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桥式”固定法与“蝶式”固定法对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损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黄路路 崔益鸿 徐慧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944-950,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桥式”固定法与“蝶式”固定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管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8例,将使用“蝶式”固定法固定穿刺针的4... 目的:对比分析“桥式”固定法与“蝶式”固定法应用于动静脉内瘘血管损伤中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人民医院收治的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8例,将使用“蝶式”固定法固定穿刺针的4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使用“桥式”固定法固定穿刺针的49例患者作为试验组。比较2组固定第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动静脉内瘘血管情况、透析情况、舒适度及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固定第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穿刺处静脉管径、肱动脉血流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透析机泵速<200 mL/min、静脉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舒适度高于对照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桥式”固定法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减少动静脉内瘘血管损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式”固定法 “蝶式”固定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血管损伤 舒适度 并发症
下载PDF
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益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17期2650-2651,共2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04例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62%,低于对照组的26.9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HD)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04例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2)和观察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结果实施风险管理6个月后,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9.62%,低于对照组的26.92(P<0.05),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8.08%,高于对照组的82.69%(P<0.05)。结论对HD护理实施风险管理,明可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
下载PDF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3
作者 崔益鸿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634-634,共1页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38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3个月后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情绪、角色、躯体及总体生活质量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4
4
作者 崔益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21期3263-3264,共2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为(30.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3)和观察组(n=2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AS和SDS评分为(30.24±3.26)和(42.01±5.2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51±5.75)和(45.89±6.73)(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可显著消除或改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护理 血液透析 焦虑 抑郁
下载PDF
脑出血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5
作者 崔益鸿 《社区医学杂志》 2004年第6期62-63,共2页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为神经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常有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血压升高,严重时昏迷,瞳孔不等大.轻型脑出血可以治愈,甚至恢复工作,重症者死亡率高.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我科自2000年以...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出血,为神经科常见急症,起病急,常有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语、意识障碍、血压升高,严重时昏迷,瞳孔不等大.轻型脑出血可以治愈,甚至恢复工作,重症者死亡率高.是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的一种疾病.我科自2000年以来,加强了对脑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不但能有效地预防再出血,并对患者的康复有积极的作用.现将护理健康教育措施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健康教育 脑出血 住院患者 脑实质 血压升高 常见 肢体瘫痪 恢复工作 措施 作用
下载PDF
癫痫患者的健康指导
6
作者 崔益鸿 《基层医学论坛(B版)》 2006年第10期942-942,共1页
关键词 癫痫患者 健康指导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护理健康教育 神经元异常放电 反复发作 悲观失望心理 癫痫病人
下载PDF
营养干预对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钙磷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3
7
作者 徐慧 崔益鸿 +3 位作者 翁丽娜 贲国平 王德琴 赵明杰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1年第3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2018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 目的:探讨营养干预对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2018年2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年龄、性别、原发疾病、已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为期3个月的营养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和钙磷代谢的变化,以及透析后两组患者外周血营养指标和钙磷代谢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维持性血液透析后,血清TP、ALB、PA、HGB水平均较透析前高,且透析后,营养干预组患者血清TP[(66.28±2.65)vs(63.26±2.84)g/L]、ALB[(33.96±1.14)vs(32.22±1.33)g/L]、PA[(206.58±13.90)vs(191.38±12.95)mg/L]及HGB[(99.56±3.20)vs(96.60±3.46)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维持性血液透析后,两组患者血清血钙水平均较透析前高,血清血磷、钙磷乘积及iPTH水平均较透析前降低,且透析后,营养干预组患者血清血钙[(1.48±0.17)vs(1.19±0.18)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血磷[(2.77±0.34)vs(3.67±0.25)mmol/L]、钙磷乘积[(4.06±0.59)vs(4.38±0.75)mmol2/L2]及iPTH[(260.30±53.72)vs(282.12±57.18)ng/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可改善肾衰竭患者营养状况,使得钙磷代谢紊乱得到更好的纠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衰竭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状况 钙磷代谢 营养干预
下载PDF
血液透析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价值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刘红梅 崔益鸿 袁道英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7期163-164,共2页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 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护理中人性化服务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90例行血液透析患者,经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人性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焦虑和抑郁的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3.33%、7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和抑郁评分为(35.9±4.7)分、(36.1±5.9)分,对照组为(46.1±5.8)分、(47.1±5.6)分,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中实行人性化服务,护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护理 人性化服务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0
9
作者 翁丽娜 崔益鸿 徐玮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773-777,共5页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海安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围度、皮褶厚度、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 目的研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4月在海安县人民医院血液透析室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2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基线资料、临床资料、围度、皮褶厚度、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血红蛋白指标水平和慢性病自我效能、抑郁焦虑、医学应对方法、家庭功能、社会支持度。引入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营养状况正常125例,营养不良75例,营养不良率为37.50%。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单因素中,年龄≥60岁、无陪伴、月收入<3 000元/月、无医保、透析病程>60个月、透析频率每周≤2次、透析时间<4 h/次、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频率≤2次/周、深静脉插管患者的营养不良率均高于年龄<60岁、有陪伴、月收入≥3 000元/月、有医保、透析病程≤60个月、透析频率每周>2次、透析时间4 h/次、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频率>2次/周和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病自我效能低、存在抑郁焦虑、应对方法消极和家庭功能一般及社会支持度一般患者营养不良率均高于慢性病自我效能高、无抑郁焦虑、应对方法积极和家庭功能良好、社会支持度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不良患者上臂围度、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总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筛查,结果显示,陪伴、月收入、透析病程、透析频率、透析时间、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频率、应对方法、家庭功能和社会支持度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较高,且影响因素多样。定期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早期筛查与辨别影响营养状况因素、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应预防措施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 营养 状况 因素
下载PDF
白噪音干预对于长期血透患者疲乏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翁丽娜 崔益鸿 徐玮 《海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465-467,共3页
疲乏是一个广泛存在的现象,在健康人中疲乏是对长时间强烈活动的生理反应,并且通常不会对日常活动造成影响。患病的人尤其是长期慢性疾病患者将疲乏描述为无法抗拒的疲倦感,感到精力枯竭无法完成日常工作,懒惰或缺乏耐力,没有活力。
关键词 白噪音 透析 疲乏
下载PDF
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干预在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
11
作者 孙慧 崔益鸿 +1 位作者 黄路路 徐慧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3年第13期1973-1977,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18例。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干预在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4月—2022年4月医院收治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118例。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各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遵医行为、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人格分型的“一点二源”适应性干预应用于尿毒症血液透析中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提高自护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分型 “一点二源” 适应性护理干预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自护能力 并发症
下载PDF
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中的应用
12
作者 黄路路 崔益鸿 +2 位作者 翁丽娜 孙慧 邓晓妹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21年第7期49-52,共4页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自愿的方法组圈,圈员9人,应用头脑风暴法及权重评价法选定主题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品管圈活动按计划、实施、确认、处置4个阶段,10个基本步骤...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自愿的方法组圈,圈员9人,应用头脑风暴法及权重评价法选定主题为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品管圈活动按计划、实施、确认、处置4个阶段,10个基本步骤: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来进行。活动时间为2019年3月18日—9月14日。结果通过应用品管圈活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由实施品管圈活动干预前的77.8%提高到干预后的97.7%。结论应用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及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使用规范率,同时改善了护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降低因护理导致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管圈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 规范率
下载PDF
FOCUS-PDCA循环管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益鸿 黄路路 吕忠美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8期1322-1325,共4页
目的:探究FOCUS-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对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FO... 目的:探究FOCUS-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对空腹血糖水平、低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FOCUS-PDCA循环管理护理。对比两组空腹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开始透析时、透析2h后及透析结束时血糖水平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透析1h、2h、3h、4h低血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CUS-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可有效预防低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CUS-PDCA 糖尿病肾病 血液透析 空腹血糖 低血糖
下载PDF
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于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6
14
作者 崔益鸿 王德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0年第1期194-196,F0003,共4页
目的探究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于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团体... 目的探究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于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团体动力学干预为指导方案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各项生化指标、创伤后成长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白蛋白、血磷、血钙、血钾、肌酐及尿素氮等生化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干预1个月后WHOQOL-100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 <0.05),且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团体动力学干预应用于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白蛋白、血磷等生化指标水平,对于改善其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动力学干预 中青年 血液透析 创伤后成长评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血压控制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仲海峰 黄新忠 +4 位作者 周永华 王德琴 崔益鸿 申宜梅 高健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28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MHD且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PDCA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高血压症状的临床意义。方法100例MHD且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随机分为PDCA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PDCA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临床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高血压治疗达标率、收缩压变异性(SBP-CV)、舒张压变异性(DBP-CV)、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PDCA组的血压达标率89.13%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4,P=0.036<0.05)。PDCA组患者SBP-CV(5.44±1.53)、DBP-CV(3.85±1.32)低于对照组的(6.51±1.62)、(4.63±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C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7%低于对照组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80,P=0.018<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改善MHD患者高血压达标率和血压变异性,从而促进MHD患者高血压治疗规范化和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血压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卢宏伶 崔益鸿 +1 位作者 翁丽娜 徐慧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36期4066-4069,共4页
目的分析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 目的分析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透析性低血压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120例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60例采用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透析总次数,透析后1 h、2 h、3 h及4 h低血压发生情况,护理3个月后的生化指标[包括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血红蛋白(Hb)及胆固醇(TC)]、生活质量SF-36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透析后1 h、2 h、3 h及4 h低血压发生率及低血压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3个月后的ALB、PAB、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T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3个月后,观察组SF-36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58/60),对照组为68.3%(41/6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性低血压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全面规范化督导式护理 透析性低血压 生活质量
下载PDF
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炎症、营养状态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德琴 缪娴静 +3 位作者 周永华 崔益鸿 陈宇 高健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2期1472-1475,共4页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及营养状况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将68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33例,...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液透析(high permeable hemodialysis,HPD)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及营养状况方面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将68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为33例,对照组为35例,观察组使用HPD治疗,而对照组使用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周期为12个月,对治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超敏C反应蛋白)及营养状况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 thickness,IMT)、血流及肾功能、炎症及营养状况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以上指标的改善情况更为明显。结论MHD患者是心血管疾病的易发高危人群。HPD治疗在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减轻炎症反应及在改善营养状态进展中都具有积极的影响,进而改善MHD患者的预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透析 炎症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家庭支持及人格特质与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徐梅 崔益鸿 王德琴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4期69-72,共4页
目的综合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格特质、家庭支持情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0例,分析患者人格特质、家庭支持与生存质量间的关系。结果... 目的综合分析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人格特质、家庭支持情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江苏省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90例,分析患者人格特质、家庭支持与生存质量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与家庭支持量表(PSS-Fa)评分分别为(57.64±9.82)、(40.71±6.27)分,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量表中掩饰性(L)得分为(5.37±1.06)分,神经质(N)得分为(5.92±1.71)分,内外向(E)得分为(7.32±3.02)分,精神质(P)得分为(6.21±2.49)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E、L与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呈正相关(r>0,P<0.05),而P、N和生活质量呈负相关(r<0,P<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E、L与家庭支持及生存质量呈正相关,N、P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L、E与家庭支持呈正相关,P与家庭支持呈负相关(P<0.05)。效应分解显示,N、P与生存质量存在负向效应,L、E与生存质量存在正向效应(P<0.05)。EPQ-RSC对PSS-Fa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SS-Fa对SF-36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EPQ-RSC对SF-36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P<0.05)。结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家庭支持及人格特质都具有相关性,应通过人格特质分析及家庭支持社会度的提升能够帮助患者提升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液透析 家庭支持 人格特质 生存质量
下载PDF
不同时间段进食对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糖影响的临床实验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翁丽娜 崔益鸿 徐玮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1年第10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进食对于患者血糖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制定饮食计划帮助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预防低血糖等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进食对于患者血糖的影响,并通过分析制定饮食计划帮助患者顺利完成透析治疗,预防低血糖等事件发生,并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海安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根据规定进食计划和患者自主进食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8例,进食时间和定量),对照组(48例,常规进食),分别对两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不同进食阶段对于血糖变化的影响进行观察,以及治疗2个月后进行营养指标的测定,进而可以探讨进食时间对血液透析患者血糖的影响及相应的发生机制,为指导透析中选择最佳的进食时间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1)患者的血糖水平在第2h到第3h的下降幅度最大,于透析3h时达到最低血糖监测值;2)对照组的低血糖发生率为10.4%,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为2%,表明不同时段的饮食干预对低血糖的发生有改善作用;3)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干预后,2个月后观察组的营养状态优于对照组;4)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不同时间节段的科学定量进食可减少患者在透析过程中低血糖的发生,并促进患者后期营养状态的恢复,帮助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血液透析患者 不同时间段进食 低血糖
下载PDF
持续性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丙型肝炎病毒的单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袁小莉 崔益鸿 +1 位作者 孙慧 仲海峰 《肝脏》 2021年第2期202-204,共3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MHD)感染丙型肝炎(HCV)的因素,并探讨临床防控措施。方法将240例行MHD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对感染HCV可能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40例行MHD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乙型...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透(MHD)感染丙型肝炎(HCV)的因素,并探讨临床防控措施。方法将240例行MHD治疗的患者列入对照组,对感染HCV可能原因进行单因素分析;将240例行MHD治疗的患者列入观察组,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观察临床干预效果。结果乙型肝炎病史、手术史、输血史、透析年限≥3年、透析频率>2次/周、异地透析次数≥3次和复用透析器等,是MHD患者感染HCV的可能单因素;经过临床干预后,观察组的HCV感染认知度、HCV感染率、MHD不良反应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MHD治疗患者感染HCV的单因素有乙型肝炎病史、手术史、输血史、透析年限、透析频率、异地透析和复用透析器等;对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针对性临床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HCV感染的认识度,降低HCV感染率和MHD不良反应,改善疾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透 丙型肝炎 单因素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