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第四纪冰期历史、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68
1
作者 崔之久 陈艺鑫 +4 位作者 张威 周尚哲 周力平 张梅 李川川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49-764,共16页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q... 中国第四纪冰川的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经历了初创阶段、以研究东部为主的争论阶段和以研究西部为主的创新阶段3个发展时期,建立了中国第四纪冰期系列,深入地认识了冰川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否定了长久以来的"中国东部第四纪古冰川"和"青藏高原统一大冰盖"两大争论问题。中国第四纪冰期最早可能起源于早更新世的希夏邦马冰期,有确切年代学证据的最早冰期为望昆冰期(0.7~0.5Ma),随后还有中梁赣冰期、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和全新世冰进,共6次主要冰川作用期。中国第四纪冰期启动时间远晚于极地和高纬地区;冰期系列也与极地和高纬地区不同步,尤其是存在大量MIS 3阶段冰川前进的证据。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发育强烈地依赖于山地的海拔高度,是构造抬升-冰期气候耦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昆仑-黄河运动"和"共和运动",前者使青藏高原整体抬升到3000m的临界高度以上,导致青藏高原全面开始发育冰川;后者则直接导致了MIS 3b阶段冰进以及青藏高原东缘山地冰期的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冰期 冰期启动 MIS3阶段 构造抬升 中国
下载PDF
中国花岗岩地貌的类型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56
2
作者 崔之久 杨建强 陈艺鑫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75-690,共16页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自中、上新世以来的夷平面及其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在后期不同程度构造抬升—下切过程中,造成许多中国特有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如黄山和三清山等处的花岗岩峰林、石林、造型石、风动石等。本文讨论了中国... 在中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自中、上新世以来的夷平面及其深厚的花岗岩风化壳在后期不同程度构造抬升—下切过程中,造成许多中国特有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如黄山和三清山等处的花岗岩峰林、石林、造型石、风动石等。本文讨论了中国花岗岩风化壳和地貌的时空演化规律,提出地貌发育年代与中、上新世广布的夷平面的密切关系,以及在不同抬升背景下,花岗岩地貌与风化壳的关系。并可据此推算不同山地的抬升幅度,沿海仅抬升约200m,向内地逐渐增大,到南岭或大别山、伏牛山则达到约1600~20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花岗岩 地貌 夷平面 气候 构造运动
下载PDF
昆仑山垭口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 被引量:26
3
作者 崔之久 伍永秋 +1 位作者 葛道凯 刘耕年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62,共10页
昆仑山垭口地区有5个在时代上可以衔接的天然剖面,即垭口剖面(包括惊仙谷组、羌塘组、平台组和望昆冰碛层)、纳赤台沟组剖面、三岔河组剖面以及小南川和热水剖面,分别分布在垭口盆地、纳赤台后沟、野牛沟口、青藏公路原59道班和... 昆仑山垭口地区有5个在时代上可以衔接的天然剖面,即垭口剖面(包括惊仙谷组、羌塘组、平台组和望昆冰碛层)、纳赤台沟组剖面、三岔河组剖面以及小南川和热水剖面,分别分布在垭口盆地、纳赤台后沟、野牛沟口、青藏公路原59道班和东大滩热水地区。通过野外考察和室内分析,本区经历了以下演变阶段:3.4~2.5MaB.P.为温暖环境;2.5~1.1MaB.P.气候凉湿,高原海拔在1500m以内;1.1~0.6MaB.P.的昆仑-黄河运动将本区抬升至4500m以上,其中0.7~0.6MaB.P.期间经历了本区最大一次冰期——望昆冰期;0.6~0.3MaB.P.期间为间冰期,本区接受沉积;0.3~0.2MaB.P.发生垭口冰期;200~11kaB.P.为末次间冰期与末次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演变 第四纪 昆仑山垭口 古环境 地层
下载PDF
山西大同、内蒙古鄂尔多斯冰楔、砂楔群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19
4
作者 崔之久 赵亮 +1 位作者 Vandenberghe J 张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08-716,共9页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 研究了山西大同、内蒙古东胜和乌审旗地区发现的大量冰楔假型、砂楔、寒冻裂隙和南部白城子附近的冰卷泥 .根据这些冰缘现象 ,并参考前人工作成果 ,划定了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时多年冻土的南界 ,并根据所获得的年代资料划分了 4次冰缘期 :33kaBP ,30~ 2 6kaBP ,2 0~ 1 6kaBP和 8kaBP左右 ,当时的温度比今天分别降低 8.4℃ ,1 2~ 1 3℃ ,1 0℃和 7~ 1 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内蒙古 冰楔假型 砂楔 冰卷泥 晚更新世 冰土
下载PDF
初论堰塞湖溃坝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2
5
作者 崔之久 张梅 +5 位作者 陈剑 魏明建 葛永刚 陈艺鑫 李川川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堰塞湖溃坝类型包括冰川、冰碛,火山和多种块体地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过程,而溃坝堆积相的种种特点以后者所造成的最具代表性。堆积体平面展布范围大(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剖面规模也大(高几十米),层次(层理)和结构... 堰塞湖溃坝类型包括冰川、冰碛,火山和多种块体地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过程,而溃坝堆积相的种种特点以后者所造成的最具代表性。堆积体平面展布范围大(几平方公里~几十平方公里),剖面规模也大(高几十米),层次(层理)和结构全剖面均一,无超大的砾石;微观上有部分泥石流堆积特点,显示是高密度流,搬运介质是水。堆积体很少细砂和粘土物质。在平面上可划分出:扇顶(上游)、扇中(中游)、扇缘(下游)等微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堆积 冰川-冰碛 火山堆积 块体运动堆积 混杂堆积
下载PDF
太白山佛爷池剖面的全新世环境变化信息 被引量:10
6
作者 崔之久 唐元新 +2 位作者 李建江 刘鸿雁 刘耕年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330-336,共7页
太白山佛爷池海拔3410m,是一个发育在古冰斗中的冰蚀湖。自湖中210cm沉积剖面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测年采样分析,表明自8200aBP以来的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干湿变化。8200~6800aBP温暖湿润,在7200aBP出现明显增温;6800~5900aBP气候... 太白山佛爷池海拔3410m,是一个发育在古冰斗中的冰蚀湖。自湖中210cm沉积剖面进行沉积物粒度、孢粉和测年采样分析,表明自8200aBP以来的环境经历了明显的冷暖干湿变化。8200~6800aBP温暖湿润,在7200aBP出现明显增温;6800~5900aBP气候开始波动,大约在6300aBP有一次短暂的变冷,在6000aBP前后出现明显暖期;5900~4800aBP气温下降,大约在5200aBP达到最低,然后气温缓慢回升;4800~2600aBP气候较为温暖湿润,大约在3000aBP达到最高;2600~900aBP气候变冷湿,大约1500aBP达到最低;900aBP~现代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山 佛爷池 全新世环境变化 冰蚀湖 拔仙台地区 古冰斗湖 第四纪冰川
下载PDF
季风的发展与冰川的消失──从台湾高山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征说起 被引量:9
7
作者 崔之久 杨健夫 +2 位作者 刘耕年 宋国城 王鑫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14,共8页
台湾高山有无第四纪冰川之争,经历 60a后终于得到澄清。此次查明台湾雪山主峰区有3套 不同时期的冰川遗迹,如冰斗湖、冰坎、大型磨光面和擦痕以及冰碛垄等,分别命名为山庄冰阶(末 次冰期早期,44.25±3.72 ka ... 台湾高山有无第四纪冰川之争,经历 60a后终于得到澄清。此次查明台湾雪山主峰区有3套 不同时期的冰川遗迹,如冰斗湖、冰坎、大型磨光面和擦痕以及冰碛垄等,分别命名为山庄冰阶(末 次冰期早期,44.25±3.72 ka BP)、黑森林冰阶(本次冰期最盛,18.26±1.52 ka BP)、雪山冰阶(末次冰 期晚期,10.68±0.84ka BP),尤其以早期冰川规模大为特征.澄清了地学界近65a来的怀疑,将为 全球变化研究增添新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山主峰 冰川遗迹 末次冰期 冰川 消失 季风
下载PDF
初论古文化类型演替与传承模式的区域分异——以西拉沐沦河流域和汶泗流域为例 被引量:16
8
作者 崔之久 杨晓燕 夏正楷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441,共8页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 西拉沐沦河流域地处中国地貌大势三大台阶之中台阶与低台阶的过渡区。该区的中度抬升和下切 ,造成了西拉沐沦河流域考古文化遗址在空间上的垂向迁移 ;频繁的迁移也导致了考古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单一型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间断”的 ,不稳定的传承方式。位于中国地貌大势之低台阶上的汶泗流域 ,属自下古生代以来就十分稳定的剥蚀区 ,这些自然条件造成了汶泗流域遗址在堆积形态上主要表现为叠置型 ,考古文化在时空上 ,很少随着时间做空间上的改变 ,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空间稳定不动 ,体现了不同考古文化之间“连续”、稳定的传承方式。两个流域的对比研究说明 ,不同地域、不同的自然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拉沐沦河流域 汶泗流域 遗址堆积形态 自然环境背景 文化传承方式 区域分异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北部古喀斯特过程与环境 被引量:9
9
作者 崔之久 洪云 +1 位作者 高全洲 陈怀录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408-417,T001,共11页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古喀斯特现象,并对相关沉积进行了化学成分、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以及石英砂表面结构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分析结果一致,指示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重结晶方解石的裂变径迹测年结果(15... 本文介绍了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的古喀斯特现象,并对相关沉积进行了化学成分、粘土矿物的X-射线衍射以及石英砂表面结构等气候代用指标的分析。分析结果一致,指示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条件。重结晶方解石的裂变径迹测年结果(15-8MaBP)表明,该地区古喀斯特发育于中中新世。后期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原先覆盖型喀斯特遭剥蚀而裸露成地表喀斯特,并演化成目前仍保留着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古喀斯特 风化壳 环境演变 喀斯特地貌
下载PDF
泥石流沉积相模式 被引量:28
10
作者 崔之久 熊黑钢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128-140,共13页
共划分泥石流沉积为6种类型或相即A相泥石流层,B相类泥层,C相冲刷层,D相泥流层;E相泥流层,A1相细粒泥石流层。标准的泥石流相模式是从底层的泥层D相开始,往上为A相、C霜。且以C相为沉积间断标志。
关键词 泥石流 相模式 沉积结构 沉积构造
下载PDF
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作用 被引量:22
11
作者 崔之久 易朝路 严竞浮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2-351,共10页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 根据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及其邻域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类型和特征,哈纳斯河流域第四纪时期至少发生过5次明显的冰川事件,即倒数第三冰期,倒数第二冰期,倒数第一冰期(末次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其中,更新世的3次冰川作用规模巨大,倒数第三冰期的冰川呈半覆盖式,倒数第二冰期和倒数第一冰期时发育了长达96km以上的大型山谷冰川。古冰川属于冰温高、活动性大和侵蚀能力强的温冰川。从新到老,每次冰期的雪线下降幅度一次比一次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冰川作用 哈纳斯河流 流域
下载PDF
末次冰期冰川规模与冰川“异时”、“同时”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崔之久 张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10-516,共7页
亚洲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冰川规模早期大于晚期.最近,国内外已经注意到末次冰期中期(MIS3b)存在全球性质的降温时段,此时湿度大,并与低温相结合,引起冰川前进的规模也大于干冷的末次冰盛期(LGM),指示末次冰期... 亚洲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征的深入研究表明,末次冰期冰川规模早期大于晚期.最近,国内外已经注意到末次冰期中期(MIS3b)存在全球性质的降温时段,此时湿度大,并与低温相结合,引起冰川前进的规模也大于干冷的末次冰盛期(LGM),指示末次冰期以来的冰川演化不仅仅是亚洲自身的区域性特点,而且有可能带有全球性.同时,东亚沿海山地冰川发育表现为与大陆内部不一致的特征,说明即使在同一季风系统条件下,由于地理位置、水热条件的不同,也可以引起冰川演化的区域分异,呼应早期提出的冰川发育"异时性"理论.从研究末次冰期冰川发育规模入手,讨论西风带与季风带对冰川发育规模的影响,结合其它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发育特点,进而得出:由于海地汽系统循环在不同区域、不同时期对冰川发育影响不同,在各地冰川最大前进规模和时间是一致或不一致的,在10ka和30ka时间尺度上冰川发育可能存在"同时"和"异时"两种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末次冰期 同时性 异时性 季风 冰川规模
下载PDF
内蒙大青山全新世冰缘现象及环境演变 被引量:12
13
作者 崔之久 宋长青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25-331,共7页
大青山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对环境反应敏感。在冰缘环境、古植被等方面保留了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证据。全新世期间经历了4次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晚更新世晚期气温较今低7℃左右,全新世适宜期较今高1—2℃,新冰期较今低... 大青山位于中国北方干旱、半干旱过渡地带,对环境反应敏感。在冰缘环境、古植被等方面保留了全新世环境变化的证据。全新世期间经历了4次千年尺度的气候变化周期。晚更新世晚期气温较今低7℃左右,全新世适宜期较今高1—2℃,新冰期较今低2.0—2.5°,植被带垂直变化幅度达200—600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山 全新世 冰缘 环境变化
下载PDF
天山和阿尔泰山冰碛物显微结构特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崔之久 易朝路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1994年第4期313-319,共7页
采用薄片法对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上融出碛、冰下融出碛和滞碛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冰上融出碛的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破裂状表面特征、点支撑和边支撑结构、异向组构、不规则大孔隙;冰下... 采用薄片法对新疆阿尔泰山哈纳斯河流域和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上融出碛、冰下融出碛和滞碛的显微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冰上融出碛的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破裂状表面特征、点支撑和边支撑结构、异向组构、不规则大孔隙;冰下融出碛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次圆状以及碎裂表面特征、点支撑和边支撑以及镶嵌和悬浮结构、微旋转和微叶理以及粉沙团块构造、定向组构、规则的圆孔隙和扁孔隙;滞碛显微结构的主要特征是:次棱角状和次圆状以及碎裂状表面特征、悬浮结构和镶嵌结构、微旋转和微叶理以及粉沙团块构造、定向组构、规则圆孔隙。不同冰碛显微特征的成因与冰川冰和冰碛产生的静压力、冰川的运动和冰碛介质以及由此引起的冰下磨蚀、压碎、剪切等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 显微结构 孔隙 阿尔泰山 天山
下载PDF
东川蒋家沟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特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之久 冯金良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2期2-6,共5页
在自然界中 ,泥石流形成环境、发育规律、空间分布等特征的演化和分异 ,导致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沉积过程和不同沉积地貌部位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的变异。该文拟在作者所建泥石流沉积模式基础上 ,以蒋家沟为例进一步讨论泥石流亚... 在自然界中 ,泥石流形成环境、发育规律、空间分布等特征的演化和分异 ,导致了不同时期、不同区域、不同沉积过程和不同沉积地貌部位泥石流沉积亚相组合的变异。该文拟在作者所建泥石流沉积模式基础上 ,以蒋家沟为例进一步讨论泥石流亚相的组合及变异规律。此外 ,初步探讨了夷平面解体后 ,泥石流沉积在地貌回春不同阶段的发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蒋家沟 泥石流 沉积亚相 夷平面解体 发育规律
下载PDF
关于山谷冰川冰-岩界面地貌过程与冰川动力耦合模式——以中天山冰川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崔之久 熊黑钢 刘耕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3-201,共9页
对冰川侵蚀形态的观测与分析得知:(1)冰川槽谷中冰川擦痕的大小和密度在中心较大,鲸背岩出现在冰川槽谷的中部,羊背石发育在槽谷两侧。因此,可以将槽谷分为强烈磨蚀的中部和弱磨蚀而强拔蚀的两侧。(2)冰坎的纵剖面上,迎冰面... 对冰川侵蚀形态的观测与分析得知:(1)冰川槽谷中冰川擦痕的大小和密度在中心较大,鲸背岩出现在冰川槽谷的中部,羊背石发育在槽谷两侧。因此,可以将槽谷分为强烈磨蚀的中部和弱磨蚀而强拔蚀的两侧。(2)冰坎的纵剖面上,迎冰面可见鲸背岩、羊背石以及倾角20°的剪切裂隙;背冰面以拔蚀为主,见倾角40°的张性裂隙。沿冰川槽谷纵向,剪切裂隙出现在压缩部位,张裂隙出现在伸张部位。它反映出冷底冰川的动力特性与冰床基岩的受力机制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岩界面 冰川动力 山谷冰川 冰川地貌
下载PDF
山地冰川沉积相模式与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崔之久 熊黑钢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3期254-268,292,共16页
山地冰川沉积研究在中国有特殊重要性。因为欧、美对冰碛沉积研究多限于大陆冰盖,沉积环境比较单纯,冰水沉积比重很大,而中国山地冰川多限于山体内部,冰水沉积极不发育,且沉积环境很复杂,亚相变化也大。此外中国山地冰川多属大陆性,与... 山地冰川沉积研究在中国有特殊重要性。因为欧、美对冰碛沉积研究多限于大陆冰盖,沉积环境比较单纯,冰水沉积比重很大,而中国山地冰川多限于山体内部,冰水沉积极不发育,且沉积环境很复杂,亚相变化也大。此外中国山地冰川多属大陆性,与欧、美海洋性冰川在物理性质和沉积特征上都有不同。如冰川磨蚀作用弱,冰碛中粉砂少,冰上融出碛发育而流碛和滞碛不发育,原生(同生)构造如粗糙斜层很发育等。这些都将丰富冰碛沉积学内容,并对科学地鉴别中国东部各种混杂堆积的成因有重要意义。如据现代冰川沉积指标庐山就没有任何冰川堆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碛沉积 沉积构造 混杂堆积 泥石流沉积
下载PDF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及拉尔敦达坂冰缘块体运动观测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崔之久 熊黑钢 刘耕年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99-206,共8页
1986年以来对天山冰缘环境中的块体运动现象倒石堆、石冰川、活动层蠕动和泥流舌进行了观测研究。海拔3600—3950m之间倒石堆大量发育,按补给方式主要有雪崩型、崩落型和冲积型等,测得倒石堆表面运动速度平均3.15cm/a;前缘平均运动速度... 1986年以来对天山冰缘环境中的块体运动现象倒石堆、石冰川、活动层蠕动和泥流舌进行了观测研究。海拔3600—3950m之间倒石堆大量发育,按补给方式主要有雪崩型、崩落型和冲积型等,测得倒石堆表面运动速度平均3.15cm/a;前缘平均运动速度为2.22cm/a。石冰川大多由倒石堆演化而来,呈叶状,分布在3300—3950m之间,前缘运动速度平均21cm/a。海拔3460—3540m,坡度10—17°,坡向170—90°的活动层向坡下的平均蠕动速度为1.13cm/a。海拔2800—2900m的拉尔敦达坂朝北坡发育大量泥流舌,表面平均运动速度13.9cm/a,前缘前进的平均速度为2.76c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缘 运动 速度 冰缘环境
下载PDF
中国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冰缘环境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之久 宋长青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8,共8页
本文根据古植被、古动物的间接标志以及冰缘现象等直接标志为依据,认为把我国晚更新世多年冻土南界划到北纬39—40°最为合适。进入全新世中国北方的气候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和干湿变化,在高温期时气温较现在高1—2℃,在小冰期气温较... 本文根据古植被、古动物的间接标志以及冰缘现象等直接标志为依据,认为把我国晚更新世多年冻土南界划到北纬39—40°最为合适。进入全新世中国北方的气候出现过明显的波动和干湿变化,在高温期时气温较现在高1—2℃,在小冰期气温较现在低2.0—2.5℃。这些变化对植被和动物的生存、迁移以及人类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此外,多年冻土下限和雪线高度与现代相比有明显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 冰缘环境 石线 多年冻土 第四纪
下载PDF
泥石流沉积与环境及其在防灾减灾上的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之久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4期2-9,共8页
列出了 5 种泥石流沉积类型或亚相。A 相:泥石流混杂层;B相;表泥层;C相:冲刷层;D相:底泥层;E 相:泥层。一个沉积旋回的标准泥石流相序是始于 D 相,往上是A 相、C相或 B相,而 C相是沉积间断的标志。泥石流沉积体随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分... 列出了 5 种泥石流沉积类型或亚相。A 相:泥石流混杂层;B相;表泥层;C相:冲刷层;D相:底泥层;E 相:泥层。一个沉积旋回的标准泥石流相序是始于 D 相,往上是A 相、C相或 B相,而 C相是沉积间断的标志。泥石流沉积体随时间和空间有不同的分布和变化。在泥石流扇形地的不同部位,泥石流沉积相的系列与标准沉积相系列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异,但保留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环境 防灾减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