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患者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1
作者 陈春霞 陈向凡 +2 位作者 顾海燕 徐冠华 崔志明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250-256,共7页
目的:系统综述肝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肝癌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查找肝... 目的:系统综述肝癌患者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肝癌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查找肝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相关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2年4月,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研究文献13篇,其中英文1篇、中文12篇,共纳入2 35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肝癌TNM分期、Child-pugh分级、贫血、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是肝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性别、婚姻状况、是否伴有乙型肝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因素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危险因素较多,其中年龄、BMI、肝癌TNM分期、Child-pugh分级、贫血、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7项为肝癌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主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营养不良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风险评估工具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孙丽 顾海燕 +1 位作者 徐冠华 崔志明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0-654,共5页
对现有的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风险评估工具种类、使用方法及在人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寻找适合于我国不同人群的早期评估筛查方法。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肌少症 评估工具 筛查 综述
下载PDF
面向知识图谱的会话式机器阅读理解研究综述
3
作者 胡娟 奚雪峰 崔志明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8,共12页
对话式机器阅读理解随着数据集的发展而发展,目的在于让机器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多轮对话。但现有的模型方法无法从对话历史中捕获到与当前问题最相关的历史信息,模型的推理能力较差,很难获取实体间的隐含信息。知识图谱应... 对话式机器阅读理解随着数据集的发展而发展,目的在于让机器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能够进行多轮对话。但现有的模型方法无法从对话历史中捕获到与当前问题最相关的历史信息,模型的推理能力较差,很难获取实体间的隐含信息。知识图谱应用于推理问答是当前的一大研究热点。知识图谱技术可以推断出实体间的隐含关系,应用于推理问答则能够提升模型的推理问答能力,提高预测的准确率。近年来,知识图谱推理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知识图谱推理问答的发展。对基于知识图谱的会话式机器阅读理解从三方面进行总结:介绍了会话式机器阅读理解领域的数据集以及当前的一些典型的模型方法,并对模型的性能和优缺点作了简要的分析与比较;介绍了知识图谱的定义、架构以及四大核心技术,并简要介绍了三大类知识图谱推理问答的模型方法;最后总结工作,并根据会话式机器阅读理解的数据集特点和知识图谱推理问答模型的缺点,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阅读理解 多轮对话 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推理问答
下载PDF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分析
4
作者 洪鸿翔 徐冠华 崔志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20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 目的:探究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88例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方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术后2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NDI均呈现下降趋势,观察组NDI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周、术后2个月JOA评分均呈现升高趋势,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JOA评分均较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有利于降低患者NDI,改善JOA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 K线阴性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日本骨科协会评分
下载PDF
老年骨质疏松合并肌肉减少症诊断与护理评估新进展
5
作者 孙丽 崔志明 +1 位作者 顾海燕 徐冠华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47-451,共5页
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都是与增龄相关的全身进行性骨骼肌肉疾病,与不良预后风险增加相关,如跌倒、骨折、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症及肌少症患者开展快速评估、早期诊断,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干预,... 骨质疏松症和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都是与增龄相关的全身进行性骨骼肌肉疾病,与不良预后风险增加相关,如跌倒、骨折、活动障碍等,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骨质疏松症及肌少症患者开展快速评估、早期诊断,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干预,以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尤为重要。本文对骨质疏松症和肌少症的诊断及其护理评估要点进行综述,以期为骨质疏松症合并肌少症患者建立可行性的、规范化的诊断和评估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肌肉减少症 肌少-骨质疏松症 老年人 护理评估
下载PDF
技术预见“市场德尔菲法”的特点及实施程序探讨 被引量:28
6
作者 崔志明 万劲波 +1 位作者 孟晓华 施琴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3-17,共5页
在对技术预见中“经典德尔菲法”与“大规模德尔菲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德尔菲技术预见模式———“市场德尔菲法”,进而探讨了“市场德尔菲法”的产生与应用意义、特点及实施程序。
关键词 德尔菲法 市场 实施程序 大规模 技术预见 模式 产生 特点 经典 意义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
7
作者 崔志明 保国锋 +3 位作者 蔡卫华 李卫东 袁锟 徐冠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614-1616,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 [目的]探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2001年1月~2003年2月手术治疗56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随访10d,1、3个月、1年和2年,记录患者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术前82.1%的患者有下肢麻木,术后10d,1、3个月、1年和2年分别有43.6%、39.I%、36.6%、35.3%和35.7%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与年龄和神经根直径无关。[结论]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1个月内下肢麻木恢复最快,术后1年和2年下肢麻木发生率为35.3%和35.7%,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 手术治疗 手术疗效 麻木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8
作者 崔志明 保国锋 +2 位作者 蔡卫华 李卫东 陈霞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2期50-50,59,共2页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1-01/2005-0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美洛西林6g预防感染,地塞米...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于2001-01/2005-0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行后路髓核摘除术,术后常规应用美洛西林6g预防感染,地塞米松10mg和速尿20mg脱水,止血敏3g和止血芳酸400mg止血。术后3d开始直腿抬高锻炼以减轻术后神经根粘连,1周后用五点支撑法锻炼腰背肌,3周后在腰围保护下下地活动,腰围使用1个月,术后3个月恢复轻工作,半年恢复原工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间盘CT扫描,根据日本骨科学会腰椎29分评分法(JOA)进行评分,术中记录受压神经根直径。术后10d,1,3,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下肢麻木发生率。结果纳入患者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术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下肢麻木发生率76%,术后10d,1,3,12个月下肢残留麻木率分别为34%,25%,22%,21%。术后12个月旁侧型突出、中央型突出、极外侧型突出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分别为21%,9%,67%。术后12个月椎间盘钙化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发生率为65%。术后下肢残留麻木与手术年龄、受累神经根直径有关,与病程和术前JOA评分无关。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部分患者残留下肢麻木,术后12个月麻木发生率为21%,推测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影响下肢麻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腰椎 外科手术 感觉减退
下载PDF
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被引量:21
9
作者 崔志明 万劲波 +1 位作者 浦根祥 施琴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12,共4页
文章在强调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我国进行技术预见和选择国家关键技术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和将要开展的技术预见和国家关键... 文章在强调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对技术预见与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的异同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我国进行技术预见和选择国家关键技术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目的是为正在我国开展和将要开展的技术预见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提供必要的背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预见 国家关键技术选择 基本原则 中国 技术创新
下载PDF
我国高科技园区技术预见的程序与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崔志明 孟晓华 +1 位作者 万劲波 施琴芬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30-33,共4页
对世界技术预见发展简况进行了回顾,提出我国高科技园区技术预见的具体实施程序,并对实施技术预见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高科技园区 技术预见 程序 市场德尔菲法 中国
下载PDF
技术预见的主体、基本原则及活动类型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志明 万劲波 +1 位作者 孙中峰 浦根祥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3年第6期32-35,14,共5页
关键词 技术预见活动 活动主体 活动类型 经典德尔菲法
下载PDF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8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崔志明 贾连顺 +7 位作者 周许辉 李卫东 徐冠华 保国锋 孙郁雨 王玲玲 朱乐银 崔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64-1768,共5页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7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6~58岁,病程8~24个月;病变节段:均为单节段,C4~55例,C5~6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置换后... 回顾性分析2007-05/2008-07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和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收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36~58岁,病程8~24个月;病变节段:均为单节段,C4~55例,C5~63例。全部患者均采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置换后3个月行JOA评分,摄置换节段前屈后伸位、左右侧屈位X射线平片,观察假体置入后的稳定性及置换颈椎节段的活动度。结果显示置换过程中和置换后未出现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并发症,平均置换时间135min。8例患者均进行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13个月,所有患者置换后症状明显缓解。JOA评分由置换前平均8.9分(6~12分)增加到置换后第3个月平均15.2分(12~17分)。置换后3个月置换节段前屈后伸活动范围平均5.3°(4.3°~6.1°);左右侧屈活动范围分别为平均3.4°(2.8°~4.3°)和3.5°(2.9°~4.3°)。假体无偏移或下沉。末次随访未发现置换节段异位骨化、假体松动、下沉或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提示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近期临床效果良好,能维持颈椎正常的活动范围和生理曲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关节成形术 置换 颈椎间盘假体
下载PDF
自制带压力感受器神经根安全拉钩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崔志明 保国锋 +2 位作者 李卫东 徐冠华 张金波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5期7044-7046,共3页
目的:确立患者腰骶神经根可以耐受的单次最大拉力,制定神经根耐受牵拉的安全阈值,是自行设计神经根安全拉钩的最终意义。方法:于2004-10/2006-1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 目的:确立患者腰骶神经根可以耐受的单次最大拉力,制定神经根耐受牵拉的安全阈值,是自行设计神经根安全拉钩的最终意义。方法:于2004-10/2006-12选择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患者共56例,其中L4~532例,L5/S124例。实验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知情同意。术中应用Keypoint型诱发肌电仪进行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的监测,同时记录牵拉神经根的力和牵拉时间。结果:术中出血50~320mL,平均约120mL;手术时间90~180min,平均130min;术中12例患者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此时神经根拉力为(4.10±0.25)N。术后有11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8例下肢残留麻木。其余44例患者术中监护波形稳定,术后有16例患者出现下肢麻木,随访结束时仍有5例下肢残留麻木。结论:应用自制神经根安全拉钩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更精确的计算需暴露的手术野,降低神经根牵拉性损伤的概率,提高治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经根 拉钩 腰椎后路 椎体间融合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崔志明 李卫东 +4 位作者 保国锋 徐冠华 孙郁雨 王玲玲 朱乐银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1619-1621,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发生率和神经根耐受牵拉的阈值。[方法]应用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共116例,术中应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进行监测,记录SEP潜伏期和SEP波幅、神经根...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中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发生率和神经根耐受牵拉的阈值。[方法]应用神经根安全拉钩完成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手术共116例,术中应用节段性皮神经刺激体感诱发电位技术进行监测,记录SEP潜伏期和SEP波幅、神经根拉力和牵拉时间。术后10 d、1个月、3个月、1年进行随访,记录JOA评分。[结果]术中共有19例患者出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此时神经根拉力为(4.1±0.45)N,累积拉力为(42.89±2.96)N*min,明显高于潜伏期和波幅平稳组和好转组,术后FBSS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后两组。[结论]术中神经根的牵拉损伤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后早期引起腰椎手术失败综合证(fail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的主要原因,单次神经根拉力小于(4.1±0.45)N或累积拉力小于(42.89±2.96)N*min,发生神经根牵拉损伤的几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融合术 内固定 神经根 牵拉损伤
下载PDF
下颈椎不稳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早期发病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崔志明 贾连顺 倪斌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6期2402-2403,共2页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 目的探讨下颈椎不稳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早期发病的关系。方法对76例OPLL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行颈椎X线摄片、CT及MRI检查。在颈椎屈曲/伸展侧位片上测量全颈椎活动范围、椎体水平移位及成角程度,根据MRIT2加权像观察脊髓内高信号变化,并与临床资料对比分析。结果OPLL患者颈椎屈伸范围比正常人明显减小(P<0.01),下颈椎不稳发生率比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OPLL合并下颈椎不稳的患者,神经系统受损程度和脊髓受压程度不平行,产生重于影像学表现的临床症状。结论下颈椎不稳加速OPLL症的发生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颈椎不稳 后纵韧带骨化症 颈椎 OPLI 病因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术后下肢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13
16
作者 崔志明 保国锋 +2 位作者 蔡卫华 李卫东 袁锟 《颈腰痛杂志》 2007年第5期377-379,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80例,行后路减压,术后随访10天、1个月、3个月和1年。所有患者均检查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减压术后残留麻木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各80例,行后路减压,术后随访10天、1个月、3个月和1年。所有患者均检查神经功能和残留症状。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前76.2%患者有麻木,术后10天、1月、3月和1年分别有33.7%、25.0%、22.5%和21.3%的患者下肢残留麻木,与手术年龄、神经根直径、椎间盘突出类型和椎间盘钙化有关。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前81.3%患者有麻木,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和1年分别有42.5%、38.8%、33.7%和36.3%的患者残留麻木,与病程、术前JOA评分和椎管狭窄类型有关。结论术后1年下肢残留麻木的发生率,腰椎间盘突出症为21.3%,腰椎管狭窄症为36.3%。推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组织的潜在恢复能力明显高于腰椎管狭窄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手术 手术疗效
下载PDF
测力神经根拉钩的实验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崔志明 保国锋 +4 位作者 张金波 徐冠华 李卫东 孙郁雨 朱乐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0期5857-5860,共4页
背景:神经根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传统的神经根拉钩无法量化神经根的拉力,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的:为防止腰骶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根据腰椎管和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拟研制一种可以测量神... 背景:神经根拉钩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和腰椎融合术中必需的器械,传统的神经根拉钩无法量化神经根的拉力,容易引起神经根的过度牵拉。目的:为防止腰骶神经根的牵拉性损伤,根据腰椎管和腰骶神经根的解剖学特点,拟研制一种可以测量神经根牵拉力的新型神经根拉钩。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电生理动物实验,于2004-04/2007-10在江苏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完成。材料:清洁级健康12周龄雄性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轻度牵拉组、中度牵拉组、重度牵拉组,10只/组。方法:测力神经根拉钩由带压力感受器的拉钩、固定支架和显示器3部分组成。拉钩通过固定支架与手术床固定,牵拉神经根的拉力通过显示器显示。各组兔均全椎板切除显露双侧骶1神经根,轻、中、重度牵拉组分别用测力神经根拉钩给予0.4N,1N,1.8N拉力水平牵拉左侧骶1神经根,对照组不牵拉。记录神经根牵拉比率,以神经根水平牵拉距离占椎管横径的百分比表示。在牵拉1,5,10min及去除牵拉后1,5,10min记录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主要观察指标:牵拉力与神经根牵拉比率、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与轻度牵拉组比较,中、重度牵拉组神经根牵拉比率均显著升高(t=3.54,P<0.01)。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无明显变化(t=1.48,P>0.05);中、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t=2.48,P<0.05;t=4.15,P<0.01),神经根去除牵拉10min后,前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接近正常(t=2.36,P>0.05),后者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缩短(t=3.86,P<0.05),且此时重度牵拉组体感诱发电位P1波潜伏期延长超过对照组潜伏期10%。结论:牵拉力越大,神经根牵拉比率越高,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越长。应用带压力感受器的测力神经根拉钩比传统神经根拉钩安全可靠,可以最大程度牵拉神经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拉钩 牵拉 体感诱发电位 潜伏期 腰骶神经根
下载PDF
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7
18
作者 崔志明 张金波 +7 位作者 保国锋 崔道然 李卫东 徐冠华 孙郁雨 王玲玲 朱乐银 崔颖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9年第1期53-55,52,共4页
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 目的研发设计一种用于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及植入的配套工具。方法根据国人腰椎关节突关节的解剖学测量和影像学资料的分析,设计一种用于关节突关节融合的融合器,该融合器由同种骨植入材料制成,其构造由一圆柱体中心嵌入一椭圆体。植入该融合器需要配套工具,包括定位器、工作通道、钻头和植入器。结果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结构简单,与关节面接触面积大,植入后不易移位。配套工具既可以满足开放手术需求,也可以满足微创经皮手术的要求,可以将融合器植入关节突关节面合适的位置,手术器械操作简单,植入精度高。结论腰椎关节突关节融合器及其配套工具是值得推广应用的新型医疗器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关节突关节 融合器 器械
下载PDF
p型单晶硅涂源掺锰新方法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志明 巴维真 +2 位作者 陈朝阳 蔡志军 丛秀云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1-23,共3页
研究了扩散源的浓度与掺杂后硅材料补偿度之间的关系。以MnCl2·4H2O乙醇溶液为扩散源,涂在初始电阻率为3.8?·cm的p型单晶硅片表面,在高温(1200℃)下掺杂锰后,在室温避光条件下,用SDY—5型双电测四探针仪测样品电阻率ρ。改变... 研究了扩散源的浓度与掺杂后硅材料补偿度之间的关系。以MnCl2·4H2O乙醇溶液为扩散源,涂在初始电阻率为3.8?·cm的p型单晶硅片表面,在高温(1200℃)下掺杂锰后,在室温避光条件下,用SDY—5型双电测四探针仪测样品电阻率ρ。改变扩散源的浓度重复实验,用XRD对扩散后的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硅片表面浓度为23.4×10–8mol/cm2时,扩散后样品体电阻率的径向不均匀度在5%以内,扩散后硅片的补偿度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扩散源 补偿度 固相反应 锰硅化物
下载PDF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被引量:5
20
作者 崔志明 李卫东 +5 位作者 保国锋 徐冠华 孙郁雨 朱乐银 王玲玲 崔颖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5期458-459,共2页
关键词 后路椎间盘镜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 治疗方法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