共7页
现代汉语句末虚词"啊/呀""吧""呢""嘛"等,一般称为"情态虚词",以别于具有较多实质语义或语法功能的"了""吗""的"等虚词。其实,前者固然表达情态,如... 现代汉语句末虚词"啊/呀""吧""呢""嘛"等,一般称为"情态虚词",以别于具有较多实质语义或语法功能的"了""吗""的"等虚词。其实,前者固然表达情态,如分别表示"关注""存疑""深究""确信"等;但此等虚词对于篇章的连接,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关联理论及语篇标记的视角,参照以往研究,对该等情态虚词之语篇功能考察,可以看到:(一)"啊/呀"除了对当时的情景或对话内容表示"关注"而外,尚有特别标示"该语句乃针对当前语境而发"的功能;(二)"吧"除了标示"存疑"而外,尚有标示"该句乃针对先前所说或所发生的情景而发";(三)"呢"主要标示两种不同的、但前后呼应的语篇功能:(1)寻求与上文对比,(2)要求继续对话。这三个句末虚词,在语篇组织上,均具有增强关联性的功能。故除了当作"情态虚词"处理而外,还可以看作是"语篇标记"。作为语篇标记,其强弱排序应为:呢>吧>啊/呀。此一排序,恰恰与其情态性质之强弱相反:呢<吧<啊/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末情态虚词 啊/呀 关联性 语篇标记
下载PDF
信息结构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代汉语中的表达形式 被引量:11
3
作者 屈承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共12页
本文首先指出信息结构分析可能遭遇的一些问题,然后在澄清几个与信息、话题、焦点等有关的概念之后,举例说明话题形式、话题链组合、焦点标记三者如何互相作用而决定语篇片段的最终语法及修辞形式。
关键词 信息结构 话题 话题链 焦点 新消息 新信息
原文传递
从汉语的焦点与话题看英语中的YMovement及其他倒装句 被引量:15
4
作者 屈承熹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13,共13页
英语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倒装结构,语言学者称之谓Ymovement,其形式如下:A man and awoman camein.Theylooked a bit disoriented . Wetalked to the wom... 英语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倒装结构,语言学者称之谓Ymovement,其形式如下:A man and awoman camein.Theylooked a bit disoriented . Wetalked to the woman first. The man weignored.(Givón,1993 ,Vol.Ⅱ:183) 语法书通常认为其中提前的宾语是一般的“话题”,或者认为是“焦点话题”。这两种提法都是片面的。其实,Ymovement 结构中提前的那个名词组,有时候是“对比话题”,有时候则是用来重新引进一个先前已经提到的“人、事、物”,以便充作话题,这里称之为“重引话题”。本文将以汉语中相对应的结构,从“焦点”与“话题”的观点,来比较其异同,以说明这个结构及英语其他倒装句的正确意义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movement 焦点 话题 无标话题
原文传递
合则双赢:语法让修辞更扎实,修辞让语语法更精彩 被引量:18
5
作者 屈承熹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6,共7页
一、语法与修辞的交集 修辞学与语言研究中的其他领域密切相关。修辞效果固然多诉诸主观体验,往往也可由语法及语篇结构入手分析,得到合理的解释。如下面这则例子中,“他当选‘总统’之后也会特赦他”一句(划线句,下划线为引者所... 一、语法与修辞的交集 修辞学与语言研究中的其他领域密切相关。修辞效果固然多诉诸主观体验,往往也可由语法及语篇结构入手分析,得到合理的解释。如下面这则例子中,“他当选‘总统’之后也会特赦他”一句(划线句,下划线为引者所加)读起来未免叫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究竟谁当选“总统”之后会特赦谁?从修辞效果来看,这显然有违“意义明确”的标准。然而,如果我们进一步关注句中两个“他”的指代关系,就可从语法结构上对这样的意义明确与否作一更清晰的界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结构 修辞学 修辞效果 语言研究 主观体验 语篇结构 指代关系 “他”
下载PDF
语法与修辞之间(上)——“同义异形”的篇章语法学意义 被引量:17
6
作者 屈承熹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14,共14页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探讨语言形式与修辞效果之间的联系,并作出解释。文中着重考察了"同义异形"之间真正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句式或词语其修辞效果之差别.均有相应之结构上的解释,多半可以找到语篇意义上信息...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探讨语言形式与修辞效果之间的联系,并作出解释。文中着重考察了"同义异形"之间真正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句式或词语其修辞效果之差别.均有相应之结构上的解释,多半可以找到语篇意义上信息结构或语篇连接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异形 语法结构 信息结构 语篇连接
下载PDF
提顿词“嘛”与句末虚词“嘛”:语法分工与语用整合 被引量:15
7
作者 屈承熹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0,共6页
本文着眼于分析"嘛"的语法语义功能。通过"嘛"出现的语境及共现标记的分析,我们认为"嘛"在语义层面表示其前的语法单位的消息是显而易见的;句法层面,如果满足其语义前提,可以伴随停顿而出现。
关键词 语法 语义 “嘛” 汉语
下载PDF
篇章结构修辞:句间联系何以通畅? 被引量:3
8
作者 屈承熹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共11页
本文以"篇章结构修辞"为起点,认为已有的修辞学研究覆盖固然全面,但对句间联系似乎仍缺乏有系统之阐述。乃指出,有些结构形式可以扩展为功能的研究,例如"承题"之"发端虚词"、辞格中的"镶嵌"、&... 本文以"篇章结构修辞"为起点,认为已有的修辞学研究覆盖固然全面,但对句间联系似乎仍缺乏有系统之阐述。乃指出,有些结构形式可以扩展为功能的研究,例如"承题"之"发端虚词"、辞格中的"镶嵌"、"顶真"等,除了"感叹、加强、生动"而外,均具有句间或段间的连接功能。最后,以现代报道体为例,具体说明汉语篇章语法中的句、段间连接可以与修辞融合而成为一个有系统的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章结构修辞 句间联系 篇章语法 形式与功能
下载PDF
语法与修辞之间(下)——“同义异形”的篇章语法学意义 被引量:8
9
作者 屈承熹 《修辞学习》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20,共7页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探讨语言形式与修辞效果之间的联系,并作出解释。文中着重考察了"同义异形"之间真正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句式或词语其修辞效果之差别,均有相应之结构上的解释,多半可以找到语篇意义上信息... 本文主要从语言学的观点出发,探讨语言形式与修辞效果之间的联系,并作出解释。文中着重考察了"同义异形"之间真正差异的原因。研究发现,不同句式或词语其修辞效果之差别,均有相应之结构上的解释,多半可以找到语篇意义上信息结构或语篇连接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义异形 语法结构 信息结构 语篇连接
下载PDF
怎样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定位 被引量:1
10
作者 屈承熹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1994年第1期91-96,共6页
怎样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定位[美]屈承熹本人对中国文化语言学毫无研究,不过这一两年来由于阅读了几本这方面的书,包括多年老友邢福义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学》,申小龙教授赠予的《中国文化句型》以及他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 怎样为“中国文化语言学”定位[美]屈承熹本人对中国文化语言学毫无研究,不过这一两年来由于阅读了几本这方面的书,包括多年老友邢福义教授主编的《文化语言学》,申小龙教授赠予的《中国文化句型》以及他的《中国文化语言学》等。加上不断看到刊载在各种学术期刊(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语言学 汉语语法 语文建设 主题句 西方语言 流水句 意合法 “是……的” 语言与文化 语言文字
原文传递
语法学的发展与趋向:形式主义与功能主义
11
作者 屈承熹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45-49,共5页
Newmeyer(2003)之观点,认为语言之使用不是改变语言结构之动因,对形式语法学者而言,极具代表性。就其中主要论证作进一步的探究,发现所举事实无法证明其论点。不过,语言之使用固然无法作为语言基本结构形成之动因,却随时都有可能对语言... Newmeyer(2003)之观点,认为语言之使用不是改变语言结构之动因,对形式语法学者而言,极具代表性。就其中主要论证作进一步的探究,发现所举事实无法证明其论点。不过,语言之使用固然无法作为语言基本结构形成之动因,却随时都有可能对语言结构作适度之修正。目前语法学上两大思潮“功能主义”及“形式主义”之间的关系。功能与形式不但不应该对立,而且在实际上应该互补短长、相辅相成才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 形式主义 语法化 代词分布 “自己”
下载PDF
汉语的词序及其变迁 被引量:17
12
作者 屈承熹 《语言研究》 1984年第1期127-151,共25页
本文对汉语的词序问题,从历史发展及现代汉语两方面作一总检讨。首先,本文对近年来研究汉语词序之诸学说,作一概略介绍及批评,并对Greenberg于1963年所提出之基本词序与其他各种特征间之关联,详为审察。然后,作者认为现代汉语虽然"... 本文对汉语的词序问题,从历史发展及现代汉语两方面作一总检讨。首先,本文对近年来研究汉语词序之诸学说,作一概略介绍及批评,并对Greenberg于1963年所提出之基本词序与其他各种特征间之关联,详为审察。然后,作者认为现代汉语虽然"主—宾—动"之词序出现之频率较古代汉语为高,却无法确认其具有"主—宾—动"之基本词序。至于现代汉语某些结构之趋向于"主—宾—动"词序,其原因则可追溯至两个历史事实:(1) 复合动词及动词补语之兴起;(2) 主题标记(topic marker)之逐渐减少。现代汉语中之副动词(coverb)、把字句、被字句以及动词前名词组有定指之趋向,均可作为上述词序变迁理论之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前置词 汉语词序 动词词尾 基本词 上古汉语 复合动词 名词组 变迁 形容词
下载PDF
语用学与汉语教学——句尾虚字“呢”跟“■”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屈承熹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28-37,46,共11页
一、引言语言结构之研究,自从一九六○年代至今,无论在语音、语法及语意方面,均有长足之进展。然而对某些辞句之解释,似乎仍有相当困难。在美国高速公路开过车的人,都有这种经验:对路牌上的“THIS EXIT”跟“NEXT EXIT”之间不同的意义... 一、引言语言结构之研究,自从一九六○年代至今,无论在语音、语法及语意方面,均有长足之进展。然而对某些辞句之解释,似乎仍有相当困难。在美国高速公路开过车的人,都有这种经验:对路牌上的“THIS EXIT”跟“NEXT EXIT”之间不同的意义,绝对不能太认真;否则,见到“NEXT EXIT”以后,等过了 this exit 再出去时,便已错过一个出口了。这里所牵涉到的,不仅是一个语意的问题,而是一个语意加上实际使用的问题。在美国报纸上常刊载的漫画 Beetle Bailey 中,就有一个只懂语意,不懂实际使用的标准人物 Private Zer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汉语教学 语意 合作原则 虚字 礼貌原则 信条 解释 意义 实际使用
下载PDF
“英雄出少年”与“少年出英雄”:语法、语意、篇章、语用之交集 被引量:3
14
作者 屈承熹 《汉语学习》 CSSCI 1997年第5期24-25,共2页
“英雄出少年”与“少年出英雄”:语法、语意、篇章、语用之交集〔美〕屈承熹《汉语学习》1996年第3期的“问题征答”栏提出了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英雄出少年”与“少年出英雄”在语义与语法结构上有无区别?这个问题,立刻... “英雄出少年”与“少年出英雄”:语法、语意、篇章、语用之交集〔美〕屈承熹《汉语学习》1996年第3期的“问题征答”栏提出了一个很值得讨论的问题:“英雄出少年”与“少年出英雄”在语义与语法结构上有无区别?这个问题,立刻使人想起,朱德熙先生在多年前提出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 名词组 逻辑语义 语法结构 语用 语意 汉语学习 对外汉语 语义限制 教学讨论
原文传递
语用学与汉语教学 被引量:1
15
作者 屈承熹 《语文建设》 1987年第2期52-53,共2页
语用学可以说是“对于语句在各种情况之下,所具有的用途及意义之研究”。语用学的起源,很多人都归之葛莱士(H.Paul Grice)及塞尔(John R.Searle)两人。其实在他们之前,奥斯汀(J.L.Austin)早已提出语用学一类主张,不过没有固定的名称。... 语用学可以说是“对于语句在各种情况之下,所具有的用途及意义之研究”。语用学的起源,很多人都归之葛莱士(H.Paul Grice)及塞尔(John R.Searle)两人。其实在他们之前,奥斯汀(J.L.Austin)早已提出语用学一类主张,不过没有固定的名称。及至葛莱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汉语教学 SEARLE 奥斯汀 AUSTIN 中才 李奇 社科版 中说 创始者
下载PDF
汉语的“定指”、“预设”、“主题”与“焦点”
16
作者 屈承熹 匡国建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S1期176-183,共8页
本文的主旨,在于透过汉语的结构来澄清有关语法和语意上的几个重要概念,即“定指”(definiteness)、“预设”(presupposition)、“主题”(topic)与“焦点”(focus); 同时,阐述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作者认为,除一般公认的“... 本文的主旨,在于透过汉语的结构来澄清有关语法和语意上的几个重要概念,即“定指”(definiteness)、“预设”(presupposition)、“主题”(topic)与“焦点”(focus); 同时,阐述这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区别。 作者认为,除一般公认的“定指”与“任指”(indefiniteness)的区别以外,语法上还需要“殊指”(specificness)这个概念。因为“殊指”是决定“预设”与“主题”的一个重要因素。“殊指”、“预设”和“主题”这三个观念,也可以说是一体的三面。就一个名词组而言,是“殊指”;就一个句子而言。是“预设”;就整个“章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殊指 定指 说话者 焦点 主题 所指对象 名词短语 汉语 术语 句子
下载PDF
语法、语意及语用之相互影响
17
作者 屈承熹 《语言研究》 1988年第1期159-166,共8页
近年来国外对汉语之研究,在语用学(pragmatics)方面,似乎渐有进展。影响所及,不但开展了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而且对语法及语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盖许多原来在语法及语意上无法获得圆满解决的问题,由于语用学上的解释,乃使之迎刃而解,同... 近年来国外对汉语之研究,在语用学(pragmatics)方面,似乎渐有进展。影响所及,不但开展了汉语语用学的研究,而且对语法及语意,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盖许多原来在语法及语意上无法获得圆满解决的问题,由于语用学上的解释,乃使之迎刃而解,同时,也简化了不少语法及语意的解释。本文将简介两篇博士论文及一篇最近发表之研究报告,供国内语言学及语言教学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用学 主题串 语法 动词词尾 语意 第三人称代词 语用功能 名词组 子句 汉语教学
下载PDF
汉语功能语法刍议 被引量:21
18
作者 屈承熹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1998年第4期28-42,共15页
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 现代汉语 肖像性 原型 副动词 主语 主题性 解释 汉语语法 受事
原文传递
现代汉语中“句子”的定义及其地位 被引量:18
19
作者 屈承熹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8-25,共8页
关键词 小句 现代汉语 复句 关联词 意合法 句子 组合 主题链 单句 语法学
原文传递
汉语篇章句及其灵活性——从话题链说起 被引量:11
20
作者 屈承熹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2,共22页
本文从话题链的基本概念出发,举例阐述其与现代汉语多种语法形式、语义表达间之互动而产生的结果。实际语料显示,话题链是汉语篇章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原因在于话题链在小句之间具有极为强势的联结功能。至于其他语法及语义上的联结... 本文从话题链的基本概念出发,举例阐述其与现代汉语多种语法形式、语义表达间之互动而产生的结果。实际语料显示,话题链是汉语篇章结构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原因在于话题链在小句之间具有极为强势的联结功能。至于其他语法及语义上的联结功能则较为弱势,如平行结构、语义对比、词汇连贯(lexical cohesion)等皆属此类。以上各种机制,或单独运作,或同时发挥作用,形成高于小句之语法单位,本文称之为"汉语篇章句"。至于"文体转换""观点改变"等因素,则往往标示话题链或汉语篇章句之终结,甚至新段落的开始,以致汉语篇章句虽能以形式来规范,却仍具有一定程度的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题链 汉语篇章句 文体转换 段落划分 词汇连贯 平行结构 语义对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