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站锅炉分级燃烧技术在工业煤粉锅炉上应用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崔豫泓 王乃继 +1 位作者 周建明 冀飞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50,47,共4页
分析燃料分级和空气分级2种降低NOx燃烧工艺,根据其理论和实际应用效果,为工业煤粉锅炉的NOx排放解决理论问题和给予技术指导。
关键词 电站锅炉 燃料分级 空气分级 NOx
下载PDF
中间相沥青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崔豫泓 杨慧君 《煤质技术》 2012年第3期61-63,共3页
介绍了以3种煤的沥青为原料并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实验方法,分析了中间相沥青的偏光显微结构,从而得出制备中间相沥青的适宜工艺条件,即以北京焦化厂的沥青为原料,终温360℃~400℃,压力不宜过高,恒温时间一般控制在6h~... 介绍了以3种煤的沥青为原料并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实验方法,分析了中间相沥青的偏光显微结构,从而得出制备中间相沥青的适宜工艺条件,即以北京焦化厂的沥青为原料,终温360℃~400℃,压力不宜过高,恒温时间一般控制在6h~10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间相沥青 偏光显微镜 工艺条件
下载PDF
气流床煤粉工业锅炉非催化还原脱硝试验
3
作者 段璐 崔豫泓 +2 位作者 孟长方 李慧 张朝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8-134,共7页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是燃煤工业锅炉领域重要的脱硝技术之一,目前电站锅炉SNCR脱硝效率普遍偏低,且工业锅炉SNCR应用研究较少。针对一台20 t/h气流床煤粉工业锅炉测量了炉膛温度以及不同喷枪位置和气液压力下炉膛出口的NO_(x...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是燃煤工业锅炉领域重要的脱硝技术之一,目前电站锅炉SNCR脱硝效率普遍偏低,且工业锅炉SNCR应用研究较少。针对一台20 t/h气流床煤粉工业锅炉测量了炉膛温度以及不同喷枪位置和气液压力下炉膛出口的NO_(x)排放浓度,研究了气流床煤粉工业锅炉中SNCR的脱硝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尿素进行脱硝反应的最佳温度窗口为790~850℃,最佳温度窗口位于炉膛中心截面附近,喷枪设置在炉膛侧壁中心优于炉膛顶部,喷枪插入深度和角度对脱硝效率的影响较小,喷枪位于最优位置时,脱硝效率可达87.2%,出口NO_(x)质量浓度为38 mg/m^(3),满足超低排放。喷枪流量随液压升高和气压降低而增大,气压大于液压时,喷枪雾化较好,整个扇面液滴分布较均匀,2.38≤氨氮物质的量比≤3.00时,液压越低,脱硝效率越高,0.30 MPa≤液压≤0.35 MPa,0.29 MPa≤气压≤0.40 MPa时,SNCR脱硝效率较高,且氨逃逸较少。喷枪液滴雾化情况对脱硝效率的影响高于扇面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NCR 脱硝效率 温度窗口 尿素 氨氮比 煤粉工业锅炉
下载PDF
不同镁铝比LDHs对苯甲醚合成反应催化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海永 张璐 +2 位作者 刘志攀 刘思琪 崔豫泓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2021年第6期755-763,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镁铝比的类水滑型层状金属氢氧化物(LDHs),通过XRD、SEM、FT-IR、NH_(3)-TPD、CO_(2)-TPD、TG和ICP-OES方法对MgAl-LDHs和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并用于催化苯酚与碳酸二甲酯(DMC)气相合成苯甲醚。结果表明,共...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镁铝比的类水滑型层状金属氢氧化物(LDHs),通过XRD、SEM、FT-IR、NH_(3)-TPD、CO_(2)-TPD、TG和ICP-OES方法对MgAl-LDHs和焙烧产物进行表征,并用于催化苯酚与碳酸二甲酯(DMC)气相合成苯甲醚。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MgAl-LDHs在Mg/Al比为2~4时具有良好的类水滑石结构,主要以球形层片聚集体的形态存在,其层间距、平均孔径和碱酸比在Mg/Al比为2~4之间逐渐增加;所制备的MgAl-LDHs样品均显示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并发现苯甲醚的选择性随催化剂酸碱比先增加后减小,当镁铝比为4时,其酸碱比为0.32,此时苯甲醚选择性最高为88.93%。此外,还考察了反应温度和质量空速对苯甲醚催化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滑石 苯酚 苯甲醚 共沉淀法 镁铝比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煤粉工业锅炉污染物排放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崔豫泓 罗伟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95-98,共4页
为了研究煤粉工业锅炉污染物(NOx、SOx)排放特性,利用工程软件Aspen Plus建立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流程,采用不同模块对煤粉燃烧、烟气换热、锅筒蒸发和烟灰分离过程进行模拟,采用Aspen Plus灵敏度分析工具研究锅炉给风量、投煤量、碳转化... 为了研究煤粉工业锅炉污染物(NOx、SOx)排放特性,利用工程软件Aspen Plus建立煤粉工业锅炉系统流程,采用不同模块对煤粉燃烧、烟气换热、锅筒蒸发和烟灰分离过程进行模拟,采用Aspen Plus灵敏度分析工具研究锅炉给风量、投煤量、碳转化率及炉膛表压等重要参数对污染物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给风量为21300 m3/h(空气过量系数1.82)或投煤量42.5 kg/min时污染物生成量达到最大;碳转化率提高能够明显增加NOx排放量,但对SOx影响不明显;炉膛表压处于负压范围内时对污染物生成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N PLUS NOx SOX 模拟 灵敏度分析
下载PDF
我国煤焦油加氢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6
作者 崔豫泓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1年第7期58-61,共4页
介绍了煤焦油加氢的反应机理和国内目前常见的4种煤焦油加氢技术,并分析了各种技术的优缺点。针对煤焦油加氢企业面临的困局,提出了煤焦油加氢应实施精细化及差异化路线,并提供了3种多元化发展路径供企业参考。
关键词 煤焦油 加氢 反应机理 工艺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14 MW煤粉炉热力除氧器系统优化改造 被引量:2
7
作者 崔豫泓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1年第8期76-79,共4页
神东矿区某锅炉房软化水溶解氧含量长期超标,严重影响锅炉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对除氧器系统中除氧头、再沸管、溢流管及控制系统等的改造升级,神东矿区各锅炉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给水泵无汽蚀现象发生,满足锅炉用水量要求;自控系统高... 神东矿区某锅炉房软化水溶解氧含量长期超标,严重影响锅炉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对除氧器系统中除氧头、再沸管、溢流管及控制系统等的改造升级,神东矿区各锅炉实现了连续、稳定运行,给水泵无汽蚀现象发生,满足锅炉用水量要求;自控系统高效稳定,实现了全自动恒压补水和恒液位。与改造前相比,同样负荷下运行,用水用汽量明显减少,水箱温度维持在95~100℃左右,系统效率升高。水质检验表明,除氧水箱中的溶解氧质量浓度不大于0.03 mg/L,达到锅炉用水要求,有效解决了锅炉系统氧腐蚀现象的发生,为锅炉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锅炉 旋膜 汽蚀 控制系统
下载PDF
低阶煤在立式煤粉工业锅炉燃烧的工业化运行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崔豫泓 《煤质技术》 2017年第3期52-54,59,共4页
简述了神东补连塔煤矿40t/h立式煤粉工业锅炉的概况,结合补连塔、中鸡和郭家湾该3种低阶煤煤粉样品的热重分析实验室数据及工业化运行数据的对比分析,指出郭家湾煤着火工艺特性较好,而中鸡煤、补连塔矿的煤质适应性稍差。可通过优化煤... 简述了神东补连塔煤矿40t/h立式煤粉工业锅炉的概况,结合补连塔、中鸡和郭家湾该3种低阶煤煤粉样品的热重分析实验室数据及工业化运行数据的对比分析,指出郭家湾煤着火工艺特性较好,而中鸡煤、补连塔矿的煤质适应性稍差。可通过优化煤粉工业锅炉的工艺参数和及时调整运行参数,加大旋流强度及提高燃烧效率,从而扩展煤粉工业锅炉的煤质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热重分析 煤质适应性 工艺参数 运行参数 旋流强度 燃烧效率
下载PDF
某洗煤厂锅炉水质问题分析与处理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崔豫泓 《煤质技术》 2017年第2期57-60,共4页
为解决某洗煤厂锅炉房给水水质长时间不合格的问题,分别对锅炉原水及水处理系统各设备进出口水质进行化验,发现给水中固体悬浮物与硬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原有盘式过滤器过滤等级低、软水器树脂装填不足且受到煤粉杂质污染。结合厂区实际... 为解决某洗煤厂锅炉房给水水质长时间不合格的问题,分别对锅炉原水及水处理系统各设备进出口水质进行化验,发现给水中固体悬浮物与硬度超标的主要原因是原有盘式过滤器过滤等级低、软水器树脂装填不足且受到煤粉杂质污染。结合厂区实际水质特点对水处理工艺进行优化改造并提出整体解决方案,将原有的盘式过滤器改进为过滤等级更高的多介质过滤器,软水器改造为双级软化器,升级自动控制单元并对树脂进行装填清洗。改造后经处理的入炉水质符合国标要求,促进了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水质 水处理系统 固体悬浮物 硬度 过滤器
下载PDF
风箱结构对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场的影响
10
作者 崔豫泓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7-154,共8页
为了探究风箱结构对14 MW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预燃室内气流空气动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2种不同风箱结构下预燃室内气流冷态流场分布情况,获取计算域内多个截面速度计算值,对比分析不同截面速度随x/D(轴向距离比直... 为了探究风箱结构对14 MW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预燃室内气流空气动力场分布特征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探究了2种不同风箱结构下预燃室内气流冷态流场分布情况,获取计算域内多个截面速度计算值,对比分析不同截面速度随x/D(轴向距离比直径的无量纲数)以及R/D(径向距离比直径的无量纲数)的变化规律,揭示风箱结构对预燃室内气流分布特征的影响,优化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内空气动力场。结果表明,预燃室式煤粉燃烧器内,由于二次风经切向旋流叶片后,气流在预燃室内呈现强旋转气流,并在预燃室中心形成回流区。原风箱及改进风箱结构下,截面气流速度分布趋势呈现相似的规律,二次风风速在预燃室中心(R/D=0)呈现低速区;随径向距离R/D增加,气流速度逐渐增大至速度峰值;随径向距离R/D进一步增加,气流速度逐渐减小,在靠近预燃室壁面处R/D最大,气流速度略低于速度峰值。增大原风箱结构尺寸、改进风箱结构后,风箱稳压能力进一步提高,切向旋流叶片入口处的气流分布更加均匀,预燃室中心处速度峰值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箱结构 预燃室 煤粉燃烧器 空气动力场 气流分布
下载PDF
PDCA循环在煤粉炉污染物减排中的应用
11
作者 崔豫泓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2年第7期103-106,共4页
为降低煤粉炉污染物排放量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分析煤粉炉污染物高排放的原因,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环节,通过要因分析,拟定相应对策并执行,经过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文件。结果... 为降低煤粉炉污染物排放量及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应用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分析煤粉炉污染物高排放的原因,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4个环节,通过要因分析,拟定相应对策并执行,经过效果确认制定标准化文件。结果表明,应用PDCA循环可以改善煤粉炉脱硫工艺、脱硝工艺及除尘工艺,其中脱硝效率、脱硫率分别由50%、65%增加到65%和85%,节省脱硫脱硝成本30~60万元/a,颗粒物排放低于超低排放标准。PDCA循环可应用于煤粉炉环保排放生产管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法 煤粉炉 污染物排放
下载PDF
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建明 崔豫泓 +3 位作者 贾楠 崔名双 张斌 王彩虹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1期41-51,共11页
中国煤粉工业锅炉借鉴油气锅炉和德国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理念,经历立项研发、中试验证和工业示范,系统技术逐步成熟,自2010年起,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具有高热效率、低烟气污染物排放等优点,有效带动了燃煤工业锅炉产业... 中国煤粉工业锅炉借鉴油气锅炉和德国煤粉工业锅炉技术理念,经历立项研发、中试验证和工业示范,系统技术逐步成熟,自2010年起,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具有高热效率、低烟气污染物排放等优点,有效带动了燃煤工业锅炉产业发展。笔者论述了煤粉工业锅炉技术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煤粉工业锅炉的关键技术,并对主要技术进行对比,分析了煤粉工业锅炉的工业应用情况,最后提出了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发展方向。煤粉工业锅炉系统由燃料煤粉生产、储供、油气点火、燃烧、锅炉本体、烟气净化以及自动化控制等系统构成。锅炉热效率大于91%,烟气污染物达到国家超低排放标准,系统技术符合国家煤炭清洁利用方向。燃料煤粉生产采用一步法工艺,通过强化流动性和安全措施,现可实现最大为1 000 m^3安全存储量。锅炉供粉采用气动活化、无脉动给料及高速引射流浓相输送技术,已实现输送阻力低于20 kPa,粉风固气比大于2.5 kg/m^3,供料精度在±3.0%以内,最大供料量为5 t/h的浓相供料技术与装备,广泛应用于锅炉供料系统。供料量在2.5 t/h,供料精度在±2.0%和±1.0%以内的第三代和第四代供料器也分别开展了工业验证和样机的试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煤粉燃烧器采用逆喷式回流式结构,设计工作依据其结构特征,通过模拟气流扩展角、回流区域范围、回流量、旋流强度以及温度和速度场等研究开展,再经过实际工程应用,进一步验证优化设计参数,最终实现燃烧器的逐级放大。天然气/煤粉双燃料燃烧器具有便捷切换和快速着火功能。风冷燃烧器采用内外双级旋流供风燃烧技术,具有点火迅速、燃烧稳定、燃烧效率高和初始NOx排放低等优点。随着煤粉锅炉系统测控技术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锅炉烟气脱硫除尘采用NGD高倍率灰钙循环脱硫技术,具有占地小,运行成本低等特点,在低钙硫摩尔比下,系统脱硫和除尘效率分别达到90%和99.95%以上。低温炭基预氧化脱硝耦合NGD协同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耗水少,废物资源再利用,无二次污染产生等优点,更加适合于煤粉工业锅炉的烟气净化。煤粉工业锅炉在发展历程中通过关键技术和装备优化升级,在大型化、模块化和系列化方向已取得成效,在节能性、环保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较常规工业锅炉具有显著优势,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未来随着国家能源结构优化,天然气/煤粉锅炉、低氮燃烧、生物质复合半焦粉及协同化烟气净化等技术的开发与成熟,煤粉工业锅炉技术将成为煤炭清洁燃烧利用主要技术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煤粉燃烧器 天然气/煤粉燃烧器 烟气净化 半焦 生物质
下载PDF
两类锅炉中兰炭粉和生物质混燃特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美军 程晓磊 +3 位作者 杨石 张鑫 王永英 崔豫泓 《洁净煤技术》 CAS 2019年第4期72-79,共8页
清洁能源兰炭粉价格低且污染物排放量小,但其着火和燃尽困难。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清洁低碳、易于获取且利于着火,但其能量密度低。二者混燃可有效改善兰炭粉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解决生物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燃料适用性。针对煤科... 清洁能源兰炭粉价格低且污染物排放量小,但其着火和燃尽困难。可再生能源生物质清洁低碳、易于获取且利于着火,但其能量密度低。二者混燃可有效改善兰炭粉的着火和燃烧特性,解决生物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燃料适用性。针对煤科院自主研发的水冷式和风冷式锅炉,研究了不同掺混比例对兰炭粉和生物质混燃特性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型式的锅炉中不同混燃特性产生的原因。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了三维等比例模型,综合考虑了湍流、传热、挥发分析出和燃烧、固定碳燃烧、颗粒流动等实际燃烧过程。模型计算结果与文献试验结果的相对误差不超过5%,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分析对比了不同掺混比例下,两类锅炉燃烧器出口温度分布、燃烧区域温度分布、炉膛出口温度分布及氧含量分布等。结果表明:水冷式锅炉中,掺混比例为2/8时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燃烧区域平均温度以及炉膛出口平均温度均最高,炉膛出口平均氧含量为最低值6%,燃烧性能最好,4/6和10/0时最差。风冷式锅炉中,掺混比例为4/6时燃烧器出口平均温度和最高温度达到最高,氧含量最低,为4. 8%,因此燃烧性能最好,8/2和10/0时最差。随掺混比例增大,两类锅炉燃烧器内的着火位置逐渐向前锥推移并在前锥最前端出现最高温度;水冷式锅炉着火位置偏向前锥时对炉膛内燃烧性能下降的影响较大。两类锅炉相比,风冷式锅炉的各温度参数明显较高,氧含量较低;水冷式锅炉在最佳工况2/8时,除燃烧区域最高温度外,各温度参数均低于风冷式,氧含量高1%,燃烧性能低于风冷式锅炉;风冷式锅炉处于最差工况8/2时,温度比水冷式锅炉高300~700K,氧含量是其1/2,故燃烧性能高于水冷式锅炉;在相同掺混比例下,风冷式锅炉燃烧性能明显优于水冷式锅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炭粉 生物质 混燃特性 工业锅炉
下载PDF
基于Aspen Plus煤粉工业锅炉系统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罗伟 陈隆 崔豫泓 《洁净煤技术》 CAS 2015年第6期91-94,共4页
为了研究SZS20-1.6-AIII卧式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和换热特性,采用Aspen Plus对煤粉燃烧、烟气换热、锅筒蒸发和除尘等4个过程进行建模,探讨Aspen Plus中适用于上述4个过程的模块及其性质,构建完整的煤粉工业锅炉运行模拟流程,同时在收率反... 为了研究SZS20-1.6-AIII卧式煤粉工业锅炉燃烧和换热特性,采用Aspen Plus对煤粉燃烧、烟气换热、锅筒蒸发和除尘等4个过程进行建模,探讨Aspen Plus中适用于上述4个过程的模块及其性质,构建完整的煤粉工业锅炉运行模拟流程,同时在收率反应器模块RYield中嵌入Fortran语言程序以规定煤粉分解产物和碳转化率。结果表明,建立的Aspen Plus模型能够准确模拟锅炉运行;空气温度越高,换热量越多,当空气过量系数为0.96时烟气的换热量达到最大;煤粉湿度越大,燃烧温度越低,换热量越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燃烧 换热 ASPEN PLUS 模拟
下载PDF
飞灰残碳量对除尘器性能影响规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夏少波 段璐 +3 位作者 王建朋 纪任山 崔豫泓 张朝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463-3471,共9页
燃煤工业锅炉应用单一布袋除尘器已难以满足愈发严格的排放标准,电袋除尘器是实现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的选择之一。基于耦合电袋除尘器实验平台,研究了残碳量对飞灰特性及布袋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除尘性能、运行情况及能耗等的影响,结... 燃煤工业锅炉应用单一布袋除尘器已难以满足愈发严格的排放标准,电袋除尘器是实现燃煤工业锅炉超低排放的选择之一。基于耦合电袋除尘器实验平台,研究了残碳量对飞灰特性及布袋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除尘性能、运行情况及能耗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堆积密度随飞灰残碳量降低而增大,残碳量高于18.18%时增速较慢,低于18.18%时增速较快。与布袋除尘器相比,电袋除尘器出口总尘质量浓度和不同粒径颗粒物质量浓度均降低,总尘脱除效率和分级脱除效率均提高,喷吹周期延长,喷吹压降最低值普遍降低,总能耗均降低,并且残碳量越低,除尘性能越好。布袋除尘器对不同残碳量飞灰有不同穿透窗口,脱除效率随飞灰残碳量降低而提高,而电袋除尘器对残碳量低于18.18%的飞灰无明显穿透窗口。两除尘器喷吹周期均随着喷吹次数增加而减小,压降最低值随着喷吹次数增加而升高。电袋除尘器对4种飞灰的平均喷吹周期分别是布袋除尘器的3.27倍、4.27倍、4.91倍和1.92倍,并且随着飞灰残碳量的降低,布袋除尘器的喷吹周期延长,压降最低值减小,总能耗先减后增,电袋除尘器的喷吹周期则先延长后缩短,压降最低值先减后增,总能耗先增后减,布袋压降是布袋除尘器和电袋除尘器总能耗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电袋除尘器在除尘性能、长周期运行和能耗等方面均优于布袋除尘器,是燃煤工业锅炉实现超低排放的有效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袋除尘器 电袋除尘器 残碳 除尘性能 压降 能耗
下载PDF
基于GRI-Mech 3.0机理的甲烷/空气多孔介质燃烧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鹏涛 贾楠 +2 位作者 刘鹏中 崔豫泓 牛芳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6-32,共7页
多孔介质燃烧火焰相比于常规自由火焰,具有功率密度高、可燃性极限宽、燃烧速率高和污染物排放少等优点。为了探究甲烷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及污染物排放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GRI-Mech 3.0机理,针对三维氧化铝小球堆积床多孔介... 多孔介质燃烧火焰相比于常规自由火焰,具有功率密度高、可燃性极限宽、燃烧速率高和污染物排放少等优点。为了探究甲烷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及污染物排放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结合GRI-Mech 3.0机理,针对三维氧化铝小球堆积床多孔介质燃烧器内预混气体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当量比对甲烷多孔介质燃烧火焰面、燃烧反应速率以及CO和NO_(x)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烷/空气多孔介质燃烧经历了预热—燃烧—燃尽3个阶段,并在主燃区达到了温度峰值以及燃烧反应速率峰值,而在主燃区后程及燃尽区内,燃烧温度趋于均匀,这是多孔介质燃烧与传统燃烧的重要区别。当量比对甲烷/空气多孔介质燃烧整体特性的影响不存在线性关系,化学当量比Φ=1.0时,整体燃烧特性较优。NO生成特性方面,受热力型NO生成机制的影响,多孔介质燃烧场内NO浓度先迅速上升,而后由于还原性气氛增强,GRI-Mech 3.0机理中涉及NO还原反应消耗了一定浓度的N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燃烧 甲烷 GRI-Mech 3.0 反应速率 燃烧污染物
下载PDF
基于PLC的煤粉工业锅炉除氧系统研究与改造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喆 崔豫泓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90-92,共3页
为了解决神东哈拉沟煤矿、寸二煤矿、补连塔煤矿工业煤粉锅炉系统除氧器存在的除氧效果不稳定问题,利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除氧系统的电气设备,实现全自动控制,提升除氧器性能,为锅炉系统稳定... 为了解决神东哈拉沟煤矿、寸二煤矿、补连塔煤矿工业煤粉锅炉系统除氧器存在的除氧效果不稳定问题,利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来控制除氧系统的电气设备,实现全自动控制,提升除氧器性能,为锅炉系统稳定高效运行打下良好基础。结果表明,改造完成后,除氧水箱的水温始终维持在102℃,液位保持在水箱液位的4/5处,从而为锅炉系统提供稳定且达标的水质,减少锅炉设备损耗,提高锅炉热效率,实现节能减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粉工业锅炉 除氧器 PLC PID 恒压 恒液位
下载PDF
仓泵流态化浓相输灰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隆 崔豫泓 +2 位作者 刘羽 郭飞 王永英 《洁净煤技术》 CAS 2016年第4期11-14,19,共5页
为了研究某煤粉工业锅炉房布袋除尘器仓泵充气输灰阶段内部粉煤灰的流化情况,合理设置仓泵的输灰时间,节约压缩空气用量,利用Fluent软件,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依据工业生产实际加入边界条件,进行非稳态计算,比较0.4、1.0、1.6、2.2、2.8... 为了研究某煤粉工业锅炉房布袋除尘器仓泵充气输灰阶段内部粉煤灰的流化情况,合理设置仓泵的输灰时间,节约压缩空气用量,利用Fluent软件,采取数值模拟的方法,依据工业生产实际加入边界条件,进行非稳态计算,比较0.4、1.0、1.6、2.2、2.8和3.4 s等6个时刻仓泵内部的气固两相状态。研究发现:仓泵出灰量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达到最大,时间约为1.0 s,此段时间内仓泵气相回流较多,出灰管的入口速度矢量分布无规律;此后仓泵出灰量持续减少,在3.4 s基本结束。最后,推荐仓泵合适的加压输灰流化时间为4~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仓泵 流化 模拟
下载PDF
风粉流动特性对煤粉燃烧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鹏中 牛芳 +3 位作者 崔豫泓 王鹏涛 罗伟 周建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717-3723,共7页
为了研究风粉流动特性对煤粉燃烧的影响,以带预燃室的逆喷旋流燃烧器为对象,利用14 MW煤粉燃烧试验台架对逆向射流和直流2类进入方式进行热态台架研究。基于高温热电偶、烟气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3种测量手段,获取温度、组分体积分数、火... 为了研究风粉流动特性对煤粉燃烧的影响,以带预燃室的逆喷旋流燃烧器为对象,利用14 MW煤粉燃烧试验台架对逆向射流和直流2类进入方式进行热态台架研究。基于高温热电偶、烟气分析仪和高速摄像机3种测量手段,获取温度、组分体积分数、火焰形态尺寸数据,结合煤粉燃烧基础理论分析不同区域的燃烧过程,揭示了不同风粉流动特性下煤粉燃烧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风粉逆向射流和直流进入时,煤粉在预燃室内实现稳燃低氮,且避免高温腐蚀结渣现象,其差异为预燃室内煤粉燃烧份额及预燃室外火焰行程。在预燃室内,逆向射流的煤粉停留时间长,与旋流内二次风混合充分,温度最高为1255℃,O_(2)径向衰减过程中平均下降速率为0.139%/mm,形成环状还原性气氛区域,CO体积分数超过50000×10^(-6),煤粉燃烧份额较高同时抑制NO x生成;直流的煤粉停留时间短,与旋流内二次风混合弱,温度最高为1096℃,O_(2)平均下降速率在上游为0.135%/mm,下游为0.080%/mm,形成中心还原性气氛区域,CO体积分数同样超过50000×10^(-6),抑制NO x生成的同时煤粉燃烧份额较低。在预燃室外,逆向射流煤粉随旋流内二次风前行,火焰明亮粗短发散,长度为2697 mm、出口直径和发散角度为760 mm和24.11°,行程较短;直流煤粉随高速射流前行,火焰细长亮度略低,长度为5747 mm、出口直径和发散角度为536 mm和7.81°,行程大幅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燃烧器 预燃室 煤粉燃烧 风粉流动特性 逆向射流
下载PDF
风粉混合器内气固两相流动的模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朝 崔豫泓 +1 位作者 刘羽 王鹏涛 《洁净煤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58-65,共8页
煤粉工业锅炉系统中风粉混合器是实现煤粉与一次风快速均匀混合的关键设备,测量及计算风粉混合器内煤粉、一次风气固两相流流场,对于优化风粉混合器结构,强化风粉混合效率及提高一次风粉的均匀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竖直结构... 煤粉工业锅炉系统中风粉混合器是实现煤粉与一次风快速均匀混合的关键设备,测量及计算风粉混合器内煤粉、一次风气固两相流流场,对于优化风粉混合器结构,强化风粉混合效率及提高一次风粉的均匀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针对竖直结构及倾斜结构的2种风粉混合器,开展了数值计算及现场工程试验研究。基于几何拓扑学知识,采用ICEM软件针对2种风粉混合器划分了合适的三维网格;多相流理论模型中,多相连续介质模型中的双流体模型各相视为相互渗透、耦合但又保持各自运动特征的连续介质,相比于单流体模型,双流体模型考虑了固相的湍流输运以及气固两相间相互滑移引起的阻力,使得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际情况;冷态双流体模型基本方程由守恒方程、相间耦合方程以及封闭方程构成,其中相间耦合方程用于表征气固相动量之间的耦合;为了探究不同停留时间下风粉混合器内气固两相的流场特征,采用非稳态数值计算方法,利用Fluent软件开展数值计算。基于两相流模型及Schilller-Naumann曵力系数模型研究了不同结构下风粉混合器内煤粉浓度分布随停留时间变化特征,采用德图testo425热敏风速仪测量了不同煤粉落料量下风粉混合器内负压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竖直结构的风粉混合器内停留时间由0.25 s增至1 s时,混合器底部颗粒沉积的现象一直存在,即存在较长时间的颗粒流动死角区域;而对于倾斜结构的风粉混合器,当停留时间大于0.3 s,混合器内颗粒浓度基本降为0,较好避免了颗粒在混合器底部的沉积,该结构对于强化混合器内风粉混合及降低供料波动具有重要意义。不同落料量下的现场工程试验结果表明,高落料量下竖直结构的风粉混合器内平均负压偏小,几乎接近正压,且存在间断正压喷粉的现象,故该风粉混合器在高落料量下负压不足,易造成供料波动较大;高落料量下倾斜风粉混合器负压平均值仍大于-1 000 Pa,且无喷粉现象。相比于竖直结构,倾斜风粉混合器具有稳定且较宽的负压变化范围,能较好地克服供料波动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相流模型 两相流 风粉混合器 数值计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