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6、NE-CPD联合皮肤温度变化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格 崔中锋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2期33-38,共6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NE-CPD)联合皮肤温度变化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5例老年患者,根据术... 目的探讨持续性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中性粒细胞群落参数(NE-CPD)联合皮肤温度变化对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2年3月于河南省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85例老年患者,根据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膝关节假体感染分为感染组(n=7)与未感染组(n=78)。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清IL-6、血液NE-CPD及膝关节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温度。结果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血清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患者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血清IL-6水平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NE-CPD相关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1 d的体积均值(MN-V-NE)均高于术前,术后7 d的MN-V-NE均低于术后1 d,术后1个月MN-V-NE均低于术后7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3个月MN-V-NE高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患者术后1 d、7 d、1个月、3个月MN-V-NE均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组间及组内传导性均值(MN-C-N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3个月中位角光散射均值(MN-MALS-NE)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MN-MALS-NE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3个月高中位角光散射均值(MN-UMALS-NE)低于术前及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3个月低中位角光散射均值(MN-LMALS-NE)低于未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轴向光吸收均值(MN-AL2-NE)低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温度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皮肤温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感染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温度均低于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持续检测IL-6、NE-CPD及手术部位周围皮肤温度变化对术后感染的发生有较好预测价值,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感染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6 NE-CPD 皮肤温度 膝关节置换术 假体感染 预测价值
下载PDF
结核病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2
作者 可春梅 李峰 +1 位作者 李欣 崔中锋 《临床研究》 2023年第4期5-9,共5页
目的 比较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探讨结核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81例结核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12项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5(IL... 目的 比较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探讨结核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来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就诊的81例结核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的12项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P70(IL-12P7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α(IFN-α)]检测数据。对两组人群的各项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对可能影响结核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因素,年龄、抗结核治疗周期、不良反应等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性别、合并症、临床症状等因素的12项细胞因子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结核病患者细胞因子IL-5、IL-2、IL-1β、IL-17、IL-4、IL-12P70、TNF-α表达水平均低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10、P<0.001、P=0.029、P<0.001、P=0.031、P=0.005)。结核病患者不同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治疗过程是否有不良反应对12项细胞因子的表达无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病患者的细胞因子IL-5、IL-6在不同年龄段的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IL-10、TNF-α在不同抗结核治疗时间周期的表达水平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合并肝炎对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9,P=0.023);是否有发热症状对细胞因子IL-1β表达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8,P=0.030);是否有体重减轻症状对细胞因子IL-12P70表达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78,P=0.026)。结论 结核病患者与健康人群的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有差异。年龄和抗结核治疗周期、是否合并肝炎、是否有发热症状、是否伴随体重减轻可能是影响结核病患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细胞因子 表达水平 影响因素
下载PDF
MicRNA-126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研究
3
作者 李宁 崔中锋 李琤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388-394,共7页
目的分析探究micRNA-126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并筛查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PLC、Huh7以及人肝细胞株L02,将HepG2、MHCC97-L细胞随机分为micRNA-126 mimics组(转染micRNA-126 mimics)、micRNA-126... 目的分析探究micRNA-126与肝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并筛查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PLC、Huh7以及人肝细胞株L02,将HepG2、MHCC97-L细胞随机分为micRNA-126 mimics组(转染micRNA-126 mimics)、micRNA-126 NC组(转染阴性对照序列)和control组(不转染任何序列),RT-PCR法检测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PLC、Huh7中micRNA-126表达水平以及过表达micRNA-126后HepG2、MHCC97-L中micRNA-126表达水平,MTT法检测HepG2、MHCC97-L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PIK3R2、PI3K、PDK1、AKT、p-PI3K、p-PDK1、p-AKT蛋白水平,建立裸鼠皮下成瘤模型并观察过表达micRNA-126对肿瘤生长的影响,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cRNA-126与PIK3R2的靶向关系,采用荧光素酶实验进一步验证micRNA-126与PIK3R2的靶向关系。结果人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L、PLC、Huh7中micRNA-126表达水平显著低于人肝细胞株L0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NA-126 mimics组HepG2、MHCC97-L细胞中micRNA-126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micRNA-126 NC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在24 h、48 h、72 h以及96 h时,micRNA-126 mimics组HepG2、MHCC97-L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低于control组和micRNA-126 N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icRNA-126 mimics组HepG2、MHCC97-L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micRNA-126 N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表达组裸鼠肿瘤体积显著小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RNA-126 mimics组PIK3R2、p-PI3K/PI3K、p-PDK1/PDK1、p-AKT/AK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micRNA-126 NC组(P<0.05);PIK3R2为肝癌细胞中micRNA-126的靶基因,与转染WT荧光素酶质粒mimic NC组相比,共转染WT荧光素酶质粒micRNA-126 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而转染MUT荧光素酶质粒mimic NC组和共转染MUT荧光素酶质粒micRNA-126 mimic组荧光素酶活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细胞中micRNA-126下调表达,肝癌细胞中PIK3R2可能是micRNA-126的潜在靶基因,micRNA-126可能靶向负调控PIK3R2表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及促进其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与临床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许青田 武艳霞 +3 位作者 刘春礼 崔中锋 李新月 熊飞升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3-344,共2页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 18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 (10 6 3 5± 1 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 (10 4 73± 1 88) ...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损害程度的关系。 180例慢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基因含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 (10 6 3 5± 1 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 (10 4 73± 1 88) (P <0 0 1) ,不同类型慢乙肝组血清HBVDNA含量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研究证实 ,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DNA的水平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HBV 慢性乙型肝炎 慢乙肝 不同类型 含量 肝损害 患者 显著性差异 研究 水平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崔中锋 刘春礼 +4 位作者 张莹 李格 姜宇 李宁 李洋莹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年第13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与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44例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列为观察组,另选取51例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外周血中免疫球蛋白IgA、IgM及IgG水平;比较两组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IL-17及Bcl-2水平;分析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G、Bcl-2水平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IgA(t=2.884,P=0.005)、IgM(t=2.657,P=0.009)、IgG(t=5.018,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8(t=12.78,P<0.001)、IL-17(t=62.30,P<0.001)、Bcl-2(t=4.101,P<0.00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IL-17与Ig G呈负相关(r=-0.399,P=0.007),与Bcl-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t=0.512,P<0.001)。结论 IL-17表达上调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与促进细胞凋亡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白细胞介素-17 免疫功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中锋 刘春礼 +4 位作者 李格 李宁 张莹 姜瑜 李洋莹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6年第16期97-98,共2页
目的探讨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40例(患者组)及非结核性脑膜炎感染66例(对照组)进行T-SPOT.TB检测,进一步比较多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 目的探讨T-SPOT.TB在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选择结核性脑膜炎40例(患者组)及非结核性脑膜炎感染66例(对照组)进行T-SPOT.TB检测,进一步比较多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脑脊液T-SPOT.TB实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95%(38/4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3.03%(2/66);外周血T-SPOT.TB实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2.5%(29/4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13.64%(9/66),均高于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荧光定量PCR、结核抗体检测等方法,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外周血T-SPOT.TB实验阳性检出率与脑脊液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4)。结论运用T-SPOT.TB实验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的阳性率高于其他方法,明显提高了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采用T-SPOT.TB实验检测脑脊液诊断结核性脑膜炎阳性率高于外周血检测的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性脑膜炎 脑脊液 T-SPOT.TB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李新月 许青田 +3 位作者 崔中锋 武艳霞 郝红梅 熊飞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5期678-679,共2页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与普通定性 PCR检测血清 HBV DNA结果的差异。方法 同时采用荧光标记 (Ampli Sensor)定量 PCR方法及普通定性 PCR方法对 10 0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 HBV DNA检测 ,并分析其相关性 ,比较其差异。...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PCR)与普通定性 PCR检测血清 HBV DNA结果的差异。方法 同时采用荧光标记 (Ampli Sensor)定量 PCR方法及普通定性 PCR方法对 10 0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 HBV DNA检测 ,并分析其相关性 ,比较其差异。结果  10 0例荧光定量 PCR方法检测 HBV DNA阳性率为 74.0 % (74/ 10 0 ) ,定性 PCR方法检测 HBV DNA阳性率为 5 2 .0 % (5 2 / 10 0 ) ,两种方法的 HBV DNA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荧光定量 PCR与普通定性 PCR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 ,完全可以取代定性 PCR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对比分析 血清学检验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普通定性PCR 血清HBV DNA
下载PDF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快速诊断霍乱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许青田 崔中锋 +3 位作者 刘春礼 武艳霞 李新月 熊飞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6期900-901,共2页
关键词 霍乱 诊断 胶体金标记免疫层析法
下载PDF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乙型肝炎血清5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春礼 许青田 +3 位作者 崔中锋 武艳霞 李新月 熊飞升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42-43,共2页
目的 探讨 HBs Ag、抗 -HBs同时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 (HBV-M)模式及 HBV感染状态。方法  56例 HBs Ag、抗 -HBs均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 EL ISA法及PCR法进行 HBV-M检测及 HBV DNA检测。结果  56例 HBV-M模式中其他 ... 目的 探讨 HBs Ag、抗 -HBs同时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志物 (HBV-M)模式及 HBV感染状态。方法  56例 HBs Ag、抗 -HBs均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分别采用 EL ISA法及PCR法进行 HBV-M检测及 HBV DNA检测。结果  56例 HBV-M模式中其他 HBV血清学指标分别为 HBe Ag阳性 40例 (71.4% ) ,抗 -HBe阳性 4例 (7.14 % ) ,抗 -HBc阳性 53例 (94.6% ) ,抗 -HBc Ig M阳性 13例 (2 3 .2 % )。 12例进行血清 HBV DNA检测 ,阳性率 2 5.0 % (3 / 12 )。结论  HB-s Ag、抗 -HBs同时阳性者其他血清 HBV-M模式复杂多样 ,并仍可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乙型肝炎病毒
下载PDF
婴儿流行性乙型脑炎42例脑脊液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许青田 郝红梅 +3 位作者 崔中锋 刘春礼 李新月 熊飞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2年第1期68-69,共2页
关键词 虫媒病毒 脑脊髓液 婴儿 流行性乙型脑炎
下载PDF
生长抑素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37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高鹏 崔中锋 石彦斌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3期67-68,共2页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目的是选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制止出血。有研究表明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是由门脉高压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导致。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的目的是选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制止出血。有研究表明应用生长抑素等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疗效显著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本院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占住院患者的10%~15%,本研究选择肝硬化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137例,及时给予了相应治疗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生长抑素 兰索拉唑 门脉高压 平均止血时间 临床观察 止血率 垂体后叶素 肝静脉压力梯度 曲张静脉压力
下载PDF
影响HBV携带者发病因素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许青田 武艳霞 +3 位作者 崔中锋 刘春礼 李新月 熊飞升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560-562,共3页
关键词 HBV携带者 发病因素 临床研究 带病原状态 乙型肝炎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AIDS患者心理状态及CD4^+T淋巴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春礼 熊新燕 +4 位作者 崔中锋 张焕霞 崔美灵 孙晓明 张茜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9年第5期46-49,共4页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指人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免疫系统CD4^+T 淋巴细胞受到攻击,淋巴组织被破坏,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急剧下降[1,2]。HIV ...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又称艾滋病(acquired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指人体感染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免疫系统CD4^+T 淋巴细胞受到攻击,淋巴组织被破坏,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急剧下降[1,2]。HIV 不仅损害患者的生理功能,使其劳动能力和身体抵抗力下降,而且患者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承受着巨大的压力,50%的AIDS 患者表现出以焦虑、抑郁为主的心理障碍[3]。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是目前临床上治疗AIDS的首要方案,但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会造成骨质疏松、肝肾功能下降等不良反应[4]。本研究对AIDS 患者应用抗病毒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淋巴细胞 AIDS患者 抗病毒治疗 心理状态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 免疫缺陷病毒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河南省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调查及其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春礼 熊新燕 +4 位作者 崔中锋 张焕霞 崔美灵 孙晓明 张茜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02-604,共3页
目的调查河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参加抗病毒治疗的732例HIV/AIDS患者行一对一匿名问卷及世界卫... 目的调查河南省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于2013年1月—2018年9月对本院收治的参加抗病毒治疗的732例HIV/AIDS患者行一对一匿名问卷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量简表(WHO QOL-BREF)调查,评估河南省HIV/AIDS患者用药依从性、基本资料及生活质量水平,根据患者依从性分为依从性较好组及依从性较差组,比较两组基本资料和生活质量差异,并分析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相关性。结果共发放732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698份,有效回收率95.36%。其中用药依从性较好者542例(77.65%),纳入依从性较好组;依从性较差者156例(22.35%),纳入依从性较差组。两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职业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从性较好组服药时间低于依从性较差组(P<0.05),个人收入则高于依从性较差组(P<0.05)。依从性较好组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WHO QOL-BREF评分均高于依从性较差组(P<0.05)。HIV/AIDS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环境维度生活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654,0.671,0.679,0.598,P<0.05)。结论河南省HIV/AIDS患者用药依从性仍需提升,用药依从性越高者,生活质量越好,而用药时间、收入为影响用药依从性的重要因素,临床应予以相关干预措施,改善HIV/AIDS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抗病毒治疗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结果的比较 被引量:6
15
作者 许青田 武艳霞 +3 位作者 崔中锋 刘春礼 李新月 熊飞升 《世界感染杂志》 2003年第3期222-223,共2页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及普通定性PCR两种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与普通定性PCR检测血清HBV DNA结果的差异。方法:同时采用荧光标记(AmpliSensor)定量PCR方法及普通定性PCR两种方法对132例乙型肝炎血清样品进行HBV DNA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比较其差异。结果:132例中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伙阳性率为78.0%(103/132),定性PCR方法检测HBV DNA阳性率为59.8%(79/132),两种方法的HBV DNA检出率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荧光定量PCR与普通定性PCR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完全可以取代定性PCR方法,尤其适用于使用抗病毒药物的患者的疗效观察和病情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HBVDNA 血清 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定性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标记 抗病毒药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标志物检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许青田 胡继伟 +4 位作者 崔中锋 郝红梅 赵清霞 李新月 熊飞升 《医药论坛杂志》 2001年第13期11-13,共3页
目的 :深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10 0 0例血清样品进行HBVDNA定性检测 ,其中 10 0份样品采用荧光标记 (AmpliSensor)定量方法 ,测定不同HBV—M模式中血清HBVDN... 目的 :深入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M)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对 10 0 0例血清样品进行HBVDNA定性检测 ,其中 10 0份样品采用荧光标记 (AmpliSensor)定量方法 ,测定不同HBV—M模式中血清HBVDNA含量。结果 :定性PCR与免疫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在不同HBV—M模式中均可检出HBVDNA ,其中HBsAg、HBeAg、抗 -HBc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 (P <0 0 1)。结论 :除HBsAg、HBeAg、抗 -HBc阳性者外 ,其余HBV—M的各项表现形式中 ,均可存在不同程度的HBV复制 ,对HBV—M临床意义的认识需进行观念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聚合酶链反应 荧光免疫测定
下载PDF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中锋 刘春礼 +1 位作者 张巍 王雪霞 《肝脏》 2018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独采用...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河南省传染病医院感染科收治的86例CHB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单独采用PEG-IFN治疗,联合组采用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连续治疗48周,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联合组和对照组的血清HBV D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24周、48周,联合组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的血清HBV DNA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24周、48周,联合组的HBeAg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IFN-γ、TNF-α、ALT、AST、外周血CD3+、CD4+、CD8+、补体C3、C4的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48周,联合组的IFN-γ、TNF-α、外周血CD3+、CD4+、补体C3、C4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ALT、AST、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EG-IFN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更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二醇干扰素 恩替卡韦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功能
下载PDF
抗病毒治疗对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功能、HBV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鹏 崔中锋 《肝脏》 2016年第4期283-285,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时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将... 目的观察分析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就诊时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的成年急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肝治疗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V表面标志物变化情况。结果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肝功能各指标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HBV DNA定量〈5×10~2拷贝/mL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随治疗时间的延长,HBsAg有显著下降,HBsAb有显著上升(P〈0.05),治疗4周、治疗12周观察组HBsAg显著低于对照组,HBsAb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就诊时HBV DNA定量〉1×10~4拷贝/mL急性乙型肝炎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地降低HBV DNA水平,阻断急性乙型肝炎患者慢性化进程,合理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急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抗病毒治疗 肝功能 HBV表面标志物
下载PDF
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携带状态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许青田 熊飞升 +3 位作者 李新月 崔中锋 张华伟 刘春礼 《世界感染杂志》 2003年第6期513-514,共2页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流行率及快速全血金标试纸条(金标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不包括肝炎病人)2687例,采用快速全血金标试纸条进行HBsAg快速检测。结果: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B... 目的:探讨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流行率及快速全血金标试纸条(金标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不包括肝炎病人)2687例,采用快速全血金标试纸条进行HBsAg快速检测。结果:郑州地区自然人群中HBsAg的检出率为7.33%(197/2687),其中男性达8.84%(117/1323),女性为5.87%(80/1364),不同性别问的HBsAg检出率有明显差异(P<0.01);同时发现10a以下年龄段:HBsAg携带率为最低(1.46%),11~20a年龄段的HBsAg携带率明显升高达9.62%,51~60a年龄段HBsAg携带率再次增高达10.16%,形成两个高峰。结论:郑州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HBsAg携带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自然人群的筛查,有助于乙肝病毒感染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研究证实金标法检测HBsAg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简便快速、保存方便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HBSAG 乙肝表面抗原 乙肝疫苗 性激素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基因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许青田 李蒙军 +3 位作者 胡继伟 崔中锋 刘春礼 武艳霞 《世界感染杂志》 2005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8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80例、中度70例、重度30例)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病人病毒复制水平与HBV标志物(HBVM)模式及肝损害程度的关系。方法 180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80例、中度70例、重度30例)病人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荧光标记(Ampli Sensor)定量PCR方法检测,HBVM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与HBVM模式有关,血清HBeAg阳性组HBVDNA含量(10^6.35:1.84)显著高于HBeAg阴性组(10^4.73:1.88)(P<0.01),慢乙肝轻度、中度病人HBV DNA含量(10^5.58:1.92,10^6.27:2.05)与慢乙肝重度病人HBV DNA含量(10^5.73:1.90)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不同HBV DNA水平病人的TBil、ALT、AST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HBeAg的存在影响HBV DNA的水平变化,随着肝损害程度的加重,慢性乙型肝炎轻度、中度、重度病人血清HBV DNA基因含量未发生显著变化,同时血清HBV DNA含量与TBil、ALT、AST水平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V 临床意义 基因检测 HBVDNA含量 定量PCR方法 HBeAg阴性 HBeAg阳性 HBV标志物 ELISA法 HBVM模式 损害程度 TBil 显著性差异 DNA水平 DNA基因 慢乙肝 病毒复制 荧光标记 水平变化 ALT AST 病人 同类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