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酰化葡萄糖施用对盐碱土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俊仙 高浩竣 +4 位作者 李睿琦 殷丛丛 岳爱琴 杜维俊 赵晋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2,共11页
[目的]乙酰化葡萄糖是一种新型绿色盐碱土改良剂,研究乙酰化葡萄糖对盐碱土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探索乙酰化葡萄糖改良盐碱土的可能作用机制,可为采用乙酰化葡萄糖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定襄县盐碱土为供试土壤... [目的]乙酰化葡萄糖是一种新型绿色盐碱土改良剂,研究乙酰化葡萄糖对盐碱土土壤肥力和细菌群落的影响,探索乙酰化葡萄糖改良盐碱土的可能作用机制,可为采用乙酰化葡萄糖改良盐碱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山西省定襄县盐碱土为供试土壤,进行大豆盆栽试验,设置了对照(CK)、3个水平乙酰化葡萄糖处理T1(0.31 g·kg^(-1))、T2(0.62 g·kg^(-1))、T3(0.92 g·kg^(-1))和3个水平葡萄糖处理T4(0.31 g·kg^(-1))、T5(0.62 g·kg^(-1))、T6(0.92 g·kg^(-1)),分析比较不同处理大豆农艺性状、土壤化学性质及酶活性变化,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大豆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基因V3-V4区进行多样性测序和分析。[结果]施用乙酰化葡萄糖后,大豆株高、主茎节数、地上部干重、根干重、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土壤pH和电导率分别比对照显著降低了0.21~0.34和8.91%~16.74%,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含量则显著升高了8.52%~16.43%、4.78%~74.82%;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强。大豆完熟期根际土壤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提高;在属水平上,节杆菌属、斯科曼氏菌属、考克氏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节杆菌属、斯科曼氏菌属与土壤pH、电导率显著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正相关;考克氏菌属也与土壤pH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显著正相关。[结论]施用乙酰化葡萄糖能有效降低供试盐碱土碱性和土壤含盐量,提高土壤肥力和营养物质保持能力,改善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土壤中有益菌的活动,并进一步促进大豆生长,对于盐碱土改良具有明显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 乙酰化葡萄糖 土壤肥力 土壤细菌群落
下载PDF
大豆抗大豆花叶病毒SC7和SC15株系基因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牛景萍 杨彩妮 +6 位作者 赵晋忠 陈钰涛 王迎新 李丽 王敏 岳爱琴 杜维俊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6-174,共9页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大豆抗病遗传机制能为利用大豆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193份种质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和SC15后进行抗感表型鉴... 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引起的病害是危害大豆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病害之一,解析大豆抗病遗传机制能为利用大豆抗病品种防治该病害奠定基础。本研究选用193份种质资源,分别接种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C7和SC15后进行抗感表型鉴定,结合656977个SNP标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定位,结果表明与SC7抗性显著相关位点有一个,位于15号染色体;与SC15抗性显著相关位点有10个,分别位于2、3、4、5、9、12、14、17和19号染色体。这些位点均为新的抗病位点。此外,本研究参考Williams82.a2基因组找出每个抗病位点上下游各50 kb内的基因,利用基因组核苷酸多态性信息,将有SNP落点的基因作为最可能参与抗SMV的候选基因并进行qRT-PCR,分析发现,基因Glyma.02g163300、Glyma.19g027200和Glyma.19g057700可能参与了大豆对SC15的抗性。本研究结果将为大豆抗病种质培育提供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大豆花叶病毒病 抗病基因 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
下载PDF
大豆GmHMGS基因的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娄银 高浩竣 +4 位作者 王茜 牛景萍 王敏 杜维俊 岳爱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121,共12页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GmHMG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GmHMGS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 【目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HMGS)是甲羟戊酸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萜类化合物的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对GmHMGS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和表达模式分析,为探究GmHMGS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进行鉴定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对该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GmHMGS基因具有6个家族成员,命名为GmHMGS1-GmHMG6。理化性质和基因结构分析表明,GmHMGS3、GmHMG4、GmHMGS5、GmHMGS6为稳定的亲水性蛋白,GmHMGS都具有HMG-CoA合酶的保守结构域。启动子序列分析发现GmHMGS具有激素及逆境胁迫相关作用元件。组织表达模式分析发现,GmHMGS在根、茎、叶、花、籽粒、荚皮,根瘤中均有表达,GmHMGS1、GmHMG2、GmHMG3、GmHMG5、GmHMG6在叶片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GmHMGS4在根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非生物胁迫和不同外源激素诱导条件下表达分析表明,GmHMGS基因对PEG6000、NaCl、H_(2)O_(2)胁迫以及MeJA、ABA外源激素均有响应,且GmHMGS1和GmHMGS6在多种逆境胁迫下的相对表达量较高。【结论】GmHMGS基因家族可能参与大豆抗旱、耐盐和抗氧化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HMGS 生信分析 表达分析 胁迫处理
下载PDF
大豆GS基因家族全基因组鉴定及胁迫响应分析
4
作者 武帅 辛燕妮 +7 位作者 买春海 穆晓娅 王敏 岳爱琴 赵晋忠 吴慎杰 杜维俊 王利祥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3,共11页
【目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是氮代谢“GS-GOGAT循环”中的关键酶,研究GS在大豆中的家族成员以及对外界胁迫的响应情况。【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中全面鉴定GS基因,明确大豆GmGSs基因的位置与结构、蛋... 【目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是氮代谢“GS-GOGAT循环”中的关键酶,研究GS在大豆中的家族成员以及对外界胁迫的响应情况。【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大豆中全面鉴定GS基因,明确大豆GmGSs基因的位置与结构、蛋白的理化性质以及组织表达模式等,并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响应进行研究。【结果】从大豆中共鉴定出8个GS基因,位于8条染色体上,对应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长度为356-432 aa。在10个保守基序中,8个GmGS都包含9个保守基序,GmGS7和GmGS8比其他成员多一个motif10保守基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表明,GmGSs的启动子中包含丰富的光响应元件、激素响应元件和逆境胁迫响应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表明GmGSs基因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GmGS3和GmGS4在各组织中表达量较高。荧光定量qPCR结果表明:在不同浓度的氯化铵处理后,大豆GS家族中GmGS4、GmGS5和GmGS7对低浓度铵盐处理后期响应最显著。且高盐胁迫处理后,GmGS5在根、茎、叶组织中表达量下降;GmGS7在根、茎组织中表达量上升。【结论】GS在大豆中共有8个成员,其中GmGS7在氯化铵处理和盐胁迫中均参与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谷氨酰胺合成酶 生物信息学分析 氯化铵 盐胁迫
下载PDF
大豆GmHMGR基因响应外源激素及非生物胁迫功能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帅 冯宇梅 +2 位作者 白苗 杜维俊 岳爱琴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1-142,共12页
GmHMGR基因是大豆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基因之一,在大豆逆境胁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GmHMGR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为大豆抗氧化、抗盐机制解析和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酵母转化、拟南芥遗传转化等技术,分... GmHMGR基因是大豆甲羟戊酸途径的关键酶基因之一,在大豆逆境胁迫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究GmHMGR基因在逆境胁迫中的功能,为大豆抗氧化、抗盐机制解析和分子育种提供依据。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酵母转化、拟南芥遗传转化等技术,分析GmHMGR基因在响应外源激素和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的功能。结果显示,GmHMGR基因对PEG6000、NaCl、H2O2胁迫以及MeJA、ABA外源激素处理均有响应;过量表达GmHMGR1、GmHMGR3、GmHMGR5、GmHMGR6和GmHMGR7可以提高酵母的抗盐、抗氧化能力;过量表达GmHMGR4与GmHMGR6的拟南芥上调了萜类代谢相关酶基因(AtDXR、AtSQS1、AtSQS2与AtCAS)的表达水平,改善了拟南芥在氧化及盐胁迫下的表型。GmHMGR基因可能参与大豆抗氧化、抗盐胁迫的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GmHMGR 异源表达 氧化胁迫 盐胁迫 外源激素
下载PDF
藜麦黄酮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芦晓芳 李亚诺 +3 位作者 宋兵泽 杨美红 岳爱琴 赵晋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5期135-141,共7页
以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种子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声时间、固液比、负压等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合藜麦粉末SEM表征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藜麦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藜麦黄酮粗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过硅胶柱洗脱(洗脱剂为丙酮... 以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种子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声时间、固液比、负压等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合藜麦粉末SEM表征结果,通过响应面法优化获得藜麦黄酮最优提取工艺条件;藜麦黄酮粗提物经乙酸乙酯萃取后过硅胶柱洗脱(洗脱剂为丙酮)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藜麦黄酮,对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超声-负压法提取藜麦黄酮最佳工艺参数为超声时间27 min、固液比1∶36(g/mL)、负压0.059 MPa,该条件下藜麦黄酮提取率为(5.31±0.038)mg/g,与预测提取值5.28 mg/g接近。影响藜麦黄酮提取率的因素依次为固液比>负压>超声时间。藜麦黄酮抗氧化活性与浓度呈正相关,浓度越大,抗氧化能力越强。当浓度为0.25 mg/mL时,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89.5±0.4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黄酮 超声-负压法 单因素试验 响应面优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不同大豆种质种皮黄酮类色素的差异分析
7
作者 王敏 杨万明 +4 位作者 李鑫 石广成 岳爱琴 赵晋忠 杜维俊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3-161,共9页
为探究大豆种皮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选取167份大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大豆种皮黄酮类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种皮花色苷组分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多,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含量最... 为探究大豆种皮中黄酮类色素的含量和分布规律,选取167份大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大豆种皮黄酮类色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豆种皮花色苷组分中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含量最多,异黄酮组分中大豆苷含量最高。花色苷组分在野生和半野生大豆种皮中高于栽培大豆。异黄酮组分中染料木苷在野生大豆中最高,黄豆黄苷在半野生大豆中最高,其他组分在栽培大豆中最高。栽培大豆黑色种皮花色苷组分、染料木苷和大豆苷元含量最高,青色种皮大豆苷和黄豆黄苷含量最高,双色种皮黄豆黄素含量最高。相关分析表明3类结合型糖苷内部、3类游离型苷元内部、3种花色苷组分内部两两相关极显著。大豆苷与游离型苷元、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相关显著。聚类分析将大豆材料划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除黄豆黄苷和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外,其他色素组分含量均最高,为黄酮类色素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皮 色素 异黄酮 花色苷 差异比较
下载PDF
穿龙薯蓣DnSQ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冯宇梅 王帅 +2 位作者 高润梅 岳爱琴 党裳霓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9-400,共12页
角鲨烯合成酶(SQS)是植物甾醇和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了揭示穿龙薯蓣SQS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以穿龙薯蓣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DnSQS基因,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HPLC方法检测不同组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采... 角鲨烯合成酶(SQS)是植物甾醇和萜类化合物合成的关键酶之一。为了揭示穿龙薯蓣SQS基因的功能,该研究以穿龙薯蓣c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克隆DnSQS基因,并对得到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HPLC方法检测不同组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DnSQS基因在不同组织、激素诱导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1)成功克隆得到穿龙薯蓣2个基因DnSQS1与DnSQS2,二者分别编码409和433个氨基酸,但编码的蛋白二级结构均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都存在由α螺旋折叠形成的保守催化中心以及2个富含天冬氨酸的功能结构,都具有2个跨膜螺旋结构,并且都定位于内质网。(2)DnSQS1和DnSQS2与盾叶薯蓣DzSQS的亲缘关系较近,2个DnSQS蛋白在进化上相对保守。(3)不同组织的薯蓣皂苷元含量存在差异,其含量大小依次为叶>根状茎>地上茎>根;DnSQS1与DnSQS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也具有显著差异,其中DnSQS1在地上茎中表达水平最高,DnSQS2在叶中表达水平最高。(4)以激素MeJA、ABA、SA、Eth及非生物胁迫H_(2)O_(2)、NaCl、PEG-6000处理叶片,2个DnSQS基因均可诱导表达;而GA_(3)处理下抑制了2个DnSQS基因的表达。研究表明,穿龙薯蓣的2个DnSQS基因可能参与薯蓣皂苷元的合成,并在逆境胁迫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龙薯蓣 DnSQS 生物信息学 表达分析
下载PDF
激素和逆境胁迫对大豆维生素E和γ-TMT表达的影响
9
作者 白苗 田雯青 +10 位作者 武帅 王敏 王利祥 岳爱琴 牛景萍 张永坡 高春艳 张武霞 郭数进 杜维俊 赵晋忠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8-162,共15页
明确大豆维生素组分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γ-TMT对激素和逆境胁迫的响应,为维生素E参与逆境胁迫研究开辟新思路。以山西省主栽品种晋大88为试验材料,在激素、逆境胁迫条件下对不同组织的维生素E组分含量、生理指标、γ-TMT表达模式进行分... 明确大豆维生素组分含量及合成相关基因γ-TMT对激素和逆境胁迫的响应,为维生素E参与逆境胁迫研究开辟新思路。以山西省主栽品种晋大88为试验材料,在激素、逆境胁迫条件下对不同组织的维生素E组分含量、生理指标、γ-TMT表达模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维生素E主要存在于叶中,茎中有少量,根中不存在。在激素及盐等胁迫条件下,叶和茎的总维生素E含量小于对照,但γ-生育酚含量在Na Cl、H_(2)O_(2)、ABA胁迫下含量高于对照。在激素和逆境胁迫环境下,大豆植株的生长被显著抑制,株高、鲜重、干重、SPAD值以及含水量皆小于对照。基因组数据挖掘到3个γ-TMT,启动子中均存在许多胁迫应答和激素响应元件,在激素和逆境胁迫下,γ-TMT1-γ-TMT3在根、叶中的表达均发生上调或下调。在NaCl胁迫条件下,大豆叶中γ-生育酚含量增加,而γ-TMT2、γ-TMT3的表达明显下调,推测γ-TMT2和γ-TMT3可能影响盐胁迫条件下维生素组分含量。激素和逆境胁迫显著抑制大豆茎和叶中维生素E的含量,进而抑制植株的生长,影响了大豆γ-TMT表达和维生素E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维生素E γ-TMT 激素 逆境 胁迫
下载PDF
基于SLAF标记的大豆遗传图谱构建及苗期耐盐性QTL定位
10
作者 陈奕博 杨万明 +3 位作者 岳爱琴 王利祥 杜维俊 王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0-79,共10页
通过连续2年对大豆苗期耐盐性状进行QTL定位,为大豆苗期耐盐性状提供新的基因位点,为深入了解控制大豆耐盐性的遗传效应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提供依据。以栽培大豆品种晋大53为母本、野生大豆品种平南为父本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 通过连续2年对大豆苗期耐盐性状进行QTL定位,为大豆苗期耐盐性状提供新的基因位点,为深入了解控制大豆耐盐性的遗传效应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提供依据。以栽培大豆品种晋大53为母本、野生大豆品种平南为父本杂交衍生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在大豆苗期,盐处理后以致死浓度(PDC)作为耐盐指标,结合基于SLAF标记构建的大豆遗传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检测大豆苗期耐盐性状的QTL位点。结果表明,2年不同环境下共检测到12个QTL位点,分布于第2、3、5、7、9、11、13、15、18和20染色体,遗传变异解释率为23.24%-38.28%。其中,有2个QTL位点分布于第3染色体,2个QTL位点分布于第7染色体,其余8个QTL位点各自分布于不同染色体区段。12个QTL中有5个QTL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其余7个QTL位点为本研究大豆苗期耐盐的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苗期 耐盐性 重组自交系群体 QTL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品质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岳爱琴 杜维俊 +2 位作者 赵晋忠 李贵全 丁起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32,共3页
对20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脂肪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种子贮存蛋白中的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分析,从中筛选出7个高蛋白品种,4个高脂肪品种,6个高大豆异黄酮品种,2个高蛋白高大豆异黄酮的... 对20个不同大豆品种的种子蛋白质、脂肪以及大豆异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种子贮存蛋白中的醇溶蛋白、球蛋白、谷蛋白分别进行了提取和电泳分析,从中筛选出7个高蛋白品种,4个高脂肪品种,6个高大豆异黄酮品种,2个高蛋白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双高品种,1个高蛋白高脂肪高大豆异黄酮的三高品种。通过电泳分析得到4个优质蛋白品种,两个豆腐专用品种。将蛋白质、脂肪、大豆异黄酮含量的测定与电泳方法结合,可以成为筛选优质蛋白质兼用性品种的快速简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品种 品质分析 大豆异黄酮 异黄酮含量 种子贮存蛋白 电泳分析 种子蛋白质 高蛋白品种 高脂肪 醇溶蛋白 优质蛋白 专用品种 电泳方法 简便方法 球蛋白 谷蛋白 测定 筛选
下载PDF
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A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及其定位 被引量:8
12
作者 岳爱琴 李昂 +4 位作者 毛新国 昌小平 李润植 贾继增 景蕊莲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16-2224,共9页
【目的】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是果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6-SFT-A的多态性,分析其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关系,并进行遗传定位。【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0份六倍体小麦和4份小麦A基因组供体种乌拉尔图小麦为材料,通过直... 【目的】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是果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6-SFT-A的多态性,分析其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关系,并进行遗传定位。【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0份六倍体小麦和4份小麦A基因组供体种乌拉尔图小麦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6-SFT-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开发基因分子标记,利用RIL群体(偃展1号×内乡188)对该基因进行遗传定位。【结果】在30份六倍体小麦材料中检测到14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包括13个SNP和1个InDel,平均234 bp检测到一个多态性位点,仅在1 727和1 781 bp 2个位点检测到非同义突变;在4份乌拉尔图小麦中检测到28个SNP和4个InDel,其频率明显高于普通小麦。该基因的内含子1、2、3和外显子3为变异富集区,其它区域变异较小,外显子2变异最小,π值为0。34份材料分为3种单倍型,HaplⅠ主要包括中等抗旱材料和水敏感材料,HaplⅢ中主要包括强抗旱材料和中等抗旱材料。利用RIL群体将该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A的标记Xcwm-27与Xwpt688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5.3和7.9 cM。【结论】单倍型分析表明,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A单倍型与小麦苗期抗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6-SFT-A 单核苷酸多态性 抗旱性 单倍型 遗传作图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大豆皂苷组成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岳爱琴 王卫东 +4 位作者 徐海军 王敏 郭春绒 赵晋忠 杜维俊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8-42,共5页
为明确山西大豆资源胚和子叶中大豆皂苷含量的分布情况,筛选特异资源在育种中应用,本研究以71份山西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分析不同材料中大豆皂苷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 为明确山西大豆资源胚和子叶中大豆皂苷含量的分布情况,筛选特异资源在育种中应用,本研究以71份山西大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技术(HPLC-ESIMS/MS)分析不同材料中大豆皂苷组成和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参试材料胚和子叶中大豆皂苷含量变异范围分别为17.02~83.51 mg/g和6.53~50.11 mg/g。A类、DDMP类、B类和E类皂苷均与总皂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粒型大豆材料胚中B类和E类皂苷含量、子叶总皂苷和DDMP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中粒和大粒型材料。野生、半野生大豆材料胚中B类、E类大豆皂苷含量显著高于栽培品种;野生大豆子叶总皂苷、DDMP类皂苷含量显著高于半野生和栽培大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皂苷 HPLC-ESI-MS/MS 百粒重
下载PDF
不同大豆品种抗旱性的研究 被引量:19
14
作者 岳爱琴 杜维俊 +1 位作者 赵晋忠 李贵全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2期157-160,共4页
选用了10个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系)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苗期、开花结荚期与抗旱性有关的五类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与... 选用了10个不同生态类型大豆品种(系) 在盆栽和大田条件下进行抗旱性研究。分别在正常供水与水分胁迫条件下测定了苗期、开花结荚期与抗旱性有关的五类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苗期叶片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净光合速率、脯氨酸含量与过氧化物酶活性五类生理指标的平均隶属函数值与抗旱性无显著相关性(r=0 2104); 开花结荚期的生理指标的隶属函数加权平均值与抗旱系数呈极显著相关(r=0 8745**, P<0 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生理指标 生态指标 抗旱性 产量
下载PDF
豆类植物三种类型染色体(大、中、小)核型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岳爱琴 李贵全 +1 位作者 杜维俊 孔照胜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本文选用三种豆类植物———蚕豆、豌豆、大豆、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的染色体 ,研究了其核型 ,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蚕豆属于大型染色体 ,6对染色体平均长度为 11 33μm ,核型分类为2A ,核型公式为 2n =2x =12... 本文选用三种豆类植物———蚕豆、豌豆、大豆、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不同类型的染色体 ,研究了其核型 ,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蚕豆属于大型染色体 ,6对染色体平均长度为 11 33μm ,核型分类为2A ,核型公式为 2n =2x =12 =4m + 4Sm (2SAT) + 2ST + 2T ,豌豆属于中等大小染色体 ,7对染色体平均长度为 5 5 0μm ,核型分类为 2A ,核型公式 2n =2x =14=2M + 4m + 8sm ;大豆属于小染色体 ,2 0对染色体的平均长度为 1 93μm ,核型属于 2B类型 ,核型公式为 2n =2x =40 =2M + 30m + 8sm (2S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类作物 染色体 核型分析 分类 预处理
下载PDF
两个dpa类配体的铜(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核酸酶活性及细胞毒性(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岳爱琴 张宇婷 +6 位作者 张鹏骞 高媛媛 张永坡 王敏 高春艳 赵晋忠 杜维俊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287-2295,共9页
以dpa衍生配体4-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aniline(L)合成2个单核铜配合物[CuL(NO_3)_2](1)和[CuL(OAc)(H_2O)]ClO_4(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中的Cu中心可以描述为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而2的Cu中心为畸变... 以dpa衍生配体4-methyl-N,N-bis(pyridin-2-ylmethyl)aniline(L)合成2个单核铜配合物[CuL(NO_3)_2](1)和[CuL(OAc)(H_2O)]ClO_4(2),并对其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显示,配合物1中的Cu中心可以描述为畸变的五角双锥构型,而2的Cu中心为畸变的八面体构型。运用电子吸收和发射光谱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键合作用,结果表明2个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均为部分插入模式。通过改变浓度、时间进一步检测配合物切割DNA的能力,以及验证其切割机理,结果表明在外界诱导剂存在下,2个配合物均表现出强的切割DNA的能力,其作用机理为氧化切割机理,其中活性氧可能为·OH和1O_2。利用MTT法测定了配合物对体外HeLa、HepG-2和SGC-7901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dpa类配体 DNA键合 DNA切割 细胞毒性
下载PDF
大豆异黄酮的提取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岳爱琴 史少静 +3 位作者 徐海军 郭春绒 杜维俊 赵晋忠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8期9912-9915,共4页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 [目的]对大豆异黄酮提取纯化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确定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应用D101大孔树脂技术对提取液进行进一步分离纯化,得出最佳纯化条件,并对纯化得到的染料木苷和大豆苷进行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试验得出,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15 g/ml,提取时间为3h,提取温度为60℃,最高得率达9.18%;纯化最佳条件为:上柱静态吸附时间5 h,洗脱时间30 min,80%乙醇作为洗脱剂,洗脱流速为l ml/min,并分离纯化得到染料木苷和大豆苷;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染料木苷、大豆苷和大豆总黄酮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结论]研究对大豆保健食品开发和天然药物研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异黄酮 提取 纯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D多态性及其与6-SFT-A2的累加效应 被引量:2
18
作者 岳爱琴 李昂 +4 位作者 毛新国 昌小平 柳玉平 李润植 景蕊莲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18,共8页
小麦6-SFT是果聚糖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以23份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5份D基因组材料(DD)为多样性代表群体材料,通过测序分析小麦6-SFT-D基因的序列多态性,根据多态性开发6-SFT-D基因的功能标记,分析由154份六倍体普通小麦构成的自然... 小麦6-SFT是果聚糖合成的关键酶基因。以23份六倍体普通小麦(AABBDD)、5份D基因组材料(DD)为多样性代表群体材料,通过测序分析小麦6-SFT-D基因的序列多态性,根据多态性开发6-SFT-D基因的功能标记,分析由154份六倍体普通小麦构成的自然群体的6-SFT-D基因单倍型(haplotype)与表型性状的关联特性和基因累加效应。在28份多样性代表群体中,共检测到6-SFT-D基因的4个多态性位点,均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构成3种6-SFT-D基因单倍型;而在自然群体中只检测到6-SFT-D的两种单倍型。根据6-SFT-D基因2850 bp位点的T/C变异开发等位变异特异PCR标记。关联分析表明,6-SFT-D单倍型分别与灌溉条件下的千粒重和穗长显著关联,单倍型Hap I是提高千粒重的优异等位变异;在雨养和灌溉条件下,同时具有6-SFT-D与6-SFT-A2优异等位变异小麦材料的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材料,说明6-SFT-D和6-SFT-A2优异等位变异对于提高千粒重表现累加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6-SFT-D 功能标记 单核苷酸多态性 关联分析 累加效应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脂的代谢工程 被引量:6
19
作者 岳爱琴 孙希平 李润植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89-498,共10页
植物种子油可提供人类营养所需的多种脂肪酸,也是工业用油的原料之一。文章结合我们对植物种子发育、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和大豆油脂遗传改良的研究,重点论述参与脂肪酸合成及其调控的一些关键酶的基因、代谢工程改良植物油脂营养价值的... 植物种子油可提供人类营养所需的多种脂肪酸,也是工业用油的原料之一。文章结合我们对植物种子发育、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和大豆油脂遗传改良的研究,重点论述参与脂肪酸合成及其调控的一些关键酶的基因、代谢工程改良植物油脂营养价值的技术策略及其研究进展,分析目前应用油料作物种子作为"生物反应器"规模化生产有重要营养价值和特殊用途的脂肪酸的问题及技术"瓶颈",讨论未来植物脂肪酸代谢工程主攻方向以及在培育可再生资源和推动人类社会及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种子油 代谢工程 油料作物 营养价值
下载PDF
γ射线辐照对大豆发芽和生物活性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岳爱琴 杨万明 +1 位作者 杜维俊 赵晋忠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20-322,共3页
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是大豆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试验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晋大53、晋大70和晋大74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胚轴长以及对大豆发芽后子叶和胚轴中大豆... 大豆异黄酮和大豆皂苷是大豆中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试验用不同剂量60Coγ-射线对晋大53、晋大70和晋大74种子进行处理,研究了γ射线对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活力指数、胚轴长以及对大豆发芽后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皂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后大豆的发芽率提高,胚轴生长速度加快;说明辐照能够提高大豆子叶和胚轴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而对子叶和胚轴中的皂苷含量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射线 大豆 大豆异黄酮 皂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