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xcel的数据挖掘处理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崇美英 曲梦琪 +1 位作者 黄宏博 王遵刚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第1期90-93,共4页
通过对不同数据分析软件及其分析方法的比较,提出了Excel软件在数据挖掘、处理及分析方法上的应用。运用Excel软件中数据筛选、排序、函数等数据处理功能及数据透视图/表、数据分析包等数据分析功能,并通过对商业案例的分析,确定了Exce... 通过对不同数据分析软件及其分析方法的比较,提出了Excel软件在数据挖掘、处理及分析方法上的应用。运用Excel软件中数据筛选、排序、函数等数据处理功能及数据透视图/表、数据分析包等数据分析功能,并通过对商业案例的分析,确定了Excel软件在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的有效性,指出了熟练掌握Excel在数据分析领域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的市场运营部门更精准的了解客户行为,细分各产品目标客户群,调整企业现有营销策略,实现更精准的营销,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其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el软件应用 数据挖掘、处理及分析 精准营销
下载PDF
基于情景构建教学模式的“VB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2
作者 崇美英 李颖 《电子世界》 2014年第18期383-384,共2页
通过对我校"VB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心理-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构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VB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提出... 通过对我校"VB程序设计"课程学生学习现状和问题的综合分析,基于"自主学习能力"心理-社会支持和技术支持的构成及其理论与实践,本文提出"VB程序设计"课程"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方法和模式,提出基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的案例情景构建教学模式,给出"VB程序设计"课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供该课程改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程序设计 自主学习能力 案例情景构建
下载PDF
关于经管类专业程序设计语言选择的探讨
3
作者 崇美英 李颖 贾艳萍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年第10期73-75,共3页
文章通过对我校开设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用"VBA程序设计"替代目前开设的"VB程序设计",并分析了将"VBA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优势,同时提出了"VB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文章通过对我校开设的"VB程序设计"课程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用"VBA程序设计"替代目前开设的"VB程序设计",并分析了将"VBA程序设计"作为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优势,同时提出了"VB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模式,给出"VBA程序设计"案例,供该课程改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设计 VB VBA 计算思维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的铅同位素地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3
4
作者 曲国胜 崇美英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00-110,共11页
阿尔泰遣山带中各构造带混合岩、片麻状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17个单矿物长石铅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中普遍存在前海西基底,模式年龄l_1年龄段为:1286~2483Ma,对应着陆壳的增生事件及初始成岩年龄.模式年龄l_2年龄段为:389~41... 阿尔泰遣山带中各构造带混合岩、片麻状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17个单矿物长石铅同位素测试分析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中普遍存在前海西基底,模式年龄l_1年龄段为:1286~2483Ma,对应着陆壳的增生事件及初始成岩年龄.模式年龄l_2年龄段为:389~412Ma,311~346Ma,166~196Ma,分别对应着晚志留-海西早期大陆裂谷作用;海西中晚期强烈挤压遣山和斜向逆冲及印支期造山期后花岗岩的侵入作用.t_2中各时间段与各构造环境的判别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同位素地质 构造环境
下载PDF
城市防震减灾规划影响因素分析——以福清市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海鹰 崇美英 +1 位作者 曲国胜 史建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6-73,共8页
简要介绍了我国城市防震减灾规划的发展现状,并以福清市为例,详细介绍了该市土地利用、道路路网及避震疏散场地等防震减灾规划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上述3种防震减灾规划影响因素的要点,为城市防震减灾规划提供参考。
关键词 福清市 防震减灾规划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基于MOOC环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颖 崇美英 《科技视界》 2015年第4期82-82,216,共2页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对高校...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立足于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随着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范围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对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已成为大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极应对新要求,更新教学观念,调整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模式,强化计算思维和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科学 MOOC 计算思维 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文化 教学效果 知识单元 计算机课程 课程教学方式
下载PDF
利用地应力地理信息系统判定构造圈闭
7
作者 曲国胜 李志强 +3 位作者 杨友卿 杨文龙 边庆凯 崇美英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8年第2期27-30,共4页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应力场判据确定构造圈闭的五种方法,即:构造高、流体势、裂缝密度、平均应力分布及应力场综合构造圈闭判定。上述方法判定的构造圈闭与实际钻井情况基本吻合,采油效果较好的井均落在利用地应力进行构造圈... 本文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应力场判据确定构造圈闭的五种方法,即:构造高、流体势、裂缝密度、平均应力分布及应力场综合构造圈闭判定。上述方法判定的构造圈闭与实际钻井情况基本吻合,采油效果较好的井均落在利用地应力进行构造圈闭判定的区域。地理信息系统用于油气勘探的各种分析、处理和对构造圈闭的判定是有效的,不仅为油田各种信息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也对局部区块构造圈闭的判定提供了分析和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场 构造圈闭 地理信息系统 圈闭 地应力
下载PDF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陈伟骏 周长胜 +2 位作者 黄宏博 彭帅 崇美英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90-96,共7页
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由于高性能计算设备发展迅速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突破,卷积神经网络也被应用到目标检测领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基于候选区域的两步检测器以及基于... 目标检测一直是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由于高性能计算设备发展迅速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不断突破,卷积神经网络也被应用到目标检测领域。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的发展大致分为两个方向:基于候选区域的两步检测器以及基于一体化卷积神经网络的单步检测器。两步检测器一般具有速度慢精度高的特点,单步检测器一般具有速度快精度低的特点。针对这两个方向总结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的研究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对目标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积神经网络 目标检测 计算机视觉 两步检测器 单步检测器
下载PDF
项目化教学应用于Access课程改革
9
作者 崇美英 李颖 《当代教研论丛》 2018年第4期19-19,21,共2页
文章通过对我校开设的'Access数据库应用'课程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将项目化教学方法应用于该课程,并通过此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及团队合作等能力。
关键词 ACCESS 数据库 项目化教学
下载PDF
引入类脑计算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教学方式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宏博 崇美英 《计算机教育》 2017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分析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背景以及类脑计算的发展现状,探讨将类脑计算引入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和类脑计算的授课方式并提出具体建议,最后指出类脑计算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中... 分析大学计算机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背景以及类脑计算的发展现状,探讨将类脑计算引入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说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和类脑计算的授课方式并提出具体建议,最后指出类脑计算在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中的引入对于以计算思维培养为指导的计算机课程改革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计算 计算思维 大学计算机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地震灾害等级快速判定与应急救援响应模型研究
11
作者 曲国胜 宁宝坤 +3 位作者 孙刚 王海鹰 刘晶晶 崇美英 《复旦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26-45,共20页
基于约300个国内外地震灾害快速研判实践,本文提出震后时间相依的多种研判方法,并对地震灾害规模、程度、空间分布和最终死亡人数进行定性和定量估计,划分出强震无灾、强震轻—中灾和强震大—巨灾三种地震灾害响应类型;提出灾情时增量... 基于约300个国内外地震灾害快速研判实践,本文提出震后时间相依的多种研判方法,并对地震灾害规模、程度、空间分布和最终死亡人数进行定性和定量估计,划分出强震无灾、强震轻—中灾和强震大—巨灾三种地震灾害响应类型;提出灾情时增量变化和人员伤亡时间分布特点,建立人员死亡时增量与总量分析模型,提出震后10小时可估计出最终人员死亡总量、人员受伤和无家可归者,为震后快速响应和救援启动级别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灾害 快速研判 时增量模型 最终人员死亡总量估计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