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park分布式框架的海量星表数据时序重构方法研究
1
作者 赵青 权文利 +2 位作者 陈亚瑞 崔辰州 樊东卫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6-101,共16页
时序重构是时域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处理步骤,也是拟合光变曲线、开展时域分析研究的基础。Hadoop、Spark这类MapReduce分布式模型在执行过程中分布式集群节点间的任务比较独立,需要跨节点的数据传输量较少。提出了非阻塞异步执行流... 时序重构是时域天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数据处理步骤,也是拟合光变曲线、开展时域分析研究的基础。Hadoop、Spark这类MapReduce分布式模型在执行过程中分布式集群节点间的任务比较独立,需要跨节点的数据传输量较少。提出了非阻塞异步执行流程,每个分布式进程完全针对独立天区的数据进行连续处理,而分块边缘的新增天体导致的其他节点的新增证认任务延时批量追加,并且会根据各进程间的进度不同确定追加方式,保证证认计算没有遗漏,从而在提高并发效率的同时保证算法的精度。此外,对两表间的不同Join策略从理论和实验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免Join策略。最后通过基于Spark分布式框架的高效时序重构系统的设计完成了以上研究的验证。实验表明,与以往研究结果相比,该时序重构算法效率提升明显,为时域天文学中的天文时序数据分析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域天文学 交叉证认计算 时序重构 分布式计算 SPARK
下载PDF
基于文件的大规模星表高效索引与融合
2
作者 张琦乾 樊东卫 崔辰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29-447,共19页
大规模星表的快速检索是交叉证认、多波段数据融合、暂现源搜寻等任务实现的基础,尤其是大视场暂现源搜寻需要在一个曝光周期内完成观测结果与大规模星表的检索与交叉证认,以发现正在变化的天体。现有的大规模星表通常包含数十亿天体,... 大规模星表的快速检索是交叉证认、多波段数据融合、暂现源搜寻等任务实现的基础,尤其是大视场暂现源搜寻需要在一个曝光周期内完成观测结果与大规模星表的检索与交叉证认,以发现正在变化的天体。现有的大规模星表通常包含数十亿天体,为了在有限内存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快速检索,提出了一套解决方案。通过使用基于HEALPix的多分辨率动态划分算法,能够将星表按照不同天区天体密度切分成大小合适且均匀的星表文件;进而在开源序列化组件Protocol Buffers基础上设计出一套针对星表的序列化方案,作为星表切分和检索时的中间存储介质,以尽可能提高检索时的速度。还尝试应用Peano-Hilbert编号代替HEALPix原有Z型编号顺序遍历星表,提高了缓存命中率,实现了对大规模星表的高效融合,方便对数据的后续利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表 HEALPix 交叉证认 虚拟天文台 天文软件
下载PDF
FITS数据文件的检索和访问 被引量:16
3
作者 崔辰州 李文 +3 位作者 于策 徐祯 赵永恒 于建军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6-123,共8页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FITS)是天文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格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FITS格式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公布为国际标准以来,大部分的天文数据都是以FITS文件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和天... 普适图像传输系统(Flexible Image Transport System,FITS)是天文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数据格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FITS格式被国际天文联合会(IAU)正式公布为国际标准以来,大部分的天文数据都是以FITS文件的形式在世界各地的数据中心和天文学家手中保存和交换。采用文件系统方式保存管理的FITS数据文件,很难适应程序化的检索和定位需求。随着FITS文件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虚拟天文台技术的发展,为这些以文件形式保存的天文数据提供检索功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FITS头以关键词值对的形式确切定义了所属FITS文件的结构,还提供了数据本身诸多特性的重要信息。FITS头中保存的这些信息可以满足大部分FITS数据文件查询检索的需求。将FITS头中的信息利用数据库来保存和管理,可以极大的方便对FITS文件的检索和定位。FITS头归档入库系统(FitHAS)是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开发的一个简单实用的FITS头信息归档入库工具,能够方便的将单个或者多个FITS文件的主FITS头信息导入到数据库中,为FITS数据文件的查询检索奠定基础,进而为虚拟天文台等更高层次的数据访问服务部署创造条件。本文介绍FITS数据格式,FITS头的基本结构;探讨虚拟天文台环境下FITS数据文件检索定位的实现方式;阐述FitHAS的功能特点、设计开发和使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管理 FITS 数据库 软件开发
下载PDF
虚拟天文台的技术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崔辰州 赵永恒 +1 位作者 赵刚 张彦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02-311,共10页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 虚拟天文台是在望远镜和探测器的研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条件下产生的,与最新的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成为其发展最鲜明的特点。用可扩展标记语言(简称XML)技术封装天文数据,把虚拟天文台建立在网格的体系结构之上是当今虚拟天文台技术发展的主流。按照目前虚拟天文台最具代表性的层次式体系结构分层介绍各个层次的相关技术,同时提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实施中国虚拟天文台计划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 虚拟天文台 标准 仪器 网络 方法 数据处理
下载PDF
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的发展 被引量:6
5
作者 崔辰州 李建 +14 位作者 蔡栩 范玉峰 王锋 曹子皇 苏丽颖 樊东卫 乔翠兰 何勃亮 李长华 赵永恒 谌悦 王传军 辛玉新 白金明 季凯帆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59,共19页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望远镜远程控制技术的成熟让无人值守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成为可能。把多个独立运行的程控自主天文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就是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程控自主天文台和概要式巡天在共同开启时域天文学并进而推动... 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望远镜远程控制技术的成熟让无人值守的程控自主天文台成为可能。把多个独立运行的程控自主天文台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协同工作,就是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程控自主天文台和概要式巡天在共同开启时域天文学并进而推动天文学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给研究方式和技术应用带来全新的挑战。回顾程控自主天文台网络的发展轨迹,总结实现的基本思路和逻辑结构,介绍科学应用,探讨随之而来的挑战,尝试分析在天文学上的发展前景和国内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控自主天文台 望远镜网络 自主观测 时域天文学
下载PDF
中国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 被引量:11
6
作者 崔辰州 赵永恒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0-151,共12页
虚拟天文台是天文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其体系结构体现着与最新信息技术的结合。本文首先介绍虚拟天文台的工作流程和原理,进而介绍了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以网格技术为基础,给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层次式体系结构... 虚拟天文台是天文技术和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其体系结构体现着与最新信息技术的结合。本文首先介绍虚拟天文台的工作流程和原理,进而介绍了虚拟天文台体系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以网格技术为基础,给出了中国虚拟天文台的层次式体系结构和服务式体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天文台 天文技术 信息技术 层次式体系结构 服务式体系结构
下载PDF
中国虚拟天文台研发策略与重点 被引量:8
7
作者 崔辰州 赵永恒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3-209,共7页
由于不同的天文和技术背景,不同的虚拟天文台项目采取了不同的研究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几个典型虚拟天文台项目的研发目标和工作重点;然后讨论了包括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内的小型虚拟天文台项目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中国虚拟天... 由于不同的天文和技术背景,不同的虚拟天文台项目采取了不同的研究策略。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上几个典型虚拟天文台项目的研发目标和工作重点;然后讨论了包括中国虚拟天文台在内的小型虚拟天文台项目在研发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中国虚拟天文台项目根据自身所处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将走应用路线,争取在某些领域取得突破,研发重点包括五个方面:China VO系统平台建设、国内外天文数据的统一访问、现有天文工具的虚拟天文台集成、天文设备的虚拟天文台集成、虚拟天文台基础上的公众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天文台 研发工作 天文工具 集成 中国
下载PDF
《天文学名词》数据库新版网站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8
作者 崔辰州 余恒 卞毓麟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1年第2期178-184,共7页
《天文学名词》数据库网站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名词审定工作和为广大用户提供名词查询检索以及其它相关服务的网络平台。随着名词审定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广大用户对名词数据库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网络平台从功能和信息量上... 《天文学名词》数据库网站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开展名词审定工作和为广大用户提供名词查询检索以及其它相关服务的网络平台。随着名词审定工作的不断推进和广大用户对名词数据库功能需求的不断增加,原有的网络平台从功能和信息量上都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天文学名词》数据库新版网站借助成熟的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围绕名词的征集、审定、发布、查询检索等环节,充分实现了广大用户和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需要的功能,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介绍了新版数据库及网站的设计原则、实现方法,并从功能需求出发着重介绍后台数据库和用户界面的设计与实现。《天文学名词》数据库网站是一个典型的由数据库驱动的简单网络应用系统,本文所涉及的工作和介绍的经验将为类似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学名词 需求分析 数据库设计 网站设计 程序开发
下载PDF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科技名词工作 被引量:3
9
作者 崔辰州 《中国科技术语》 2010年第3期19-21,共3页
科技新词的收集、审定、试用、发布是科技名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近年来充分利用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科技新词的收集、审定、试用、发布是科技名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分委员会近年来充分利用包括数据库、邮件列表、维基技术在内的一系列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科技新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文章介绍天文学名词委近年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新词工作所取得的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新词 信息技术 数据库 邮件列表 维基技术
下载PDF
7月22日中国“长江日全食,全球看得见”
10
作者 崔辰州 寇文 《科技创新与品牌》 2009年第7期46-46,共1页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将出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日全食持续时间超过6分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特别是此次全食带覆盖了几乎整个长江流域,从成都、重庆、武汉、杭州,一直到上海,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2009年7月22日。我国长江流域将出现一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日全食持续时间超过6分钟,是21世纪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特别是此次全食带覆盖了几乎整个长江流域,从成都、重庆、武汉、杭州,一直到上海,这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只要天气条件允许,这一带的人都能看到这一世纪奇观。虽然此次亲眼观看日全食的人数有可能创造新的历史之最,但相对于全球60多亿人口而言,毕竟还是少数。其他地区的人们怎么能分享到国际天文年中上演的此次天象奇观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日全食 中国 持续时间 天气条件 天象 人口
下载PDF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联合专刊导读
11
作者 崔辰州 《数据与计算发展前沿》 CSCD 2022年第1期2-4,共3页
数据引领创新,科技永续发展。信息时代,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的新引擎,重视和发掘大数据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战略抉择,科学大数据的建设、管理与共享工作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科学大数据作为我国战... 数据引领创新,科技永续发展。信息时代,数字经济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和提质增效的新引擎,重视和发掘大数据价值,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战略抉择,科学大数据的建设、管理与共享工作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科学大数据作为我国战略性资源,是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开展大数据战略的进程中,系统推进科学大数据建设,对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作用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略性资源 科技进步 新引擎 永续发展 科学大数据 战略抉择 信息时代 实体经济
下载PDF
球面距离计算方法及精度比较 被引量:25
12
作者 樊东卫 何勃亮 +3 位作者 李长华 韩军 许允飞 崔辰州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9年第1期69-76,共8页
球面距离(角间距)计算是天文或地理学中极常用的计算之一,也是目标查找、锥形检索、交叉证认等方法的基础。数学上,通过球面几何可以直接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前人已经推导出了多个复杂程度不一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计算机的精度有限,在进... 球面距离(角间距)计算是天文或地理学中极常用的计算之一,也是目标查找、锥形检索、交叉证认等方法的基础。数学上,通过球面几何可以直接计算出两点的距离,前人已经推导出了多个复杂程度不一的计算方法。但是由于计算机的精度有限,在进行数值计算时有舍入误差,导致公式计算结果出现偏差。对几个常用的球面距离计算公式进行了考察,测试并对比它们在不同计算环境下的精度与优缺点。此外还展示并比较了几种常用天文软件包、数据库的球面距离计算方法,以期有助于天文工作者选择适合自己当前需要的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球面距离 角间距 计算精度
下载PDF
IPv6技术在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长华 崔辰州 +6 位作者 何勃亮 樊东卫 米琳莹 李珊珊 张亚 徐鹏飞 宋文明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A01期25-28,共4页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利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整合了物理上分布的天文计算、存储、数据及软件资源,建立了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应用软件、网络存储、数据检索等多样化的服务。针对IPv4网络协议地址空... 中国虚拟天文台(China-VO)利用最新的云计算技术,通过网络整合了物理上分布的天文计算、存储、数据及软件资源,建立了天文学研究云计算环境,为用户提供云主机、云应用软件、网络存储、数据检索等多样化的服务。针对IPv4网络协议地址空间不足,网络带宽受限,导致用户在使用广域云资源服务时速度慢、交互困难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IPv6网络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中国虚拟天文台云计算环境在保证现有IPv4网络稳定运行的同时,设计实现了直连IPv6网络方案及主干IPv6网络方案,在所有的云资源服务应用中实现了对IPv6协议的支持。用户使用IPv6协议访问云计算环境时,文件上传下载的速度提升了10倍以上,远程桌面的体验有了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天文台 云计算 天文云计算环境 虚拟机 IPv6 端口转发
下载PDF
天文数据检索与发布综述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海龙 冶鑫晨 +18 位作者 李慧娟 王杰 王万琼 托乎提努尔 聂俊 崔辰州 刘梁 谌俊毅 陈肖 薛岩松 何勃亮 李长华 赵青 肖健 樊东卫 曹子皇 李珊珊 米琳莹 杨哲睿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7年第2期212-228,共17页
海量观测数据及次生数据的高效存储与检索,天文大数据的快速及时处理,加速天文学研究的科学产出等问题,已成为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天文大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处理,帮助天文学家重新审视和了解宇宙。... 海量观测数据及次生数据的高效存储与检索,天文大数据的快速及时处理,加速天文学研究的科学产出等问题,已成为天文观测和天文研究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天文大数据的高效分析和处理,帮助天文学家重新审视和了解宇宙。虚拟天文台的出现为全球范围内研究资源的无缝透明连接提供了协议、标准,以协议为基础规范了天文数据的发布与检索方式。以国内外现有的观测设备为基础,综述目前主流天文机构的数据发布与检索相关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测数据 数据中心 虚拟天文台 数据归档 数据发布
下载PDF
天文学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彦霞 赵永恒 崔辰州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2-323,共12页
综述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天文学中兴起的必然性及其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实现过程和具体任务。分析了当前天文数据的复杂性,介绍了天文学中数据挖掘的科学要求。系统地概括了近年来天文学中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研究的进展及其热点,... 综述了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在天文学中兴起的必然性及其近几年的发展状况、实现过程和具体任务。分析了当前天文数据的复杂性,介绍了天文学中数据挖掘的科学要求。系统地概括了近年来天文学中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领域研究的进展及其热点,并阐述了其所面临的挑战。天文学中的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的兴起将对天文学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在知识和技术等方面对天文学家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数据挖掘技术能否在虚拟天文台中成功应用,是虚拟天文台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分析 天文学 数据挖掘 知识发现
下载PDF
面向海量数据的并行天文交叉证认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青 孙济洲 +2 位作者 于策 崔辰州 肖健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2056-2059,2206,共5页
交叉证认是实现多波段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天文数据的海量性使这一问题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加以解决。按照PCAM并行设计模型设计了并行交叉证认算法。针对交叉证认在数据I/O访问方面存在的性能瓶颈,通过调整划分的粒度、过滤空白区域... 交叉证认是实现多波段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天文数据的海量性使这一问题必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加以解决。按照PCAM并行设计模型设计了并行交叉证认算法。针对交叉证认在数据I/O访问方面存在的性能瓶颈,通过调整划分的粒度、过滤空白区域、优化数据加载、计算流程等方法,协调了数据读取量与计算量间的关系。实验表明该并行方法对交叉证认计算的效率提升明显。另一方面还考虑了对HTM、HEALPix两种最常用天文数据索引方式的支持,并通过实验对比了两者的性能,为我国天文数据主题库、虚拟天文台等项目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交叉证认 HTM HEALPix PCAM并行程序设计模型 大规模数据处理
下载PDF
天文科技领域云:大数据时代的天文教育和科研信息化平台 被引量:3
17
作者 肖健 于策 +7 位作者 崔辰州 李长华 何勃亮 樊东卫 刘梁 陈肖 张海龙 王传军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3-138,共6页
天文科技领域云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为基础,旨在为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申请、数据归档、检索、分析以及科研课题提供服务。通过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系统集成了国内主要天文台站的存储、数据、计算、软件等资源,形成了一... 天文科技领域云以中国天文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为基础,旨在为天文望远镜的观测时间申请、数据归档、检索、分析以及科研课题提供服务。通过利用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系统集成了国内主要天文台站的存储、数据、计算、软件等资源,形成了一个物理上分散、逻辑上统一的网络化科学研究平台。天文科技领域云既为现代观测天文学研究提供了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又为数据驱动的天文教育和科普提供了开放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科技领域云 天文学教育 科研信息化 大数据 云计算 虚拟天文台
下载PDF
丽江站BOOTES-4综述 被引量:4
18
作者 范玉峰 辛玉新 +8 位作者 白金明 王传军 易卫敏 崔辰州 Castro-Tirado Alberto Javie Cunniffe Ronan Lara-Gil Oscar Kubanek Petr Guziy Sergiy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15年第1期78-88,共11页
伽马暴与光学暂现源观测系统(Burst Optical Observer and Transient Exploring System,BOOTES)旨在建设覆盖全球的多台软硬件配置相同的全自动望远镜网络,继而实现对γ射线暴和其他瞬变源的快速自动观测。BOOTES-4是该网络中的第4号站... 伽马暴与光学暂现源观测系统(Burst Optical Observer and Transient Exploring System,BOOTES)旨在建设覆盖全球的多台软硬件配置相同的全自动望远镜网络,继而实现对γ射线暴和其他瞬变源的快速自动观测。BOOTES-4是该网络中的第4号站,安装在云南天文台丽江观测站。作为中国首个专业程控自主天文台,回顾了BOOTES-4的建设和安装历程,重点介绍其硬件组成和远程望远镜控制系统RTS2的技术特点和优势,最后介绍了该望远镜运行情况和观测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TES RTS2 Γ射线暴 程控自主天文台
下载PDF
天文数据库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建 崔辰州 +5 位作者 何勃亮 赵永恒 曹子皇 樊东卫 李长华 谌悦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6,共16页
随着新一代巡天观测、时域观测等天文项目的推进,当前的天文数据量越来越大。面对天文领域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集和大数据流,需要一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天文数据库以及在其基础上提供的数据服务的出现部分解... 随着新一代巡天观测、时域观测等天文项目的推进,当前的天文数据量越来越大。面对天文领域日益增长的大数据集和大数据流,需要一些高效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处理方法来对数据进行管理。天文数据库以及在其基础上提供的数据服务的出现部分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进步,一些更加专业的针对天文领域的数据发现、数据挖掘、数据交互等工作正在逐步标准化。基于虚拟天文台技术和天文信息学的新型天文数据服务正深入天文用户的日常科研生活中。首先简单回顾了天文数据库的历史,然后通过对几个典型天文数据库的举例分析,从天文数据库的类型、提供的服务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天文数据库的特点和最新进展,并对今后天文数据库的发展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数据库 数据检索 交叉证认 巡天观测 虚拟天文台
下载PDF
基于真实数据的天文教学实践探索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翠兰 崔辰州 +2 位作者 郑小平 王琴 徐艳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51,共4页
介绍在利用斯隆数字巡天数据进行宇宙探索的教学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以真实数据平台万维天文望远镜为例,描述华中师范大学天文学类课程基于真实数据的天文教学实践探索,主要从WWT平台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是良好的信息加工工具、是良好... 介绍在利用斯隆数字巡天数据进行宇宙探索的教学和研究案例的基础上,以真实数据平台万维天文望远镜为例,描述华中师范大学天文学类课程基于真实数据的天文教学实践探索,主要从WWT平台提供良好的资源环境、是良好的信息加工工具、是良好的研发平台3个方面予以陈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实数据 天文 教学 万维天文望远镜 实践探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