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莱州湾晚第四纪底栖有孔虫分布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守军 崔肖辉 +5 位作者 徐华 张卓 赵秀丽 高宗军 刘强 刘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7-301,共15页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有孔虫定量统计分析,共鉴定出底栖有孔虫15属32种。根据底栖有孔虫的丰度和分异度等分布特征和AMS14 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晚第四纪以来研究区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通过与全球海面变化曲线对比,发现其与MIS7、MIS5和MIS1阶段的高海面有良好的对应关系。样品的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有孔虫化石组合,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为河口-滨岸浅海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海相地层顶、底板高程和厚度的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期间发生过不同期次、不同强度的构造活动,而进入全新世以后构造活动相对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晚第四纪 底栖有孔虫 海相地层 古环境意义
下载PDF
哈山地区稠油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守军 刘晓 +2 位作者 王延章 蔡宏兴 崔肖辉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9-32,152,共4页
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哈山地区及周边油样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的稠油特征及成因,为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密度和黏度在平面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纵向上由深到浅原油物性及族组成... 综合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方法,对哈山地区及周边油样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区的稠油特征及成因,为下步滚动勘探开发指明方向。结果表明:该区原油密度和黏度在平面上具有"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特点,纵向上由深到浅原油物性及族组成特征有变差趋势。通过原油饱和烃气相色谱、轻组分色谱峰、萜类、萘系列化合物、三芳甾烷系列化合物、芳烃生物标志物、咔唑类及其他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含量变化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稠油成因复杂,是生物降解、氧化、水洗、逸散及二次充注综合作用的结果。二次充注发育、散失作用弱的区域为滚动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对研究复杂稠油的成因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成因 族组成 气相色谱 二次充注 哈山地区
下载PDF
潍坊北部晚第四纪介形类与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守军 陈宇慧 +4 位作者 赵秀丽 王丽丽 崔肖辉 刘强 刘晓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1期1-11,共11页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 盐度、温度等环境变化对介形类的属种组合、丰度、分异度等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对莱州湾南岸地区潍坊北部的GK59孔、GK74孔、GK79孔、GK89孔的介形类样本的实验处理和分析,对以Neomonoceratina delicate,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Pontocythere spatiosus,Leptocythere ventriclivosa为优势的海相介形类和以Candoniella albicans,Candoniella pellucida,Ilyocypris subbradyi,Ilyocypris subpulchra为优势的淡水介形类进行划分,并与周边已知钻孔进行对比,认为此区域共发育三个海侵层,第Ⅲ海侵层和第Ⅱ海侵层发生在晚更新世,分别对应晚沾化海侵和献县海侵,第Ⅰ海侵层发生在全新世,对应黄骅海侵。并总结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层序和海侵范围,阐明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海侵 晚第四纪 潍坊北部 环境演变
下载PDF
Ca/Mg比值对古环境的指示意义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4
作者 张祥玉 李守军 +3 位作者 赵秀丽 崔肖辉 章磊 王德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9-16,共8页
Ca/Mg比值作为古环境的判断指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导致其揭示的古气候意义还无法统一。本研究通过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坨712井、博16井、辛15井、梁28井、樊128井、樊31井的样品进行Ca、Mg元素的EDTA容量... Ca/Mg比值作为古环境的判断指标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其影响因素的多样性,导致其揭示的古气候意义还无法统一。本研究通过对济阳坳陷东营凹陷的坨712井、博16井、辛15井、梁28井、樊128井、樊31井的样品进行Ca、Mg元素的EDTA容量法分析,得出Ca/Mg比值对古环境的盐度、酸碱度具有指示作用,Ca/Mg比值与盐度和酸碱度均呈正相关,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同时提出利用Ca/Mg比值进行相关研究时出现数值交叉或与所规定指标不相符的可能原因:(1)同一地区,同一时期的岩石,岩性发生了变化;(2)同一地区,相同岩性的岩石,不在同一层位;(3)同一地区,同一岩性的岩石,其母岩的来源不同。该研究为今后运用Ca/Mg比值恢复古环境和进行沉积相划分等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g比值 影响因素 指示作用 古环境
下载PDF
义北油田大43块沙四上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李守军 刘强 +5 位作者 张明星 闵伟 刘晓 崔肖辉 王德建 王潇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1期34-40,共7页
义北油田大43块位于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部的斜坡带,东邻四扣洼陷,北邻郭局子洼陷。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普遍,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岩性断块及构造岩性油藏,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 义北油田大43块位于济阳坳陷义和庄凸起东北部的斜坡带,东邻四扣洼陷,北邻郭局子洼陷。受区域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发育多期区域不整合,地层超覆、剥蚀现象普遍,是被断层复杂化的岩性断块及构造岩性油藏,具有较高的开发潜力。本研究旨在针对目前制约大43块勘探开发面临的沉积微相和储层分布问题,依据区内已有的和邻近地区的地震、钻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研究该区的构造演化,对沙四段地层进行精细划分,采用点-线-面的思路,逐步进行单井相分析、连井剖面对比以及沉积微相展布恢复。通过研究地震剖面确定了西南方向古隆起的存在,确定了近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对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统层,并建立了扇三角洲前缘-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在横向上,沙四上亚段以扇三角洲相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滨浅湖滩坝亚相为主;在纵向上,沙四段为扇三角洲沉积经湖盆扩大过程发育为滨浅湖滩坝沉积体系的过程,砂体主要发育在沙四上的三砂组和二砂组的下部,碳酸盐岩沉积主要发育在一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北油田 大43块 沙四上亚段 地层划分 沉积微相
下载PDF
山东烟台地区古生物化石特征及保护规划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李守军 王丽丽 +5 位作者 韩振玉 王秀静 田臣龙 刘强 崔肖辉 万云鹏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6年第1期39-46,55,共9页
为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提高烟台市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程度,促进古生物化石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质遗迹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首先通过对本地区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际野外勘查,针对化石鉴定结果和化石分布特征,开展综合分析,得... 为贯彻《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提高烟台市古生物化石的科学研究程度,促进古生物化石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地质遗迹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统一,首先通过对本地区资料收集整理及实际野外勘查,针对化石鉴定结果和化石分布特征,开展综合分析,得出了烟台市元古宙至新生代地层中的化石纵横向分布特征;然后根据化石类型、化石破坏程度、剖面类型、地质环境和工程影响五个因子,制定了相应的化石保护区等级划分体系,将烟台地区29个化石出露点划分为5个重点保护区,6个次重点保护区和17个一般保护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古生物化石分级保护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台地区 古生物化石 保护等级 保护方案
下载PDF
基于聚类分析的莱州湾晚第四纪介形虫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守军 崔肖辉 +3 位作者 张祥玉 刘宝梅 徐华 张卓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深入探讨渤海莱州湾晚第四纪介形虫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孔、GK111孔、GK95孔、GK59孔、GK74孔、GK79孔和GK89孔中介形虫化石样本的实验处理和数据统计,结合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对钻孔中介形虫的群落结构进行... 为深入探讨渤海莱州湾晚第四纪介形虫的群落结构多样性特征,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孔、GK111孔、GK95孔、GK59孔、GK74孔、GK79孔和GK89孔中介形虫化石样本的实验处理和数据统计,结合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对钻孔中介形虫的群落结构进行属种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内介形虫群落可以划分出3组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化石组合,第I化石组合带主要以Sinopontocythere subjaponica、Loxoconcha ocellata和Limnocythere dectyophora等为优势种,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主要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Pistocythereis bradyformis和Neomonoceratina dongtaiensis等海相种组合为优势种,沉积环境潮间带至潮下带环境;第III化石组合带主要以Candoniella albicans为优势种,沉积环境为河流漫滩至潮上带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介形虫 晚第四纪 群落结构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山东淄博太原组有孔虫及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守军 原丽媛 +2 位作者 殷天涛 赵秀丽 崔肖辉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2,共7页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 Bradyina-Plectogyra组合与II TetrataxisNodosaria-Pa... 通过对山东省淄博地区太原组小有孔虫类动物群的系统研究,共鉴定出小有孔虫11属22种及部分未定种。根据有孔虫类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和垂向变化规律,建立了两个小有孔虫化石组合带:I Bradyina-Plectogyra组合与II TetrataxisNodosaria-Palaeotextularia组合。通过与邻区及华中华北其它地区的有孔虫进行对比,并结合前人对本区类化石的研究结果,确定了各组合带的地质时代:太原组小有孔虫动物群第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晚石炭世,第II组合带地质时代归为早二叠世,其层位相当于山东地区太原组类Pseudoschwagerina带之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组 有孔虫动物群 石炭系与二叠系界线 淄博 山东
下载PDF
山东海阳姜家白垩纪水南组化石的发现及保护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丽丽 李守军 +3 位作者 陈宇慧 刘强 崔肖辉 刘晓 《山东国土资源》 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
姜家位于山东省烟台海阳市北部。在进行烟台地区古生物化石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姜家这一白垩纪水南组良好的露头剖面,在其页岩中赋存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计有玉门延吉叶肢介、长壳延吉叶肢介、中华狼鳍鱼、松柏纲和银杏纲植物化石及昆虫... 姜家位于山东省烟台海阳市北部。在进行烟台地区古生物化石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了姜家这一白垩纪水南组良好的露头剖面,在其页岩中赋存丰富的动植物化石,计有玉门延吉叶肢介、长壳延吉叶肢介、中华狼鳍鱼、松柏纲和银杏纲植物化石及昆虫化石。根据前人化石保护评价方法,结合化石的赋存层位、赋存条件、化石类型及保护现状,计算了海阳姜家质量综合指数,认为其属于重点保护区级别;最后根据当地自然情况及工程影响,圈定了保护区范围,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保护规划 姜家 海阳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其周边侏罗纪综合地层、生物群与古地理演化
10
作者 李建国 饶馨 +4 位作者 牟林 崔肖辉 李鑫 罗辉 刘培学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11-1243,共33页
侏罗纪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重要阶段,它结束了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即将迎来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新特提斯的消减.地层时代是地质历史重建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地层学、古生物新发现和新进展进行了综合和梳理,为青藏高原侏罗... 侏罗纪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重要阶段,它结束了古特提斯构造演化,即将迎来印度板块的向北漂移和新特提斯的消减.地层时代是地质历史重建的基础.本文对近年来所取得的一些地层学、古生物新发现和新进展进行了综合和梳理,为青藏高原侏罗系建立了一个新的多重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框架.该框架包括巴颜喀拉、羌塘、拉萨-冈底斯和藏南喜马拉雅四个分区.其中,综合生物地层框架得到了很大的补充和细化,包括了一系列在青藏高原侏罗系中常见并在国际侏罗系划分对比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化石门类,如海相的菊石、双壳、腕足、放射虫、有孔虫和沟鞭藻以及陆相的孢子花粉和轮藻等.通过菊石标准分子或特征属种,建立了该生物地层框架与国际地层委员会2020年侏罗纪地质年表(GTS 2020)的标准分带的对比.以此为基础,建立了青藏高原主要区块间侏罗系的横向对比.生物群对比揭示,侏罗纪时拉萨-冈底斯区与羌塘区的关系比与藏南喜马拉雅更紧密,它们总体属于东特提斯洋北缘海区同一个特征相似的生物地理区系,不太支持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特提斯是弧后小盆地的观点.综合地层、生物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在晚三叠世开始张裂,可能在早侏罗世晚期已有初始洋壳增生形成;中侏罗世晚期班公湖-怒江洋发展至顶峰,随后开始收缩,羌塘地块向南俯冲与拉萨-冈底斯地块发生碰撞和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层 年代地层 特提斯 雅鲁藏布缝合带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原文传递
碳酸盐岩中Mg/Ca比值的研究方法
11
作者 王赛宇 纪文强 +2 位作者 刘思雪 孟庆爱 崔肖辉 《云南化工》 CAS 2017年第9期53-54,58,共3页
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量快速、准确的特点,应用ICP-OES检测碳酸盐岩中Mg、Ca含量,从而得出碳酸盐岩中Mg/Ca比值。在预处理中采用乙酸铵清洗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准确度,误差缩小到0.6%以下,实现了碳酸盐岩中Mg/Ca... 根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量快速、准确的特点,应用ICP-OES检测碳酸盐岩中Mg、Ca含量,从而得出碳酸盐岩中Mg/Ca比值。在预处理中采用乙酸铵清洗的方法,极大的提高了准确度,误差缩小到0.6%以下,实现了碳酸盐岩中Mg/Ca比值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Mg/Ca比值 ICP-OES
下载PDF
海水中总硫含量的测试方法研究
12
作者 孟庆爱 纪文强 +2 位作者 刘思雪 侯典吉 崔肖辉 《科技视界》 2017年第13期28-28,80,共2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直接测试海水中的硫元素,海水样品不需要经过消解,过滤、稀释之后直接上机测试。此种方法标准曲线较好,相对偏差为0.1135mg/L,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34mg/L。并对同一海水样品采用ICP...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直接测试海水中的硫元素,海水样品不需要经过消解,过滤、稀释之后直接上机测试。此种方法标准曲线较好,相对偏差为0.1135mg/L,相关系数为0.9999,方法检出限为0.34mg/L。并对同一海水样品采用ICP-AES和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差异,但ICP-AES法简单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 总硫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
下载PDF
大气细颗粒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13
作者 纪文强 刘思雪 +3 位作者 侯典吉 孟庆爱 崔肖辉 王赛宇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7年第9期14-15,18,共3页
如今,PM2.5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关注点,如何准确地测量PM2.5中有害物质是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温高压消解法和ICP-MS技术,测定PM2.5中As、Cd、Co、Cr、Cu、Ni、Pb、Zn等8种重金属,在实现大批量检测的同时,极大地... 如今,PM2.5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关注点,如何准确地测量PM2.5中有害物质是治理的关键问题。本文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温高压消解法和ICP-MS技术,测定PM2.5中As、Cd、Co、Cr、Cu、Ni、Pb、Zn等8种重金属,在实现大批量检测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精度,能够帮助人们准确分析有害重金属物质,为更加合理、科学、快速地治理空气中的重金属污染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重金属 ICP-MS
下载PDF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第四纪有孔虫及其沉积环境
14
作者 史德锋 方培岳 +1 位作者 崔肖辉 祝幼华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2-180,共9页
有孔虫是重要的附礁生物,在划分礁相地层、分析古环境演变以及探讨生物礁建造意义重大。位于西沙群岛的西科1 (XK-1)井,取芯率极高,是研究该区第四纪礁相地层的理想窗口。在西科1井0.10~218.16 m井段取岩芯样品76件,共识别出有孔虫55属... 有孔虫是重要的附礁生物,在划分礁相地层、分析古环境演变以及探讨生物礁建造意义重大。位于西沙群岛的西科1 (XK-1)井,取芯率极高,是研究该区第四纪礁相地层的理想窗口。在西科1井0.10~218.16 m井段取岩芯样品76件,共识别出有孔虫55属110种,其中底栖有孔虫48属90种,浮游有孔虫7属20种。底栖有孔虫数量占优,以玻璃质壳和瓷质壳种类为主。浮游有孔虫含量少,主要在22.30 m以内出现较多。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丰度、简单分异度及特征属种的分布,井段0.10~218.16 m可划分和识别出3个有孔虫组合(FA),结合珊瑚、钙藻和钙质超微化石的面貌讨论其相应的沉积环境:FA1组合(213.15~95.30 m),礁骨架环境;FA2组合(95.30~22.30 m),礁骨架-礁顶环境;FA3组合(22.30~0.10 m),礁后外侧滩环境。总体上西科1井第四纪由老到新表现为先水动力逐渐增强,水体逐渐变浅,之后在顶部其水动力显著减弱,水体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沉积环境 第四纪 西科1井 西沙群岛 南海
原文传递
莱州湾晚第四纪介形虫分布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守军 崔肖辉 +5 位作者 徐华 张卓 赵秀丽 高宗军 刘强 刘晓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75-1488,共14页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介形虫定量统计分析及分布特征研究,共鉴定出介形虫16属28种,结合钻孔岩性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根据介形虫的种群分布特征及AMS 14C和光... 通过对渤海莱州湾GK138、GK111及GK95孔的255个沉积物样品中介形虫定量统计分析及分布特征研究,共鉴定出介形虫16属28种,结合钻孔岩性变化特征,进一步探讨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根据介形虫的种群分布特征及AMS 14C和光释光(OSL)测年结果,揭示研究区晚第四纪以来共发育3套海相地层,分别是中更新世晚期的第三海相层、晚更新世的第二海相层和全新世的第一海相层,由下向上分别对应于MIS 7、MIS 5和MIS 1的高海面阶段。Q型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划分出3个代表不同沉积环境的介形虫化石组合带:第Ⅲ化石组合带为中更新世晚期海侵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潮间带环境;第Ⅱ化石组合为晚更新世海侵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潮间带-潮下带沉积环境;第Ⅰ化石组合带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沉积环境;介形虫的生态特征统计数据显示晚更新世时期海侵强度要明显强于中更新世和全新世海侵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介形虫 莱州湾 海相地层 沉积环境演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