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激素源性脱发患者雄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岂红娇 王友信 +1 位作者 赵俊英 王嵬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目的比较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雄激素受体(AR)上短串重复序列GGN(多聚甘氨酸)重复以及两个外显子非同义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编码不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集43例AGA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全血DNA,GGN多聚... 目的比较雄激素源性脱发(AGA)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雄激素受体(AR)上短串重复序列GGN(多聚甘氨酸)重复以及两个外显子非同义SNP(单核苷酸多态性,编码不同氨基酸)的差别。方法采集43例AGA患者及27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提取全血DNA,GGN多聚三核苷酸片段由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得到,通过基因测序获得GGN的重复数;应用Pyrosequencing技术测定选定的两个SNP(rs9332969和rs9332970,都位于AR第7外显子上)的基因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GN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在15~24间,根据GGN三核苷酸重复数目分为两组:GGN≤23和GGN>23,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选SNPrs9332969在所观察样本中不存在A与G的差别,所有样本此位点均为G,SNPrs9332970在所观察的样本中不存在C与T的差别,所有样本此位点均为T。结论 AR上GGN序列重复数目的多态性与AGA有关,GGN重复数目≤23,则患脱发的几率显著增加;中国人群中可能并不存在这两个SNP位点:rs9332969及rs9332970,与NCBI的基因库中50%的结论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脱发 雄激素受体 GGN三核苷酸重复序列 SNP
原文传递
Peutz-Jeghers综合征1例
2
作者 岂红娇 张娜娜 赵俊英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6-247,共2页
患者男,32岁。口唇、口腔黏膜、手足出现褐色斑点24年。皮肤科检查示:唇部、颊黏膜、齿龈、双手指规则的黑色色素沉着斑。肠镜示多发息肉。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
关键词 Peutz—Jeghers综合征 诊断
原文传递
白色萎缩?
3
作者 岂红娇 赵俊英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9年第1期58-59,共2页
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双下肢起疹1年余就诊。患者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双下肢起疹,无瘙痒、疼痛,无发热、关节痛,无咳嗽、咳痰,无腹痛、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过敏性紫癜",具体治疗不详,皮疹反复。
关键词 白色萎缩 双下肢 过敏性紫癜 变应性血管炎 诊断 关节痛 治疗 患者 皮疹 色素沉着
原文传递
男性型脱发201例相关因素分析及非那雄胺治疗体会 被引量:15
4
作者 赵俊英 冯育洁 岂红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年第4期79-79,81,共2页
目的研究雄激素源性脱发(AGA)相关因素;观察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方法201例Hamilton分级在Ⅱ~Ⅶ的患者服用非那雄胺3个月以上,每日一片。分析患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的发病年龄、病程、诱因、血清睾酮、血脂、拉发试... 目的研究雄激素源性脱发(AGA)相关因素;观察非那雄胺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疗效。方法201例Hamilton分级在Ⅱ~Ⅶ的患者服用非那雄胺3个月以上,每日一片。分析患者及其家系患病成员的发病年龄、病程、诱因、血清睾酮、血脂、拉发试验、局部油腻感及头皮糠疹的发生情况及毛根形态。结果AGA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精神神经因素密切相关;服用非那雄胺三个月以上头发生长改善总有效率77.8%。结论AGA是一个多因素相关的疾病;非那雄胺治疗AGA的疗效好且随治疗时间延长疗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脱发 非那雄胺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冯育洁 岂红娇 赵俊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72-373,共2页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为无菌性肉芽肿,好发于面部、头皮、手、足等部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CO2激光、铜蒸汽激光、VP... 化脓性肉芽肿(Pyogenic Granuloma,PG)又称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Granuloma Telangiectaticum),是一种后天性、良性结节状增生,为无菌性肉芽肿,好发于面部、头皮、手、足等部位。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手术,CO2激光、铜蒸汽激光、VP532激光等单独或联合治疗以及微波、电离、冷冻等方法。治疗原理多基于组织凝固或气化,疗效肯定,但治疗术中出血量大、治疗时间长且有组织损伤,部分患者可出现瘢痕。2005年7月-2006年6月,我们采用无创性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化脓性肉芽肿27例,取得了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肉芽肿 疗效观察 激光治疗 长脉宽 ND 毛细血管扩张性肉芽肿 VP532激光 无菌性肉芽肿
下载PDF
1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8
6
作者 许颖 张蕊娜 +8 位作者 赵俊英 高广程 孟悦 赵会 杨高云 王莉 王美芳 岂红娇 徐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检测1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总IgE,筛查本地区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德国Allergy Screen变应原定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及总IgE。结果:750例(41.67%)患者过敏原阳性。吸入组以粉尘螨/户尘螨最高(338例,18.78... 目的:检测180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血清过敏原及总IgE,筛查本地区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德国Allergy Screen变应原定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血清过敏原及总IgE。结果:750例(41.67%)患者过敏原阳性。吸入组以粉尘螨/户尘螨最高(338例,18.78%);食入组过敏原以牛羊肉最高(87例,4.83%);总IgE水平>100 IU/mL者占1253例(69.61%)。结论:北京地区过敏原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差异性较大,有必要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定过敏原筛查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 过敏原 免疫印迹
下载PDF
雄激素源性脱发病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俊英 王美芳 +1 位作者 岂红娇 冯育洁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08年第1期57-60,共4页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常见的毛发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现为头顶、额部毛发进行性减少。目前普遍认为此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在对雄激素代谢中的关键酶及雄激素受体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综述... 雄激素源性脱发是常见的毛发疾患,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表现为头顶、额部毛发进行性减少。目前普遍认为此病是一种雄激素依赖的多基因遗传病,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现在对雄激素代谢中的关键酶及雄激素受体的研究颇多。本文主要综述雄激素受体及雄激素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基因水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激素源性脱发 雄激素受体 Y染色体 5α还原酶 基因
原文传递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1家系6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莉 赵绘 +1 位作者 岂红娇 赵俊英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第5期364-365,共2页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又称Hailey—Hailey病(Halley—Haileydisease,HHD),现将我科诊治的1例报道如下。
关键词 家族性良性慢性天疱疮 家系 临床 治疗
下载PDF
深部穿通样痣一例
9
作者 岂红娇 徐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26-126,共1页
患者女,45岁,因左耳后结节30余年就诊。患者30余年前左耳后发现与肤色一致的网形丘疹,之后缓慢增大,无明显自觉症状,无破溃出血史。否认局部外伤史,既往体健,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关键词 穿通 深部 家族遗传病史 自觉症状 破溃出血 左耳后 外伤史
原文传递
神经梅毒三例
10
作者 岂红娇 韩燕飞 +1 位作者 赵媛 赵俊英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1年第2期121-122,共2页
1临床资料例1男,37岁。因发热、言语不能、精神异常伴一过性右侧肢体无力3天入院。入院前3天吃晚餐时,家属发现其胡乱找东西,饭后洗碗时,将碗筷放错地方并摔碎碗碟,家属询问时,避而不答。当晚7时起,患者出现阵发性恶心呕吐3次,... 1临床资料例1男,37岁。因发热、言语不能、精神异常伴一过性右侧肢体无力3天入院。入院前3天吃晚餐时,家属发现其胡乱找东西,饭后洗碗时,将碗筷放错地方并摔碎碗碟,家属询问时,避而不答。当晚7时起,患者出现阵发性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非喷射性,呕吐后伴大汗,有时用左手按压左侧头部,疑有头痛。当晚11时,患者第3次呕吐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梅毒 右侧肢体无力 恶心呕吐 临床资料 言语不能 精神异常 胃内容物 一过性
原文传递
抗血管生成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凋亡的影响
11
作者 毛运春 马雪梅 +3 位作者 时书舫 高银光 岂红娇 陈书媛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7期461-465,F0004,共6页
目的探讨人工抗血管生成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的影响,为瘢痕疙瘩的抗血管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手术切除人瘢痕疙瘩1条,将其分成30块,分别种植于裸鼠皮下,其中24块成活,分成3组,应用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 目的探讨人工抗血管生成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的影响,为瘢痕疙瘩的抗血管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手术切除人瘢痕疙瘩1条,将其分成30块,分别种植于裸鼠皮下,其中24块成活,分成3组,应用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组)、血管内皮抑制素(Endostar组)和0.9%的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干预瘢痕疙瘩微血管数量,分别于手术后21、23、25、27d向瘢痕疙瘩周边注射VEGF(0.4mg/0.2mL)、endostar(0.125μg/0.2mL)、0.9%的氯化钠溶液(0.2mL),注射后第10天取材,采用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免疫组化和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末端标记技术,检测24例瘢痕疙瘩中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和凋亡状态,比较各组瘢痕疙瘩组织在增生、凋亡方面的差异。结果对照组PI为(34.75±3.62),AI为(7.88±1.64)、AI/PI为(0.23±0.07),与对照组相比,VEGF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细胞核增加,PI为(41.13±2.29),凋亡细胞减少,AI为(5.75±1.28),AI/PI为(0.14±0.04);Endostar组成纤维细胞的增生细胞核减少,PI为(27.25±2.61),凋亡细胞增加,AI为(11.00±1.31),AI/PI为(0.41±0.09)。与对照组相比,成纤维细胞平均增生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平均凋亡指数/平均增生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血管生成抑制成纤维细胞增生诱导其凋亡,有可能是瘢痕疙瘩治疗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疙瘩 增生 凋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