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胎蛋白 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及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1
作者 张国伟 张永涛 岳保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23-226,共4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治疗的肝脏病变患者271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别将其归入至肝...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比率(AFP-L3%)与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进行治疗的肝脏病变患者271例,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分别将其归入至肝细胞癌组(81例)、肝硬化组(87例)及慢性肝炎组(103例),将健康体检者患者归入至健康对照组(8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比较不同肿瘤淋巴结转移分类(TNM)分期肝癌患者血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分析AFP、AFP-L3%及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及慢性肝炎组患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均更高(P<0.05),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随着肝病严重程度升高呈不断升高趋势(P<0.05)。TNMⅢ~Ⅳ期患者AFP、AFP-L3%及PIVKA-Ⅱ水平均高于TNMⅠ~Ⅱ期患者(P<0.05)。PIVKA-Ⅱ在肝癌中的诊断灵敏度与特异度高于AFP及AFP-L3%(P<0.05),联合检测灵敏度与特异度均高于AFP、AFP-L3%及PIVKA-Ⅱ(P<0.05)。结论 AFP、AFP-L3%及PIVKA-Ⅱ联合检测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同时还有助于临床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可为临床准确评估患者预后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甲胎蛋白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多组学多维度的检测用于淋巴瘤患者的疗效监测
2
作者 王新华 杨延昕 +2 位作者 王鹦君 岳保红 张明智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46-752,共7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血液的、多组学、多维度的疗效评估方法在淋巴瘤患者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患者10 ml外周血,通过cfDNA的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来评估基因组拷贝数畸变(CNA)和片段化模式(FS),同时检测一组血浆蛋白标志物(PTM)...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基于血液的、多组学、多维度的疗效评估方法在淋巴瘤患者疗效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抽取患者10 ml外周血,通过cfDNA的低深度全基因组测序来评估基因组拷贝数畸变(CNA)和片段化模式(FS),同时检测一组血浆蛋白标志物(PTM)水平,经过对以上3个指标的数值进行标准化转化得到受检者癌症疗效分值(CES),通过比较治疗前后CES变化来评估患者对治疗方案的应答情况。结果:共采集35例患者的基线数据,其中23例(65.7%)CES值升高。18例患者完成第1次监测,结果显示,9例基线CES阳性患者第1次检测时CES值明显下降,疗效评价为PR,与同期影像学评估结果显示出高度一致性。评估所有患者CNA变异谱,23例患者染色体存在部分片段扩增或缺失,最常见的扩增部位为8q24.21,该区域内包含MYC等重要的癌基因;最常见的缺失部位为1p36.32、4q21.23、6q21、6q27、14q32.33等,以上区域有PRDM1、ATG5、AIM1、FOXO3和HACE1等抑癌相关基因表达,可能与淋巴瘤发生发展相关。结论:这种多组学、多维度的疗效检测方式以更便捷、灵敏、无创的优势,从分子水平评估淋巴瘤患者的肿瘤负荷,能够做出更准确的疗效评价,有望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cfDNA 全基因组测序 淋巴瘤 疗效评估
原文传递
升麻葛根汤治疗猴痘的网络药理学研究及分子对接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林军 岳保红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9期1607-1612,共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升麻葛根汤治疗猴痘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数据库以及中药药理学相关文献筛选升麻葛根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rugBank和OMIM数据库获取猴痘相关...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升麻葛根汤治疗猴痘的作用机制。方法从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SuperPred数据库以及中药药理学相关文献筛选升麻葛根汤有效成分和作用靶点。从GeneCards、DrugBank和OMIM数据库获取猴痘相关基因。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化合物⁃靶点”网络,筛选升麻葛根汤治疗猴痘核心成分,进行GO、KEGG富集分析,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分与靶点的结合活性。结果经筛选获得127个活性成分,671个药物靶点,105个猴痘相关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筛选获得槲皮素、山柰酚等4个核心成分,CYP3A4、STAT1、ERBB2等6个作用靶点,GO、KEGG分析发现升麻葛根汤可能通过细胞对外源刺激反应等生物过程,作用细胞质核周区等位置,实现氧化还原酶活性等生物学功能。药物作用涉及AGE⁃RAGE、IL⁃17、HIF⁃1等多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升麻葛根汤以多成分作用多靶点治疗猴痘,AGE⁃RAGE、IL⁃17、HIF⁃1信号通路是治疗猴痘的重要通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麻葛根汤 猴痘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核干细胞因子特异性短发夹状RNA对HL-60细胞分化抗原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岳保红 朱晓燕 +6 位作者 张功员 孙玲 赵小强 王清霞 刘帅 张秋堂 张钦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91-1194,共4页
目的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 leostem in,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NS的生物学功能和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以及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特异性转染试剂和合成的NS短... 目的研究核干细胞因子(nuc leostem in,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抗原及生物学性质的影响,探讨NS的生物学功能和与急性白血病的关系以及用于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特异性转染试剂和合成的NS短发夹状RNA(NS-shRNA)体外直接转染HL-60细胞,采用RT-PCR判断基因阻断效果,MTT法测定转染后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细胞分化抗原,形态学观察细胞形状和生长状态,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细胞大小、粒度。结果合成的2条NS-shRNA均能明显阻断NS基因表达,抑制率分别为37.82%和71.88%;NS-shRNA能显著抑制HL-60细胞的增殖并存在时间和浓度依赖性,以48 h和10 nmol/L浓度最佳。转染后:分化抗原CD11b、CD33、CD14、CD64、HLA-DR增高,CD38降低,显示有向粒系继续成熟和向单核系重新分化趋势;细胞聚团性减弱,碎片增多,一部分细胞形态变成梭形和长尾形,染色后细胞核紧密,凹陷,髓过氧化物酶(MPO)和α-醋酸萘酚酯酶(α-NAE)活性增强;大小和粒度分析小体积细胞和核碎裂细胞增多。结论NS-shRNA通过阻断NS基因表达,对HL-60细胞有抑制增殖和促分化作用,改变了细胞的生物学性质,使细胞恶性程度有所减弱,并有可能诱发凋亡,在白血病的基因中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干细胞因子 短发夹状RNA 分化抗原 生物学性质 增殖 分化 HL-60细胞
下载PDF
Nucleostemin基因特异性短发夹状干扰RNA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的抗白血病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岳保红 王园园 +2 位作者 蔚利纳 付书贞 阚全程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19-523,共5页
目的探讨核干细胞因子(NS)特异性短发夹状干扰RNA(NS-shRNA)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的抗白血病作用。方法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使其致瘤并洗脱,体外传至第5代再次接种裸鼠,Transwell法验证HL-60细胞体外侵袭力,建立高致瘤性H... 目的探讨核干细胞因子(NS)特异性短发夹状干扰RNA(NS-shRNA)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的抗白血病作用。方法对数生长期HL-60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使其致瘤并洗脱,体外传至第5代再次接种裸鼠,Transwell法验证HL-60细胞体外侵袭力,建立高致瘤性HL-60白血病细胞异种移植瘤裸鼠模型。腹腔注射体外合成的NS-shRNA脂质包裹体,观察治疗前后瘤体体积、重量的变化,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肿瘤细胞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瘤体细胞内NS蛋白含量,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制备的高致瘤性HL-60细胞使30只裸鼠均形成异种移植瘤,成瘤率为100%,瘤体大小均一。腹腔注射NS-shRNA脂质包裹体13天后,治疗组裸鼠移植瘤体积增长率为207.1%,阴性和空白对照组分别为497.1%和569.6%。治疗组瘤体重量为(1.18±0.27)g,阴性和空白对照组为(2.04±0.73)g和(2.35±0.41)g。切片观察治疗组有大量斑片状组织结构破坏,并出现"凋亡特征"样细胞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治疗组移植瘤细胞NS蛋白阳性率和积分值分别为(71.59±1.80)%和(110.26±13.46),阴性对照组为(90.72±1.47)%和(195.11±9.71),空白对照组为(97.33±1.76)%和(220.93±16.54),与阴性和空白对照组相比,NS蛋白表达抑制率分别为43.5%和50.1%。Tunel法检测治疗组移植瘤内出现较多凋亡细胞。结论 NS-shRNA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体内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下调NS表达诱发白血病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干细胞因子 短发夹状干扰RNA 裸鼠移植瘤 白血病 HL-60细胞
下载PDF
T7启动子介导体外构建Nucleostem in特异性短发夹状干扰RNA 被引量:4
6
作者 岳保红 朱晓燕 +5 位作者 孙玲 赵小强 陈艳丽 王清霞 刘帅 张钦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1-735,共5页
目的体外构建合成针对Nuc leostem in(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RNA),用于进一步研究以该基因为靶目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为手段的白血病基因治疗可行性。方法从Nuc leostem in基因的三个变异体cDNA共... 目的体外构建合成针对Nuc leostem in(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的短发夹状干扰RNA(shRNA),用于进一步研究以该基因为靶目标、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 i)为手段的白血病基因治疗可行性。方法从Nuc leostem in基因的三个变异体cDNA共同序列中筛选出2个3′端为AA的21个碱基片段作为shRNA合成的对应序列,9个碱基的5′-UCUCUUGAA-3′作为Loop环。以23个碱基的5-′GGATC-CTAATACGACTCACTATA-3′作为T7启动子(T7 Promoter)序列,构建shRNA的体外合成双链DNA模板,一条链5′端无AA,顺序为启动子、shRNA正义信息链、Loop环、shRNA反义信息链,共70个碱基;另一条是该链的互补链,5′端带有AA,共72个碱基。在T7 RNA聚合酶(T7 RNA polym erase)作用下合成shRNA,纯化后通过凝胶电泳比较灰度值确定shRNA浓度;shRNA作用于HL-60细胞,通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NS-mRNA抑制率验证干扰效果。结果体外合成的两条shRNA电泳无降解和弥散现象,浓度分别为5.24μmol.L-1和3.35μmol.L-1;干扰HL-60细胞48 h后,细胞密度和聚集程度下降,细胞之间大小相差悬殊,经shRNA-NS-2作用的HL-60细胞一部分由圆形变成了梭形并有明显的伪足;与对照组相比NS-mRNA抑制率分别达到37.82%和71.88%。结论体外成功构建和合成了两条针对Nu-c leostem in基因的shRNA,且抑制该基因表达的作用明显,shRNA-NS-2使HL-60细胞形态发生了改变。所合成的shR-NA-NS-2可作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和探索白血病的基因治疗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7启动子 核干细胞因子 体外构建 DNA模板 短发夹状干扰RNA
下载PDF
沉默核干因子基因表达对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岳保红 蔚利纳 王园园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19-323,共5页
本研究探讨靶向沉默白血病细胞的核干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对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用T7启动子介导体外合成两条短发夹状干扰RNA(NS-shRNA),以其中沉默NS基因作用强的一条NS-shRNA转染HL-60细胞,同时以与NS基因序列无关小干... 本研究探讨靶向沉默白血病细胞的核干因子(nucleostemin,NS)基因对HL-60白血病细胞凋亡的影响。用T7启动子介导体外合成两条短发夹状干扰RNA(NS-shRNA),以其中沉默NS基因作用强的一条NS-shRNA转染HL-60细胞,同时以与NS基因序列无关小干扰RNA转染HL-60细胞作对照,应用RT-PCR检测被转染的HL-60细胞NS-mRNA抑制效果,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活体细胞形态变化,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胞体和细胞核形态学变化,以流式细胞仪(FCM)和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测定凋亡细胞数并计算凋亡阳性率。结果表明:HL-60细胞被NS-shRNA转染48小时后NS-mRNA阻断率达到74.94%,凋亡率分别为(25.32±3.06)%和(27.3±3.21)%,对照组仅(3.12±0.38)%和(3.30±1.52)%,转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Wright-Giemsa染色显示细胞发生核碎裂并出现"凋亡小体"。结论:靶向沉默NS基因表达可诱发和促进HL-60白血病细胞发生凋亡,为NS基因作为恶性肿瘤治疗的候选靶基因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干因子 细胞凋亡 短发夹状干扰RNA 白血病 HL-60细胞
下载PDF
K562和HL60细胞分化抗原的表达 被引量:5
8
作者 岳保红 张秋堂 +4 位作者 秦东春 孙玲 王清霞 刘帅 张钦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67-470,共4页
目的:研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HL60分化抗原的表达,分析其免疫学表型特征。方法:收集RP MI1640培养3d的对数生长期K562和HL60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表面CD7、CD11b、CD13、CD14、CD33、CD34、CD38、CD64、CD41a、CD117和HLA D... 目的:研究髓系白血病细胞系K562和HL60分化抗原的表达,分析其免疫学表型特征。方法:收集RP MI1640培养3d的对数生长期K562和HL60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膜表面CD7、CD11b、CD13、CD14、CD33、CD34、CD38、CD64、CD41a、CD117和HLA DR11种分化抗原表达百分率,了解其免疫学表型,同时进行瑞特姬姆萨(Wright 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和髓过氧化物酶染色(MPO)。结果:K562白血病细胞的髓系特征分化抗原CD13和CD117表达率较低,为5.3%和5.2%,其他分化抗原CD11b、CD14、CD33、CD64、CD41a和反映细胞阶段性特征的分化抗原CD7、CD34、CD38和HLA DR表达均处于极低水平,MPO染色为阴性;HL60白血病细胞的髓系特征分化抗原CD13表达率高达94.0%,仅伴随有少量CD11b、CD64和CD41a表达,祖细胞特征的CD38表达率为36.7%,MPO染色为阳性;细胞形态学上K562细胞原始未分化特性比较明显,HL60细胞质内已有嗜天青颗粒和空泡等细胞分化特征。结论:K562细胞的免疫学表型和形态学均表现出未分化细胞特征,因其具有多项分化潜能,因此更适合进行细胞多向分化研究。HL60的髓系祖细胞特性明显,适合进行粒系、单核系分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562细胞 HL60细胞 分化抗原 免疫学表型
下载PDF
沉默核干细胞因子基因对HL-60白血病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影响的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岳保红 佘红纯 +5 位作者 王清霞 刘帅 王园园 蔚利纳 张功员 张钦宪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81-285,共5页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白血病细胞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改变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体外合成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评价NS基因沉默... 目的探讨体外沉默白血病细胞核干细胞因子(NS)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改变与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体外合成NS特异性短发夹状RNA(shRNA)转染HL-60白血病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印迹法评价NS基因沉默和NS蛋白合成抑制效果,倒置显微镜观察活体细胞形态,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血液分析仪测定细胞大小、粒度和均一性变化,髓过氧化物酶(MPO)、α-乙酸萘酯酶(α-NAE)和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测定反映细胞化学特征变化。结果沉默NS基因导致HL-60白血病细胞发生了形态学变化,细胞核和细胞质出现了进一步分化和成熟特征,Wright-Giemsa染色观察到细胞核碎裂现象,血液分析仪发现细胞变得大小不均并有较多核碎裂和无核的细胞碎片存在,细胞内定MPO、α-NAE酶活性和PAS反应增强。结论沉默NS基因表达能促使HL-60细胞进一步分化、成熟,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特征发生相应改变,这些形态学变化可以作为研究细胞生物学行为改变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干细胞因子 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 细胞化学 HL-60细胞
下载PDF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免疫学表型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岳保红 高福莲 +4 位作者 孙玲 王清霞 张秋堂 刘帅 张钦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29-930,共2页
目的:分析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细胞的免疫学表型。方法:取3例LGLL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液涂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免疫学表型进行分析,同时用瑞-姬混合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等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进行观察... 目的:分析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GLL)细胞的免疫学表型。方法:取3例LGLL患者的外周血和骨髓液涂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其免疫学表型进行分析,同时用瑞-姬混合染色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过碘酸-雪夫反应(PAS)等细胞化学染色对其进行观察。结果:3例白血病细胞形态均呈原始、幼稚淋巴细胞样,胞浆内有数量较多的或大或小的紫红色颗粒,MPO染色和PAS反应均为阴性。3例LGLL均表达CD56,其中1例还表达CD3,为T细胞型LGLL;另2例不表达CD3,为NK细胞型LGLL。T细胞型LGLL型患者白血病细胞同时表达B细胞抗原CD20。结论:通过免疫学表型分析可以区分T细胞和NK细胞型LGLL,LGLL细胞存在抗原表达紊乱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 T细胞 NK细胞 免疫学表型
下载PDF
HAL的免疫学表型与形态学对比研究
11
作者 岳保红 王现亭 +4 位作者 马存建 明淑节 段淑娟 李锦堂 席雨人 《中原医刊》 1998年第4期20-22,共3页
HAL的免疫学表型与形态学对比研究岳保红1王现亭2马存建2明淑节3段淑娟1李锦堂1席雨人1近年来,有关HAL报道越来越多。由于此类疾病研究起步较晚,其中许多问题尚在澄清之中,我们将发现的16例HAL做一总结分析。1材... HAL的免疫学表型与形态学对比研究岳保红1王现亭2马存建2明淑节3段淑娟1李锦堂1席雨人1近年来,有关HAL报道越来越多。由于此类疾病研究起步较晚,其中许多问题尚在澄清之中,我们将发现的16例HAL做一总结分析。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16例急性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免疫学表型 形态学 对比研究
下载PDF
细胞因子对HL-60白血病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12
作者 岳保红 陈宗德 张光磊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0年第4期235-237,共3页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TNF -α、IFN -γ及IL -6对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HL -6 0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采用几种细胞因子单一或联合作用于HL -6 0细胞。通过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NBT试验和细胞内酶α -NAE指标 ,观察细胞因... 目的 研究细胞因子TNF -α、IFN -γ及IL -6对白血病细胞的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以HL -6 0白血病细胞为模型 ,采用几种细胞因子单一或联合作用于HL -6 0细胞。通过检测细胞表面分化抗原、NBT试验和细胞内酶α -NAE指标 ,观察细胞因子对白血病细胞的单一和联合促分化作用。结果 TNF -α可显著增加NBT还原率和α -NAE阳性细胞数 ,无分化抗原表达的改变 ;IFN-γ能诱导HL -6 0细胞表面分化抗原改变 ,同时显著增加NBT还原率和α -NAE阳性细胞数 ;IL -6无诱导HL -6 0细胞分化作用 ;IFN -γ和TNF -α可协同作用增加NBT还原率和α -NAE阳性细胞数 ,但对细胞表面分化抗原表达无明显协同作用。结论 不同类型的细胞因子对HL -6 0细胞分化作用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细胞表面分化抗原 NBT还原率 白血病
下载PDF
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多耐药基因1和P-糖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福莲 岳保红 +2 位作者 马开颜 乐晓萍 张钦宪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4-517,共4页
目的:探讨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中多耐药基因1(mdr1)和P糖蛋白(P gp)的表达。方法:常规培养胃上皮永生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SGC7901)细胞,用RT PCR和原位杂交检测... 目的:探讨胃上皮永生细胞、胃腺癌细胞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中多耐药基因1(mdr1)和P糖蛋白(P gp)的表达。方法:常规培养胃上皮永生细胞系(GES-1)、胃腺癌细胞系(BGC823)和胃腺癌淋巴结转移细胞系(SGC7901)细胞,用RT PCR和原位杂交检测此3种细胞的mdr1mRNA表达,用免疫印迹和免疫组化检测它们的P gp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阿霉素在细胞内的蓄积以判断它们的P gp功能状态。结果:在原位杂交的标本上,杂交信号呈紫蓝色颗粒,分布于胞质。GES1细胞颗粒数量少,BGC823颗粒数量多,细胞轮廓十分明显;SGC7901颗粒细小而少,少数细胞杂交信号丰富。免疫印迹显示GES1P gp的表达较BGC823和SGC7901弱;GES1P- gp积分光密度为46.36±19.24,BGC823为61.32±28.46,SGC7901为50.45±21.36,BGC823的P gp表达强于SGC7901和GES1(P<0.05),SGC7901和GES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S1阿霉素特异荧光强度为10.12±4.18,BGC823为27.44±7.06,SGC7901为35.88±14.55,3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细胞对抗肿瘤药的反应性不同,随着细胞恶性变,P gp介导的耐药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药耐药基因1 P-糖蛋白 GES-1细胞系 BGC823细胞系 SGC7901细胞系
下载PDF
FLT3靶向RNA干扰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D1、cycli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卢洁 盛光耀 +5 位作者 岳保红 邹湘 徐学聚 赵晓明 白松婷 许培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45-650,共6页
目的探讨FLT3靶向RNA干扰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D1、cycli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FLT3靶向短发夹状干扰RNA(FLT3-shRNA),转染HL-60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FCM)鉴定FLT3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FCM检测细胞周期;An... 目的探讨FLT3靶向RNA干扰对HL-60细胞增殖、凋亡及cyclinD1、cyclinA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构建FLT3靶向短发夹状干扰RNA(FLT3-shRNA),转染HL-60细胞,RT-PCR、流式细胞术(FCM)鉴定FLT3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力;FCM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V染色法检测凋亡;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cyclinD1,cyclinA在mRNA、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FLT3-shRNA转染可下调FLT3的表达,它对FLT3 mRNA和蛋白的抑制率分别达(81.66±10.25)%,(76.76±11.23)%。FLT3表达下降后细胞增殖活力受到抑制,转染48h抑制率达(31.66±2.97)%,72h达(33.10±3.43)%;细胞生长曲线低平,缺乏指数增殖特征。与对照组比,转染48h细胞周期重新分布,G0/G1期(58.48±6.17)%的明显上升,S期(27.72±5.10)%下降;细胞早期凋亡率(8.95±0.88)%上升;细胞内cyclinD1的mRNA、蛋白表达下降,cyclinA的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FLT3靶向RNA干扰通过下调cyclinD1表达有效地抑制细胞增殖,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FLT3 RNA干扰 增殖 凋亡 HL-60细胞株
下载PDF
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髓外病变的关系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亚楠 甘思林 +7 位作者 仵菲斐 王卫敏 李帅全 马杰 郭荣 姜中兴 岳保红 孙慧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76-479,共4页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 目的:检测趋化因子受体-7(CC-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53例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浆细胞CCR7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年龄、性别、M蛋白、外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指标、骨髓浆细胞比例、免疫表型特点、溶骨改变、髓外病变等疾病特征的关系。结果:5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CCR7阳性者24例,阳性率为45.28%,CCR7阳性组髓外病变发生率高于CCR7阴性组(29.17%vs 3.45%)(P<0.05)。结论:CCR7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表达较高,其高表达与髓外病变发生相关,CCR7可能是预测多发性骨髓瘤发生髓外病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CCR7 髓外病变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形态学检验中国专家共识(2020) 被引量:9
16
作者 周道银 吴茅 +43 位作者 许绍强 张时民 樊爱琳 黄道连 高建军 朱凤娇 闫立志 刘超群 柏世玉 曹科 窦心灵 丁邦胜 段爱军 高菊兴 顾剑飞 高海燕 何勇 黄俊 胡晶 蒋锦文 金鑫 卢兴国 李相磊 梁勤 林慧君 缪峰 潘巍 茹进伟 孙宏华 王敏敏 王哲 夏万宝 邢铭芬 许银怀 岳保红 张建富 张军格 曾强武 赵成艳 庄顺红 周玉利 郑智弦 周麟 郑瑞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4-8,共5页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对肺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介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验目的、标本采集、检验程序、报告模式、临床意义等内容,使其操作规范化、标准...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之一,其对肺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介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检验目的、标本采集、检验程序、报告模式、临床意义等内容,使其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更好地发挥临床检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细胞学检验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免疫学表型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清霞 张秋堂 +1 位作者 岳保红 刘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79-781,共3页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免疫学表型特征。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FCM),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对2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AML主要表达CD117(88.73%)、CD13(90.61%)、CD33(75.59%)、CD34(62.91%)、HLA-DR... 目的:分析成人急性髓性白血病(AML)免疫学表型特征。方法:采用三色流式细胞仪(FCM),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对2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学表型分析。结果:AML主要表达CD117(88.73%)、CD13(90.61%)、CD33(75.59%)、CD34(62.91%)、HLA-DR(63.85%)抗原;CD14和CD64在AML-M4中表达率为54.55%和31.82%,在AML-M5中表达率为40.00%和60.00%,CD14的特异性高于CD64。30.5%的AML患者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主要是CD7(23.0%)。AML-M3患者CD117表达率为86.67%,CD34和HLA-DR表达率偏低(P<0.05)。结论:CD13、CD117和CD33联合应用更有利于确定髓性白血病。CD14和CD64有助于确定AML-M4、M5,前者特异性更强。CD34及HLA-DR低表达为AML-M3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性白血病 免疫学表型 成年人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小巨核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帅 曹征 +1 位作者 张晓飐 岳保红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1-353,共3页
目的建立基于巨核细胞糖蛋白Ⅱb/Ⅲa(CD41a)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骨髓小巨核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CD41a,PI标记巨核细... 目的建立基于巨核细胞糖蛋白Ⅱb/Ⅲa(CD41a)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的流式细胞术(FCM)分析骨髓小巨核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标记CD41a,PI标记巨核细胞DNA,用FCM分析巨核细胞倍体分布。结果 42例MDS患者,FCM检测小巨核细胞阳性率为90.5%,瑞氏-姬姆萨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4.8%和64.3%,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40,P=0.001);FCM检测MDS低危组和高危组小巨核细胞阳性率分别为81.8%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19,P=0.045)。结论 FCM检测MDS小巨核细胞检出率高,且高危患者小巨核细胞检出率更高,有助于MDS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巨核细胞 DNA倍体 CD41a
下载PDF
HL-60细胞Nucleostemin表达下调对PI3K/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宇 魏园玉 +3 位作者 张帆 李曌博 刘帅 岳保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5-29,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血病细胞中nucleostemin(NS)基因下调对其非依赖p53通路的候选途径PI3K/AKT/mTOR的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NS-RNAi-GV248转染至p53缺失型HL-60细胞以干扰NS基因的表达。用Real-time PCR技术评价转... 本研究旨在探讨白血病细胞中nucleostemin(NS)基因下调对其非依赖p53通路的候选途径PI3K/AKT/mTOR的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重组慢病毒表达载体NS-RNAi-GV248转染至p53缺失型HL-60细胞以干扰NS基因的表达。用Real-time PCR技术评价转染后HL-60细胞NS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检测干扰前后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中相关分子水平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重组慢病毒载体NS-RNAi-GV248成功感染了HL-60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GFP荧光水平较高,大于80%。Real-time PCR结果显示,NS基因mRNA的抑制率在HL-60细胞中为56.5%;干扰NS的表达后PI3K、AKT和GβL基因mRNA表达量分别为0.491±0.084、0.398±0.164、0.472±0.097,下调明显,与空白对照组(分别为1.002±0.171、1.000±0.411、1.001±0.2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HL-60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相关分子的变化与NS基因的下调呈正相关,两者的关联性为证明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是NS的一种非依赖p53作用途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CLEOSTEMIN PI3K AKT MTOR信号通路 HL-60细胞 p53缺失型
下载PDF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1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佳 王宁宁 +2 位作者 李曌博 张帆 岳保红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9期717-719,共3页
目的报道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一男性患者以全血细胞减少入院,结合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 目的报道1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伴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病历资料,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一男性患者以全血细胞减少入院,结合骨髓细胞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等,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但同时在骨髓细胞形态及流式细胞图形中发现嗜碱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结论伴特殊类型细胞增多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需结合多项实验室检查,根据流式细胞术的免疫表型分析有助于从大量异常细胞中区分出少量特殊类型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