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南地区电解锰渣特性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高红 何莉莉 +3 位作者 岳波 孟棒棒 闫敏婕 梁宇廷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0-289,共10页
电解锰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锰渣的处理处置方法。为探索绿色低碳的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选取中国5家典型电解锰企业新、旧电解锰渣,通过其理化特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堆存条件、时间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不同企业锰渣特性的影响。结... 电解锰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之一是锰渣的处理处置方法。为探索绿色低碳的锰渣无害化处理技术,选取中国5家典型电解锰企业新、旧电解锰渣,通过其理化特性及浸出毒性分析,研究堆存条件、时间及工艺参数等因素对不同企业锰渣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企业的新、旧锰渣平均质量含水率相差最大时均达19%以上,浸出液pH值最高分别相差0.95、1.45,不同企业新鲜锰渣的SiO_(2)和Al_(2)O_(3)平均质量分数最大相差分别为43.18%、146.25%,且可溶性盐质量分数均超过10%,未达到填埋入场标准。锰渣中石膏和石英的质量分数随堆存条件和时间发生不同的变化。企业C在堆存过程中石膏和石英的质量分数在增加,而企业E锰渣中烧石膏质量分数在增加,石英质量分数在减少。历史锰渣浸出液中Mn^(2+)和氨氮(NH_(4)^(+)N)的质量浓度较高,分别超过GB/T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限值的65.92~935.00倍和2.56~63.80倍,表明长期堆存的锰渣仍存在较大的环境污染风险。不同地区企业的锰渣应通过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来降低其环境污染风险,须根据化学成分、理化性质不同选择合适的资源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电解锰渣 无害化处理 资源化利用 理化性质 浸出毒性
原文传递
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路面砖的力学性能及浸出毒性研究
2
作者 白月娇 林晔 +2 位作者 孟棒棒 岳波 梁宇廷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8-396,共9页
针对大宗工业固废回收利用难的问题,实现多种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通过利用取自中国西南地区企业的石膏类、碱性及硅铝质三类典型大宗固废中的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协同处理的无害化渣制备环保型透水混凝土路面砖(permea... 针对大宗工业固废回收利用难的问题,实现多种固废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目标,通过利用取自中国西南地区企业的石膏类、碱性及硅铝质三类典型大宗固废中的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协同处理的无害化渣制备环保型透水混凝土路面砖(permeable concrete paving bricks,PCB),研究了水洗、掺渣量对所制备PCB的力学性能与浸出毒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最佳性能PCB的物相组成与微观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随着无害化渣与水洗无害化渣掺入量的提升,路面砖的劈裂抗拉强度、线性破坏荷载发生明显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当无害化渣掺入量为6%、水洗无害化渣掺入量为14%时,经28 d养护,所制备砖体的劈裂抗拉强度分别为4.09和3.46 MPa,达到了《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GB/T 25993-2010)中规定的f_(ts)4.0与f_(ts)3.0等级.②路面砖的重金属与NH_(4)^(+)-N的浸出毒性均低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技术规范》(GB 30760-2014)的要求.路面砖的主要物相中方解石、石英与钙矾石是主要支撑性物质.研究显示,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协同处理的无害化渣可替代部分原材料制备透水混凝土路面砖,满足力学性能与浸出毒性相关标准,能有效促进固体废弃物的减量化与资源化,建议进一步开展砖体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环境风险试验,以期为电解锰渣、赤泥、粉煤灰的综合利用技术发展提供更明确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赤泥 粉煤灰 透水混凝土路面砖 资源化利用
下载PDF
正念冥想对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岳波 刘娜 +2 位作者 齐颜颜 孙正海 姜丽波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52-55,共4页
目的分析正念冥想干预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血液肿瘤进行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 目的分析正念冥想干预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9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因血液肿瘤进行化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试验组患者采用正念冥想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量表(CFS)评分、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CHADS)评分、癌症生命质量量表(EORTC QLQ-C30)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CFS及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EORTC 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肿瘤化疗患者中运用正念冥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及负面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并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肿瘤 化疗 正念冥想 癌因性疲乏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基于地聚物体系的电解锰渣污染物的溶出风险及固化机理
4
作者 刘博 何莉莉 +3 位作者 岳波 孟棒棒 王涛 高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465-6473,共9页
为降低电解锰渣(EMR)的潜在环境风险,采用了地质聚合反应对其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浸出毒性试验和BCR连续提取法试验确定电解锰渣基地聚物(EMRGP)的溶出风险,并借助于XRF、XRD、SEM-EDX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固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发现,E... 为降低电解锰渣(EMR)的潜在环境风险,采用了地质聚合反应对其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通过浸出毒性试验和BCR连续提取法试验确定电解锰渣基地聚物(EMRGP)的溶出风险,并借助于XRF、XRD、SEM-EDX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固化机理进行探究.结果发现,EMRGP浸出液中的Mn^(2+)和NH^(4+)浓度仅为0.005mg/L和0.996mg/L,满足相关标准的排放和再利用要求.BCR连续提取法试验结果显示EMRGP的溶出风险较低.在固化稳定化过程中,生成了硅铝凝胶,NH^(4+)以NH3挥发或以鸟粪石被沉淀,Mn^(2+)除被氧化成Mn^(3+)和Mn^(4+)外,还与其余重金属元素一同以氢氧化物沉淀形式,或以被硅铝凝胶吸附包裹的形式固定.这一方法显著减轻了EMR的潜在环境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地聚物 固化稳定化 硅铝凝胶 机理
下载PDF
基于不同尺度的差异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以我国30881个镇域单元为例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涛 岳波 +3 位作者 孟棒棒 袁续胜 高红 刘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7,共14页
农村地区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分区分级处理,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30881个镇域单元的8项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垃圾收集密度、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乡镇距市县中心距... 农村地区实施生活垃圾处理分区分级处理,提高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我国30881个镇域单元的8项指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密度、垃圾收集密度、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乡镇距市县中心距离、公路路网密度、地形起伏度、土地面积)数据分析,研究构建了科学合理的乡镇类型识别指标体系,采用空间差异性分析、空间自相关性分析、空间插值分析讨论了我国镇域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了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不同类型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结果表明:①从乡镇类型划分来看,我国乡镇可分为城乡一体化型、密集型、村庄农户分散型,并且东部、中部地区乡镇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总体优于西部、东北地区;②从空间分异性来看,东部、中部地区乡镇指数内部差异性整体较小,可建议推广同一生活垃圾处理模式;东北、西部地区乡镇指数内部差异性较大,建议推广不同类型相组合的生活垃圾处理模式;③从空间关联性来看,不同尺度下的乡镇指数空间聚集效应明显,特别是东部地区产生了“近朱者赤”的空间关联效应。最后,根据乡镇空间分布特征差异,总结提出了不同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选择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无害化 处理模式 数据分析 空间差异 聚集效应 乡镇指数 美丽乡村建设
下载PDF
电解锰渣-赤泥路面砖中锰的浸出行为研究及长期释放预测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博 梁宇廷 +3 位作者 孟棒棒 岳波 王涛 高红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00-2010,共11页
电解锰渣和赤泥是电解锰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其存量持续积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减小环境影响并促进冶炼锰、铝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使用无害... 电解锰渣和赤泥是电解锰和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导致其存量持续积累,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影响和资源浪费,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减小环境影响并促进冶炼锰、铝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该研究使用无害化渣和水洗无害化渣,结合水泥、石料和河砂等原料,按一定配比制备得到透水混凝土路面砖(permeable concrete paving bricks,PCB)和水洗透水混凝土路面砖(washed permeable concrete paving bricks,WPCB),为评估两种路面砖在柳州市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采用欧盟标准化组织制定的NEN 7375方法研究特征污染物Mn^(2+)的浸出行为,通过多种动力学方程拟合并预测Mn^(2+)的浸出行为,并借助IWEM模型对路面砖的拟利用路面区域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在相同的配比条件下,WPCB中Mn^(2+)的累积释放量较PCB更低;在不同的配比条件下,Mn^(2+)的累积释放量随渣掺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②除水洗无害化渣和水泥掺量分别为8%和25%的WPCB-2在全浸出阶段中Mn^(2+)的浸出行为受扩散控制影响外,其余样品均受表面冲刷影响.③对于选取的4种动力学方程,Elovich方程更适合描述Mn^(2+)的浸出行为,且PCB和WPCB于10年和20年内Mn^(2+)的预计释放量分别在1.51~13.78和1.71~16.54μg/kg之间.④IWEM模型的模拟结果显示,路面砖符合环境安全性要求.研究显示,两种无害化渣所制得的路面砖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均无潜在的环境风险,可进一步扩展其资源化利用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锰渣 赤泥 路面砖 浸出行为 动力学方程
下载PDF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 被引量:78
7
作者 岳波 张志彬 +1 位作者 孙英杰 李海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文章统计了近几年我国开展调研的134个村庄生活垃圾情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出71个有效样本数,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性及其组分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76 kg/d,变化范围较大,最低为0.15 kg/d,最高为0.29 kg/d... 文章统计了近几年我国开展调研的134个村庄生活垃圾情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出71个有效样本数,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性及其组分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76 kg/d,变化范围较大,最低为0.15 kg/d,最高为0.29 kg/d,且不同地区垃圾产生量有一定的差异,东部0.77 kg/d,中部0.98 kg/d,西部0.51 kg/d,南方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66 kg/d,低于北方的1.01 kg/d;在组成上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2.38%,其次为厨余,占垃圾总量的35.97%,各成分大小关系依次为灰渣>厨余>塑料>其他类>纸类>玻璃>布类>金属,且不同地区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南方主要以厨余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3.56%,其次是渣土,占垃圾总量的26.56%,北方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64.52%,其次是厨余,占垃圾总量的25.69%,其他组分含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产生量 组分 区域特征
原文传递
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气温对堆体温度影响的模拟 被引量:21
8
作者 岳波 陈同斌 +4 位作者 黄泽春 高定 郑国砥 刘斌 王莉霞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476-1483,共8页
在静态垛堆肥过程中,气温的变化会对堆体温度造成影响,这对堆肥过程中的堆体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仍缺乏研究.本文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气温和堆体温度数据进行去噪和压缩处理,提取出气温波动引起的堆体温度波动信号... 在静态垛堆肥过程中,气温的变化会对堆体温度造成影响,这对堆肥过程中的堆体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但迄今为止,对此问题仍缺乏研究.本文引入小波分析方法对气温和堆体温度数据进行去噪和压缩处理,提取出气温波动引起的堆体温度波动信号.然后对气温波动信号和堆体温度波动信号进行分周期拟合,获得一一对应的振幅和相位差.结果表明,对于强制通风静态垛堆肥,气温波动对堆体下层(75cm)的影响最大,最大值为0.186℃,最小值为0.132℃,平均值为0.159℃;对中层(50cm)的影响最小,但随着堆肥进程的持续有增大的趋势;对上层(25cm)影响的最大值为0.105℃,最小值为0.065℃,平均值为0.085℃.从相位差上看,堆体中层(50cm)的相位差始终最大,在堆肥的降温期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上层(25cm)的相位差随着堆肥进程的持续有明显增大的趋势;下层(75cm)的相位差在整个堆肥进程中呈缓慢升高的趋势.通过影响强度和相位差综合分析发现,堆体上层物料和下层物料在热量散失过程中可能存在两种不同的热交换机制,即上层物料以稳态热传导和自然对流为主,而下层物料则以非稳态热对流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堆体温度 模拟 小波分析 城市污泥 堆肥
下载PDF
垃圾填埋场的甲烷减排及覆盖层甲烷氧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9
作者 岳波 林晔 +4 位作者 黄泽春 黄启飞 王琪 张维 刘学建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10-2016,共7页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 温室效应导致的全球变暖是备受瞩目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垃圾填埋场产生填埋气是全球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文章从垃圾填埋场的CH4产生、CH4减排技术和覆盖层CH4氧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为全面认识垃圾填埋场的CH4减排提供参考。目前,填埋场CH4减排技术包括填埋层原位减排、资源化利用和末端控制技术等,其中准好氧填埋技术和生物覆盖层甲烷氧化技术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大量中小型填埋场CH4减排要求的技术。填埋场覆盖层的特性如温度、含水率、有机质含量、pH值、孔隙率、CH4/O2比、植被和无机氮等都会影响其甲烷氧化能力,是填埋场覆盖层甲烷氧化能力研究和调控的主要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垃圾填埋场 甲烷产生 甲烷减排 覆盖层 甲烷氧化
下载PDF
填埋场覆盖材料的甲烷氧化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岳波 林晔 +4 位作者 王琪 黄泽春 黄启飞 杨雪 张维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57-62,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了填埋场典型覆盖材料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和接种措施等对覆盖材料CH4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依次为陈腐垃圾>老覆土>堆肥>新覆土;含水率对物料CH4氧化速...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比较了填埋场典型覆盖材料的CH4氧化特性,并进一步分析了温度、含水率和接种措施等对覆盖材料CH4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依次为陈腐垃圾>老覆土>堆肥>新覆土;含水率对物料CH4氧化速率的影响较大,且影响程度与物料的物理特性有关,最佳含水率在25%左右;覆盖材料的CH4氧化能力随着温度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最佳温度约为25℃;此外,接种后新覆土的CH4氧化能力显著提高,建议采用陈腐垃圾与新覆土的接种比例为1∶10(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 甲烷氧化速率 含水率 温度 接种
下载PDF
准好氧填埋场中间覆盖层CH_4释放及减排潜力 被引量:7
11
作者 岳波 晏卓逸 +2 位作者 黄启飞 吴小卉 高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36-645,共10页
针对河北省某准好氧垃圾填埋场进行了CH_4释放通量测定,同时测验了中间覆盖材料的CH_4氧化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准好氧垃圾填埋场作业过程中的CH_4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作业台阶表面中午和下午的CH_4释放通量相对较大,填埋龄为4、8、12... 针对河北省某准好氧垃圾填埋场进行了CH_4释放通量测定,同时测验了中间覆盖材料的CH_4氧化性能,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准好氧垃圾填埋场作业过程中的CH_4减排潜力.结果表明,作业台阶表面中午和下午的CH_4释放通量相对较大,填埋龄为4、8、12、16个月的CH_4平均释放通量分别为4.79,21.16,81.04,7.44g/(m^2·d).CH_4氧化材料的氧化能力大小为:厌氧填埋陈腐垃圾>准好氧填埋陈腐垃圾>老覆盖土>陈腐垃圾:新土(1:10,m/m)>禽畜粪便堆肥>生活垃圾堆肥>新覆盖土.填埋龄为4、8、16个月填埋堆体选用厌氧填埋陈腐垃圾、准好氧填埋陈腐垃圾、老覆盖土、陈腐垃圾:新土(1:10,m/m)为覆盖层,理论上可以完全氧化作业台阶表面释放的CH_4气体;填埋龄为12个月填埋堆体采用陈腐垃圾和老覆土作为覆盖层,理论上可以氧化去除填埋堆体导气管周边5~15m范围内释放CH_4气体,但不能完全去除导气管5m范围内释放的CH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好氧填埋 CH4氧化材料 CH4释放通量 CH4氧化性能 CH4减排潜力
下载PDF
雌酮(E1)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 被引量:6
12
作者 岳波 靳青 +1 位作者 黄泽春 刘敏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8-213,共6页
研究了平衡时间、温度、pH、离子强度和土壤粒径对E1(雌酮)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1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0.5 h;在温度为10、20和30℃条件下,土壤对E1的Kf(吸附系数)分别为24.72、14.18和9.39,Kd(分配系数)分别为3... 研究了平衡时间、温度、pH、离子强度和土壤粒径对E1(雌酮)在土壤中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E1在土壤中的等温吸附平衡时间约为0.5 h;在温度为10、20和30℃条件下,土壤对E1的Kf(吸附系数)分别为24.72、14.18和9.39,Kd(分配系数)分别为34.79、24.15和13.51,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土壤对E1的吸附量显著降低;土壤对E1的吸附量在pH由3.0增至6.0时呈降低趋势,在pH>6.0~9.0时保持稳定,然后随着pH进一步升高(>9.0~11.0)而继续降低;土壤对E1的吸附量在离子强度由0.005 mol/L升至0.1 mol/L时显著升高,在离子强度>0.1 mol/L时保持稳定;砂粒、粉粒和黏粒对E1的Kf分别为5.17、12.79和25.22,Kd分别为6.80、16.11和39.95,即随着土壤粒径的减小,对于E1的吸附作用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时间 温度 PH 离子强度 土壤粒径
下载PDF
生态文明建设国内外经验总结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岳波 吴小卉 +2 位作者 黄启飞 孟伟 张林波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158,共8页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存危机的严重威胁,西方国家在生态保护法律体系、环境经济政策、循环低碳绿色经济模式、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持久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从20世纪中后期... 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生存危机的严重威胁,西方国家在生态保护法律体系、环境经济政策、循环低碳绿色经济模式、生态保护意识培养、产业结构升级等方面开展了长期持久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到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已经从学术层面的探讨上升到政府的施政纲领和国家理念。在进一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进程中,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汲取古代生态思想精华;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深化改革;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执行;积极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复合资本;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高度重视国民生态文明素质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 国内外 经验总结 建议 展望
下载PDF
血细胞参数个性化参考区间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8
14
作者 岳波 刘曼娇 +5 位作者 唐大海 贺嘉蕾 蒋梦洁 韦晓强 李丹杰 张尚珍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2期107-110,共4页
目的建立血细胞参数个性化参考区间并验证。方法随机选取2014、2015、2016连续3年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的体检健康者,共2 089例,收集血常规结果。将体检者同一指标的后一次检测结果与前一次的比值定义为波动性(λ)。计算2015年结果与2014... 目的建立血细胞参数个性化参考区间并验证。方法随机选取2014、2015、2016连续3年各项检查结果均正常的体检健康者,共2 089例,收集血常规结果。将体检者同一指标的后一次检测结果与前一次的比值定义为波动性(λ)。计算2015年结果与2014年的比值(λ1),对λ1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建立波动性参考区间(CIλ);计算2016年结果与2015年的比值(λ2),用λ2对CIλ验证。将各体检者2015年血常规结果分别与CIλ的上、下限相乘,得出各体检者的个性化参考区间(CI_p),用2016年的血常规结果对CI_p验证;分别计算CI_p和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的上、下限比值。结果 CIλ:白细胞计数(0.66~1.53)、淋巴细胞绝对值(0.67~1.51)、单核细胞绝对值(0.50~2.00)、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6~1.78)、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0.4~2.51)、血小板计数(0.76~1.32)、红细胞计数(0.92~1.12)、血红蛋白(0.92~1.11)、红细胞压积(0.91~1.12)、平均红细胞体积(0.95~1.0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0.95~1.05)、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0.94~1.06);CIλ的验证试验表明CIλ适合该实验室;CI_p的验证试验表明CI_p适合该实验室;与行业标准参考区间相比,CI_p的上、下限比值更小。结论建立并验证了CI_p;CI_p较传统参考区间更敏感、个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性化医疗 血细胞 参考区间 波动性
下载PDF
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复检规则的修订及验证 被引量:5
15
作者 岳波 贺嘉蕾 +2 位作者 刘曼娇 张尚珍 李丹杰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通过对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上应用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患者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样本共1 505份,同时... 目的通过对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上应用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制定适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患者使用的血细胞复检规则。方法用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随机检测患者样本共1 505份,同时涂片做显微镜检查。按照41条自动血细胞分析和分类复检规则(简称"41条")和涂片镜检阳性规则进行评估,计算出真阳性率、假阳性率、真阴性率、假阴性率和复检率。通过分析假阳性和假阴性的原因,并结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一一医院患者实际情况,对"41条"进行修改,制定适宜的血细胞复检规则。然后检测355份患者样本,对新规则进行验证。结果 "41条"评估结果为:真阳性率9.0%(135/1 505),假阳性率28.5%(429/1 505),真阴性率60.7%(914/1 505),假阴性率1.8%(27/1 505),复检率37.5%(564/1 505)。通过数据分析,41条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被修改为19条。新规则评估结果为:真阳性率8.2%(123/1 505),假阳性率7.1%(107/1 505),真阴性率82.1%(1 236/1 505),假阴性率2.6%(39/1 505),复检率15.3%(230/1 505)。验证试验结果:真阳性率37.2%(132/355),假阳性率28.2%(100/355),真阴性率31.8%(113/355),假阴性率(漏诊率)2.8%(10/355),无血液病细胞漏检。结论国际血细胞复检规则适用于BECKMAN-COULTER LH780血液分析仪,但因复检率较高而不易被推广,新规则复检率较低,假阴性率较低,具有更好的临床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计数 复检规则 诊断设备 自动分析 评价研究
下载PDF
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CH_4氧化菌的丰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波 张维 +3 位作者 王琪 黄泽春 黄启飞 林晔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3,共7页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填埋场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p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渗滤液和垃圾中CH4氧化菌...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填埋场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p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渗滤液和垃圾中CH4氧化菌的定量分析.对于厌氧和准好氧填埋,初期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稳定期;准好氧填埋体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厌氧填埋体.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填埋后的9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与准好氧填埋体CH4产生的规律相似.同时,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距导气管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填埋时期的变幅不同,与准好氧填埋体O2和CH4的迁移规律有关.此外,对渗滤液和垃圾样品的研究表明,准好氧填埋体垃圾填埋层内部存在大量的CH4氧化菌,具有显著的CH4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4氧化菌 实时荧光定量PCR pmoA基因 准好氧填埋 厌氧填埋
下载PDF
金纳米颗粒增强一次性使用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性能 被引量:8
17
作者 岳波 苟立 +1 位作者 冉均国 杨丽娜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87-390,共4页
为了提高一次性使用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灵敏度,降低工作电压,研究了加入金纳米颗粒的一次性使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性能。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酰胺包埋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备酶电极,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溶液浓度、纳米颗粒加入... 为了提高一次性使用葡萄糖传感器响应灵敏度,降低工作电压,研究了加入金纳米颗粒的一次性使用电化学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性能。采用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酰胺包埋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备酶电极,研究了聚丙烯酰胺溶液浓度、纳米颗粒加入以及加入量等对电极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纳米粒子可显著增强葡萄糖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明显缩短传感器的响应时间(<20s),降低传感器的工作电压(<0.4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传感器 纳米颗粒 一次性使用
下载PDF
循经点穴疗法对老年围绝经期妇女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岳波 阚丽君 谭玉惠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370-2374,共5页
目的: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探讨循经点穴疗法对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伴有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42例仅在常... 目的: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探讨循经点穴疗法对于围绝经期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伴有睡眠障碍的围绝经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在健康指导的基础上给予药物治疗,试验组42例仅在常规健康指导的基础上实施循经点穴疗法,穴位包括双侧安眠穴、神门穴、三阴交、劳宫穴和涌泉穴,手法涉及揉法、拍法、点法,每日午休、夜晚入睡前各按揉1次,干预4周。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焦虑以及抑郁量表评价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和心理状态改变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较干预前均有所降低,但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以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以中医理论为依据,结合围绝经期病证特征施以循经点穴疗法能够提高该类群体睡眠质量,并可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心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经点穴 经断前后诸症 失眠焦虑 睡眠障碍
原文传递
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范围的探讨 被引量:3
19
作者 岳波 刘曼娇 +1 位作者 唐大海 黄国其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3年第21期2921-2922,共2页
作者最近做了一次淋巴细胞绝对值(LY#)的参考范围调查,18~60岁的男性参考范围为1.02~3.35,女性为0.04~3.18,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文献和操作规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作者最近做了一次淋巴细胞绝对值(LY#)的参考范围调查,18~60岁的男性参考范围为1.02~3.35,女性为0.04~3.18,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他文献和操作规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笔者认为差异主要是由于统计方法的不同导致的。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操作规程的参考范围可能有印刷错误,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可能需要重新调查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分类 绝对值 参考范围 统计方法缺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