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淋巴囊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分析
1
作者 李飞 冯炜 +1 位作者 安攀 崔光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3期397-400,共4页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EL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患者随访并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病灶主体位于颞骨岩部中...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4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ELST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对患者随访并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病灶主体位于颞骨岩部中后方的血供丰富的软组织肿块,C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其内残存骨质;MRI表现为T_(1)WI/T_(2)WI均呈混杂信号,抑脂序列信号未见减低,其内可见血管流空,增强后呈欠均匀明显强化。结论ELST较罕见,其有特定的发病部位、临床表现,CT及MRI检查可对ELST提供丰富的影像学依据,有助于临床诊断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淋巴囊肿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患者临床及影像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安攀 井勇 +2 位作者 李飞 崔光彬 雷学斌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9-503,509,共6页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加强认知,提高预防策略和早期诊治意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例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患者的临床、CT及MRI资料。结果假性动脉瘤CT... 目的探讨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特征,加强认知,提高预防策略和早期诊治意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12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6例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患者的临床、CT及MRI资料。结果假性动脉瘤CT及MRI表现为突出载瘤动脉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瘤体,并可见破口与载瘤动脉相通,瘤体内可有血栓形成,邻近载瘤动脉可有受压移位、管腔变细或增粗等表现。影像学检查提示6例假性动脉瘤位置、形态、大小、破口大小、与载瘤动脉的关系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显示清晰,诊断明确。2例均因误吞枣核、内镜下取出后主动脉弓部假性动脉瘤形成,病1例外伤、1例介入术后导致假性动脉瘤形成,1例病因不明,1例因颅内非特异性感染侵蚀邻近血管壁导致左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假性动脉瘤形成。6例病例死亡前均有突发呕血或鼻出血症状,提示假性动脉瘤破裂。结论假性动脉瘤破裂死亡率高,CT及MRI可客观显示其影像学特征,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假性 主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基于肠道菌群防治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洋 杜丽娟 +11 位作者 崔燕燕 李思宁 曹馨予 谢昊 孙倩倩 蓝雅婷 代盼 于瀛 颜林枫 崔光彬 韩继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94-1296,F0003,共4页
2型糖尿病(T2DM)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导致疼痛、截肢、泌尿道反复感染等多种不良后果,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但其机制尚未明确。肠道菌群被誉为人体“第二类大脑”,对机体的消化、... 2型糖尿病(T2DM)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导致疼痛、截肢、泌尿道反复感染等多种不良后果,患者需长期药物治疗,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极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疾患,但其机制尚未明确。肠道菌群被誉为人体“第二类大脑”,对机体的消化、代谢及免疫功能等至关重要。肠道菌群通过“肠-脑轴(GBA)”传递交换信息,这为T2DM伴抑郁、焦虑的治疗提供了新靶点。现从肠道菌群失调对T2DM患者的影响,肠道菌群失调与T2DM伴抑郁、焦虑的关系,以及以肠道菌群为靶点干预T2DM伴抑郁、焦虑的策略进行综述,以期为防治T2DM伴抑郁焦、虑提供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肠道菌群 肠-脑轴 菌群失调 抑郁 焦虑
下载PDF
2型糖尿病伴脑小血管病相关认知功能障碍的MRI研究进展
4
作者 代盼 于瀛 +1 位作者 崔光彬 颜林枫(审校)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95-198,共4页
认知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脑微血管功能障碍是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之一,脑小血管病(CSVD)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常采用MRI技术检测CSVD,包括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CSVD的MRI... 认知功能障碍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脑微血管功能障碍是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之一,脑小血管病(CSVD)是其主要表现形式。目前常采用MRI技术检测CSVD,包括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等。CSVD的MRI特征包括腔隙性梗死、脑白质高信号(WMH)、脑微出血(CMB)、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脑萎缩等,这些MRI特征与T2DM认知功能障碍密切相关。综述T2DM伴CSV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及MRI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脑小血管病 认知功能障碍 脑微血管功能障碍
下载PDF
基于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影像学评估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安攀 殷茜 +3 位作者 魏耀宁 岳翠 余美 崔光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4-768,共5页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LAA)充盈程度评估及形态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心房颤动(AF)需要行LAA CT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第二代双源C... 目的 探讨利用双源CT大螺距动脉晚期扫描进行左心耳(LAA)充盈程度评估及形态学测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6月至10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因心房颤动(AF)需要行LAA CT血管造影的患者80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行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Flash扫描模式,随机分为A组40例(动脉期扫描)和B组40例(动脉晚期扫描),所有患者均行双期扫描,间隔时间均为30 s。根据第1期LAA是否完全充盈分为LAA充盈组59例和未充盈组21例。记录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测量LAA、同层面升主动脉(AA)、最大层面左心房(LA)共3个部位的CT值,同时测量LAA开口短径、长径、面积及LAA深度。结果 80例患者第1期辐射剂量为2.2(2.0,3.9)mSv、第1期+延迟期辐射剂量为2.7(2.4,4.8)mSv,第1期与第1期+延迟期扫描辐射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LAAHU/AAHU、LAAHU/LAHU、第1期LAA充盈比例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LAA充盈组LAA开口长径、LAA开口短径、LAA开口面积、LAA深度低于LAA未充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6±3.1)mm vs(30.1±2.8)mm,P<0.01;(20.8±2.9)mm vs(22.8±2.1)mm,P<0.01;(454.6±92.1)mm2vs(561.9±85.9)mm2,P<0.01;(35.8±4.8)mm vs(40.7±5.4)mm,P<0.01]。结论 采用双源CT大螺距Flash动脉晚期扫描,LAA完全充盈率大幅提高,缩短检查时间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心耳 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术 影像学评估 双源CT
下载PDF
常规MRI分形分析鉴别胶质母细胞瘤与孤立性脑转移瘤
6
作者 王玉瑶 杨洋 +3 位作者 乔书琪 胡玉川 颜林枫 崔光彬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42-1447,共6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分形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孤立性脑转移瘤(sM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2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GBM及69例sMT的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影像。两名放射科医生基于增强... 目的:探讨常规MRI分形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GBM)与孤立性脑转移瘤(sM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2年8月于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2例GBM及69例sMT的常规MRI平扫及增强影像。两名放射科医生基于增强后T1WI(T1CE)进行不同病变亚区的分割,包括强化区(CE)、非强化区(NCE)及水肿区(ED)。利用Image J及Fraclac插件进行分形分析,提取不同亚区分形维数(FD)及空隙度(LAC)参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评估两组间分形分析参数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多参数联合(Combination)模型构建。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参数/模型诊断效能及拟合优度。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参数/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GBM强化区FD(FDce,1.596±0.067)、强化区LAC(LACce,0.510±0.098)及水肿区FD(FDed,1.570±0.069)平均值高于sMT组(FDce=1.396±0.116;LACce=0.416±0.075;FDed=1.369±0.1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8、6.936、10.027,P均<0.001)。Combination模型诊断效能(AUC=0.964)优于最佳单参数FDce(AUC=0.9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6)。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各参数/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P均>0.1)。结论:常规MRI分形分析有助于鉴别GBM与sMT,Combination模型鉴别两者效能最佳,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分形维数 胶质母细胞瘤 孤立性脑转移瘤 空隙度
下载PDF
双能量C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江楠 杨洋 +4 位作者 李刚锋 屈晓艳 张亚斌 陈寒 崔光彬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4年第6期733-739,共7页
随着高分辨率薄层CT的普及,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早期无症状肺癌检出率大幅提升。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和组织病理学分型是临床诊断的重点、难点,对于治疗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传统CT围绕结节的大小、密度和形态特征等进行评估,诊断模式较为单... 随着高分辨率薄层CT的普及,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早期无症状肺癌检出率大幅提升。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和组织病理学分型是临床诊断的重点、难点,对于治疗决策具有重大意义。传统CT围绕结节的大小、密度和形态特征等进行评估,诊断模式较为单一;而双能量CT基于两个不同能级成像时的组织衰减差异可以实现物质分离,使CT成像从单参数向多参数发展,不仅为结节的早期精准诊断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还有助于理解肿瘤的进展及异质性。此外,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组学与双能量CT多参数图像相结合在诊断中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相关研究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将围绕双能量CT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展开综述,重点关注多参数图像对于肺结节精准诊断的意义,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量CT 肺结节 精准诊断
原文传递
肺NUT癌的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分析
8
作者 李飞 崔光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4年第10期55-58,共4页
目的 分析11例原发性肺NUT基因相关性癌(NUT癌)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经免疫组化病理证实的11例肺NUT癌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30-65岁,中位年龄51岁。收集患者临床信... 目的 分析11例原发性肺NUT基因相关性癌(NUT癌)临床特征及CT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3年10月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唐都医院经免疫组化病理证实的11例肺NUT癌患者。男9例、女2例,年龄30-65岁,中位年龄51岁。收集患者临床信息、病理特点及影像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其治疗史及预后情况。结果肿块位于右肺5例,左肺5例,1例位于气管腔内。11例患者肺内病变均为分叶状生长,最大径线2.5cm~11.5cm,平均最大径线为5.5cm;6例病变CT平扫密度均匀,5例病变密度不均匀,8例患者行增强扫描所示肿块呈轻度强化。10例发生转移,其中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9例,肺内转移4例(同侧肺转移3例,双侧肺内转移1例),骨转移4例(3例溶骨性转移,1例成骨性转移),肝转移1例。11例免疫组化NUT均为阳性。5例患者死亡,其中3例患者未治疗,发病2月后出现多器官衰竭死亡,1例患者行化疗及肺叶切除术后2月死亡,1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后2月死亡。6例存活患者在治疗后随访时间1-33月。结论 NUT癌是一种肺少见的基因相关恶性实休肿瘤,双肺均可发生,表现为分叶状肿块,休积较大,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呈轻度强化,常伴有肺门及纵隔内多发淋巴结转移,较容易发生远处转移。接受早期治疗后,可延长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T癌 肺肿瘤 临床特征 CT
下载PDF
常规MRI分形参数预测成人2~3级弥漫性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的研究
9
作者 王玉瑶 张瑾 +4 位作者 乔书琪 杨洋 胡玉川 颜林枫 崔光彬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24年第2期120-127,共8页
目的评估常规MRI分形参数预测成人2~3级弥漫性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为2~3级弥漫性胶质瘤且IDH1突变状态明确的151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IDH1突... 目的评估常规MRI分形参数预测成人2~3级弥漫性胶质瘤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突变状态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2019年4月经手术及活检病理证实为2~3级弥漫性胶质瘤且IDH1突变状态明确的151例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IDH1突变型(IDH1mut)118例,IDH1野生型(IDH1wt)33例。所有患者术前两周内采集平扫MRI。两名放射科医师基于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图像完成全肿瘤兴趣区勾画,利用Image J及FracLac插件提取该区域的分形维数(FD)及空隙度(LAC)参数,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间分形参数差异。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两名医师提取定量参数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二元Logistic回归用于构建联合参数(FD+LAC)诊断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参数/模型诊断效能。不同参数/模型效能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FD、LAC参数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均较好(ICC均>0.8)。IDH1wt组FD值(1.274)及LAC值(0.434)中位数均高于IDH1mut组(FD:1.192;LAC:0.3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ROC分析结果显示,FD、LAC及联合参数模型(FD+LAC)在预测成人2~3级弥漫性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曲线下面积为0.818、0.860、0.903,敏感度为0.780、0.822、0.805,特异度为0.818、0.788、0.849。结论基于常规MRI的分形分析参数有助于预测成人2~3级弥漫性胶质瘤IDH1突变状态。联合参数模型(FD+LAC)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分形维数 空隙度 弥漫性胶质瘤 异柠檬酸脱氢酶1
下载PDF
博莱霉素对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殖及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崔光彬 魏经国 +4 位作者 王玮 潘海英 黄梅 邬秋珍 张晓楠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2期1073-1077,共5页
目的 观察博莱霉素 (BL M)肺损伤早期肺泡 型上皮细胞 (AT )的超微结构和肺表面活性物质 (PS)中磷脂(PL)及其组分的变化 ,探讨与 AT 增殖活性及修复功能的关系 .方法  BL M气管内滴注 (4 mg· m L- 1 ,5 mg· kg- 1 )制作 2 ... 目的 观察博莱霉素 (BL M)肺损伤早期肺泡 型上皮细胞 (AT )的超微结构和肺表面活性物质 (PS)中磷脂(PL)及其组分的变化 ,探讨与 AT 增殖活性及修复功能的关系 .方法  BL M气管内滴注 (4 mg· m L- 1 ,5 mg· kg- 1 )制作 2 8只大鼠肺损伤模型分为 3,7,14,2 8d组 ,分别行肺组织标本电镜组织化学染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 F)的 PS中 PL 及其组分测定并把二者作对照分析 ,观察 PS形态组成成分的质与量的改变与 AT 结构的变化间的关系 .结果 1注药后各组均可见 PS层丧失连续、均匀绒状结构 ,脱落入肺泡腔或聚集成块现象或散落于肺泡腔内 .其中以 3d组较为明显 .钌红阳性表面层的厚度与对照组比较 ,3d组较厚 ,且染色深 ,7,14d组无明显差别 ,2 8d组较淡薄 .BAL F的PS中 PL含量趋于增加 .其中磷脂酰甘油 (PG)含量 3d组升高 ,7,14,2 8d组降低 .磷脂酰肌醇 (PI)含量变化则与此相反 .2 3,7d组可见 AT 变性坏死 ,甚至崩解 ,以 3d组较明显 .AT 增生各组均可见 ,以 7d组较明显 .板层小体 3d组数量减少 ,并呈空泡状 .7d组开始增多 ,以 14,2 8d组较为明显 .33,7d组基底膜水肿、裸露 ,甚至断裂 ,炎性细胞和间隔中的成纤维细胞等渗出到肺泡腔 .14d组可见有 AT 转化为 AT ,并逐渐伸展、粘附于裸露基底膜 ,14,2 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表面活性剂 肺泡 肺纤维化 钌红 磷脂类 博莱霉素
下载PDF
博莱霉素肺纤维化影像学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光彬 王玮 +6 位作者 杜滂 魏龙晓 宋立军 殷倩 南海燕 颜林枫 魏经国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PF)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EC)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制作BLM损伤PF模型,分别在第3、7、14、28天(各5只)行HRCT扫描后、检测外周血中vWf水平、... 目的探讨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PF)的影像学表现与血管内皮细胞(EC)病理学间的关系。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只,实验组大鼠制作BLM损伤PF模型,分别在第3、7、14、28天(各5只)行HRCT扫描后、检测外周血中vWf水平、肺血管造影及制作电镜标本。对照组方法同实验组。结果实验组大鼠外周血vW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以3天组为著(P<0.01)。磨玻璃样影和实变影主要见于3、7天组,支气管血管束增粗见于7天以后。蜂窝肺则见于14、28天组,以28天组为著。实验7、14天组肺动脉远端纹理明显增粗,分支增多,血管周围显示模糊,28天组肺动脉远端纹理纤细,分支减少,近端肺动脉增粗。实验3天组EC变性、坏死,部分区域见EC增生,7、14天组均可见新生毛细血管,分布于靠近基底膜的纤维化区域。结论HRCT能较准确反应PF的病理变化及病程,EC损伤与PF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莱霉素 肺纤维化 血管内皮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及误诊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崔光彬 魏经国 +6 位作者 王玮 魏龙晓 宋立军 王亚蓉 李玮 秦越 熊晓双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06年第6期613-615,共3页
目的:通过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影像学诊断及误诊的分析,进一步探讨ABC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正确诊断及误诊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2例均摄X线平片,19例行CT平扫,15例行MRI。结果:22例ABC发生... 目的:通过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影像学诊断及误诊的分析,进一步探讨ABC的影像学特点。方法:结合病理特点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正确诊断及误诊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2例均摄X线平片,19例行CT平扫,15例行MRI。结果:22例ABC发生于长骨17例,脊柱3例,骨盆2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囊性改变;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8例,21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1例出现液-液平面,2例软组织肿块;15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囊间隔在T1WI、T2WI均为低信号。误诊4例,其中发病部位长骨2例,脊柱和骨盆各1例。结论:正确认识ABC发病机理及病理特点的基础上,结合X线、CT和MRI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是正确诊断ABC,避免误诊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诊断
下载PDF
钌红染色对研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价值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光彬 魏经国 +3 位作者 王玮 徐家宽 潘海英 黄晓峰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8-271,共4页
目的 观察钌红染色方法对博莱霉素 (BL M)肺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的超微结构的效果 .方法  BL M气管内滴注制作大鼠肺损伤模型 ,分为 3,7,14和 2 8d组 ,用钌红行肺组织标本染色 ,观察 PS的改变与肺泡 型上皮细胞 (AT- )结构... 目的 观察钌红染色方法对博莱霉素 (BL M)肺损伤早期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的超微结构的效果 .方法  BL M气管内滴注制作大鼠肺损伤模型 ,分为 3,7,14和 2 8d组 ,用钌红行肺组织标本染色 ,观察 PS的改变与肺泡 型上皮细胞 (AT- )结构变化间的关系 .结果 注药后各组均可见 PS层丧失连续、均匀绒状结构 ,脱落入肺泡腔或聚集成块或散落于肺泡腔内 ,以 3d组较为明显 .钌红阳性表面层的厚度与对照组比较 ,3d组较厚 (P<0 .0 1) ,且染色深 ,7及 14d组无明显差别 ,2 8d组较淡薄 (P <0 .0 1) .相应的 3及 7d组可见AT- 变性坏死 ,甚至崩解 ,以 3d组较明显 .各组均可见AT- 增生 ,以 7d组较明显 .板层小体 3d组数量减少 ,并呈空泡状 .7d组开始增多 ,以 14及 2 8d组较为明显 .14d组可见有 AT- 转化为 AT- ,并逐渐伸展、粘附于裸露基底膜 .结论 钌红染色法可敏感显示 BL M损伤 AT- 后 PS的形态特征而直接反映 A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钌红染色 肺表面活性剂 肺泡Ⅱ型上皮细胞 肺损伤
下载PDF
MRI半量动态增强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光彬 王玮 +6 位作者 郭炜 杜滂 宋立军 李玮 秦越 熊晓双 魏经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0期1477-1479,共3页
目的:探讨MRI半量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或诊断性治疗为垂体微腺瘤的67例患者先行平扫(67例),然后行全量(37例)及半量(30例)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动态增... 目的:探讨MRI半量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诊断并手术治疗或诊断性治疗为垂体微腺瘤的67例患者先行平扫(67例),然后行全量(37例)及半量(30例)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两种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在显示垂体微腺瘤的敏感性。结果:平扫、全量和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分别为50.8%(34/67)、75.7%(28/37)和90.0%(27/30),分别比较平扫与全量、全量与半量扫描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MRI平扫及全量、半量Gd-DTPA动态增强扫描比较,可依次增加垂体微腺瘤显示的敏感性。其中以半量Gd-DTPAMRI动态增强扫描对病灶检出率最高,可作为MRI诊断垂体微腺瘤的首选强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增强
下载PDF
新互联时代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9
15
作者 崔光彬 颜林枫 南海燕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373-374,共2页
医学继续教育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互联时代,继续教育的行为主体与受众更加广泛,信息更为丰富,使继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革。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与一般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不同,大部分是以... 医学继续教育是每个医务人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新互联时代,继续教育的行为主体与受众更加广泛,信息更为丰富,使继续教育从内容到形式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变革。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与一般的临床实践技能培训不同,大部分是以静态图像解析病因病理,因此更适应新互联时代图像传输便捷、利于交互式学习的特点。我们要把握这个有利时机,改变观念,适应潮流,将医学影像学继续教育不断更新完善,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继续教育 医学影像学
下载PDF
循证医学对放射科研究生培养中的启示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光彬 魏经国 +4 位作者 王玮 魏龙晓 王亚蓉 宋立军 李玮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06年第4期191-192,共2页
关键词 研究生培养 循证医学 放射科 医学人才培养 医学教育 现代医学模式 全面素质教育 知识经济时代
下载PDF
胸骨软骨瘤1例
17
作者 崔光彬 宋立军 +2 位作者 秦越 杜滂 陈宝莹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77-1077,共1页
关键词 胸骨 软骨瘤 诊断
下载PDF
脑胚胎癌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
18
作者 崔光彬 王玮 +5 位作者 郭炜 宋立军 杜滂 秦越 李玮 魏经国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452-454,共3页
目的探讨脑胚胎癌的MRI、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脑胚胎癌MRI及CT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MRI及CT影像特征。结果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影,增... 目的探讨脑胚胎癌的MRI、CT表现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4例脑胚胎癌MRI及CT表现并复习文献,总结MRI及CT影像特征。结果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MRI表现为T1WI不均匀低信号、T2WI混杂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显著强化。早期无明显占位效应,晚期肿瘤内可有不同程度坏死、囊变及出血。结论脑胚胎癌MRI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其影像学诊断需结合临床,必要时需行诊断性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癌 生殖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教学医院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19
作者 崔光彬 颜林枫 +3 位作者 南海燕 赵欣 胡玉川 王文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3期606-607,610,共3页
教学医院是医学理论进步、前沿研究成果转化的直接纽带。然而,面临不断攀升的门诊及住院人数,教学医院持续扩大医疗规模。但过于专注传统的临床工作,却忽略了如何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医学实践中也不知如何将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紧密结... 教学医院是医学理论进步、前沿研究成果转化的直接纽带。然而,面临不断攀升的门诊及住院人数,教学医院持续扩大医疗规模。但过于专注传统的临床工作,却忽略了如何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在医学实践中也不知如何将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此外,教学医院对科研教学的导向也严重不足。这些方面的缺陷,严重限制了教学医院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基于这样的现状,教学医院必须改变观念,加强临床医学与科学研究的联系,注重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并且保持教学医院的科研方向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医院在临床和科研之间的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医院 科学研究 纽带作用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0
20
作者 左林 赵佳 +2 位作者 姜小建 荣伟程 崔光彬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3期11-13,17,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6月~12月入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应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6月~12月入住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54例纳入研究,检测患者血清HCY水平。应用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技术,对患者行颈部CTA扫描。根据血清HCY水平差异,将其分为高HCY组(80例观察组)和正常HCY组(74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数量及稳定性,并比较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稳定程度组间HCY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管总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重度狭窄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22.506,5.980,5.594,均P<0.05)。轻、中、重度狭窄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3.16±6.73,15.19±5.93和26.13±11.18μmol/L,中、重度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054,5.270,2.684,均P<0.01)。观察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5.053,P<0.01)。观察组不稳定斑块及混合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稳定斑块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4.870,4.067,14.95,均P<0.05)。稳定斑块组、混合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水平分别为16.14±5.49,21.91±6.32和26.74±10.59μmol/L,混合斑块组及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0,4.628,均P<0.01),不稳定斑块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混合斑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49,P<0.05)。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稳定性具有密切相关性,高HCY血症可使颈动脉狭窄发生率及狭窄程度增高,颈动脉斑块总数及不稳定斑块数量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颈动脉狭窄 斑块稳定性 CT血管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