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器发酵与传统发酵红茶的生化成分与感官品质分析
1
作者 张景池 刘琨毅 +6 位作者 赵飞翔 范家坤 王兴华 崔廷宏 韩利艳 蒋勋 赵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期11-18,共8页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 为评价一种红茶发酵机器的适用性,以云抗10号、雪芽100号、矮丰、长叶白毫4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的一芽三叶鲜叶为原料,分别应用发酵机和传统方式发酵,制作滇红茶,通过茶叶生化成分的测定和感官审评,比较两种发酵方式红茶的品质特征。结果发现,机器发酵红茶各项品质数据与传统发酵红茶无显著性差异,且机器发酵红茶各项指标变异系数普遍低于传统发酵红茶,品质更为稳定。相比传统发酵红茶,机器发酵红茶品质略高,且机器发酵用时短,叶温稳定,更适合批量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茶 感官品质 生化成分 机器发酵 传统发酵
下载PDF
数控与传统发酵普洱茶抗氧化活性与化学成分的比较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兴华 念波 +7 位作者 段双梅 严亮 杨瑞娟 崔廷宏 蒋勋 郑文忠 赵明 罗朝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8-143,共6页
分别应用数控与传统方法进行普洱茶发酵,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样品的化学成分,结合电子鼻和感官审评比较发酵样品品质特征,并测定比较出堆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种发酵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 分别应用数控与传统方法进行普洱茶发酵,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发酵样品的化学成分,结合电子鼻和感官审评比较发酵样品品质特征,并测定比较出堆样品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2种发酵过程水浸出物、茶多酚、茶黄素、茶红素、儿茶素含量降低,茶褐素、咖啡碱含量增加,但数控发酵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速度更快,且"堆味"更少。数控发酵出堆样的总抗氧化活性、超氧阴离子清除活性能力低于传统发酵,羟自由基清除活性高于传统发酵,而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二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总之,数控与传统发酵茶叶化学物质变化规律相同,但发酵速度更快,香气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洱茶发酵 数字化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电子鼻
下载PDF
大叶种茶树长穗与短穗扦插育苗对比试验 被引量:5
3
作者 姚启萍 张正艳 +6 位作者 郑文忠 罗朝光 崔廷宏 蒋勋 张军 赵明 王兴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56,共7页
扦插是广泛应用的茶树无性繁殖方式,目前有长穗和短穗两种扦插方法.以矮丰、云瑰、普茶1号、普茶2号和紫娟5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长穗与短穗扦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插穗品种的长穗扦插发根时间均短于短穗扦插;长穗扦... 扦插是广泛应用的茶树无性繁殖方式,目前有长穗和短穗两种扦插方法.以矮丰、云瑰、普茶1号、普茶2号和紫娟5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为材料,进行了长穗与短穗扦插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5个插穗品种的长穗扦插发根时间均短于短穗扦插;长穗扦插苗木超过2 cm的根数量、最大根条长度、着叶数、苗高、茎粗均高于短穗扦插.该试验中的长穗扦插(150.4 d)达到国家Ⅱ级苗木的生长时间少于短穗扦插(245.2 d),出圃率长穗扦插(82.8%)高于短穗扦插(65.7%).试验得出长穗比短穗扦插育苗更有快繁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栽培 云南大叶种 扦插 对比试验
原文传递
云南大叶红茶数字化智能控制加工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罗朝光 王兴华 +1 位作者 崔廷宏 罗梓文 《中国茶叶》 2015年第12期17-18,共2页
滇红是驰名中外的云南传统产品。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对茶产业重新定位,对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要重振云南大叶种红茶的知名度,以打破普洱茶为主体的茶类单一化和同质化格局。同时要求茶产品... 滇红是驰名中外的云南传统产品。云南省人民政府在《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对茶产业重新定位,对茶产品结构进行调整,要重振云南大叶种红茶的知名度,以打破普洱茶为主体的茶类单一化和同质化格局。同时要求茶产品向优质化、功能化方向发展,以实现由产茶大省向产茶强省的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省人民政府 大叶红茶 加工技术 智能控制 数字化 云南大叶种 传统产品 产品结构
下载PDF
干旱胁迫对普洱市茶树为害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柳霞 崔廷宏 +1 位作者 赵远艳 冯彦波 《中国茶叶》 2010年第6期24-25,共2页
一、气象情况2010年3月云南省普洱市平均气温27.1℃,比常年同期偏高0.6℃;3月极端最高温度31.1℃,还未达历史同月最高值32.4℃。导致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量偏少。2009年9月20日至2010年3月20日普洱市半年内的降水量不到常年同期的... 一、气象情况2010年3月云南省普洱市平均气温27.1℃,比常年同期偏高0.6℃;3月极端最高温度31.1℃,还未达历史同月最高值32.4℃。导致干旱的主要气象因素是降水量偏少。2009年9月20日至2010年3月20日普洱市半年内的降水量不到常年同期的50%(普洱市在2010年2月17~18日,3月9~11日,3月19~20日进行了3次人工增雨,否则降水量还要少),其中3月1~20日思茅城区没有降雨。降水量的稀少,蒸发量和日照时数的增加,相对湿度的降低都加剧了干旱,造成农作物普遍缺水受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普洱市 为害 茶树 降水量 平均气温 气象情况 最高温度
下载PDF
几种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姚学坤 杨柳霞 +1 位作者 赵远艳 崔廷宏 《茶叶通讯》 2012年第3期38-39,41,共3页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 为探讨不同生物农药对茶黑毒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苏云金杆菌、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苦参碱为供试药剂,对茶黑毒蛾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分析比较几种药剂对茶黑毒蛾的防效差异和药剂成本,建议生产上交替使用苏云金杆菌350倍液、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400倍液防治茶黑毒蛾3龄前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黑毒蛾 生物农药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生产秋季滇红茶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军 崔廷宏 +4 位作者 郑文忠 姚启萍 罗朝光 王兴华 蒋勋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3期23-29,共7页
茶叶是云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茶在云南茶产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目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红茶热度提升,云南各地涌现出不同品种制成的红茶,由于对品种的适制性研究较少,导致生产的红茶品质参差不齐。本课题针对目前秋季红... 茶叶是云南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茶在云南茶产业中占有很大比例,且目前呈上升趋势。随着近年来红茶热度提升,云南各地涌现出不同品种制成的红茶,由于对品种的适制性研究较少,导致生产的红茶品质参差不齐。本课题针对目前秋季红茶生产现状,选用在云南推广、种植面积较大的10个云南大叶茶无性系品种开展秋季滇红茶的品质差异研究,做好秋季滇红茶的开发,筛选出秋季适制优质红茶的云南大叶茶茶树品种,为云茶产业提质增效提供科技支持。通过对10个云南大叶种无性系良种制作的秋季红茶内含成分分析及感官审评,"木兰1号"、"长叶白毫"、"矮丰"及"云瑰"4个品种适制秋季优质滇红茶,"云梅"、"普景1号"和"短节白毫"3个品种制作的秋季滇红茶品质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红 云南大叶种 茶树品种 适制性
下载PDF
大地0A1号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中施用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郑文忠 罗朝光 +4 位作者 姚启萍 张军 蒋勋 崔廷宏 王兴华 《农业与技术》 2019年第5期19-22,共4页
对"大地0A1号"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旨在为有机茶园中推广使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茶树发芽密度高于对照18. 18%,一芽一叶百芽重高于对照13. 08%,每667m2产鲜叶高于对照42. 74%,每66... 对"大地0A1号"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旨在为有机茶园中推广使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茶树发芽密度高于对照18. 18%,一芽一叶百芽重高于对照13. 08%,每667m2产鲜叶高于对照42. 74%,每667m2增利润比对照多2686元,制茶感官品质与对照基本一致,该肥可供有机茶园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园 “大地0A1号”生物有机肥 肥效比较
下载PDF
云南大叶种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烘青绿茶品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蒋勋 王兴华 +4 位作者 郑文忠 姚启萍 罗朝光 崔廷宏 张军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5期16-22,共7页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 不同茶树品种的鲜叶即使是加工工艺相同,加工出来的茶叶无论是理化成分还是感官品质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只有了解品种的特性,才能充分发挥鲜叶的经济价值,制出品质优良的茶叶。目前,针对云南大叶种适制性的研究,较多是加工普洱茶和滇红茶,对加工烘青绿茶的品质试制性研究较少。本试验以10个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1芽2叶鲜叶为原料,加工成烘青绿茶样品。测定样品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多酚、可溶性糖含量、儿茶素含量;按照烘青绿茶品质特征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发现各品种之间品质差异明显,较适宜制烘青绿茶的茶树品种是“云梅”、“云抗10号”、“长叶白毫”3个品种;“紫娟”、“矮丰”、“云瑰”、“普茶2号”、“普茶1号”5个品种烘青绿茶试制性一般;“普景1号”和“木兰1号”较不适宜制烘青绿茶。其中,“云梅”咖啡碱含量只有1.13%,远低于大多数茶叶内的咖啡碱含量(2%~5%),适宜制作大叶种低咖啡碱烘青绿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大叶种 茶树品种 烘青绿茶 适制性
下载PDF
中翼鼎东植物精华液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中施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文忠 王兴华 +4 位作者 蒋勋 张军 罗朝光 姚启萍 崔廷宏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7期35-39,共5页
对中翼鼎东植物精华液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旨在为有机茶园中推广使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茶树发芽密度高于对照17.66%,夏秋茶鲜叶轮次性增加2轮,每667m^(2)产夏秋茶鲜叶高于对照15.49%,新增利... 对中翼鼎东植物精华液生物有机肥在有机茶园中的应用进行了试验,旨在为有机茶园中推广使用提供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机肥的茶树发芽密度高于对照17.66%,夏秋茶鲜叶轮次性增加2轮,每667m^(2)产夏秋茶鲜叶高于对照15.49%,新增利润比对照多603.2元·667m^(-2);施用后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极好,土壤中全氮、全钾、有机质含量显著增加;喷施后部分内含物质显著升高,提升了茶叶品质;喷施后茶叶产量增加、茶叶品质提升,茶农收入增加,企业提质增效,在云南有机茶园肥料施用中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园 “中翼鼎东植物精华液”生物有机肥 品质及安全性评价 施用效果
下载PDF
三种茶园绿肥的生产试验
11
作者 苏红飞 孙会萍 +3 位作者 崔廷宏 姚学坤 赵远艳 李燕华 《中国茶叶》 2014年第2期26-27,共2页
茶园间作绿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普洱市现有茶园143.66万亩,正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种植茶园绿肥对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有重要意... 茶园间作绿肥是茶叶生产的重要措施,它具有提高土壤养分和有机质含量,增加茶园生物多样性,改善茶园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抑制杂草生长等优点.普洱市现有茶园143.66万亩,正大力建设生态茶园,种植茶园绿肥对普洱市生态茶园建设有重要意义.为了向广大茶农提供优良的绿肥品种和种植技术,2011年在云南普洱茶树良种场的幼龄茶园中进行绿肥种植试验,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生态环境 间作绿肥 生产试验 生态茶园建设 种植技术 有机质含量 生物多样性 普洱市
下载PDF
植物多肽细胞信息传导素在茶园上的喷施试验研究
12
作者 郑文忠 崔廷宏 +3 位作者 张军 蒋勋 王兴华 姚启萍 《农业与技术》 2021年第14期1-4,共4页
喷施植物多肽细胞信息传导素可改善茶树的生理机能,使茶树变得健壮后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对生物农药的依赖和使用。过多的依赖和使用生物农药后,并没有从根本上防治虫害,然而当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以后,茶园天敌... 喷施植物多肽细胞信息传导素可改善茶树的生理机能,使茶树变得健壮后增加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减少生态茶园、有机茶园对生物农药的依赖和使用。过多的依赖和使用生物农药后,并没有从根本上防治虫害,然而当生态系统达到平衡以后,茶园天敌数量增加,虫害自然减少。该试验处理在增加天敌数量、恢复茶园生态平衡方面优于喷施生物农药的对照,对害虫防治效果方面不低于对照,在降低农残蒽醌上的效果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肽细胞信息传导素 天敌 安全性评价 生态系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