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脏磁共振成像在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
作者 王芯梦 崔凯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4年第1期48-51,共4页
室性心动过速(VT)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虽然近年来在标测和消融策略上有诸多改进,但VT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心肌延迟强化,能为基质消融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不仅能提高VT消融手术的即刻成功率,而且能显著... 室性心动过速(VT)是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病因。虽然近年来在标测和消融策略上有诸多改进,但VT的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先进的磁共振成像技术,如心肌延迟强化,能为基质消融提供重要的补充信息,不仅能提高VT消融手术的即刻成功率,而且能显著减少术后VT的复发。磁共振成像在VT治疗中的有效性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证实。现对磁共振成像技术在VT消融治疗中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磁共振成像 室性心动过速 消融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崔凯军 黄德嘉 《华西医学》 CAS 1999年第3期277-278,共2页
本实验旨在研究AngⅡ作用下 ,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取新生SD大鼠的左心室组织 ,酶解分散成单细胞 ,2 0 %小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 8天。更换培养基 ,加入AngⅡ。细胞在 10 -9M的AngⅡ下作用 2 4小时。以低张荧光PI染液染色 ,用流式细胞术分... 本实验旨在研究AngⅡ作用下 ,心肌细胞凋亡的情况。取新生SD大鼠的左心室组织 ,酶解分散成单细胞 ,2 0 %小牛血清培养基中培养 8天。更换培养基 ,加入AngⅡ。细胞在 10 -9M的AngⅡ下作用 2 4小时。以低张荧光PI染液染色 ,用流式细胞术分析G1期前低二倍体的凋亡细胞。结果显示AngⅡ组凋亡率为 16 2 9%±4 3 1% (n =8) ,对照组凋亡率为 5 0 4%± 2 72 % (n =8) ,P <0 0 0 1,有显著性差异。提示AngⅡ作用 2 4小时后引起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发生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心力衰竭 心肌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心脏淀粉样变性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崔凯军 蒋凌云 +1 位作者 刘兴斌 姜建 《西部医学》 2010年第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诊断的4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脏淀粉样变性表现为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肢体低电... 目的探讨心脏淀粉样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对我院2005年至2008年诊断的4例心脏淀粉样变性患者的临床特点、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脏淀粉样变性表现为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体位性低血压、肢体低电压,在超声心动图上表现为左室室壁厚度增加、室壁活动弥漫性减弱、颗粒状心肌强回声等。结论心脏淀粉样变患者临床表现易与其它疾病混淆,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病理活检检查有助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淀粉样变 心力衰竭
下载PDF
电解剖标测系统引导经导管消融治疗ARVC
4
作者 崔凯军 付华 +4 位作者 张恒愉 贺勇 胡宏德 杨庆 姜建 《西部医学》 2008年第1期71-72,74,共3页
目的探讨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室性心动过速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例患者均通过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分别进行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结合标测碎裂电位和拖带标测... 目的探讨电解剖标测(CARTO)系统引导经盐水灌注导管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ARVC)的室性心动过速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例患者均通过CARTO系统进行电解剖标测,分别进行激动标测和电压标测,结合标测碎裂电位和拖带标测等方法确定并消融室速。结果共诱发出4种形态的室速,其心电图形态不同,但均为左束支阻滞形室速。在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对室速进行消融成功。随访3~12个月,未发生室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结论ARVC所致的室速可在CARTO系统标测下行射频消融,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右室心肌病 室性心动过速 CARTO系统 射频消融
下载PDF
孤立性主动脉缩窄1例
5
作者 崔凯军 王晓静 +3 位作者 李炯 贺勇 胡宏德 祝烨 《西部医学》 2008年第2期252-252,共1页
关键词 孤立性主动脉缩窄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动脉缩窄矫治术
下载PDF
细胞凋亡与心血管疾病
6
作者 崔凯军 黄德嘉 《华西医学》 CAS 1999年第4期498-500,共3页
关键词 心血管病 细胞凋亡 形态学
下载PDF
成都地区自然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1992~2007)的变化 被引量:15
7
作者 何森 陈晓平 +7 位作者 陈小妮 李龙心 万里艳 彭勇 龚玲 崔凯军 祝烨 黄德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94-497,535,共5页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的变化情况。方法 1992年,在成都成华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1365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队列。2007年对该队列人群进行了第2次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自然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15年的变化情况。方法 1992年,在成都成华区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建立了35~64岁男女两性共1365人的心血管危险因素研究队列。2007年对该队列人群进行了第2次危险因素调查。两次调查资料均完整者1061人。本研究对该1061人15年前后的高血压患病率及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①15年间男女两性各年龄组收缩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且年龄越大,升高幅度越明显。舒张压也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但增幅呈U字形:45~54岁组增加的幅度最小。②2007年与199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2007年50~64岁组vs.1992年50~64岁组),无论男女两性,收缩压均明显增加,且男性收缩压的增加幅度大于女性;对于舒张压,男女两性均增加,但女性增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15年间男女两性各年龄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均增加,其中男女两性均是年龄较小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幅最大,但年龄较大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④15年间高血压总的患病率男性由13.2%增加到51.2%,女性由14.0%增加到45.1%;在相同的年龄组(2007年50~64岁组vs.1992年50~64岁组),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07年均明显高于1992年。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升高,但各年龄组之间升高趋势不一致。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年龄较小组别增加幅度最大,但年龄越大,高血压的患病率越高。男女两性高血压患病率在2007年均明显高于1992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血压变化 高血压 患病率
下载PDF
冠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升高的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8
8
作者 贺勇 郑明霞 +4 位作者 崔凯军 张立 冯沅 胡宏德 黄德嘉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6-129,共4页
目的分析造成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各临床因素,并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2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且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基线正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复查CTnI水平,并进行院内随访,... 目的分析造成冠脉介入治疗后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的各临床因素,并探讨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以129例择期行冠脉介入治疗且心脏特异性肌钙蛋白I(CTnI)基线正常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复查CTnI水平,并进行院内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结局。结果边支丢失或血流受损,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以及糖尿病是术后患者CTnI升高的预报因子。CTnI升高组的心肌梗塞率高于CTnI正常组,临床观察发生心绞痛症状者亦较多,且住院时间明显延长。结论介入术后心肌损伤标志物CTnI升高与复杂病变和介入操作并发症有关,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治疗 心肌损伤标志物 肌钙蛋白
下载PDF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被引量:9
9
作者 张立 贺勇 +2 位作者 黄德嘉 梁玉佳 崔凯军 《华西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363-364,共2页
目的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通过分析我院所见 3例患者 ,探讨其发病率、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5 0 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 ,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 3例 (0 6 % )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 目的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通过分析我院所见 3例患者 ,探讨其发病率、病因及治疗方法。结果 :5 0 4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 ,发现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患者 3例 (0 6 % ) ,临床表现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 ,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其中 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造影见 :左前降支远端D型夹层 ,TIMI血流 1级。 6月后造影显示 :夹层自然愈合。结论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心肌缺血的少见原因 ,表现为稳定性心绞痛 ,不稳定性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塞 ,甚至猝死。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可自然愈合 ,所以对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否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或外科手术 (CABG)治疗 ,应根据造影时夹层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 心肌缺血 自然愈合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房颤如何转复为正常窦性心律
10
作者 崔凯军 《家庭医药(就医选药)》 2017年第9期59-60,共2页
我今年65岁,患扩张性心肌病,在正常窦性心律时,可以随时活动;但在房颤发作时,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只能强迫坐位。请问,如何将房颤转复为正常的窦性心律?
关键词 房颤转复 窦性心律 扩张性心肌病 呼吸困难 发作时
下载PDF
利用核糖体展示技术筛选功能性蛋白质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炯 崔凯军 +2 位作者 周建忠 廖建 魏于全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8-33,共6页
核糖体展示(ribosomedisplay)是一种体外筛选功能性蛋白质的有力的工具.利用体外转录和翻译偶联系统可以方便而快捷地完成核糖体展示.筛选系统利用一对能够紧密结合的蛋白质:人锚蛋白(ankyrin)和红血球膜带3蛋白细胞质区域(cytoplasmicd... 核糖体展示(ribosomedisplay)是一种体外筛选功能性蛋白质的有力的工具.利用体外转录和翻译偶联系统可以方便而快捷地完成核糖体展示.筛选系统利用一对能够紧密结合的蛋白质:人锚蛋白(ankyrin)和红血球膜带3蛋白细胞质区域(cytoplasmicdomainoferythrocytemembraneproteinBand3,Cdb3)作为模式分子,希望利用cdb3蛋白通过核糖体展示亲和选择得到锚蛋白基因.用于核糖体展示的人锚蛋白基因结构由组装PCR构建,通过PCR技术引入核糖体展示所需的结构元件.在亲和筛选步骤后,只能利用红血球膜带3蛋白筛选得到锚蛋白基因,而不能利用对照牛血清白蛋白(bovineserumalbumin,BSA)筛选得到,从而说明建立的核糖体展示技术能够正常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展示 体外筛选 功能性蛋白 锚蛋白 红血球膜带3蛋白
下载PDF
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射频消融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宏德 傅华 +2 位作者 崔凯军 杨庆 姜建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3期2676-2677,共2页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经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41~73岁,均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停搏RR长间歇主要发生于心房纤颤... 目的研究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效果。方法经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年龄41~73岁,均合并有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性停搏RR长间歇主要发生于心房纤颤终止时。全部病例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纤颤。基础术式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术,2例患者加上碎裂电位CFAE消融。结果6例患者术中均成功消融。随访6月至3年,1例患者心房纤颤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证实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现象明显好转,无RR长间歇出现。1例无心房颤动发作,但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搏现象加重,最后安置了永久起搏器。结论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快慢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高,复发率低。大部分病例心动过缓明显改善,而不必植入永久起搏器。但仍然需要长期随访,部分病例后期可能仍需要永久起搏器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发性心房颤动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快慢综合征 射频消融治疗
下载PDF
华西医院1980、1990、2000年心衰住院患者调查报告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晓平 祝烨 +4 位作者 崔凯军 李克宏 黄德嘉 胡宏德 郑明霞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4期523-524,共2页
目的 :探讨近年来华西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病因构成、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和用药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方法 :对华西医院 1980、 1990、 2 0 0 0年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全部病例均按照中国心衰调查表格的要求将... 目的 :探讨近年来华西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年龄、病因构成、住院病死率、平均住院日和用药情况等方面的变化。方法 :对华西医院 1980、 1990、 2 0 0 0年心衰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全部病例均按照中国心衰调查表格的要求将病例逐一进行登记。结果 :我们发现住院心衰患者年龄 ,1990及 2 0 0 0年较 1980年明显增高 ;住院心衰患者病因构成 ,3年平均 :风心病 4 3 36 % ,高血压病 2 1 2 4 % ,冠心病 9 73% ,扩心病10 6 1% ,其他 15 0 4 % ;在住院病死率方面 ,2 0 0 0年较 1990年和 1980年有明显下降 ;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3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在用药情况方面 ,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在 3个年组内无统计学差异 ,α -受体阻滞剂的使用明显减少 ,而ACEI、β -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的运用明显增多。结论 :从华西医院 1980、 1990、2 0 0 0年心衰住院患者的比较可见 ,心衰住院患者的年龄推迟 ,住院周期缩短 ,病死率下降 ,且这种差异并非由心脏扩大程度不同所引起 ,这和医疗条件及生活环境的改善 ,尤其是ACEI、β -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拮抗剂的运用明显增多可能有关。在我国西部地区心衰住院患者中 ,风心病仍是心衰的重要原因 ,但高血压病、冠心病及扩心病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 ,尤其是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医院 住院患者 调查报告 心力衰竭
下载PDF
替罗非班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贺勇 徐原宁 +5 位作者 张立 崔凯军 冯沅 祝烨 陈玉成 黄德嘉 《西部医学》 2008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对使用替罗非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7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 目的对使用替罗非班的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评价该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79例,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或低分子肝素联合强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负荷量替罗非班10μg/kg静脉推注大于3分钟,继之以0.10~0.15μg/kg·min速度维持24~36小时。对其中的ST段抬高心肌梗塞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中的极高危者,进行急诊冠脉介入干预。结果院内心绞痛发作5例,心肌梗塞或再梗2例,死亡6例,颅内出血1例,其它出血并发症8例,大多为轻微出血。58例接受冠脉介入治疗,39例造影时冠脉血流达到TIMI3级,8例术中出现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介入治疗患者无一例院内发生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替罗非班是一种具有明确疗效且安全性较好的抗血小板药物,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高危患者及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联合使用替罗非班强化抗血栓治疗,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 替罗非班 冠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人白细胞介素4的原核表达、复性、纯化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炯 崔凯军 +8 位作者 文静 赵志伟 陈平 田聆 阚兵 文艳君 邓洪新 范琳玉 魏于全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66-869,共4页
用PCR方法从pORF-hIL4质粒中扩增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hIL-4)的基因,构建PQE60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目的蛋白的表达。对表达的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进行鉴定,发现hIL-4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波破细菌... 用PCR方法从pORF-hIL4质粒中扩增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hIL-4)的基因,构建PQE60原核表达载体并诱导其目的蛋白的表达。对表达的目的蛋白的可溶性进行鉴定,发现hIL-4基因表达产物在大肠杆菌中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经过超声波破细菌、包涵体提取、洗涤处理后,用5mol/L盐酸胍变性溶解包涵体沉淀,上清稀释复性后透析,再经镍亲和层析进行纯化。纯化后的hIL-4进行TF-1细胞体外增生实验检测其生物学活性后,可用于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 包涵体 复性 纯化 生物学活性 树突状细胞
下载PDF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刺激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义江 黄德嘉 +2 位作者 崔凯军 王树人 王玉芳 《心脏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50-452,共3页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 ( AD)或去甲肾上腺素 ( N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分别暴露于 10 - 7mol/L 的 NA,10 - 7m ol/L 的 AD,NA+酚妥拉明 ( 10 - 7m ol/L) ,NA+艾司洛尔 ( 10 - 7mol/L) ,AD... 目的 :观察肾上腺素 ( AD)或去甲肾上腺素 ( NA)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心肌细胞分别暴露于 10 - 7mol/L 的 NA,10 - 7m ol/L 的 AD,NA+酚妥拉明 ( 10 - 7m ol/L) ,NA+艾司洛尔 ( 10 - 7mol/L) ,AD+酚妥拉明 ( 10 - 7m ol/L)或 AD+艾司洛尔 ( 10 - 7mol/L) 2 4 h。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水平。结果 :NA使凋亡细胞百分率由 ( 4 .2± 1.6) %增加到 ( 10 .0± 5 .0 ) % ( P<0 .0 1;n=8) ,此作用可被艾司洛尔完全抑制 ,而不受酚妥拉明影响。AD与 NA的作用相仿 ,使凋亡细胞百分率增加到 ( 12 .8± 7.9) % ,且 AD诱导的凋亡同样被艾司洛尔完全抑制但不受酚妥拉明的影响。结论 :AD和 NA可能通过激活 β肾上腺素能通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受体 肾上腺素能Β 心肌细胞凋亡 心力衰竭
下载PDF
Vi/Vt比值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丹 李婧 +1 位作者 崔凯军 马敏 《西部医学》 2012年第3期524-526,共3页
目的探讨心室初始除极速度(Vi)与终末除极速度(Vt)比值(Vi/Vt)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经食道内心电图和/或心腔内心电图确诊的宽QRS心动过速患者80例,运用Vi/Vt比值进行... 目的探讨心室初始除极速度(Vi)与终末除极速度(Vt)比值(Vi/Vt)对宽QRS心动过速鉴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1年1月在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就诊并经食道内心电图和/或心腔内心电图确诊的宽QRS心动过速患者80例,运用Vi/Vt比值进行分析,以评价其诊断宽QRS心动过速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Vi/Vt比值诊断宽QRS心动过速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9.7%、86.4%、94.5%、76.0%和88.7%。结论 Vi/Vt比值是宽QRS心动过速鉴别的重要方法之一,充分考虑Vi/Vt比值的影响因素后,能够快速、正确识别诊断宽QRS心动过速,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QRS心动过速 Vi/Vt 室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腺苷对家兔心脏房室结区不同细胞的动作电位的影响
18
作者 姚素波 孙强 +4 位作者 杨庆 贺勇 胡宏德 崔凯军 黄德嘉 《华西医学》 CAS 2002年第2期199-200,共2页
为探讨房室交界区各部位的电生理特性以及腺苷对各部位的动作电位特性的影响 ,本文对 2 0只家兔制作了房室结立体标本 ,用标准微电极技术法记录了不同部位房结区 (AN)、结区 (N)、结希区 (NH)以及冠状窦口周围和三尖瓣 ,二尖瓣房室环上... 为探讨房室交界区各部位的电生理特性以及腺苷对各部位的动作电位特性的影响 ,本文对 2 0只家兔制作了房室结立体标本 ,用标准微电极技术法记录了不同部位房结区 (AN)、结区 (N)、结希区 (NH)以及冠状窦口周围和三尖瓣 ,二尖瓣房室环上的动作电位形态及腺苷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似房结区 ,似结区及似结希区的动作电位图形分布广泛 ,除在传统的房室结可记录到此组动作电位图形外 ,在冠状窦及房室环周围也可记录到类似图形。腺苷对各区细胞的作用也明显不同 ,其共同的作用为缩短动作电位时程 ,减慢心率。结果提示房室交界区或称为广义的房室结是一结构和功能复杂的结合体 ,对其结构和功能结合起来研究才能真正了解其电生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 家兔 心脏房室结区 动作电位 影响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下载PDF
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
19
作者 贺勇 胡宏德 +2 位作者 崔凯军 姜建 黄德嘉 《华西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810-81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及其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2只杂种成年犬,在阻断自主神经状态下行心外膜电生理检查,分成基础对照组,单纯升压组及胺碘酮+升压组,分别测量心房不同位点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及... 目的:探讨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对心房肌电生理性质的影响及其与房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12只杂种成年犬,在阻断自主神经状态下行心外膜电生理检查,分成基础对照组,单纯升压组及胺碘酮+升压组,分别测量心房不同位点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及房颤诱发率。结果:与基础对照相比,单纯升压组MAPD90明显延长,MAPD90离散度(△MAPD90)增大,RT离散度(△RT)增大,房颤诱发率增加。胺碘酮+升压组MAPD90延长,但△MAPD90减小,△RT在慢频率起搏时减小,但起搏频率增快时逐渐增大,房颤诱发率虽高于对基础对照,但与单纯升压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急性心房压力增高后△RT增大,这可能是此时房颤诱发率增高的电生理基础;2)胺碘酮静脉制剂在房压增高时不能有效降低房颤诱发率,推测与这时△RT在快频率起搏时增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压力 心脏电生理 单相动作电位 房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Ⅲ受体拮抗剂对阵发性房颤成功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
20
作者 张恒愉 姜建 +1 位作者 傅华 崔凯军 《西部医学》 2008年第1期94-95,共2页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阵发性房颤成功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50例阵发房颤病人,行左房基质改良术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ARB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左房大小、心功能及有无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阵发性房颤成功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50例阵发房颤病人,行左房基质改良术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ARB组(25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理、左房大小、心功能及有无高血压、器质性心脏病等均相近,对照组术后无干预,ARB组服用科素亚50m g,每天1次,随访(12±6)个月,观察心律情况,作统计分析检验。结果ARB组房颤复发率16%,对照组2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据有无高血压病分层后,ARB组复发率9.1%,对照组33.3%,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对阵发房颤合并高血压患者,ARB期望降低房颤成功消融后的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阵发性房颤 消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