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铁塔观测的深圳大气VOCs垂直分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郑品梅 孙天乐 +5 位作者 朱波 吴浩然 崔卓彦 韩恒霄 古添发 黄晓锋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7,共9页
2018年8~9月,利用深圳市铁塔的11个垂直梯度平台进行了9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锈钢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3种VOCs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垂直高度上VOCs组分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 2018年8~9月,利用深圳市铁塔的11个垂直梯度平台进行了9轮挥发性有机物(VOCs)不锈钢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103种VOCs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不同垂直高度上VOCs组分特征及对近地面臭氧(O_(3))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地面到345m高空VOCs总体污染水平相近,在垂直梯度上变化不大;但烯烃浓度随高度上升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受地面天然源排放的异戊二烯主导.结合典型物种及物种对的分析发现,日间的二次生成、工业排放和光化学反应消耗是影响垂直梯度上VOCs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应用混合层梯度方法对VOCs通量进行计算发现,烷烃(28%)和芳香烃(23%)的通量贡献最多;二氯甲烷(1.93±0.29)mg/(m^(2)·h)、甲苯(1.86±0.39)mg/(m^(2)·h)具有较高的垂直通量值.结合二氧化氮(NO_(2))和O_(3)垂直廓线的关系分析得出,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NO_(2)在300m以上高空达到峰值,更加有利于O_(3)生成,是O_(3)在300m以上高空出现峰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 垂直分布 通量
下载PDF
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潜在源分析——以乌鲁木齐为例 被引量:16
2
作者 刘子龙 代斌 +3 位作者 崔卓彦 刘永高 徐柱 郑新军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62-569,共8页
对2017年乌鲁木齐市的气象参数及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运用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研究了乌鲁木齐市PM_(2.5)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 对2017年乌鲁木齐市的气象参数及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统计分析,探究了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特征,运用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函数(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法(CWT)研究了乌鲁木齐市PM_(2.5)的传输路径和潜在源区。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大气超标污染物主要为PM_(2.5)和PM_(10),除O_(3)外各污染物的浓度均是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温度低、风速小、相对湿度大、乌鲁木齐市三面环山、逆温天气是造成采暖期颗粒物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PM_(2.5)区域传输主要来自西北方向,在采暖期受来自尼勒克县、沙湾县、呼图壁县、阜康市的短距离传输气团影响很大;PM_(2.5)潜在源区主要集中于阜康市、和静县、沙湾县、昌吉市、沙湾县、吉木萨尔县、玛纳斯县,乌鲁木齐市PM_(2.5)浓度同时受外来污染物输入和本地污染源排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 浓度特征 后向轨迹 传输路径 潜在源区
下载PDF
深圳市秋季VOCs空间分布特征与关键减排物种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雪 黄晓锋 +3 位作者 朱波 黄沛荣 崔卓彦 何凌燕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069-4076,共8页
于2019年11月6~9日开展了深圳全市11点位105种VOCs组分的离线观测,评估了深圳市不同区域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圳市总VOCs,总OFP和总SOAFP分别为44.3×10^(-9),27... 于2019年11月6~9日开展了深圳全市11点位105种VOCs组分的离线观测,评估了深圳市不同区域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深圳市总VOCs,总OFP和总SOAFP分别为44.3×10^(-9),272.6和1.1μg/m^(3).从空间分布来看,VOCs,OFP与SOAFP具有相似特征,均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趋势,西北部工业区存在较多工业排放源,是削减VOCs的关键区域.从物种组成来看,体积浓度较高的物种有丙酮、二氯甲烷、乙烷;OFP较高的物种有1,3-丁二烯、甲苯、乙醛;SOAFP较高的物种有甲苯和二甲苯;且甲苯/苯比值表明溶剂排放等工业源对VOCs影响显著.从空间分布差异来看,正丁烷、甲苯和2,3-二甲基丁烷区域差异性较大.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正丁烷、异丁烷、甲苯、二甲苯和1,3-丁二烯作为化学活性较高且本地排放特征最显著的物种,是深圳市区域性O_(3)和PM_(2.5)协同防治的关键VOCs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空间分布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
下载PDF
深圳近地层大气日间VOCs垂直分布特征观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崔卓彦 邱志诚 +4 位作者 孙天乐 程勇 王碧璇 黄晓锋 何凌燕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26-234,共9页
为探究近地层大气日间VOCs(挥发性有机物)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对臭氧(O3)生成的影响,2021年9月,在深圳市气象梯度塔的11个垂直梯度上开展了6轮VOCs离线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02种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地面(0 m)到高空... 为探究近地层大气日间VOCs(挥发性有机物)垂直分布特征以及对臭氧(O3)生成的影响,2021年9月,在深圳市气象梯度塔的11个垂直梯度上开展了6轮VOCs离线罐采样,并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102种组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从地面(0 m)到高空(345 m)VOCs总体污染水平相近,近地层大气垂直混合较为均匀;但烯烃浓度随高度增加下降明显,主要受人为源排放的乙烯变化主导;高反应性的OVOCs(含氧挥发性有机物)在较高垂直梯度上(240~345 m)增长明显,可能是导致O3在高空浓度显著大于地面的原因之一.各垂直梯度上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占比排序均为:OVOCs>芳香烃>烷烃>烯烃>卤代烃>炔烃,乙酸乙酯、乙醛和甲苯是促进O3生成的优势物种.日变化方面,大多数情况下不同高度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浓度均在9:00最高,推测主要受早高峰时段交通尾气排放影响;随着光化学反应的进行,OVOCs浓度在13:00达到最大,推动O3浓度于午间达到峰值.X/E(间,对-二甲苯/乙苯)比值分析也表明,气团在210 m以上高空呈现更明显的老化趋势,增加了OVOCs占比,并进一步促进高空的光化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垂直分布 臭氧生成潜势(OFP) 气团老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